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澹奕

    西方列強曾與太平天國商議“平分南北”,被太平天國所拒絕,西方列強從自身利益角度考慮還是選擇了扶持清朝來維護它們在中國的各種利益,幫助清朝平定太平天國。

    第一,列強妄圖與太平天國劃分中國

    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透過各種不平等條約,在中國獲得了大量的利益,然而太平天國揭竿而起後,迅速佔領了南方。英國等西方國家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紛紛派人前往天京,會見韋昌輝、石達開等人,同時要求太平天國承認它們與清朝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

    然而太平天國認為,天王是天下之主,西方各國應該向太平天國稱臣納貢,天國允許自由通商貿易,但是拒絕承認各種不平等條約。

    第二,撕破臉後,列強助清廷剿滅

    西方列強在太平天國那裡的要求被拒絕以後,又開始對清廷做打算,英法聯軍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與美國、沙俄分別逼迫清廷簽訂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其中又新開放了四個通商口岸。然而當時幾個通商口岸都位於太平天國的管轄地區。西方列強一方面讓清廷繼續鎮壓太平天國,另一方面派人再次去跟太平天國談判,甚至提出願意幫助太平天國攻打清朝奪取江山,之後劃江而治平分天下的建議。

    但是太平天國始終還是拒絕,並且對駛入長江的列強軍艦開火攻擊。列強也不再幻想,雙方撕破臉。

    第三,清廷列強狼狽為奸,共剿天國

    辛酉政變以後,兩宮太后奪取了政權,而西方列強在太平天國處的利益訴求已經徹底完蛋,同時,太平天國統治南方後,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損失,尤其向來富庶的江南等地,經濟受到巨大摧殘,嚴重妨礙了西方列強的通商利益。清廷與西方列強之間一拍即合,約定一起攻打太平天國。

    西方列強的武裝干涉,也成為了太平天國最終覆滅的一個重要原因。

  • 2 # 潤物無痕74383225

    這種民族氣節比那個曾國藩曾剃頭強百倍不止。男人好色英雄好色不能成為大家妖魔化太平天國革命的積極意義的原因。

  • 3 # 中學地理楊老師

    19世紀中期,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在大半個中國堅持了14年的時間,與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次農民運動不同的是,太平天國是在西方列強開始侵略中國之後,社會矛盾轉為民族與階級矛盾共存的時代裡發生的,並且太平天國是打著拜上帝教的名義興起的。對於當時正在全球試圖擴張基督教影響力的西方列強來說,太平天國的興起一度讓西方傳教士們驚喜。不過在這場運動中,太平軍與西方列強之間的關係一直很微妙,最初列強是紛紛保持中立,之後因為宗教情節,進入了一個相對“友好”的時期,而隨著《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簽訂,列強在“借師助剿”之後最終選擇與太平軍兵戎相見。

    拜上帝教

    太平天國剛剛興起時,西方列強根本沒有想過太平軍能形成氣候。不過讓列強感到稀奇的是,在中國的土地上,居然能有一群人打著上帝的名義發動起義。因而對於早期的太平軍,西方列強是處於觀望狀態的。然而太平軍發展的速度實在太快,在列強還沒來得及採取什麼措施時,太平軍已經一路北上,控制了長江中下游地區。英、法等國垂涎已久的正是早日開啟長江流域的市場,因而既不想盲目的支援太平天國,也不想採取草率的行動惹怒太平軍,採取“中立”的態度。據說列強曾經與洪秀全進行過談判,提出與太平軍一起對抗清政府,然後雙方平分利益,遭到了洪秀全的拒絕。不過這只是太平天國自己的說法,是否確有其事很難說。

    太平天國控制區域

    而在太平天國運動的早期,由於自上而下信仰的是拜上帝教,雖然是洪秀全改動之後的基督教,畢竟也是在基督教的基礎上創立的宗教。對於西方列強,太平軍起初認為大家都信仰上帝,採取了不同於清政府的“友好”態度。特別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後,英、法聯軍對清軍發起了一系列的軍事打擊,甚至一度打的清朝皇帝逃出了北京,這一切讓洪秀全誤認為西方列強是支援太平天國的,所以太平軍把西方列強視為“洋兄洋弟”,對西洋人以禮相待,對西方的傳教士也是給予特別的禮遇。

    西方人眼中的拜上帝教

    太平天國對西方人的好感,以及對傳教士的禮遇,也讓英法等國感到震驚,隨著太平天國在軍事上的節節勝利,一些樂觀的傳教士甚至認為要不了多久,一個基督教統治下的中國就會誕生在世界的東方。洪秀全早期的基督教老師羅孝全來到南京,很快就被封為主觀外交的洋務丞相,這讓傳教士們一片歡呼,大為歡喜,英國的基督徒甚至發起了一場為華人印刷100萬冊《新約》的募捐活動。一時間,大量的西方傳教士不惜冒著生命危險,穿越交戰區來到太平天國來親眼看看中國土地上的基督教國家究竟是怎樣的狀況,太平天國和西方列強的關係進入了一個微妙的親密階段。不過,這“友好”並沒有維持太久的時間。

    洪秀全的洋務丞相——羅孝全

    一方面是因為拜上帝教並非是純正的基督教,而是洪秀全根據自己的需要,修改後的宗教。在那些純正的基督徒眼中,洪秀全創立的拜上帝教在很多方面都篡改了基督教教義,很多篡改不僅是在褻瀆基督教,甚至是一種邪惡。前來天國傳教的西方傳教士紛紛選擇了離開,洪秀全的洋務丞相羅孝全在天京停留了一年多之後也最終失望的離開。

    借師助剿

    另一方面,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列強與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清政府出賣了長江流域的特權,西方列強獲得了長江內河航道的通行權。而在當時,長江中下游地區還控制在太平天國的手中,西方國家與太平天國的關係逐漸由“友好”轉為對抗。《北京條約》簽訂後,清政府與西方列強達成“和解”,很快就提出了“借師助剿”的請求。

    華爾的洋槍隊

    不知情的太平天國並不清楚西方列強早已全面調整對華的政策,李秀成和洪仁玕甚至還幻想著進軍上海,藉助西洋人的幫助建設現代化的水師,然後沿江而上擊潰湘軍的水師。殊不知上海的洋人早已和地方的官員和士紳結合在一起,準備好武力阻止太平軍。上海一戰,太平軍與西方列強徹底撕破臉,清政府和西方列強正式勾結在一起,聯合鎮壓太平軍。幾年後,內外交困的太平天國,在中外力量的聯合絞殺之下,最終走向了徹底滅亡。

  • 4 # 稗史候說

    太平天國為何要放棄與英國結盟的大好機會?洪秀全真的做錯了嗎?

    一直以來,對太平天國的失敗。不少人認為“最大的原因,是不懂外交”,不會聯合外國勢力來對付清王朝。反而讓清王朝聯合外國侵略勢力一同來對付自己,最後被聯合剿殺。

    洪秀全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洪秀全真的有那麼糊塗?

    我們首先來看下太平天國與外國勢力的之間關係。洪秀全早在金田起義前,就發表了他對外國勢力的看法:“如果上帝助吾恢復祖國,我當教各國各自保管其有之產業,而不侵害別人所有;我們將要彼此有交誼,互通真理及知識,而各以禮相接。”

    洪秀全這段話規定了太平天國的對外方針,那就是四海之內皆兄弟,外華人也是我們的“洋兄弟”,只要不反對我們革命,我們就以禮相待。

    可以說,太平天國初期革命形勢是大好的,外國勢力是支援的。尤其是英國,幾次三番到天京與洪秀全商討結盟對付清王朝。令人意外的是洪秀全斷然拒絕了英華人的要求,更要命的是讓英華人惱羞成怒,調轉槍口來對付太平軍。

    太平天國

    本來大好的買賣,為啥會砸了鍋還傷了自己的腳呢?

    我們得從英華人到天京結盟說起。關於英華人到天京結盟,在《李秀成自述》裡有完整的記載:

    “鬼子到過天京,與天王及(敘)過,要與天王平分土地,其願助之。天王雲不肯:我爭中國,欲想全圖。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後,引鬼子入邦。鬼子云:而天王兵雖眾,不及洋兵萬人。有我洋兵三、二萬眾,又有火舟,一手而平。鬼子云:我萬餘之眾打入北京,後說和。今尚少中國欠。爾不與合,爾天朝不久,待回我另行舉動。”

    李秀成的這段話,道出了一個驚天大陰謀。那就是“鬼子”(英華人)到天京與洪秀全商議,要洪秀全與英國合作,一起攻打清王朝;事成之後,雙方平分中國。洪秀全的回答是,自己要獨佔天下,如果和英國結盟平分,勝利了將被天下人恥笑。如果不成功,將引狼入室,危害中國。

    英華人在話中強調了其武力的強大,指明瞭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一萬多人打入北京的事實,並告訴洪秀全,如果你不肯合作,太平天國將不得長久,回去之後將起兵攻擊太平天國。

    英法聯軍燒燬圓明園

    支援太平天國抗清是假,圖謀分裂中國領土是真,被隱藏的驚天陰謀

    後來經過學者考證和清朝方面的資料反映,到天京與洪秀全密謀結盟分裂中國的英華人正是英國參贊巴夏禮和海軍提督何伯,二人一人代表英國政府,一人代表英國海軍。可見這次會見不是單純的一般會談,而是英國政府和軍方密謀已久的計劃。

    洪秀全的拒絕讓巴夏禮和何伯大怒,隨即返回整兵準備攻擊太平天國。

    巴夏禮與滿清官員

    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在其隨軍日記中記錄了這一事件:“賊到寧波後,夷酋巴夏裡進江寧城,問其來犯通商口岸之故,兩俱出惡言,將來必有一戰。”

    清將周騰虎在寫給曾國藩的報告中也說道:“夷人聞浙省淪陷,頭人之金陵與賊目會話,大拂而歸,巴夏裡已赴香港調兵。”

    巴夏禮與何伯到天京與洪秀全談判的時間是1861年12月19日,談判失敗後12月27日,英國便照會太平天國,提出四個苛刻條件,一是不準太平軍進攻上海,二是賠償英華人去年在太平天國領域內被打劫的損失,三是以後凡是懸掛英國旗幟的船隻都不準檢查和攔阻,四是不準進入九江、漢口兩地一百里以內,不準侵擾英國領事館。

    巴夏禮與滿清大臣柏貴商討對付太平軍

    對英國的無禮要求,太平天國斷然拒絕,對照會一一駁斥,並提前攻打上海。

    1862年1月,太平天國與英國決裂,英法等國開始與清政府聯合進攻太平軍。

    正式開戰後,李秀成率領太平軍在上海擊敗華爾的洋槍隊,在奉賢南橋鎮擊斃了法國海軍提督卜羅德,在青浦活捉了“常勝軍”副管帶法爾思德,將英國陸軍提督士迪佛立圍困在嘉定城,外國勢力組成的侵略隊伍在上海被打得落花流水,遭到重創。

    李秀成在《自述》中說道:“那時洋鬼子並不敢與我見仗,戰其即敗。”

    李鴻章在上奏給清廷的奏摺中也說:“嘉城復失,逆焰大張,西兵為賊眾所懾,從此不敢出擊賊。”

    李秀成軍事指揮處

    洪秀全為何要斷然拒絕英華人的結盟要求?難道他不明白拒絕英國的後果嗎?答案是否定的。

    一是洪秀全對英華人的兇殘和貪婪早已經瞭然於心,與英國合作將引狼入室,危急華夏。曾國藩曾問及李秀成,為什麼洪秀全不和英華人合作,要白白浪費這大好的機會。李秀成回答道:“洪秀全本廣東濱海人,素知洋人反覆,故不肯與之合夥。”(《李秀成答詞手卷》)。

    二是金田起義爆發的前十年,正好是第一次鴉片戰爭。金田起義的不少領導人和士兵曾參加過第一次鴉片戰爭,對英國抱有極強的復仇心理和戒備心理,即使洪秀全答應,眾多將士也不會允許。

    三是太平天國運動是與清政府的對抗戰爭,依然是沿襲朝代更替的傳統農民戰爭模式,對於分裂國家的行為,被太平天國眾將士所不齒。

    李秀成寶劍

    如果洪秀全與英國結盟,那麼太平天國運動的結局將被改寫變,中國歷史的發展軌跡也將發生大的轉移。

    如果真是那樣,那今天的中國將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 5 # 趙志軍001

    在中國近代史上,由於西方殖民者不斷欺壓懦弱的中國,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割地賠款已成為家常便飯,對列強每一次的賠款,都要有中國的百姓承擔。

    中國的百姓深受其害,民不聊生,使中國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一場由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就是針對西方列強,對華人民的欺壓,針對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對中國百姓的橫徵暴斂,以及失去土地的農民階級,以及巧取豪奪了的廣大土地,這個生產資料的地主階級,而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武裝起義的大革命。

    那麼西方殖民者,對太平天國運動持什麼態度呢?

    但開出的條件,卻難以讓太平天國的官員們接受。

    在上海,一次太平天國的官員在接待英國官員時提出,明確的告訴美英代表,我們可以友好往來,友好通商,可以開出一些優惠的條件,但是絕不接受帶有政治色彩的條件,和損害華人民利益的條件,其中就包括英國鴉片商走私鴉片的問題,利用宗教對中國的滲透,以及在江南擴大他們的勢力範圍。

    太平天國運動是怎樣被絞殺的呢?

    美英等西方列強的政府,看到太平天國官員的態度如此強硬,覺得洪秀全根本不是他們合作的夥伴,覺得太平天國一旦在全國取得的政權,他們的利益很難得到保障,甚至要給他們今後在中國的殖民,造成極大的障礙,妨礙他們在中國取得更大的利益,於是便轉過頭來,與清王朝一起聯合剿殺太平天國運動。

    首先他們組成了英法及美華人組成一支洋槍隊,隨後這支洋槍隊,與清王朝的軍隊,在江南一帶大肆捕殺太平天軍,很快太平天國,在西方列強,與曾國蕃為首的漢族地主武裝的聯合絞殺下,慘遭失敗。

    太平天國運動在政治上有什麼意義呢?

    但是太平天國運動雖然被絞殺,雖然這場革命,其最終的代表性質仍然是封建統治,但是這場農民大起義,在根基上動搖的滿清王朝的統治,並使漢族人的冠軍走上了高層的領導機構,滿清的統治受到了極大的削弱,再後來出現了辛亥革命,奠定了殷實的基礎,同時也加快了滿清王朝的滅亡。

    也給長達2000多年封建社會,在中國的滅亡創造了條件。

  • 6 # 士說新語

    在1853年,也就是太平軍攻佔南京之前,太平天國並沒有正式的對外交涉。在太平天國的領導者和骨幹分子中,除了洪秀全、洪仁玕、吳如孝、羅大綱外,就沒有誰曾經與洋人接觸過。

    吳如孝祖籍廣東嘉應州,起以前曾“為洋商司會計”,羅大綱的籍貫是廣東揭陽縣,起義前亦曾經在廣州與洋教士白萊漠(Bremer)、伊裡(Elliot)、王金(Wanking)等同拜上帝。而洪秀全和洪仁玕則與1847年親至廣州想美國教士羅孝全學習基督教義。這些都是私人的短暫接觸,而且屬於宗教方面的交往,當時雖然經歷了鴉片戰爭,但總體上而言,中國的國門並沒有徹底開啟,人們是世界大勢知之甚少。

    自金田起義後,清軍本打算借用洋人的兵船剿滅太平軍,但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迅速佔領南京,把它改名為天京定位國都,並於數日後,復以羅大綱率軍攻克鎮江,兵鋒直至上海。以拜上帝教相號召的這一支新興力量的節節勝利,不但震撼了清王朝的統治者們,也進一步引起了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的關切,它們急於瞭解這個敬拜上帝的“天國”,對於國際事務究竟持有何種態度,以便做出對策。

    最早趕往南京進行試探性活動的是美國專家馬歇爾,繼之的是英國公使文翰。馬歇爾因坐船行至鎮江附近擱淺,被迫折回上海。而文翰則於4月27日偕同翻譯密迪樂從上海乘船到了南京。並有船長致書太平天國當局,說明來意,要求會晤。從此,太平天國正式開始了和外國交涉來往的歷史。

    英國史當時世界上的頭號資本主義強國,它透過中英鴉片戰爭在中國攫取了割地、賠款、開口通商和協定關稅等權利,文翰之所以急忙趕往南京,其目的就是了解天平天國的真相,動向以及對待外國的真實態度,特別是能否遵守清政府和外國所訂立的各項條約,同時迫於太平軍強大的攻勢,表示對“中國亂事”不作任何形式的干涉。

    可是太平軍的態度出乎他們的意料,當文翰坐船擅自闖入太平軍的鎮江防區和天京江面時,都受到太平軍的炮擊,經過投書解釋才停止。然而,在天京由於會晤存在禮儀待遇問題,文翰無法登岸親自出面交涉,僅與4月27日派密迪樂入城,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共同接見了他。

    密迪樂首先說明英國公使的來意,在於申明英國政府對中國內戰採取中立態度,接著探尋太平天國對待英國的態度以及進軍上海的政策,並且商討文翰程序會晤的禮儀問題。韋昌輝對此不置可否,他所關心的是宗教問題。當密迪樂談到他們也拜上帝,並遵照要求背誦十條“聖誡”時,韋昌輝和石達開大為高興,以手拍密迪樂的肩而言道:“同我們一樣!同我們一樣!”然後“以充滿自信心之冷靜態度,”回答密迪樂表示的所謂“中立”說:

    爾等如幫助滿人,真是大錯;但即令助之,亦是無用的。天父幫助我們,沒有誰能與他作對的啊。

    關於太平天國對英華人的感情、態度問題,韋昌輝的回答是:

    吾等今後不特彼此相安無事,而且還可以成為親密的朋友。

    談及用身禮儀,由誰在何處接待文翰的問題時,密迪樂特意宣告:“文翰大臣乃英國高階官吏。”而韋昌輝卻說:

    無論他的官爵是多麼高,他總不能像現時坐在你面前的兩位那麼高。

    接著,又以筆書與口述,一再向對方說明:

    太平王即真主。中國君主即天下之君主。他是上帝次子,全世界熱念必須服從及跟隨他。真主不僅是中國之主,他不僅僅是我們的主,也是你們的主。

    密迪樂對此雖然不作一語,但得到的結論是:韋昌輝等對於外國彼此之間地位確乎茫然無知,其所有國際關係的意識,或僅得之於中國古代分裂為數國之記載而已。

    此後數日,文翰與太平天國之間開展文書往來,互相陳述各自觀點。在3月30日文翰寫給太平天國的書面照會中,著重申明瞭中英兩國在鴉片戰爭中籤訂的條約和通商章程議定的開放五口通商,以及英國商民可以在通商口岸享受種種特權。實質是要太平天國承認英國在鴉片戰爭中攫取的各種權益。

    5月1日,太平天國以楊秀清、蕭朝貴的名義,復書文翰,除講述拜上帝教的教義外,主要內如如下:

    諭爾遠來英人知悉:爾等英人久已拜天,今來謁主,特頒諭撫慰,使務安心,清除疑惑。 .......爾海外英民“不遠千里而來”,歸順我朝,不僅天朝將士兵卒踴躍歡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當亦嘉爾忠義也,茲特降諭,準爾英酋帶爾人民自由出入,隨意進退,無論協助我天兵殲滅妖敵,或照常經營商業,悉聽其便。深望爾等能隨吾人勤事天王,以立功業而報答天神之深恩。

    大體上太平天國與列強諸國的外交往來就是這個態度,他們對世界大勢一無所知,拜上帝教是一切行動的重要指導思想。他們堅持天國的“獨立自在”,但卻不能在複雜多變的外交鬥爭中因勢利導,從而在一開始的接觸中,就給諸國留下了太平天國領袖們“無知和驕傲”的印象,是於外國訂立條約的障礙,遂將諸國推向了對立面。

  • 7 # 本草百曉生

    1853年4月,上海城內一片恐慌:居民要麼乘船逃離;要麼收拾細軟到鄉下避難;城內的洋人則著手修建防禦工事。無論是當地百姓還是洋人對太平軍一無所知。

    太平軍究竟什麼來歷,為帝國主義解答這問題的則是傳教士韓山文(Hamberg),1853年9月,洪仁軒逃難到香港。之後成為一名正式的基督徒,在韓山文的培養下,洪仁軒成為他手下一名得力的助手。

    兩人在一起工作時,韓山文得以獲知太平軍的大致情況。洪仁軒就是太平軍與各列強交流的關鍵人物。

    長江上的外國翻譯

    1859年4月22日,經過近一年的長途跋涉,洪仁軒終於到達天京。此時城內,他族兄洪秀全早已不理朝政多年,整天呆在後宮研讀經文,除了後宮佳麗可以見到他外,幾乎沒人可以“一睹龍顏”。要下聖旨的時候,就把字跡潦草的詔告張貼在外牆上。自剷除東王餘孽後,天王洪秀全就缺少信得過的助手,族弟洪仁軒的到來正好滿足他的需求。

    洪仁軒到天京不足半個月,就被洪秀全封為幹王,總理天京一切朝政,權力僅次於天王洪秀全。

    幹王上臺不久,頒佈《資政新篇》。認為應與各帝國主義實行平等外交,如此“外國可通和好”。他認為要想贏得他國尊重,必須“內修國政,外示信義”。也就是說只有自己強大了,才會贏得他人尊敬。

    剛開始以英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對太平軍充滿期待。在蘇州見過忠王李玉成的艾約瑟(Joseph Rdkins)說:“他們是不折不扣的革命分子,殺戮和劫掠都是為完成大業不得不為。”

    太平軍作戰圖

    1860年8月21日,李秀成進攻上海,卻招到洋人炮火的回擊,這讓李十分生氣,他寫信向英美領事館抱怨“本藩前來上海,只為訂立條約,欲借通商貿易結成一致之關係,原非與爾等交戰“但無論是英華人還是美華人都不願前來和他商談,最後忠王只得壓住怒氣,願意原諒英華人和美華人。”爾我共同崇奉耶穌,爾我關係之間,擁有共同之基礎,信仰同一教義“,但對於法華人,他不願善罷干休。

    雖然信是以忠山李秀成的名義發出去的,實際上體現的則是幹王洪仁軒的主意,此前幹王就提議向英美等列強購買汽船來突破清軍的防線。李秀成認為”洋人好打不好和。“

    在對待太平軍的態度上,英帝國主義起初是”中立“,但隨著與太平軍交往的日益加深,尤其得知幹王洪仁軒居然還納妾,教友們紛紛指責他“背棄信仰,違背良心”,以理雅各為首的主流人士,認為太平軍不會成為真正的基督徒,即便有洪仁軒引導也沒用。於是轉而投向支援清政府,為湘軍提供武器和技術支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產suv銷量最高的是哪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