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滴逃逃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後遷鞏縣(今屬河南)。他曾在長安東南部杜陵附近的少陵住過,故自稱“少陵野老”,後人亦稱其為杜少陵。他出身於官宦世家,祖父杜審言也是一位詩人,父親杜閒做過奉先縣的縣令。杜甫曾做過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人稱他為杜工部。

    杜甫少年聰慧,7歲就能寫詩,十四五歲的時候,就開始與洛陽一些有名的文人交往。公元746年,杜甫流寓長安,生活日漸睏乏,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淒涼生活。為了表達自己的抱負,杜甫寫了《三大禮賦》獻給李隆基。李隆基非常欣賞,命宰相對他進行考核。

    但是,李林甫見了杜甫一面,便再也沒有音訊了。杜甫又連續向李隆基獻了兩篇賦,等到公元755年,44歲的杜甫才求得一個地位很低的職位。然而,官職尚未到手,他卻眼睜睜看著小兒子活活餓死了。這時,楊貴妃兄妹正寵極一時,日夜在華清宮中管絃歌舞。杜甫路過麵山,目睹此情此景,無限悲憤,遂寫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千古名句。

    安史之亂爆發,中原失馭,兩京淪陷,“胡馬翻銜洛陽草”,“秦人半作燕地囚”,民族危亡,生靈塗炭。這時,舉國有志之士都行動起來,共赴國難。杜甫在這場大變亂中飽經憂患,先是被叛軍虜去,囚禁在長安,後逃出去投奔唐肅宗李亨,欲報國效力,終因忠直而不見容,被放逐。

    這期間,杜甫到處奔波,顛沛流離,耳聞目睹了戰亂與賦役帶給人們的災難和痛苦。杜甫自己也曾被生活所迫,挖過野菜,拾過橡慄,砍過山柴,擺過藥攤。因而,杜甫悲憤而沉痛地寫出了一首首詩歌,勾畫出了一幅幅的流亡圖。《三吏》《三別》等名篇,深刻地表現了那個時代的災難與悲涼。

    杜甫的詩,真實而深刻,內容豐富,勝過了史家的簡略記錄,故而被譽為一代“詩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如何評價《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