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視透析

     《套中人》  別里科夫的形象——封閉、懷舊、膽小、多疑,唯政府之命是從。與周圍一切事物敵對。是虛偽守舊的偽君子。成為一切害怕新生事物的人的代名詞。  1.性格、行為  ①封閉:他“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帶著雨傘,而且一定穿著暖和的棉大衣”;他把隨身帶的東西都放在一個又一個“套子”裡;他把自己的臉也“藏在豎起的衣領裡”;他“戴黑眼鏡,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坐馬車“總要叫馬車伕支起車篷”。——“總之”,他“總想把自己包在殼子裡,彷彿要為自己製造一個套子,好隔絕人世,不受外界影響”。不僅如此,他把和人交往也視為厭事,“他所去的那個擠滿了人的學校,分明使得他滿心害怕和憎惡”,跟“我”(布林金)一塊兒走路,“對他那麼一個性情孤僻的人來說,顯然也是苦事”。  ②懷舊:他“老是歌頌過去,歌頌那些從沒存在過的東西”,他總認為過去什麼都好,其實意味著對現實的恐懼、抗拒。所以作者說他“所教的古代語言”“雨靴”“雨傘”都是他逃避現實生活的道具。他為什麼這樣害怕現實生活呢?他究竟要“逃避”什麼?  ③膽小多疑:他膽小,恐懼得讓人發笑。“他一上床,就拉過被子來蒙上腦袋”,“他躺在被子底下,戰戰兢兢”,“深怕會出什麼事”,“深怕小賊溜進來”;他又多疑,什麼事都讓他“心慌得很,一個勁兒地說:千萬別鬧出什麼亂子”。  從他封閉、懷舊、膽小多疑的性格行為上看,他的所謂“性情孤僻”,其實是“逃避”外界活生生的生活。人類生活總要向前發展,文明才能進步。他怕的就是這樣的發展、進步,所以他乾脆逃避生活,以今不如昔來安慰自己,甚至歌頌“從沒存在過的東西”,可見他已經虛妄到何等地步!  ④極力維護現行秩序:思想上自覺向反動政府看齊。“只有政府的告示和報紙(自然是御用報紙,經過鎮壓,不可能宣傳進步思想的新聞媒體)上的文章”,“其中規定著禁止什麼,他才覺得一清二楚”。即使官方批准的東西,他也覺得“包藏著使人懷疑的成分”,總擔憂“鬧出什麼亂子”。至於“違背法令、脫離常規、不合規矩的事”,當然引起他“心慌”,即使和他“毫不相干”,他也要“悶悶不樂”。  如果說他的悲劇是性格悲劇的話,那麼他樂於告密,就表現了他人格的卑鄙了。他對自己的無恥行為總是振振有詞:“為了避免我們的談話被人家誤解以致鬧出什麼亂子起見,我得把我們的談話內容報告校長——把大意說明一下。我不能不這樣做。”他從思想上的保守僵化已經墮落到行為上的卑劣了。  就這樣,他在思想上行動上把自己和沙皇反動專制統治聯絡在一起,壓制著身邊的人們,全城的人戰戰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都怕他”,“他們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寫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書,不敢賙濟窮人,不敢教人唸書寫字……”,這個“套中人”給人們帶來多麼大的精神壓力和恐懼!  2.結婚的悲喜劇  像別里科夫這樣厭惡別人、恐懼生活的人,居然要結婚,首先是一出讓人發笑的喜劇,最後必然以悲劇告終。  校長太太,也包括像布林金這樣的同事,都“撮合”“慫恿”別里科夫和華連卡結婚。於是“他昏了頭,決定結婚了”。結婚意味著他對生活的渴望,意味著他走出“套子”的嘗試。但是要掙脫出既有的“套子”是很困難的,一樁小事,就讓他的希望徹底破滅,就讓他感到他和生趣盎然的現實生活格格不入。年輕活潑的華連卡“興高采烈”地騎腳踏車,這在別里科夫的眼裡是多麼“大逆不道”的事情,“中學教員和小姐騎腳踏車還成體統嗎?”迂腐、多疑、謹慎的別里科夫一本正經地找華連卡談話,卻碰上了她的哥哥,話不投機,別里科夫惱羞成怒,以告密相威脅,被摔到樓下,結果可想而知,婚事完了,別里科夫的性命也完了。——他身上的“套子”太厚重,已經不能讓他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來了。  3.別里科夫的悲劇  別里科夫並不是十惡不赦的惡人,他性格孤僻,膽小怕事,恐懼變革,更多的是想做一個純粹的現行制度的“守法良民”。他的世界觀就是害怕出亂子,害怕改變既有的一切,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在客觀上卻助紂為虐。他轄制著大家,並不是靠暴力等手段,而是給眾人精神上的壓抑,讓大家“透不出氣”。可以說是專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靈,使他懼怕一切變革,頑固僵化,他既是沙皇專制制度的維護者,也是受害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秋夕這首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