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AA福祿壽喜財AAA

    這個一般中藥包裝袋子上都有說明,仔細閱讀,或詢問醫生也可以。注意事項,儘量不用自來水,用涼白開,具體如下:

    煎煮味道苦澀的中藥是個麻煩活,也是個技術活。如何讓中藥湯劑發揮最大藥效,瞭解煎煮中藥的方法就十分必要。

    煎藥前,有個程式是將中藥浸泡20~30分鐘,好讓藥物充分地吸收水分,讓煎出的藥液療效更好。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浸泡藥材的水最好是冷水,60℃以上的熱水浸泡會使藥材組織細胞內的蛋白質凝固、澱粉糊化,不利於藥物成分溶出。但是不宜用水沖洗藥材,由於不少藥材中含有糖和甙類,可溶解於水中,經水洗後,將丟失一部分的有效成分,導致藥效降低,而且中藥有不少藥材是粉末類的,也有的在配藥時需研碎,如桃仁、龍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會造成這些藥物的流失。由於有的藥材在炮製過程中加入蜜、酒、膽汁等輔料,而這些輔料易溶於水中,若用水沖洗,可導致部分輔料丟失。如常用藥材中的膽南星、酒制大黃等。

    煎器的選擇:中藥湯劑的質量與煎煮器具有密切關係,應選擇沙鍋、瓦罐、玻璃或搪瓷的煎煮器具。不可用鐵、銅、鋁具煎藥。

    包煎的方法:選用純棉紗布包煎。

    煎藥最好不要用自來水,因為自來水中含有氯。氯是強氧化劑,可與多個有機物發生氧化反應。只有當自來水煮沸成為開水,氯才能揮發掉,所以為避免氯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破壞,煎煮中藥應該用已經沸騰過然後冷卻下來的涼開水。

    煎藥時的用水量一般需要高出藥面3~5釐米。在煎煮過程中不要隨意加水或拋棄藥液。中藥也要按醫生囑咐用量,中藥並非煎的時間長些,煎得越濃效果越好。煎中藥是中藥飲片中的有效成分不斷釋放、溶解的過程,當中藥飲片中與藥液中的有效成分濃度平衡後,這一過程就停止了,再連續不斷地煎就令藥液中的有效成分因不斷蒸發而減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長時間的高溫中遭到破壞,導致藥效降低。

    此外,過分濃縮的藥汁又會加重苦味,給患者服藥帶來困難,服藥後會產生噁心、嘔吐等副作用。所以煎中藥時,藥液應保持一定的“量”。 在煎藥過程中要經常攪動,並隨時觀察煎液量,使藥材充分煎煮,避免出現煎幹或煎煳現象。

    中藥煎煮一般分為一煎、二煎,有些滋補藥也可煎三次。取藥包好後一煎藥沸後煎15~20分鐘為宜,二煎藥沸後煎10~15分鐘為宜,滋補藥可適當時間長些。 煎藥用火應遵循“先武后文”的原則。即沸前宜用大火,使水很快沸騰,沸後用文火,保持微沸狀態,減少水分蒸發,以利於藥物成分的煎出。 每劑藥煎好後,應趁熱及時濾出煎液,以免因溫度降低而影響濾出及有效成分的再吸附。濾藥時應儘量“壓幹”濾淨。每劑藥的總煎出量在500~600毫升,可分2~3次服用。

    湯藥煎煮完畢,一般應在溫而不冷時服用。但熱性病者應冷服,而寒性病者應熱服,如冬天受寒引起的感冒服用的發散風寒藥最好熱服,服後避風寒,遍身微微出汗為宜。噁心、嘔吐的患者,可在服藥前嚼一點生薑或橘皮末,然後再服,可防止嘔吐。

  • 2 # 平凡的藥師

    一、中藥煮前需不需要洗?

    中藥材一般是不用清洗的,若是感覺有泥沙不乾淨的話,可以快速過水一下,俗稱“搶水洗”,而不是反覆清洗。

    中藥之所以不能水洗原因主要如下:

    1、水洗可使藥物有效成分丟失。如薄荷、魚腥草等中藥,浸洗極易流失有效成份。此外,不少藥材中含有糖和甙類,可溶解於水中,水洗後將丟失一部分有效成份,導致藥效降低。

    2、水洗可使粉末類藥材丟失。中藥中有不少是粉末狀的,也有的在配藥時需研碎,如桃仁、龍骨、滑石粉等,如蒲黃、灶心土、滑石粉等,如用水洗,會造成這些藥物的流失。

    3、水洗可致部分藥材輔料丟失。有的藥材在炮製過程中加入蜜、酒、膽汁等輔料,這些輔料易溶於水,若用水沖洗,則導致部分輔料丟失。如炙甘草、膽南星、酒制大黃等。

    此外,中藥材在製作過程中通常需要經過炮製,其中就有清洗除去雜質、晾曬等一系列程式,所以無需再洗。而且,中藥材經過長時間的高溫煎煮,已很衛生,稍加沉澱,除去藥渣,即可放心服用。

    二、煎藥用什麼器具?

    最好是砂鍋和陶瓷,因為傳熱比較慢,適合保溫,適合於中藥的煎煮,這些器具都不和中藥發生化學反應。煎藥的器具不能用鋁鍋、鐵鍋、銅鍋,這些都是比較活潑的金屬,很多中藥成分都會和它們發生化學反應,有時候還會產生有毒的化學成分。現在不鏽鋼也可以用,因為不鏽鋼的化學活動性也是比較弱的,但還是不理想,它傳熱比較快。

    三、煎藥用多少水?

    煎煮藥材時所需水量,一般以沒過藥材表面2~3釐米為宜。何首烏、白芍藥等質地堅硬的藥材,可以多加些水,蒲公英、藿香等質地疏鬆的藥材,加水量淹沒藥材即可。

    四、煎藥前需要浸泡麼?

    因為現代中藥都使用飲片,也就是炮製過的乾燥品,所以藥物在煎煮前一般要浸泡,這樣易於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為15~30分鐘。以根、種子、根莖、果實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為1小時。

    五、中藥要煎煮幾次?

    實踐證明,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長時間煎煮的效果好,所以煎藥的次數以兩次或三次為宜。

    六、如何把握煎藥的溫度?

    煎藥溫度的高低,中醫稱之為"火候",一般習慣上稱為"文火"或"武火"。文火水份蒸發較慢。武火水份蒸發得較快。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至煮沸後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狀態。

    七、中藥要煎煮多久?

    主要根據藥物和疾病的性質,以及藥物的情況而定。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30分鐘,第二煎30-40分鐘。治療感冒類藥物,第一煎10-15分鐘,第二煎15-20分鐘。滋補類藥物,第一煎30-40分鐘,第二煎40-50分鐘。

    當然不是說要一定要按照步驟來,只是提供給大家瞭解一下,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運用。

  • 3 # 逸仙藥師

    中藥湯劑是中國傳統中醫藥中最早出現的一種劑型,而中藥煎煮是湯劑在使用前的最後一道工序,中藥煎煮質量直接影響藥物的療效。因此,掌握正確的中藥煎煮方法是提高藥物療效的重要環節。

    1、煎藥器具選擇

    一般首選瓦陶器,因其性質穩定、受熱均勻、保溫,價格便宜。目前家庭常用的不鏽鋼煎煮器具,化學性質較穩定,受熱快,耐酸耐鹼,也可用於煎煮中藥。忌用鐵、銅等金屬器具,因為其化學性質極不穩定,易於藥物成分發生反應,改變藥物效能或產生有毒物質。

    2、浸泡及水量

    中藥煎煮前浸泡,可使飲片重新獲得水分而膨脹起來,有利於有效成分的溶出,同時縮短煎煮時間。宜用20~40℃溫水浸泡30~60min,切忌使用過冷或過熱的水,冷水會使乾燥藥材表面產生氣膜,熱水會使藥材蛋白質受熱凝固,均不利於有效成分溶出。一般花、莖、全草為主的藥材浸泡30min,根、種子、果實等為主的藥材可浸泡1h。用水量以超過藥物表面3~125px為宜,第二煎可超過藥渣表面1~50px。

    3、煎煮火候、時間、次數

    火候有“武火”和“文火”之分。根據各類藥材的不同特點應用不同的火候和時間,可最大程度地煎出有效成分和保留有效成分。一般藥物煎煮兩次,頭煎煮沸後煎煮20~30min。二煎15~20min。含揮發性成分的藥材如薄荷、藿香等應避免久煎,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略煎即可,煎煮時間為10~20min。而滋補藥、礦石類及烏頭、附子等有毒藥物煮沸後應文火久煎,煎煮時間為40~60min。

    4、特殊煎法

    4.1 先煎

    指方劑中的一部分藥物需要久煎,則在未入其他藥物時,先行煎煮。常見的有礦物類、化石及獸角類藥物,如石膏、龍骨、牡蠣、石決明、龜甲、鱉甲、水牛角等,因質地堅硬,有效成分難溶出,可打碎先煎15~20min,再加入其他藥物同煎。有毒藥物如附子、半夏、天南星等,為降低毒性,應先煎30~60min。

    4.2 後下

    為防止藥物久煎失去功效,一般在其他藥物快要煎好時,將後下藥品放入,同煎5min。如含揮發油較多的芳香類藥物薄荷、藿香、佩蘭、砂仁等。瀉下藥也應後下,避免久煎破壞致瀉作用,如大黃、番瀉葉。

    4.3 包煎

    對一些帶絨毛的藥物、花粉類、細小種子類,如辛夷花、旋覆花、滑石粉、車前子、海金沙等藥物,將其裝入紗布袋內煎煮,可防止藥物浮在水面,或沉底糊化,還有過濾作用,避免絨毛混入藥液,刺激咽喉。

    4.4 烊化

    膠質或黏性大的藥物,煎煮時容易黏附於或其他藥物上,應單獨溶化。如阿膠、鹿角膠、龜甲膠等,可放於熱水或已煎好的藥液中溶化服用。

    4.5 另煎

    貴重藥物為避免被其他藥渣吸附造成浪費應單獨煎煮,藥汁兌入其他煎好湯劑中服用。如人參、西洋參、鹿茸等。

    4.6 沖服

    貴重藥亦可研成細粉與藥液混勻同服,如三七粉、羚羊角粉、川貝母等。

    (本答案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陳永康提供)

  • 4 # 藥事健康

    熬中藥的最好方法?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不同中藥方藥都有各自適合的煎煮方法,熬中藥不是千篇一律。

    要熬好中藥,必須明白中藥的治病原理。中藥治病靠中藥的偏性,靠中藥的藥性,四氣五味,也可簡稱為氣味。中醫在為患者治病時所開出的方子,會根據患者情況不同,採取溫、清、補、消、滑、澀、燥、實不同治法。元代名醫王好古《湯液本草》中有這樣的論述“氣之厚者為陽中之陽,氣厚則發熱,辛甘溫熱是也;氣之薄者為陽中之陰,氣薄則發洩,辛甘平涼寒是也。”“味之薄者為陰中之陽,味薄則通,酸苦鹹平是也;味之厚者為陰中之陰,地之陰也,酸苦鹹寒是也。”因此我們對不同中藥方藥應採取不同的煎煮方法。

    熬治外感病的中藥時,最好是加蓋,開鍋後用中火,煎煮時間短一些,大約在15至20分鐘,(但也有例外,麻黃湯,需熬的時間長一些,此方用取的是麻黃的味,而非其氣。)取汁量多一些。服用時應該多次頻服,達到全身微有汗出就可停藥。

    滋補類的中藥則需熬的時間長一些,大約在開鍋後45分鐘至1小時,開鍋後用小火,取汁量少一些,最好是空腹且定時服,一日兩次,早晚各一。

    其它類的中藥,則按煎煮時間在20至30分鐘,取汁分二到三次溫(或涼)服。

    因此說熬中藥不能教條,教科書上的東西不能照搬。

  • 5 # 我是平哥

    1:煎中藥的容器宜用砂鍋或者搪瓷鍋為好,不要用鐵鍋。藥物放入鍋內加涼水約高出藥物3釐米左右,浸泡30--60分鐘後放在火上煎煮。煮沸後改用小火,在煎煮過程中不要頻繁開啟鍋蓋,以免丟失揮發性成分。

    2:每劑藥一般煎煮2次(服用兩次)。第一次煎煮用急火煮沸後改用小火再煎20分鐘,將藥液煎至100毫升,濾過即服用。第二次煎煮加涼水稍高於藥面即可,煮沸後再用小火煎20分鐘,煎至100毫升濾過服用。

    3:根據藥物的效能不同,決定煎煮時間的長短,味薄發散解表藥一幫煮沸10--15分鐘。味厚滋補藥煎煮時間長,煮沸後改用文火煎煮一小時左右。毒性藥物為降低毒性,宜用長時間文火煎煮。

    4:一般藥物可以混合煎,對於一些特殊藥應根據醫囑煎服。

  • 6 # 陌上花開L520

    我曾經學過中醫學,對煎中藥非常熟悉!中醫作為中國傳統的醫學,對中藥的煎法是非常考究的,不同的藥煎法大不同,直接關係到治療效果。想煎煮好中藥,又要保證其藥效,那就要注意了:

    1、器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藥煎煮最好用陶罐、砂鍋或不鏽鋼器皿等,切忌鐵、鋁等易腐蝕器皿。

    2、浸泡

    煎煮中藥前,應先用冷水將中藥浸泡1—2小時(除用醋、酒泡的藥),要20分鐘。

    3、用水

    煎藥用自來水即可,水量要浸過藥材表面1—3釐米。藥材過多或易吸水的可適當增加。

    4、火候

    煎煮時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藥液後,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5、鍋蓋

    剛開始煎藥時須蓋緊鍋蓋,待水沸時可用兩根筷子撐起鍋蓋,留些縫隙讓蒸氣排出。有些中藥含有揮發成分,如薄荷、藿香等解表類藥物以及西洋參等貴重藥材,煎煮過程中其有效成分易發散到空氣中,則須蓋著蓋子熬。

    6、不同藥性的藥材煎煮方法也不一樣

    切記!!從水開後計算煎煮時間!

    用於治療急性熱病、四季外感風寒、風熱類疾病的清熱發散性藥物。頭煎從沸後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鐘,第二煎沸後再煎10~15分鐘左右。

    用於治療一般常見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臟腑功能失調、高血壓病、心血管類疾病的調理性藥物。頭煎從沸後中火煎煮20~30分鐘,第二煎沸後再煎15~20分鐘左右。

    用於治療虛損性疾病的補益藥,如:氣虛、血虛、腎虛等各類虛損病症的藥物。頭煎從沸後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鐘左右,第二煎藥沸後再煎20~30分鐘。

  • 7 # PFNA和VSD

    怎樣煎煮中藥才能保證藥效?這可是個大的學問,中藥的煎煮講究很多,一般而言,可分為先煎,後下,包煎,另煎,熔化,泡服,沖服,煎湯代水等,不同的方法會有不同的藥效效果。

    先煎,主要針對難溶於水的礦物等,如生石膏,或者是附子,時間長可以降低藥物的毒性。後下主要是芳香類藥物,不然的話易揮發藥性,如薄荷等。包煎,指黏性強,粉末狀藥物防止藥物渾濁及刺激,如滑石粉,旋覆花等。另煎,針對一些貴重藥材,如人參,鹿茸等。熔化,針對一些膠類物質,避免粘性太大影響其他藥物,如阿膠。泡服,有效成分溶於水的物質,如藏紅花,番瀉葉。沖服,為防止散失的貴重藥物,如牛黃,麝香等。

    中藥的煎煮是十分講究的,不同的方式對藥物的藥效是有非常大的影響的。應該是嚴格聽從醫生的安排。

  • 8 # 慧通

    下午好,謝謝邀請,煎中藥最好就是用砂鍋來煎,也可以用不鏽鋼鍋來煎,但建議你還是使用砂鍋為最佳。這些器具傳熱均勻、效能穩定,可避免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而影響藥效。幹萬不可用鐵,銅等其他鍋來煎,這些器具容易起到化學反應後,而使中藥有可能有了毒副作用,切記不能使用這些器具。煎藥用水,用咱們生活中的自來水就行。首先聽中醫開藥前告訴你的,按照醫生告訴你的方法,將中藥放入砂鍋內,如果中藥中有顆粒及細小或粉沫之類的,將其用砂布包住,這時你的分清楚,有需要後下的藥,不要放進砂鍋。再一個注意加水的量,不要太多,更不能太少,一般的中藥煎前,需要泡三十分鐘到五十分鐘,因為中藥在泡的過程中要吸收水份的,故加水要適量。這你就要根據藥的量及性質,看加水多少了。中藥泡一定的時間後,開始煎,煎的過程中要撐握火的大小,一般清況下,開始用武火,就是大火,將中藥煎開後,煎五分鐘後,再用溫火,就是說小火再煎上十五分鐘,如有後下的藥,記得在快煎好的六分鐘內,把後下的藥入鍋。一般中藥煎二次,第一次應煎二十分鐘,加水稍多些,第二次煎十五分鐘,加水少點。在要注意的就是煎的過程中,不斷的攪拌,把中藥煎勻,煎時把蓋蓋好,最主要的一點切記不要糊了,中藥糊了就有毒了。一般的中藥都是煎二次,你可以煎一次喝一次,或將兩次煎完後,均勻到一起喝。根據情況,一天你可以喝二次或三次,再要注意就是看飯前或飯後服,這些醫生都要告訴你了。祝你健康,生活愉快!

    2018,04,13.

  • 9 # 花顏悄語854

    煎藥是我現在每天必做的事情之一。現在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煎藥經驗。首先抓好的中藥材要用涼水浸泡30分鐘,以便藥材的有效成分能夠充分煎煮出來。

    浸泡和煎煮藥材的器具最好使用砂鍋,我用的就是這個。泡藥材的水不要太多但也不能太少,最好高過浸泡藥材3釐米左右。需要包煎的藥物單獨放置,煎藥前把它(一次的量)倒入小布包包好。

    中藥泡好後就可以煎煮了。先武火

    水沸後轉為文火煎煮30分鐘。

  • 10 # PSM藥盾公益

    以上由 中日醫院藥學部 周暢玓 提供答案!

  • 11 # 上官仁青

    如果是根莖類的藥材,冷水泡三十分鐘,煎煮三次,水剛沒過藥材即可,不必太多;葉類花類藥材不必浸泡,因為裡面有揮發油

  • 12 # 小荷醫典

    中藥怎麼熬效果最佳

    中藥在用具、用水、火候和煎煮方法上都滿足其最優時,熬製的效果最好。

    湯劑是中藥最常用的劑型之一,為使湯劑發揮最佳的藥效,對於煎藥的用具、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的要求。

    1.用具:以砂鍋、瓦罐最好,搪瓷管次之,忌用銅、鐵、鋁等金屬鍋具。

    2.用水:現以水質潔淨新鮮(符合飲用水標準)即可,如自來水、井水、蒸餾水等。

    3.火候:有文火、武火之分。武火可使溫度上升,水液蒸發迅速;文火可使溫度上升,但水液蒸發較為緩慢。

    4.煎煮方法:總體而言,應先將藥材浸泡30~60分鐘,用水量以高出藥面為度。一般中藥需煎煮兩次,第二煎用水量為第一煎的1/3~1/2,將兩次煎取的藥液去渣濾淨混合後,分2次服用即可。對於煎煮的火候和時間,應根據藥物的效能而定。一般來說,解表藥、清熱藥煎煮時間宜短,多以武火煎煮,煮沸後再煎3~5分鐘即可;補益藥煎煮時間宜長,多以文火慢煎,煮沸後需再煎30~60分鐘。此外,對於某些特定藥物,因其質地的不同,其煎法也較為特殊,如龍骨、牡蠣、石決明、龜甲、附子、草烏等一些有效成分難溶於水的金石、礦物、介殼類藥物或毒性較大的藥物需先煎;薄荷、砂仁、沉香、肉桂、鉤藤、大黃等一些氣味芳香的藥物或久煎能破壞其有效成分的藥物需後下;旋覆花、車前子、蒲黃等黏性強、粉末狀及藥材表面帶有絨毛的藥物需包煎;人參、西洋參、羚羊角等貴重藥材需另煎;阿膠、鹿角膠等膠類藥物或黏性大而易溶的藥物需烊化;西紅花、番瀉葉、胖大海等某些有效成分易溶於水或久煎易破壞其藥效的藥物需泡服等,這些特殊藥物一般都會在處方上加以註明,按其要求操作即可。

    本內容由滄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傳統醫學科 主任醫師 王振強稽核

    點這裡,檢視醫生回答詳情

  • 13 # 小荷醫典

    煎中藥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煎煮中藥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論,不同中藥有不同的煎煮方式。煎煮中藥對選用器具、加水多少、煎煮火候、煎煮次序等都有很多講究。

    1.器材的選用:煎藥不宜使用鐵、銅、鋁製器具,以免與藥物產生反應,減弱藥物效果,產生毒性。煎藥適宜選用砂鍋,其受熱均勻、保溫性好,且不容易於藥物發生化學反應。

    2.加水的多少:一般評估用水多少的標準是,將藥物按壓後,水面高出藥材2釐米既可,對於質地堅硬的藥物,加水量可適量增多,反之質地疏鬆的藥物把水加到剛好蓋過藥物即可。

    3.煎煮前浸泡時間:一般藥浸泡20~30分鐘,如果藥物中以種子或果實類藥材為主,浸泡時間可延長至1個小時。

    4.煎煮的火候:不同藥物煎煮火候不同,一般情況下,可先用武火煎至藥汁沸騰,再用文火煎煮保持沸騰狀態。對於礦物類藥物及補虛類藥物適宜用文火久煎;解表類藥物可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

    5.煎煮次數:一劑藥物最好煎煮3次,有助於藥物有效成分的滲出。

    6.煎煮方式:藥物有先煎、後下、包煎、另煎、烊化、沖服等。如礦物類和貝殼類藥物等一般需要先煎;大部分解表藥、化溼藥需要後煎;蒲黃、海金沙等易使藥液混濁的藥物需要包煎使用;阿膠等藥物需要烊化使用。

    本內容由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 臨床藥學部 副主任藥師 解皓稽核

    點這裡,檢視醫生回答詳情

  • 14 # 如意龍

    我吃中藥一年多了,每天熬中藥,也熬出經驗來了,熬的也不知道正確不。首先我是吃中藥專業戶,為了省事,一天熬出兩天的,也就是一次熬兩付,沒有中醫特殊吩咐,每付藥熬最少半小時,步驟就是,先把中藥用涼水侵泡兩小時,開火用大火燒開,在改小火慢熬,中間不能加水,熬半小時,歷出藥汁,在加水大火燒開,小火慢熬半小時,歷出藥汁,把兩次熬的藥汁混合一起,一天分兩次喝。如果不小心熬糊了,可不得了,那是有毒的藥,不能喝,只能倒掉了。我這樣熬,也是聽老人說的,不知這樣熬正確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豬年馬上要到了,為何沒有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