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雲天下之談古論今
-
2 # 惜緣小歷史
君臣生隙敗象生
建武元年,劉秀在鄗即皇帝位,因鄧禹和他既是長安讀書時的同學,現在也正為自己攻打長安。所以拜他為大司徒,封酇侯食邑萬戶,時年24歲。然而蜜月期總是短暫的,在意氣風發沒幾日,鄧禹就和劉秀產生了矛盾!
話說當時眾將都想最先進入長安,好在開國功臣譜上搶個好位置,於是就聯名請求鄧禹攻打長安。但鄧禹非凡夫俗子,猜出了諸將的心思外,也看出了自己的不利局面。他語重聲長的勸諸將:“你們的心思我可以理解,但也請你們冷靜的聽我一言。現在我們的確是人多勢眾,但婦女兒童佔了多數,真正能作戰的所剩無幾。令人發愁的是糧草軍械消耗極大,且沒有補充的來源。反觀佔據長安的赤眉,卻是兵多糧足此他們的優勢。凡事都要辯證的看待,才能得出不偏不倚的結論。例如赤眉原本就是一群綠林好漢,其本性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他日食無糧。所以缺乏一個長遠的計策,如此坐吃山空焉能不敗。”我透過研究地圖,發現北邊的上郡、水地、安定三個地方時地廣人稀,糧食獵物也多。我們前往那裡獲得補充以後,再耐心等待赤眉彈盡糧絕,然後一鼓作氣即可攻進長安!
此論一出,首戰不說諸將的態度,光是劉秀的話就夠鄧禹喝一壺。據後漢書記載劉秀的原話是“司徒,堯也。亡賊,桀也。長安吏人,遑遑無所依歸。宜以時進討,鎮慰西京,系百姓之心。”然而任憑劉秀擲下狠話,鄧禹的牛脾氣還是犯了。
諸將爭權內力耗對劉秀的命令置若罔聞,鄧禹還是堅持自己的主張。不費吹灰之力就攻佔了上郡等北邊地區,接下來就是分兵把手各處好休養生息,原以為水到渠成的事情卻橫生枝節。由於恂邑這個地方易守難攻且民殷富實,所以馮愔將宗歆殺了並反出了了鄧禹。不知緣由的鄧禹為了和氣,強壓住心中怒火派使者前去察查細節。劉秀聽說後詢問使者:“馮愔最信任的人是誰?”答曰:“護軍黃防”隨後劉秀根據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原則,判斷最後一定是黃防將馮愔捉拿歸案!果不其然,黃防僅僅過了幾日就馮愔送至劉秀駕前治罪,雖然念及馮愔的功勞沒有斬首棄市,卻也不能帶兵作戰了。
原先眾志成城的西征大軍,經此風波損失了宗鑫、馮愔、樊崇三位大將,其也是西政失敗的一大因素,也充分說明單打獨鬥是不行的,團隊的力量才是不可戰勝的!
軍事能力稍弱建武三年,因鄧禹率兵徵西卻遲遲不見捷報。無可賴何的劉秀便另派馮異前去。剛好鄧禹率殘兵敗將往回走遇到了馮異,兩人合兵一處要求繼續攻打赤眉報仇雪恨。馮異反駁道:“赤眉雖戰鬥力不強,可架不住人多,只能以高官厚祿招安,若死戰我們的損失也很大。如今你前往澠池與我成鉗形之勢,則勝券在握!”頭腦發昏的鄧禹卻聽不進去,獨自率攻打赤眉。沒曾想一群土匪也玩起了兵法,先是佯裝失敗撤退,然後將輜重留在了現場。可別小看這輜重,最上面的一層是糧食,其餘皆是土石。鄧禹軍見到糧食,紛紛爭搶一時間隊形打亂。戰機已現的赤眉抓住有利機會,一舉殲滅了鄧禹軍隊。此戰鄧禹陣亡3000餘人,自己也逃到宜陽才轉危為安!
而馮異經過收攏失散計程車卒後還得兵萬餘人,於是和赤眉約好了決戰日期。心眼多的馮異,事先安排自己的人穿上赤眉的衣服埋伏與兩旁。那一日將軍都殺紅了眼,藏於兩旁的馮異軍也趁水摸魚,由於真假難辨赤眉戰敗四處逃串!
綜上所述,鄧禹徵西失敗的原因,一是自己指揮能力欠缺,二是君臣意見不和,三是諸將見利忘義!由此可以得出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統一思想,並齊心協力才能贏得勝利!
-
3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西征慘敗背後不只是貽誤戰機,公元27年,鄧禹率部到陝西潼關東,邀馮異共同迎戰赤眉軍,馮異認為赤眉軍尚強,應將其放過去,東西夾丟才能獲勝,但是鄧禹邀功心切,並沒有充分認識到自己是遠道而來,已經是疲憊之師,糧草不足,部隊餓著肚子怎麼打仗,赤眉軍用計在車上盡裝泥土,少量豆子覆蓋在上面,赤眉軍洋敗棄輜重退走,鄧禹軍士爭相取食,赤眉軍乘機還軍猛攻,馮異趕來救援,赤眉軍敗退,這時鄧禹應該退兵,不應該繼續追擊,結果全軍覆滅,只有24人逃回宜陽,馮異也被擊敗,棄戰馬徒步逃出,鄧禹引咎辭職,交上大司徒,梁侯印綬,數月後拜右將軍,天下平定,劉秀加封功臣,封鄧禹為高密侯,但是撤銷左右將軍職務,鄧禹有子女13人,公元60年,漢明帝命人繪28功臣像,掛於南宮雲臺,鄧禹名列第一,公元1388年明洪武21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37人配享歷代帝王廟,其中後漢時期大臣只有鄧禹,馮異。
-
4 # 君山話史
我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鄧禹西征的歷史背景王莽敗亡後,群雄並起,割據一方,整個中國陷入四分五裂之中。作為前朝首都的長安,更是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當時佔據長安的,是綠林軍控制下的更始政權;另一支實力雄厚的赤眉軍在首領樊崇的帶領下,30萬大軍入關中,欲與更始政權爭奪長安。
此時的劉秀已經從更始政權分離出來,自立山頭。眼看關中兩大軍事集團的大戰在即,所謂“鶴蚌相爭,漁翁得利”,對於精明的劉秀來說,他可不願放棄這個可以獲利的機會。於是他派遣心腹之將鄧禹為前將軍,領兵兩萬西進,窺視關中。
第二,鄧禹與更始軍隊的作戰在更始軍隊與赤眉軍打得不可開交時,鄧禹混水摸魚。
他率兩萬人馬向西進抵箕關,打敗了駐紮於此的更始軍隊,緊接著包圍安邑(山西夏縣)。為了解安邑之圍,更始政府派大將軍樊參率數萬人馬渡過黃河,進攻鄧禹。敵眾我寡,鄧禹臨危不亂,從容應戰,在解縣南郊與樊參展開大戰。更始軍隊遭到迎頭痛擊,大將軍樊參在戰鬥中被擊斃,更始軍隊再次一敗塗地。
氣急敗壞的更始政府集結十餘萬軍隊,在綠林軍首領王匡、成丹的率領下,惡狠狠地殺向鄧禹,希望以此一役消滅這支窺視關中的劉秀兵團。
由於兵力懸殊,鄧禹終於吃不消了,首嘗敗績。如果王匡一鼓作氣追擊鄧禹,鄧禹在關中就難有立足之地。然而,王匡卻因為迷信,認為日子不吉利,故而白白浪費一天的時間。鄧禹抓住這個喘息之機,收拾殘兵,重新排兵佈陣,設下伏兵。次日,王匡以十萬之眾再次進攻鄧禹,進入鄧禹的伏擊圈。鄧禹利用有利地形,大破更始軍,斬殺更始軍將領劉均、楊寶等。王匡大敗,落荒而逃。
第三,鄧禹入長安更始政權在赤眉軍與鄧禹的進攻下,搖搖欲墜。
公元25年,赤眉軍攻破長安,更始政權垮臺。此時劉秀也自立為帝,定都於洛陽,指示鄧禹儘早奪取長安城。
當初光武帝派遣鄧禹窺視關中時,僅僅帶領兩萬名士卒。從攻略河東郡到進軍長安,鄧禹一路招降納叛,他的隊伍至少膨脹了十倍以上,號稱“百萬”。可是鄧禹心裡很明白,這些投誠過來的軍隊,戰鬥力並不強,要打硬仗,還得靠自己那兩萬人。而他的對手樊崇,則擁有三十萬以上的武裝。
在進攻長安一事上,鄧禹非常謹慎。因為關中由於戰亂頻頻,民不聊生,要籌集糧餉十分困難。他不僅沒有遵照光武帝的指示進攻長安,反而折向北方,放棄攻城。
對此,光武帝劉秀相當不滿。他給鄧禹寫了一封親筆信,對其戰略提出委婉的批評。面對皇帝的批評,鄧禹仍堅持己見,認為赤眉軍剛佔領長安,士氣旺盛,而且物質充足,這時攻打長安,那隻會吃力不討好。他率大軍繼續向北挺進,奪取上郡諸縣,並在這裡徵兵,補充兵源,加強訓練,收集糧食,為進攻長安做準備。
再來說說赤眉軍。赤眉軍這個流民政權,只擅於破壞,不懂得建設。入長安城後,洗掠一空後,就揚長而去了。
鄧禹乘機南下,不費吹灰之力便佔領舊都。由於長安城只剩下殘垣斷壁,蕭瑟淒涼,鄧禹大軍便駐紮在昆明池附近。祭拜漢高帝劉邦後,鄧禹把前漢十一位皇帝的牌位送往洛陽,向光武帝劉秀彙報:漢軍已經光復長安城!
第四,鄧禹兵敗,被光武帝解職不過,長安之役未並結束。
赤眉軍離開長安後,一路西行。到了西州後,被軍閥隗囂打敗。由於西進之路被堵死,樊崇又帶著這支軍隊殺回長安。
這回,鄧禹焦頭爛額了。
首先,西漢諸皇陵遭到赤眉軍的洗劫。在赤眉西進時,雁過拔毛,能搶的早就搶了,現在殺回來時,已經沒什麼東西可搶了。這些赤眉首領一想,搶不到活人的,就搶死人唄。於是皇陵一座座被挖開了,墳墓內陪葬的金銀財寶被洗劫一空,連皇帝屍體上穿的金縷玉衣,也被剝了下來。當赤眉軍挖開呂后的墳墓時,還對這位西漢女強人的屍體汙辱了一番。沒能保護好西漢皇陵,鄧禹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其次,鄧禹的反攻被赤眉軍挫敗了。東漢軍隊與赤眉軍在鬱夷展開決戰,人多勢眾的赤眉軍打敗了鄧禹,逼近長安城。由於長安城已經破敗,城防不堪一擊,鄧禹不可能據城固守,只得放棄長安,退守雲陽。這樣,在撤出長安八個月後,赤眉軍又耀武揚威地回來了。
鄧禹撤離長安後,一直密切關注赤眉軍的動向。赤眉軍是一支很不安分的軍隊,只知四處掠奪,不久後,赤眉主力大舉進攻漢中。鄧禹得知赤眉主力傾巢而出、長安守備空虛時,便乘機引兵奇襲長安城。他差一點得手了。可惜的是,在關鍵時刻,赤眉軍火速回援,鄧禹的漢軍被打敗了,只得再一次匆匆撤退。
作為東漢政府大司徒與攻略關中的主帥,鄧禹的表現有失水準。長安城得而復失,又讓赤眉軍蹂躪皇陵,還吃了兩次敗仗。由於數戰不利,自損威名,連老百姓也不免離心,原本歸附鄧禹的人陸陸續續離去。在這種情況下,光武帝劉秀不得不考慮更換將領了。最後,劉秀選擇“大樹將軍”馮異入關中,取代鄧禹。
-
5 # 沉香輕語
鄧禹字仲華,是東漢開國名將,雲臺28將之首,一生為東漢征戰無數,但唯獨西征一戰,堪稱一生的敗筆。造成他失敗的原因,有人認為是他貽誤了戰機,但其實背後的真實原因並不是如此,那麼導致了他失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呢?這我們得從鄧禹和光武帝的的關係說起。
鄧禹,南陽新野人。13歲時就能寫詩誦文,是當地有名的神童。後來,他遠赴長安求學,與光武帝劉秀成為了同窗,鄧禹深深地為劉秀的人品所折服。
劉秀被光武帝派到河北去招安時,鄧禹千里迢迢隻身追到河北投奔。當時,劉秀問鄧禹說:“仲華你這麼遠來找我,是想要做官嗎?”劉秀作為河北招安大使,有封官的權利。但鄧禹說不是。劉秀又問道:“那你為了什麼呢?”
鄧禹答道:“願明公威德加於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於竹帛耳。”鄧禹說:“劉秀能夠平定四海,而我跟隨在您的身邊,也能沾沾光名垂青史。”他還為劉秀制定了“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既定河北,復平關中。”的戰略方徵。如果說,以前的劉秀目標還不是那麼明確,還在渾渾噩噩中摸爬滾打,那麼鄧禹的出現無疑是給劉秀送來了一盞明燈。從此以後,鄧禹一直跟在劉秀的身邊。在劉秀統一天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公元25年,劉秀稱帝,拜鄧禹為大司徒,封為梁候,食萬戶。此時,鄧禹不過才24歲,真可謂是年少有為。
但正是這位具有雄才大略,為東漢開國立下過汗馬功勞的人,在劉秀最重要的西征之路上,卻接連失敗,險些壞了劉秀的大計。
劉秀稱帝后,為了儘快統一全國,消滅赤眉軍和更始政權,往西進軍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因為自古以來,長安(今西安)被兵家們稱為四固之國,長安周圍的關中地區物產豐富。漢高祖劉邦正是因為有了關中這個穩定的大後方,才打敗了項羽,建立了西漢。
作為漢高祖後世的劉秀,自然也明白關中的重要性。因此,他派出了自己最為信任的鄧禹作為西征的大將軍。此時的鄧禹剛剛在山東打了幾場大勝戰,士氣正旺,正是西征的不二人選。鄧禹也信心滿滿,對於這一次攻打長安志在必得。
公元26年,即建武元年,鄧禹率兵馬一路向西進發。此時的長安城,在經歷了更始漢軍的蹂躪後,又被赤眉軍洗劫一空,百姓苦不堪言。聽說鄧禹軍紀嚴明,從不擾民,紛紛帶著家人兒女來投奔。一時間,鄧禹的人馬從兩萬人,暴漲到近百萬人。
一時間,鄧禹的名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光武帝聽說後也下旨嘉獎鄧禹,說他做得極好!《後漢書》上明確記載:“赤眉所過殘賊,百姓不知所歸。聞禹乘勝獨克而師行有紀,皆望風相攜負以迎軍,降者日以千數,眾號百萬。在這一片大好的形勢下,鄧禹手下的將領紛紛勸他趕緊攻打長安,但鄧禹卻認為現在還不是攻打長安的時候。他覺得,雖然他們現在的人多,但是能打戰的人卻很少,糧草物資也準備不足。而赤眉軍剛剛得到長安,正是兵充糧足的時候,應該避其鋒芒,等待適當的時機。
於是,鄧禹在距離長安不遠的上郡、北地、安定三個地方安營紮寨,並以此向周邊的郡縣發起進攻。鄧禹的按兵不動,可急壞了遠處的劉秀。劉秀連發詔書曰:司徒,堯也。亡賊,桀也。長安吏人,遑遑無所依歸。宜以時進討,鎮慰西京,系百姓之心。
劉秀這封詔書的意思是說:“大司徒鄧禹啊,你是一個像堯一樣非常賢明的人,而赤眉軍呢,是像夏桀一樣暴虐的人。此時長安的百姓們人心遑遑,大家都盼著你去解救他們,正是進攻的好時機。大司徒應該把握時機,儘快攻打長安,以安撫民心呀!”
即使劉秀下了詔書,手下的將領們也屢次勸鄧禹攻打長安,但鄧禹就是不聽勸阻,仍然按兵不動。他始終堅信自己的判斷,赤眉軍在長安一定呆不久。
只是讓鄧禹沒想到的是,就在他實施自己的計劃時,他手下的將領發生了內鬥,其中一名叫宗歆的將領殺死了另一名叫馮偣的將領,帶領自己的部下叛變了,這下嚴重地削弱了鄧禹軍隊的戰鬥力。
這一突發情況急壞了鄧禹,情急之下,他開始準備進攻長安。但就在此時,因為城中缺糧,赤眉軍放棄長安,往隴西(今甘肅)方向逃走。此時的鄧禹終於等來了他認為合適的時機,他率部進入了長安城。
面對這不場不戰而勝的戰役,鄧禹高興壞了,他在城中大肆慶祝,並開始著手重新修繕被戰火一次又一次洗禮的長安。然而這一次,又出現了讓鄧禹沒想到的事,那就是赤眉軍走到半路卻發現,隴西根本就不像他們想像的有許多油水可撈,而是窮得叮鐺響,於是赤眉軍又折回來了。
走到半路折回來的赤眉軍發現,長安城被鄧禹佔領了,於是開始攻打長安。鄧禹不敵,被赤眉軍趕出了長安。此時,遠在洛陽的劉秀又一次給鄧禹下了聖旨曰:“赤眉無谷,自當來東,吾折捶笞之,非諸將憂也。無得復妄進兵。”這道聖旨的意思是說,赤眉軍已經沒有糧食了,必定會從東邊來,我已經在東邊作好了安排。你趕快撤退吧。
可此時的鄧禹已經急紅了眼,一生從未如此慘敗的他,又怎麼甘心就這樣失敗呢?他再次抗旨不遵,指揮著已經餓得沒有戰鬥力的漢軍將士們,一次次向赤眉軍發起進攻,卻又一次次戰敗。
終於,在建武三年春,鄧禹帶著他身邊剩下的24名戰士,逃到了河南宜陽。這是鄧禹一生中,失敗得最慘的一次戰爭。鄧禹回到洛陽後,帶著深深的愧疚向光武帝劉秀請罪,請求辭去大司徒和梁候的職位。但劉秀並沒有批准他的請求,他只是收回了鄧禹的大司徒印綬,而沒有收回鄧禹的梁候印綬。
對於鄧禹這次西征失敗的原因,後世也是眾說紛壇。但筆者認為,鄧禹失敗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他沒有掌握好戰爭的時機,他在應該進攻的時候選擇了固守,在應該撤退的時候卻偏偏又選擇了進攻。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從劉秀先後給鄧禹的兩道詔書裡面就能看到,第一道詔書是在鄧禹剛剛進入關中戰場不久時,那時候百姓們因為受夠了赤眉軍的暴虐,紛紛投靠他的時候,正是民心所向之時。就像劉秀的聖旨裡面所說的,此時長安的百姓對鄧禹充滿了期待,希望他能拯救他們脫離苦海。但鄧禹卻遲遲按兵不動,本來對鄧禹和東漢充滿期待的百姓們漸漸寒了心,人心不齊,結局自然不好。
劉秀給鄧禹下的第二道詔書是在鄧禹被赤眉軍擊敗之時,此時劉秀說“赤眉軍已經沒有糧食了,他們必然向東逃走,我已經在這裡做好了安排,你不用管了,撤退吧!”為什麼劉秀會在此時讓鄧禹撤退呢?
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因為劉秀知道鄧禹軍中士氣已經很低落了,戰鬥力已經喪失了。第二個原因則是因為,赤眉軍此時已經無路可逃,《孫子兵法》有云,窮寇莫追,此時的赤眉軍已經到了窮途末路,不得不拼死一戰,鄧禹被擊敗在所難免。
如果鄧禹在劉秀下第一道聖旨時,能夠聽從指揮進攻長安,那麼也許他早就已經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了。而如果鄧禹在劉秀給他下第二道詔書時,聽從劉秀的指揮,交戰場交給已經在東邊做好準備的友軍,那麼他就不會落得只剩下24騎狼狽而歸的結局。
鄧禹作為東漢的開國功臣,跟隨劉秀東征西討,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什麼又會犯這些如此致命的錯誤呢?其實是因為鄧禹害怕失去他現在所擁有的名望,地位。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時候,封候拜相是人們的最終理想。鄧禹在24歲時就已經實現了這個人生終極理想。他在剛剛進入關中的戰場時,又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擁戶,獲得了很高的聲望。他遲遲按兵不動的深層原因其實是害怕失敗,因為失敗可能就意味著他會失去他現在所擁有的名望和地位。
所以,他選擇穩紮穩打,遲遲不向長安發起攻擊。殊不知,越害怕失去往往越容易失去。他的按兵不動,直接導致了他最終的失敗。
同時,鄧禹在劉秀讓他退兵時又遲遲不肯退兵的原因,也是因為害怕失去他現在所擁有的名望和地位。於是他在第一次被赤眉軍被打敗時,開始急功近利,忘了窮寇勿追這條鐵律,最後落得西征的2萬兵馬幾乎全軍覆沒的結局。
回覆列表
鄧禹
(東漢初年軍事家)
鄧禹(2年-58年),字仲華,南陽新野(今河南南陽新野)人,東漢初年著名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第一位。
鄧禹年輕時曾在長安學習,與劉秀交好。更始元年(23年),劉秀巡行河北,鄧禹前往追隨,提出“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鄧禹協助劉秀建立東漢,“既定河北,復平關中”,功勞卓著。
劉秀稱帝后,封鄧禹為大司徒、酇侯。後改封高密侯,進位太傅。永平元年(58年)去世,諡號元侯. 小編認為西征失敗的原因有以下4點 劉秀在河北稱帝后,不到一年就向南攻取了重要城市洛陽,並把洛陽作為都城。此時劉秀只是佔據了全國領土的很小一部分,在河南山東還有很多農民起義軍,在平定周邊的同時,向西攻取長安所在的關中,也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於是,劉秀派大將鄧禹率兩萬精兵西征。
鄧禹作為劉秀在長安太學上學時的老同學,在劉秀眾將中和劉秀的關係最鐵,也是最早投奔劉秀的人之一,深得信任,並且鄧禹文韜武略都很厲害,是西征的不二人選。但是鄧禹卻辜負了劉秀和眾將的期望,雖然在西征中一度佔領了很多城池,收攏了幾十萬百姓,最終卻功虧一簣,只帶了幾十人逃回洛陽。
鄧禹西征為什麼會失敗? 一是因為,鄧禹在西征過程中曾經犯了很大的錯誤。鄧禹軍和赤眉軍都在進攻長安的更始帝政權,赤眉軍率先攻破長安,消滅了更始政權。但是鄧禹不聽劉秀的旨意,沒有抓住赤眉軍剛剛進入長安軍紀敗壞的時機進攻,而是等赤眉軍主動撤出後,才進入長安。經過赤眉軍的搶掠,長安已經沒有糧食,百姓也已經不再擁護鄧禹,等到赤眉軍回來的時候,鄧禹才和赤眉軍展開硬碰硬的戰鬥,赤眉軍人數達到幾十萬,鄧禹根本不是對手。
二,西征需要打敗盤踞長安的綠林軍和赤眉軍,鄧禹只帶兩萬精兵,顯然不夠。但是帶更多的軍隊,後勤難以保障。所以西征軍在路上,不但要吸收兵員,還要自籌額外的補給,更要抓住時機,擊敗赤眉軍,這麼艱鉅的任務,讓鄧禹帶兩萬人完成,顯然困難巨大。
三,鄧禹在軍事方面的才能不夠。劉秀麾下能征善戰的將領很多,鄧禹並非中最能打的,甚至排不到前十。鄧禹在西征過程中最多時,收攏的百姓、逃兵、官員等超過一百萬,但是在最關鍵的打仗方面,遇到真正的對手赤眉軍時連吃敗仗,幾乎全軍覆沒。
最後,西征失敗的很大原因在於劉秀的顧慮。因為長安是西漢的都城,全國最大的城市,關中人口眾多,佔據關中足以稱王,所以劉秀在選西征將領方面,看中了最不可能造反的鄧禹,而不是派馮異、吳漢等猛將。鄧禹是一個蕭何一樣的人才,出謀劃策推薦人才方面很優秀,帶兵方面略遜一籌。在劉秀心裡,西征失敗並不可怕,但是如果派出去的將領完美的取得關中,擁兵造反割據,那才是不可接受的。當然,這並不是說劉秀不希望西征取得勝利,而是希望鄧禹能夠聽從指揮,並且超水平發揮創造奇蹟取得勝利。從結果來看,鄧禹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並沒有完全聽劉秀指揮,也沒有創造奇蹟。
鄧禹西征雖然失敗,但並不是沒有一點效果,起碼在西征的兩年裡,鄧禹曾經打過很多勝仗,佔領過長安,打出了劉秀軍的聲勢,更重要的是瞭解了赤眉軍的虛實。最終,在赤眉軍回山東老家的路上,劉秀親自帶兵數十萬打敗並且招降了赤眉軍,掃平了統一天下的最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