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尿大夫

    症狀:

    症狀一:舌苔有變化

    舌頭的變化是脾的外在表現。健康的舌頭表面應為紅色,看上去很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輕薄且非常乾淨。如果舌頭邊緣已經出現明顯的齒痕,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

    症狀二:食慾下降

    在中醫理論中,當溼氣進入體內後最容易傷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體內的各種食物和液體,把這些物質轉化為能夠被人體利用的營養物質,為人體新陳代謝提供新的能量。

    大多數人在夏季溼熱的環境中,都會出現食慾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慾不受影響,有較強的飢餓感,可是吃了東西后卻有飽脹的感覺,這也是胃強脾弱的表現。

    症狀三:早起不適

    清晨起床,如果感覺胸悶氣短、頭暈腦漲時,說明我們的脾胃功能較為虛弱。

    中醫認為,脾氣一虛,肺氣先絕。也就是說脾與肺的功能是相互影響的。脾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肺金失養,就容易出現氣短,動則氣促等肺氣虛的表現。

    症狀四:溼氣重

    溼氣重的人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嚴重時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身體肥胖的人,90%都是體質虛弱者。體虛是身體脾胃功能減弱衰退導致的。體虛會導致新陳代謝減慢,機體活力減弱,從而消耗營養的能力減低,營養不能消耗掉於是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

    症狀五:大便異常

    如果出現大便形狀軟爛、黏膩即為脾溼的症狀,說明消化功能出現異常現象。 

    如果很不幸,你出現了以上某些症狀,那你真的脾虛了。當你發現自己脾虛的時候,其實胃也是不好受的。因為它們可是倆兄弟,互為表裡。

    養脾最忌諱的5件事兒

    一忌養脾無常。即養脾不單單只是秋冬的事情,而是應該像吃飯喝水一樣每天都去做。

    二忌冷。要養脾,就不能喝太多的飲料,特別是冰飲料,不管是涼的飲料還是瓜果,都不能吃,過涼傷脾。

    三忌甜。我們提倡甜健脾,但過甜則傷脾,甜要有個度。

    四忌多。吃太撐了容易傷脾胃,所以吃任何東西都應該七八分飽。

    五忌憂思過度。思傷脾,長期鬱悶、思慮過度等,直接損傷脾氣,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影響氣血的生化。

    這些健脾食物可以多吃

    小米:喝小米粥是我們祖輩幾千年來一直沿用的食療健脾的老方法。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的人最好經常喝些小米粥。在粥里加些蓮子,大棗,效果更佳。

    薏米:薏米具有健脾祛溼的功效,但最適合夏季食用。因為夏季雨水多,暑溼重,容易困脾,食慾不振,薏仁正好“對症下藥”。薏米性涼,可以加幾片生薑。但秋冬食用不易過多,特別老人孩子不宜多食。

    山藥:山藥是健脾益腎極好的食物。從現代營養學分析,山藥富含澱粉酶,可促進消化,因此無論老人、孩子都非常適合。山藥的做法可以煮粥,也可燉各種肉類,還可燉菜、炒菜,方法多多。但如果作為健脾之用,不要燉食或煮食時間過長,澱粉酶容易破壞,降低其食療效果。

    香菇:香菇也是健脾益氣的很好食物,可炒菜、做湯,包餃子等。平時消化不良的人經常吃香菇,慢慢即可增強脾胃的消化功能。

    胡蘿蔔:胡蘿蔔也是中醫非常推薦的健脾食物。從現代營養學來講,胡蘿蔔富含胡蘿蔔素,可修復受損的腸胃粘膜,進而增強和改善消化功能。特別是一些經常脾虛腹瀉的,胡蘿蔔是個很好的選擇。除了炒菜,經常做些胡蘿蔔粥也不錯,特別適合孩子和老年人。如果經常消化不良,積食,可常做些蘿蔔湯,消食化積很好。

    花生:花生的健脾效果也很好,最好是餐後吃,嚼得碎一些,量也不要太大,這樣不至於堅硬劃傷脾胃。另外可以和豆漿一起打,既增加了豆漿的口感和香氣,還可起到很好的健脾作用,而且吸收好,不會增加脾胃負擔。

    健脾不止“健”,還需理氣去溼

    中醫常常說,肝鬱犯脾,肝火犯胃。工作生活上的壓力,導致一言不合就肝氣鬱結,一鬱結自然脾就不好。這幾款食療的藥材,可以讓從死氣沉沉變成和顏悅色。

    佛手瓜:佛手是很好疏肝理氣食品。又能夠和胃止痛,燥溼化痰。那些一言不合就氣到胃疼的小主們,請您享用吧!

    玫瑰/綠萼梅/素馨花茶:女性喝一點花茶是有好處的。可以放鬆心情,舒緩壓力。但是現在市面上很多買到的花,乾枯乾枯的,一點都不嬌柔鮮嫩,失去了花瓣美麗的精髓。疏肝就夠,柔肝就差點。所以,要注意細心挑選那些稍微柔嫩多汁一點的。

    橘紅橘皮橘核:橘子全身都是寶。廣州的街道上,到處可以看到賣“化州橘紅”的,的確有非常好化痰止咳作用。也有很好的理氣寬中作用,有助脾胃。

    萊菔子(蘿蔔籽):疏理肝氣很重要。但是通暢胃腸也很關鍵。比如有些經常便秘的,或者吃得不多肚子脹的,很難受。在健脾養胃的基礎上,在健脾養胃的基礎上,在健脾養胃的基礎上(重說三),可以使用萊菔子泡水喝。

  • 2 # 月亮灣拉布拉多犬舍

    脾虛溼氣重是大部分年輕人都有的毛病,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追求快節奏的生活,能叫外賣堅決不在家自己做,加上夜生活豐富,熬夜加班擼串喝酒,很多人的脾都出現了問題,隨之而來的就是溼氣重,身體越來越差。

    脾虛溼氣重的原因是什麼?

    脾虛大家都知道,脾為後天之本,人們過度的透支身體,飲食不節制,想吃什麼吃什麼,經常吃自助餐的人,還有經常坐著不運動的人,經常熬夜上火的人,脾都會被透支。

    脾是起運輸作用的,其中之一就是將水分運送到需要它的器官,當脾出了問題,水分不能被運送,聚集在身體某一項器官,就會引起溼氣重。

    溼氣重的危害

    溼氣是六邪氣之首,和溼氣有關的病症有100多種,其中像“不死的癌症”,風溼類風溼,像不孕不育婦科病,這些都和溼氣有關。最嚴重的溼氣病莫過於腫瘤了,溼氣是非常容易使人身患腫瘤的,所以有了溼氣要抓緊治療。

    溼氣重的表現有哪些?

    溼氣重最大的表現就是大便出現問題,脾虛導致腸道內的水分不能及時吸收,人體就會出現大便搪塞,粘馬桶等症狀,脾虛最嚴重的病叫做脾虛洩瀉,此時人基本就離不開廁所了,一天得去好幾次衛生間。

    溼氣重的人,還會有頭髮愛出油,面色暗黃,嗜睡,乏力等症狀。

    溼氣重怎麼保養?

    最好的治療溼氣的方法就是艾灸,很多明星都是透過艾灸來治療溼氣的。艾灸很簡單,價錢也不貴,自己去網上找買就行了。拔火罐的方法治療溼氣效果不大,什麼薏米水也是,這些只是能輔助治療。

    真正簡單健康祛溼的辦法就是運動,運動可以增加對水分的代謝,增加血液迴圈的能力,可以讓脾更健康。

    生命在於運動,你就是懶踏踏的,吃什麼,怎麼保養身體都不行,而經常運動的人,不用吃藥也百病不侵。

  • 3 # 老漢與藥膳

    脾虛溼氣重就是脾虛導致體內的水液不能運化所致。很多脾虛溼氣重的患者看完病都會問醫生一個問題:平時的生活中應該多吃點什麼比較好?醫生們往往都會推薦同一種食物,那就是山藥。

    什麼是脾虛?

    由於脾虛導致體內的水液不能夠運化,一般這種病人的舌象是:胖嫩,有齒痕,也就齒痕舌,簡單來說就是在舌體的邊緣有牙齒印。

    我們平時的飲食入胃後,必須依賴脾的運化功能,才能將水谷化為精微物質,然後也要透過它將精微物質佈散全身,以此來營養我們的身體。因此,當脾的功能失常,人的身體就會反應各種各樣的情況。

    脾虛溼氣重的日常保養

    山藥有補脾、養肺的功效。《神農本草經》中稱其“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臨床上常常用於治療脾虛洩瀉。

    1. 山藥粉煮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生山藥500克研細粉備用,每次煮粥用30克,先用涼開水調成糊狀,入鍋內煮,煮時用筷子不停攪之,使其沸至成薄糊狀即可。每天1~2次空腹服下,可以連續服用7~10日。如果嫌口感不好,服用的時候可以適量加點糖。此方法適用於任何年齡階段的腹瀉症狀。

    2.山藥粉plus

    治療洩瀉日久,腸滑不固,服上方仍不止者,在上方煮成粥後,再加上煮熟的雞蛋黃1~3枚,調入粥中食之即有明顯的效果。這是因為加入蛋黃,有固澀大腸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兩方所治療的洩瀉必須大便無黏液、無膿血、無腹痛症狀,服時最好飯前服。所用的山藥要用生山藥,不可炒用,因為山藥所含的蛋白質甚多,炒後蛋白容易焦枯,服用則對洩瀉沒有什麼效果。

    山藥屬於平補的藥食兩用的食材,適用於大多數人群。大家在平時的菜餚中不妨多吃點,對身體也有好處的。

  • 4 # 一個做飯的廚子

    脾虛溼氣重的表現

    一、關節痠痛

    當人體的關節被溼氣入侵比較嚴重的時候,血液流通會慢慢變得不順暢。有時候覺得關節活動有障礙,動幾下,走幾步路就感覺很痠疼。

    二、食慾不振

    當溼氣侵蝕到脾臟的時候,就會讓人們的食慾下降。有時候胸口很悶,吃飯不想吃,吃得很少。嘴巴里面沒什麼味道,很渴也不想喝水。這些都是脾臟運作不好的表現

    三、舌苔厚膩

    清晨起來的時候,舌頭上覆蓋了一層厚厚的白色的東西,這就是舌苔。當體內的溼氣比較重的時候,舌苔就會增厚。

    四、大便溼黏

    有時候透過我們的糞便也能推斷出自己的溼氣是否嚴重。當體內溼氣過重,身體裡的大便往往不能成形。在衝馬桶的時候經常黏在上面,擦的時候需要用到好幾張紙才能乾淨。

    吃什麼?

    1.紅薯粥

    紅薯能夠“補中,暖胃,肥五臟”,冬天紅薯很便宜,菜場裡隨處可見。這麼便宜的蔬菜其實很有營養。紅薯能讓我們的脾胃暖起來,對於祛溼有很好的功效。紅薯粥的做法非常簡單,紅薯削皮後放入大米一起煮開,再小火煨一段時間就可以了。

    2.三豆豬骨湯

    所謂三豆就是黃豆、祛溼豆以及眉豆,這三種都能益氣補脾,尤其是脾胃虛的人食用最佳。冬天裡,用這三種豆子再配上濃濃的豬骨湯,盡享美味的時候還能讓你的身體越來越健康。所需要的食材就是那三種豆子加上豬骨,再來幾片生薑去腥。把豆子洗乾淨,和豬骨、生薑一起放在清水中煮兩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喝湯啦。

    3.山藥薏米粥

    秋冬季節適宜進補,山藥和薏米這兩種食物在一起也能碰撞出火花。白色軟滑的山藥能健脾補氣,山藥中的黏蛋白還能預防血腦血管疾病。

  • 5 # 健康行僧

    脾虛溼氣重的人,日常應該怎樣保養?

    健康苦行僧,開講啦!

    人體內出現水溼內停的情況,除了和環境有關外,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得歸結到自身的代謝問題,改變外界的環境固然重要,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應該關心自身的代謝,也就是脾虛導致水溼內停,所謂的刮痧,拔罐治標不治本,早就有中醫大家說過這麼一句話:祛溼主內不主外,那麼我們平時應該如何保養身體呢。

    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幫助去除溼氣呢?

    一:適量的運動

    其實一般我是不會把運動放在第一條來表達的,但前不久自身因為工作經常熬夜,出現一些睏乏,齒痕舌的情況,當天跑步5公里,第二天就感覺身體恢復了很多,運動出汗真的是祛除體內溼氣的較好方法

    二:多食用一些健脾的食物

    生活中有很多健脾養胃的食物選擇,比如經典的赤小豆薏米粥,除此以外還有薏苡仁山藥排骨湯,鯽魚黃芪湯,大米牛奶粥,小米南瓜粥都是很好的健脾養胃,補中益氣的選擇,儘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平時燒菜時多放一些蔥薑蒜等調料

    三:早睡早起

    經常熬夜,菸酒具沾,思慮過多的人群通常都有一定的脾虛情況,平時我們需要加以改善,睡眠時間是身體臟器修養的黃金時間,逐漸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很重要

    對於以上內容餓補充

    1:口味太重也會增加脾胃的代謝壓力,我們平時應該避開一些油膩,過鹹,過甜的食物,儘量做到膳食的均衡

    2:酒能助溼邪,經常喝酒,借酒澆愁,特別傷身體

    3:要想排毒祛溼氣,需要經常做一些養生運動,避免久坐不運動,多吃一些健康的,性溫之的食物,比如粗糧粥就是健脾養胃的好選擇

  • 6 # 脾胃範兒

    脾虛寒溼重的人,日常該怎麼保養?

    很多人都以為中醫所說的食物寒熱溫涼,說的是我們吃的食物的溫度,比如很多女性會在月經期間忌口,不吃任何從冰箱裡拿的食物。但是這並不全面,在中醫裡面,每個食物都有它的特性,這也是食物本身的自然屬性。

    就比如說我們最喜歡吃的海鮮,味道鮮美。比如螃蟹,每到十月,肥碩的螃蟹出來。在中醫看來,它是屬於性寒的海鮮,但是像蝦性是偏熱一些,和他們怎麼加工其實關係不是很大。就像是我們吃的螃蟹。哪怕經過烹飪後溫度上升,但是仍然屬於寒性食物。

    所以如果大量吃螃蟹,的確會引起我們體寒,大量食用照樣會傷及脾陽。如果本來就是脾胃寒溼重的人,那麼不建議吃太多這類食物。如果長期吃,吃的量比較大的,那麼就很容易造成陰寒入裡,脾陽被遏。

    那麼有些人有時候不得不吃海鮮,怎麼吃能避免脾胃虛寒呢?

    我們的祖先實際上早有對策,我們在吃螃蟹的時候,如果蒸螃蟹吃時用紫蘇葉一起蒸,吃的時候再蘸一些生薑絲同服,調料中可以加一些芥末,再配合喝少許黃酒,這樣真的目的都是為了祛除食物中的寒氣,保護我們脾胃的陽氣。

  • 7 # 兜兜裡有花花

    脾在人體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被稱為“後天之本”,脾病會容易影響其他內臟器官,脾氣虛則五臟之氣皆不足。

      大部分年輕人都有脾虛溼氣重的毛病,社會不斷進步,人們也緊跟著快節奏的生活,不按時吃飯,總喜歡點外賣而不願意自己做飯,豐富的夜生活,不是熬夜加班就是宵夜喝酒,很多人脾出了問題就導致溼氣重,身體也越來越差。

      脾虛溼氣重的原因是什麼?

      人們飲食不規律、不節制,經常坐著不運動,很多人能坐著就不站著,能躺著就不坐著,經常晚上熬夜加班、玩樂,過度透支身體,而脾也會被透支。

      脾有運化功能,它將水分運送到有需要的器官,當脾出了問題,水分不能被運送,集中在某一器官,就會引起溼氣重。

      溼氣重有什麼危害?

      溼氣是六邪氣之首,與溼氣有關的疾病有很多,其中不孕不育婦科病、風溼類風溼,這都和溼氣相關。腫瘤是最嚴重的溼氣病,溼氣是很容易使人患上腫瘤的,所以發現自己溼氣重就要趕緊治療了。

      身體溼氣重有什麼表現?

      1、舌頭:舌苔厚膩或者舌頭肥大邊緣有齒痕;

      2、大便:大便糖稀,甚至出現便秘。

      溼氣重應該怎麼調理?

      1、艾灸

      艾灸相關的穴位,能夠很好地強壯身體陽氣,祛除溼氣。

      2、運動

      運動可以增加對水分的代謝,增加血液迴圈的能力,可以讓脾更健康。

      3、吃健脾祛溼的食物

      適當吃一些甜食,甜味入脾,補脾胃;也可以吃薏米紅豆粥,但不能放米,糯米性粘,容易駐溼。

      4、多吃生薑、花椒等,這些可食藥兩用,生薑溫中利尿,花椒芳香化溼。

  • 8 # 醫匠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運化是指脾有運化水谷精微和運化水溼的功能,因此脾在人體水液代謝和食物代謝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脾虛的病人則會出現,身體睏倦,精神不振,胃納欠佳,腹脹,腹瀉,肢體水腫,甚至胸水,腹水等。

    而引起脾虛的原因常見一下幾種:1、七情內傷,憂思傷脾,過度憂思傷及脾氣:2、飲食不節,多食生冷油膩的食物,內生寒痰溼,睏倦脾氣脾陽;3、其它臟腑病變穿變至脾,根據五行生剋規律臟腑疾病相互傳變,如肝鬱脾虛,脾腎陽虛,脾肺氣虛,心脾兩虛等。

    脾氣脾陽充沛,則水溼之邪,無所遁形,瞭解了脾虛的原因,那麼我們生活中就要注意一下幾點;首先在情志上避免過度憂思,過度思考問題,避免轉牛角尖;其次飲食方面少吃生冷油膩的食物,多食健脾化溼的食物如薏米,紅豆,茯苓等;再次,積極治療原發疾病,防止其它疾病累計脾臟;最後養成良好的作息喜歡,加強運動,運動可以振奮陽氣,水溼為陰冷之邪,陽氣振奮有助於水溼的去除,同時還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外溼侵體。

    #清風計劃#@清風計劃

  • 9 # 暢育艾家

    少食甘肥厚膩食物,生冷食物,多吃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建議艾灸中脘穴,水分穴,足三里穴,把脾胃養好自然脾不虛溼氣也會下去

  • 10 # 心血管內科王醫生說

    脾為後天之本,百病發於脾,脾胃出了問題,最常見的是會導致溼氣重,溼氣重則會出現納差、消化不良、大便不調、食積等問題。

    一些健脾祛溼的經典中成藥,能夠有效地改善脾虛溼氣重的症狀,經典的消食祛溼化積方,如保和丸,常用於消化不良,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溼重引起的胃痛、反胃、胃脹、噁心等,也可選擇保和顆粒,或保和口服液等,也能起到相同療效。

    其他如大山楂丸等也可服用,和保和丸有相似的功效,都是治療消化不良、健脾祛溼。其他還有健胃消食片,藥方中山楂、麥芽、陳皮等成分是相同的。

    脾胃虛弱、溼氣重的也可以在配方加入黨參、太子參、淮山藥、白朮、茯苓等。比如健胃消食片裡有淮山、太子參,健脾的作用更加顯著,有補中消食祛溼的功效,其他如健脾丸、健脾散等等都有健脾的功效,有消補兼施的作用。

    除了中成藥或中藥湯藥調理,日常飲食注意適度,避免過度食用肥甘厚膩礙胃的食物,適當的配合淮山、小米、蓮子、白朮、茯苓、陳皮等健脾祛溼的食療,也可以改善部分的症狀。

  • 11 # 小圓子啊i

    生薑相信大家都知道,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食物,除了燒菜會用到!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超級強大的功效就是去溼氣!可以有效排出體內的毒素和溼氣。

    原因是因為吃過生薑後,人會有身體發熱的感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迴圈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同時還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首先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溼氣呢?

    1、看頭髮

    正常的頭髮是光澤、千爽的。體內溼起太重,頭髮就愛出油

    2、臉出油

    有沒有覺得臉上油油的,無論冬天還是夏天臉上都喜歡出油,摸_上去能感覺到膩膩的。那就是體內有溼氣

    3、睡覺流口水

    為什麼說睡覺喜歡流口水是有溼氣呢,因為人在睡覺的時候處於一個排洩的放鬆階段,而體內溼氣太飽和,口水就會自行流出了。這個過程你自己完全察覺不到。

    4、耳內溼

    也就是俗稱的油耳朵。耳朵裡面總是溼溼的,用小,指觸碰,感覺有油。

    5、起床時頭昏

    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頭特別昏,打不起精神來,人也懶得動。感覺自己身上溼溼的。這也是體內有溼的表現!

    有這幾個症狀的朋友體內溼氣就已經有了哦

    有3個以上!那就是屬於溼氣很重了的,就需要及時去溼了!

    關於生薑祛溼的用法:

    1、薑茶(內調)

    製作方法非常簡單,在水中倒入適量薑汁,再放入適量綠茶和冰糖煮開就可以喝,有祛溼去寒的功效,非常適合在秋天下雨天這種溼氣重的日子食用。

    2、薑汁撞奶(內調)

    這是一道甜品,主要是依靠薑汁和牛奶在一定溫度裡,使牛奶凝固製作而成,同樣是祛溼乏寒,有暖胃的功效,胃不好的人可以多喝。

    3、生薑+洋甘菊純露(外用)

    混合溼敷,可以直接拿姜塊搗碎講純露混合在一起,塗抹在三陰交足處的位置,可以有效去除體內溼氣,平時也可以多按這個穴位,也是有效去除溼氣的,洋甘菊純露還有一個功效就是可以加快肌膚新陳代謝,從而排出溼氣水分!

  • 12 # 家客同城

    是醫答不上脾和運化水溼,所以當脾胃虛弱時,就會產生運化水溼的功能下降,引起溼氣重的現象,所以直接治療脾虛就可以了。只要脾胃恢復了運化水溼的能力就可以把積在體內的水溼運化掉,就恢復正常的一個生理現象了,所以就可以用一些健脾胃開胃的藥就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的,一般可以透過食補和藥補就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

    可以吃一些健脾胃的膳食,比如山藥排骨湯。黃芪茯苓雞湯,人參雞湯這些都可以達到治療和調理的效果的,同時可以少食多餐,多運動鍛鍊一下,就可以讓身體更健康一些的。在脾虛的這段時間可以增加運動吃一些開胃的藥,也可以達到開胃健脾的效果的,比如健胃消食片這些,都可以達到開胃健脾的效果。

    還有就是心情上會有一個思則氣結的現像,就是一般人思慮過度,就會造成脾胃虛弱的表現,所以要把心情放輕鬆一些,不要想太多了,要休息好,可以用一些像參苓白朮散這些進行調理也可以健脾恢復運化水溼的效果、

  • 13 # 天呈康康l羅藥師

    脾虛之後,水分不能被及時運送,堆積到某一處,就容易引起溼氣重。

    而溼氣更是多種疾病發生的因素,類似於風溼、不孕不育等等,其實都與體內的溼氣重有關。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透過以下方式進行保養:

    1.艾灸

    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是用拔火罐的方法拔出溼氣,但效果可能不大,而且拔完後還容易反覆。常見的薏米水也是,都只能算是輔助治療。治療溼氣重,最有效的方法應該就是艾灸了,操作方法不復雜,價格也不是很貴,自己在家就可以學著操作一下。

    2.運動

    不管身體出現什麼問題,適當的運動總是不會錯的。運動可以說是生活中簡單而又有效的祛溼辦法了。運動能夠促進我們體內的代謝,同時加速水在我們體內的代謝,讓脾更健康,也能讓體內的“溼氣”更好的消散,從而起到祛溼的作用。

    3.注意飲食

    少吃辛辣油炸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和粗糧,像是紅豆、薏米等食物就有很好的健脾效果。

    以上就是我關於“脾虛溼氣重的人,日常應該怎樣保養?”的觀點,希望可以幫到你

  • 14 # 執業藥師羅佳妮

    脾虛溼氣重的人主要有食慾減少、體重增加、舌苔白膩、齒痕舌、身體困重、大便粘膩、口粘不渴等症狀。

    現在的人生條件好,更關注吃了,卻忽視了鍛鍊。各種高糖、高脂、高鹽飲食,夜宵、啤酒等等,口腹之慾得到極大的滿足,可我們的身體卻受不住了。很多人剛開始感到不適的時候以為是吃壞了東西,時間一久身體就出現各種各樣的不適了。

    當出現脾虛溼重的症狀時,我們要馬上進行自我的調理了:

    一、管住嘴,邁開腿。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少吃多運動,哪怕是散散步、慢跑都是極好的鍛鍊方式。一定要讓身體微微出汗,不能大汗淋漓,只有微微出汗才能起到最好的排溼作用。每週堅持最少3-5次,每次30分鐘左右,剛開始身體不適應,可以一次鍛鍊15分鐘,以後慢慢調節。

    二、口服一些中成藥,比如:參苓白朮散、健脾丸等。

    三、飲食調節,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夜宵、啤酒是萬萬不能再吃了。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利溼的食物,如山藥、冬瓜、赤小豆、薏米等。我這裡說的是赤小豆不是紅豆,赤小豆主利溼,紅豆主養心。赤小豆是長圓形的,紅豆是類圓形的,很好區分。

    四、拔罐,可以通經活絡、活血化瘀,也可以散寒祛溼,對體內溼氣重效果比較好。

  • 15 # 高創講健康

    中醫理論中:脾是後天之本,主要功能是運化水谷精微,通俗說人出生後的營養能不能吸收主要依賴脾的功能強弱。

    脾屬於五臟,五行屬土,土生金而克水,所以脾虛的人容易溼氣重,我們常把這種體內生成的溼氣稱為內溼。

    那麼什麼是外溼?我們把環境中的溼氣等外部條件造成的溼氣為外溼。

    下面介紹一下保養方法:

    1、生活習慣:避免過食生冷、啤酒、肥膩而影響脾的運化功能,產生內溼;

    2、適用藥材:

    藿香:對於溼在脾胃引起食慾不振、嘔吐、身體睏倦等,常與蒼朮、半夏、厚朴同用。每次5-10克。

    茯苓:用於脾虛引起的食慾不振、身體睏倦無力、溼瀉等。每次10-15克。

    薏苡仁:適用於脾虛、腹脹、食少、腹瀉,多與茯苓、白朮、黃芪等同用,增強健脾利水的作用。每次10-30克。

    白扁豆:用於脾虛溼氣重引起的食少便稀溏粘滯、白帶清稀量多。每次10-30克。

    山藥:用於脾虛溼氣重引起食少、大便溏瀉、白帶清稀等。每次10-30克,大劑量60-250克。

    俗話說:溼是萬病之源,比如風溼、寒溼、溼熱等;而溼氣又能影響身體多部分功能。保持外部環境乾燥,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健脾去溼是減少身體溼氣的根本。

  • 16 # 誠順和中醫男科門診

    一、什麼是脾虛?

    中醫說的“脾”,不是腹腔中那個長條的器官,不是西醫的脾臟。中醫的“脾”指的是身體器官的功能。所以,“脾虛”的時候,多個系統都會出問題,其中包括消化系統,造血系統,甚至生殖系統,以及身體的運動機能。“脾虛”的時候, 就是這些系統的功能可以分別甚至整體不足,而器官功能的變化,往往是疾病開始的前期,甚至是從亞健康向疾病過度時期。

    脾虛,為中醫名詞術語。泛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臟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證。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等證型。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並可出現營養障礙,水液失於佈散而生溼釀痰,或發生失血等症。

    "脾虛"一名出自《素問·髒氣法時論》,泛指脾之陰陽、氣血不足的各種病證。其病機多因飲食不調、寒溫過度、勞倦、憂思過度或久病傷脾所致。症見頗多。

    脾陽虛又稱脾胃虛寒,症見納呆腹脹、脘腹痛而喜溫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溫、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腫、畏寒喜暖、小便清長或不利、婦女白帶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潤,脈沉遲等。治宜健脾溫中,代表方劑為理中湯。

    脾陰虛為脾胃的陰液不足,而影響受納運化功能的病證。症見口乾唇燥,口渴喜飲,口淡乏味,飢不欲食,體倦乏力,肌肉消瘦,大便乾結,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等。治宜健脾養陰,代表方劑為葉氏養胃湯。

    二、脾虛的症狀有哪些?

    1、舌苔有變化

    舌頭的變化是脾的外在表現。健康的舌頭表面應為紅色,看上去很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輕薄且非常乾淨。如果舌頭邊緣已經出現明顯的齒痕,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溼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溼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2、食慾下降

    因為在中醫理論中,當溼氣進入體內後最容易傷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體內的各種食物和液體,把這些物質轉化為能夠被人體利用的營養物質,為人體新陳代謝提供新的能量。

    大多數人在溼熱的環境中,都會出現食慾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慾不受影響,有較強的飢餓感,可是吃了東西后卻有飽脹的感覺,這也是胃強脾弱的表現。

    3、早起不適

    清晨起床,如果感覺胸悶氣短、頭暈腦漲時,說明我們的脾胃功能較為虛弱。

    中醫認為,脾氣一虛,肺氣先絕。也就是說脾與肺的功能是相互影響的。脾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肺金失養,就容易出現氣短,動則氣促等肺氣虛的表現。

    4、溼氣重

    溼氣重的人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嚴重時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身體肥胖的人,90%都是體質虛弱者。體虛是身體脾胃功能減弱衰退導致的。體虛會導致新陳代謝減慢,機體活力減弱,從而消耗營養的能力減低,營養不能消耗掉於是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

    5、如廁宿便異常

    如果出現宿便形狀軟爛、黏膩即為脾溼的症狀,說明消化功能出現異常現象。

    如果出現以上5種症狀的任何一條,那要當心自己是否脾虛了。那麼脾虛有那幾種類型呢?脾虛的型別,下面一起來看看。

    三、脾虛有哪些危害?

    1、脾虛會肥胖

    現在不管是女人還是男人都在追求好身材,想瘦一點,因為瘦一些會更美,瘦一些會更健康。但是很多人越減越肥,而且剛到夏季還沒開始減肥就發胖了,這些其實都是脾虛造成的。

    2、脾虛成為“黃臉婆”

    脾虛不僅僅會導致肥胖,也會有很多“手無縛雞之力”的人,這些人往往因為脾虛導致食物無法消化,出現體弱乏力,精神不振,血虛,面色蠟黃或蒼白,往往這一類人不能負重,抵抗力差。

    3、脾虛拉肚子、月經量多

    拉肚子是脾虛最典型的症狀,主要由於脾陽虛,造成食物無法消化,溼氣入侵,大便溏稀。脾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不統血,出現慢性出血,月經量過多和其他的一些脾虛症狀。

    4、脾虛怕冷又怕熱

    中醫中的虛分為陽虛和陰虛,陽虛則怕冷,陰虛則怕熱。脾虛會導致氣陰雙虛,在冬季即使是生病也還是手腳發熱,喜冷;而夏季很容易中暑,常年處於低血壓狀態,每天精神不足,渾渾噩噩。

    四、脾虛應該怎麼調理?

    1、善用食療:食療是很好的調理身體的方法。脾虛日常應該多吃補脾益氣、開胃消食的食物。比如,馬鈴薯、紅薯、山藥都是很好的補脾胃治體虛的食物;薏米是經常用做祛溼的食物之一,它同時還可以利尿消腫,改善因脾虛引起的虛胖,也能起到健脾的功效。除此之外,對於損傷脾氣、寒涼的食物比如苦瓜、黃瓜、牛奶、鴨肉等等應該少吃。

    2、揉腹:對於經常久坐不動少運動的人們來說,腸胃的蠕動也會變慢,容易出現脾虛的症狀,所以不妨每天抽空揉一下腹部,可以對腸胃蠕動造成一定的刺激,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理氣健脾的作用。

    3、多做運動:脾虛的人運化功能停滯,容易出現肥胖,肥胖也會帶來其他的疾病風險。這個時候更應該多做運動,促進排汗以及新陳代謝,可以補精氣,改善脾臟運化。

    五、脾虛的中醫辯證治療及典型病例

    1、脾氣虛證

    李某,女,42歲。主訴:納呆食少、乏力6個月。患者納呆食少、乏力,自汗,倦怠、消瘦、舌質淡,體胖大,邊見齒痕,苔白膩,診脈沉細。給予香砂六君子東加減。處方:黨參30g、炒白朮30g、茯苓20g、甘草6g、半夏6g、陳皮6g、香附10g、砂仁10g、黃芪30g、防風15g、炒麥芽15g。7劑,1劑/d,水煎分服。

    二診患者較前好轉,又有腹脹。以前方加枳實12g、厚朴12g行氣除脹,7劑,1劑/d,水煎分服。

    患者三診,四診以原方加減,病情較前明顯好轉,已與常人無異。

    脾氣虛在脾虛證的初期,最主要的臨床表現是納呆食少、便溏以及乏力自汗,而在這個過程中還伴有倦怠、消瘦、舌質淡,體胖大,邊見齒痕,苔白膩,診脈沉細等現象。在這個時候主要的治療方法就是益氣健脾。常用的方藥如下:黨參30g、炒白朮30g、茯苓20g、甘草6g、半夏6g、陳皮6g。如果患者納呆食少明顯,那麼可以新增香附、砂仁以理氣健脾;患者伴隨便溏則可新增訶子和罌粟殼以止瀉澀腸。

    甘味藥入脾經,有益氣健中、補養脾胃的功效,味甘性溫者有補氣助陽之功,常用藥如人參、黨參、黃芪、白朮、山藥、白扁豆、蓮子肉、炙甘草、大棗等,適用於以脾胃氣虛為主的病證[2]。白朮是健脾益氣助運化的要藥,炒用功效更佳。白朮與黨參皆為健脾的要藥,但白朮健脾助運,黨參益氣健脾,二者各有所長。脾氣健運,納運復常,則情得以好轉。

    2、脾陽虛證

    趙某某,男,67歲。主訴:脘腹痛而喜溫喜按、大便稀溏。患者納呆腹脹、脘腹痛而喜溫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溫、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舌淡胖嫩,舌苔白潤,脈沉遲。給予附子理中湯合四神丸加減。處方:乾薑10g、生曬參10g、甘草6g、附子(黑順片)6g、吳茱萸6g、五味子6g、肉豆蔻15g、補骨脂15g,7劑,1劑/d,水煎分服。二診患者較前好轉,以原方30劑,1劑/d,水煎分服。患者自行調養治癒。

    脾陽虛證多在脾氣虛證的基礎上,出現虛寒症狀。脾陽不足,運化功能遲緩,不能溫運水谷,則水氣內停,陰寒內盛,溼阻氣滯,清濁不分,升降失職,而成脾虛寒諸證。脾陽虛臨床常表現為:納呆腹脹、脘腹痛而喜溫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溫、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腫、畏寒喜暖、小便清長或不利,舌淡胖嫩,舌苔白潤,脈沉遲等。臨證多以理中湯為基礎,藥用乾薑10g、生曬參10g、甘草6g、常用附子(黑順片),以成附子理中湯。陽虛及腎者,加入桂附八味丸,少火生氣,以助脾陽。清濁不分者,常發洩瀉,應予四神丸治之。

    脾陽虛常與腎陽虛相合為病,為脾虛之重證,亦多有變證在其中,治療時不拘一格,以溫為主,兼有健脾,利水,止瀉,溫陽,化氣等多種方法,不一而足。脾為中焦大主,脾安則五臟安,因而治療時不拘一格,隨證治之。

    脾氣虛證和脾陽虛證是脾病虛證不同的發展階段,初起是脾氣虛,繼之可累及脾臟陽氣,而出現脾陽虛證,較之脾氣虛證病情更加深入。

    3、脾陰虛證

    梁某某,男,82歲。主訴:口乾便秘。患者口乾唇燥,口渴喜飲,飢不欲食,體倦乏力,肌肉消瘦,大便乾結,舌紅無苔,脈細數等。給予附子葉氏養胃湯:北沙參20g、麥冬20g、石斛20g、玉竹20g、桑葉10g、甘草6g、白扁豆15g、生地黃30g,7劑,1劑/d,水煎分服。二診患者較前好轉,以原方7劑,1劑/d,水煎分服。患者三診餘證消失,

    脾陰虛者,可因熱性病包括熱性傳染病後期,高熱傷陰,或胃病過用溫燥之品而傷陰,或素體陰虛內熱以及其他疾病傷及胃陰。臨床常表現為:口乾唇燥,口渴喜飲,口淡乏味,飢不欲食,體倦乏力,肌肉消瘦,大便乾結,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等。藥過於溫燥則傷陰,用藥宜甘涼柔潤之品,以滋養脾陰,如北沙參、麥冬、石斛、玉竹等,臨證多以葉氏養胃湯為基礎,藥用北沙參20g、麥冬20g、石斛20g、玉竹20g、桑葉10g、甘草6g、白扁豆10g氣鬱者加鬱金、木香以理氣除脹。

    脾性喜燥惡溼,健脾祛溼多用溫燥之品,加重脾陰虛,養陰、滋陰則助溼,易傷脾胃,同時治之,療效不顯。凡此之時宜先調理脾胃,務必使津液生化有源,促使脾之陰復。應用健脾胃之藥,宜淡滲輕靈平和,不宜過用芳香溫燥之品,以免燥溼傷陰。

    脾虛多有變證,下面試述一二。脾虛易生溼,溼濁困脾,進一步影響脾的運化功能。據脾虛輕重,祛溼常用淡滲利溼、芳香化溼、苦以燥溼、溫化寒溼等法,但應注意切不可傷脾之陰。脾與肝關係密切,肝主疏洩,喜條達,與脾胃的正常升降功能有關。無論情志傷肝、木鬱乘土,或飲食損傷脾胃,還是脾胃久病虛弱、土壅木鬱,均可導致肝脾失調或肝胃不和,脾、胃、肝三者相互影響,治療時應酌情同以調理。脾氣虛弱,影響胃的腐熟消化。脾胃互為表裡,脾虛易導致胃滯,胃失和降,飲食積滯,又易影響脾的運化。若益氣健脾而不消胃滯,則胃已積之滯難除;僅消胃滯而不健脾,則脾氣益傷,即使胃之積滯暫去,猶有復積之虞。脾胃宜同治,不可單治一方。

    六、十個治療脾虛的食療方法

    1、粳米粥

    粳米50克,葡萄乾10克,以適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乾,共同燉煮至稀爛即可。

    2、香菇牛肉湯

    香菇10克泡好,瘦牛肉30克先用粉面裹好,湯沸後入香菇,再撥進牛肉片,同時點入適量味精、食鹽、香油,煮沸後即可。

    3、炒牛肚土豆絲

    熟牛肚50克切絲,土豆(馬鈴薯)80克,切絲後以清水淘洗掉表面澱粉,油鍋熱後加入少許蔥絲和碎蒜,遂入肚絲土豆絲爆炒,並點入適量牛肉湯和鹽、味精,土豆絲丸成熟即可。

    4、扁豆餡包子

    鮮扁豆兩份,雞肉一份,剁碎後加鹽、味精、鮮薑汁和花椒水拌勻作餡,以小麥粉起面作皮,捏成包子後,置籠中,旺火蒸20分鐘。

    5、百合粥

    百合、蓮子、薏米各適量,同煮粥,加冰糖或白糖調味食用。

    6、栗子煲粥

    7、荔枝粥

    去核幹荔枝5~15枚,大米100克,同煮粥,加白糖適量食用。

    8、荔枝淮山蓮子粥

    幹荔枝肉50克,淮山藥、蓮子各10克(搗碎),煮軟,加大米100克,共煮粥,食用。

    9、白果苡米水

    去殼白果仁8~12粒,苡米60克,加水適量煮爛,加冰糖或白糖調味服用。

    10、白果蒸雞蛋

    將雞蛋1只開1小孔,放入去殼白果2枚,用紙貼封小孔,放碟中隔水蒸熟內服。每日1次,連服數次。

    七、中醫治療脾虛專家推薦
  • 17 # 健康之初百科

    脾虛溼盛,就用苓桂術甘湯。

    水溼為病,程度有輕重不同。剛開始比較輕的時候只是口中黏膩,大便溏軟,頭暈目眩。隨之發展會越來越厲害,逐漸出現水腫。那對於水溼病我們該怎麼治療呢?水溼痰飲比較容易產生怪病,最常見的是水停中焦。脾胃虛弱,不能運化水溼,溼氣就會隨處流散。向上到肺,產生胸悶咳喘,到心叫水氣凌心,見到心悸氣短,到胃見到腹脹痞悶等等。

    水溼重的很重要的表現是水滑的胖大舌,舌體很大,周邊有齒痕,上邊一層水液,滑滑的。這是水溼重、氣虛的表現,這樣觀察比較簡單一些。那麼對於溼氣比較重的應該怎麼辦呢?自然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

    什麼意思呢?就是凡是治療痰飲都要用點溫化的藥。那麼苓桂術甘湯就是這樣的,用茯苓12克 、桂枝9克(去皮)、白朮6克 、甘草(炙)6克,能起到溫化痰飲,健脾利溼的作用。治療中陽不足,痰飲內停,目眩心悸,咳而氣短,舌苔白滑,脈弦滑。這個方子中用茯苓健脾滲溼,祛痰化飲;白朮健脾燥溼;桂枝通陽化氣,益氣和中,甘草補脾調和,雖然只有四味藥,化痰飲猶如千軍萬馬之勢,不可阻擋,投之必效!

    那麼怎麼保養呢?

    還是要改正不良的飲食習慣:生冷瓜果、蔬菜、海鮮、冰鎮食物、清火涼茶等藥少吃;不能服用瀉下的減肥藥和通便藥;儘量不要空腹喝茶;牛奶要熱飲;抗生素、清火藥要少用。

    美好生活源於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專業媒體!

  • 18 # 中醫有奧妙

    脾主運化,脾虛中陽不振,運化失職,則水液不能化生津液,無法正常氣化排出;溼邪最易傷及脾陽,脾性喜燥而惡溼,溼邪留滯體內,首先困遏脾陽使其運化失職,以致水溼停聚。所以脾虛溼氣重的人如果不注意保養和調理,就會陷入脾虛生溼、溼濁困脾的惡性迴圈,導致出現食慾不振、身倦乏力、大腹便便等狀況。一般情況下脾虛溼盛者日常保養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多運動。脾虛溼盛者多陽氣偏虛,氣血周流緩慢,運動可以加速氣血執行,提振陽氣,同時運動出汗有利於排溼。

    二、脾虛溼氣重者多屬於偏陰質,所以平時要忌食生冷食物,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居住環境乾燥清潔,以防加重溼氣。

    三、憂思不解易傷脾,要保持良好的情緒和積極的心態,凡事不可過度思慮。

    四、飲食有節,適當進食健脾祛溼的食物如茯苓、薏苡仁、芡實等,儘量不要食用肥膩甜膩等易生溼的食物。茯苓薏苡仁粥、芡實茯苓粥都是很好的健脾祛溼粥品。

    五、中成藥參苓白朮丸、附子理中丸、四妙丸等都具有祛溼或溫陽化溼的效果,可以根據自身狀況選擇服用。

    “千寒易去,一溼難除”。溼性粘滯重濁,應從日常生活飲食等多方面做起,長期堅持,才會收到更好的健脾祛溼效果。

  • 19 # 醫道之窗健康

    脾虛溼氣重之人,日常保養主要有:治溼又避溼,保持運動,改善氣機調暢、溫煦特色、促進排洩代謝功能於化溼邪之變。

    溼邪變化調整管控穩定在於心腦肝腎,以腎精之代謝、免疫、分泌為主體代謝反映,而支援維護運化生成在於脾。

    防治溼邪功能性上,日常保養調整,整體性上應高度重視上面層次內容要素,並做好改善調節每一個層次變化發展、規律性特色方式方法。

  • 20 # 羅拉頻道

    去年年中,我溼氣重症狀非常典型,吃了兩三個月的中藥調理,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我來分享一下我的治療過程。

    脾虛溼氣重的症狀

    我一直脾虛。2008年我外派到泰國曼谷公幹一年多。泰國燕窩很便宜又好,不少朋友託我帶回國內。我卻不能飽口福。因為我一吃燕窩就拉肚子。後來我在網上查了一下,脾虛的人吃燕窩容易拉肚子,我估計自己應該是脾虛。

    去年年中,我感覺身體特別疲憊。溼氣重的一個表現是肥胖,我去年因為疫情與壓力,長了十多斤。自己感覺到口臭。幸好那段時間天天上班帶著口罩,否則很難堪。大便總是拉不乾淨,剛上完廁所,又想上,老跑廁所。大便總是不成形,粘在馬桶,很難沖走。最嚴重的時候,內褲換了一兩個小時後,就像被水泡過似的,總是溼漉漉的。

    如何改善

    症狀嚴重,建議中醫調理

    我在網上查了一下,覺得自己應該是溼氣很重。正好朋友說起一個他認識了很久的中醫很不錯,我請他介紹中醫了。我前後大概吃了兩個多月的中藥,後來症狀就消失了。應該是有效吧。

    我曾經有喝中藥調理好身體的成功經驗,也認為中藥在調理身體亞健康上更有效,我比較容易接受中藥調理。但我是個手殘黨,且缺乏耐心,要我每天早晚煎兩次中藥,我恐怕很難堅持。好在現在的中藥服務已經非常到家。

    這位中醫開了一間藥店,每次他開好方子,一週的藥,幫我代煎好,分裝成一袋袋,一天兩包,快遞給我。我收到後,放在冰箱重,每天喝兩袋,很方便。

    我甚至不用每週去找這位中醫,隔週去給他把一次脈就好。他根據我的脈象,以及我的反饋,略微調整一下方子。

    中醫師第一次跟我打招呼,喝這些中藥會經常放屁。儘管如此,平日很少放屁的我,還是被我服藥期間的放屁之多驚到了。但也很開心,覺得這是中藥在起作用,彷佛溼氣就隨著這些屁被排出我的體內。漸漸地,我的內褲不再溼漉漉了,也沒有大便排不乾淨,老是要跑廁所那種很不舒服的感覺。甚至大便也沒有這麼粘馬桶,不再衝不走。除了沒有立刻馬上龍精虎猛、順利減肥之外,那些困擾我的煩惱兩個多月後似乎消失了。當時我覺得自己依然還有一旦溼氣,因為還不夠精神,但我當時壓力很大,無法堅持喝中藥了。漸漸就停下來了。

    平時食療

    多年來,總有中醫說我溼氣重。聽得多了,有時候也會煮一點薏米茨實湯喝。買個電燉鍋,把材料頭一天放進去,定好時間,燉兩三個小時,早上起來可以當早餐吃。

    食療的效果應該是很緩慢的,我非常誠實地說,我從來沒有感覺到它的效果。身為廣東人,老人家一直這麼教我們,也就一直這麼信了。也許,食療就是這樣潤物細無聲的吧。

    運動

    溼氣重是中醫的說法,我覺得它背後,就是西醫所說的亞健康。很多肥胖的人都容易溼氣重,溼氣重與脂肪含量高應該也有關係。所以,適當運動能減脂,改善溼氣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2生肖適合佩戴什麼手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