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樑子柳

    萬曆雖然是皇帝,總託不掉孩孑性格。把童年興趣抹殺,能不恨嚴師嗎?百事孝為先沒做到,怕大權旁落,留給對手小辯子。

  • 2 # 堅持不懈創作的人

    明朝萬曆皇帝有著二十年不上朝的記載,與身為當朝宰相的張居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張居正身為萬曆年幼時的帝師,在教育萬曆皇帝時極為苛刻。在萬曆登基執政後,張居正身為首輔大臣,幾乎獨攬朝綱十餘年,萬曆皇帝猶如一個傀儡。張居正在去世後,暴露了很多個人德行問題,且與為萬曆灌輸的思想理念截然相對,這讓萬曆皇帝的信念遭到較大摧殘,因此萬曆才會如此仇恨千古一相張居正。

    張居正身為萬曆年幼時帝師,可謂對年幼的萬曆寄予很厚的希望,不遺餘力的培養萬曆成為一代明君。身為一個臣子,張居正盡心竭力輔助年幼的萬曆皇帝,在張居正的建議下,萬曆每天都要去文化殿聽儒臣們講解詩書,研習治國之道,甚至連萬曆皇帝的日常生活開支都精敲細算,力求節儉。

    這種霸道苛刻的教育方式,在給萬曆灌輸成為一代聖君明主的同時,也給萬曆幼小的心靈留下童年時不可磨滅的陰影。加上生母李太后對其要求甚為嚴格,年幼的皇帝碰上了強勢的老師和嚴格認真的母親,內心叛逆感驟起,猶如彈簧一樣越壓越反彈,這是萬曆日後清算張居正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張居正身為一代名相,在明清那種君權高度集中的時期,是唯一一個權利幾乎與皇帝等同的大臣。張居正在成功擠掉高拱成為內閣首輔之後,加之萬曆的母親李太后以及太監馮保等有實權的人的支援,幾乎擁有了皇帝所擁有的權利。張居正在位十幾年間,雖然力推變法改革,功勞卓著,但其幾乎架空了萬曆皇帝,功高蓋主,使萬曆成為一個傀儡,在萬曆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及日後清算張居正的伏筆。

    張居正教育萬曆的過程中樹立了一個高尚正直的形象,但私下裡個人道德卻欠缺,幾乎與在萬曆面前所表現的形象相反。張居正奢侈到榮歸故里時用64人的轎子,私下裡收受賄賂,張居正對女色也是非常愛好。這樣的結果對於萬曆皇帝來說,猶如長期建立起來的信仰或信念被瞬間摧毀一般,對於萬曆的打擊很大,也是萬曆仇恨張居正的一個原因。

    張居正生前登頂權利核心,力推變法,卓有成效,為了國家鞠躬盡瘁。但因變法過程中得罪較多人,且其為人苛刻偏執。在其病逝後,萬曆皇帝終於獨攬了大權,對張居正開始大力清算,張家家破人亡。一世的輝煌,猶如過眼雲煙,飄散在茫茫歷史中。

  • 3 # 大華273557151

    首先,我不同意萬曆皇帝對張居正有刻骨銘心的仇恨的說法,張遭清算有複雜的原因,既有在改革中受損害的貴族集團的反攻、報復,也有皇帝長久受壓鬱的積憤,這方面網友們已說得很多了,我不多說了,但這僅僅是外因,若僅因長期無權感到憤恨,那麼人死了,怨恨也息了。例如諸葛亮當權,劉後主實際上也很抑鬱的,自稱"政由葛氏,祭則寡人",亮死後也遲遲不為他立廟,並罷了丞相一職,但也到此為止,沒有對諸葛亮大動干戈。即使以鰲拜之驕橫拔扈,康熙僅將其削職,並未處死。

    張居正死後遭清算,有其自身原因:一.他一再勸萬曆節用愛民,不要奢侈浪費,自己生活極為豪華,坐的轎子竟要三十二個人抬,吃用之考究,那是不用說了:二.對眾大臣要求嚴格,推行考成法,自己卻貪戀權位,父親死了也不回去守喪,影響很壞;三.改革中打擊了一批貪汙臣屬權貴,自己卻收賄多多,一次送給總管太監馮保的金銀就達十餘萬兩!四.清丈土地,實行一條鞭法,固然為國家增加了收入,卻在某些方面也加重了農民負擔,因為他規定農民要用白銀納稅,而農家銀兩很少,要以銅錢去換,銀價騰貴造成民怨。因此改革不但得罪了許多權貴,還使相當一部份人民受損。

    最令萬曆動心的是他認為張居正生活豪富,家中一定多金,這才下決心抄了他在湖北的家,果然抄出了白銀"數百槓",一槓以萬兩計,該有多少?而諸葛亮死後家裡沒有多少財產,二相比較,張居正被清算也並不太冤。

    抄家後,萬曆並未做絕,給了張母十頃田養老,可見其並無大恨。

  • 4 # boulder1

    準確地說朱翊鈞對張居正的感情是複雜的。1582年張居正死之前,所有朝政事務都由張居正把持,自朱翊鈞9歲開始當皇帝,整整十年。這期間張居正不僅是他的老師,還是實際上代理萬曆行政。張居正為師對小萬曆嚴求苛責,朝堂上大權獨攬,推行改革,實行了很多新政,如“考成法”“一條鞭法”等觸動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留下了身後的隱患。此外在朝廷內串通馮保,在朝廷外結連戚繼光,都給自己的死後留下了讓“反張派”可以抓住的把柄。

    朱翊鈞可能對張居正的嚴苛有積怨,但作為一個孩子對小的時候的事情隨著長大應該釋懷,最後作出對死後的張居正鞭屍並抄家,削除官秩,最大的應該是他的性格造成的。

    萬曆長期給別人帶來的印象是“軟弱”。張居正死後,萬曆想改變這個形象,希望透過自己勵精圖治。成為大權獨攬的名副其實的皇帝。所以萬曆第一必須擺脫張居正對朝廷的影響。而這些正合“反張派”的意願。

    真正讓萬曆下決心的是:

    一 張居正得罪過萬曆的外公李偉,使得 後來曾經傳說和張居正有一腿的慈聖皇太后不出來阻止甚至縱容萬曆對張的治罪。

    二 馮保出事被抄家搜出的財產改變了萬曆對張居正的看法。

    三 高拱的遺囑《病榻遺言》進一步使萬曆相信了張居正曾合謀戚繼光想謀害自己。

    四 張居正被人揭發生前有謀反篡位的野心,而戚繼光的部隊就是張居正的後盾。

    五 最不能讓萬曆容忍的是張居正對別人奉承他為當今的伊尹居然安之若素。

    總之,張居正死後,“反張派”一步又一步的加之各種罪名,使“優柔寡斷”“猶疑不決”的萬曆,在張居正死了一年後褫奪了他生前所得的太師頭銜,三個兒子被撤銷官職。過了一年後又被抄家鞭屍,其間萬曆一直猶猶疑疑,直到最後,張居正被抄家四個月後,才宣佈張居正的罪狀為:“誣衊親藩,侵奪王墳府邸,箝制言官,蔽塞朕聰,專權亂政”。原本還要剖棺戮屍,僅僅因為多年效勞,姑且加恩寬免,可是張居正的弟弟和兩個兒子被送到煙瘴地區充軍。直到明熹宗天啟二年才恢復名譽。

  • 5 # 居高聲自遠858

    我個人認為,萬曆皇帝為什麼那麼恨自己的老師張居正?

    1,在萬曆皇帝年幼的時候,因為有一種特殊的關係,他們的關係,君臣,師生,更有一點像父子,張居正想要把萬曆皇帝,培養成千古的聖明之君,對萬曆皇帝的教育相當苛刻,給年幼的萬曆皇帝心裡留下一種陰影。

    2,因為張居正,對於萬曆皇帝的教育只是言傳,而不是身教。又有受賄,一些別的問題。你想啊,如果你要遇到這樣的老師,你教育我的時候講的都是大道理,你自己去幹一些不光彩的事兒,你心裡怎麼想?

    3,我個人認為,萬曆皇帝恨她自己的老師張居正,有多方面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張居正於萬曆的母親李太后,有點兒曖昧,雖然史書上沒說的太明白,你想當時李太后處於那種情況,孤兒寡母的,而且還是風華正茂的時候,唯一能接觸到的異性,就是張居正了。

  • 6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言歸正傳,銳意進取、恢復中興的張居正對明朝的貢獻是巨大的,注意,他對明朝貢獻是巨大的,而不是對當時的皇帝朱翊鈞以及一大批朝廷官員。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懶”的皇帝(在位48年28年不上朝),朱翊鈞絕對不是一個雄才大略,可以像唐太宗一般容忍魏徵三番五次直言上奏的君主,古往今來“太師”這個官位是最不好乾的,須知古代以“天地君親師”為社會倫理道德基礎,“太師”是皇帝的“師”,皇帝是老師的“君”,太師與皇帝有天然的矛盾,太師不能在身為弟子的皇帝面前沒有“架子”,更不能在作為“君王”的皇帝面前太端“架子”。可惜張居正沒有意識到這點。

    張居正對萬曆帝時充滿希望,他培養小皇帝幾近苛刻,以期他將來能成為如秦皇漢武一般的雄主。如果馬克思能早出生幾百年或許就能告訴他“事情都是有一個度的”,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超標準教學在年幼的朱翊鈞看來只會是一種“壓迫”,這種“壓迫”朱翊鈞小時候還能忍,但是一朝大權在握,被架空十年的天下之主萬曆帝,怎麼可能不做些什麼維護自己的龍威?再者,張居正也並不是聖人,他對萬曆帝的教導他自己都做不到,這與教育萬曆帝時灌輸的信念幾乎是對立性的,萬曆帝在對付他的時候自然也不會考慮到他是自己的師傅了。

  • 7 # 才京說歷史

    在萬曆皇帝剛即位時,萬曆覺得張居正是一個類似於父親的人,這個人幫他幹活,給他講故事,對他十分的敬佩、敬仰。

    上朝的時候,別的官員都是站著,而他(張居正)是坐著。冬天的時候地涼,只有他有一塊毛毯墊在腳下。

    不僅如此在萬曆皇帝幼年學習時,讀錯了一個字音,張居正就會大聲訓斥,萬曆皇帝也不敢反駁一聲,便趕緊糾正字音。

    直到有一天,萬曆皇帝閒的沒事幹(事都被張居正幹完了)去找太監唱歌,他讓太監唱一首,太監不會唱,萬曆皇帝就把他打了二十棍子。這件事引起了張居正的注意,將萬曆皇帝大罵一頓,母后也來教育他,說“知道漢朝的霍光嗎?”萬曆皇帝嚇一跳,因為這位霍光廢過皇帝,萬曆皇帝十分清楚這位明代的霍光是誰(張居正)。

    從這時起, 萬曆皇帝就對張居正產生了厭煩,厭惡的想法,直到他(張居正)死為止……

  • 8 # 三色葉讀史

    回答這個問題時,讓我帶大家去探究下萬曆對張居正是如何由敬到恨的:

    1572年,隆慶皇帝駕崩,萬曆登基,當時的萬曆十歲,不管是身體還是智力都在成長中,由於馮保的推薦,李太后的欣喜,於是張居正出來了,成為了小萬曆的老師。

    張居正對小萬曆的教育可謂是盡心盡力,不僅親自編定教學大綱,對教學目標和內容都親自操刀,為了萬曆更好理解而特意在內容旁邊畫上連環畫,對萬曆的要求更是異常嚴格,不允許任何出錯。

    小時候的小萬曆對於張居正也是異常的尊敬和害怕,皇帝的老師很多,唯有張居正受“先生”待遇,考慮到張先生冬天講課冷腳還親自為他設計了墊子。這裡,我們看到了萬曆和張居正之間融洽的師生關係。

    那到底是為什麼之後萬曆對張居正那麼打的仇恨?

    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到底哪裡出現了問題。

    在萬曆小時候,當小萬曆偶爾抱怨懈怠的時候,他的母親李太后和他的大伴馮保就會在他的面前說:“你不聽話我就告訴張先生了”。在張居正講課時這兩人又出來對萬曆說:“要聽張先生的話啊”,一天幾次,相當好用。

    而這位張先生對學生的管教也是嚴格的緊,不僅因一字錯誤而大喝他,更是言辭激烈,批評萬曆的生活作風,干涉他的興趣愛好。

       《明神宗實錄》記載萬曆十八歲時,因為飲酒大醉,鬧事打人。被馮保打了小報告,張居正與李太后的表現則是極為氣憤。張居正上書萬曆帝說這樣太不像話了。

     李太后因此事氣的叫張居正效仿霍光行廢立之事,最後雖然在萬曆的萬般哀求下原諒了他,但還是逼著萬曆寫了一篇公開的《罪己詔》,

    經過這件事之後,萬曆對他的張先生產生了怨恨,他開始消極怠工了。他最寵愛的鄭貴妃也開始代替母親與張老師成為他的情感支柱。等張居正死後,彈劾他的奏章鋪天蓋地而來的時候,張居正在萬曆的心中徹底失望了,“他的節儉,他的自律都是假的,他欺騙了我”萬曆憤怒了,他開始了對張居正以及張居正改革的清算。

  • 9 # 歷史的小學生

    萬曆帝十歲即位,按照隆慶帝的遺詔,由高拱、張居正、高儀及太監馮保四人輔政。隆慶帝在死前,抓著高拱的手,臨危託孤道:“以天下累先生,事與馮保商榷而行!”根據隆慶帝的生前安排,國事主要由高拱和馮保負責。但由於高拱和馮保的關係非常惡劣,而張居正想扳倒高拱,坐上他的位置。因此,他表面上支援高拱,實際上暗中幫助馮保剷除高拱。就這樣,高拱在馮、張二人的謀害下,被趕出了京城。而與高拱關係密切的高儀聽說此事後,嚇得連續嘔血三日而亡。就這樣,張居正終於如願以償坐上了高拱的位置。

    高拱之所以倒臺,主要原因是以顧命首席大臣自居,目無君上。他曾在公開場合奚落萬曆帝道:“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對皇帝表達出了特別的輕視和不屑。馮保和張居正就是抓住高拱的這個把柄才把他打敗。但取而代之的張居正比高拱也好不了多少,他任首輔後,對外與馮保結為死黨,對內極力巴結隆慶帝陳皇后和萬曆帝生母李貴妃,深受信任,最後到了獨攬朝政的地步。即使萬曆帝也時常遭到他的訓斥。據史料記載道:“初,上在講筵,讀《論語》‘色勃如也’,誤讀為‘背’,居正遽厲聲曰:‘當讀作勃!’上悚然驚起,同列皆失色,由此上益心憚居正。時比之堆氏驂乘雲。”還有一次過元宵節,萬曆帝想在宮中搞一次元宵燈火,張居正知道後,就勸阻皇帝道:“在殿上掛一些燈就可以了,不需要再搞什麼燈棚。接下來的幾年還要有許多大事,例如皇上的大婚、潞王的出閣,每件事都需要花錢,天下民力有限,還是節省一點好。”萬曆帝只得作罷。其實就事情來講,皇宮裡多掛幾個燈能花費幾個錢呢?張居正這樣做無非是做給其他臣僚們看的,讓他們好知道自己威福自操,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裡。由於萬曆帝對張居正的懼怕,他在稱呼張居正時從來不稱名道姓,而是稱“先生”,所下的詔令,凡提及張居正的,都寫“元輔”二字。張居正除了對皇帝跋扈自大外,對皇帝生母李太后也是異常刻薄。李太后的父親李偉違反國法,理應當罰,但張居正根本不顧及李太后的面子,採取逼宮的方式,逼的李太后處置自己的父親。這樣一來,張居正把李太后一脈也得罪了。他死後被萬曆帝清算時,就是因為這件事,李太后沒有替張居正說一名話。

    長期的把持朝政,大權獨攬,導致張居正忘記君臣名分,對那些溜鬚拍馬的諂媚之詞,心安理得的接受。有一個官員送給張居正一副用黃金製成的對聯,對聯寫道:“日月並明,萬國仰大明天子;嶽山為嶽,四方頌太嶽相公(張居正號太嶽)。”竟然公開把張居正和萬曆皇帝相提並論。而對於不肯奴顏婢膝的官員,他都不加思索的肆意打擊。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張居正父親死去,按照封建社會的丁憂制度,張居正應該自行解職二十七個月,在家“守制”,期滿後再出來做官。但張居正不想丟掉費盡心思得來的高位,於是指使親信官員上疏“奪情”,這樣,他就可以順水推舟,留在朝中。吏部尚書張瀚首先反對,他認為封建社會的“守制”傳統是基本的綱常倫理,因此,堅決反對張居正繼續留在朝中任職。張居正立即怒不可遏,最後遭到處罰。隨後又有官員吳中行、趙用賢、艾穆、沈思孝也站出來反對張居正的“奪情”之議,被張居正施以皇帝才能決定使用的廷杖之刑。吳中行和趙用賢被打了六杖仗,艾穆和沈思孝被打了八十杖。

    對皇帝的極度無視,對皇親的刻薄寡恩,對大臣的隨意打擊,使萬曆帝對張居正越發不滿。張居正於萬曆十年去世時,已二十歲的萬曆帝立即表現了極強的政治手腕,他先是高度褒獎張居正的功績,賜諡號“文忠”,贈上柱國銜,蔭一子為尚司丞,賞喪銀五百兩。但在九個月之後,就對張居正展開了殘酷的政治清算,起因是被封於荊州的遼王朱憲節被廢為庶人後,他的妃子向萬曆帝上訴家中成千上萬的珠寶都被張居正抄到自己家了。萬曆帝本是一個貪婪好財之人,聽到這個訊息後,立即對張居正展開了報復,先是奪了張居正的官秩,接著又查抄了他的家。萬曆帝在都察院的奏疏中批示道:“張居正誣衊親藩,侵奪王墳府第,箝制言官,蔽塞朕聰。專權亂政,罔上負恩,謀國不忠。本當斷棺戮屍,念效勞多年,姑免盡法追論。”萬曆帝對張居正的批示雖然有濃烈的個人情緒在內,但客觀的講,皇帝批示的這些罪行,張居正是個個坐實。

    萬曆帝對張居正這種無情的清算,是十年以來,精神壓迫之下的大爆發,行為約束之下的大發洩。可惜的是,萬曆帝沒有秦惠文王那樣恩怨分明,他雖然非常憎恨商鞅這個人,但不憎恨他制定的制度。張居正死後,明朝徹底進行了衰落期。

  • 10 # 旁觀者嵐

    張居正是與高拱、高儀一起受命輔政的,但他與內監馮保聯手,巴結上李太后,得到李太后的完全信任,在萬曆皇帝年紀尚小時,一切軍政大事由他主持裁決。

    為了改變國家弊政,張居正實行了一系列經濟改革措施,實行一條鞭法解決了逃役問題,新的賦稅制度擴大了貨幣流通,使商販和工匠得到人身自由,繁華了經濟,同時任用戚繼光等愛國將領,加強邊防。

    作為帝師,給萬曆皇帝良好的教育,但就這樣一個有為大臣,在萬曆皇帝親政第一天,將其挖墳戮屍,抄家,差不多等於滅族,那麼原因是什麼呢?

    一、童年的陰影。

    張居正管萬曆比對自己的兒子還嚴格,李太后還支援他,不許他稍有懈怠。當萬曆不聽話時,就用告訴師相嚇唬他,有一次甚至給他講霍光廢立的故事,在少年萬曆的心中留下很深的陰影。

    二、相權和皇權的鬥爭。

    這是張居正被開棺戮屍的主要原因。張居正事必躬親,一人決斷,很少和皇帝商量,也不給他詳細解說困難和解決方法,相權大於皇權,這是任何一個皇帝也不能容忍的,何況古代十五歲就已算成人,張居正卻遲遲不提皇帝親政,自己一直把持朝政,萬曆皇帝不可能不懷疑。到他死後萬曆皇帝2O歲才親政,從歷史的上可見,皇帝和顧命大臣的矛盾多由親政與否始。

    在這時期,張居正還和李大後一起,決定萬曆的生活中的事情,象選皇后,選的恰好是萬曆不滿的人選。所以萬曆皇帝其實對張居正積怨甚深。

    三、張居正以權謀私。

    張居正在位時,他的兩個兒子同時參加朝考,結果都中了進士,其中一個還是榜眼,過後官員意見很大,連海瑞都進行了彈劾,但是小皇帝也沒辦法,只好不了了之。

    但張居正不愧為張居正,下一科又讓他的第三個兒子科考,這次乾脆中了狀元,父親出題,兒子考試,沒有貓膩才怪,後來他的兒子都身居高位,在他執政期間,結黨營私是肯定的,這也是封建帝王所不能容忍的。

    後來,在風雨飄搖的明代未期,崇禎皇帝為張居正平了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路流行字“囧”是什麼意思?從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