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Mnbcxs

      先嫁給了袁熙,後來曹操滅了袁紹就嫁給曹丕了啊~~  甄洛,字嫦娥(182或183 - 221),別稱甄宓(fú)「注」,廟號文昭甄皇后。  中山無極(今河北省無極縣)人,東漢王朝宰相(太保)甄邯的後裔。上蔡令甄逸的女兒。生於漢靈帝光和五年十二月,卒於魏黃初二年六月。  是中國歷史上極賢的美女之一,懂詩文,貌豔麗。原是袁紹次子袁熙的妻子,後袁紹為曹操所滅,被曹丕娶為妻。生魏明帝曹睿和女兒東鄉公主。因幽怨作詩而被曹丕賜死,屍首被“被髮覆面,以糠塞口”。後其子魏明帝即位,追諡其為“文昭皇后”。世稱甄夫人或甄妃。  附,註釋  甄洛因曹植的《洛神賦》而被世人誤認為“洛神”。洛神即宓妃,相傳為伏羲氏的女兒,溺死洛水,遂成為洛水女神。“宓”字通“伏”(伏羲),故甄宓之名音fú。  [編輯本段]【傳奇少女】  光和5年(182),甄洛出生在一個官宦家庭。甄洛三歲死去父親,家中有三位哥哥和四位姐姐。三男的順序是:甄豫、甄儼、甄堯。五女的順序是:甄姜、甄脫、甄道、甄榮、甄宓。甄宓是甄家最幼的女兒。  據說,甄洛還是一個嬰兒的時候,每次入睡之時,家人總是彷彿看見半空中有人將玉衣蓋在她的身上,舉家為此驚奇不已。後來有個著名的相士劉良為甄家子女看相,劉良看到甄洛的時候,大驚失色,指著尚是幼兒的甄洛道:“這個小姑娘日後貴不可言。”  年八歲,外有立騎馬戲者,家人諸姊都上樓去看,唯獨甄洛不動。姐姐們奇怪地問她,甄洛回答:“這豈是女子看的東西麼?”  年九歲,喜書好學,而且過目不忘,常用哥哥們的筆硯來寫字,哥哥笑她將來要當“女博士”,甄洛回答:“聞古者賢女,未有不學前世成敗,以為己誡。不知書,何由見之?”(要做女賢者)  因為善於汲取前人教訓,甄洛自小就有超越長者的見解。東漢末年戰亂頻仍,洛陽官員士族百姓都流離失所,衣食不繼,不得不變賣金銀珠寶換取食物。甄家鉅富,非但未受流離飢寒之苦,反而還有大量糧食儲備,這時便趁機高賣穀物,大量收斂珠寶金銀。甄洛時年十歲,對家裡的做法非常擔憂,認為在此亂世之際聚斂財富,不但容易引來亂兵盜匪的垂涎,更容易引起民憤,危及家人的安危;不如把糧食拿來賑濟親族鄰里,廣施恩惠更為妥當。家人聽了甄洛的話,不禁恍然大悟,立即照辦。  除了富於見識,甄洛也天性慈孝。對長輩家人極重孝悌友愛之情。甄洛十四歲時,哥哥不幸死去,哥哥的妻子依然照顧親子,日夜操勞。甄洛的母親生性嚴苛,待兒媳們很不好,甄洛時常建議母親對嫂嫂好一點。甄洛的母親被女兒的話所感動,自此對待兒媳也像親生女兒。  [編輯本段]【邂逅曹丕】  “河北有甄宓,江南有二喬。”當時甄洛與大小二喬並列為傾城美女。  甄洛的名聲不久就傳到了袁紹的耳中。於是他便為次子袁熙向甄家求婚,甄洛就此成了袁家的兒媳婦。  此時的袁紹正是意氣風發,世人都認為他可以唾手而得天下的時候,可謂富矣貴矣。這樁姻緣的締定,似乎正在把甄洛帶向幼年那“貴不可言”的相士預言。但是誰也沒有想到,袁家很快就一敗塗地。  204年,袁家的大本營鄴城也被曹操父子給攻下了。就在城破之日,早已對甄洛慕名不已的曹丕迫不及待地闖進了袁府。只見堂上坐著一位婦人,旁邊有一年青女子惶恐的伏在婦人的膝上,曹丕說明來意,曹丞相有命,保護袁家婦女,請大家不必擔心驚惶,年長的婦女就是袁紹的妻子劉夫人,劉夫人聽了曹丕的話,稍為寬心,扶起甄宓與曹丕相見,曹丕一看果然豔麗絕倫,稱讚不己。——兒子的心事很快就被曹操所瞭解,雖然他對甄洛的才貌雙全也一樣慕名久矣,但是還是擺出了為人父應有的姿態。  不久,甄洛被明媒正娶,成了曹丕的髮妻。  曹丕把甄洛之前的一位寵姬任氏趕回孃家,當時甄洛痛哭著為其求情。曹丕對這位大度賢良的妻子非常喜愛,就連曹操那位出身娼門的夫人卞夫人也經常誇講她為孝順媳婦。  婚後甄洛還生下了長子曹睿和長女東鄉公主,曹操和卞夫人,更加喜歡甄洛了。  當世孝婦  建安十六年(甄洛三十歲,曹丕二十五歲),曹操帶著卞夫人出征,讓曹丕與甄洛夫婦留守鄴城。出征途中卞夫人染病,留在孟津治療。訊息傳來,甄洛心神不定,堅持要往孟津去為婆母侍疾。曹丕不允許她犯險上路,她就急得日夜啼哭。過了幾天,曹丕讓侍叢去向甄洛報信,說卞夫人的病已經痊癒了。可是甄洛堅持不肯相信,說:“卞夫人在家的時候,每次生病都反覆很長時間,如今在途中患病,各方條件都不如家裡,怎麼反而好得這麼快?這一定是在哄我開心而已。”曹丕沒了辦法,只得又派人去往孟津,帶回了一封卞夫人的親筆信:當然寫的是關於卞夫人已經身輕體健的內容。看了這封信之後,甄洛這才放下心來。  第二年正月,卞夫人隨班師的曹操大軍返回鄴城,甄洛前往迎接。當卞夫人所乘的轎子剛剛出現在遠處,甄洛便已經歡喜得流淚不已了。卞夫人看見兒媳如此模樣,不禁也感動得流下眼淚,拉著甄洛的手說:“你怕我上次生病也會象從前那樣反覆難愈嗎?唉,我只不過是偶感不適,小病而已,十幾天就好清了。你瞧瞧我的氣色,好得很呢。”  此後卞夫人見人就誇:“我那個大兒媳婦,可真是孝順的好孩子啊!”  四年後,曹操再次率大軍東征,卞夫人、曹丕、以及甄洛的一雙兒女曹睿、東鄉公主都隨行。不湊巧的是,甄洛恰恰在此時染病,只得留在鄴城治療。  足足又過了一年之久,建安二十二年九月,出征的人才返回了鄴城。  一見面,卞夫人便對甄洛容光煥發的豐滿模樣非常詫異,問她:“你與兩個心愛的兒女分別了這麼久,能不牽腸掛肚的嗎?怎麼我倒覺得你比一年前更滋潤精神了?”甄洛笑著解釋道:“睿兒他們隨在奶奶的身邊,我還擔心什麼?您老人家自然比我更能照顧得孩子們妥當。”  家庭之中,婆媳之間最容易反目的敏感問題之一,就是養育孫輩的意見不得統一。甄洛這話一說出來,卞夫人那個舒坦,自然就不用說了。  [編輯本段]【紅顏薄命】  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繼承父親得魏王王位和丞相職務。同年十一月,曹丕登基稱帝,建立魏國。  曹丕稱帝后,多時不立皇后。當時最有實力問鼎後位的有兩人,曹丕原配甄洛和寵妃郭女王。  兩女各自的優勢是:  甄洛(年長曹丕5歲):原配正妻,有文彩,生有子女(魏明帝,東鄉公主)。  郭女王(年長曹丕3歲):寵妾,有政治謀略,無子女。  此時,郭女王和曹丕一起居於洛陽,但甄洛卻遠在鄴城。古代社會交通閉塞艱難,訊息傳播非常困難。分居兩地,意味著感情疏離,更代表如有情況卻無法在丈夫面前分辨。  甄洛多文才,熟知後宮典故,自然明白自己處境惡劣;但苦於遠在異地,到不了丈夫面前,無可奈何,於是寄情絲於筆墨,寫下了她唯一傳世得作品《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爍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出亦復苦愁,入亦復苦愁。  邊地多悲風,樹木何翛翛。從君獨致樂,延年壽千秋。  曹丕自己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詩人,照理他應該看得出這首詩中所表現出來了妻子對他的愛怨之情。注意首先是愛,其次才是埋怨。然而,誰也沒有想到,曹丕讀詩後勃然大怒,在即皇帝位的第二年六月,由洛陽派使者前往甄洛獨居的鄴城舊宮,逼她服下了毒酒。  甚至,無辜的甄洛在冤死後,屍體被“被髮覆面,以糠塞口”(把頭髮披散起來,遮住臉,用米糠塞入口中)下葬。  在距甄洛冤死的九個月後,曹丕正式提出冊立郭女王為皇后,並將甄洛的兒子曹睿交予郭氏撫養。  黃初七年五月丁巳日,四十歲的曹丕崩於洛陽嘉福殿,臨終時,他將後宮中自淑媛、昭儀以下的所有姬妾都遣歸孃家另嫁,並且最終決定冊立曹睿為繼承人。  由於甄洛之死事出非常,曹丕本不願意立曹睿為儲君,而屬意於其它姬妾所生的兒子。曹丕有九個兒子,除了曹睿,還有曹協、曹蕤、曹鑑、曹霖、曹禮、曹邕、曹貢、曹儼。然而兒子們多數早死。曹丕只得讓甄洛之子即位。  魏明帝曹睿即位後,追封生母甄氏為“文昭皇后”,並立寢廟祭祀。——甄洛最終得到了“皇后”的封號。四十五年前那位相士劉良先生關於她“貴不可言”的預言,卻在她屈死五年之後,實現了。  [編輯本段]【不能不說】  甄洛之死的另一種傳聞——《洛神賦》  據說,在曹丕兄弟爭奪魏王世子位的鬥爭中,甄洛是傾向曹植即位——因為她已經愛上小叔子曹植啦。所以,甄洛之死,與她的婚外情曝光大有干係。曹植因為在權力與愛情方面都與大哥作對,後來還被逼著來了個“七步成詩”,萬幸逃出生天之後,他為自己心愛的嫂嫂寫下了千古名篇《洛神賦》,紀念逝去的愛情。  這種說法其實是沒有道理的。假如甄洛與曹植有情,她還寫什麼《塘上行》?蓋對於感情走私的女人來說,老公變心乃是大好事一件,臭男人離得越遠越好,簡直是給自己一片自由天地啊!  其次,《洛神賦》原名《感甄賦》。而此“甄”不同彼“甄”——在作《感甄賦》的前一年,即黃初二年,曹植被曹丕封為甄城侯,第二年又晉封為甄城王(今山東濮縣)。所謂感甄者,所感的不是甄洛之甄,而是懷才不遇的甄城王之甄。  而洛神,則是洛水之神,名宓妃,是傳說中伏羲氏之女。曹植在《洛神賦序》裡寫道:“黃初三年,作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  後來,甄洛的兒子曹睿即位為魏明帝,他對叔叔的文章倒是很喜歡,不過覺得題目起得不好,便將《感甄賦》改為《洛神賦》。無論是曹植,還是曹睿,他們都沒有想到,他們先後為該賦起的兩個名字,恰好嵌進了甄洛的閨名。於是文人附會,臆想百出,那個在洛水之畔贈送枕頭的女子,便由宓妃變成了甄洛。  誰與結緣  有些電視劇這麼演:甄洛與曹丕沒有感情,她愛的是曹植,可是被曹丕強娶……還有人如是感嘆:假如鄴城城破之時,首先進入袁府的是曹植,那就才子佳人幸福美滿了……  但事實上,作為卞夫人的第三個兒子,曹植比大哥曹丕小5歲,比甄洛小10歲。鄴城城破之時,曹植只有13歲,還是個不懂男女之情的小毛孩子。且不說他會不會喜歡上23歲的甄洛,就算是他戀姐情結喜歡上了,曹操也不會甘心把甄洛讓給這個毛娃子。假如不是遇上了情竇初開的曹丕,甄洛只能成為比父親還年長的曹操姬妾群中的一份子,了此一生……  從這個角度來看,遇上曹丕,是甄洛當時最好的選擇。  枕頭?牛頭?  至於曹丕想殺曹植,因此將甄洛的枕頭給曹植看,並逼他七步成詩,也是改頭換面的“典故”。  此事正史不載,而最早的版本見於《世說》,後來收錄進了《太平廣記》。原文是這樣的:魏文帝嘗與陳思王植同輦出遊,逢見兩牛在牆間鬥,一牛不如,墜井而死。詔令賦死牛詩,不得道是牛,亦不得雲是井,不得言其鬥,不得言其死,走馬百步,令成四十言,步盡不成,加斬刑。子建策馬而馳,既攬筆賦曰:“兩肉齊道行,頭上戴橫骨。行至凼士頭,峍起相唐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洩。”賦成,步猶未竟。重作三十言自愍詩云:“煮豆持作羹,漉豉取作汁。萁在釜下然,豆向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直譯如下:魏文帝曹丕曾經和弟弟陳思王曹植一同出去遊玩,看見兩頭牛在牆裡鬥架。一頭牛鬥不過對方,掉到井裡摔死了。曹丕命令曹植,以死牛為題材作一首詩。但不許說“牛”字,也不許說“井”字,不許說“鬥”,也不許說“死”。馬走一百步,必須作完一首四十個字的詩,如果一百步作不完,就殺頭。曹植一邊騎馬往前跑,一邊提筆寫道:“兩肉齊道行,頭上戴橫骨。行至凼土頭。峍起相唐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洩。”詩作完了,還不到一百步。於是他又作了一首自己憐憫自己的三十個字的詩:“煮豆持作羹,漉豉取作汁。萁在釜下然,豆向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原來不是枕頭,而是牛頭;不是步行七步,而是跑馬百步。寫的也不是三十個字,而是四十個字再加三十個字。  話再說回來,後世文人們硬要把甄洛和曹植扯到一起去,真不知道他們是同情曹植甄洛,還是恰恰相反?——有媳之叔和有夫之嫂私通,什麼年代都不是好名聲,假若真有這等風流事,豈不是變成曹丕殺妻有理?!  [編輯本段]【相關史料】  《三國志》  文昭甄皇后,中山無極人,明帝母,漢太保甄邯後也,世吏二千石。父逸,上蔡令。  後三歲失父。[一]後天下兵亂,加以饑饉,百姓皆賣金銀珠玉寶物,時後家大有儲谷,頗以買之。  後年十餘歲,白母曰:“今世亂而多買寶物,匹夫無罪,懷璧為罪。又左右皆飢乏,不如以谷振給親族鄰里,廣為恩惠也。”舉家稱善,即從後言。[二]注[一]魏書曰:逸娶常山張氏,生三男五女:長男豫,早終;次儼,舉孝廉,大將軍掾、曲梁長;次堯,舉孝廉;長女姜,次脫,次道,次榮,次即後。後以漢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生。  每寢寐,家中髣□見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常共怪之。逸薨,加號慕,內外益奇之。後相者劉良相後及諸子,良指後曰:“此女貴乃不可言。”後自少至長,不好戲弄。  年八歲,外有立騎馬戲者,家人諸姊皆上閣觀之,後獨不行。諸姊怪問之,後答言:“此豈女人之所觀邪?”年九歲,喜書,視字輒識,數用諸兄筆硯,兄謂後言:“汝當習女工。用書為學,當作女博士邪?”後答言:“聞古者賢女,未有不學前世成敗,以為己誡。不知書,何由見之?”  注[二]魏略曰:後年十四,喪中兄儼,悲哀過制,事寡嫂謙敬,事處其勞,拊養儼子,慈愛甚篤。後母性嚴,待諸婦有常,後數諫母:“兄不幸早終,嫂年少守節,顧留一子,以大義言之,待之當如婦,愛之宜如女。”母感後言流涕,便令後與嫂共止,寢息坐起常相隨,恩愛益密。  建安中,袁紹為中子熙納之。熙出為幽州,後留養姑。及冀州平,文帝納後於鄴,有寵,生明帝及東鄉公主。[一]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王位,六月,南征,後留鄴。黃初元年十月,帝踐阼。踐阼之後,山陽公奉二女以嬪於魏,郭後、李、陰貴人並愛幸,後愈失意,有怨言。  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於鄴。[二]注[一]魏略曰:熙出在幽州,後留侍姑。及鄴城破,紹妻及後共坐皇堂上。文帝入紹舍,見紹妻及後,後怖,以頭伏姑膝上,紹妻兩手自搏。文帝謂曰:“劉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婦舉頭!”姑乃捧後令仰,文帝就視,見其顏色非凡,稱歎之。太祖聞其意,遂為迎取。世語曰:太祖下鄴,文帝先入袁尚府,有婦人被髮垢面,垂涕立紹妻劉後,文帝問之,劉答“是熙妻”,顧閴髮髻,以巾拭面,姿貌絕倫。既過,劉謂後“不憂死矣”!遂見納,有寵。魏書曰:後寵愈隆而彌自挹損,後宮有寵者勸勉之,其無寵者慰誨之,每因閒宴,常勸帝,言“昔黃帝子孫蕃育,蓋由妾媵觽多,乃獲斯祚耳。所願廣求淑媛,以豐繼嗣。”  帝心嘉焉。其後帝欲遣任氏,後請於帝曰:“任既鄉黨名族,德、色,妾等不及也,如何遣之?”帝曰:“任性狷急不婉順,前後忿吾非一,是以遣之耳。”後流涕固請曰:“妾受敬遇之恩,觽人所知,必謂任之出,是妾之由。上懼有見私之譏,下受專寵之罪,願重留意!”帝不聽,遂出之。十六年七月,太祖徵關中,武宣皇后從,留孟津,帝居守鄴。時武宣皇后體小不安,後不得定省,憂怖,晝夜泣涕;左右驟以差問告,後猶不信,曰:“夫人在家,故疾每動,輒歷時,今疾便差,何速也?  此欲慰我意耳!“憂愈甚。後得武宣皇后還書,說疾已平復,後乃歡悅。十七年正月,大軍還鄴,後朝武宣皇后,望幄座悲喜,感動左右。武宣皇后見後如此,亦泣,且謂之曰:”新婦謂吾前病如昔時困邪?吾時小小耳,十餘日即差,不當視我顏色乎!“  嗟嘆曰:“此真孝婦也。”二十一年,太祖東征,武宣皇后、文帝及明帝、東鄉公主皆從,時後以病留鄴。二十二年九月,大軍還,武宣皇后左右侍御見後顏色豐盈,怪問之曰:“後與二子別久,下流之情,不可為念,而後顏色更盛,何也?”後笑答之曰:“*(諱)**[睿]*等自隨夫人,我當何憂!”後之賢明以禮自持如此。  注[二]魏書曰:有司奏建長秋宮,帝璽書迎後,詣行在所,後上表曰:“妾聞先代之興,所以饗國久長,垂祚後嗣,無不由后妃焉。故必審選其人,以興內教。令踐阼之初,誠宜登進賢淑,統理六宮。妾自省愚陋,不任粢盛之事,加以寢疾,敢守微志。”  璽書三至而後三讓,言甚懇切。時盛暑,帝欲須秋涼乃更迎後。會後疾遂篤,夏六月丁卯,崩於鄴。帝哀痛諮嗟,策贈皇后璽綬。臣松之以為春秋之義,內大惡諱,小惡不書。  文帝之不立甄氏,及加殺害,事有明審。魏史若以為大惡邪,則宜隱而不言,若謂為小惡邪,則不應假為之辭,而崇飾虛文乃至於是,異乎所聞於舊史。推此而言,其稱卞、甄諸後言行之善,皆難以實論。陳氏刪落,良有以也。  明帝即位,有司奏請追諡,使司空王朗持節奉策以太牢告祠於陵,又別立寢廟。[一]太和元年三月,以中山魏昌之安城鄉戶千,追封逸,諡曰敬侯;適孫像襲爵。四月,初營宗廟,掘地得玉璽,方一寸九分,其文曰“天子羨思慈親”,明帝為之改容,以太牢告廟。又嘗夢見後,於是差次舅氏親疏高下,□用各有差,賞賜累鉅萬;以像為虎賁中郎將。是月,後母薨,帝制緦服臨喪,百僚陪位。四年十一月,以後舊陵庳下,使像兼太尉,持節詣鄴,昭告后土,十二月,改葬朝陽陵。像還,遷散騎常侍。青龍二年春,追諡後兄儼曰安城鄉穆侯。  夏,吳賊寇揚州,以像為伏波將軍,持節監諸將東征,還,復為射聲校尉。三年薨,追贈韂將軍,改封魏昌縣,諡曰貞侯;子暢嗣。又封暢弟溫、□、豔皆為列侯。四年,改逸、儼本封皆曰魏昌侯,諡因故。封儼世婦劉為東鄉君,又追封逸世婦張為安喜君。  注[一]魏書載三公奏曰:“蓋孝敬之道,篤乎其親,乃四海所以承化,天地所以明察,是謂生則致其養,歿則光其靈,誦述以盡其美,宣揚以顯其名者也。今陛下以聖懿之德,紹承洪業,至孝烝烝,通於神明,遭罹殷憂,每勞謙讓。先帝遷神山陵,大禮既備,至於先後,未有顯諡。伏惟先後恭讓著於幽微,至行顯於不言,化流邦國,德侔二南,故能膺神靈嘉祥,為大魏世妃。雖夙年登遐,萬載之後,永播融烈,后妃之功莫得而尚也。案諡法:”聖聞周達曰昭。德明有功曰昭。‘昭者,光明之至,盛久而不昧者也。宜上尊諡曰文昭皇后。“是月,三公又奏曰:”自古周人始祖后稷,又特立廟以祀姜嫄。今文昭皇后之於萬嗣,聖德至化,豈有量哉!夫以皇家世*(祀)**[妃]*之尊,而克讓允恭,固推盛位,神靈遷化,而無寢廟以承享*(禮)**[祀]*,非所以報顯德,昭孝敬也。稽之古制,宜依周禮,先妣別立寢廟。“  並奏可之。 景初元年夏,有司議定七廟。冬,又奏曰:“蓋帝王之興,既有受命之君,又有聖妃協於神靈,然後克昌厥世,以成王業焉。昔高辛氏卜其四妃之子皆有天下,而帝摯、陶唐、商、周代興。周人上推後稷,以配皇天,追述王初,本之姜嫄,特立宮廟,世世享嘗,周禮所謂‘奏夷則,歌中呂,舞大濩,以享先妣’者也。詩人頌之曰:”厥初生民,時維姜嫄。‘言王化之本,生民所由。又曰:“閟宮有侐,實實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詩、禮所稱姬宗之盛,其美如此。大魏期運,繼於有虞,然崇弘帝道,三世彌隆,廟祧之數,實與周同。今武宣皇后、文德皇后各配無窮之祚,至於文昭皇后膺天靈符,誕育明聖,功濟生民,德盈宇宙,開諸後嗣,乃道化之所興也。寢廟特祀,亦姜嫄之閟宮也,而未著不毀之制,懼論功報德之義,萬世或闕焉,非所以昭孝示後世也。  文昭廟宜世世享祀奏樂,與祖廟同,永著不毀之典,以播聖善之風。“於是與七廟議並勒金策,藏之金匱。  帝思念舅氏不已。暢尚幼,景初末,以暢為射聲校尉,加散騎常侍,又特為起大第,車駕親自臨之。又於其後園為像母起觀廟,名其裡曰渭陽裡,以追思母氏也。嘉平三年正月,暢薨,追贈車騎將軍,諡曰恭侯;子紹嗣。太和六年,明帝愛女淑薨,追封諡淑為平原懿公主,為之立廟。取後亡從孫黃與合葬,追封黃列侯,以夫人郭氏從弟箰為之後,承甄氏姓,封箰為平原侯,襲公主爵。[一]青龍中,又封后從兄子毅及像弟三人,皆為列侯。毅數上疏陳時政,官至越騎校尉。嘉平中,復封暢子二人為列侯。後兄儼孫女為齊王皇后,後父已沒,封后母為廣樂鄉君。  注[一]孫盛曰:於禮,婦人既無封爵之典,況於孩末,而可建以大邑乎?箰自異族,援繼非類,匪功匪親,而襲母爵,違情背典,於此為甚。陳髃雖抗言,楊阜引事比並,然皆不能極陳先王之禮,明封建繼嗣之義,忠至之辭,猶有闕乎!詩云:“赫赫師尹,民具爾瞻。”宰輔之職,其可略哉!晉諸公贊曰:箰字彥孫。司馬景王輔政,以女妻箰。  妻早亡,文王復以女繼室,即京兆長公主。景、文二王欲自結於郭後,是以頻繁為婚。  箰雖無才學,而恭謹謙順。甄溫字仲舒,與郭建及箰等皆後族,以事宜見寵。鹹熙初,封郭建為臨渭縣公,箰廣安縣公,邑皆千八百戶。溫本國侯,進為輔國大將軍,加侍中,領射聲校尉,箰鎮軍大將軍。  泰始元年,晉受禪,加建、箰、溫三人位特進。箰為人貞素,加以世祖姊夫,是以遂貴當世。  箰暮年官更轉為宗正,遷侍中。太康中,大司馬齊王攸當之藩,箰與左韂將軍王濟共諫請,時人嘉之。世祖以此望箰,由此出箰為大鴻臚,加侍中、光祿大夫,尋疾薨,贈中軍大將軍,開府侍中如故,諡恭公,子喜嗣。喜精粹有器美,歷中書郎、右韂將軍、侍中,位至輔國大將軍,加散騎常侍。喜與國姻親,而經趙王倫、齊王冏事故,能不豫際會,良由其才短,然亦以退靜免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我看上一方美石,而朋友也非常喜歡,我是讓給朋友還是自己先買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