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neutralité consiste, pour un Etat, à ne pas participer à une guerre menée par d"autres Etats. Cette notion relevant du droit international public n"a pas toujours recouvert le même contenu concret. Elle est à distinguer de la politique de neutralité, laquelle comprend l"ensemble des mesures qu"un Etat neutre prend de son plein gré, en temps de guerre voire déjà en temps de paix, pour garantir l"efficacité et la crédibilité de sa neutralité, qu"elle soit temporaire ou permanente." (Alois Riklin,dictionnaire historique de la Suisse, 2010)
另外瑞士雖然在二戰期間收留了六萬難民(其中有一半是猶太人),但是事實上政府對軸心國還真是高度妥協的:瑞士執行了關閉邊境的政策。有將近兩萬五千試圖透過邊界非法偷渡的猶太人被抓住後直接遣送回去 (友情提示:BGR判決:Joseph Spring von Melbourne)在Lörrach就有一個小型博物館,專門講述二戰期間德瑞的猶太政策。那麼除了【過】,我們可以談一談瑞士在在二戰期間的【功】,他所作做的偉大bons offices: 除了收留了六萬難民之外還另外收留(應該說是誤入瑞士境內被強行拘留了)十萬各色軍兵,Vizekonsul Carl Lutz在布達佩斯救下了六萬兩千被迫害者。二戰期間的瑞士一共收留了三十萬合法避難者,它經常被形容為泰坦尼克號的救生船:看上去像是在歐洲生存的希望,可是它已經過載了,老實說誰都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跟著巨輪一起沉下去。
雖然瑞士在外人眼中的態度看起來一個固執的老頭,口袋裡有錢還死死抓著他的中立身份不放手。就連加入個聯合國和WTO都端著個架子,民間千萬百萬的不願意。為什麼?因為加入了搞不好就不中立了。 更不要說歐盟了。 這麼糟糕的東西你們鬧你們的,別扯上我。我是中立。對,我是政治中立,經濟也要中立。花錢消災,別拖著我進歐盟這爛攤子裡當冤大頭。瑞士作為彈丸小國每年花著上億瑞郎在維持當年的軍事設施防空地窖,為什麼? 我們是中立呀,我們要繼續當中立。
中立是瑞士的自豪,中立是瑞士的執念,中立是滲透到每個MFS骨頭裡的國家認同。
【Neutral wie die Schweiz】
跟瑞士一樣中立,這也是德語中的俗語之一了。
瑞士外交手腕一直很高明,中立和中立政策就是外交部永遠都打不厭的王牌。同時中立身份也機智的被塑造成了瑞士的外交優勢。說真的,但是題主提到的WW期間,特別是WWII瑞士的中立一直就是個悲哀的笑話。
瑞士民間在WW II 年代有句流傳甚廣的諷刺標語:每個星期瑞士有六天為德國工作,第七天為了盟軍的勝利而祈禱。
瑞士雖然從未提供士兵直接參與戰爭,但是它從來都不是身處糾紛之外的避難所。瑞士國家主權的相對完整,國家領土奇蹟一樣的沒被吞併也是透過各式交易暫時換來的喘息機會。瑞士人從來都不信戰爭之下會有誰會真的放過瑞士,所以歐洲每次稍微有動靜瑞士人就敏感的跟兔子一樣,隨時做好頑強抵抗準備。
———————————————————————————————————————————
一開始請允許答主放個地圖:
周圍是德法意奧,當年歐洲大佬們包圍的瑞士怎麼可能做到完全的【中立】?當年拿破崙任性的造出個瑞士的前身Helvetische Republik。他把一群從信仰到語言都沒有任何共同點的Kantonen從一個鬆散的聯盟硬生生的湊成一個國家真的不是他心血來潮順路傳播法國大革命的共和國火種。瑞士的主要作用就是一個屏障,一個緩衝區般的存在。這個充滿各色衝突的國家能成為今天的瑞士,多半還是要感謝歐洲大佬之間的勾心鬥角。瑞士的地理位置直接導致了誰都不樂意讓瑞士隸屬於自己外的任何一方。當然頑固又討厭的瑞士人也不樂意當別人的狗腿。
哦,不如那就中立吧。
大家如是說。
我們想要談中立,那麼就要首先定義一下:什麼叫瑞士式的中立。
“La neutralité consiste, pour un Etat, à ne pas participer à une guerre menée par d"autres Etats. Cette notion relevant du droit international public n"a pas toujours recouvert le même contenu concret. Elle est à distinguer de la politique de neutralité, laquelle comprend l"ensemble des mesures qu"un Etat neutre prend de son plein gré, en temps de guerre voire déjà en temps de paix, pour garantir l"efficacité et la crédibilité de sa neutralité, qu"elle soit temporaire ou permanente." (Alois Riklin,dictionnaire historique de la Suisse, 2010)
答主粗體標出的,是【中立】的基本定義:不參與到其他國家的【戰爭之中】。 但同時什麼叫【不參與】怎樣程度的行動才能算得上【不參與】...這個則是根據當時國際公約而定。同時問題來了: 經濟戰爭算不算戰爭? 比如現在歐盟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假設瑞士跟著參合一腳,是否違反中立身份?這個假設不是沒有理由的,瑞士的確幹過這種事兒,那麼它是否有違中立身份?現在如果接著幹行不行? 不幹怎麼對歐盟表態?幹了怎麼對國際表態? 所以說瑞士在european affairs裡面地位一直出於很曖昧的地位,有些人說瑞士這個國家是個黑心商人投機主義者,也有政客表示瑞士的中立立場是國際社會上不可忽略的調節官。瑞士內部也為了自己中立身份不停的爭論,擔心自己中立的身份會導致國際上的孤立,失去中立身份則被迫成為大勢力的附屬...
歷史上瑞士的中立立場和中立外交政策是【維持國家內部穩定和外部獨立】這兩個前提下發展出的, 同時瑞士的中立也是工工整整寫進憲法裡的。那麼由憲法分到聯邦政府而執行的五項主要任務分別是: 社會文化整合,獨立,自由貿易,平衡以及服務性工作任務( Integrations-, Unabhängigkeits-, Freihandels-, Gleichgewichts- und Dienstleistungsfunktion) 社會文化整合是以【內部穩定】為目標:系列政策需要充分調節信仰、社會地位、多語區等等差距,維持國家整體性,儘量淡化差距、減少利益衝突。那麼第二項則是【對外和平】具體化專案: 想辦法要保持這個彈丸小國的獨立性,那麼除了自身大量的軍備投資以外瑞士最重要的作用也是個制衡,瑞士在很多時候就是扮演著一個和事老的身份,想盡辦法調節各國之間的矛盾。至於自由貿易這一條則是最讓瑞士被詬病的地方: 你們誰和誰掐架不干我事兒,作為天然資源有限的小國瑞士就算開戰了也會保持並且繼續平等對與各參戰國的貿易關係。 後兩項基本確認了瑞士在國際上中立國的地位: 制衡、調節和提供各項服務(例如進行經濟救助,接受戰爭難民等.. )
我們先說一戰:
稍微有點政治學/國際關係/國際法律底子的人都繞不過Hague Conventions of 1899 & 1907。 這其實國際人道法的奠基石,同時裡面也提到了中立國基本義務:
可以不參加戰爭
可以保證自中國家防禦
軍火貿易方面對所有參戰國一視同仁
不為參戰國提供士兵
不為參戰國提供自身領土
然後我們看看瑞士幹了什麼...
【瑞士在一戰期間保持著武裝中立】 (bewaffnete Neutralität) 但事實上瑞士在一戰期間差點把Hague Conventions的基本義務都扔到一邊去了: 瑞士直接參與到了經濟戰爭之中,甚至在本國內居然忍受著外國經濟監管 (具體請查詢Société suisse de surveillance économique) 同時瑞士軍隊單方面向奧匈帝國進行秘密資訊交換直截了當的違背了中立國的義務(具體查詢Obersten-Affäre) 當然瑞士和德法雙方都有各色意義的合約,就是一旦其中一方企圖透過瑞士國土攻擊另一外一方,瑞士軍隊會馬上和被攻擊方聯手在對方指揮下反擊。(最初這是瑞士方面對法國軍方有Plan H做出的反應,很快瑞士也意識到了既然法國能做那麼德國當然肯定不是沒打過瑞士的注意...於是趕緊又跑去和法國談話..)瑞士這種這種行動屬於捍衛領土,理論上倒並不違反公約,但是Arthur Hoffmann在德俄和平中起的牽線作用,就很大程度對瑞士的中立身份造成負面影響了。 (具體查詢Grimm-Hoffmann-Affäre)
基本上國際方面一致承認並且感謝瑞士在一戰期間的bons offices, 也就是在外交以及人道主義方面的調節作用(25個Mandate,對六萬八千人提供Interment)在一戰後UNO前身國聯成立之後,瑞士作為和事老和人道主義國家十分活躍。給日後瑞士的國際地位打下了黃金基礎。
一戰期間,年輕的瑞士比起外憂,更重要的問題還是內患。 首先在內部面對著國家意見分裂這個嚴重問題 : 法語區傾向法國德語區偏心德國。現代意義上的瑞士建立在1849年,1914年一戰開打的時候這個年輕國家剛剛存在了65年。那麼除了市州和鄉州的利益差距,天主教州和新教州的信仰鬥爭以外,又多了一條讓人頭疼的語言區之間的分歧。同時瑞士這種資源有限高度依賴進出口的國家,在一戰期間為了自保維持軍隊的代價也是巨大的: 當年軍方的年支出高達十億瑞郎。(當時聯邦政府的年收入在一到兩百萬瑞郎之間) 瑞士國內面臨著通貨膨脹,高失業率,軍隊供給惡劣等等系列危機。
再看二戰:
二戰期間瑞士處於全民皆兵的狀態,政府一方面調動軍隊一方面在民間打思想仗。現在很多人都會覺得瑞士人當年真無情啊: 無論是盟軍還是軸心國的飛機飛過瑞士空域,一定都會毫不留情的把你打下來。如果說瑞士的防空措施是世界第二,沒有國家敢說是世界第一。2006年瑞士防空措施和居民的對比覆蓋度是114% ,國際上覆蓋度相對很高的芬蘭和瑞典分別在80%到74% 之間。 瑞士政府現在依舊每年投入大筆錢來維護這些看起來沒有必要的防空措施。
二戰瑞士表面上依舊是保持著武裝中立的狀態,但是情況明顯要比一戰嚴峻許多。現在各個語言區是高度抱團了,但是瑞士分分鐘鐘的都在計算著來自軸心國家的夾擊。同時作為資源匱乏極度依靠進出口的小國,Hague Convention中提供的貿易自由權簡直是瑞士的救命稻草。但這一點上,瑞士還是把自己的義務毀了個徹底:瑞士國內(官方以及私人)對德國和義大利兩個軸心國的軍火提供基本上在90%左右。同時對(借道瑞士)德意之間的運輸兩隻眼都閉上,原本嚴厲的檢查完全不夠格...連檢查都算不上。另外一個違反國際公約(有利於盟軍的)就是默許美方新聞中心駐紮在伯爾尼。
瑞士就在德意兩個軸心國之間掙扎求生,希特勒宣傳的【德意志一統】曾差點包括了德語區的瑞士,直到希特勒在1937年2月和瑞士執政機構首腦之一的Edmund Schulthess的談話中表示尊重瑞士的中立。
瑞士的中立代價其實是經濟以及部分政治方面和軸心國的合作換來的。瑞士雖然沒對德國提供任何瑞士士兵,但是二戰期間有德國將近一千瑞士人加入SS自願兵。同時瑞士私人軍火出口大部分完全流向了軸心國,以及德意之間物流可以直接透過瑞士... 這些只是幾個比較常識性的例子,二戰期間瑞士微妙的地位學術上有很多著作詳細介紹。
另外瑞士雖然在二戰期間收留了六萬難民(其中有一半是猶太人),但是事實上政府對軸心國還真是高度妥協的:瑞士執行了關閉邊境的政策。有將近兩萬五千試圖透過邊界非法偷渡的猶太人被抓住後直接遣送回去 (友情提示:BGR判決:Joseph Spring von Melbourne)在Lörrach就有一個小型博物館,專門講述二戰期間德瑞的猶太政策。那麼除了【過】,我們可以談一談瑞士在在二戰期間的【功】,他所作做的偉大bons offices: 除了收留了六萬難民之外還另外收留(應該說是誤入瑞士境內被強行拘留了)十萬各色軍兵,Vizekonsul Carl Lutz在布達佩斯救下了六萬兩千被迫害者。二戰期間的瑞士一共收留了三十萬合法避難者,它經常被形容為泰坦尼克號的救生船:看上去像是在歐洲生存的希望,可是它已經過載了,老實說誰都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跟著巨輪一起沉下去。
二戰期間歐洲整體都民不聊生,瑞士自然也不例外。雖然沒被戰火波及,但是日子實在也是好過不到那裡去。食品限量物品匱乏什麼的這都不是事兒,歐洲吃不好瑞士肯定也跟著吃不好,作為一個高度依賴進口的山國這簡直是太自然了。國內有種普遍看法都說瑞士發的是戰爭財,殊不知瑞士經濟如果只靠戰爭財是不可能走到今天這個【鉅富】地位的。瑞士在二戰後能迅速經濟復甦,還是因為他作為中立國沒被戰火波及,無論是誰家的飛機只要進了我的地盤見一架射一架也保護住了自己重要設施都沒被轟炸乾淨。
順帶講個趣事兒,答主密友接手他去世祖父的房子準備建個WG,我們一群人在打掃過程中在地窖裡翻出了各色存貨,從過期十年二十年的罐頭、酒、從食物到生活用品真是應有盡有。朋友圈裡一片驚歎,大家都紛紛回家詢問自己祖輩。得出的答案都是:有啊,我們也有,基本上冷戰結束前還都在為了下一次世界大戰做準備呢。後來慢慢的清理出去,當然也有完全忘記了的老人家... 就輪到孫輩來收拾了。
——這就是那個物資匱乏年代的老輩們所留下的習慣。戰爭年代生活的殘酷是我們不能想象的。
和一戰後不同,總體來說瑞士在二戰後的國際地位是尷尬、被孤立的: 瑞士當時在國際中被嘲諷為【和納粹合作的戰勝國】,受盡國際鄙視。瑞士外交條件在1946年中的華盛頓條約才找到了破冰點: 瑞士政府付給美國兩千五百萬瑞郎換來解凍瑞士賬戶以及消除瑞士企業黑名單。 當年的瑞士七人執政委員,負責外務部部長Marcel Pilet-Golaz出於政治壓力被迫卸職。至於當時推行對猶太人關閉邊境政策的另外一名執政委員Eduard von Steiger則在1950以絕對票數當選Bundespresident。
當然二戰後瑞士人也是痛定思痛,保持中立的同時在國際外交中永遠活躍在推行人道主義的前線。 這個活躍也包括了各項慈善捐款、國家發展幫助裡面當金豬。 其實為了維持中立而依舊存在的瑞士軍隊以及瑞士兵役制度都很值得一談,不過再扯就的確跑題了。
——————————————————————————————
總結一下:
瑞士能不參與戰爭首先因為他微妙的地理位置,它是個所謂的buffer zone的存在。 另外瑞士不參加軍事戰爭並不代表者它的政治、經濟不站隊。 既不靠海,自然資源又十分匱乏,這導致了瑞士這個國家為了生存被迫於強勢國家合作。
答主在這裡更新一發宣告: 請慎重使用【間接參與對猶太人的屠殺和迫害】【德國小弟】【德國附庸】這種說法。答主這篇答案的確對瑞士在二戰期間的作為有一定負面引導作用,但是這就是所有瑞士高中生都要學的史實:我們是人道主義國家,但是我們也在二戰犯了錯。瑞士人不能因為未參戰就覺得自己是清白無辜的。WWII是屬於全人類的黑歷史,根本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獨站出來說它就是那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蓮花。那麼請公正看待瑞士在二戰期間的所作所為。
答主平靜下語氣盡量客觀的來說點事實,說完事實再說說個人觀點。
瑞士關閉國境的官方原因是接納不下更多人,1938年Evian會議上其他國家拒絕再繼續轉接在瑞士申請避難人士。當時瑞士自己的供給都已經十分困難:瑞士是個山國,他的農業可用地只佔總面積的23,9%, 可供人口居住面積佔總面積的6,3%. 這對一個國土總面積才四萬一千平方千米的國家代表著什麼? 他除了自己四百萬的人口還要多養30萬左右的避難者 (資料來自UEK公開資料第十七卷)。但是這個國家不僅沒資源地藏不靠海周圍全都是軸心國佔領地這就算了,它大部分領土除了山就是山也只剩下山。山的確是瑞士天然屏障,軍方一直做好一旦打過來馬上全民撤退進山裡的打算,但說真的,阿爾卑斯山和冰川對於人民生存的所能提供的資源... 想要知道這山能提供給瑞士人民什麼寶貴的生存資源嗎? 隨便去百度下瑞士阿爾卑斯山的照片就行了。
一個只有山不靠海自身資源匱乏的小國除了瑞士居民以外要在能保持軍隊的作戰能力下還要額外養活三十萬各色避難者,其中十萬還是各色誤打誤撞侵犯瑞士領土主權的軍方人士。戰爭期間生活必需品十分緊迫,瑞士只能保持基本生存物品不短缺。瑞士政府在戰時和所有歐洲政府一樣進行配給供應。那段時間瑞士一切能種東西的綠色地帶,包括足球草坪全部都被種滿了土豆等農作物。這對瑞士公民代表著什麼?原本可能屬於你的,被分給了外人。
同時,避難者和他國被收留軍人就不需要食物供給不需要有尊嚴的生存嗎?難道難民就該像牲畜一樣被趕到一起關起來? 的確,瑞士是個山國小國,別人覺得它執行的政策保守又自私。但是瑞士一直在人道主義這方面做的比歐洲各國都要好的多。
請問在物資匱乏情況下還不管不顧的接納難民讓本國公民面臨饑荒這就是你們眼中的政治正確嗎?不要說政府,任何有理智的人都無法贊同這種決定吧? 瑞士國境內的每一口糧食防空洞裡的每一個位置不僅要平均分給本華人,還要均給瑞士境內的避難者和各國軍方人士,瑞士政府要做的是保證在它國土內的每一位居民,無論他是不是瑞士公民,都能夠在物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保持著人類尊嚴的活下去。
事實上當年E von Steiger 在得知KZ的存在之後,依舊決定關閉邊境的最主要原因是—— 瑞士實在承受不起和第三帝國搞砸關係。當年政府所作出的合作妥協政策從現在角度看來的確右傾甚至反人類、毫無同情心,但是請想一想,瑞士和英國不一樣,它不是遠離大陸的島嶼。瑞士它基本處於被軸心國領區環繞的狀態。同時它最要命的弱點就是沒有資源還不靠海。 它主要的運輸命脈都掐在軸心國手裡。
政府的作為的確從道義上讓人無法贊同,事實上就算關閉邊境後法語區還是收留了86%透過日內瓦邊界偷渡來瑞士的非法避難者、96%的猶太教徒。德語區大家都懂的...
政府所負擔的責任和個人以及民間組織所負擔的責任是不一樣的,雖然說每個國家都對整個人類有一定的責任,但是作為一個國家政府它首先還是要對他的公民負責。個人、民間組織可以不計後果不惜自身的為了道德信仰來進行無回報無收益的人道救助活動,對不起,但一個國家在超出力所能及的範圍下還這麼做則是不負責任的。瑞士政府首要任務就是維持瑞士公民的群體利益,這才是瑞士聯邦政府它存在的理由。
道理講到這個份上,說什麼【哦為了人道尊嚴就把別人扔去送死】的某位使用者,恭喜你成為我在社交和問答平臺除了小廣告和營銷號以外第一個拉黑的活人,第一次刪評論和拉黑統統送給你。首先二戰期間接收難民這個情況本來就是屬於【我有四塊麵包。我自己需要一塊保證我能吃飽,那麼剩下的三塊需要我是要把這麵包分給三個人讓他們都能吃飽,還是分給十個人讓他們勉強果腹,還是我自己忍受飢餓和大家平分這四塊麵包】這種沒有絕對對錯的問題。但是和你爭辯是無用的。我一直在努力尊重和理解和他人在基本觀念上的差距和分歧。我歡迎一切能開拓我視野的探討,我們可以討論史實討論資料,但請讓我面對這種毫無論辯邏輯不講道理的【攻擊性評論】也體驗一下許可權狗的快感。
對,答主就是這麼任性。
瑞士作為山國自身資源和農業都十分有限,它和英法等國不一樣—— 地理位置直接決定瑞士得不到任何來自盟軍的物資救援。也就是說高度依賴進口的瑞士一切都是要掏錢買的,德國沒給瑞士半分好處。瑞士想要存活,那麼首先就是要靠交易。作為夾在德意兩個軸心國之間的瑞士首要目標不是和最高世界和平維護官美利堅一樣解放世界解放歐洲,它所求的一直都是自保。二戰期間瑞士政治上,軍事上瑞士的一切行動都遵守著最高目的:【保全國家主權】而這一切的背後只剩下了【保護瑞士公民利益】請弄清楚這個概念,如果瑞士要是真想當德國的小弟走狗,相信我,它能提供給德國的資源遠比我們今天所見到的要多的多。
瑞士在二戰期間從來不是個乾淨的角色。但說白了,當時的瑞士從各方面都體現出了人性的自私:不危害自己利益的情況下,幫一幫吧。但它不會高尚到為了幫助別人不顧自己死活。你不能因為當年四百萬瑞士人和三十萬難民分享自己有限資源和裝置就說它崇高偉大。但同樣你也不能因為它關閉邊境拒絕兩萬五千猶太非法偷渡者就說他是【種族毀滅計劃的間接幫兇】。因為我看到這句話的腦子裡第一反應的資料是:【 Holocaust中喪失生命的猶太受害者在五百六十萬到六百三十萬之間。】
答主在刑法課的第一節課就被反覆告誡每一條生命都是無價的,一條命的價值和十條命百條命都是同等的,答主內心也清楚這個對比無論是倫理還是法理上都是不恰當的,直接淡化了對受害者所受的苦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想提出這兩個數字做對比... 大概還是我感情上無法認可別人這麼說這個國家。我清楚大家最終只看自己想看到的事實,但是我認為在中國對瑞士瞭解片面的情況下,把硬幣的正反面都展現出來這是我的責任。所以追加了這麼長的一段。
最後扯上另外一個政治敏感話題: 瑞士在二戰期間對猶太難民的接收其實是和中國對脫北者的接收在意義上來說是很相近的。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收還是不收?不收,有違國際人道主義。收,自己家裡內容易惹來一屁股麻煩。而這個問題的答案,每個人心裡都根據自己的道德觀有自己的準秤,答主也沒有挑起任何征討的意圖,只是希望如果在回覆中談論瑞士在二戰中的猶太問題請有理有據,不要貿然給瑞士扣上那麼一大頂帽子。它當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