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原因還是實力相差懸殊,陳朝無論國土、人口還是經濟、軍事都沒法和隋朝比,被滅是遲早的事。不過隋軍能在短短2個多月的時間裡滅掉立國33年的南陳,也離不開精心的準備和戰略戰術的運用。
南陳是南朝國土面積最小、國力最弱的一個,是陳霸先在南梁遭受侯景之亂的重創和地方割據的紛爭已然支離破碎的狀況下倉促建立的,一開始就缺乏足夠的經濟和信心支撐。陳宣帝時陳朝的國力有所恢復但也只是相對而言,期間與北齊、北周的戰事又消耗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後主陳叔寶窮盡豪奢治國無方,橫徵暴斂的經濟困局一直持續到亡國。
而北朝則正相反,自北魏開始的漢化改革卓見成效,到隋朝時民族矛盾已然弱化。北周滅北齊又完成了北朝自北魏分裂之後的再統一,南北長期的勢力均衡和三足鼎立的局面也被打破。隋朝接手的是一個相對強盛的統一帝國,銳意改革的隋文帝又在陳叔寶玩鬧的同一時期進行著被後世贊為“開皇之治”的壯舉,繼續拉大了南北差距。
隋、陳雙方的人口和軍事對比也非常懸殊。據《通典》記載,陳朝在最強盛的宣帝朝也只有60萬戶,滅亡時只剩50萬戶、200萬人,而北周滅北齊後共有359萬戶、901萬人。差得不是一星半點,這可是冷兵器時代衡量國力的硬指標。陳朝可動員兵力連僧尼、道士都算上也不過10萬,而隋朝的滅陳大軍就有51萬,其中還不乏驍勇的遊牧民族。
南朝一直有兩個軍事防禦重心:江淮和荊襄。陳朝立國時巴蜀和荊襄早被北周佔領,後來佔據江陵的後梁也被隋朝吞併,陳朝的西部門戶大開,隋軍很容易從長江中上游直下江南。而北部門戶江淮也沒在陳朝手裡——最初被北齊佔領,後來吳明徹北伐一度收復,不久又被北周拿下,長江天險因缺少軍事緩衝區而大打折扣。
不過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陳朝雖有必亡因素,但隋朝只用2個多月便解決戰鬥速度也著實驚人,這與隋朝的精心準備和戰略戰術運用是分不開的。隋朝至少在攻陳之前2年就開始了滅陳的探討,並在江南收穫季節佯裝南下以麻痺和消耗對方。賀若弼在廣陵佈防後透過換防、集結等手段讓對手放鬆警惕,以及渡江之後採取攻心戰等等,也足以彰顯戰場智慧。
最能體現隋朝良苦用心的,是選擇正月初一這個陳軍最倦怠、最無心戰事的時間節點突然發起進攻——當時舉行完朝會的陳後主一覺睡到下午。加之陳朝將士人心離散——比如陳朝大將蕭摩訶因為陳後主與其妻私通的私人恩怨出工不出力,領軍將軍任忠投降並反戈等等,很容易形成破竹之勢。
根本原因還是實力相差懸殊,陳朝無論國土、人口還是經濟、軍事都沒法和隋朝比,被滅是遲早的事。不過隋軍能在短短2個多月的時間裡滅掉立國33年的南陳,也離不開精心的準備和戰略戰術的運用。
南陳是南朝國土面積最小、國力最弱的一個,是陳霸先在南梁遭受侯景之亂的重創和地方割據的紛爭已然支離破碎的狀況下倉促建立的,一開始就缺乏足夠的經濟和信心支撐。陳宣帝時陳朝的國力有所恢復但也只是相對而言,期間與北齊、北周的戰事又消耗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後主陳叔寶窮盡豪奢治國無方,橫徵暴斂的經濟困局一直持續到亡國。
而北朝則正相反,自北魏開始的漢化改革卓見成效,到隋朝時民族矛盾已然弱化。北周滅北齊又完成了北朝自北魏分裂之後的再統一,南北長期的勢力均衡和三足鼎立的局面也被打破。隋朝接手的是一個相對強盛的統一帝國,銳意改革的隋文帝又在陳叔寶玩鬧的同一時期進行著被後世贊為“開皇之治”的壯舉,繼續拉大了南北差距。
隋、陳雙方的人口和軍事對比也非常懸殊。據《通典》記載,陳朝在最強盛的宣帝朝也只有60萬戶,滅亡時只剩50萬戶、200萬人,而北周滅北齊後共有359萬戶、901萬人。差得不是一星半點,這可是冷兵器時代衡量國力的硬指標。陳朝可動員兵力連僧尼、道士都算上也不過10萬,而隋朝的滅陳大軍就有51萬,其中還不乏驍勇的遊牧民族。
南朝一直有兩個軍事防禦重心:江淮和荊襄。陳朝立國時巴蜀和荊襄早被北周佔領,後來佔據江陵的後梁也被隋朝吞併,陳朝的西部門戶大開,隋軍很容易從長江中上游直下江南。而北部門戶江淮也沒在陳朝手裡——最初被北齊佔領,後來吳明徹北伐一度收復,不久又被北周拿下,長江天險因缺少軍事緩衝區而大打折扣。
不過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陳朝雖有必亡因素,但隋朝只用2個多月便解決戰鬥速度也著實驚人,這與隋朝的精心準備和戰略戰術運用是分不開的。隋朝至少在攻陳之前2年就開始了滅陳的探討,並在江南收穫季節佯裝南下以麻痺和消耗對方。賀若弼在廣陵佈防後透過換防、集結等手段讓對手放鬆警惕,以及渡江之後採取攻心戰等等,也足以彰顯戰場智慧。
最能體現隋朝良苦用心的,是選擇正月初一這個陳軍最倦怠、最無心戰事的時間節點突然發起進攻——當時舉行完朝會的陳後主一覺睡到下午。加之陳朝將士人心離散——比如陳朝大將蕭摩訶因為陳後主與其妻私通的私人恩怨出工不出力,領軍將軍任忠投降並反戈等等,很容易形成破竹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