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來看世界呀

    這句話就是嚴重沒有理解自然的殘酷性,由於企鵝的基數本身比較大,每年被凍死的企鵝可能比你見過的人都多。企鵝並非凍不死,雖然它們有適應寒冷的辦法,但是還是有凍死。

    南極應該說是地球上最冷的區域,因為南極大半個大陸都位於南極圈之內,緯度很高,而且南極是一塊大陸,加上冰層,平均厚度有2000多米。這造就了南極比北極更冷的天氣,北極最冷的時候也就比南極最暖和的時候稍微冷一些,可見南極的整體氣候。南極由於這些特點成為了人類的禁區,只有近現代人類可以憑藉科技進入南極建設科研站,甚至進入南極的核心地帶,然而那裡可以說是世界上最乾淨的地區,不僅病毒難以生存在那裡,建設在那裡的科研站在冬季時也會面臨很多的考驗,因為自古缺乏生存在那裡的生物,所以那裡是一片淨土。

    企鵝作為一種南極本土的生物,想象中適應南極的生活,但其實企鵝活動的區域也不多,主要是南極沿海地區,因為企鵝畢竟是要吃魚的嘛,遠離海岸線都是冰封的大陸,企鵝也找不到什麼吃的,所以必須一年四季待在海岸附近。企鵝有獨特的方式抵抗嚴寒,它們的腳掌雖然長得像鴨子,但是企鵝腿部和腳上有特殊的血管,可以保持腳步的溫度,而且某些企鵝冬季還會抱團取暖,抱團的時候把幼崽放在中央,成年企鵝在外邊,中心溫度最高可以達到30℃左右,對於企鵝來說是比較高的溫度,因此它們會有自然的活動,冷了就去裡邊暖和,熱了就到邊上涼快。

    這麼說來企鵝還是怕冷的,雖然它們很扛凍,但是還是難以抵擋南極的極端嚴寒,南極極端的時候零下七八十℃,也已經超越了企鵝活動區域的溫度。企鵝被凍死並不是稀罕的事情,且不說加拉帕戈斯企鵝順著海流游到了加拉帕戈斯群島附近,也在赤道附近,它們已經適應了較為溫暖的溫度,加拉帕戈斯群島附近因為海洋寒流的經過,有時候也就十多度。南極的企鵝最艱難的時期是幼年期,因為毛還沒有扎齊,而企鵝父母還有捕食維持生存的需要,有時候企鵝幼崽不得不凍著,這對於未完全發育的企鵝來說是致命的。

    目前南極存在著數千種企鵝,部分體型大的比如帝企鵝可以長到1.2米左右,但是據估算帝企鵝的存活率只有2/3左右,被凍死的主要是幼年個體,而帝企鵝是少數會抱團的企鵝種類,還有些不會抱團取暖的企鵝成活率怕是更低。即便是成年的個體,在面對南極冬季極端低溫的時候,也還是會有凍死。靠毛皮抵抗寒冷終究是下乘,就像人類,雖然沒有那麼厚實的毛髮,可是依然可以靠用火、用電取暖,因此天下之大無不可去。即便是南極中央地帶,連企鵝都不會去的地方,也還是有人類的足跡。

  • 2 # 薩沙

    企鵝其實也是可以被凍死的。

    而至於企鵝可以適應南極低溫環境,主要因為這幾個因素。

    第一,企鵝的羽毛。

    企鵝的羽毛和普通鳥類有很大區別,它是一種重疊、密接的鱗片狀,一層蓋著一層,就像我們穿了很多層衣服一樣,保暖性很強。

    這一層層衣服不要說寒流,就連海水也難以浸透。

    而最裡面一層則是絨毛。這層絨毛不僅僅是防寒,還具有吸熱保暖的能力,類似於保暖內衣。

    所以,只要有Sunny,企鵝的體溫就不會很低,哪怕外面的氣溫是零下幾十度。

    第二,企鵝的脂肪很厚。

    大家都知道企鵝肥頭肥腦,由於數千萬年的進化,它具有很厚的皮下脂肪。

    由於企鵝的體型不等,脂肪厚度也不一樣。

    但大型企鵝的脂肪,都會厚達1釐米甚至以上的厚度,這就是一層保暖皮衣。

    就算企鵝沒有毛,想要凍死他也不容易。

    第三,企鵝可以補充熱量的消耗。

    南極的食物其實很多,而企鵝雖在陸地上很笨拙,水中游泳速度很快。

    它主要是南極磷蝦為食,這種蝦子非常之多,每隻企鵝每天可以吃0.75公斤食物,絕對是大吃貨。

    大家想想看,企鵝體重才有多少?

    每天攝入這麼高的熱量,也足以滿足寒冷導致的熱量消耗。

    第四,企鵝的列陣。

    看我們的天罡北斗陣。

    帝王企鵝在氣溫低於零下25度的時候,就會靠在一起取暖。

    由於它們很胖很緩和,互相取暖後溫度升高很快,最中間的氣溫可以高達30度,甚至會熱死。

    所以,這些帝王企鵝會很搞笑的不斷換位,熱了就擠出來,冷了就擠進去。

    這要群居在一起,即便零下60度的氣溫,帝王企鵝也是不怕的。

    當然,企鵝並不是不會被凍死。成年企鵝確實很少出現凍死的情況,但幼崽就不同了。

    雖然帝王企鵝把幼崽放入最中間的位置保暖,但由於羽毛還沒長齊、體內脂肪不夠,過南極冬天的幼崽企鵝也只有20%-30%左右。

    我靠,上圖是什麼生物?魚雷?

  • 3 # 追風姑娘

    首先我們來感受下南極究竟有多冷?

    南極號稱地球上最最寒冷的地方,冬天溫度常年維持在零下80度以下甚至更低。

    如果沒有清晰的概念,我們可以透過科學家們在南極考察時一系列“反重力”遊戲直觀感受下南極到底有多冷。如果想在南極室外做一頓飯,根本都無法實現,因為食物會瞬間結冰無法脫離鍋壁。

    食物一夾起來,就瞬間凝結成塊,還沒有來得及入口就已經被“冰封”了。

    如此惡劣寒冷的環境下,企鵝能夠生存下來的,不可不稱之為奇蹟。

    那麼為什麼企鵝生活在南極凍不死呢?

    1.企鵝獨特的生理構造能夠幫助其適應南極的低溫氣候。

    獨特的保暖衣---羽毛

    根據達爾文進化論,任何能夠適應環境的物種必然有其獨特的適應生活方式。而企鵝身上緻密的鱗狀羽毛防寒防水效果一流。效果比穿10層保暖羽絨衣的還要暖和。既防風還防水,讓企鵝一定程度能夠抵禦南極的超低溫。

    厚厚的脂肪層

    一隻企鵝的體重大約在35KG,其中1/3重量都是脂肪。眾所周知:現實生活中胖子的耐寒能力比瘦子要強,是因為脂肪能夠提供一定熱量幫助禦寒。同理,企鵝身上厚厚的脂肪為企鵝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熱量。

    我們來做一個對比,做炸藥用的TNT,1克TNT 爆炸所產生的能量大約是4184J.如需產生相同熱量所需的卡路里僅需要1千卡。而企鵝身上每千克脂肪就可以產生7700-9000千卡。可見企鵝身上蘊藏著源源不斷的能量。

    一雙可以回收能量的雙腳

    企鵝們的腿也是大有文章。它們腿部的動脈血管和靜脈血管是同時並行的。當動脈血流經腿部時逐漸變冷,而靜脈血迴流並行時雙方發生熱傳遞,可以將流失的熱量帶回來一部分。這樣子就可以減少熱量丟失。也是保持企鵝恆溫的重要原因。

    2.獨特的抱團取暖的群體生活方式。

    在南極企鵝島上,人們時常能夠看到企鵝們抱團取暖。那是企鵝為了節省自身能量,延緩能量的消耗,採用這種聰明而又有效的“抱團取暖”陣勢。

    只要稍微風勢過大或者氣溫過冷,企鵝們就立馬紮堆圍成一團。靠“鵝擠鵝”產生熱量抵禦風寒。而且風越大,團兒也越大!非常可愛呢。

    那麼企鵝能夠承受的極限溫度究竟是多少度呢?

    ·當然企鵝也不是萬能的,它們的忍耐力也是有限的。據已知的科學報道:企鵝能承受的最低限度溫度是零下110度,上限是40度。極寒和極冷的話企鵝也會受不了的。

    眾所周知,南極已經是全球最冷的地方,對於企鵝來說低溫已經不是問題。但是隨著全球溫室效應以及全球變暖加劇,南極冰一點一點的融化消失。企鵝的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小,直至消亡。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寫在最後的話:

    有預測指出,如果全球氣溫升高2攝氏度,企鵝的棲息地面積將相應的減少一半甚至三分之二,這種憨態可掬的物種也將面臨著從地球消失的風險。每一隻動物和人類都一樣都有情感,面對同類的死亡,除了傷心它們還能做什麼呢?而我們能做什麼呢?

  • 4 # 百科千尋君

    如果多看幾集自然紀錄片,就不會有這樣的疑問了。

    目前全世界的企鵝共有18或19種,絕大多數分佈在南半球的中高緯度地區,南極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均有分佈,主要分佈在澳洲、紐西蘭、安哥拉、那密比亞、南非、秘魯、阿根廷、智利等國和南極洲。

    其中漢波德企鵝、麥哲倫企鵝與黑腳企鵝分佈在緯度較低的溫帶地區,加拉帕戈斯企鵝分佈在赤道上的加拉帕戈斯群島,是生存緯度最低的企鵝,也是唯一涉足北半球的企鵝。完全生活在極地的只有帝企鵝和阿德利企鵝,這兩種企鵝被凍死的現象極為常見,尤其是新生和幼年企鵝。

    帝企鵝是現存最大的企鵝,成年帝企鵝身高可達120釐米,體重可達46公斤。帝企鵝可以在氣溫-40°C、風速144公里/小時的環境中繁殖。該物種已經透過多種方式來減少熱量損失。濃密的羽毛提供了80–90%的隔熱性,在繁殖前會積累一層厚達3釐米的皮下脂肪。密集的尾羽和羽絨的結合可能對隔熱起著關鍵作用。帝企鵝能在不改變新陳代謝的情況下調節體溫。範圍為−10至20°C。帝企鵝每年僅有一個伴侶,相互保持忠誠,共同撫養小企鵝。如何保障剛出生的小企鵝不被凍死是個嚴峻的挑戰,大多數小企鵝都無法活到成年。

    帝企鵝是群居動物,每當暴風雪來臨時,它們便會抱團取暖,將幼年帝企鵝圍在中間。整個企鵝團會進行不規則運動,最外圈的企鵝會換到裡面去,裡面熱得受不了的企鵝會換到外面來。帝企鵝抱團圈最中心的溫度可達30℃,待久了有“中暑”的危險。但多數企鵝圈只會維持一個小時左右,等大風停了就一鬨而散。

    儘管有雙親和集體的保護,幼年帝企鵝被凍死的情況仍很普遍,每次暴風雪來襲,都有很多幼年企鵝被凍死。

    ▲紀錄片《帝企鵝日記》中的一個鏡頭,企鵝媽媽試圖喚醒自己被凍死在雪地裡的寶寶。

    阿德利企鵝身高46-71釐米,體重3.6-6公斤,數量眾多,在南極羅斯海區域就有近500萬隻。2018年3月2日在危險群島(Danger Islands)發現約150萬隻阿德利企鵝。

    受氣候變化的影響,阿德利企鵝經常出現大規模死亡現象。

    2008年南極地區連續爆發反常凍雨,成千上萬只小企鵝被活活凍死。

    2010年,南極丹尼森角的一塊冰架斷裂,形成了一塊約有半個上海市那麼大的巨型冰山,這塊冰山擋住了丹尼森角的海岸線,生活在此的阿德利企鵝必須要繞過這座冰山,在陸地上跋涉60公里才能去海里覓食,讓企鵝在陸地上一搖一擺的行進60公里那可太慘了,因此大量企鵝在途中死亡,具體死亡數量未知,有媒體稱達到15萬。

    大多數種類的企鵝沒有生活在南極,完全生活在南極的企鵝只有帝企鵝和阿德利企鵝,這兩種企鵝被凍死的現象很常見,氣候變化對它們的影響非常大。

  • 5 # 三哥話事

    企鵝在南極也會被凍死的,但絕大部分是幼鵝,成年企鵝很少被凍死。

    眾所周知,企鵝是南極唯一的主人,據科學家推測,企鵝在南極還沒有形成冰甲的時候就已經在此生活,後來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才慢慢的形成了現在的南極洲,企鵝在此生活了幾千年,經歷了無數的風花雪月,身體早已進化成能與這種極寒氣候相抗衡了。

    例如,企鵝的羽毛很短,羽毛密度比同一體型的鳥類大三至四倍,而且一層疊著一層,最裡面那層全是絨毛,羽毛間還存留一層空氣,用以保溫。

    除此之外,企鵝的皮下脂肪也是非常的厚,主要的作用也是為了保暖。所以企鵝擁有這麼厚的羽毛和脂肪皮整體看起來十分的笨拙,若遇到危險,連跌帶爬,十分的狼狽。但在水裡,企鵝的遊速可達每小時25-30千米,十分的靈活。

    一般情況下,企鵝在惡劣的嚴寒下抱團取暖,成年企鵝圍在旁邊,幼鵝在中間,據說中間的溫度可高達30度。30度在南極是什麼概念,如果是人穿著這麼厚的羽絨服都會熱暈,所以說能夠生活在南極,企鵝當然也是有辦法去戰勝大自然的。

    為什麼幼年企鵝容易被凍死呢?主要原因是幼鵝的羽毛還長得不夠厚,而且皮下脂肪也少,如果遇到惡劣環境時,加上成年企鵝外出覓食,那麼幼鵝就很有可能被凍死。

    大家怎麼看呢?

  • 6 # 獵奇動物社

    這個問題就像是在問“沙漠裡那麼熱,為什麼還有動物生存”一樣,答案很簡單,這些特殊環境下的動物都是優勝劣汰後的產物,它們能夠存在就證明,它們已經完全適應了極端的環境。那麼,企鵝是如何在寒冷的南極生存的呢?我們稍微深入地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生活在南極的企鵝

    提到企鵝,許多小夥伴以為它是南極的標誌性動物,也是獨有的動物,其實,在現存的企鵝科下一共有17種企鵝,它們除了分佈在南極外,在整個南半球的許多地方都有分佈,甚至像在非洲、南美洲這樣的偏熱帶地區也有分佈,比如非洲的黑腳企鵝、南美洲的麥哲倫企鵝等等。因此,企鵝向來就不是非洲獨有的動物。

    如果說非要找幾種只有在南極才能見到的企鵝,那就當屬阿德利企鵝和帝企鵝了。其中阿德利企鵝僅在南極的環繞帶上有分佈,是企鵝科阿德利企鵝屬下的物種,身體較小,平均體長僅有50公分左右,體重僅有平均5公斤左右。

    同樣作為南極獨有的物種,帝企鵝就與阿德利企鵝完全不同了,因為帝企鵝是現存最大的企鵝,由此可見,在南極生存體型的大小並不是關鍵。帝企鵝主要分佈在南極極寒的科茲岬,這是帝企鵝的繁殖地,在非繁殖的季節,帝企鵝主要分散在南極附近的大洋附近,這是它們的覓食地。

    作為最大的企鵝,帝企鵝成年後體長平均在1米左右,體重在35公斤左右,是阿德利企鵝體重的7倍之多。

    南極的企鵝是如何生存的?

    在寒冷的南極生存,帝企鵝和阿德利企鵝面對同樣的挑戰,那就是如何的抵禦嚴寒以及繁衍後代。我們先來說抵禦嚴寒。既然能夠在極端環境下生存,企鵝們也是有著自己的方式了,首先,企鵝是一種不會飛的鳥,這也就意味著它們與其他鳥類一樣身上都有厚厚的羽毛覆蓋,不同的是企鵝的羽毛更加的複雜,從整體上看,企鵝的保暖裝置有四個:

    第一層就是在Sunny下閃閃的羽毛了,這層羽毛比較密集(每平方釐米的面板上就有超過11根羽毛),除了保暖外,還具有防水的功能,這就是企鵝能夠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自由徜徉的原因。

    第二層是絨毛。在企鵝的皮上有一層細小的絨毛,可比小看這層絨毛,這層絨毛除了能夠保持身體的熱量外,還會與企鵝的羽毛形成一層類似於真空的地帶,這個地帶能夠減少熱量的流失。第三層很簡單就是面板了,雖然不是很厚,但也有一定的保暖功能(畢竟是“皮衣”)

    第四層非常的關鍵,它就是脂肪。企鵝的脂肪厚度在3公分左右,雖然從資料上看不算很厚,但是對於體重大都在40公斤以下的動物來說,這個厚度已經相當可以了。

    因此,企鵝的四層防護,讓它在冰天雪地裡,體溫也始終能夠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下。

    不過,即使有了這四層的保暖,也無法確保企鵝高枕無憂,因為在南極從4月份開始,氣溫從-40℃開始持續的下降,此時保暖已經跟不上需求了,而且企鵝的腳上毫無防護,就這樣暴露在空氣中,直接接觸冰面,所以,想要單純的靠羽毛以及脂肪的保暖已經遠遠不夠了。

    所以,此時的企鵝又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降低身體大部分的溫度。科學家根據熱成像觀察發現,在零下40℃的環境中,帝企鵝的體表除了眼睛、嘴巴和腳以外,其他部位的溫度均低於外界環境溫度,這樣就減少了身體的熱量流失(熱量的流失速度與溫差增加成正比),在脂肪和絨毛的保護下,企鵝身體的溫度始終維持在一個平均水平上。

    其次,為了保證自己裸露在外面的腳不被凍傷,企鵝用上了恆溫動物共有的一種能力“逆流熱交換”,簡單的說就是一種減少熱量消耗的一種方法,具體是指恆溫動物在寒冷的環境下,當動脈的血(溫度較高)流向四肢時,會先把一部分熱量傳給因為裸露在寒冷環境中而變得溫度很低的靜脈血中,這樣動脈血到達四肢後的溫度就比較低了,這就會使得企鵝的腳與它接觸的冰面的溫差減小,從而降低熱量的消耗。當血液回到心臟時,會透過有羽毛包裹的腿部以及其他身體部位,此時回到心臟的血也不會很涼。這樣企鵝的腳就不會被凍傷了。

    總的來說,生活在南極的成年企鵝是靠“四層防護”以及降低體表溫度的方法來應對嚴寒的。

    當然以上的保暖系統只是成年企鵝具備的,對於企鵝的卵和幼鳥來說,它們的抗寒能力顯然是不如成年企鵝的,因為企鵝卵只有一層鈣質的外殼,而幼年的企鵝只有一層保暖的絨毛,沒有防水的羽毛,其脂肪厚度也很薄,所以,這時就需要成年企鵝站出來了。

    首先是阿德利企鵝。阿德利企鵝是一種聰明的企鵝,這一點從它們的繁殖習性就能看出來了。平時,阿德利企鵝像北極熊一樣生活在浮冰上,並且海洋上的溫度要比陸地上的溫度高,阿德利企鵝就是這樣過冬的。等到了每年的10月份左右(南極的春季),它們就會上岸,準備交配繁殖了。等到了12月份,阿德里企鵝才產卵開始孵化,並且在產卵前,它們通常會用石頭砌成一個巢,這樣也能夠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而且阿德利企鵝孵化卵的這個時間非常的巧妙,因為每年的12月份是南極的夏季,而且是夏季中溫度最高的月份,此時陸地上許多地方開始融化,所以,此時,阿德利企鵝“夫婦”只需要輪流孵化卵即可。等到再次結冰,小企鵝也有了一定的禦寒能力,再次跟隨父母進入大海尋找浮冰區域生存。

    其次是帝企鵝。相比較阿德利企鵝,帝企鵝就顯得比較“蠢”了。因為,它們的繁殖期在每年的3-6月,對於我們的生存環境來說,3-6月春暖花開是個好季節,但是對於南極來說,此時正是秋冬季(每年的3-5月為秋季,6-8月為冬季),而且在6月份,帝企鵝們已經開始產卵了,此時正是南極最冷季節的開始。

    帝企鵝的孵化期大約在2個月左右,從6月份開始向後推2個月,正好是南極最冷的時候。“屋漏偏逢連夜雨”,由於帝企鵝的覓食地與繁殖地相隔甚遠,需要不進食趕路,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再加上雌性帝企鵝生產也需要大量的能力,所以此時雌性帝企鵝飢腸轆轆,必須再原路返回去進食了,這樣孵卵的任務就交到了雄性帝企鵝的手上。

    但是,雄性帝企鵝也走了同樣的路,再加上抵禦嚴寒的能量消耗,身體裡的能量也不多了。不過,好在雄性帝企鵝的雙腿和腹部下方有一塊佈滿了血管的“孵卵斑”,這塊孵卵斑能夠給卵足夠的持續的熱量。

    雄性帝企鵝好不容易捱過了2個月,卵孵化成功,小企鵝出生了,出生後的小企鵝依然會待在“爸爸”的孵卵斑下,維持體溫。但是另一個麻煩又來了,因為此時的雌性帝企鵝正在返程的路上,而剛出生的小企鵝又嗷嗷待哺,但是帝企鵝“爸爸”已經好久沒有進食了。那麼,小企鵝的食物從哪裡來呢?

    此時,“爸爸是超人”再度上線,雖然雄性帝企鵝已經連續幾個月沒有進食了,但是由於它們在孵化時幾乎一動不動,再加上它們會在孵卵期“抱團取暖”,所以還在食道的腺體內裡殘留了一些食物,這些食物在食道中已經變為乳白色的流狀物質。這時企鵝“爸爸”就會把這些食物反芻給小企鵝。

    終於在雄性帝企鵝將要“油盡燈枯”時,“滿載而歸”的雌性帝企鵝姍姍來遲。簡單的交流之後,雄性帝企鵝迫不及待地向大海的方向走去,幸好此時已經進入了南極的春季,陸地上的一些冰開始融化,所以雄性帝企鵝的行進速度要遠比雌性快。

    但是,這樣的“替班”還沒有完成,因為繁殖地沒有食物,所以雄性帝企鵝吃飽後,還要回去“換班”,就這樣持續到每年的3月份左右,也就是夏末,小企鵝已經有半歲左右了,此時它可以跟隨父母一起出發去覓食地覓食了。

    總結

    生活在南極的企鵝並不容易,它們除了要強化自己的保暖能力外,還要想盡一切辦法來幫助後代躲避嚴寒,於是阿德利企鵝選擇在夏季繁殖,帝企鵝雖然沒有在夏季繁殖,但是它們透過孵卵斑、抱團以及“倒班”的方式也能成功的將後代撫養長大。

  • 7 #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南極那麼冷,為什麼企鵝凍不死?

    南極是人類最後一塊淨土,那裡儲存著全世界90%左右的淡水資源,而且還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晴雨表”,對於維持地球正常穩定的大氣環流和海洋洋流、保障區域生物多樣性,以及探索研究地球地質演化歷史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企鵝是南極洲最為常見的一種動物,作為生存在地球最南端而且是最冷區域的動物之一,為什麼企鵝這麼能挨凍呢?

    南極到底有多冷?

    我們通常所說的南極,是指以南極大陸為主體,外加周圍的陸緣冰、島嶼共同組成,總面積在1400萬平方公里左右,而陸地面積佔據了絕大部分,佔比達到88%。從地形地貌上來看,南極大陸主體被巨大的山脈分為東、西兩個部分,大陸表面覆蓋著深厚的冰蓋,冰蓋的平均厚度達到2350米,最厚處可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陸,其最高點為文森山,海拔達到5140米。南極洲僅有2%的區域,為季節性冰蓋覆蓋區,當夏季到來時,這裡的土地因冰雪融化而露出,成為眾多動植物活躍之地。

    從溫度上來看,南極洲全域的年平均溫度為-25攝氏度,而在中心區域年平均溫度更低,達到-56攝氏度,在南極靠近極點區域,1967年科學家曾測得最低溫度-94.5攝氏度,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地球上的“冷極”。而同樣處在地軸兩端之一的北極,平均溫度遠比不上南極這麼低,北極的常年平均氣溫只有-20攝氏度左右。

    之所以南極這麼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表面被巨量、深厚的冰雪所覆蓋,而白色的冰雪對太陽輻射的反射效率非常高,而且冰作為一種固態物質,其相對於海水來說,比熱容小很多,不易儲存太陽輻射能量。

    另外,南極大陸常年存在極地高壓,與周圍海洋區域大氣層容易產生強烈的氣壓差,從而形成猛烈的空氣流動,再加上南極大陸表面為冰層覆蓋,比較光滑,空氣流動時受到的摩擦阻力很小,因此風力非常大,平均風力可達18米每秒,成為世界的“風極”。在上述兩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千萬了南極的平均溫度要比地球其它區域低得多這種狀態。

    企鵝為什麼看不去不怕冷?

    在3億年前,企鵝的祖先-一種會飛的鳥類,還生活在岡瓦那大陸上,這塊大陸由現在的非洲、南美洲、印巴次大陸、澳洲和南極洲的主體構成,當時所處的區域還是比較靠近南半球的中緯度地區,氣候比較溫暖溼潤,成為很多動物和植物理想的棲息地。

    後來,從3億年前開始,岡瓦那大陸在地球板塊漂移作用下開始分離,其中南極大陸部分逐漸向南漂移,與其它大陸的距離越來越遠,溫度也越來越低,絕大多數的動物和植物因為適應不了環境的這種改變,相繼滅絕了。

    但是,企鵝的祖先在這種自然環境變化的脅迫下,透過持續地進化,最終“挺”了過來。企鵝祖先身體上的變化,主要體現在翅膀逐漸退化、面板下面覆蓋厚厚的脂肪層、體溫調節功能逐漸增強、水中耗氧方式不斷最佳化等等,同時再加上它們的體表還長有致密的羽毛,所以對於低溫的抵抗和適應能力非常強大。所以說,企鵝不怕冷,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透過長期的進化,形成了獨特的禦寒生理機能。

    第二點,企鵝的生活習性為群居,它們具有“抱團取暖”的生活模式。如果氣溫不太低,那麼單獨的企鵝依靠生理特點,是能夠抵擋住的。而假如氣溫突然降低很多,或者食物來源滿足不了需求時,企鵝們就會減少活動的頻次和強度,逐漸成群地聚集起來。一開始,圍在最裡面的幼企鵝,中間是雌性和老企鵝,最外層的是雄企鵝。在抱團取暖的集體效應下,每一個企鵝都可以作為一個“自發式”的熱源,很快裡面的溫度都可以達到30-40攝氏度。

    當內部溫度升到較高的溫度時,圍在一起的企鵝還會做出站位的調整,一方面是從外圍開始逐漸拉大一些彼此的間距,待到內部溫度降低一些之後再收攏。另一方面,處在最外圍的企鵝,在群體重新收攏的過程中,會主動與內側相鄰的若干企鵝交換位置,相當於“輪流站崗”,按照這種規律,企鵝群體實現了整體體溫的維持,同時外側企鵝在低溫少食的情況下也不會被凍死。

    企鵝真的凍不死嗎?

    企鵝雖然有優異的生理結構和功能來抵禦寒冷,但是如果將它們放到氣溫最低的南極大陸中心區域,它們也是生存不下去的,畢竟它們的主要食物為南極磷蝦,另外還捕食一些端足類動物、烏賊和小魚等,而這些食物都是存在海洋中的,所以南極的企鵝棲息地都是沿著大陸邊緣分佈的,不會深入大陸內部多遠。而在大陸邊緣區域,一方面緯度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在海洋比熱容大的影響下,平均溫度比南極大陸的中心要高出不少,平均溫度在-20攝氏度左右,即使在嚴寒的冬季,其平均溫度也在-40攝氏度以上。這樣的溫度,對於企鵝種群來說根本構成不了什麼挑戰。

    所以,在正常情況下,南極的企鵝一般不會被凍死的,相反它們不怕冷反而怕熱。近年來,隨著全球變暖、南極冰川大量融化的影響下,南極周圍海域許多企鵝的捕食物件,發生了棲息區域的北移,為了尋找到更多的食物,一些企鵝不得不隨著洋流一路北上,離開了南極大陸,從而捕食的難度增加、風險加大,而且留在南極大陸邊緣的企鵝幼崽,也面臨著忍飢挨餓和天敵的威脅,從而南極企鵝的數量銳減,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 8 # 晚亭與落霞同暉

    簡言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由於月球對地球引力的影響,使得地球饒太陽執行時,自轉軸出現了4度的偏離。使地球出現了四季變化一一春夏秋冬的交替。

    兩極的自然條件極其惡劣,人類無法居住,因為溫度最高時也得零下幾度十幾度,最低時常在零下七十度,甚至更低。而兩種動物卻生存了下來,一個是北極熊,一個是南極企鵝,它們成了這裡的主人。

    為何企鵝在南極凍不死?因為長期生存和適應環境的需要,使它們進化出很合理的皮毛一體一一即保暖又防水的複合型外衣。最外面的白色真空羽毛具有防水功能,裡面不易見到的是一層藍黑色絨毛一一即保暖層,最裡面的是一層厚厚的脂肪。

    此題所問企鵝凍不死有點誇張,似有誰有頭髮去裝禿的嫌疑。企鵝在近半年零下六七十度漫漫渡過長夜可謂極其艱辛。凍餓病死的不在少數,只是人們沒有目睹到而已。

    即便是這樣,我們也看到了嚴寒中它們抱團取暖、把小企鵝圍在中間,而大企鵝則由內而外移動的身影,感人至深。

    記得幾十年前,象企鵝這樣的小精靈開始引入中國。並且為它們營造了零下一二十度的環境。結果卻是不吃不喝,飼養員調高了溫度,個個活蹦亂跳。原來它們的變凍實屬不知已。

    當然它們也不是溫度越高越好,長期進化的結果,若超級零度線,同樣受不了!

  • 9 # 輕養果薈

    企鵝是一種主要產在南半球的動物。從具體的分佈來看,在南極地區分佈著很多企鵝,這裡的企鵝數量非常多,而且經常是成百隻聚集在一起活動。當然,企鵝也不只分佈在南極地區,在南半球其它緯度的地方也有分佈。企鵝有不同的品種,不同品種具體的分佈地區就是不同的。比如小藍企鵝這個品種就生活在澳洲以及紐西蘭等國家的沿海地區。另外,在北極地區曾經也生活過一種企鵝,不過目前已經滅絕了,現在的北極地區則沒有企鵝分佈。

    南極,其相對於地球其他地區最突出的氣候特點莫過於她的極其的嚴寒了。因此,企鵝的首要任務就是保暖。而企鵝有著完善的防寒裝備。

    我們知道,熱量的散失與物體的表面積相關聯。設一個散熱體為立方體體積,當它的體積增加為原來的8倍時,它的表面積才增加為原來的4倍,那麼相對於原來而言,它的散熱就變小了(指單位面積的散熱量)。因此,企鵝的身體都是矮矮胖胖的。它的皮下有厚厚的一層脂肪。這厚厚的脂肪可起了大作用,它不僅是熱的不良導體,還是儲熱的好場所。正是這個巨大的能源庫,使得只在南極大陸繁殖的帝企鵝能主要集中在海冰的冰崖下而安然無恙。帝企鵝的皮下脂肪含量很高,可達體重的1/3,這個巨大的能源庫在繁殖後代上,也派上了大用場,例如一隻雄性帝企鵝在孵蛋期間總共要消耗90%的脂肪。

    企鵝身體表面覆蓋著密密的羽毛,這羽毛彷彿是它的絨衣非常保暖。以帝企鵝為例,其體表每平方釐米就有12根羽毛,這樣密集的程度,使得帝企鵝84%的保暖效果都是靠羽毛而實現的。羽毛能在體表網路一層空氣形成同脂肪一樣的空氣絕熱層。同時,絨毛狀纖羽彼此聯合在一起,在面板表面形成另一個絕熱層。企鵝羽毛的根很硬,羽軸短而寬,在體表整齊地排列成鱗片狀,防止外界冷空氣的進入;內層纖細的絨毛又防止了內部熱量的流失。這雙層結構形成一個很好的保護層,既能抵禦大風的襲擊,又保護了面板免受冰尖的刺傷。

    實際上,很久以前,北極地區曾經生存過一種企鵝,只是現在滅絕了。這種企鵝,人稱“北極大企鵝”,身高60釐米,頭部棕色,背部的羽毛呈黑色,很像穿著夜禮服的外國紳士。它們生活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加拿大和俄羅斯北部的海流地區,以及所有北極和亞北極的島嶼上。最多時,數量曾達幾百萬只。

    大約1000年前,北歐海盜發現了大企鵝。從此,大企鵝的厄運來臨。特別是16世紀後,北極探險熱興起,大企鵝成了探險家、航海者及土著居民競相捕殺的物件。長時間的狂捕濫殺,導致北極大企鵝徹底滅絕。

    如今在南極一帶生活的企鵝,其祖先管鼻類動物是在赤道以南的區域發展起來的。科學家推測,它們不繼續向北挺進到北半球的原因,可能是企鵝忍受不了熱帶的暖水。它們分佈範圍的最北限與年平均氣溫20℃區域的連線非常一致。溫暖的赤道水流和較高的氣溫形成一個天然屏障,阻隔了企鵝跨越赤道北上。它們必須呆在由來自南極的冰雪融化的水或由深海湧來的較冷的水流經過的海域裡。

    企鵝身體強健,善於吃苦且攻擊性強,這些習性使它們能在南極嚴酷的自然條件下生存下來。企鵝也有天敵,它就是賊鷗。賊鷗喜歡在企鵝聚居的上空徘徊,找機會弄走窩裡的蛋或殺死幼企鵝。但賊鷗的行為總會招來企鵝群起而攻之,使賊鷗落荒而逃。企鵝不會迷路。科學家在南極捉到5只成年企鵝,在它們身上做了標記,然後轉移到離巢地1900千米的某海峽附近放掉,10個月後,它們都回到了自己原來的築巢地。企鵝之所以不會迷路,是因為企鵝以太陽作定向標。南極的風雪低溫,使可能生存的一些生物遭到淘汰, 而企鵝在數千萬年的暴風雪磨鍊中,經過漫長的進化,使它們整 體的羽毛已變成重疊、密集的鱗片狀。這種特殊的“羽被”,很 難被海水浸透,儘管在零下近百度的酷寒下,仍是有效的保溫防 線。同時,它們的皮下脂肪層特別肥厚,這對維護體溫又提供了 保證。

      第三,很多的高等生物不能在南極生存,企鵝在這裡沒有天 敵。南極洲就成了企鵝“與世無爭”的安全基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朗普為什麼一直致力於推廣貿易保護,這背後的邏輯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