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830279780080

    講到吃大閘蟹,絕對是一種季節性的享受,唐代詩人李白曾讚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據瞭解,今年大閘蟹的價格略低於去年,饕客們怎可錯過這個大快朵頤的好時機呢?

    俗語說:“秋風起,蟹腳癢,九月圓臍十月尖。”其“圓”、“尖”指的是蟹臍(底部),母蟹蟹臍呈現圓形並有橫紋相間,九月要食雌蟹,這時雌蟹黃滿肉厚;十月要吃雄蟹,這時雄蟹蟹臍呈尖形,膏足肉堅。那麼,究竟大閘蟹怎麼樣吃才最好?挑大閘蟹又有什麼講究呢?讓我們為你一一解答。

    大閘蟹的多種吃法

    清蒸大閘蟹

    大閘蟹·4只

    香蔥·1棵

    生薑·1塊

    調料

    香油·1小匙

    醬油·2小匙

    香醋·1小匙

    白糖·小匙

    1.用細繩將蟹鉗、蟹腳扎牢;蔥、姜洗淨切末;

    2.把蔥末、薑末、香醋、糖、醬油、香油調和成蘸料,

    裝碟;

    3.把蟹放入蒸鍋蒸熟後取出,解去細繩,裝入盤中即可。

    蒸蟹一定要看準時間,大概需要8~10分鐘。

    原汁原味,營養豐富。

    這是大閘蟹最經典的做法,這種做法主要突出螃蟹原汁原味,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大閘蟹的色、香、味。珠江春酒店的服務員把蒸好的蟹端上桌,大閘蟹色澤橙黃,肉鮮香甜美。翻開底蓋,連著把蟹背也一同剝開,蟹背裡金色的膏黃就展現在眼前,仔細地把膏黃剝下來,澆上醋,放進嘴裡,細細地品味,慢慢地咀嚼,果然是“蟹肉上席百味淡”啊。

    椒鹽炒蟹

    這道菜很適合下酒。將鮮活淨蟹切塊,用蔥、姜、料酒浸幾分鐘,拖粉下油鍋炸至金黃,加豆腐、姜、蔥、鹽、醬油等燴出味即可。吃時最好的配酒便是黃酒,而黃酒中又以花雕最佳。也可配一杯冰涼涼的啤酒,細品現代風味的大閘蟹。

    蟹湯浸水東芥菜

    先用大閘蟹熬湯,然後把這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時蔬浸到蟹湯裡,爽脆的芥菜也帶有鮮味。這個做法比較清淡,嘗過之前幾種大閘蟹後吃再適合不過了。

    淮揚蟹粉米飯

    米飯上鋪著一層橘紅色的蟹子,跟橘紅色的蟹互相映襯,看上去就很吸引。把蟹肉、蟹膏挑出來,加上蔥花,和蟹子、米飯一起攪拌均勻。熱騰騰的飯裡透著橘紅色,吃進嘴裡細細咀嚼,每一粒米里都透出淡淡的蟹香味。廚師介紹說,蒸蟹最好是把蟹放到冰箱中速凍半個小時,這樣蒸的時候蟹不會走動,蒸出來蟹黃也不會散。但是做淮揚蟹粉米飯就專門要讓蟹活動,將蟹和飯一起蒸,讓蟹汁滲到飯裡。

    蟹粉幹撈翅

    這道佳餚用大閘蟹和金鉤翅製成。橘紅色的蟹黃、潔白細嫩的蟹肉、透亮的魚翅,造色、香、味三者之極,風味獨特,賣相極好。紅黃相間、飽滿金黃的色澤中透出一股誘人的鮮味,嘗一口,蟹和翅“腥腥相惜”,濃郁的香味直達五臟六腑。這時再加入東江秘方烹製的上好雞湯,三種美食的清香鮮嫩,叫人忍不住想再添上一份。

    一品蟹包

    這是東興順的招牌點心,蟹包的表面點綴著橘紅的蟹子,晶瑩油亮,像是花蕊一樣。當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塊放進嘴裡,大閘蟹的肉混合著蟹膏、蟹子、花枝膠的香味,非常鮮美。

    藥膳大閘蟹

    湖北烹製的大閘蟹重味夠辣,未動筷箸,已讓人感覺到辣味十足。用力掀開大閘蟹的殼身,用小勺輕輕將金黃色的蟹膏倒入舌尖,直入喉頭的是陣陣清鮮滋味,由於這款河鮮大閘蟹是借鑑了香辣蟹的製作方法,味道十分香濃。

    黃酒凍醉蟹

    這是將大閘蟹浸入黃酒中製成,酒的香味和蟹的鮮味相得益彰。吃醉蟹,少不了兩樣重要配料———薑茶和醋。因為大閘蟹偏寒,吃完後一般用薑茶來暖暖腸胃。吃蟹,各個部分的先後順序還有講究,蟹殼要放在最後吃,因為蟹膏這些精華在殼裡,如果先吃了,再嘗蟹腳的肉,其鮮美程度就會大打折扣,所以最好的要放在最後吃。

    看了這麼多烹製方法,你是不是打算一試身手呢?先別急,能不能買到肉味鮮美的新鮮蟹可是關鍵的一步哦~請看下頁(選大閘蟹要五看):

    選大閘蟹要五看

    看蟹殼殼貝色澤鮮明,有光澤,且呈墨綠色的,一般都體厚堅實;呈黃色的,大多較瘦弱;能挑選到“金毛金爪”的更好。

    看肚臍肚臍突出來的,一般都脂肥膏滿:凹進去的,大多是膘體不足。當用手拿蟹時還要覺得夠“重”,這才挑到肥美多膏,蟹肉豐滿的大閘蟹。

    看蟹足足爪結實,蟹足上的“腳毛”叢生,一般都膘足老健;無毛的,大多是體軟無膘。

    看雌雄俗話說:“農曆八月挑雌蟹,九月過後選雄蟹”。因為農曆九月過後雄蟹性腺成熟好,滋味營養最佳。一般肚臍圓形的為雌蟹,肚臍尖形的為雄蟹。

    看活力將蟹翻轉身來,能迅速用蟹足彈轉翻回的,說明活力強;不能翻回的,活力差,存放的時間不能長。

    也可透過其“橫行”來觀察,爬行時肚腹離地者就是好貨。當然,其蟹足均被綁住,那就不在此列了。不過,還可看蟹是否反應靈敏,若用手或枝條觸動其眼睛旁邊時,眼珠子會靈活閃動,反應敏捷,或者會“口噴白泡”者,還是夠生猛和新鮮的。

    吃蟹四除

    吃大閘蟹時,下面四樣東西帶有大量細菌、汙物,必須剔除。除腮,在蟹體兩側,形如眉毛,成條狀排列;除胃,位於蟹骨前半部,緊連蟹黃,形如三角形小包;除心,位於蟹黃或蟹油中間,緊連胃,呈六角形,不易識別;除腸,位於蟹臍中間,呈條狀。

    答案(二)大大閘蟹的吃法可謂多種多樣,五花八門。與香辣蟹的風靡一時相比,清蒸大閘蟹可謂是久居江湖,長盛不衰。因為人們品嚐螃蟹大多是為了品其鮮美原味有,而且它的做法簡單,家庭都能享用。

    做“清蒸蟹”只要把蟹洗淨,用線將其扎牢,入鍋蒸熟便可。為了保持蟹的原汁原味,蒸時宜用蒸籠而不宜用盆子。

    醉蟹也是常見的吃法,將蟹放入清水中擺兩天,再從水中拎出擺一天不喂水,然後用酒灌入嘴中,加適量鹽、料酒、蔥、姜、糖,裝入小口罈子加蓋密封,置入冰箱冷藏,一週後即可直接食用。亦可用醉蟹燉雞或乳鴿,其湯汁醇厚,營養豐富。/

    椒鹽炒蟹配酒可是絕妙的組合。將鮮活淨蟹切塊,用蔥、姜、料酒浸幾分鐘,拖粉下油鍋炸至金黃,加豆腐、姜、蔥、鹽、醬油等燴出味即可。吃時最好的配酒便是黃酒,而黃酒中又以花雕最佳。也可配一杯冰涼涼的啤酒品出現代風味的大閘蟹!

    蔥炒螃蟹和豉椒螃蟹的濃厚味道會使人胃口大增。如果喜歡有點西式風味的話,可以下一些XO醬,蟹下鋪上面條,經典的港式做法。

    原味吃VS拌醋汁

    每年蟹肥時,陽澄湖清水大閘蟹必然是大家必爭之蟹。青背、白肚、全爪、黃毛、體壯,肉質細嫩鮮美,享有“蟹中之王”的美稱。正宗大閘蟹的傳統做法是清蒸,主要突出螃蟹的原形原味,色澤橙黃,蟹肉鮮美,故又有“蟹肉上席百味淡”的說法。

    上海地處蟹產區附近,一到了秋冬,就有源源不斷的新鮮大閘蟹供應,蟹宴可以從九月吃到過年時候;而廣州離蟹產區較遠,通常只有在十月能夠吃到。“九月圓臍十月尖,持蟹賞菊菊花天”,意思是農曆九月雌蟹最肥美,農曆十月雄蟹最肥美,而上海人還愛在九月底、十月頭的時候,把螃蟹組成夫妻檔,成對成對地享用而港滬的吃法還是有一定分別。港式蒸蟹,以紫蘇葉除去蟹的腥味,主張不蘸點任何調料,趁著蟹新鮮熱辣的時候吃,吃蟹的原汁原味,而工具簡化為剪刀、鉗子和挑勺。

    上海人吃蟹,最傳統的工具有八件,現在有工具把其中幾種功能合在了一塊,用起來比較方便,吃的時候講究醋汁的調配———通常用醋、糖、薑汁按比例來烹製而成。據說,同時吃大閘蟹,上海人挑館子挑的就是這個醋汁的味道。`吃蟹“絕招”

    不會吃蟹的人,是連殼帶肉,一啖咬下去,然後嚼幾下,連殼帶肉吐出來,這樣真正食入肚內的蟹很有限。真正的食家吃螃蟹,像執牙刷刷牙那樣,把半邊蟹打橫入口,逐瓣咬開蟹殼,讓大瓣的蟹肉順利吮入口。有些人食蟹,是先掀起蟹殼,吮食蟹膏,然後再拗開蟹身分成兩邊,吃完一邊又一邊,最後吃蟹鉗、蟹爪。這些人是不懂得食蟹的。正確的吃法是先吃鉗、爪,這時蟹蓋未揭,不會走掉熱氣。吃過爪、鉗後,再掀起蟹蓋,享用蟹膏,吃光蟹肉,一點都不浪費。食蟹爪時,可先吃掉兩處關節,然後一吸,即可將爪的肉吸入嘴裡。

    食蟹,一定要食熱氣騰騰的蟹。因此,食蟹時宜邊蒸邊食。這裡介紹一種用飯煲蒸蟹的辦法:先在煲內放少量水,即放上飯隔。水煮沸後,把蟹放入鍋內,蒸十五分鐘,便可出來食。之後再放蟹到煲內煮。當食完第一隻蟹時,第二隻也就蒸熟了。這樣一隻接一隻地食,蟹都是熱的了。

    秋食螃蟹全攻略

    深秋初冬正是青蟹豐收的季節,既好又便宜,可以大吃特吃。

    選螃蟹:怎麼挑螃蟹?不用說,螃蟹一定得新鮮,所以一定得揀活的。大小都可以,但是一定要重。因為母的螃蟹黃多,所以母的更好。如果不會分辨公母,可以向一塊兒挑螃蟹的人請教。

    螃蟹的做法:螃蟹可以生吃,但是得用酒和什麼別的佐料醃幾天,所以生吃並不簡單。而且萬一螃蟹不新鮮,那可不是鬧著玩兒的。熟吃螃蟹,可以炒,可以蒸,也可以煮。炒比較麻煩,所以大多數人都蒸或煮著吃。

    洗螃蟹:不管怎麼燒,都得先把螃蟹洗乾淨。可以把螃蟹放在洗碗槽裡先用水泡一會。然後用刷子(可以用舊牙刷)把螃蟹身上的泥沙刷掉。一定要注意別讓螃蟹咬了!

    蒸/煮螃蟹:洗好了螃蟹,就可以蒸/煮螃蟹了。要先把水燒開,然後再把螃蟹放在鍋裡。

    調汁:在蒸/煮螃蟹的同時,你可以調一下沾螃蟹用的汁。先找一塊新鮮的生薑。把姜洗乾淨,切成細絲。把薑絲放在碗裡,再往碗裡倒一些醋(鎮江香醋最好),然後再放一些糖。用筷子/匙羹把汁拌勻,就可以了。

    調完汁以後,你可以看一下螃蟹蒸/煮好了沒有。青蟹如果變紅了,就差不多好了。吃螃蟹:螃蟹晾涼了以後,就可以吃了。先把螃蟹身上圓形的蓋子揭開,如果是母的,你會在肚子的地方看到黃澄澄的蟹黃。這是螃蟹身上最好吃的東西。你也會在兩邊靠近大腿的地方看到一些白的像刷子毛一樣的東西,那是不能吃的。

    吃完蟹黃,就可以吃蟹肉了。蟹肉是白色像魚肉一樣的東西。最好把螃蟹掰成兩半,這樣可以把白花花的蟹肉暴露出來。一般人最後吃螃蟹腿,因為吃螃蟹腿很費時間,而且腿裡肉不多。但是人們還是儘量把腿吃完。有人覺得腿裡的肉好吃。吃螃蟹腿也是消磨時間,家人朋友聊天兒的好機會。你得想辦法把螃蟹腿裡的肉弄出來。你可以用專門吃螃蟹用的夾子把腿的硬殼夾碎,也可以用牙籤或者叉子把蟹肉弄出來。注意:螃蟹殼很硬,螃蟹的腿也很尖。別把牙咬壞了!

    最後一步:吃完螃蟹,最好馬上把螃蟹殼扔掉,因為螃蟹很腥。蒸/煮螃蟹的鍋也得徹底洗乾淨。當然,最好用肥皂把手也洗乾淨。

    吃大閘蟹小常識

    大閘蟹雖味道鮮美,但性寒且帶溼毒,面板病患著或者容易面板敏感的人鬥不宜吃。體質虛寒的人(即經常手足冰冷、容易頭暈、疲倦),最好還是忍忍口,以免引致胃寒不適。此外,蟹黃(蟹膏)的膽固醇很高,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硬化的人,不宜多吃。而糖尿病患者及腎病患者血壓偏高的,也不宜多吃大閘蟹吃蟹要注意烹調方式。由於大閘蟹生活在江、河、湖底的泥溝裡,喜歡吃小動物的屍體,腸道內還有大量細菌,加上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比豬肉、魚肉高好幾倍),死後蛋白質會迅速分解,細菌大量繁殖,極易變壞,因此不要吃死蟹,也不要吃沒有經過徹底煮熟的蟹。吃蟹時,用姜醋作調味料,既可幫助消化,也有助於殺菌。蒸蟹放一些紫蘇葉,紫蘇性味辛溫,能解魚蟹毒。吃蟹配酒,其實可以借酒澆菌,解蟹的寒氣。吃蟹後如感到腸胃不適,可用薑片煮水,趁熱飲用,有暖胃功效。古醫書記載:“凡柿同蟹食,令人腹作蟹瀉。”原來蟹含豐富的蛋白質,而柿子的鞣酸很多,兩者同吃會凝固成硬化。此外,蟹和柿都屬寒涼之物,同時進食過量容易引致不適。使人出現腹痛、嘔吐等症狀,也就是常說的“胃柿團症”。

    大閘蟹的煮經和掰技飼養大閘蟹的水質十分講究,過去廣東一直從洪澤湖進大閘蟹,每年六、七月先付錢,深秋再隔天運到廣東。後來因洪澤湖水汙染嚴重,才轉移到了陽澄湖,但數量不多,現在市場上標榜的陽澄大閘蟹多為冒牌,食客也一笑置之。大閘蟹有九雌十雄之目,謂九月團臍佳,十月尖臍佳,只要合節令,辨雌雄,受騙就不會太深。大閘蟹一定要煮(無錫話“閘”與“煮”又同音),用此來保證蟹的水分,不是一般的隔水蒸,折蟹粉的大閘蟹必須用冷水煮,否則蟹被燙而掙扎,八腳必先落,蟹黃必定流失。原只大閘蟹必須捆紮好放入開水中煮(樓面慣稱“原只蒸”實屬外行話),當然,最好在開水中放少許姜蔥、紫蘇和老酒。煮熟的大閘蟹掰開蟹蓋不蘸醋,用舌尖輕觸蟹肉,略覺甜味,即是好蟹。吃大閘蟹比吃蛇碌更講究吃相和吃技,最經典的吃法當然還數“吃完一隻蟹仍然是一隻蟹”。先吃蟹蓋,然後將蟹掰開。順著絲縷吃蟹肉,將蟹肚部分的殼全部扔進蟹蓋。蟹腳、蟹鉗最難吃,必須吃完後分兩邊按次排好,最後將蟹“肚臍”蓋在蟹蓋上翻身放在蟹腳中間———於是又是一隻完完整整的大閘蟹。

    古人是怕蟹的外形而不敢吃蟹的。蟹是一種甲殼類動物,從幼苗成長為成年蟹,大概要經過十幾次的脫殼,於是被寫作蟹(解,是解脫的意思)。同時,蟹是旁著行走的,於是也被統稱為“螃蟹”。沉醉於螃蟹的鮮美,什麼高蛋白,什麼蟹黃毒,都無法阻擋我們對大閘蟹的鐘情。)

    [樓主]|Posted:2006-5-1301:28

    的吃法可謂多種多樣,五花八門。與香辣蟹的風靡一時相比,清蒸大閘蟹可謂是久居江湖,長盛不衰。因為人們品嚐螃蟹大多是為了品其鮮美原味有,而且它的做法簡單,家庭都能享用。

    做“清蒸蟹”只要把蟹洗淨,用線將其扎牢,入鍋蒸熟便可。為了保持蟹的原汁原味,蒸時宜用蒸籠而不宜用盆子。

    醉蟹也是常見的吃法,將蟹放入清水中擺兩天,再從水中拎出擺一天不喂水,然後用酒灌入嘴中,加適量鹽、料酒、蔥、姜、糖,裝入小口罈子加蓋密封,置入冰箱冷藏,一週後即可直接食用。亦可用醉蟹燉雞或乳鴿,其湯汁醇厚,營養豐富。/

    椒鹽炒蟹配酒可是絕妙的組合。將鮮活淨蟹切塊,用蔥、姜、料酒浸幾分鐘,拖粉下油鍋炸至金黃,加豆腐、姜、蔥、鹽、醬油等燴出味即可。吃時最好的配酒便是黃酒,而黃酒中又以花雕最佳。也可配一杯冰涼涼的啤酒品出現代風味的大閘蟹!

    蔥炒螃蟹和豉椒螃蟹的濃厚味道會使人胃口大增。如果喜歡有點西式風味的話,可以下一些XO醬,蟹下鋪上面條,經典的港式做法。

    原味吃VS拌醋汁

    每年蟹肥時,陽澄湖清水大閘蟹必然是大家必爭之蟹。青背、白肚、全爪、黃毛、體壯,肉質細嫩鮮美,享有“蟹中之王”的美稱。正宗大閘蟹的傳統做法是清蒸,主要突出螃蟹的原形原味,色澤橙黃,蟹肉鮮美,故又有“蟹肉上席百味淡”的說法。

    上海地處蟹產區附近,一到了秋冬,就有源源不斷的新鮮大閘蟹供應,蟹宴可以從九月吃到過年時候;而廣州離蟹產區較遠,通常只有在十月能夠吃到。“九月圓臍十月尖,持蟹賞菊菊花天”,意思是農曆九月雌蟹最肥美,農曆十月雄蟹最肥美,而上海人還愛在九月底、十月頭的時候,把螃蟹組成夫妻檔,成對成對地享用而港滬的吃法還是有一定分別。港式蒸蟹,以紫蘇葉除去蟹的腥味,主張不蘸點任何調料,趁著蟹新鮮熱辣的時候吃,吃蟹的原汁原味,而工具簡化為剪刀、鉗子和挑勺。

    上海人吃蟹,最傳統的工具有八件,現在有工具把其中幾種功能合在了一塊,用起來比較方便,吃的時候講究醋汁的調配———通常用醋、糖、薑汁按比例來烹製而成。據說,同時吃大閘蟹,上海人挑館子挑的就是這個醋汁的味道。`吃蟹“絕招”

    不會吃蟹的人,是連殼帶肉,一啖咬下去,然後嚼幾下,連殼帶肉吐出來,這樣真正食入肚內的蟹很有限。真正的食家吃螃蟹,像執牙刷刷牙那樣,把半邊蟹打橫入口,逐瓣咬開蟹殼,讓大瓣的蟹肉順利吮入口。有些人食蟹,是先掀起蟹殼,吮食蟹膏,然後再拗開蟹身分成兩邊,吃完一邊又一邊,最後吃蟹鉗、蟹爪。這些人是不懂得食蟹的。正確的吃法是先吃鉗、爪,這時蟹蓋未揭,不會走掉熱氣。吃過爪、鉗後,再掀起蟹蓋,享用蟹膏,吃光蟹肉,一點都不浪費。食蟹爪時,可先吃掉兩處關節,然後一吸,即可將爪的肉吸入嘴裡。

    食蟹,一定要食熱氣騰騰的蟹。因此,食蟹時宜邊蒸邊食。這裡介紹一種用飯煲蒸蟹的辦法:先在煲內放少量水,即放上飯隔。水煮沸後,把蟹放入鍋內,蒸十五分鐘,便可出來食。之後再放蟹到煲內煮。當食完第一隻蟹時,第二隻也就蒸熟了。這樣一隻接一隻地食,蟹都是熱的了。

    秋食螃蟹全攻略

    深秋初冬正是青蟹豐收的季節,既好又便宜,可以大吃特吃。

    選螃蟹:怎麼挑螃蟹?不用說,螃蟹一定得新鮮,所以一定得揀活的。大小都可以,但是一定要重。因為母的螃蟹黃多,所以母的更好。如果不會分辨公母,可以向一塊兒挑螃蟹的人請教。

    螃蟹的做法:螃蟹可以生吃,但是得用酒和什麼別的佐料醃幾天,所以生吃並不簡單。而且萬一螃蟹不新鮮,那可不是鬧著玩兒的。熟吃螃蟹,可以炒,可以蒸,也可以煮。炒比較麻煩,所以大多數人都蒸或煮著吃。

    洗螃蟹:不管怎麼燒,都得先把螃蟹洗乾淨。可以把螃蟹放在洗碗槽裡先用水泡一會。然後用刷子(可以用舊牙刷)把螃蟹身上的泥沙刷掉。一定要注意別讓螃蟹咬了!

    蒸/煮螃蟹:洗好了螃蟹,就可以蒸/煮螃蟹了。要先把水燒開,然後再把螃蟹放在鍋裡。

    調汁:在蒸/煮螃蟹的同時,你可以調一下沾螃蟹用的汁。先找一塊新鮮的生薑。把姜洗乾淨,切成細絲。把薑絲放在碗裡,再往碗裡倒一些醋(鎮江香醋最好),然後再放一些糖。用筷子/匙羹把汁拌勻,就可以了。

    調完汁以後,你可以看一下螃蟹蒸/煮好了沒有。青蟹如果變紅了,就差不多好了。吃螃蟹:螃蟹晾涼了以後,就可以吃了。先把螃蟹身上圓形的蓋子揭開,如果是母的,你會在肚子的地方看到黃澄澄的蟹黃。這是螃蟹身上最好吃的東西。你也會在兩邊靠近大腿的地方看到一些白的像刷子毛一樣的東西,那是不能吃的。

    吃完蟹黃,就可以吃蟹肉了。蟹肉是白色像魚肉一樣的東西。最好把螃蟹掰成兩半,這樣可以把白花花的蟹肉暴露出來。一般人最後吃螃蟹腿,因為吃螃蟹腿很費時間,而且腿裡肉不多。但是人們還是儘量把腿吃完。有人覺得腿裡的肉好吃。吃螃蟹腿也是消磨時間,家人朋友聊天兒的好機會。你得想辦法把螃蟹腿裡的肉弄出來。你可以用專門吃螃蟹用的夾子把腿的硬殼夾碎,也可以用牙籤或者叉子把蟹肉弄出來。注意:螃蟹殼很硬,螃蟹的腿也很尖。別把牙咬壞了!

    最後一步:吃完螃蟹,最好馬上把螃蟹殼扔掉,因為螃蟹很腥。蒸/煮螃蟹的鍋也得徹底洗乾淨。當然,最好用肥皂把手也洗乾淨。

    吃大閘蟹小常識

    大閘蟹雖味道鮮美,但性寒且帶溼毒,面板病患著或者容易面板敏感的人鬥不宜吃。體質虛寒的人(即經常手足冰冷、容易頭暈、疲倦),最好還是忍忍口,以免引致胃寒不適。此外,蟹黃(蟹膏)的膽固醇很高,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硬化的人,不宜多吃。而糖尿病患者及腎病患者血壓偏高的,也不宜多吃大閘蟹吃蟹要注意烹調方式。由於大閘蟹生活在江、河、湖底的泥溝裡,喜歡吃小動物的屍體,腸道內還有大量細菌,加上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比豬肉、魚肉高好幾倍),死後蛋白質會迅速分解,細菌大量繁殖,極易變壞,因此不要吃死蟹,也不要吃沒有經過徹底煮熟的蟹。吃蟹時,用姜醋作調味料,既可幫助消化,也有助於殺菌。蒸蟹放一些紫蘇葉,紫蘇性味辛溫,能解魚蟹毒。吃蟹配酒,其實可以借酒澆菌,解蟹的寒氣。吃蟹後如感到腸胃不適,可用薑片煮水,趁熱飲用,有暖胃功效。古醫書記載:“凡柿同蟹食,令人腹作蟹瀉。”原來蟹含豐富的蛋白質,而柿子的鞣酸很多,兩者同吃會凝固成硬化。此外,蟹和柿都屬寒涼之物,同時進食過量容易引致不適。使人出現腹痛、嘔吐等症狀,也就是常說的“胃柿團症”。

    大閘蟹的煮經和掰技飼養大閘蟹的水質十分講究,過去廣東一直從洪澤湖進大閘蟹,每年六、七月先付錢,深秋再隔天運到廣東。後來因洪澤湖水汙染嚴重,才轉移到了陽澄湖,但數量不多,現在市場上標榜的陽澄大閘蟹多為冒牌,食客也一笑置之。大閘蟹有九雌十雄之目,謂九月團臍佳,十月尖臍佳,只要合節令,辨雌雄,受騙就不會太深。大閘蟹一定要煮(無錫話“閘”與“煮”又同音),用此來保證蟹的水分,不是一般的隔水蒸,折蟹粉的大閘蟹必須用冷水煮,否則蟹被燙而掙扎,八腳必先落,蟹黃必定流失。原只大閘蟹必須捆紮好放入開水中煮(樓面慣稱“原只蒸”實屬外行話),當然,最好在開水中放少許姜蔥、紫蘇和老酒。煮熟的大閘蟹掰開蟹蓋不蘸醋,用舌尖輕觸蟹肉,略覺甜味,即是好蟹。吃大閘蟹比吃蛇碌更講究吃相和吃技,最經典的吃法當然還數“吃完一隻蟹仍然是一隻蟹”。先吃蟹蓋,然後將蟹掰開。順著絲縷吃蟹肉,將蟹肚部分的殼全部扔進蟹蓋。蟹腳、蟹鉗最難吃,必須吃完後分兩邊按次排好,最後將蟹“肚臍”蓋在蟹蓋上翻身放在蟹腳中間———於是又是一隻完完整整的大閘蟹。

    古人是怕蟹的外形而不敢吃蟹的。蟹是一種甲殼類動物,從幼苗成長為成年蟹,大概要經過十幾次的脫殼,於是被寫作蟹(解,是解脫的意思)。同時,蟹是旁著行走的,於是也被統稱為“螃蟹”。沉醉於螃蟹的鮮美,什麼高蛋白,什麼蟹黃毒,都無法阻擋我們對大閘蟹的鐘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挑選純種博美有什麼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