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波羅說星座

    京劇《孟母三遷》劇本唱詞

    【第一場】

    (仉氏上。)

    仉氏   (引子)    玉潔冰清,撫孤兒,晝夜辛勤。

         (念)     歲寒松柏抱堅貞,茅舍竹籬伴此身。留待孤葵承雨露,不使冰操負初心。

         (白)     老身仉氏。先夫孟公宜,不幸中年亡故。留下一子名喚孟軻,年方十歲。只為家業蕭條,紡織度日。居住在臨街小巷,與那些屠戶為鄰。怎奈我那孟軻孩兒,不知務正,也學那屠牛宰馬,教我放心不下。今日趁我紡織餘暇,不免喚他出來教訓一番。正是:

         (念)     欲培佳子弟,須種好心田。

         (唱)     恨蒼天太無情月圓難久,

                 悵離群悲寂處蹙損眉頭。

                 勤紡織改變了纖纖素手,

                 為孤兒荒學業日夜擔憂。

                 訪鄰居常使我勞心費口,

                 看起來這長街不可停留。

         (白)     待我將姣兒喚出,教訓一番。

                 孟軻哪裡?

    孟軻   (內白)    來了!

    (孟軻上。)

    孟軻   (唱)     過屠門只見些剔骨剜肉,

                 倒使我豪俠氣陡上心頭。

                 莫道我年幼小狠心辣手,

                 要宰那普天下無道的諸侯。

         (白)     母親在上,孩兒拜揖!

    仉氏   (白)     罷了。

    孟軻   (白)     將孩兒喚將出來,有何訓教?

    仉氏   (白)     你每日在街巷與那些鄰舍兒童,玩耍些什麼?

    孟軻   (白)     孩兒在外,不喜與那些兒童玩耍;最喜的是那些殺豬宰羊的營生。

    仉氏   (白)     哎呀兒呀,你這小小的年紀,不學長進,怎麼學起那殺豬宰羊的營生來了?

    孟軻   (白)     母親,豈不聞古人有云:“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孩兒學那宰割豬羊,就如同殺那亂臣賊子。想那些亂臣賊子,被孩兒殺盡,豈不痛哉!豈不快哉!

    仉氏   (白)     哎呀兒呀,你不要滿口亂道。聽為娘教導於你。

         (唱)     叫孟軻我的兒聽娘指授,

                 待為娘對吾兒細說從頭:

                 兒的父遭不幸中年夭壽,

                 拋下了母子們苦度春秋;

                 為娘我勤紡織把光陰來度,

                 皆因是兒年小、家業空、盼只盼、數年之後、教子成名、好對我那孟氏墳丘。

                 我的兒呀!

    孟軻   (唱)     母親教訓兒謹受,

                 走近膝前說從頭:

                 兒雖然年幼小心思淺陋,

                 怎學那市井之徒無賴之尤!

    仉氏   (唱)     有一輩聖賢空前絕後,

                 待為娘學說古聖根由:

                 仲尼少年陳俎豆,

                 到後來率門徒宣道德列國周遊;

                 設教杏壇制禮定樂,

                 講易刪詩述作春秋。

                 兒若是效法那先師指授,

                 立志勤學定把名留。

         (白)     兒啊,你看那亙古以來,哪一個聖賢不從那少年經過。但是父母的教訓,只許你讀書養氣,豈容學那市井之徒!況為娘盼子成人,教兒的心切;惟恐兒任氣縱性,攻乎異端,不得正道,失沒根基。為娘所教兒的言語,須要緊記心頭。

    孟軻   (白)     孩兒謹記在心。以往過錯,望母親恕過!

    仉氏   (白)     為娘倒有個主意,你我母子何不遷移在城外鄉村,離開這市井的繁華,以便兒明心養性,你看如何?

    孟軻   (白)     孩兒遵命。

    仉氏   (白)     好個孝順的兒呀!

         (唱)     為孤兒移性情循循善誘,

                 遠屠沽近莊農為善的關頭。

                 但願你持正氣與聖賢廝守,

                 教為娘寬懷抱散慮消愁。

    (仉氏、孟軻同下。)

    【第二場】

    常守文  (內白)    啊哈!

    (常守文上。)

    常守文  (數板)    命苦身貧,命苦身貧,世人拿我不當人。只因我,衣不遮體,常常赤半身。飯不能飽,每日只能吃半頓。為度殘生給人照應墳。可憐我,飢寒困苦常與鬼為鄰,常與鬼為鄰!

         (白)     我常守文。就是這鄒華人氏。祖居在這個村兒,給公卿大人們照管墳墓。因此人都叫我常守墳。只因中國和魯國搭界,可恨那魯國倚強欺弱,時常侵犯中國,因此中國不斷的向百姓們徵兵徵賦,鬧得全國“老者轉於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了。就拿我們村兒說吧,人口蕭條,住戶減少。我要不是給公卿大夫們照管墳墓,早就被徵去當兵啦。這且不言,我們村兒裡,新由城裡搬來個孟老太太,帶著個十來歲的小孩子,孤兒寡母,很是清苦。最奇怪的是那個小孩子,每天愁眉淚眼,咳聲嘆氣,自言自語,瘋瘋癲癲。那麼點兒的小孩子,真彷彿個五十多歲的人那麼多愁多慮的樣子。還不如我這窮小子沒心沒肺,得過且過,隨遇而安哪!

         (唱)     近日裡村落中炊煙減少,

                 人口稀住戶少景況蕭條。

                 我雖然貧苦身襤褸衣帽,

                 覺天寬與地闊並不心焦。

                 看在這墳塋中不覺狂笑,

    (常守文笑。)

    常守文  (唱)     富與貴貧與賤一個土包。

    孟軻   (內白)    走哇!

    常守文  (白)     遠遠望見那個小孩來啦,待我聽他說些什麼!

    (孟軻上。)

    孟軻   (唱)     嘆光陰如過客百年非久,

                 朝復夕夕還朝日月輪流。

                 青山綠水還依舊,

                 一抔土也不知幾歷春秋。

                 悽風苦雨殘碑朽,

                 野花閒花滿月愁。

                 問天不語空搔首,

                 觸目傷心不自由。

                 悲從中來淚溼衣袖,淚溼衣袖、我那亡父啊!

                 拋下了母子們寡侶失儔。

    常守文  (白)     我說這小孩,你有什麼症候吧?

    孟軻   (白)     原來是墳少爺!

    常守文  (白)     好說您哪。我問問你,你天天這麼愁眉苦臉的,為了什麼呀?

    孟軻   (白)     老丈,你看蓬蒿遍野,古墓成堆。想人生在世,不過百年,無非如此。豈不令人傷心慘目,教我豈得不愁?

    常守文  (白)     我問問你,您今年高壽啦?

    孟軻   (白)     年方十歲。

    常守文  (白)     您才十歲,就打這個算盤,多早晚您才愁的完哪!

    孟軻   (白)     休得取笑。看前面青山隱隱,綠水迢迢,何不同去一觀?

    常守文  (白)     我還有事,不能奉陪。公子請便吧!

    孟軻   (白)     如此說,少陪了。正是:

         (念)     賢愚千載知誰是,早晚蓬蒿共一丘。

         (白)     請。

    (孟軻下。)

    常守文  (白)     哎呀,只顧跟他瞎聊,我的晚飯還沒準備出來哪。我得準備晚飯去!

    (常守文下。)

    【第三場】

    (仉氏、孟軻同上。)

    仉氏   (唱)     荒郊外渺茫茫山明水秀,

                 村落里人煙少風景清幽。

                 為孤兒避繁華遷移未久,

                 怎奈他雙眉鎖整日憂愁。

         (白)     兒呀,你我母子遷移在這村莊以內,看那些風清月白,水秀山明,正好暢意開懷,涵養那中和之氣。怎麼你,不是學那些埋葬的儀節,就是學那弔祭的悲哀?我看你小小的年紀,是這樣抑鬱不舒,豈不墮落了英雄志氣!難道說,這村莊居住,就不能悅性怡情了麼?

    孟軻   (白)     母親所說言語,孩兒領會。豈不知這村居野處,悅性怡情;怎奈一見荒丘壘壘,古墓成堆,不由得痛徹心肺,想起去世的爹爹來了!

    仉氏   (白)     兒待怎講?

    孟軻   (白)     想起去世的爹爹來了!

    (仉氏、孟軻同哭。)

    仉氏   (唱)     聽我兒言悲慘壯心灰透,

         (三叫頭)   亡父,孟軻,兒呀!

         (唱)     不由我肝腸斷痛淚交流。

                 娘本意避繁華為兒遷就,

                 又誰知反惹起兒思父的念頭。

                 倘若是兒有個天長地久,

                 教為娘怎對那孟氏墳丘!

         (白)     兒呀,如此說來,在這村中居住,倒是為孃的不是了?

    孟軻   (白)     孩兒怎敢說母親的不是!

    仉氏   (白)     也罷!你我母子仍舊遷回城內,尋一清幽所在,兒好上進讀書,栽培志氣,你道如何?

    孟軻   (白)     孩兒遵命!

    仉氏   (白)     如此甚好。來,來,來,隨為娘把行囊傢俱收拾起來。

         (唱)     母子們因擇地東奔西走,

                 避村居返城邑往復周流。

                 盼我兒歸正道把心機用透,

                 擇一處好鄰居教子回頭。

         (白)     兒啊,隨為娘來呀!

    (仉氏、孟軻同下。)

    (完)

  • 2 # 使用者1907113375171

    根據《京劇彙編》第二十集:孫甫亭藏本整理

    【第一場】

    (仉氏上。)

    仉氏  (引子) 玉潔冰清,撫孤兒,晝夜辛勤。

    (念)  歲寒松柏抱堅貞,茅舍竹籬伴此身。留待孤葵承雨露,不使冰操負初心。

    (白)  老身仉氏。先夫孟公宜,不幸中年亡故。留下一子名喚孟軻,年方十歲。只為家業蕭條,紡織度日。居住在臨街小巷,與那些屠戶為鄰。怎奈我那孟軻孩兒,不知務正,也學那屠牛宰馬,教我放心不下。今日趁我紡織餘暇,不免喚他出來教訓一番。正是:

    (念)  欲培佳子弟,須種好心田。

    (唱)  恨蒼天太無情月圓難久,

    悵離群悲寂處蹙損眉頭。

    勤紡織改變了纖纖素手,

    為孤兒荒學業日夜擔憂。

    訪鄰居常使我勞心費口,

    看起來這長街不可停留。

    (白)  待我將姣兒喚出,教訓一番。

    孟軻哪裡?

    孟軻  (內白) 來了!

    (孟軻上。)

    孟軻  (唱)  過屠門只見些剔骨剜肉,

    倒使我豪俠氣陡上心頭。

    莫道我年幼小狠心辣手,

    要宰那普天下無道的諸侯。

    (白)  母親在上,孩兒拜揖!

    仉氏  (白)  罷了。

    孟軻  (白)  將孩兒喚將出來,有何訓教?

    仉氏  (白)  你每日在街巷與那些鄰舍兒童,玩耍些什麼?

    孟軻  (白)  孩兒在外,不喜與那些兒童玩耍;最喜的是那些殺豬宰羊的營生。

    仉氏  (白)  哎呀兒呀,你這小小的年紀,不學長進,怎麼學起那殺豬宰羊的營生來了?

    孟軻  (白)  母親,豈不聞古人有云:“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孩兒學那宰割豬羊,就如同殺那亂臣賊子。想那些亂臣賊子,被孩兒殺盡,豈不痛哉!豈不快哉!

    仉氏  (白)  哎呀兒呀,你不要滿口亂道。聽為娘教導於你。

    (唱)  叫孟軻我的兒聽娘指授,

    待為娘對吾兒細說從頭:

    兒的父遭不幸中年夭壽,

    拋下了母子們苦度春秋;

    為娘我勤紡織把光陰來度,

    皆因是兒年小、家業空、盼只盼、數年之後、教子成名、好對我那孟氏墳丘。

    我的兒呀!

    孟軻  (唱)  母親教訓兒謹受,

    走近膝前說從頭:

    兒雖然年幼小心思淺陋,

    怎學那市井之徒無賴之尤!

    仉氏  (唱)  有一輩聖賢空前絕後,

    待為娘學說古聖根由:

    仲尼少年陳俎豆,

    到後來率門徒宣道德列國周遊;

    設教杏壇制禮定樂,

    講易刪詩述作春秋。

    兒若是效法那先師指授,

    立志勤學定把名留。

    (白)  兒啊,你看那亙古以來,哪一個聖賢不從那少年經過。但是父母的教訓,只許你讀書養氣,豈容學那市井之徒!況為娘盼子成人,教兒的心切;惟恐兒任氣縱性,攻乎異端,不得正道,失沒根基。為娘所教兒的言語,須要緊記心頭。

    孟軻  (白)  孩兒謹記在心。以往過錯,望母親恕過!

    仉氏  (白)  為娘倒有個主意,你我母子何不遷移在城外鄉村,離開這市井的繁華,以便兒明心養性,你看如何?

    孟軻  (白)  孩兒遵命。

    仉氏  (白)  好個孝順的兒呀!

    (唱)  為孤兒移性情循循善誘,

    遠屠沽近莊農為善的關頭。

    但願你持正氣與聖賢廝守,

    教為娘寬懷抱散慮消愁。

    (仉氏、孟軻同下。)

    【第二場】

    常守文 (內白) 啊哈!

    (常守文上。)

    常守文 (數板) 命苦身貧,命苦身貧,世人拿我不當人。只因我,衣不遮體,常常赤半身。飯不能飽,每日只能吃半頓。為度殘生給人照應墳。可憐我,飢寒困苦常與鬼為鄰,常與鬼為鄰!

    (白)  我常守文。就是這鄒華人氏。祖居在這個村兒,給公卿大人們照管墳墓。因此人都叫我常守墳。只因中國和魯國搭界,可恨那魯國倚強欺弱,時常侵犯中國,因此中國不斷的向百姓們徵兵徵賦,鬧得全國“老者轉於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了。就拿我們村兒說吧,人口蕭條,住戶減少。我要不是給公卿大夫們照管墳墓,早就被徵去當兵啦。這且不言,我們村兒裡,新由城裡搬來個孟老太太,帶著個十來歲的小孩子,孤兒寡母,很是清苦。最奇怪的是那個小孩子,每天愁眉淚眼,咳聲嘆氣,自言自語,瘋瘋癲癲。那麼點兒的小孩子,真彷彿個五十多歲的人那麼多愁多慮的樣子。還不如我這窮小子沒心沒肺,得過且過,隨遇而安哪!

    (唱)  近日裡村落中炊煙減少,

    人口稀住戶少景況蕭條。

    我雖然貧苦身襤褸衣帽,

    覺天寬與地闊並不心焦。

    看在這墳塋中不覺狂笑,

    (常守文笑。)

    常守文 (唱)  富與貴貧與賤一個土包。

    孟軻  (內白) 走哇!

    常守文 (白)  遠遠望見那個小孩來啦,待我聽他說些什麼!

    (孟軻上。)

    孟軻  (唱)  嘆光陰如過客百年非久,

    朝復夕夕還朝日月輪流。

    青山綠水還依舊,

    一抔土也不知幾歷春秋。

    悽風苦雨殘碑朽,

    野花閒花滿月愁。

    問天不語空搔首,

    觸目傷心不自由。

    悲從中來淚溼衣袖,淚溼衣袖、我那亡父啊!

    拋下了母子們寡侶失儔。

    常守文 (白)  我說這小孩,你有什麼症候吧?

    孟軻  (白)  原來是墳少爺!

    常守文 (白)  好說您哪。我問問你,你天天這麼愁眉苦臉的,為了什麼呀?

    孟軻  (白)  老丈,你看蓬蒿遍野,古墓成堆。想人生在世,不過百年,無非如此。豈不令人傷心慘目,教我豈得不愁?

    常守文 (白)  我問問你,您今年高壽啦?

    孟軻  (白)  年方十歲。

    常守文 (白)  您才十歲,就打這個算盤,多早晚您才愁的完哪!

    孟軻  (白)  休得取笑。看前面青山隱隱,綠水迢迢,何不同去一觀?

    常守文 (白)  我還有事,不能奉陪。公子請便吧!

    孟軻  (白)  如此說,少陪了。正是:

    (念)  賢愚千載知誰是,早晚蓬蒿共一丘。

    (白)  請。

    (孟軻下。)

    常守文 (白)  哎呀,只顧跟他瞎聊,我的晚飯還沒準備出來哪。我得準備晚飯去!

    (常守文下。)

    【第三場】

    (仉氏、孟軻同上。)

    仉氏  (唱)  荒郊外渺茫茫山明水秀,

    村落里人煙少風景清幽。

    為孤兒避繁華遷移未久,

    怎奈他雙眉鎖整日憂愁。

    (白)  兒呀,你我母子遷移在這村莊以內,看那些風清月白,水秀山明,正好暢意開懷,涵養那中和之氣。怎麼你,不是學那些埋葬的儀節,就是學那弔祭的悲哀?我看你小小的年紀,是這樣抑鬱不舒,豈不墮落了英雄志氣!難道說,這村莊居住,就不能悅性怡情了麼?

    孟軻  (白)  母親所說言語,孩兒領會。豈不知這村居野處,悅性怡情;怎奈一見荒丘壘壘,古墓成堆,不由得痛徹心肺,想起去世的爹爹來了!

    仉氏  (白)  兒待怎講?

    孟軻  (白)  想起去世的爹爹來了!

    (仉氏、孟軻同哭。)

    仉氏  (唱)  聽我兒言悲慘壯心灰透,

    (三叫頭)  亡父,孟軻,兒呀!

    (唱)  不由我肝腸斷痛淚交流。

    娘本意避繁華為兒遷就,

    又誰知反惹起兒思父的念頭。

    倘若是兒有個天長地久,

    教為娘怎對那孟氏墳丘!

    (白)  兒呀,如此說來,在這村中居住,倒是為孃的不是了?

    孟軻  (白)  孩兒怎敢說母親的不是!

    仉氏  (白)  也罷!你我母子仍舊遷回城內,尋一清幽所在,兒好上進讀書,栽培志氣,你道如何?

    孟軻  (白)  孩兒遵命!

    仉氏  (白)  如此甚好。來,來,來,隨為娘把行囊傢俱收拾起來。

    (唱)  母子們因擇地東奔西走,

    避村居返城邑往復周流。

    盼我兒歸正道把心機用透,

    擇一處好鄰居教子回頭。

    (白)  兒啊,隨為娘來呀!

    (仉氏、孟軻同下。)

    (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關委屈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