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範832
-
2 # 行者禾山
股市裡機構與散戶互為表裡,共同維繫資本市場的生態平衡,如果非要把股民變成基民,甚至將散戶擠出市場,股市的生態一定會退化,到時機構相愛相殺,連監管部門可能也無能為力。
-
3 # 老男孩77129
科創板不是已經去散戶化了嗎?走成這副鬼樣。主機板如果再這樣搞下去的話,不是交易所去散戶化而是股民去股票市場化。
-
4 # 蔣志平8
沒有散戶,證券交易就是國家禍亂根源,散戶看似不停被割韭菜,但是割不完,而且散戶是監督人,只要有機構聯手做莊,很容易被散戶鑽空子,那麼市場就平衡,否則機構聯手做多或逼空,可以無風險加槓桿,這就會困綁國民經濟,最後尾大不掉,一個正確安全的金融交易市場,就應該什麼人都有,互相制約,取得平衡,這才是建康的市場,去掉哪一方,都會讓市場交易生病。
-
5 # 鋒迴路轉8052
在計劃經濟時期,工廠生產的產品是不能直接銷售給零售商和消費者,必須需經過一級(省級)批商、二級(地級、縣級)批發商,零售商才能到消費者。好處能更好掌控地方的消費能力,便於統籌安排,防止山寨商品流入市場,壞處是流轉環節多,增加流通商品成本,而且極容形成壟斷。證券交易所去散戶化後,散戶證券投資只能透過購買基金進行。基金的買賣是要收取一定的費用,這無形中增大散戶證券投資的成本。那麼證券交易所去散戶化,其初衷是什麼?從證券謀些板塊設定最低開戶限額分析,應是證券交易所出於降低管理成本,增加交易手續費的收入的考慮。數萬個散戶的交易額未必有一個基金公司大,但其交易的次數則比基金公司多。
逐利是商人的本性。以商業運作的各證券公司勢必以減少管理成本,增加佣金收入為目的。曾經謀些西方國家銀行對低存款額帳戶收取費用,從不理解到無條接受並已見怪不怪。弱者與強者,手臂與大腿關係。
證券交易所完全去散戶化,是不實現的。但設定開戶限額,恐怕可能性很大。
-
6 # 吃瓜群眾147
證券交易中的去散戶化是不對的。所謂的去散戶化這個現點,我認為首先它絕對不會是管理層的意思,而是一些無知的人或者說不懷好意的人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這一觀點一般在牛市的啟動初期特別流行,這輿論氛圍的形成容易使在熊市中虧損累累的股民們增加股票的交易頻率,從而造成投資股票的更多失誤率,為一些股票的建倉或者是拉昇創造條件。
或者還能讓這些在股市中屢敗屢賠的投資者轉行購買基金,現在公募基金的數量據說有八千多隻左右,從數量上就比四千多家股票還要多,也更加難以選擇。許多年以來,在基金上賠錢的基民,肯定不會比直接在股市中投資炒股的股民們賠錢少。
投資購買股票一定不能人云亦云,聽風就是雨,一定要有自己的腦子,要有自己獨立思維和判斷能力和交易方式
-
7 # 徒步走go
股市本身就應多種成份存在,只有資金多與資金少的區分,股市的暴跌與暴漲根本就不是散戶能左右得了的,尤如現在殺中小盤卻暴拉所謂的核心資產,把暴跌暴漲的罪名掛著散戶頭上絕對是胡說八道,散戶從來沒有這個能力也永遠不會有,股市能夠興風作浪的只有有實力的機構,有資金的大鱷,比如現在的基金可以隨心所欲一拉再拉幾千億以上市值的個股,但沒有任何股是永動機,一旦回頭也一樣慘不忍睹,罪魁禍首不是機構還會是誰,去散戶化本身就是偽命題,是推卸責任也是大幅融資的一個藉口而已,一個定位為融資者服務的市場跟散戶多寡有關係嗎。
-
8 # 西秦1688642784735
誰說要去散戶?機構就是利用散戶資訊不靈通,散戶沒有耐心,散戶愛衝動來收割財富,沒有散戶這股市還能存在幾天?都說美國最發達,最先進,最公平,美國也有大量散戶在股市奮鬥。股市是怎樣運作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如果魚池裡都是大魚它吃什麼?它怎能成長?怎樣有利潤?不要說話像放氣一樣
-
9 # 手機使用者沐浴陽光運亨通
中國證券交易絕不能去散戶化,所畏的去散戶化是外敵與中國打金融戰的一個手段,是在造內部矛盾,中國金融機構有大量的敵特分子,正配合著外敵指揮棒在大A股內部興風做浪,讓大A醉生夢死(吃喝玩樂),打壓科技股。A股不能去散戶化,應該改革大A股,讓短線投資變長線投資,比如一年交易一次可免百分之幾的交易稅,三年以上不交易的還可以減免百分之幾的個人所得稅......等。
-
10 # 小散李大鵬
最近一段時間有一種論調非常有市場,那就是有些人認為:目前A股市場呈現出非常明顯的結構化,機構抱團的現象比較明顯,指數越來越反映的是少數權重藍籌績優股的走勢,而不代表著市場全指數的走勢,散戶交易起來越來越困難,熊市中賠錢,牛市中也賠錢,而作為機構基金則呈現出爆發狀態,這也就產生一種說法,市場正在去散戶。
其實市場去產後這種說法是一種偽命題,散戶交易在A股市場是自由的,只要你具備一定的本金,對市場風險有一定的認識,在證券公司開一個交易賬戶,你就可以進行股票交易,並沒有制度性的硬性規定,雖然在一些業務的交易許可權上有一定的資產限制,或者說是有一些門檻,但更多的是為了防範交易上的風險,提升散戶對於市場風險的認識,並不是為了阻礙散戶的交易行為,從這一個交易制度的安排上來看, A股市場並沒有去散戶的動作,反而隨著A股市場擴容的增加,制度化改革的推進,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個人投資股市越來越便捷,一個手機就能夠操作所有,所以從制度的層面上來看,散戶交易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散戶交易虧錢的狀態,這在A股市場並不是什麼新聞,因為在股票市場上交易,永遠是少數人賺錢,過去如此,現在也一樣,牛市如此,熊市也一樣。並不會因為散戶的多少而改變,因為A股市場就是這樣一種零和博弈,如果是絕大多數人都賺錢,那麼這個市場就玩不下去了。
但最近幾年以來,確實存在著機構抱團,市場結構化的現象,但這種現象是A股市場制度化改革的必然方向,隨著註冊制的全面推行,這種結構化會有更深層次的發展,這種發展趨勢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甚至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是A股市場脫胎換骨的一次重生,而我們作為散戶股民,一定要做好思維交易上的轉變,要尊重市場的規律性變化,適應市場的改革化要求,如果因為不適應或者是做不到而被市場所淘汰,那麼這不能定義為市場去散戶化,而是你自己被市場淘汰而已。
綜上,市場規則和市場行情並沒有去散戶化的硬性要求,但如果你不適應市場形勢的發展,而被市場所淘汰,不能歸罪於市場的變化。不換思想就換人,這句話一定要牢記!
-
11 # 種花家的工業兔
其實這和對錯根本沒有關係,什麼叫對什麼叫錯,這只不過是發展了大趨勢而已,隨著一個金融市場日趨成熟,必然散戶數目會越來越少,因為只要市場越來越成熟就必然會走向專業化,有更多專業的人才來進行操控,散戶能夠盈利的可能大大降低,畢竟你想想人家經過幾年的專業訓練,而且人家一天至少在上面投入8小時,人家是以這個來當做謀生手段,而很多的散戶都只是愛好而已,你憑什麼拿你的愛好和別人的職業相比,所以散戶不能賺錢是天經地義的,如果散戶都能賺錢的話,那那些機構裡面的專業人員還不如找一塊豆腐撞死算了
所以當散戶發現自己辛辛苦苦努力,每天投入幾個小時卻依舊虧損的時候,自然會開始轉向機構開始購買基金,讓機構來操盤,這就會變成大趨勢呀,是勢不可擋的。
現在的股票市場可以說有兩個趨勢,第1個叫去散戶化,第2個叫去人工化,別以為機構就會成為最大贏家,在技術革命之下可以說以後會越來越依靠人工智慧依靠電腦來操作,而不是由人來操作,所以金融從業者不要覺得自己的春天來了,恰恰相反,隨著技術革命,股票市場,不需要太多的工作人員,也不需要以前所謂的操盤手
-
12 # 養心齋2020
證券交易所謂的去散戶化,不能簡單的用對不對來評價,應該說是大勢所趨。股票交易畢竟有較高的專業性和風險性,把專業的事情交給相對專業的人去做,使大量的股票文易知識不夠的普通投資者,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日常的工作和學習當中,把資金交給專業的基金公司去操作,一方面可以相對降低虧錢的機率,一方面可以減少股市的跟風炒作,從而減少股市暴漲暴跌的現象,有利於股市長期穩定的發展。這也是管理層希望看到的現象。
散戶退出後,把資金交給基金去打理,並不能保證100%就賺錢。股票交易畢竟是一種博弈,有贏就有輸。以前基金公司面對的交易對手,可能主要是散戶,他們憑藉自己的資金優勢和技術優勢,很容易割散戶的韭菜,相對來說,他們賺錢的機率可能會遠遠高於散戶。當基金公司面對基金公司交易的時候,雙方的實力差距相對縮小,競爭就會更加激烈,最終還是要分出勝負,有贏就會有虧。
從博弈的角度來看,基金公司並不一定就能100%的戰勝散戶,散戶同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戰勝基金公司。有很多善於學習的股票投資者,他們透過自己的努力和學習,完全可以補足自己的技術短板,學到足以應付股票交易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同時又能發揮個人投資者資金規模小的優勢,比如說能比較隱秘的、快速的建倉和清倉,可以捕捉時機,搭機構的順風車,讓機構幫著抬轎子。另外,個人投資者用的是自己的資金,自己可以完全做主,不用擔心贖回的壓力。無論是長期持股,還是趨勢交易,自己永遠掌握主動權。
總之,股票交易最終比拼的是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認知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而不在於你是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你是選擇個人投資股票,還是購買基金,關鍵在於你的能力,你有沒有和機構博弈和抗衡的能力。
-
13 # 涵笑MXD
證券交易所所謂的去散戶化是個偽命題,大家只要開戶,都基本可以自由買賣。但是,基金,大戶抱團聚暖的現象是越來越嚴重,相互之間“拼酒吃藥”,與“淺淺”有得一拼,卻都忘記了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的道理。
-
14 # 紅哥A
紅哥來談談,
在我們的市場,散戶佔比8成,大多來都是想追求短線財富,但多半都又變成的中長,來了全身而退的極其少見。一些人挖空心思苦思冥想去尋找賺錢的秘訣,看了很多書,學了很多招. 招數越多固然越好,但招數多了容易眼花繚亂,無疑精通,無一管用。最後整的自己更迷茫。
我們來到這裡,面對的現實是,市場不成熟.上市公司操作欠缺規範,主力資金操縱股價.我們散戶是,大多心態不誠實,介入就想急於求回報,這樣在主力和散戶的對決中,一盤散沙的散戶總是潰不成軍,所以這裡喊出了去散戶化,其實散戶是市場的脊樑,是眾多散戶才支撐了市場的繁榮。也是有了眾多前赴後繼源源不斷的散戶加入,才有了市場不斷的前行。所以去散戶化是不可觀的,也不現實。
目前的中國成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就在疫情嚴重的去年我們的經濟也有的正增長,還是全球唯一的,我們的市場熊長牛短。是該讓散戶們也分享經濟增長的紅利的時候了.
去年7月至今,一些機構抱團頭部權重,擊殺中小票,逼迫散戶割肉離場,這不符合資本市場的操作規則。
思路就是財富。散戶中不賺錢的,思路肯定也是有問題,比如追漲殺跌,比如不重視基本面就跟風炒作,比如急於求回到,沒耐心無法忍受市場短期的波動,賺到錢的,也有相當一部分不是因為思路正確,是是憑一時的運氣,這樣長久下來,不是別人去散戶。而是自己吧自己就去掉。
關注職業股民紅哥,我們一起跑贏2021.
-
15 # 毓美美
在利益驅使下,總有人不斷宣揚去散戶化,要散戶把錢交給他們打理,交給他們去投資。從而透過收取管理費,實現正收益,散戶承擔風險。如果散戶真的都把資金交給機構打理,機構都掙錢了,那由誰擔任虧損的角色呢。
有人將A股難賺錢,歸咎於A股散戶太多。 事實上散戶是最冤的,A股目前的問題主要是發行中的問題,如發行價過高,業績被粉飾,垃圾股難退市等,這些問題又有哪一項是散戶做的了主的呢。沒有散戶參與,股市將從很大程度上失去資金流動性,其活躍度將被大打折扣,這樣的股市其投資價值將被質疑。
從中國股市的發展來說,也不可能沒有散戶的參與。就支援實體經濟的發展來說,股市需要得到廣大散戶的支援。就分享經濟發展成果來說,只有廣大散戶的參與,才能讓更多的中國老百姓分享到祖國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成果。
對於目前的A股市場來說,斷言“機構時代”來臨未免為時尚早。目前的股市仍然還是“散戶市”,中國股市未來的發展壯大也離不開散戶的支援。A股有必要讓更多的散戶成熟起來,而不是“去散戶化”,中國股市需要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善待所有已進場和將進場的散戶,迎接更多散戶進場。敬畏投資者,堅持底線思維、運用科學方法,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
回覆列表
去散戶化的提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是非人性化,無道德理念的。
如果討厭散戶們,當初證券公司就不應向散戶廣開戶頭。
在資本市場中,也應本著互相平等和謁的態度相處。這是為人原則。
散戶如果沒虧損退出倒也無所謂,虧損過多割肉誰都是有怨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