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英法百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國和法國、以及後來加入的勃艮第,於1337-1453年間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
6
回覆列表
  • 1 # 抹去凡塵的記憶

    百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是指

    英國

    法國

    ,以及後來加入的

    勃艮第

    ,於1337年 - 1453年間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

    百年戰爭中,發展出不少新戰術和武器。戰爭勝利使

    法國

    完成民族統一,為日後在

    歐洲大陸

    擴張打下基礎;

    英格蘭

    幾乎喪失所有的

    法國

    領地,但也使

    英格蘭

    民族主義

    興起。

    原因

    百年戰爭(the Hundred Years" War)產生的原因錯綜複雜,包含國家間政治、經濟、社會、國際關係等各種因素。儘管通常認為百年戰爭始於1337年,但在此之前法國和英國早已累積多年恩怨。

  • 2 # 江雪寒

    百年戰爭(英語:Hundred Years" War,法語:Guerre de Cent Ans)發生於1337年-1453年,交戰雙方是英格蘭和法國之間,後來又加入勃艮地等。它乃世界最長的戰爭之一,斷續長達116年,不少新的戰術和武器因而發明。

    12世紀中,英國金雀花王朝在法國佔有廣闊領地,12~13世紀,法國國王逐漸奪回部分被英王佔領的土地。14世紀初,英國仍佔據法國南部阿基坦地區,成為法國政治統一的最大障礙。雙方還爭奪富庶的佛蘭德地區。佛蘭德毛紡業主要依賴英國的原料,英國則從羊毛貿易中獲取巨利。1328年,法國佔領佛蘭德,英王愛德華三世(1327~1377在位)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蘭德因失去原料來源,轉而支援英國的百年戰爭中戰場上的法軍反法政策。戰爭的導火線主要是王位繼承問題。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國卡佩王朝絕嗣,支裔瓦盧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繼位,英王愛德華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資格,與腓力六世爭奪王位,觸發戰爭。

    這次戰爭的導火索就是弗蘭德地區(現在的比利時和荷蘭)。當時的弗蘭德地區是歐洲著名的工業發達地區,特別是羊毛紡織業的技術非常先進,全歐洲國王的衣料都產自這裡,所以這裡也是整個歐洲最富有的地方。

    1328年,法國卡佩王朝絕嗣,支裔華洛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繼位,英王愛德華三世以卡佩王朝前國王腓力四世外孫的資格,爭奪卡佩王朝繼承權。1328年法國佔領弗蘭德地區,英王愛德華三世遂下令禁止羊毛向該地出口。

    弗蘭德的商人希望脫離法國國王的支配,尋求自由的生活。但是教皇的契約書上規定,背叛國王是要處罰200萬法郎的,因此弗蘭德人雖然有錢但是卻不敢向法國國王起兵叛亂,知道這一點的法國國王肆無忌憚地向商人徵收越來越多的稅。

    這樣一來,英國國王就不是弗蘭德的敵人,而是弗蘭德的國王了!這樣弗蘭德人有充分的理由對英國國王效忠,這樣也不是對法國國王的背叛了!

    英國和法國之間一爆發戰爭,英國便佔了絕對優勢,一時竟打到了巴黎。當時論人口來說,英國遠遠少於法國。但一直到出現聖女貞德解救法國之前,在100年間的戰爭中,英國可以說是百戰百勝。

    英國在百年戰爭後不但一無所獲,還喪失了幾乎所有在法國的領地,結果迫使其放棄大陸制霸的企圖,轉而向海上發展,從而走上了海上帝國的道路……戰爭的結果:把英華人趕出法國對兩個國家都是幸事:若英華人繼續留在法國,那麼法華人在領土和財富上所佔的優勢必然會阻礙分離的英國民族的發展;而法國民族被外國勢力佔領了眾多的領土,發展更會長期受阻。

  • 3 # 一千個星期

    歷史邁入14世紀,英國的封建社會進入繁榮時期,英王不願意自己的勢力範圍侷限在幾個海島上,開始迫不及待地向大陸擴張。擴張的道路上,碰到法國這個強勁的對手。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1154年安茹伯爵兒子亨利繼承英國王位,安茹家在法國的領地也名正言順歸於英王麾下。然而英國這“飛來橫運”也沒持續多久。獅心王弟弟約翰王上臺後,英國國力日衰,在法國的領地一塊塊丟失。除了歷史糾葛外,英法圍繞著法國南部阿基坦和北部弗蘭德地區有爭議,而法國氣憤的是在1328年菲利四世死後,英華人居然惦記法國王座,當時英王愛德華三世是菲利四世外孫(在歐洲,擁有直系血統的都有繼承權,不論兒子或女兒的男性後代)。1337年,百年戰爭爆發。英國開始十分順利,全殲法國海軍,重創法國國王軍隊。法國曆經菲利六世,約翰二世,查理五世,查理六世都沒能全面戰勝英軍,英國的侵略激起法國軍民極大的憤慨,法國傳奇英雄聖女貞德就在這個時代脫穎而出

  • 4 # Suukyi

    起因兩個,一個是經濟原因,隨著手工工場興起的14世紀,法國的紡織業迅速發展,而同期的英國,人口較少,種地技術明顯不高,而由於高緯度的原因,除了畜牧業之外並沒有神馬太大的亮點,而且逐漸的淪為了法國手工業的原料產地和市場。

    其二政治原因——繼承權問題。

    1066年隨著諾曼公爵征服英格蘭,不列顛進入了諾曼王朝時代,而諾曼公爵,是法國貴族。劃重點,法國貴族。

    英法百年戰爭爆發前,英國的貴族基本都是原本法國北部和西部沿海的貴族,基本上佔了整個法國三分之一還多,甚至,最遲1328年,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在腓力四世以及其直系繼承人死後,還享有法國王位的繼承權,而這種情況是法國本土貴族和王室所不能容忍的。於是貴族們擁立四世的侄子繼承王位,也就是腓力五世。

    “I have a dream……”看著東邊屬於英國貴族的,三分之一左右的法國領土,國王陛下神神叨叨地說道。

    1337年,為了統一法國全境,心比天高的法王腓力五世強制徵收了法國境內屬於英國貴族的土地,由是百年戰爭開始。

    說是百年戰爭,其實只是斷斷續續的打了一百多年的總稱,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英國入侵法國開始,雙方放對開懟相互solo,到雙方因為黑死病而罷兵休戰結束,這一階段英國佔優,佔據了法國西部大片土地,並給歐洲大陸留下了英格蘭長弓手的傳說,而豎中指這一行為也是源於此時。

    第二階段,法王查理五世即位,發起收復失地的戰爭,再次開懟。儘管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但最終因為國庫空虛未能竟全功,於是雙方簽署了長達二十年的休戰合約。

    第三階段,也就是在上次簽約十九年後的1415年,法王查理六世繼位,而此時位於法國東部的勃艮第叛變法國,與英國前後夾擊,法國軍隊由是大敗。這是法國輸得最慘的一次,不僅被英華人吊起來抽,還被勃艮第摁在地上摩擦,連巴黎也一度給丟掉了,而英國趁機獲得了一半左右的法國領土,並且逼迫法王承認,在自己死後英王有權繼承法國王位。

    第四階段在1422年,法王查理六世和他的老對頭英王亨利五世同時去世,而因為繼承權繼承權繼承權的問題,雙方的後人,查理七世和亨利六世又一次開懟了……而這個時期爆發了關乎法國國運的奧爾良之戰,著名的法蘭西村姑聖女貞德也是這個時期出現的。儘管貞德遭到了國王的背叛,被英華人燒死,但是卻也激發了法華人的民族情結,法蘭西民族意識也由此逐步覺醒。

    然後最後的第五階段,隨著勃艮第公爵的叛變,英華人失去了重要的盟友,直到1428年,法國收復了加萊港,標誌著英國勢力被盡數驅逐出了法國全境,英法百年戰爭由此結束。

    戰爭的影響對雙方互有好壞,法國贏了戰爭,全境統一,並且提高了民族凝聚力,開始向著封建君主國家轉型,同時也奠定了未來Continental大國的基礎。但也是因此,法國把科技點點到了陸地爭霸,一門心思的和東邊的神羅以及南邊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進行撕逼大戰,對於海權科技樹投入不足。

    英華人慘啊,輸了戰爭,窮得就要當褲子了,但也是藉此機會,地中海沿岸的文藝復興之風傳播到了英倫三島,同時知道在陸地上撕不過法華人,所以英華人開始一門心思的點海洋科技樹,並在近四百年後成功解鎖了世界級成就——日不落帝國。

  • 5 # 隱語

    答|艾慄斯

    百年戰爭其實不止百年,準確地說斷斷續續持續了116年,其中大部分戰鬥都發生在法國境內,激烈的戰事與休戰交織,交戰雙方都消耗很大。至於戰爭的起因,則有作為鄰居大大小小的恩怨摩擦聚沙成塔,核心矛盾則是圍繞著法國王位的繼承權和領土爭端。

    比如說,法國西南部的加斯科省與英格蘭紡織品貿易往來頻繁,英格蘭王國已經在那建立起了穩固的城堡,圍繞這個盛產葡萄酒的富饒省份,法王腓力四世與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之間,早在百年戰爭開始前70多年就開始戰爭,在對一些自由貿易城邦如弗蘭德斯的控制權歸屬上,同樣有鐵與血的爭端。

    1328年,法國國王查理四世過世,名下並無子嗣,這時英格蘭的國王愛德華三世就憑藉著其母法蘭西的伊莎貝拉的緣故,要求對法國王位也享有繼承權,他也確實是第一順序的繼承人。

    一個英格蘭國王要成為法國國王?這個局面讓法蘭西的貴族們驚慌不已,他們連忙支援瓦盧瓦的腓力登基成為腓力六世,並且還草擬出一條影響了法國王室數百年的法令名為撒利法令,根據這條法令,繼承權不得透過女方獲得,由此阻斷了愛德華三世染指法國的的法理。愛德華三世怎肯善罷干休,於是在1377年以討要自己的合法繼承權和王位為由出兵法國,腓力六世當然迎戰。

    這兩人又都是崇尚騎士精神的“武帝”,能用戰爭解決的絕對不會坐下來談,況且王位這個東西也只能靠戰爭解決,這就是英法百年戰爭的爆發和起因。

  • 6 # 米南德王問道

    英法兩國的地緣政治形勢,決定了他們是一定會在強大起來後發生衝突的。當然,這麼說過於籠統了,簡單來說,我們可以看到三點造成了雙方的鏖戰。

    英王室來自法國 地位低人一等

    由於正真意義上的中世紀英國王室來自1066年渡海征服了英格蘭的諾曼底公爵家族,所以英王在中世紀的法理概念上,就一直屬於法國國王的封臣。也就是說,只要英格蘭國王不放棄他在法國的領地,他就在政治地位上低於法國國王。

    這點在後來的歷史上一直被法國國王加以利用。雖然英國經常出產勇武強勢的君主,但法華人在卡佩王朝時期,出了很多玩政治手腕非常利索的智者國王。包括菲利普二世這樣被人稱為奧古斯都的著名君主。

    後來,諾曼底王朝結束,來自法國的安茹的新家族入駐英格蘭。這樣的局面持續了下去。哪怕安茹家族依靠繼承與聯姻,一度將整個法國北部和西部都變成自家的領地,也沒法在法理上對抗法國國王,還要經常被後者針對。

    但當法國的卡佩王朝絕嗣後,英格蘭的愛德華三世依靠母系的法國血統,有了爭取法國王位的機會。當然,法國的核心貴族們選擇了瓦魯瓦家族的菲利普,拒絕這位英國國王。但如此一來,英格蘭的王室第一次在法蘭西這塊土地的法統上,有了對抗法蘭西王權的機會。所以,他們開始以法國國王自居,進入百年戰爭的戰場。而英國王室此後的近500年裡,都一直保有對法國王位的要求。

    英王在大陸有一塊軟肋

    百年戰爭開始前,英華人在大陸上的領地實際上已經被沒收和佔領的差不多了。但在一個地方,他們苦苦支撐。那就是位於法國西南部的阿基坦公國,我們俗稱的加斯科涅地區。這裡在中世紀時候,以盛產葡萄酒而聞名。

    當時,英國國內只能生產較為抵擋的白葡萄酒,而高貴的紅葡萄酒就需要從加斯科涅的領地進口。當地人也一直希望在英法兩國王權之間保持平衡,所以比較傾向於留在英王的控制之下。

    但在法華人看來,這塊地方即是他們想要的新地盤,也是他們在政治地位上繼續壓住英國國王一頭的有效屏障。

    而在英國看來呢,這裡雖然在很多方面是一塊燙手的山芋。不過每年依然為王室提供了非常可觀的收入。所以不可能輕易放棄。

    當法國國王最後準備徹底沒收和佔領加斯科涅地區時,英法百年戰爭便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實際上,雙方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大部分時間裡都是圍繞這塊地區做文章的。百年戰爭的第一場戰役與最後一場戰役都發生在這裡。

    弗蘭德斯問題

    雙方的第三個矛盾發生在法國北部,英吉利海峽對岸的弗蘭德斯地區。這個地方與中世紀歐洲的大部分地方不一樣,農村土地封建經濟並不佔優勢,密集的城市、商業、手工業才是地區的根本。所以,這裡的封建勢力並不夠強,財力又讓封建主們垂涎三尺。

    弗蘭德斯人則在13-14世紀開始反對法國的中央王權。在百年戰爭開始前的幾十年,雙方剛剛打了一場持續時間不短的戰爭。弗蘭德斯人在缺少封建軍事精英支援的局面下,利用步兵與火器革命等因素,與法軍打的有來有去。雖然最後是失敗了,但始終不服法國中央。

    弗蘭德斯有發達的毛紡織業,原料主要是英格蘭的羊毛。所以弗蘭德斯是當時英國國內主要的國際貿易伙伴。愛德華三世宣佈自己是法國王位擁有者後,弗蘭德斯馬上向他拋來了橄欖枝。英華人也為了自己的國內經濟,有足夠的理由保護弗蘭德斯。

    歷史上,弗蘭德斯也經常為英國國王提供僱傭兵部隊。這對於來自海外,還志在英倫拓荒的英國王室而言,又是一個不錯的兵源地。

    所以,英法百年戰爭的第一次大規模戰役,實際上就爆發在弗蘭德斯境內。後來英華人也曾經計劃過弗蘭德斯-布列塔尼-加斯科涅,三線齊進的戰略。只是由於弗蘭德斯人此時已經沒有了當初反抗的勇氣,作戰並不給力,很快淡出了戰爭。

    所以,英格蘭與法蘭西在百年戰爭之前,有的是要開打的理由。從經濟到政治,再到軍事與歷史仇恨,瓜葛實在是太多了。

  • 7 # 劉文強

    英法百年戰爭的原因及影響:英法百年戰爭是公元1337年---1453年英國和法國之間爆發的一場戰爭。 原因是:1英王爭奪法王的王位繼承權。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去世,英王愛德華三世想以外甥的身份繼承王位,結果遭到法國貴族的反對,引起英王的不滿。2爭奪封建領地,當時法國的阿奎丹地區還是英國的領土,雙方為爭奪這一地區相持不下。3爭奪羊毛市場,弗蘭德爾在法國北部和今比利時一代,毛紡織業發達,原料主要來源於英國,經濟上同英國聯絡密切。但政治上因為弗蘭德爾公爵是法國的封臣,受法國節制,1328年弗蘭德爾爆發農民起義,法王派兵進駐弗蘭德爾,建立起法國的統治。但是當地人民擁護英王作為他們的領袖。1336,法王在弗蘭德爾的代理人,下令逮捕所有英華人,英王則下令禁止羊毛出口,隨即戰爭爆發。

    英法百年戰爭的影響:1加劇英法兩國國內的社會矛盾,導致大規模農民起義,英國爆發了,瓦特泰勒起義,法國爆發了扎克雷起義。兩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打擊了本國的封建主,促使農奴制走向衰落。為新的資本主義創造了條件。2打擊了法國的封建割據勢力,同時也造成英國內部封建主的殘殺,從而為英國16世紀英王專制統治創造了條件。

    中世紀德國長期分裂的原因:經濟方面,德國的生產力起步較晚,到十二世紀才完成封建化程序。但即使如此,各地區發展也是很不平衡的,在有些地區,農村公社長期存在,各公社之間幾乎沒什麼聯絡,更談不上共同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德國城市興起比法國和義大利晚兩百多年,而且主要在邊境地區,主要經營的對外貿易,沒有一個城市能像英國的倫敦那樣成為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同盟主要是獨立的鬆散城市之間聯盟,目的是保護區域性地區利益,並不關係國家統一問題。第二:德國封建主階級奉行的侵略擴張政策是沒能實現國家統一的決定性原因,其侵略擴張有兩個物件,一個是義大利,一個是斯拉夫人居住的東歐地區。皇帝和封建主都沒把精慮放在國內,一再斷送統一一國家的良機。

    十字軍東征的原因和影響:十字軍東征是十一世紀到十三世紀末教俗封建主在羅馬教皇的發動下,以手撫基督教聖地為藉口,對地中海東岸各國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十字軍東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1城市興起之後,日益發展的商品經濟刺激西歐各國封建主的貪婪之心,他們渴望到東方去獲得無窮無盡的土地和財富。2當時歐洲盛行 長子繼承製,即封建主的領地只能傳給封建主的嫡長子。其餘各子不得不得分享,造就了一大批既無土地,又無財產,空有貴族頭銜的騎士,成為十字軍東征的最主要的力量。3進入十一世紀以後,西歐連年遭到災荒、瘟疫,飽受封建主剝削的農奴和一般農民的處境更加惡化,希望透過東征來擺脫困境和尋求財富。4城市商人,特別是義大利共和國的商人,希望到東方的各港口和市場,所以他們也是動政變的支持者。5教皇是東征的發起者,他想透過東征來達到三個目的:一是和世俗國王爭奪霸權,而是重建統一的基督教世界。三是排擠伊斯蘭教,把勢力擴到東方。6下層人民的宗教狂熱。在中世紀的西歐,基督徒往往把朝聖作為最為救贖的一種方式每年一開春就會有很多基督徒踏上朝聖之路。其中巴列斯坦的耶路撒冷是重要的朝聖之地。所異基督徒要求恢復聖地的呼聲越來越高。

    十字軍東征的歷史影響:十字軍東征給各華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無數人喪生,經濟和文化遭到破壞。2但十字軍東征也給中世紀歐洲社會帶來一些積極影響。首先,東征的失敗使羅馬教廷的實力大大削弱,威信下降。有利於英法等國中央集權的出現。十字軍東征打破了阿拉伯人和拜占庭商人對東方貿易的壟斷。確立了西歐各國在東方的商業優勢。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第三:東征使西方人大大開闊了眼界,大大豐富了西方人的生活。第四:由於西方收到東方奢侈生活方式的影響,增加了西歐封建主對貨幣的需求,促進了勞務地租和實物地租向貨幣地租轉化,逐漸改變西歐的經濟結構。第五:東征也使得大量的農奴擺脫封建主的控制,促使封建農奴制的瓦解

  • 8 # 超然視野

    英法百年戰爭雖然從法國企圖收腹歐洲大陸部分領土開始,但雙方的恩怨最早甚至可以追溯但神聖羅馬帝國時期,關係有點像中央政權和邊疆王爺之間的利益之爭。

    但恩怨明朗化則也不止是法國希望收復大陸部分的領土,而是從著名的十字軍最後一次東征失敗後開始的,最後一次十字軍東征是由英國國王獅心王查理主導的,主要的也是英國的軍隊組成,另外加大量僱傭軍,名義上是解放聖城,實際是寄希望發戰爭財,結果是戰敗,甚至沒有回去的路費,這位英國國王就一路往回走並且一路搶掠,這可苦了法國,一路上禍害法國,險些把法國首都給攻佔了,不幸的是獅心王在這場戰鬥中犧牲了。受到騷擾的法國當然藉此機會進攻英國,結果被打敗了,從此雙方就結了樑子,互相敵對。

    這事一直但拿破崙被反法同盟趕下臺才有了了解,這個時候雙方已經意識到彼此對立的後果。

    結果就是在英國鼎盛時期,法華人支援下美國獨立了,但法國大革命時期美國卻將大量的法國在北美的殖民地收入囊中,而且美國的發展勢頭非常快,到二戰後這兩個國家反而變成了美國的小弟。

    結果之而,法國拿破崙時期,軍事實力達到頂峰,英華人一手主導的德意志地區的普魯士公國強大,報應是迅速的德意志統一以後沒有多久就爆發了普法戰爭,英華人不得不開始防守這個他一手培養起來的國家。

    當然當年還組裝了沙俄,因為當時英華人人少,但沙俄卻人多啊,組武裝起來的沙俄事實上並不比德國省事,迅速的擴張也讓英法頭疼不以。

    而且這兩個國家都表現出對看牌殖民國家殖民地的迫切需求,從而又促成他們兩個聯合發動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就又是第二次,直接結果就是英法從此從大國的第一梯隊消失,成為第二梯隊裡邊的國家。

  • 9 # 青年史學家

    英法百年戰爭實際上持續的時間不止一百年,從1337到1453年前後斷斷續續持續了116年。英法戰爭也是世界上兩個國家之間所進行的最長時間的戰爭之一。我們華人所熟悉的聖女貞德就是在英法百年戰爭中所湧現出來的法國民族英雄。

    而關於英法之間發生戰爭的原因,主要有這麼幾點。

    首先是法國王位繼承危機。1328年,法國卡佩王朝的國王查理四世去世,但是他膝下無子,所以死後王位被法國另一個大家族瓦洛亞家族的腓力六世所繼承。而查理四世本身又是腓力四世的兒子,因此彼時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想以腓力四世外孫的身份來繼承王位,法華人當然不願意,因此王位繼承問題就成為了雙方之間爆發戰爭的導火索。

    除了王位繼承危機之外,其次就是英法關於阿奎丹地區的爭奪。阿奎丹地區雖然地處法國領土,但是卻是英國國王的領地,而英國國王之所以能夠獲得阿奎丹地區也是因為複雜的婚姻關係才得到的。因此法華人一直想收回阿奎丹地區,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結束後,阿奎丹地區終於重新回到法國。

    但凡戰爭除了政治上的原因必定都會有經濟上的原因,英法之間在14世紀的時候一直在爭奪歐洲的羊毛市場,因此這也成為英法之間發生百年戰爭的重要原因。當時的弗蘭德爾是法國大陸上重要的羊毛市場,而弗蘭德爾地區的羊毛原料大多來自於英國,1336年,法國國王在弗蘭德爾的代理人逮捕了在弗蘭德爾的英國商人,而英國國王同時下令取消對弗蘭德爾的羊毛出口,因此成為英法之間爆發戰爭的導火索之一。

    英法百年戰爭對於英法兩國的民族國家形成以及歐洲的政治格局演變都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 10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英法百年戰爭的爆發是此前英、法兩國矛盾日積月累的結果:

    1066年10月14日在英格蘭東南部的黑斯廷斯兩支軍隊正在交鋒:交鋒的兩支軍隊分別是英格蘭國王哈羅德的軍隊和諾曼底公國公爵威廉的軍隊,最終威廉贏得了黑斯廷斯戰役的勝利。當年聖誕節這天威廉在西敏寺正式加冕成為英格蘭國王,是為威廉一世。黑斯廷斯戰役是歷史上最後一次對英國成功的軍事入侵,自那以後再也沒有人能成功征服英國,此後英國開始了征服別國的歷史征程。此後的英國王室直到今天都流淌著威廉的血脈。不過有意思的是:威廉自己卻並不自視為一個英華人,在他看來:英格蘭只是自己的領地之一,他的根基畢竟還是法國境內的諾曼底公國。此後的三百年裡來自諾曼底的國王和貴族們說著法語統治英國和諾曼底,從這時起英、法兩國糾結的關係就開始日漸形成。1154年威廉開創的諾曼王朝因無嗣而斷絕,英格蘭王位有諾曼王朝的末代之君斯蒂芬的外甥亨利繼承,而在此之前亨利是法國的安茹伯爵,因此他所開創的王朝被稱為安茹王朝(因其家族徽章為金雀花,故而又名金雀花王朝)。金雀花王朝入主英格蘭後統治著從比利牛斯山到蘇格蘭邊境的安茹伯國、諾曼底公國、英格蘭王國、阿基坦公國,這意味著此時的金雀花王室除了是英格蘭國王之外同時在歐洲大陸的法蘭西王國境內擁有諸多領地,理論上作為安茹伯爵、諾曼底公爵、阿基坦公爵的金雀花家族應該是法蘭西國王的臣子,但與此同時金雀花家族又是英格蘭國王,這就使雙方的關係複雜起來。這一時期法蘭西國王正在加強中央集權,致力於削弱地方諸侯的實力,在這一過程中金雀花家族治下的安茹、諾曼底、阿基坦等領地也遭到削弱,這自然會引起雙方的對立。

    1328年法蘭西國王查理四世死後無嗣,卡佩王朝就此告終。按當時歐洲的繼承習慣:某家族因無嗣而斷絕的可以由外嫁的女兒及其後裔繼承,查理五世既無子嗣也無兄弟,但有一個妹妹是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的母親,早就對法蘭西王室削奪自己的領地深感不滿的愛德華三世趁機提出自己對法蘭西王位享有繼承權,這下他不僅要恢復自己在法國境內的原有領地,更是打算直接將整個法國納入到自己的統治之下。然而法國貴族搬出法蘭克人的早期《薩利克法典》要求王位由男系繼承並推舉了查理四世的堂兄弟瓦洛亞伯爵之子菲利普為王。愛德華三世很不情願地接受了這個結果。勉強接受了這一結果的愛德華三世其實仍心有不甘,而這時英、法之間的經濟矛盾也開始升級,於是令愛德華三世萌生了新賬舊賬一起算的念頭:當時英國的國家經濟和王室金庫的運作在相當程度上都依賴於羊毛貿易,歐洲大陸上的佛蘭德斯地區是羊毛貿易中心,在長期的羊毛貿易過程中佛蘭德斯同英格蘭形成了密切的經濟聯絡,然而在1328年法國佔領了佛蘭德斯,這就形成了當地經濟上同英國聯絡密切,但在政治上隸屬於法國的糾結狀態。佛蘭德斯的羊毛製品廠商和經銷商作為對英羊毛貿易的既得利益者自然擁戴愛德華三世,而由法王冊封的佛蘭德斯伯爵則站在法國一邊。除了此前英、法之間糾結的政治關係和經濟關係外,當時的國際形勢也加深了英、法之間的矛盾:從愛德華三世的爺爺長腿愛德華一世起英格蘭就致力於統一整個不列顛島併成功征服了威爾士,然而位於不列顛島北部的蘇格蘭則成為了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儘管愛德華一世在1298年征服了蘇格蘭,但1307年蘇格蘭人在愛德華一世死後發動起義併成功驅逐了英格蘭人,此後英格蘭同蘇格蘭就長期處於對立狀態。法國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理念同蘇格蘭結成同盟並一直為蘇格蘭提供援助。

  • 11 # 虎歷

    英法百年戰爭的緣由錯綜複雜,即使是在1337年之前,英法兩國也已經是積怨已久,經濟上的政治上的各種矛盾都有。

    然而原因很多,結果只有一個,這場戰爭最終在1453年結束,法國攻取了在歐洲大陸上的英國的最後一塊領土。

    其實本來法國快要輸了的,如果沒有貞德救了奧爾良。

    以後的法國走了大陸擴張的路線,英國轉而尋求海外發展。

    話說在十二世紀裡,英格蘭的金雀花王朝在Continental有著廣闊的領地,這些領地以前是法國的。

    然而隨後的一個世紀裡,法國逐漸奪回被英國侵佔的領土,英國始終賴在法國南部的阿基坦地區不走,法國總是想徹底把英國踢出去從而統一法國。

    另一面英國不僅不想走還企圖奪回祖父們的土地諾曼底和安茹等,阿基坦一事後來也成為了百年戰爭的直接導火索。

    另一個主要原因是,當時的法國卡佩王朝的王腓力撒手歸西,沒能留下一個男孩繼位。

    這就導致公爵們都蠢蠢欲動想著爭權多位,海峽對面的金雀花也有著參與遊戲的資格。

    在那個時代的歐洲,皇帝和君主們兼職的現象尋常可見,當時的英國女王是腓力的親妹妹,當政的兒子愛德華算是腓力的侄子,然而卡佩王室選了腓力的堂弟腓力六世攝政。

    按理說傳統的西歐封建領土效忠原則,英格蘭應該來法國屈膝稱臣了,因為在1329年也有先例。

    此時愛德華意識到,一旦變成法國的封臣,英格蘭將要有一場政治和法理危機,愛德華三世不願錯過這個繼承法國王位的機會。

    而經濟上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弗蘭德斯這個地方,按理說法國禁止封地跟隔壁鄰居貿易了,可就有這個小地方陰奉陽違。

    而當時的英格蘭的經濟很大程度也依賴羊毛貿易,弗蘭德斯恰好是羊毛貿易中心,英國的產羊毛商人在這裡賣羊毛,轉而又將羊毛加工品取道返回英國。

    這就跟法國的貿易國策有了相當大的衝突,而且弗蘭德斯在政治站隊上居然選擇支援英國,法國也看不下去了。

    一方面,法國的六世公開支援蘇格蘭王國,宣稱政治庇護蘇格蘭,這意思明顯是鼓動蘇格蘭在英國後花園搞事情,另一方面,六世動手奪回阿基坦。

    鄰居愛德華得知後“紳士”地回了封信,說自己“準備回去繼承法國王位了”,現在在位的只是“自稱法國國王的腓力”,這明顯是挑釁腓力的王權合法性。

    愛德華還順手將象徵金雀花的雄獅跟法國的金鳶尾的盾徽放在一起,腓力忍無可忍,戰爭遂起,這場史上最長的戰爭,就這樣爆發了。

  • 12 # 生鏽的鋒利小刀

    百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格蘭和法國,以及後來加入的勃艮第,於1337年 - 1453年間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

    百年戰爭中,發展出不少新戰術和武器。戰爭勝利使法國完成民族統一,為日後在歐洲大陸擴張打下基礎;英格蘭幾乎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

    百年戰爭(the Hundred Years" War)產生的原因錯綜複雜,包含國家間政治、經濟、社會、國際關係等各種因素。儘管通常認為百年戰爭始於1337年,但在此之前法國和英國早已累積多年恩怨。

    腓力決定繼續皇室的擴張政策並繼續加強中央集權。此次集權行動的特別之處在於,腓力想把王權控制的地區擴充套件到阿奎丹(Aquitaine)地區,而這一地區卻是愛德華在法國的主要領地。愛德華作為阿基坦公爵和腓力六世治下的王侯,享有既持有公爵領地,又不受制於法王的獨立地位。

    腓力和愛德華都沒考慮過向對方妥協,事實上,作為真正的中世紀騎士,他們都有打一場騎士戰爭的想法。

    1337年,腓力向愛德華提出收回阿基坦領土的要求,從此觸發持續一個多世紀的英法戰爭。對腓力的領土要求,愛德華斷然拒絕,並對腓力展開咄咄逼人的攻勢。

    1340年,愛德華宣告鑑於與美男子腓力的血緣關係,自己才是正牌的法國國王。此後的400年裡,只要是公開的禮儀場合,英國王室都會反覆重申愛德華的這項宣告。

    不過也許更為重要的是,經濟問題才是兩國交惡的罪魁禍首。

    英國的經濟命脈和皇家國庫的正常運轉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羊毛貿易。中世紀後期,佛蘭德斯(Flanders)是羊毛貿易中心。生產羊毛的英華人在這裡賣羊毛,而大部分由這些羊毛製成的商品(呢絨)則取原道返回英國。由於羊毛原料出口商和毛呢製成品進口商都要向英王繳稅,因此佛蘭德斯的羊毛製品廠商和經銷商順理成章地都願意支援英國利益。

    然而,佛蘭德斯伯爵卻是一位法國王侯,佛蘭德斯貴族也認同自己為法王一脈。對他們來說,法國王侯自然希望獨享佛蘭德斯的財富,同時也可以一舉兩得地損害他們的老對手英華人的經濟利益。

    英國金雀花王朝(Plantagenet)早在12 世紀便在法國擁有大量土地和財產。由於金雀花家族在法國擁有土地,他們據此自認為屬法王諸侯,但法王則並不信任他們的這些英國表兄弟。相反他們認為英華人的存在使他們無法獲得英華人所佔領的土地,進而無法進行領土擴張以及有效地進行中央集權統治。

    中世紀後期,長子繼承權意味著一切。

    1314年被譽為美男子的法王腓力(Philip the Fair)逝世,由此觸發嚴重的危機。根據王位繼承規則,王位應由腓力的三個兒子繼承,後來腓力的三個兒子也死了,沒有留下任何男性子嗣。至此,也就是1328年,始於987年的法國卡佩(Capet)王朝王室男性子嗣滅絕。

    按理說,法王王冠應該落在腓力的外孫頭上,因為其母系腓力的女兒伊莎貝拉;然而,不巧的是這位外孫恰好是英王愛德華三世(Edward III)。法國貴族一致反對將法王王冠授予英國國王,為此他們專門推舉腓力的侄子、瓦盧瓦王朝領袖為新法王。

    1328年,腓力的侄子加冕,稱腓力六世(Philip VI)。愛德華很不情願地接受了這個結果。

    此外,戰爭的緣起還有其他一系列別的原因。首先,多年來法國一直為蘇格蘭提供援助,為此蘇格蘭人始終不願臣服於英國並經常越境偷襲,這使英華人很頭疼。

    這場戰爭除王位繼承原因外,還為了爭奪在法境內的富庶的佛蘭德和阿基坦地區。這個地區與英國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絡。1328年,法國佔領該地,英王愛德華三世遂下令禁止羊毛向該地出口。佛蘭德爾地區為了保持原料來源,轉而支援英國的反法政策,承認愛德華三世為法國國王和佛蘭德爾的最高領主,使英法兩國矛盾進一步加深。這也是導致戰爭發生的一個基本原因。

    1337年愛德華三世稱王法蘭西,腓力六世則宣佈收回英國在法境內的全部領土,派兵佔領耶訥,戰爭遂起。

    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國卡佩王朝絕嗣,支裔瓦盧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繼位,英王愛德華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資格,與腓力六世爭奪王位。

    法國取得戰爭的勝利,戰爭勝利使法國完成民族統一,更為日後在歐洲大陸擴張打下基礎。英格蘭幾乎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之後英格蘭對歐洲大陸推行“大陸均勢”政策,轉往海外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帝國。

    百年戰爭,不論對英國或法華人民來說都是一場災難,當時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時代,在戰爭和疫病的雙重打擊下,英法兩國的經濟大受創傷,民不聊生。

    西方歷史學家指出:“百年戰爭是一場持續百年的屠殺遊戲。當兩國的皇族及貴族為了自己所奪得的利益而慶祝的時候,那些痛失家園及親人的無辜平民卻只能在無聲地痛哭。戰爭打了一百年,人民也哭了一百年。”

    一場戰爭從一種性質轉變到另一種性質,即一場戰爭中對交戰雙方來說都各有兩種性質,這在戰爭史上並不多見。公元1337—1453年,英法兩國先為王位繼承問題展開爭權奪利,爾後演變為英國對法國的入侵,法國則被迫進行反入侵,戰爭性質從封建王朝混戰變化到侵略與反侵略,其結果可謂完全違背了英法王朝統治者的預料。

    百年戰爭從1337—1453年,持續了116年,給法華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同時也促進了法國民族意識的覺醒。國王聯姻不僅不能解決長治久安問題,反而容易引起王位繼承權爭奪和戰爭。民族女英雄貞德姑娘勇敢地捍衛民族利益,為了民族解放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喚醒了人民的民族意識,振奮了民族精神。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不僅使法國擺脫了侵略者的統治,而且還使法華人民團結起來,民族感情迅速增強了,國王受到了臣民的忠心支援。由此封建君主政體演變成了封建君主專制政體,王權進一步加強了。戰後的英國,在經歷了一段內部的政治紛爭後,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國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天刷完牙嘴裡還有味道牙齦有點疼腫刷牙時有點出血吃什麼藥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