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意林》卷一引《六韜》:“屈一人下,伸萬人上, 惟聖人能行之。”《漢書·蕭何傳》:“夫能詘於一人之下,而信於萬乘之上者,湯武是也。”一人,謂天子;萬人,謂百官。多指地位崇高權勢顯赫的大臣。
【一人有慶】 《書·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寧惟永。”孔傳: “天子有善,則兆民賴之,其乃安寧長久之道。”後常用為歌頌帝王德政之詞。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語本漢淮南王劉安舉家昇天的傳說。漢王充《論衡 ·道虛》:“儒書言: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並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後用以比喻一人得勢,與其有關者亦皆隨之發跡。多含諷刺意。
【一人得道,雞犬飛昇】 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一人善射,百夫決拾】 ①古諺語。比喻為將者善戰,其士卒亦必勇敢無前。 ②喻凡事為首者倡導於前,則其眾必起而效之。
【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謂本無其事,但因傳說者多,大家就信以為真。
【一人敵】 謂匹夫之勇,止足以敵一人。語出《孟子·梁惠王下》:“夫撫 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
【一了百了】 語本《朱子語類》卷八:“有資質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 須節節用工也。”原為對天資高的人的讚譽之辭,後亦以謂主要的事情了結,其他一切也跟著了結。
【一了百當】 ①猶言一了百了。②謂問題解決得徹底,或事情辦得甚為妥當。
【一子出家,九祖昇天】 謂子孫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昇天。常用以借喻 一人得勢,全家沾光。
處都是。
【一元復始】 《公羊傳·隱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 之始也。”後以“一元復始”為新的一年的開始。並常以下句“永珍更新”合成春聯,今人亦偶用之。
【一木難支】 ①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扞和嶠呴曰:‘元裒 如北廈門,拉攞自欲壞,非一木所能支。’”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後以“一木難支”謂崩潰的形勢非一人所能挽救。②喻艱鉅的事業非一人所能勝任。
【一日三月】 《詩·王風·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後以“一日三月”形容對人思念殷切。
【一日三省】 謂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語出《論語·學而》:“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一日三秋】 《詩·王風·采葛》:“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孔穎達疏:“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後以“一日三秋”形容對人思念殷切。
【一日三歲】 《詩·王風·采葛》:“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後以“一日三歲”形容對人思念殷切。
【一日之長】 謂年齡比別人稍大。語出《論語·先進》:“子路、曾晳、冉 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一日萬幾】 亦作“一日萬機”。形容帝王每天處理政事極為繁忙。語本 《書·皋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孔傳:“幾,微也。言當戒懼萬事之微。”
【一手遮天】 唐曹鄴《讀李斯傳》詩:“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後以 “一手遮天”形容仗勢弄權,瞞上欺下。
【一毛不拔】 語出《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 為也。”《燕丹子》卷中:“荊軻曰:‘有鄙志,常謂心向意,投身不顧;情有異,一毛不拔。’”後以“一毛不拔”形容極端吝嗇。
【一仍舊貫】 語出《論語·先進》:“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 如之何?何必改作?’”何晏集解引鄭玄曰:“仍,因也。貫,事也。因舊事則可也,何必復更改作。”後以“一仍舊貫”表示完全按照舊例。
【一介不取】 語出《孟子·萬章上》:“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 後以“一介不取”謂一絲一毫亦不苟取。
【一心一意】 《三國志·魏志·杜恕傳》“免為庶人,徙章武郡,是歲嘉平 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書》:“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後因以“一心一意”謂同心同意;或專心專意,毫無他念。
【一心一德】 同心同德。語出《書·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 惟克永世。”
【一孔之見】 漢桓寬《鹽鐵論·相刺》:“持規而非矩,執準而非繩,通一 孔,曉一理,而不知權衡。”《禮記·中庸》“反古之道”漢鄭玄注:“反古之道,謂曉一孔之人,不知今王之新政可從。”唐孔穎達疏:“孔謂孔穴。孔穴所出,事有多塗。今惟曉知一孔之人,不知餘孔通達,惟守此一處,故云曉一孔之人。”後因稱狹隘片面的見解為“一孔之見”。
【一世龍門】 後漢李膺有重名,後進有升其堂者,謂之“登龍門”。見南朝 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後因稱文人所景仰的人物為一世龍門。
【一本正經】 原指一部正規的經典。後即用以形容態度莊重嚴肅。有時帶有 諷刺意味。
【一目十行】 一眼能看十行文章。形容閱讀的速度極快。語本《梁書·簡文 帝紀》:“讀書十行俱下。”及《北齊書·河南康舒王孝瑜傳》:“兼愛文學,讀書敏速,十行俱下。”
【一丘一壑】 ①《漢書·敘傳上》:“漁釣於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棲遲 於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後因以“一丘一壑”指退隱在野,放情山水。②猶一山一水。
【一丘之貉】 同一山丘上的貉。喻同類無所差別。今用於貶義。丘,亦作“ 邱”。
【一匡九合】 春秋時管仲輔助齊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諸侯”,建立霸業。 後亦以“一匡九合”指立國大事。
【一成一旅】 方十里為成,五百人為旅。傳夏少康憑此滅過、戈而復禹業。 後遂用為勢微力弱卒能克敵制勝、光復舊業之典。
【一成不變】 《禮記·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 可變,故君子盡心焉。”孔穎達疏:“容貌一成之後,若以刀鋸鑿之,斷者不可續,死者不可生,故云不可變。”後以一成不變”謂刑法一經制定,不容變更。亦泛指墨守成規,不知變通。
【一帆風順】 ①本指帆船一路順風。亦用為祝人旅途安吉之辭。②比喻境遇 順利或辦事容易。
【一衣帶水】 《南史·陳紀下》:“隋文帝謂僕射高熲曰:‘我為百姓父母, 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一衣帶水”謂象一條衣帶那麼寬的河流,形容其狹窄或逼近。因隋將伐陳,陳在長江之南,故云。後亦泛指江河湖海不足為阻。
【一字一珠】 形容歌聲圓潤。語出唐薛能《贈歌者》詩:“一字新聲一顆珠, 轉喉疑是擊珊瑚。”後亦以“一字一珠”稱譽文章華貴。
【一字千金】 ①秦相呂不韋使門客著《呂氏春秋》,書成,公佈於咸陽城門, 聲言有能增刪一字者,賞予千金。見《史記·呂不韋列傳》。又漢劉安著《淮南子》,亦懸賞千金,徵求士人意見。見漢桓譚《新論·本造》。後因以“一字千金”極言文章價值的高貴。②指書法作品的珍貴。
【一字不易】 《新唐書·文藝傳中·孫逖》:“開元間,蘇頲、齊澣、蘇 晉、賈曾、韓休、許景先及狄典詔誥,為代言最;而逖尤精密,張九齡視其草,欲易一字,卒不能也。”後因以“一字不易”謂文字精醇,一個字也不能更改。亦用於指抄襲者一字不改地照抄別人的文章。
【一字連城】 《魏書·彭城王勰傳》:“黃門侍郎崔光讀暮春群臣應詔詩。 至勰詩,高祖仍為之改一字……勰曰:‘臣聞《詩》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賜刊一字,足以價等連城。’”後因以“一字連城”極言文字價值的崇高。連城,指“連城璧”。
【一字兼金】 形容文字極其珍貴。兼金,價值倍常的好金。
【一字褒貶】 原謂《春秋》筆法嚴謹,一字即寓褒貶之意。晉杜預《春秋經 傳集解序》:“《春秋》雖以一字為褒貶,然皆須數字以成言。”孔穎達疏:“褒則書字,貶則稱名。”晉範寧《春秋穀梁傳序》:“一字之褒,寵逾華袞之贈;片言之貶,辱過市朝之撻。”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徵聖》:“故《春秋》以一字為褒貶。”後亦泛指論人議事用詞嚴謹而有分寸。
【一花獨放】 一種花獨自開放。與“百花齊放”相對,常比喻缺少各種不同 形式、風格的藝術作品。
【一步一鬼】 漢王充《論衡·論死》:“如人死輒為鬼,則道路之上一步一 鬼也。”本謂鬼很多,後為疑心生暗鬼之意。
【一步一趨】 ①形容緊跟著行走。語本《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 夫子趨亦趨。”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隨別人。常含貶意。
【一步登天】 一步跨上青天。比喻一下子達到極高的境界或程度。常用以諷 人突得高位。
【一見如舊】 初次相見意氣相投,有如故交。語本《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扞吳公子札呴聘於鄭,見子產,如舊相識。”
【一吟一詠】 指吟詩作賦。晉孫綽、許詢同負盛譽,和尚支遁問綽與詢孰優 孰劣,綽答:“高情致遠,弟子早已伏膺;一吟一訁永,許將北面。”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及《晉書·孫綽傳》。
【一言九鼎】 秦昭王十五年秦圍趙都邯鄲,趙使平原君赴楚求救,毛遂自願 同往。經遂曉以利害,楚王同意救趙。平原君因而讚揚曰:“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見《史記·平原君列傳》。九鼎大呂,古代國家的寶器。後因以為典實,謂一句話即可產生極大的力量。
【一言千金】 一句話價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價值。
【一言半句】 見“一言半語”。
【一言半辭】 見“一言半語”。
【一言喪邦】 謂一句話可以亡國。
【一言為定】 一句話說定,不再更改或反悔。
【一言興邦】 謂一句話可以興國。
【一言難盡】 形容事情曲折複雜,非一語能夠說完。
【一表人才】 見“一表人物”。
【一表人材】 見“一表人物”。
【一表人物】 形容容貌英俊。表,儀表。
【一表非凡】 見“一表非俗”。
【一枕南柯】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載,淳于棼夢到槐安國,娶了公主, 任南柯太守,享盡富貴榮華。醒後才知道是一場大夢,原來槐安國就是庭前槐樹下的蟻穴。後因以“一枕南柯”指一場夢幻。
【一枕黃粱】 唐沈既濟《枕中記》載,盧生在邯鄲旅店中晝寢入夢,歷盡富 貴榮華,一覺醒來,主人黃粱尚未熟。後因以“一枕黃粱”比喻虛幻的夢想。
【一虎不河】 《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論語·述 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原謂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無謀,冒險行事。後在元劇中以“一虎不河”比喻不顧一切。
【一往情深】 謂對人或事物具有深厚的感情。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桓子野每聞清歌,輒喚奈何!謝公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
【一波三折】 指寫字筆畫曲折多姿。語本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 “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宣和書譜·太上內景神經》:“然其一波三折筆之勢,亦自不苟。”後比喻事多波折。
【一定不易】 《淮南子·主術訓》:“今夫權衡規矩,一定而不易,不為秦 楚變節,不為胡越改容。”後因以“一定不易”謂既經確定不可改變或事理正確不可改動。
【一草一木】 《後漢書·應劭傳》:“春一草枯則為災,秋一木華亦為異。” 唐李商隱有《永樂縣所居一草一木無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書即事一章》詩。後亦以“一草一木”喻微細之物。
【一柱擎天】 ①一根柱子托起天來。語本《楚辭·天問》:“八柱何當。” 王逸注:“言天有八山為柱。”後用“一柱擎天”比喻能夠獨力擔當天下重任。②泛指山勢雄拔。
【一軌同風】 車軌相同,風俗一致。語出《禮記·中庸》:“車同軌,書同 文。”《晉書·苻堅載記上》:“一軌九州,同風天下。”後因以“一軌同風”比喻國家統一,政令劃一。
【一索得男】 《易·說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王弼注: “索,求也。以乾坤為父母而求其子也。”後因以“一索得男”謂初生得子。亦作“一索成男”。
【一致百慮】 趨向雖然相同,卻有各種考慮。常指慮雖百端,理歸於一。語 出《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孔穎達疏:“一致而百慮者,所致雖一,慮必有百,言慮雖百種,必歸於一致也。”
【一笑置之】 輕蔑地一笑,把它擱在一邊。表示不予理會。語出宋陸游《書 夢》詩:“一笑俱置之,浮生故多難。”
【一笑傾城】 《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 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後因以“一笑傾城”形容女子的絕色。
【一倡一和】 ①《詩·鄭風·蘀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謂一個先 唱,一個和聲,形容兩人感情相通。後多比喻兩人相互配合,彼此呼應。倡,亦作“唱”。②謂鳴聲相呼應。
【一倡三嘆】 《荀子·禮論》:“清廟之歌,一倡而三嘆也。”謂一人歌唱, 三人相和。後多用以形容音樂、詩文優美,富有餘味,令人讚賞不己。倡,亦作“唱”。
【一得之愚】 對自己意見的謙詞。猶言一點膚淺的見解。語出《晏子春秋· 雜下十八》。
【一毫千里】 語本《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毫) 氂,繆以千里’。”《大戴禮記·保傅》:“《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盧辯注:“據《易說》言也。”謂差錯雖微,造成的危害甚大。
【一隅三反】 《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與“舉 一反三”意同,謂善於類推,能由此及彼。
【一琴一鶴】 宋趙抃任成都轉運使,到官時隨身只帶一琴一鶴。見宋沈括 《夢溪筆談·人事一》、《宋史》抃本傳。後來稱人為官清廉,常用此語。按:宋趙善璙《自警篇·嗜好》稱抃赴官攜一龜一鶴,朱長文《琴史》卷五及葉夢得《石林詩話》則以琴鶴龜三事並言。
【一揮而就】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薦舉不捷》:“扞王璘呴復為鳥散餘花 落詩二十首,援毫而就。時忽風雨暴至,數幅為回飈所卷,泥滓沾漬,不勝舒捲。璘曰:‘勿取,但將紙來!’復縱筆一揮,斯須復十餘篇矣。”後因以“一揮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動筆就寫成。
【一葉知秋】 看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來臨。比喻由細微的跡象就能推知 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語本《淮南子·說山訓》:“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宋唐庚《文錄》、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三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一落千丈】 唐韓愈《聽穎師彈琴》詩:“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 強。”原指琴聲驟然低落。後常用以形容景況急劇下降。
【一傅眾咻】 謂一人施教,眾人喧擾。比喻事不專一,絕無效果。語本《孟 子·滕文公下》:“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曰:使齊人傅之。曰: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
【一飯千金】 漢韓信少貧,在淮陰城釣魚,有漂母見其飢,飯之。後信為楚 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見《史記·淮陰侯列傳》。後稱受恩重報為“一飯千金”。
【一飲一啄】 《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 中。”成玄英疏:“飲啄自在,放曠逍遙。”謂鳥類飲食隨心。後亦泛指人的飲食。
【一勞永逸】 亦作“一勞久逸”。謂勞苦一次,可望永安。語本漢揚雄《諫 勿許單于朝疏》:“以為不壹勞者不久佚,不蹔費者不永寧,是以忍百萬之師,以摧餓虎之喙……而不悔也。”
【一寒如此】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魏使須賈於秦,范雎聞之,為微 行,敝衣閒步之邸,見須賈……須賈意哀之,留與坐飲食,曰:‘範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綈袍以賜之。”後用以表示貧困潦倒至極。
【一絲不掛】 ①原指魚類不受釣絲的掛礙,禪家常以此喻不為塵俗所牽累。 按:佛語本作“寸絲不掛”。見《景德傳燈錄·南泉禪師》。②赤身裸體。
【一鼓作氣】 《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 三而竭。”古代作戰擊鼓進軍,擂第一通鼓時士氣最盛。後多喻趁銳氣旺盛之時一舉成事或鼓足幹勁,一往直前。
【一夢華胥】 《列子·黃帝》:“扞黃帝呴晝寢而夢,遊於華胥氏之國。華 胥氏之國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裡;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遊而已。”後因稱一場幻夢為“一夢華胥”。
【一概而論】 亦作“一?而論”。指對問題不作具體分析,籠統地同樣看待。 語本《楚辭·九章·懷沙》:“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
【一路福星】 宋鮮于侁為京東轉運使,比行,司馬光謂人曰:“福星往矣。” 見宋秦觀《鮮于子駿行狀》。明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元佑更化》、清翟灝《通俗編·祝誦》引《四友齋叢說》均作“一路福星”。福星,即歲星,舊時術士謂歲星照臨能降福於民。宋代行政大區稱路,後以路為道路之“路”,以“一路福星”為祝人旅途平安之語。
【一意孤行】 《史記·酷吏列傳》:“禹(趙禹)為人廉倨,為吏以來,舍 無食客。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謂謝絕請託,按己意執法。後以“一意孤行”指不聽勸告,固執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一誤再誤】 謂一再失誤。語本《宋史·魏王廷美傳》:“太宗以傳國之意 訪之趙普。普曰:‘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邪?’”
【一塵不染】 ①佛教謂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修道者達到真性清 淨不被六塵所染汙為“一塵不染”。後多用以形容清淨廉潔,品格高尚。②指非常清潔。
【一髮千鈞】 語本《漢書·枚乘傳》:“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縣 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謂一根頭髮上繫著千鈞的重量。比喻極其危險。
【一暴十寒】 亦作“一曝十寒”。曬一天,冷十天。比喻做事沒有恆心。
【一噴一醒】 ①唐韓愈孟郊《鬥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厲乃。” 王伯大音釋引樊汝霖雲:“雞用水噴,神氣始醒。”後宋儒常以此語比喻慎獨戒懼功夫。②喻推動督促。
【一噎止餐】 猶因噎廢食。語本《呂氏春秋·蕩兵》:“夫有以饐死者, 欲
【一箭雙鵰】 一箭射中兩雕。雕,亦作“雕”,一種性兇猛的大鳥。《北史 ·長孫晟傳》:“嘗有二雕飛而爭肉,因以箭兩隻與晟,請射取之。晟馳往,遇雕相攫,遂一發雙貫焉。”又《新唐書·高駢傳》:“事朱叔明為司馬,有二雕並飛,駢曰:‘我且貴,當中之。’一發貫二雕焉。”後因以“一箭雙鵰”形容射藝高明,亦用以比喻一舉兩得。
【一諾千金】 形容說話極有信用。語本《史記·季布欒佈列傳》:“楚人諺 曰:‘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一麾出守】 南朝宋顏延之《五君詠·阮始平》:“屢薦不入官,一麾乃出 守。”麾有揮斥、排擠意,謂阮咸受荀勖排斥,出為始平太守。麾亦有旌麾意,故後多以“一麾出守”用作朝官出為外任之典。
【一舉三反】 《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後以 “一舉三反”指善於推理,能由此及彼。
【一舉兩得】 做一件事能使兩方面都得到好處。語本《東觀漢記·耿弇傳》: “吾得臨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謂一舉而兩得者也。”
【一錢不值】 謂毫無價值。值,本作“直”。語出《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生平毀程不識不直一錢。”
【一擲乾坤】 謂以天下為孤注之一擲。乾坤,天下。語本唐韓愈《過鴻溝》 詩:“誰勸君王回馬首,真成一擲賭乾坤。”
【一點靈犀】 ①唐李商隱《無題》詩:“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謂犀角上有紋,兩頭感應通靈,故以“一點靈犀”喻心心相印。②指聰敏。
【一謙四益】 《易·謙》:“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 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後以“一謙四益”謂謙虛能使人得到很多益處。
【同盤而食】 同吃一個盤中的食物。形容兄弟之間骨肉情深。語出《魏書· 楊椿傳》:“椿臨行,誡子孫曰:‘……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盤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還,亦有過中不食,忍飢相待。’”亦省作“同盤” 這個行不?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意林》卷一引《六韜》:“屈一人下,伸萬人上, 惟聖人能行之。”《漢書·蕭何傳》:“夫能詘於一人之下,而信於萬乘之上者,湯武是也。”一人,謂天子;萬人,謂百官。多指地位崇高權勢顯赫的大臣。
【一人有慶】 《書·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寧惟永。”孔傳: “天子有善,則兆民賴之,其乃安寧長久之道。”後常用為歌頌帝王德政之詞。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語本漢淮南王劉安舉家昇天的傳說。漢王充《論衡 ·道虛》:“儒書言: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並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後用以比喻一人得勢,與其有關者亦皆隨之發跡。多含諷刺意。
【一人得道,雞犬飛昇】 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一人善射,百夫決拾】 ①古諺語。比喻為將者善戰,其士卒亦必勇敢無前。 ②喻凡事為首者倡導於前,則其眾必起而效之。
【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謂本無其事,但因傳說者多,大家就信以為真。
【一人敵】 謂匹夫之勇,止足以敵一人。語出《孟子·梁惠王下》:“夫撫 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
【一了百了】 語本《朱子語類》卷八:“有資質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 須節節用工也。”原為對天資高的人的讚譽之辭,後亦以謂主要的事情了結,其他一切也跟著了結。
【一了百當】 ①猶言一了百了。②謂問題解決得徹底,或事情辦得甚為妥當。
【一子出家,九祖昇天】 謂子孫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昇天。常用以借喻 一人得勢,全家沾光。
處都是。
【一元復始】 《公羊傳·隱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 之始也。”後以“一元復始”為新的一年的開始。並常以下句“永珍更新”合成春聯,今人亦偶用之。
【一木難支】 ①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扞和嶠呴曰:‘元裒 如北廈門,拉攞自欲壞,非一木所能支。’”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後以“一木難支”謂崩潰的形勢非一人所能挽救。②喻艱鉅的事業非一人所能勝任。
【一日三月】 《詩·王風·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後以“一日三月”形容對人思念殷切。
【一日三省】 謂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語出《論語·學而》:“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一日三秋】 《詩·王風·采葛》:“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孔穎達疏:“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後以“一日三秋”形容對人思念殷切。
【一日三歲】 《詩·王風·采葛》:“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後以“一日三歲”形容對人思念殷切。
【一日之長】 謂年齡比別人稍大。語出《論語·先進》:“子路、曾晳、冉 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一日萬幾】 亦作“一日萬機”。形容帝王每天處理政事極為繁忙。語本 《書·皋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孔傳:“幾,微也。言當戒懼萬事之微。”
【一手遮天】 唐曹鄴《讀李斯傳》詩:“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後以 “一手遮天”形容仗勢弄權,瞞上欺下。
【一毛不拔】 語出《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 為也。”《燕丹子》卷中:“荊軻曰:‘有鄙志,常謂心向意,投身不顧;情有異,一毛不拔。’”後以“一毛不拔”形容極端吝嗇。
【一仍舊貫】 語出《論語·先進》:“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 如之何?何必改作?’”何晏集解引鄭玄曰:“仍,因也。貫,事也。因舊事則可也,何必復更改作。”後以“一仍舊貫”表示完全按照舊例。
【一介不取】 語出《孟子·萬章上》:“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 後以“一介不取”謂一絲一毫亦不苟取。
【一心一意】 《三國志·魏志·杜恕傳》“免為庶人,徙章武郡,是歲嘉平 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書》:“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後因以“一心一意”謂同心同意;或專心專意,毫無他念。
【一心一德】 同心同德。語出《書·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 惟克永世。”
【一孔之見】 漢桓寬《鹽鐵論·相刺》:“持規而非矩,執準而非繩,通一 孔,曉一理,而不知權衡。”《禮記·中庸》“反古之道”漢鄭玄注:“反古之道,謂曉一孔之人,不知今王之新政可從。”唐孔穎達疏:“孔謂孔穴。孔穴所出,事有多塗。今惟曉知一孔之人,不知餘孔通達,惟守此一處,故云曉一孔之人。”後因稱狹隘片面的見解為“一孔之見”。
【一世龍門】 後漢李膺有重名,後進有升其堂者,謂之“登龍門”。見南朝 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後因稱文人所景仰的人物為一世龍門。
【一本正經】 原指一部正規的經典。後即用以形容態度莊重嚴肅。有時帶有 諷刺意味。
【一目十行】 一眼能看十行文章。形容閱讀的速度極快。語本《梁書·簡文 帝紀》:“讀書十行俱下。”及《北齊書·河南康舒王孝瑜傳》:“兼愛文學,讀書敏速,十行俱下。”
【一丘一壑】 ①《漢書·敘傳上》:“漁釣於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棲遲 於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後因以“一丘一壑”指退隱在野,放情山水。②猶一山一水。
【一丘之貉】 同一山丘上的貉。喻同類無所差別。今用於貶義。丘,亦作“ 邱”。
【一匡九合】 春秋時管仲輔助齊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諸侯”,建立霸業。 後亦以“一匡九合”指立國大事。
【一成一旅】 方十里為成,五百人為旅。傳夏少康憑此滅過、戈而復禹業。 後遂用為勢微力弱卒能克敵制勝、光復舊業之典。
【一成不變】 《禮記·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 可變,故君子盡心焉。”孔穎達疏:“容貌一成之後,若以刀鋸鑿之,斷者不可續,死者不可生,故云不可變。”後以一成不變”謂刑法一經制定,不容變更。亦泛指墨守成規,不知變通。
【一帆風順】 ①本指帆船一路順風。亦用為祝人旅途安吉之辭。②比喻境遇 順利或辦事容易。
【一衣帶水】 《南史·陳紀下》:“隋文帝謂僕射高熲曰:‘我為百姓父母, 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一衣帶水”謂象一條衣帶那麼寬的河流,形容其狹窄或逼近。因隋將伐陳,陳在長江之南,故云。後亦泛指江河湖海不足為阻。
【一字一珠】 形容歌聲圓潤。語出唐薛能《贈歌者》詩:“一字新聲一顆珠, 轉喉疑是擊珊瑚。”後亦以“一字一珠”稱譽文章華貴。
【一字千金】 ①秦相呂不韋使門客著《呂氏春秋》,書成,公佈於咸陽城門, 聲言有能增刪一字者,賞予千金。見《史記·呂不韋列傳》。又漢劉安著《淮南子》,亦懸賞千金,徵求士人意見。見漢桓譚《新論·本造》。後因以“一字千金”極言文章價值的高貴。②指書法作品的珍貴。
【一字不易】 《新唐書·文藝傳中·孫逖》:“開元間,蘇頲、齊澣、蘇 晉、賈曾、韓休、許景先及狄典詔誥,為代言最;而逖尤精密,張九齡視其草,欲易一字,卒不能也。”後因以“一字不易”謂文字精醇,一個字也不能更改。亦用於指抄襲者一字不改地照抄別人的文章。
【一字連城】 《魏書·彭城王勰傳》:“黃門侍郎崔光讀暮春群臣應詔詩。 至勰詩,高祖仍為之改一字……勰曰:‘臣聞《詩》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賜刊一字,足以價等連城。’”後因以“一字連城”極言文字價值的崇高。連城,指“連城璧”。
【一字兼金】 形容文字極其珍貴。兼金,價值倍常的好金。
【一字褒貶】 原謂《春秋》筆法嚴謹,一字即寓褒貶之意。晉杜預《春秋經 傳集解序》:“《春秋》雖以一字為褒貶,然皆須數字以成言。”孔穎達疏:“褒則書字,貶則稱名。”晉範寧《春秋穀梁傳序》:“一字之褒,寵逾華袞之贈;片言之貶,辱過市朝之撻。”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徵聖》:“故《春秋》以一字為褒貶。”後亦泛指論人議事用詞嚴謹而有分寸。
【一花獨放】 一種花獨自開放。與“百花齊放”相對,常比喻缺少各種不同 形式、風格的藝術作品。
【一步一鬼】 漢王充《論衡·論死》:“如人死輒為鬼,則道路之上一步一 鬼也。”本謂鬼很多,後為疑心生暗鬼之意。
【一步一趨】 ①形容緊跟著行走。語本《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 夫子趨亦趨。”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隨別人。常含貶意。
【一步登天】 一步跨上青天。比喻一下子達到極高的境界或程度。常用以諷 人突得高位。
【一見如舊】 初次相見意氣相投,有如故交。語本《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扞吳公子札呴聘於鄭,見子產,如舊相識。”
【一吟一詠】 指吟詩作賦。晉孫綽、許詢同負盛譽,和尚支遁問綽與詢孰優 孰劣,綽答:“高情致遠,弟子早已伏膺;一吟一訁永,許將北面。”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及《晉書·孫綽傳》。
【一言九鼎】 秦昭王十五年秦圍趙都邯鄲,趙使平原君赴楚求救,毛遂自願 同往。經遂曉以利害,楚王同意救趙。平原君因而讚揚曰:“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見《史記·平原君列傳》。九鼎大呂,古代國家的寶器。後因以為典實,謂一句話即可產生極大的力量。
【一言千金】 一句話價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價值。
【一言半句】 見“一言半語”。
【一言半辭】 見“一言半語”。
【一言喪邦】 謂一句話可以亡國。
【一言為定】 一句話說定,不再更改或反悔。
【一言興邦】 謂一句話可以興國。
【一言難盡】 形容事情曲折複雜,非一語能夠說完。
【一表人才】 見“一表人物”。
【一表人材】 見“一表人物”。
【一表人物】 形容容貌英俊。表,儀表。
【一表非凡】 見“一表非俗”。
【一枕南柯】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載,淳于棼夢到槐安國,娶了公主, 任南柯太守,享盡富貴榮華。醒後才知道是一場大夢,原來槐安國就是庭前槐樹下的蟻穴。後因以“一枕南柯”指一場夢幻。
【一枕黃粱】 唐沈既濟《枕中記》載,盧生在邯鄲旅店中晝寢入夢,歷盡富 貴榮華,一覺醒來,主人黃粱尚未熟。後因以“一枕黃粱”比喻虛幻的夢想。
【一虎不河】 《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論語·述 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原謂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無謀,冒險行事。後在元劇中以“一虎不河”比喻不顧一切。
【一往情深】 謂對人或事物具有深厚的感情。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桓子野每聞清歌,輒喚奈何!謝公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
【一波三折】 指寫字筆畫曲折多姿。語本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 “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宣和書譜·太上內景神經》:“然其一波三折筆之勢,亦自不苟。”後比喻事多波折。
【一定不易】 《淮南子·主術訓》:“今夫權衡規矩,一定而不易,不為秦 楚變節,不為胡越改容。”後因以“一定不易”謂既經確定不可改變或事理正確不可改動。
【一草一木】 《後漢書·應劭傳》:“春一草枯則為災,秋一木華亦為異。” 唐李商隱有《永樂縣所居一草一木無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書即事一章》詩。後亦以“一草一木”喻微細之物。
【一柱擎天】 ①一根柱子托起天來。語本《楚辭·天問》:“八柱何當。” 王逸注:“言天有八山為柱。”後用“一柱擎天”比喻能夠獨力擔當天下重任。②泛指山勢雄拔。
【一軌同風】 車軌相同,風俗一致。語出《禮記·中庸》:“車同軌,書同 文。”《晉書·苻堅載記上》:“一軌九州,同風天下。”後因以“一軌同風”比喻國家統一,政令劃一。
【一索得男】 《易·說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王弼注: “索,求也。以乾坤為父母而求其子也。”後因以“一索得男”謂初生得子。亦作“一索成男”。
【一致百慮】 趨向雖然相同,卻有各種考慮。常指慮雖百端,理歸於一。語 出《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孔穎達疏:“一致而百慮者,所致雖一,慮必有百,言慮雖百種,必歸於一致也。”
【一笑置之】 輕蔑地一笑,把它擱在一邊。表示不予理會。語出宋陸游《書 夢》詩:“一笑俱置之,浮生故多難。”
【一笑傾城】 《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 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後因以“一笑傾城”形容女子的絕色。
【一倡一和】 ①《詩·鄭風·蘀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謂一個先 唱,一個和聲,形容兩人感情相通。後多比喻兩人相互配合,彼此呼應。倡,亦作“唱”。②謂鳴聲相呼應。
【一倡三嘆】 《荀子·禮論》:“清廟之歌,一倡而三嘆也。”謂一人歌唱, 三人相和。後多用以形容音樂、詩文優美,富有餘味,令人讚賞不己。倡,亦作“唱”。
【一得之愚】 對自己意見的謙詞。猶言一點膚淺的見解。語出《晏子春秋· 雜下十八》。
【一毫千里】 語本《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毫) 氂,繆以千里’。”《大戴禮記·保傅》:“《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盧辯注:“據《易說》言也。”謂差錯雖微,造成的危害甚大。
【一隅三反】 《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與“舉 一反三”意同,謂善於類推,能由此及彼。
【一琴一鶴】 宋趙抃任成都轉運使,到官時隨身只帶一琴一鶴。見宋沈括 《夢溪筆談·人事一》、《宋史》抃本傳。後來稱人為官清廉,常用此語。按:宋趙善璙《自警篇·嗜好》稱抃赴官攜一龜一鶴,朱長文《琴史》卷五及葉夢得《石林詩話》則以琴鶴龜三事並言。
【一揮而就】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薦舉不捷》:“扞王璘呴復為鳥散餘花 落詩二十首,援毫而就。時忽風雨暴至,數幅為回飈所卷,泥滓沾漬,不勝舒捲。璘曰:‘勿取,但將紙來!’復縱筆一揮,斯須復十餘篇矣。”後因以“一揮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動筆就寫成。
【一葉知秋】 看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來臨。比喻由細微的跡象就能推知 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語本《淮南子·說山訓》:“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宋唐庚《文錄》、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三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一落千丈】 唐韓愈《聽穎師彈琴》詩:“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 強。”原指琴聲驟然低落。後常用以形容景況急劇下降。
【一傅眾咻】 謂一人施教,眾人喧擾。比喻事不專一,絕無效果。語本《孟 子·滕文公下》:“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曰:使齊人傅之。曰: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
【一飯千金】 漢韓信少貧,在淮陰城釣魚,有漂母見其飢,飯之。後信為楚 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見《史記·淮陰侯列傳》。後稱受恩重報為“一飯千金”。
【一飲一啄】 《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 中。”成玄英疏:“飲啄自在,放曠逍遙。”謂鳥類飲食隨心。後亦泛指人的飲食。
【一勞永逸】 亦作“一勞久逸”。謂勞苦一次,可望永安。語本漢揚雄《諫 勿許單于朝疏》:“以為不壹勞者不久佚,不蹔費者不永寧,是以忍百萬之師,以摧餓虎之喙……而不悔也。”
【一寒如此】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魏使須賈於秦,范雎聞之,為微 行,敝衣閒步之邸,見須賈……須賈意哀之,留與坐飲食,曰:‘範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綈袍以賜之。”後用以表示貧困潦倒至極。
【一絲不掛】 ①原指魚類不受釣絲的掛礙,禪家常以此喻不為塵俗所牽累。 按:佛語本作“寸絲不掛”。見《景德傳燈錄·南泉禪師》。②赤身裸體。
【一鼓作氣】 《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 三而竭。”古代作戰擊鼓進軍,擂第一通鼓時士氣最盛。後多喻趁銳氣旺盛之時一舉成事或鼓足幹勁,一往直前。
【一夢華胥】 《列子·黃帝》:“扞黃帝呴晝寢而夢,遊於華胥氏之國。華 胥氏之國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裡;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遊而已。”後因稱一場幻夢為“一夢華胥”。
【一概而論】 亦作“一?而論”。指對問題不作具體分析,籠統地同樣看待。 語本《楚辭·九章·懷沙》:“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
【一路福星】 宋鮮于侁為京東轉運使,比行,司馬光謂人曰:“福星往矣。” 見宋秦觀《鮮于子駿行狀》。明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元佑更化》、清翟灝《通俗編·祝誦》引《四友齋叢說》均作“一路福星”。福星,即歲星,舊時術士謂歲星照臨能降福於民。宋代行政大區稱路,後以路為道路之“路”,以“一路福星”為祝人旅途平安之語。
【一意孤行】 《史記·酷吏列傳》:“禹(趙禹)為人廉倨,為吏以來,舍 無食客。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謂謝絕請託,按己意執法。後以“一意孤行”指不聽勸告,固執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一誤再誤】 謂一再失誤。語本《宋史·魏王廷美傳》:“太宗以傳國之意 訪之趙普。普曰:‘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邪?’”
【一塵不染】 ①佛教謂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修道者達到真性清 淨不被六塵所染汙為“一塵不染”。後多用以形容清淨廉潔,品格高尚。②指非常清潔。
【一髮千鈞】 語本《漢書·枚乘傳》:“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縣 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謂一根頭髮上繫著千鈞的重量。比喻極其危險。
【一暴十寒】 亦作“一曝十寒”。曬一天,冷十天。比喻做事沒有恆心。
【一噴一醒】 ①唐韓愈孟郊《鬥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厲乃。” 王伯大音釋引樊汝霖雲:“雞用水噴,神氣始醒。”後宋儒常以此語比喻慎獨戒懼功夫。②喻推動督促。
【一噎止餐】 猶因噎廢食。語本《呂氏春秋·蕩兵》:“夫有以饐死者, 欲
【一箭雙鵰】 一箭射中兩雕。雕,亦作“雕”,一種性兇猛的大鳥。《北史 ·長孫晟傳》:“嘗有二雕飛而爭肉,因以箭兩隻與晟,請射取之。晟馳往,遇雕相攫,遂一發雙貫焉。”又《新唐書·高駢傳》:“事朱叔明為司馬,有二雕並飛,駢曰:‘我且貴,當中之。’一發貫二雕焉。”後因以“一箭雙鵰”形容射藝高明,亦用以比喻一舉兩得。
【一諾千金】 形容說話極有信用。語本《史記·季布欒佈列傳》:“楚人諺 曰:‘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一麾出守】 南朝宋顏延之《五君詠·阮始平》:“屢薦不入官,一麾乃出 守。”麾有揮斥、排擠意,謂阮咸受荀勖排斥,出為始平太守。麾亦有旌麾意,故後多以“一麾出守”用作朝官出為外任之典。
【一舉三反】 《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後以 “一舉三反”指善於推理,能由此及彼。
【一舉兩得】 做一件事能使兩方面都得到好處。語本《東觀漢記·耿弇傳》: “吾得臨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謂一舉而兩得者也。”
【一錢不值】 謂毫無價值。值,本作“直”。語出《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生平毀程不識不直一錢。”
【一擲乾坤】 謂以天下為孤注之一擲。乾坤,天下。語本唐韓愈《過鴻溝》 詩:“誰勸君王回馬首,真成一擲賭乾坤。”
【一點靈犀】 ①唐李商隱《無題》詩:“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謂犀角上有紋,兩頭感應通靈,故以“一點靈犀”喻心心相印。②指聰敏。
【一謙四益】 《易·謙》:“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 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後以“一謙四益”謂謙虛能使人得到很多益處。
【同盤而食】 同吃一個盤中的食物。形容兄弟之間骨肉情深。語出《魏書· 楊椿傳》:“椿臨行,誡子孫曰:‘……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盤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還,亦有過中不食,忍飢相待。’”亦省作“同盤” 這個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