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中州耕牛堂主

    對於“為何筆畫越少的字越難寫”這個問題,我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個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在書法創作中最讓之“頭疼”的是遇到筆畫少的字。因為筆畫少的字難以寫好。

    (上圖中的隸書“上”字,僅三畫,在書寫時也是很難處理好的)那麼,為何筆畫越少字越難寫呢?

    我的看法是:凡筆畫少的字,其結構和位置難把握,而且筆畫少的字與書法作品中周圍的字比較難搭配,容易造成比例失調。這是其一。

    (上圖中的楷書“力”字僅兩畫,就是楷書鼻祖鍾繇和初唐書法家歐陽詢也是寫得“不盡人意”的)

    其二,如果字大,筆畫細了會顯得字無力度,像柳條似的,經不起風吹雨淋,也會使人感到很空虛。

    (上圖中的楷書“小”字,筆畫少,難寫好啊!不過,顏真卿和褚遂良寫的還是蠻好的,柳公權寫的就有“略遜風騷”了)

    (上圖中為楷書“大”字,也是三畫,由於這個字筆畫少,也是很難寫好的)其三,如果字小,若把筆畫寫粗,且筆力重,看起來極不協調,而且也會缺乏韻味。

    (上圖中的隸書“文”字,就連《乙瑛碑》上的“文”字,結構處理得也不是很理想,但《曹全碑》上的“文”字寫的是最棒的)

    如果把筆畫少的字寫好呢?我認為,在書寫時要重點把握好字的結構(點畫布局),且重心要穩,可以調整用筆的力度,筆畫該粗時就寫粗,筆畫該寫細時就寫細,這叫注重用筆的變化。

    其次,多臨古人的法帖,向古人的法帖中要你想要的“東西”。

    其三,是要加強練習。

    其四,要不斷的領悟,對筆畫少的字,平時多揣摩揣摩,揣摩多了,加之師古、練習,就會把筆畫少的字寫好的。

    下面為題主和各位網友展示兩個筆畫多的字,請欣賞!

    上圖為筆畫多的字,楷書“繇”字。

    上圖為楷書“騰”字,筆畫也多。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2 # 硯古書法黃大魁

    因為筆畫少,在書寫時結構的安排要做到非常精準,每一個筆畫角度微差甚小,多筆畫的字相對容易些,只要知道書寫法則就可完美(如:內緊外鬆,筆畫穿插,讓就等等…)

  • 3 # 李行子

    筆畫少的難寫,是乎有一點點道理,筆畫少沒有參照筆畫或參照筆畫少,很難找到其平衡點和重心,陰陽轉化關係,黃金分割點位等要素,這是真對寫書法,必需要考慮思考的關鍵要素,加之,上下左右,濃淡乾溼,粗細長短等因素的貫穿,是決定寫好筆畫少的字的關鍵。另外,筆畫少的字,寫出美感和神韻更難,幾乎完全靠線質的美和神和韻支撐筆畫少的字的神、韻、美。

  • 4 # 雲壑聽泉

    大多人會覺得筆劃少的字難寫,寫出來的總是不好看,這是因為字的筆劃少,因而對每一個筆劃的要求都很高,不像是筆劃多的字,某一個筆劃寫的有點小瑕疵都不用太在意,筆劃多會遮醜,所以,筆畫少的字就更要注意結構上的東西,特別是注意字的平衡,不是平分哦。

    其實寫筆劃少的字和寫筆劃多的字,某些時候就象是獨奏和合奏的關係。

    不過最重要的是,掌握好書法的基本功,切實提高以下幾種能力,即:駕馭毛筆的能力,駕馭字形的能力,駕馭墨法的能力,駕馭行氣、章法的能力。簡而言之,書法的基本功是:“書法家駕馭筆法、墨法、章法技巧水準的綜合的能力。

  • 5 # 千千千里馬

    那麼,真的是筆畫越少越難寫嗎?我看,也沒有這個道理。

    恰恰相反,筆畫越少越好寫才正常。例如《蘭亭序》裡的“一”字出現四次,“之”字出現22次,《九成宮》裡的“之”字出現32次,而且還是楷書,歐陽詢也把它寫得一個和一個不一樣。

    “之”這個字,是三個筆畫,算是筆畫少的字了。

    筆畫少的還有例如“乙”字,也只有一個筆畫,卻也是一個常用字。例如,古代非常重視天干地支的紀年,就要用甲乙丙丁這些字,這些字的筆畫都很少,但是,沒有難寫的說法。而且漢字筆畫少的,字並不是很多。兩個筆畫以下的字,只有22個字。在漢字3500個常用字中,只有大約不到1%的比例,在7000多漢字裡,比例更小。

    筆畫少就難寫嗎?真的沒有這個道理。中國的漢字筆畫最少的是一畫,總數3個字。例如“一”、“乙”,兩個筆畫的字不到30個字,例如“卜”啊、“九”啊、“力啊”、“了”啊等等,三畫的字也只有將近80個字,例如“三千”、“大才”、“小馬”等等。

    四畫的字大約280個字,例如“比天”、“友仁”、“水文”、“六尺”等等。

    五畫的字約200個。六畫的字約300個字,七畫的字將近400個字。

    八畫的字超過700字。九畫的字超過800字。十畫的字超過900字。十一畫的字約950字。十二畫的字超過1000個字。

    漢字的筆畫從一畫到十五畫以上,大部分集中在八畫到十三畫之間。漢字的平均筆畫大約八畫。

    其中不畫適度的是五畫到十畫。三畫一下就算少的。

    我們按照《辭海》裡收集的字看,三畫以下的字只有約100個字。其中一畫的字最少只有“一”和“乙”兩個常用字。二畫的字是20個。所以,所謂的筆畫少的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那麼,筆畫少是不是難寫?這主要是一個單字章法問題。

    據說唐太宗曾經問虞世南如何寫好“戈”字,戈字就是一個筆畫少的字,但是,也不是筆畫很少的字,因為“戈”字四畫。四畫字在漢字中有將近300個呢。

    那麼為什麼唐太宗感覺“戈”字難寫呢?因為“戈”這個字的單字的斜勾不好處理,也是這個字的主筆。

    我們知道,一個字的主筆很重要,如筆勢寫不出來,這個字就沒有神采了。

    除了筆勢問題,還有筆法、筆意這兩個問題。

    筆法是如何起筆、行筆的問題,筆意是你採用什麼筆法處理起筆、行筆、收筆的問題。比如說,斜勾的勾法就有很多勾法,你是按顏真卿的勾法呢?還是按歐陽詢的勾法呢?都可以,但是,要選擇適當。

    筆畫少的字,在書法中是不可避免的。學習書法不可能拋開筆畫少的字。所以,必須要客服心理上的預設難度。積極應對困難。

    我們在寫字練字的時候,要注意區分這樣的情況,就是單獨寫筆畫少的字,和在一篇書法作品中出現筆畫少的字的時候,處理方法是不一樣的。

    1.單獨寫筆畫少的字,要注意穩是第一位的,首先讓這個字能夠穩定。由於筆畫少,任意飛動就會感覺飄起來了。而筆畫多的字,由於“穩”的筆畫比較多,就需要飛動一些筆畫,讓字活起來。

    2.在一個書法作品裡面,儘量注意筆畫少的字在一行或者一列,這樣在整個佈局上,就會有不平衡的問題。

    3.這是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學習書法的時候,一定要在筆法“三一律”上吃深吃透。

    筆法三一律就是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我們學習書法一定要把字型的筆畫“三一律”學到手。

    因為一個好的筆畫,不但“三一律”正確,同時,也能做到筆法、筆意和筆勢的正確。

    如果這些都做對了,也不存在筆畫少就難寫的問題。

    因為任何一個筆畫都要符合筆法筆意和筆勢,才能成為書法。

  • 6 # 書法張

    學習書法的時候,一般基礎會從九宮格開始練習,目的就在於分配每個筆畫之間的間隙,也就是所謂“適當的留白”,所以,筆畫多的字也會比較容易去分配筆畫與留白之間的關係,而筆畫少的在呈現上就必須考慮前後左右字的關係與配比,這就需要一定的經驗積累和美學了;例如:以前在練習書法“天下第一關”的時候,最難寫的其實不是“關”,而是“一”,因為一所在的位置以及粗細都會影響到觀看者的感受,整體是否平衡。

  • 7 # 易平書法

    我剛剛學習書法時一定也有這個疑惑,常常會感到越簡單的字型越不好寫,反而筆畫越多越複雜的字型更容易寫出藝術效果。經過不斷的實踐、總結、再練習,有所收穫,那麼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是字的重心問題。字猶如建築一樣,尤其是楷書,每個字都有其重心,如果重心偏了,就會使整個字發生傾斜,從而不好看。

    上面字復字中“之”就是一個很簡單的字,但是他不容易寫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容易把握它的重心。如果能把字的重心把握住,那麼這個字,寫出來也就不是特別難看。

    二是掌握好字的結構。每一個漢字都有其特定的間架結構,包括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等等。根據每個漢字間架結構的不同,在書法上我們常常要熟悉好每種結構的寫法,整體的佈局,才能把字寫好。

    譬如上幅書法中的“新”字就是結構平衡的典範之作,備受後人推崇和學習。我們在平時的書法學習中大可多臨摹和研讀古人的法帖,在臨摹過程中掌握書法間架結構的平衡是非常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再者古人的書法都是經過千百年歷史考驗和藝術沉澱的,因此無論從運筆方法還是字形結構上都能令我們受益匪淺。其實結構和重心是分不開了。

    三注重整體效果,有所變化。千篇一律的筆法,一成不變的作品是沒有神韻的,缺乏變化,沒有韻味,唯有自然肌理、富於變化方能呈現書法藝術的特有魅力。博覽古今大家書法,我們不難發現真正的藝術佳作不僅是單個字的藝術,更重要的是整幅作品的藝術佈局以及文字之間的牽絲顧盼、裙帶聯絡。筆畫複雜的字型,宜淡墨清瘦勁健;筆畫簡單的字型,宜濃墨飽滿豐潤。眾所周知王羲之蘭亭序中,每個支的形態各異。各具特色,實屬神品。

    譬如這幅字中的“青、千”等字,字形有明顯的變化,從一定程度上講,既突破了書法本身的中規中矩,又有自然氣勢。而這皆是來自平日的深厚功底,絕非有意而為之,所以蘇東坡才說“無意為佳乃佳”才是書法的至高境界。

    四是注意點質量,有大小粗細的對比。

    如果點化都中規中矩,大小一致,粗細沒有對比也不叫書法。因此,越簡單的字型我們更要寫得突出、明顯,或者用濃墨表達出其厚重粗壯的藝術形象。複雜的字型卻要勁瘦雋美,筆畫粗中有細,方能呈現出整幅作品疏密有度、強弱有形、榮枯有法的藝術效果。

    譬如這幅作品中的“大、元、之”等字,無不以運筆粗細有度,結構的端莊雋美以及與通篇的整體佈局而取勝。

    總之,每個漢字都有其特點,掌握了這些技巧,相信對我們練習書法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8 # 千年蘭亭

    就藝術而言,可供發揮的空間越小,可供採取的藝術手段越少,肯定難度更大。

    比如書法,相對國畫而言更難。為什麼?一是書法只有墨的黑、紙的白、印的紅三色,相對國畫的五顏六色,其藝術表現難度更大。二是書法一筆落下,即無修改餘地,而國畫可反覆塗抹。

    寫字亦是如此,筆畫越少,可供施展的技巧越少,要想很好地表現其藝術性,難度更大。

    書法的表現手段較多,可透過濃淡、枯溼、疾徐、粗細、大小等對比,來豐富其藝術性。但筆畫過少,比如“一”字,可供選擇的表現手段就較少。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乙”字最難寫,從小時候到現在,感覺從來就沒有寫好過。哈哈,有誰願意教教我?

  • 9 # 聞道深般若

    書法裡的字,確實筆畫越少越難寫,原因是結構多平庸,寫出神采很難。結構疏,寫不出節奏感

    單字的結構要想組織好,很難也不難。

    筆畫越多,節字就簡單;筆畫越少,結字就困難,為什麼呢?筆畫多,筆畫之間相互的穿插、鞠讓、疏密、呼應等關係都能清晰地安排並展現出來;筆畫少, 這些關係都不存在,譬如寫“二”,兩個筆畫顯得形單影隻,互不相干,缺乏內在的節奏感。

    筆畫少,用筆瑕疵凸顯

    一個字筆畫少,那麼筆畫的質地就被凸顯出來,如果沒有很好的筆法基礎和筆觸表現力,那麼線條的平庸,或者筆法的瑕疵,就被放大了,影響整個字甚至整幅字被減分。

    所以筆法的表現力高超,內涵豐富,也能彌補結構的平庸。

    結構疏散氣也不連貫

    結構疏散還會影響到書寫的連貫性,譬如“人”字,一撇一捺收筆方向相反,使收筆後再起筆很難貫氣,尤其楷書和隸書最為明顯,所以在起筆、行筆和收筆的整個過程中,表現好影響貫氣的細節,如筆斷意連、牽絲映帶等非常高的技法,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結字難出彩

    筆畫少結構鬆散,結字平庸是常態,寫出神采奕奕筆觸關係,變得十分困難,只有多看法帖,勤於揣摩,或可逐漸積累屬於自己的結字心得。

    和相鄰自配合難。

    處理好和前後左右相鄰字的關係也是一個難題。

    相鄰字如果結構比較複雜,疏密反差大,節奏感強,則簡單筆畫字的結構平庸點也無傷大雅;如果相鄰字也是筆畫很少,結構簡單的字,在行書和草書中,就可考慮古代的合文寫法,即把兩個或三個結構簡單的字連寫在一起,形成疏密變化。

    對楷書或隸書,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和相鄰簡單結構字之間,筆觸線條粗細要有變化,字的大小相應變化,即大字細筆道,小字粗筆道,如此形成對比關係,產生韻律感。

    法無定法,針對不同的結構簡單字,以及不同的相鄰字關係,寫出神采儘管較難,但勤學多思就能做到。

  • 10 # 其人墨坊

    筆畫越少越難書寫?我的理解是:筆畫越少,越難寫好,或者說,越難寫得出彩。

    我們平時的常用文字,有很多是筆畫較少的。比如:一、二、大、小、之,女,等等。因為筆畫少,寫得不好,比如傾斜度,比如筆畫之間的配合關係,比如筆畫的粗細處理等等,可能會出現不穩,或者不出彩的情況。

    下面是我寫的“太”字,供大家參考。

    以該字為例,比如,第一畫——橫。不能太長,更不能太短。這個字,整體的中心偏下,如果橫畫太長,中心上移,不好看,也不穩。如橫畫太短,又會寫得不協調。

    還有捺,如果太細,整個字也會失去重心。

    最後一點的位置關係也很重要。假如這一點往上移動,也會將重心往上提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石膏板隔牆採用什麼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