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秦鐵鷹劍士

    我的建議是孫皓輝先生寫的《大秦帝國》,這部書共有六部,從秦國的商鞅變法開始寫起,到項羽殺子嬰,秦國滅亡結束。該書以秦國為主線,將戰國的主要歷史事件全部竄連了起來,又是白話文寫成,全書約五百餘萬字,是孫先生花費十六年心血寫成。對讀者頗有受益,對於想了解戰國時代的歷史,無疑是一本好書。

    1、《大秦帝國.黑色裂變》

    黑色裂變主要講的是秦孝公圖存求強,衛鞅入秦變法的事。該書不僅講了商鞅變法的全過程,也對諸子百家,戰國七雄的前世今生有詳細的介紹。另外南韓申不害變法,齊國齊威王變法,桂陵之戰、馬陵之戰、河西之戰、龐涓、孫臏都都有介紹。最主要的是該書宣揚了法治精神,讀來令 人為之一震,本書傳達的正道謀事,功業立身精神常常讓人熱血沸騰。

    2、《大秦帝國.國運縱橫》

    國運縱橫主要講了秦國與六國的外交與軍事鬥爭,以蘇秦、張儀、戰國四公子、屈原等人為核心,詳細的講了當時的合縱與連橫的精彩鬥爭。本書還講了張儀與蘇秦的相鬥相惜故事,很多戰國內幕拆解得十分到位。對於那個紛繁錯綜的外交時代,很好的理清了事件起末。

    3、《大秦帝國.金戈鐵馬》

    金戈鐵馬主要講了秦國以宣太后、秦昭襄王、魏冉、白起為核心的團隊,對六國的多場血戰,最終奠定了秦國統一天下基礎。本書也講了趙國的胡服騎射以及趙武靈王的功過對錯,最終以秦趙長平大戰為高潮,詳細的講述了長平之戰的起因、過程與結果。

    4、《大秦帝國.陽謀春秋》

    陽謀春秋以呂不韋為主線,講述了秦國從秦昭王晚年到秦始皇親政前的四代秦國大事。該書以范雎隱退,蔡澤入秦成相為開篇,然後詳細的講了呂不韋一步一步把嬴異人扶上秦王位置的驚心動魄故事,也講了其它國家當時的軍政情況。本書以嬴政成為秦王為結束,標誌著一個偉大的時代即將到來。

    5、《大秦帝國.鐵血文明》

    鐵血文明以嬴政統一天下,盤整華夏文明為主線。從秦王平叛嫪毐之亂,罷免呂不韋相位開始,以秦國修建鄭國渠為起點,一步一步展開了嬴政波瀾壯闊的一生。嬴政統一天下後,又詳細的寫秦始皇盤整華夏文明,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內修直道,外建長城,統一文字,統一思想等一系列影響中國的大事。最後本書以秦始皇暴死沙丘,趙高李斯矯詔賜殺扶蘇與蒙恬結束。

    6、《大秦帝國.帝國狼煙》

    帝國狼煙主要講述了秦二世登基後,胡作非為,趙高顛倒乾坤,帝國元勳紛紛隕落。而後以陳勝起義,六國復辟,秦軍平叛為主線,最終以項羽攻入咸陽,屠殺嬴氏宗親結束。本書最後詳細分析了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也分析了劉邦與項羽的本質不同。秦的迅亡,為漢朝開創了四百年基業。

  • 2 # 衝動的炒飯戴

    我推薦一本《東周列國志》,超級經典,和《三國演義》並稱“中國歷史演義小說雙璧”。《大秦帝國》是什麼東西,也配拿出來吹噓?

  • 3 # 謀士說

    我個人推薦《左傳》、《戰國策》、《史記》和《東周列國志》,其中《左傳》記錄的是春秋時代的的大事件,雖然站在魯國的角度寫的,但是也涉及到了春秋其它國家的大事件。《左傳》的歷史從魯隱公元年開始,到魯悼公二十年結束。瞭解春秋再好不過了。

    《戰國策》起源於戰國初期,記錄了當時戰國幾個重要諸侯國家的歷史事件,當然戰國策主要是描寫的是謀士戰略之類的,當然從戰國策也可以瞭解當時諸侯國的歷史大事件。

    而《史記》就不用贅述了,大家都明白,該書也寫了春秋戰國時代的一些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雖不全面,但也是不可多得信史材料。

    《東周列國志》雖然是文學作品,但是該書根據史書改編的,歷史事件和發展順序沒變。而且還可以補充春秋戰國歷史的缺陷,很多史學家也採用了當中一些細節。雖不能全信,但是這本書可以瞭解到春秋戰國的全貌。要了解春秋戰國的歷史《東周列國志》絕對是春秋戰國歷史愛好者的不二之選。

  • 4 # 一個人的歷史

    個人推薦正史看《史記》,看小說的話首推《大秦帝國》,推薦的原因和兩部書的作者有關,當然也和內容有關。我說一部書的內容是否可信,是否值得一看,首先要看作者,這決定了書的格局和高度。

    史記

    個人認為魯迅先生對於《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評價毫不為過,這主要源於作者司馬遷的不平凡經歷,具體原因如下:

    一、名門之後,血脈傳承

    司馬遷獲得成功不是偶然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必然的,因為在周朝的時候,司馬氏就得到了周天子的重用,後來司馬氏的後代分散到了天下的諸侯國,大多能力出眾,具備了信任廉勇的美德非常人可比。在秦國的司馬氏後人裡面有一個人十分出名,他叫做司馬錯。看過《大秦帝國》這部小說的人應該對司馬錯其人有深刻的印象,他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全才。大家知道蘇秦和張儀都是天下間最強的辨士,蘇秦提合縱之策,張儀造連橫之謀。張儀和司馬錯同在秦國,做為將軍,司馬錯在是否伐蜀的問題上,靠自己有理有據的分析,駁倒了以口才和論辯之能聞名天下的張儀,靠的不僅是技巧,還有對於實際情況的瞭解和對於秦王的瞭解。

    司馬錯不僅能說,還是踐行者,他親自帶兵伐蜀並且一戰成攻,攻滅了蜀國和巴國,解除了秦國的後顧之憂,同時將秦國的版圖和人口擴大了三分之一,為秦一統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司馬錯的能力十分突出,到了他的孫子靳時,是武安君白起的部將,一起參加了長平之戰,後來和白起一起被賜死。在秦、漢兩代,司馬氏均在朝為官,到了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的時候,做了漢朝的太史公,官位尚在丞相之上。

    二、學者之風、忘父之願

    司馬談在文景之治時,拜在三位名師的門下學習,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學者。他拜唐都為師,學習天文方面的知識;拜楊何為師,學習《易經》;拜黃子為師,學習黃老之術。司馬談不僅是個好學生,還善於理解分析,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認識。他對春秋戰國時期的陰陽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等六家就有自己的認識和看法。陰陽家闡述了事物的客觀規律,但讓人多生敬畏之心,人總是對未知的事情充滿好奇和恐懼;儒家以《六藝》為法,但是內容太多不夠提煉,大多數人一輩子也學不出個所以然,因此“博而寡要,勞而少功”;墨家崇尚兼愛非攻,但是和方今之勢不相吻合,難以讓每個人都達到;法家不分貴賤,不別親疏,全按照法律來辦,只能用於一時,不能常用,這就是所謂的“嚴而少恩”,秦二世即滅就是明證;名家也是專注於名而忽視了人情,不能從人的本性出發,因此也是有缺陷的;只有道家的無為、無不為,可行性強,自成體系,符合客觀規律又通達人性,才是最好的治理天下的原則。

    司馬遷就是司馬談的兒子,這位大史學家的家族史,讓我看到了他的成功不是偶然,是多少帶人持續行動和傳承的結果。司馬遷生於龍門,在十歲的時候就能朗誦古文,二十歲的時候遊歷天下,瞭解全國各地的民風民情,並被任命為郎中,出使巴蜀以南,對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深入的瞭解和認識,這為他編寫《史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漢武帝的泰山封山的時候,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由於身患重病,沒有跟隨留在洛陽養病。司馬談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便把自己的兒子司馬遷叫到床前,說自己作為太史公一直有一個願望就是寫一部史書,希望他能像《春秋》一樣流傳於世。但是現在自己已經病入膏肓,沒有辦法實現這個願望,這個垂髫老人希望他的兒子能完成自己的夙願,司馬遷聽後跪倒在父親面前,表示要謹遵父親的教導,儘管自己能力有限,但是一定會完成父親的夙願。

    三、逆境發奮、終成鉅著

    司馬談去世三年之後,司馬遷成為太史令,他開始做準備撰寫史記。不過這個時候,不幸發生在了司馬遷身上,由於他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說了幾句公道話,讓自己身陷囹圄並被處以宮刑。開始的時候,司馬遷是十分沮喪,甚至陷入絕望的境地,作為一個男人承受宮刑之禍,很多人恐怕已經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但是馬前謹記父親的遺命,透過歷史深思古代所有成功人士的境遇,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如文王被囚禁的時候,創做的《周易》;屈原被放逐的時候,寫成了《離騷》;左丘失明的時候,才有了《國語》;孫臏被挖掉了膝蓋後,才有了《孫臏兵法》,呂不韋被貶到蜀地的時候,才有的《呂覽》;韓非被囚於秦,才有了《說難》、《孤憤》等不朽之作。所以大抵聖賢的發憤之作,都是他們在逆境中受到了不公的待遇之後,心中才有發奮創作的慾望,想用自己的筆記述往事,為後世能思考之人提供借鑑吧。

    四、字斟句酌、凝練成書

    現在的人寫東西一般都會有一個提綱,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也有一個提綱,這裡麵包括了每一篇的名字和一小段話,每一小段話都提煉了這篇文章的精髓和要旨。寫過文章的人都知道,堆砌文字相對是容易的,提煉和精簡文字卻是十分困難的。司馬遷能夠將每一篇洋洋灑灑數萬字的文章,提煉成簡單的兩行小字,可見其文學功底之深厚,其見識之深邃,其實史學底蘊之雄厚。就像春秋戰國時的諸子百家一樣,司馬遷也應該有一個家字,那就是史家司馬遷者,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大秦帝國

    孫浩輝先生十六年寫就的鴻篇鉅製,填補了中國先秦歷史小說的空白,徹底改變了我印象中的暴秦形象。至今在我的腦海裡都會不斷的播放經典的場面,耳邊都會響起“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熱血在這一刻被徹底點燃。用我淺薄的見識和粗陋的筆觸無法盡述,建議大家讀小說一窺全貌。

    鑑於上面有人已經把《大秦帝國》介紹的很全面了,因此在這裡就不重複了。

  • 5 # 三日軒主人

    學術研究的話,當然是找古本和史書,首選《史記》和《資治通鑑》,參考近代呂思勉的《中國通史》,在找一些錢穆老先生的書來讀一讀, 都是挺好的。

    如果是隻是休閒娛樂,那麼學術類的書籍就不適合了,推薦兩本書吧,一本是黃易的經典《尋秦記》一本是月關的《大爭之世》這些小說中參考了很多的歷史脈絡,故事情節也不錯,春秋戰國類的小說中應該算不錯的。

  • 6 # 權謀家

    想了解春秋戰國至秦統一之前的歷史讀哪些比較好?這幾本兒經典是不能錯過的。

    其次呢,就是讀戰國策。戰國策,儘管很多部分不是現實。但是其中的智慧,已經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液。較為全面地展示了戰國時代的勾心鬥角,智慧對決。這一部分也可以參照資治通鑑中的戰國部分。

    最後是讀一下史記。史記對於秦始皇,統一六國有了詳細的記載。這一部分應該是是巨龍記錄比較全面的。當然了,對於秦統一六國,可以看一下歷史小說,大秦帝國。

    所以說如果想學習上述的歷史知識可以讀上面的直接歷史。也可以閱讀相應的小說。

  • 7 # 古今縱橫談

    最早我瞭解春秋戰國的歷史,是從噹噹網上買的通俗書,我先在書店試讀了下《左傳》和《戰國策》,但太正了,估計接觸歷史不多的人或者非專門研究歷史的人可能看不進去。

    我就從噹噹網上發現了這麼兩本《春秋哪些事兒》《戰國那些事兒》,一看名字就是模仿《明朝那些事兒》,是用現代幽默搞笑的語言寫的。歷史小白可以看這兩本,裡面的一些官職也用現代大白話對上號的。

    但瞭解歷史多的同志,這兩本就算了吧,因為你可能會覺得語言太low了太無聊了,想用《明朝那些事兒》的風格但水平不夠啊!

    所以瞭解歷史多點的同志我推薦高興宇的《春秋戰國》,基於正史的歷史類小說。想看官方正史的,當然還是《左傳》《戰國策》《史記》了。

  • 8 # 秋水先生說說

    學習和了解春秋戰國這段歷史,書籍較多,我介紹閱讀以下幾本:

    1.童書業的《春秋史》, 楊寬的《戰國史》。這兩本書應該是比較經典的。

    2.《春秋》 、《左傳》 、《國語》、 《戰國策》 、《晏子春秋》 、《呂氏春秋》(這些書籍可選學幾本。)

    3.《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 五經,《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

    (這些書籍可選學幾本。)

    4.另外《史記》和《資治通鑑》要看。

    僅供參考。

  • 9 # 西窗聽雨9

    春秋戰國是中國思想最輝煌璀璨的時期,單純學習歷史可讀《史記》《春秋》《左傳》再輔以《資治通鑑》和《戰國策》。文化及思想方面無法給你好的意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必經那個時代的思想及文化太過博大和深隧了。

  • 10 # 子衿書法

    春秋,記錄了魯隱公至魯哀公,即公元前772年,止於公元前481年。大約242年各國的大事件。

    春秋的命名,是以魯國史官記錄的各諸侯國及共主周王的重大重件,按年月日,春夏秋冬的四季來寫的編年史,孔子依據此段歷史整理修訂,編訂《春秋》。成為了儒家經典。

    如何學習春秋戰國史呢?《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春秋左傳》這三本書,都是對孔子《春秋》微言大義的解讀 。是研究《春秋》的第一手資料。

    戰國始於韓、魏、趙三分晉國始,至秦滅六國,一統天下止。戰國時期,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鼎盛時期,老子,孔子,莊子,孟子,荀子……誕生了許多的思想家。頻繁的戰亂,使各國對人才的爭奪,人們的思想空前的解放。各種學術思想,百家爭鳴,都有其用武之地。

    學習瞭解這段歷史的書籍,《戰國策》自然是首選。《史記》也是必然的選擇。

    春秋戰國時代的人才,是中國歷史上最能體現其自身價值的時期 。蘇秦一身兼具六國之相,這是其他時期無法想象的事。而張儀在楚國受到楚王懷疑偷了珍寶,被打得只有舌頭能動。被人抬回家,其妻看見其慘狀,悲痛欲絕。他卻對妻子說“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不”?妻子說“還在”。“只要舌頭在就可以了”。楚國的楚懷王,就是被投靠了秦國的張儀活活玩死 。

    好了,自己去研究吧。讀書不是聽故事。要明白故事中蘊含著的道理,對人的啟迪。以史為鑑,不要去辨到底有沒有發生過這些事。發不發生,社會都是今天的樣。我們要做的是,領會書中記錄的事,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在我們遇到類似的情況下,該如何趨利避害。引史為訓。

  • 11 # 西窗聽雨9

    單純瞭解歷史方面讀《春秋》,《戰國策》《史記》《資治通鑑》。如果有條件可以讀讀《呂氏春秋》諸子百家的著作,還有能從市面找到的有關春秋戰國的殘篇。宋朝以後的最好別看,真接是儒家牌坊,容易誤導歷史的真實性。民國時期尚可。本朝尤其從九十年代到現在的最好直接入垃圾桶,差不多都是騙錢還浪費讀者時間的。所謂國學專家更狗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嘉勒比海參30他們頭的多少錢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