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魔王的魔法
-
2 # 歷史縱橫帝
導讀:個人認為應該是不確定。因為九龍奪嫡已經進入白熱化,如火如荼的陰招、套路被用來為對方下絆子。有幾個是終於朝廷衷心辦差的。在一個雖然康熙已經從內心裡放棄了對胤礽的希望,但是任然抱著一絲幻想。自己教導了40年的太子怎麼復位後怎麼也得表現表現吧,這是第一。第二就是康熙利用這次太子復位前後的事情來套路諸位皇子,發起終極考驗。是忠是奸,在皇位的刺激下都原形畢露。康熙才會根據實際表現,確立真正的繼承人。其實太子也在被考驗範圍內。太子復位的背景
太子的第一次被廢可以說傷透了老皇帝的心。因為胤礽的表現不但不符合一國儲君的風範,而且在醜事敗露後企圖讓凌普帶兵逼宮(雖然是老十四偽造的詔書,但是老皇帝當下不知道啊)。在老皇帝看來這已經不僅僅是太子的問題了,而都不是一個合格晚輩能做的事了。
可經過一段時間,康熙來了個神轉折決定太子復位。主要是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促使他思想上的轉變:
第一、雖然清朝沒有嫡長子繼承製,但是老大自以為太子倒了自己的機會還是很多的。不但處處以大哥自居,經常狐假虎威的敲打幾位兄弟。即使老三也上了老大的圈套,被告到了康熙那裡。甚至他喪心病狂的打著對康熙好的旗號打算親手除掉胤礽。
第二、老三被大哥陰了一下自然不肯罷休。於是也不客氣的說出了大哥魘鎮太子的事情來,這下老大在康熙的印象分直接變為負數。但是老三用力過猛,也暴露自己的小心思。因為他早就知道老大做的大逆不道的事情反而不告發,也是不懷好意。
第三、張廷玉發現凌普的調兵詔書有出於偽造。這讓康熙又對太子產生了一絲幻想。
復位之前的推舉太子的終極試探即使是康熙決定性了要復立太子來做進一步的測試,但是還想完全榨取價值搞了個 推舉太子的假象。這就很明顯並不是太子就確定了,而是太子和他諸位皇子都在他的考核範圍內。其實最終的人選可能已經在他腦海裡了。他吧太子推到前臺更多的是樹立靶子,讓野心家的活力集中到太子這塊。
這一招差點讓精明的老四上當,在鄔先生面前唉聲嘆氣。烏斯道先講了一個大家族選家主的例子,讓胤禛明白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的道理。烏斯道的雖然沒有完全猜透皇上的心思但是推舉廢太子就是最穩妥的人選了。推舉胤礽,是進可攻退可守。即使皇上也絕對說不出不對來。果然只有胤禛和張廷玉摸準了康熙的脈,為以後的重用埋下了伏筆。
而老八集團慫恿半數以上的大臣推舉老八為太子,八爺黨的勢力之龐大極大的引起了康熙的警惕。所以老八的希望基本上沒有了。
小結:
最後果然太子再次被廢,老八集團出局、老大老三出局。猜中皇上心思的張廷玉做了宣讀儲君的關鍵人物。而最大的受益者是老四胤禛獲得了上位的機會。
-
3 # 逝去即歷史
不是不想廢,只是時機未到。
《雍正王朝》中康熙將太子廢掉,然後又將廢太子重新立為太子,不是因為太子能夠繼承大統,而是因為當時朝廷的政治環境決定的,只是皇帝為了保證國家穩定,避免更慘烈的結果的政治手段。
僅僅看康熙當年小小年紀就能夠除掉鰲拜、削三藩、平臺灣等歷史功績就可以看出康熙皇帝並非等閒之輩。智商是相當的高,帝王權術玩的也是爐火純青。
因此,康熙對太子其實是不滿意的,但是廢掉太子後,誰來接任太子之位,將來繼承皇位,其實還是沒有一個具體的人選。
所以,康熙安排各位皇子輔政參政,正是為了透過具體的工作,政務發現真正能夠繼承大統的人選。在此之前,肯定是需要現任太子胤礽在前臺。
當然,皇帝也不是萬能的,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知道,有的事情下面的人知道了也不會告訴他。比如太子與鄭春華私通的事情,沒人敢跟皇上提。
但是,當時,朝中奪嫡的局勢,已經是愈演愈烈,不得已,皇帝將太子廢掉。
康熙廢掉太子後,肯定是要重新立太子,但是究竟立誰為太子呢?康熙肯定是沒有想好,如果沒有充足的理由,也是會造成朝局動盪,社稷不穩。
於是康熙才將問題交給百官舉薦,一是想看看眾位皇子的表現,再一個是要看看百官的表現。
結果舉薦八爺的官員太多,無論是京官還是地方官,都舉薦八爺。
康熙一看這不行呀,老八拉攏的人太多了,如果將老八立為太子,勢力太大,如果他等不及,逼康熙退位,康熙將來可能都沒有辦法。不能立老八當太子,康熙這個時候,其實已經將老八排除在外了,但是這事不能明說,說了,老八造反怎麼辦?
現在選一個真正能夠繼承大統的,肯定要面對八爺黨的打壓、陷害,將來被八爺黨篡權也不是不可能。
不立太子也不行,話已經說出去了,不立太子,朝局也可能陷入動盪之中。
所以,只有太子復位,繼續在前面抵擋八爺黨,康熙在後面慢慢佈局,等將來佈局完成,太子再犯錯的時候,再把他廢掉,最為合適,所以,康熙才想盡辦法,讓太子復位。
-
4 # 青燈問史
太子胤礽與康熙皇帝的矛盾根源在於大清朝的政治制度。如果說得簡單一點,就是皇權與儲君之權,儲君之權與皇子之權相互衝突,從而導致權力互爭的狀況。作為在位61年的康熙皇帝,怎麼能夠容忍皇權的侵犯,所以,才有了後來廢立太子的情形。
這對父子,或者說儲君胤礽與康熙皇帝的矛盾起始貌似於從胤礽對康熙皇帝的冷漠無孝開始的。但是,如果追根溯源,很可能從康熙開始的教育就開始了。
1.康熙教育的失敗。康熙對皇子們的學習太過嚴苛,在他自己的監督之下,皇子們每天就是讀書寫字,沒有任何娛樂活動,只有批評沒有表揚,小小年紀的皇子們自然也很難理解康熙那顆外冷內熱的心。像皇太子胤礽,他只知道自己無論多努力,都得不到表揚和激勵。這不得不說這是康熙教育中的失敗。
高強度的學習讓老師們更是無法忍受,他們上了年紀,起早貪黑傷身體,他們每天除了阿諛奉承皇太子之外,還要受到康熙皇帝的冷嘲熱諷。人的尊嚴受到極大的打擊。有個叫做耿介的老師因為上課突然暈倒,被康熙以"無德無行如屍"的罪名革職。
康熙二十六年的時候,康熙公考皇太子胤礽學問之後,覺得他學已有成,竟然將他的漢文老師們統統開除,不久之後,連滿文老師也開除了。康熙是自認為自家孩子的教育已經達到了他預設的要求,可是他全然不知這一切背後的虛晃故事。
大清朝的第一個皇太子胤礽的悲劇自此開始上演。康熙後來評價胤礽"冷漠無情",不知道是不是這種教育的結果。
2.冷漠無孝之始終。康熙二十九年,皇太子胤礽17歲,康熙留太子監國,率領大軍遠征漠北葛兒丹。在前往烏蘭布通的路上,康熙皇帝發燒不省人事,嚇壞了諸大臣將領,康熙醒後想見太子,命令胤礽趕往軍前。
但是胤礽到了康熙面前,面色冷漠,令康熙十分惱怒。想想由於赫舍裡死得早,自己親自撫養了十幾年的皇太子這番不近人情,康熙十分失望,由此對皇太子胤礽產生厭惡之感。
所幸這次康熙沒有死,他回來之後對胤礽進行了調查,發現胤礽的很多劣跡,但是作為皇太子,似乎這些劣跡很常見,只要他心有國家也不為過,康熙有所釋然。但是一次警示卻引發朝臣非議。
按照規矩,太子在祭祀時跪墊要和皇帝一起擺在殿內,但是康熙指示禮部安排的時候將太子胤礽的跪墊挪到殿外,和其他皇子放在一起。康熙本來只是想警示一下皇太子,但是死腦筋的禮部尚書卻要講這件事入檔處理,康熙因此撤了禮部尚書的職,結果引起滿朝的非議,他們認為,康熙對皇太子不滿。
3.分封諸王帶來的壓力。公元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按照皇室規定,康熙對諸皇子進行分封。老大胤褆(26歲)封多羅直郡王,老三胤祉封多羅誠郡王(21歲),四爺和老五胤祺(19歲),老七胤祐(18歲)、老八胤禩(17歲)封多羅貝勒。康熙的分封,就意味著皇子們參與政務力量的加強,這對於皇太子胤礽而言,是莫大的壓力和危機。
從康熙三十六年起,康熙明詔有關官員,對太子胤礽監國期間的行為要秘密及時呈報。這等於是將胤礽監視起來了,一個堂堂的皇太子,卻要在皇帝的監視下生活和工作,可見胤礽之心也是懊惱至極。康熙三十九年,康熙下令撤掉了皇太子身邊的太監,換成內務府的五名太監,加強了對胤礽的監視,實為軟禁。
4索額圖鋌而走險。面對自己的失勢,皇太子找到自己的外公索額圖,可是胤礽所託非人,因為索額圖垂垂老矣,和明珠的朋黨之爭已經耗費了他一生精力。但是自己的親外甥,索額圖也想在胤礽身上再搏一把,於是,二人之間產生不可告人的協議,具體內容不詳,據說在胤礽的房間曾搜出龍袍。但是索額圖似乎除了提前助推胤礽上位之外,並沒有找到好的法子解決根本問題,反而因為試探康熙帝再次被鎮壓至死。
5.一廢太子。公元1708年夏天,即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帶領皇太子胤礽、皇長子胤褆,皇十三子胤祥等塞外出巡。但是1708年9月初三,因太子深夜窺測康熙帳篷,康熙下令捉拿胤礽。皇太子胤礽窺探康熙帳篷直接導致廢太子的事件,滿朝文武驚愕。
6.看管廢太子。廢太子胤礽經營幾十年,盤根錯節,根基甚深,太子黨勢力遍佈朝野,一個不慎,或許就有反叛的大事發生。康熙皇帝隨即命令皇長子胤褆、四爺胤禛和皇九子胤禟等17位重量級皇室成員看管廢太子,這是一項極為重要和機密之事,要看管多久,如何看管不得而知,但是要看管好,斬斷廢太子對外聯絡卻是一定的。
7.除“慶父之憂”。皇長子胤褆武夫模樣,唯頭腦簡單,能夠先入泥潭也是預料中事。既然嫡長子胤礽被廢,皇長子的優勢凸顯,可是胤礽在,皇長子的地位就堪憂,這是胤褆最初的想法,臨時起意,必遭天譴。皇長子胤褆突然深夜跑到康熙皇帝那裡,表示:作為皇長子,理應為父皇分憂,願意擔惡名為父親除去慶父之憂。意思是要為康熙皇帝殺了自己的兄弟胤礽。用意很明顯,嫡長子死,就該皇長子為儲了。
8.胤祉搞揭發。就在康熙皇帝大發雷霆斥責皇長子胤褆的時候,皇三子胤祉搞起了揭發,說是皇長子胤褆利用魘鎮之術誅魔皇太子。這期間,居然還涉及到了皇八子胤禩,而居中聯絡人,竟然是一個混飯吃的道人叫張明德,還說張明德會相面,手底養了一批死士,預對皇太子行刺。皇八子胤禩矢口否認,只說相過面,無魘鎮或行刺證據,但是皇長子胤褆卻脫不了干係,因為隨後康熙在胤褆府中搜出了魘鎮的證據,皇八子胤禩嚇得差點昏死。康熙皇帝宣佈:永遠圈禁胤褆,嚴厲斥責胤祉,胤禩僥倖得以逃脫懲處,張明德凌遲處死。
9.議舉新太子。儲君之位不可久懸。康熙皇帝不知道哪裡抽風了,想起祖宗的借鑑,既然四大貝勒可以推舉汗王皇太極,那麼皇太子亦是可以推舉的。從前是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現在不是有議政王大臣會議麼,透過議政王大臣會員議舉新太子,自然是一個解決的好辦法。這是康熙皇帝又一個臨時起意的想法。據有關史料表明,康熙曾委託寵臣李光地到議政王大臣會議遊說復立胤礽,但是李光地卻根本沒有執行,故而可以判斷,康熙皇帝的本意是復立太子胤礽。
10.推翻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推舉結果。令康熙皇帝想不到的是,議政王大臣會議推舉了八阿哥胤禩為儲君,這出乎康熙皇帝的意料,與他心中默唸的胤礽大有出入。康熙皇帝沒有辦法說出自己復立胤礽的想法,但是遭到比如佟國維,馬齊等人的強烈反對,康熙不得已,對馬齊進行打擊,並剝奪八阿哥胤禩的爵位,佟國維因為是皇親國戚,只受到康熙的訓斥了事。至此,康熙皇帝推翻了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推舉結果,復立胤礽為儲君。
以上是歷史上皇太子胤礽廢立的始末。從整個過程來看,康熙皇帝對胤礽雖然恨鐵不成鋼,但是多有保護和提攜,希望胤礽能夠改邪歸正。康熙與皇太子胤礽的幾番折騰以及當中不可避免發生對立的八爺黨,錯綜糾纏的局面才使得老四胤禛能夠韜光養晦,出其不意。是不是康熙皇帝有意為之,似乎缺乏有力證據。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康熙皇帝廢立皇太子胤礽的過程和歷史差不多,但是復立太子胤礽的目的並不簡單。從黃河發大水到刑部冤獄案再到和庶母鄭春華偷情被康熙撞破,無疑不昭示著皇太子胤礽被廢只是時日問題。因此,康熙在第一次廢黜太子的時候,其本意並非是想給胤礽機會,認為胤礽還能有所成就,克承大統,和胤礽一出生就封為儲君一樣,完全是出於康熙的政治需要。
很顯然,康熙皇帝對皇太子胤礽已經失去希望,從而心中默定了一位儲君,在九子奪嫡的情況下,康熙皇帝為了保護心中默定的儲君不受到傷害,所以復立太子胤礽,讓奪嫡皇帝們的目標對準復立的太子,這樣,就讓他默定的儲君處於安全的狀況。
同時,康熙皇帝藉助推舉新太子,狠狠敲打八爺黨,勢必造成胤礽與八爺黨的矛盾,更加轉移了朝野的鬥爭目光,於老四大大有利。
故,《雍正王朝》康熙復立太子,是讓胤礽成為背鍋俠,諸王皇子的鬥爭目標,從而保護他心中的默定儲君(老四胤禛)。
-
5 # 行話歷史
其實胤礽經歷了兩立兩廢,總共4次的沉浮,至於為何康熙如此反覆,原因有很多,有康熙內心的糾結作祟,也有對胤礽的信心的漲跌。
至於是否認為胤礽能堪大任,也是有變化的。
第一次被立康熙其實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著手準備立太子的這件事情了。在胤礽一週歲的時候就被立,一方面和胤礽的母親有非常大的關係,深得康熙喜愛,而且也確實是嫡長子,即使按照正常規定,也就應該是他來當太子。
另外胤礽在最開始也確實聰慧,請的老師教的也好,自己學的也好,文武兼備,而且數次在康熙不在的時候監國,做的也十分不錯。
第一次被廢這個時候,胤礽的心態其實發生了變化,一方面自己長大了,也有一些成就,心氣自然就高了起來,野心膨脹,另一方面康熙也確實是活的有點久。當然,最直接的原因是皇十八子夭折,康熙非常的喜歡。
在這個關鍵時刻,胤礽因為感覺自己壯志未酬,不但沒有表示出一絲的傷心,反而喝酒鬧事,還侮辱蒙古親王滿族大臣,藉著這個由頭,康熙一怒之下也就把胤礽給廢了。
第二次被立那麼接下來問題來了,胤礽被廢,此時此刻其他皇子也就都長大了,自然所有的人都在覬覦著皇位。一方面康熙也覺得胤礽也確實還可以,還可以再拯救一下。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原因,是為了穩定局勢,這時已經九子奪嫡了,如果再不確定,很有可能就亂了。
所以此時此刻,被拋棄的太子胤礽,又一次站到了權力的中心。
第二次被廢胤礽吧也確實是比較傻,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可是胤礽偏偏不懂這個道理,或者說,他知道,但是他根本不願意去做。反而有了反心,結黨營私。可是勢力過於單薄,怎麼能夠成功呢,就以“狂疾益增,暴戾僭越,迷惑轉甚”的名義,再次廢除。
到了此刻,胤礽也徹底被放棄。
-
6 # 媚之夭夭
說起太子被廢,又復立,難道是康熙心裡真的相信太子能繼承大統嗎?
按照祖訓,太子立長不立幼,太子就是二阿哥胤初,雖然是皇后娘娘赫舍里氏所生,按道理他是沒份的,只因為一場變故造成的!
那一年,康熙大帝平三藩。平西王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也參加了楊起隆的鐘三會堂,組織了後宮三百多個太監叛亂!
當時皇后娘娘赫舍里氏身懷孕九個月了,當晚督辦宮裡武士穆子煦,狼譚,還有武丹一起斬殺叛亂之人!
由於動了胎氣,皇后娘娘提前臨產!
孩子是平安生下來了,但皇后娘娘不行了。
得到報信的康熙大帝匆匆趕到儲秀宮,皇后娘娘眼睛能動就是說不出話,也不嚥氣!
康熙大帝心痛大怮!太醫也無可奈何!
索額圖就輕喚皇后娘娘小名秀兒仍然是望著天花板也不瞑目!
站在旁邊的周培公忽然說,皇后娘娘是提心皇子的事!奇怪了,皇后娘娘聽到了眼前一亮了!
康熙大帝恍然大悟,宣熊賜履進來:此子乃皇后娘娘所生,取名胤初。現非常之時,為固國本,安定民心,現立二皇子胤初為太子!著熊賜履為太子師傅,進太子太保!
真的是奇怪了,皇后娘娘聽到了立即嚥氣暝目了!
這是第一次立太子,由於皇后娘娘早逝,康熙大帝在太子身上也傾注很多的愛!可是太子不爭氣,犯下了滔天大罪,就被廢了!
太子被廢,其他皇子磨拳擦掌意欲登上太子之位,不惜手足相殘,尤其是以八阿哥為首的阿哥黨,更是極其殘忍歹毒!
第二次立太子,是康熙大帝的權謀之術。
因為當時很多皇子爭奪太子之位,如火如荼!康熙大帝為了保護未來的新太子,就想出一招移花接木之計,重新把廢太子又立起來,讓那些阿哥黨又把所有的矛頭指向廢太子!
反正在康熙大帝的心中,廢太子就是一個廢人,讓他當阿哥黨的粑子也好!
所以,康熙大帝兩立廢太子不是相信太子有繼承大統之能!而是各有不同!
第一次立太子,是真心冊封。可是太子不爭氣!
第二次立太子,是康熙大帝一個手腕,利用一下廢太子擋子彈罷了!
-
7 # 紅雨說歷史
康熙在位61年,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作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在很多人心中是一位英雄了得的人物。俗話說得好:老子英雄兒好漢。康熙雖然冊封了太子胤礽,但是將近40年的太子生涯,其他的皇子也在慢慢長大,才華上也絲毫不遜色於皇太子。
其中以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為突出。這這些皇子同樣對皇位躍躍欲試,與太子形成了激烈的競爭,所以爆發了“九子奪嫡”,尤其是康熙皇帝廢太子以後復立,再廢太子,兩廢太子使得皇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太子胤礽作為康熙第二子,母親孝誠仁皇后在生他的時候難產去世,僅僅21歲的年華。孝誠仁皇后和康熙感情十分要好,所以康熙心中愧疚,不僅自己親自撫養胤礽,並且將其冊封為太子,受盡寵愛。可能父親對其寵愛太過,再加上沒有母性光輝的薰陶,胤礽性格暴躁冷淡。康熙四十七年巡幸在外的時候,隨駕的皇十八子突發疾病,康熙老年得子,自然對這個兒子也同樣疼愛有,但是太子卻表現的和沒有事情一樣。這樣的情況,讓康熙想起了太子16歲的時候,康熙親征葛爾丹為了戰事滿面愁容,但是當時太子的反應和現在的情況一模一樣。
太子胤礽窺視康熙的舉動讓康熙大為不滿。對於太子之位覬覦最深的大阿哥抓到太子把柄以後,直接報告給康熙說太子對蒙古諸王不敬,甚至有毆打行為。太子還縱容自己奶媽的丈夫淩統勒索下屬。康熙在對太子懷疑的情況下,對大阿哥胤禔的報告深信不疑。不久之後康熙說:
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於是第一次廢了太子。
太子第一次被廢以後,康熙馬上就後悔了,畢竟太子並沒有表現出過多的要奪位的跡象。多年來,康熙還是十分念舊父子之情的,所以有了復立的心思,他也想給太子一次重新悔過的機會,畢竟太子監國,還是有不錯的政績的。在加上,百官舉薦的新太子居然是八阿哥胤禩,這讓康熙對八阿哥胤禩結黨起了深深的怨意。康熙便以
八阿哥胤禩,母妃出身微賤為理由駁斥了百官,復立廢太子胤礽。
所以康熙復立太子
顧念多年父子之情對孝誠仁皇后的懷念和愧疚仍在八阿哥胤禩結黨,讓康熙不滿,復立太子與其制衡太子胤礽復立被廢父子之情仍在,希望他潛心改過,只是胤礽不知悔改,所以逼得康熙再廢太子貪汙腐敗不說,竟然患得患失,策劃逼迫康熙提前退位,所以康熙再次廢了太子。
回覆列表
當然不是這樣的。
康熙這麼做是有原因的,可以從這樣幾個點看待這個問題。首先,奪嫡之爭。在康熙的晚年奪嫡現象日加明顯,而康熙由於年老體衰已經力不從心,很難阻止兒子之間的奪嫡之爭,而太子被廢就是奪嫡之爭的一個重要表現。
此時的康熙內心明白,如果是將太子廢除,無疑會引來更大的奪嫡之爭,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迫不得已,康熙只能將太子廢除。在太子廢除之後,很有可能造成朝廷動盪,因此,太子的人選也成為鞏固皇權的重要方式。
康熙之所以選擇重新立太子,還是出於政治穩固的考慮。
其次,重立太子有助於穩固朝廷的人心。由於太子黨在朝廷上有40多年的根基,而黨羽已經遍佈整個朝廷。如果貿然處決太子的話,那麼只能走至朝廷的更加動盪,因此,康熙出於穩固朝廷的目的。
將太子重新召回到朝廷之中,這樣不僅安分的人心,同時也讓奪嫡之爭變的比較撲朔迷離,這也是康熙的政治策略之一。
最後,康熙已經選好繼承人,出於保護繼承人的目的。才讓被廢除的太子重新恢復。這樣不僅把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原來的太子,同時也減緩了未來繼承者的出任統治者的風險。
可以說只是太子被廢,然後又重新被立,康熙是為了考慮到鞏固自己的統治,以及讓整個清朝能夠持續下去而採取的極佳的政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