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vy007
-
2 # 惠州泉哥哥
月餅(拼音:yuè bǐng),又稱月團、小餅、豐收餅、團圓餅等,是中秋節的時節食品。月餅最初是用來拜祭月神的供品。祭月,在中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發展至今,中秋節吃月餅和賞月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月餅象徵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
祭月在中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月餅是古代中秋拜祭月神的供品,也是中秋節的時節食品。月餅圓又圓,又是閤家分吃,象徵著團圓和睦。在古時候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水果等祭品。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月餅作為拜祭月神的供品,其由來歷史悠久。“月餅”一詞,在現存文獻,最早收錄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發展至今,中秋節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月餅在古時也稱“小餅”和“月團”,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讚美月餅,從中可知宋時的月餅已內有酥油和糖作餡了。到了明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更加普遍。明·沈榜《宛署雜記》載:“士庶傢俱以是月造麵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酌中志》說:“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餅、瓜果。如有剩月餅,乃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經過元明兩代,中秋節吃月餅、饋贈月餅風俗日盛,且月餅有了“團圓”的象徵義。經清代到現代,月餅在質量、品種上都有新發展。原料、調製方法、形狀等的不同,使月餅更為豐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蘇式、廣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種。月餅不僅是別具風味的節日食品,而且成為四季常備的精美糕點,頗受人們歡迎。
-
3 # 遊資專幹跌停板
看看我的
大家都知道中秋佳節最常見的就是月餅跟柚子,在潮汕地區,人們常常會用月餅來送禮,表達中秋佳節對親人朋友的敬意。中秋節這一天華人都會吃月餅,因為月餅的形狀跟天上的明月相似,因此常常具有團圓的美好寓意,所謂花好月圓,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時也是在外遊子團聚的重要時刻。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月餅的別稱較多,許多地方還稱月餅為小餅,團圓餅,月團,宮餅,胡餅等,主要作為中秋佳節祭拜月神的貢品,後來慢慢流傳至今,便有了中秋佳節吃月餅的風俗習慣。因為中秋是中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在中秋佳節這一天,天上的月亮會又圓又大,十分明亮。因此,從古至今,人們都用中秋明月寄託相思之情,期盼團員相聚的美好願望。
中秋節吃月餅的起源是什麼?
因為月餅的形狀是圓形的,象徵著團員,也是中秋必備的食品。中秋吃月餅的起源,相傳是從元末開始流傳下來的。在元朝時期,因為中原人民受到了蒙古人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反抗,在朱元璋的領帶下反抗蒙古勢力。因為古時候傳送訊息十分不方便,有害怕被人搜查。因此,在劉伯溫的建議下,使用餅子作為傳遞資訊的工具,將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在餅子裡面,透過餅子的傳送將資訊傳遞給義軍。
為了紀念八月十五夜起義推翻元朝的功績,因此中期佳節吃月餅的習俗開始流傳下來。無論月餅的起源在什麼時候,都將月餅視為團圓相聚的聖物,用月餅來寄託對親人或者故鄉的思念。期盼美好生活是天下人們的美好心願。
值得注意的是,月餅真正與中秋節有聯絡是在明代。當時,北京城市裡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自己製作月餅,用於自食和贈於良朋親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
-
4 # 秋刀魚說美食
月餅,在中國有著十分悠長的前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中國月餅的“開山祖師”。在漢代的時分,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月餅還可稱為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華夏廣大人民不勝忍受元朝控制階級的嚴酷控制,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抵禦力氣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尋的十分嚴密,傳遞訊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方案,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告訴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照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起照應,起義軍如燎原之火。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訊息傳來,朱元璋快樂得急速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隱秘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季節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來越精細,種類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贈給的佳品。往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一些當地還形成了許多特殊的中秋習俗。
古往今來,人們經常用“月圓、月缺” 來描述“悲歡離合”,旅居異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予厚意。 中秋節是個陳舊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著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峻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習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殿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劃。中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奇蹟。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逢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 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劃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月餅的製作從唐代往後越來越考究。那會月餅還不叫月餅,因餡中有核桃芝麻的進口貨而叫做餅,是楊貴妃中秋吃月餅的時分看到月亮,心血來潮地說就把它叫做月餅吧,便湊趣一般把月餅的冠名權歸於了楊貴妃。當然,這只是民間的演繹。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 。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較為相近了.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的標誌。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聚會,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
月餅發展到今天,種類更加的繁複,風味因地各異。其間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月餅寓意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生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香甜、安全,中秋節祭月後,全家人都圍坐一起分吃月餅月果(祭月供品)。因為月圓餅也圓,又是全家分吃,所以逐步形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團圓的寓意。月餅標誌著團圓, 陰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中國僅次於新年的第二大的傳統節日。 中秋之夜,月色皎白,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標誌,因而,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
-
5 # 吃痴的太二
故事一:
唐初,東突厥勢力強大。李淵在太原起兵時,為了換取北方的相對穩定,曾在突厥始畢可汗稱臣。唐朝建立後,突厥一方面支援薛舉、劉武周等分裂勢力,與唐朝進行鬥爭。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強馬壯,不斷舉兵南下侵擾。
為了平息北方的外敵入侵,唐高祖李淵任命當時著名的將領李靖為北伐總指揮,與突厥人作戰,最終取得勝利。李靖凱旋之日正好是八月十五,當時吐魯番人向李淵獻餅祝捷。
據說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從這裡傳來的,並由宮中傳到民間。
故事二:
楊玉環,原名楊芙蓉,原為唐玄宗李隆基的十八子,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美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重要的是外表出眾,仿若出水芙蓉,男人見了沒有不動心的。好色的李隆基聽完後,把他27歲的兒媳帶到自己的後院,使她成為貴妃。
有一年中秋節,李隆基和楊貴妃吃胡餅來賞月。風流成性的李隆基故作風雅,覺得胡餅不好聽想改名。便問楊貴妃,楊貴飛抬頭一看,看到一輪滿月高掛在空中。就像這個圓胡餅,便脫口而出——月餅。李隆基聽了,拍手叫絕。月餅”一名,由此叫出來了。
故事三:
元末,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相繼發生,導致民不聊生。蒙古人對中原漢族的統治更加嚴厲。為了防止漢人的叛亂,人們不允許私藏鐵器,這樣十戶人家才可以有一把菜刀。這些奴役政策引起了漢族人民的不滿和強烈的民眾反抗,各地都在醞釀起義,同意“殺韃子”,推翻元政權。
當時公眾集會是不可行的。為了傳達統一行動的訊號,確保隱秘,南方的朱元璋,即後來的明太祖,便選擇在8月15日吃月餅的機會,將寫有起義訊號的紙條包在月餅裡,透過這種傳遞方式,形成了聲勢浩大的起義勢力。
故事四:
嫦娥,原名姮娥,是神話人物后羿的妻子。西漢時,為避免漢武帝劉恆的忌諱,改名嫦娥。傳說后羿從西方王母那裡得到了長生不老藥。貪婪的嫦娥從她丈夫那裡偷了它,跑到月亮上,成了月亮女神。
成神了,人間便就開始拜神嫦娥了,但拜月是女人的事情,即所謂“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尤其是已婚婦女,在中秋節一定要拜月,因為月屬陰,主生育,過去是多子多福,拜月自然是希望自己懷孕。拜月時,會供上一種圓圓的有餡的餅子,這種圓餅後來逐漸演變成了“月餅”。
故事五:
一年的中秋,慈禧終於擺脫了“西狩”的落魄,好好地過了一回中秋節。這一回,為了讓慈禧過好中秋,山西大大小小的官員,可謂費盡了心思。先是好好安排了行宮,極盡豪華之能事;接著,讓城內享有盛譽的幾家糕餅店,聯合趕製了月餅,上面刻有“福壽康寧”等吉祥字樣。
不僅如此,連月餅的造型也頗為多變,有傳統的樣式,還有壽星、娃娃以及各種動物等新創的月餅樣式,讓人大開眼界。一路吃野菜,喝井水,到了山西,此時此刻,慈禧終於喜笑顏開。好月光,好月餅,加上一幫“好官”們盡心伺候,慈禧笑得合不攏嘴,一掃多日來的陰霾。
此時此刻,慈禧才覺得,總算沒白“疼”了月餅。說起來,慈禧一向都挺喜歡吃月餅的。不過,因為“月餅”和“月病”音近,慈禧又是女人,認為不雅,於是改名為“月菜糕”。
-
6 # 四川陳小咪
月餅,原本是祭月時供品的一種,以後成為民間互相饋贈的禮品。《西湖遊覽志》稱:“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義。”東坡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來讚譽月餅 。相傳中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 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的象徵。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中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太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記》曰:“八月十五日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清代,月餅的製作工藝有了較大提高,品種也不斷增加,供月月餅到處皆有。清代詩人袁景瀾有一首頗長的《詠月餅詩》,其中有“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戚里相饋遺,節物無容忽……兒女坐團圓,杯盤散狼藉”等句,從月餅的製作、親友間互贈月餅到設家宴及賞月,敘述無遺。
-
7 # 賈先生的味
月餅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 “太師餅”,此乃中國月餅的“始祖”。據說月餅起源於唐代。《洛中見聞》曾記載:中秋節新科進士曲江宴時,唐僖宗令人送月餅賞賜進士。
中秋節吃月餅的原因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爺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傳開。
-
8 # 湖南妹子何小廚
月餅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 “太師餅”,此乃中國月餅的“始祖”。據說月餅起源於唐代。《洛中見聞》曾記載:中秋節新科進士曲江宴時,唐僖宗令人送月餅賞賜進士。
中秋節吃月餅的原因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爺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傳開。
-
9 # 一支路
月餅,原本是祭月時供品的一種,以後成為民間互相饋贈的禮品。《西湖遊覽志》稱:“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義。”東坡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來讚譽月餅 。相傳中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 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的象徵。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中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太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記》曰:“八月十五日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清代,月餅的製作工藝有了較大提高,品種也不斷增加,供月月餅到處皆有。清代詩人袁景瀾有一首頗長的《詠月餅詩》,其中有“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戚里相饋遺,節物無容忽……兒女坐團圓,杯盤散狼藉”等句,從月餅的製作、親友間互贈月餅到設家宴及賞月,敘述無遺。
月餅的來歷與典故(簡短)
來歷: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朝。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後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發展至明朝則成為全民共同的飲食習俗。 月餅與各地飲食習俗相融合,又發展出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 中秋特餐:西紅柿炒月餅。幾分鐘內被學生搶購一空。 為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提供了規範、準確、權威的參照,適用於全國範圍。規定月餅標準英文名為Moon Cake。 【我的中秋我的節·月餅簡史】月餅兩字源於楊貴妃? 月餅從何而來?這樣的問題總能在民間找到大量傳說。 有說法認為中秋月餅源於“嫦娥奔月”,並在遠古時代就有;也有傳說稱“月餅”二字拜楊貴妃所賜;還有一說將八月十五吃月餅的習俗與反抗元代統治者暴政聯絡在一起;更有說法將月餅的產生時間延後至清代乾隆帝下江南之時。 事實上,稍作考據便可看出,這些說法雖然生動有趣,卻無法找到史料佐證,很難說是歷史上的真實事件。 從可見的史籍看,較早有關“月餅”一詞的記載,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而將月餅和中秋節聯絡起來,到明代才有明確記載。 “大號月餅”自古有之 明代《帝京景物略》中指出,月餅為中秋節“祭月”所用,“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花……(月)餅有徑二尺者”。 可見明代的月餅已與我們今天所見的月餅大略相同,而且還出現了“徑二尺”的大號月餅。明代一尺大約有三十多釐米,當時已經做出了直徑超過六十釐米的月餅。
-
10 # 二柚吃飯了Srlvy
這得從中秋節的起源說起。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 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據說此乃中國月餅的“始祖”。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在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根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不過由於這天在農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農曆八月十五日。月餅是古代中秋拜祭“月神”的供品,就這樣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在古代,每到中秋節,人們就會在香案上擺上象徵豐收的圓形蔬果,跪拜月亮,祈求家人平安、吉祥如意。古代少女們都要拜月,是祈求住在月宮的嫦娥娘娘能夠保佑自己,面如皓月、貌美如花。
回覆列表
月餅最初是用來拜祭月神的供品,當然中國也一直有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
祭月,在中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發展至今,中秋節吃月餅和賞月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月餅象徵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
月餅作為拜祭月神的供品,其由來歷史悠久。月餅與各地飲食習俗相融合,發展出了廣式、晉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還有就是月餅起義的故事。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願忍受元朝統治階級殘酷的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的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得十分嚴密,傳遞訊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了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給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晚上,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訊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了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就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日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的越來越精細,品種也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