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田丫頭

    於唱歌方面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其實,唱歌並不是很難的一件事,只要肯練,而且有一定的樂感,我相信很多人都可以比現在的某些歌星唱的好!

    我曾經和一些很不錯的老師學習過聲樂,開始的時候雖然能明白道理是怎麼回事,但是運用上總是覺得差那麼一點,也就是說找不到感覺,後來也不知道是哪天突然自己就練明白了,呵呵,總結了以下幾點,用很通俗的話講出來,相信大家很容易就能明白。

    唱歌,最重要的就是氣息、咬字吐字、聲音的位置、歌曲的理解和處理這幾個關鍵的問題。

    氣息方面理論性的東西也許好多人都可以講出來,但是在運用上也許就不夠完美。不過也不是很難的事,這就像一層窗戶紙,捅破了,你自然就明白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

    一:學狗喘氣。狗狗在夏天很熱的時候會伸出舌頭急速的呼吸,如果你學會了像它一樣的呼吸,也就是所謂的急吸急呼,那麼在唱歌的時候,你會覺得在很多時候你可以偷氣,而不被發現。

    二:控制氣息。很多朋友們都會唱歌,但是很多人會出現漏氣現象,這就是氣息的支撐不夠,解決辦法很簡單,就是控制氣息。可以像聞花香一樣,把氣吸滿,吸氣的時候要用鼻子和嘴巴一起吸,這樣吸的速度夠快,而且夠多。氣要直接吸到小腹,也就是丹田的位置,小腹可以感覺到在膨脹,就說明你吸的位置對了。接著保持幾秒鐘,也就是不吸也不呼。然後讓氣在門牙中間慢慢的吐出來,同時發出“si(絲)”聲,呼氣越慢越好,這樣時間久了,你會覺得你可以控制吐氣了。

    人的音域可以分為中、低音區和高音區,中音區是人聲最容易唱的一個區域,很多人都和我聊起唱歌的問題經常會說的一句話就是“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但是沒有一個人說他(中音區)不夠好,其實不然,不管在任何一首歌曲裡,中聲區都是用的最多的,首先要把中音區練的夠美,才可以再去練高音和低音。

    聲音的位置其實講究的就是共鳴,也就是說在唱歌的時候頭腔會有震動的感覺,帶動胸腔共鳴,最忌諱的就是喊叫,不要過多的用聲帶來發聲,要用氣息來帶動。要感覺你的聲音是從後腦傳出來的,而不是嘴巴,感覺在發聲的時候聲音是豎起來的,也就是說用一根線在頭頂拉出來的聲音。位置不是很容易就能找到,但是每次練習都在想著這種感覺,終有一天你會捅破這層窗戶紙。

    歌曲的理解和處理,首先你要從歌詞來理解整首歌要表達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意境,然後用心去唱,用心去體會,要讓你的聽眾覺得你是在傾訴,在講訴,而不是單純的唱音符。在每個字上下功夫,當然每個人對歌曲的理解不同,也可以有很多種處理的方式,在每個字上,都要考慮到強和弱,開始的時候也許會很費腦筋,但是當你處理了大量的歌曲之後,你就不用刻意的去處理它,很自然的,你就已經處理過整首歌了。在此我還是以一句歌詞來說明“這是綠葉對根的情誼”,在這句歌詞裡“這是”就不要太強,要非常突出“綠葉”這兩個字,“對”要比“這是”更弱,“根”基本和“這是”差不多強弱,“的”弱,“情誼”要像哭訴似的,不要太強。當然處理歌曲不是一種方式,我只是說了我在唱這歌時候的處理。對於處理方面,不只是強弱,還有合理的停頓,和加音符。因歌曲而定,說白了就是怎麼好聽怎麼唱。

    -------------------------------------------------------------------------------------

    如何唱高音

    一、人類的歌唱本能

    你聽過雨夜盲女的哀曲吧?也聽過快樂的男女山歌對唱吧?這些人從未受過聲樂訓練,但他們的歌聲同樣令你感動,因為他們完全發揮了自然的歌唱本能。包括呼吸、發聲、共鳴等一切都逃不出自然的條件,都是根據自然而產生的。遺憾的是,我們卻往往比摒棄這種自然的條件,而去苦苦找尋一些“捷徑”、“秘訣”,那是很可悲的事。

    歌唱家在歌唱時,喉頭的作用雖屬自動,但心力可左右它。在歌唱時,喉頭的動作完全是自發的,歌唱家歌唱時,想唱什麼音,聲帶張力與振盪次數就會完全與思想吻合。發聲時當然還要用橫膈膜、腹肌、肋骨、喉舌等的力量。一個初生的嬰兒,根本不知道這些事,卻能把那些力量用得很好,當他哭的時候,哭得很傷心;他笑時,又會發出悅耳的音調。由此證明,人生來就有一種天賦的能力,能夠自由自在地並帶有表情地使用我們的嗓子。

    二、先喊出高音來

    我們做任何一種運動,比如推鉛球,一定要先有舉得起鉛球的力量。練武術的人為了增加手腳的力量,先練挑水,手腳有了力量後,才可以在舞大刀時不至於脫手飛了出去。

    我們的聲帶,要能夠抵抗下面送上來的高壓,才能發音。有人問,在高壓的情況下,聲帶發出聲音會不會發生喊叫的情況,會不會喊破聲帶呢?不會的,只要保持正確的呼吸及歌唱姿勢,是不會喊破的。至於高音的位置及掩蓋問題,你的高音為喊出來又怎樣去定它的位置呢?

    我們先由下喊起,半音上去,#f2,g2,#g2為止,五個音一組。開始不要喊得太多,因為一上來你的呼吸和歌唱姿勢未必對,要邊唱邊糾正,等各方面配合好了,不妨多喊一些。等#g2喊好了,a2是另外一種呼吸方式。我們知道唱高音時要把氣息用高壓的方式壓上去,實際上在這時要用到腰部的氣,用腰部的氣喊好了a2後,再用同樣的氣喊bb2.

    一般來說,唱高音聲部的人高音是天生的,只是我們從來不去用它罷了。一個女孩子從未受過聲樂訓練,一般只能唱到f2,但當她突然碰到一件恐怖的事情時,她會情不自禁地尖叫,而這一聲叫,可能達到hignC以上的f3,但平時無論如何她也不會發出這麼高的音來。所以不要有顧慮,要大膽地喊出高音來,多喊是有好處的。

    三、呼吸和姿勢

    我們如果也有機會碰見一件十分令人吃驚的事而失聲尖叫,我們一定要記住那個喊叫的姿勢,再拿來唱高音,那就對了。

    唱高音不同於唱低音,是將氣壓成一條細線,衝擊聲帶。當橫膈膜的力量已經用到頂點,而無法加壓時,就必須用腰力。肺葉比肺尖大,也即是下面比上面大,上面的肺尖被肋骨所限制,不能再擴大,我們可以利用肺葉由最下面的肋骨向外擴張。用腰力,是先用手插腰(這時不必注意腹肌,在吸氣時它自然地會起作用),把氣吸到腰的四周,感覺到前後腰部膨脹起來,然後把氣閉起來(張大口),用力把腰及肋骨向裡一收,胸部向上一挺,你會感覺到壓力壓住了上顎,這就是用腰力的方法。

    前面講過,f2--#g2我們的用腹肌的收縮來增加壓力,到了a2就用腰力,到了bb2時,因為只需要少量的氣(但是要高壓力的氣),只要將上唇照打呵欠的樣子張開就行了,要露出少許上面的牙齒,舌尖平放在牙齒上,就能唱出bb2了。由bb2以上,到high C 以上的音,方法與bb2一樣。

    這裡再舉一個例子說明用腰部的力唱高音。

    用腰部的力唱高音,等於將一個長形的氣球充滿氣後,用手將下半部一捏那上半部就脹滿起來,這好比是橫膈膜已上升到頂點,不能再上升。我們將腰部吸滿了氣,然後整個腰部及下面張開的肋骨向內一收,胸部挺出,就好象用手捏氣球的作用一樣,產生了一股強烈、上升的氣流,而這正是我們唱高音所需要的。

    四、Close及掩蓋

    從前學唱歌的時候,當唱到高音,就要Close!當時真是“如入五里霧中”。而這個字,中國至今還有人在用。由於對Close真正含義搞不清,不知道害了多少男高音,也糟蹋了許多好的聲音。

    我對Close的理解是:關閉下面的共鳴箱,開啟上面的共鳴箱。我們唱高音時需要頭腔共鳴,那就是提高軟蓋。我們開上唇,目的是提高軟蓋,同時還要用腰力來頂開軟蓋。至於今天國內有人用“掩蓋”這個名詞,我認為比較好,它的意思是高音不可太白,要多少有點掩蓋,就好象上面有一隻碗,覆蓋著高音一樣。

    我曾經向許多老師求教對Close的解釋問題,但都得不到結果。後來去到義大利,請教了一位老師,回答是:我們義大利從未說過這個字。試問:“關閉”了怎樣唱歌?至於今天我們用“掩蓋”代替“關閉”結實Close,那是很明智的。當我們唱高音時,我們的上顎上提,軟口蓋升高)打呵欠狀)氣壓向上擠,聚到上面,形成一個象教堂那樣的圓頂空間,也就是要讓氣體充滿這個空間,這樣,才會發出漂亮的高音。如果上面不開啟,空氣上不去,哪裡還有高音呢?所以,用“掩蓋”也表示了聲音向上集中的意思。我們可以再作一個試驗來找到這種感覺:當我們打呵欠的時候,會感覺到上顎部分有涼颼颼的感覺(平常感覺不到),那就是上面有了一個空間,氣息也進去了。

    五、越高越容易

    當我們練到bb2時,應該說已經突破了高音的困難,可以很容易地唱到b2,c3,#c3,d3了,因為唱這幾個音的方法與唱bb2的方法並無大的分別。唱bb2時喉嚨已開得比較小了,因為嘴越是張大喉嚨越小,所以,不用害怕更高的音,所需要的是急速的氣來支援高音,而急速的氣,是靠平時刻苦的氣息練習得來的 。

    六、支點與對抗

    如果用雙手舉起一副石擔,我們的腳是向下踩的,土地是起向上托起的作用,我們的手向上推,而石擔又是向下壓。於是,這裡就有了四個方向的力,腳和地面產生了一種對抗,手和石擔又產生了對抗。我們人的身體等於氣柱,小腹和聲帶是氣息的兩個支點。氣息往上走被聲帶擋住,這裡也有“力”的對抗問題。那麼,在歌唱時小腹的支點有無變化?如果有變化是向上,還是向下?關於這個問題是有爭論的。

    唱歌時,氣息不停地向外流出,氣柱越來越短,同時,小腹也向內收進來,幫助壓迫肺中的氣以一定的流量撥出。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可能把“支點”老是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而不隨著氣息的運用向上移動呢?但我們不可忘記,雖然“支點”隨氣息的撥出不斷向上移,還是要保持那向下壓的力量。試想,我們如果要拿到高處的東西,伸長了手仍拿不到,那麼就要在腳下墊一個箱子,如果還是拿不到,只能再加一個箱子,這樣“支點”不就提高了嗎?怎麼可能停在下面不動呢?

    我在新加坡聽過一位女高音獨唱,她是代表加拿大到各國巡迴演唱的。但她唱到高音時,脖子拉得長長的,讓人看了很不舒服。原來她是專唱德國Lied的,德國派唱法主張“支點”永遠在腹部不變。試問唱高音怎麼可以把音管拉得那麼長呢?

    我們再看打氣筒原理,活塞柄不斷向上推,活塞也隨之漸漸上去以保持筒身的壓力,氣息則從筒口噴。如果將氣筒打氣原理比作人體的歌唱活動,即是說,橫膈膜和聲帶的距離越來越短,所以支點也逐漸改變位置。

    文字視像表現法-以字行腔 字正腔圓

    一個好歌手,要有對文字表現出最為敏感的觸覺.在唱到那一句,那一字時,有完全深入到字,句間內在涵義中的能力.歌手在演唱時,要做到演唱的是自己,而不是其他別的什麼人. 比如”青藏高原”一曲, 在引子部分的甩腔裡,要先找到身林山谷空曠無拘束的感覺.然後是”是誰帶來遠古的呼喚”?以問句的形式出現,那麼主要演唱時的區別要在”呼喚” ”祈盼”上.”難道說”在語氣上要加強,溶入氣聲的感覺更好.”無言的歌”要有拉起來的感覺.”還是那久久不能忘懷的眷戀” 在這一句中”久久” ”忘懷” ”眷戀” 是要突出表現的內涵. ”我看見一座座山”部分,在心裡,眼前要顯現山川重疊交替的感情,歌者的自己感受,我現在就在西藏呢.心裡要有無限的對西藏人民的美好情義,對解放軍深深的讚美之情.無法抑制的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時,你才能唱出對青藏高原的深度感動,對冰川,綠樹的詠歎,對自己家鄉眷戀的凝眸,對青藏人民讚歎的自豪之情.

    -----------------------------------------------------------------------------------------------------------------------------

    如何把握聲音的方向性

    通俗歌曲的演唱就如何掌握聲音的方向性是很重要的。

    因為在演唱過程中,它需要位置不斷移動,包括口腔開啟的狀態是否到位,需要很細緻地去體每一個音符,那麼在移動過程中,尤其向後移動的時候,容易發生聲音注意向上,而不注意向前。無論你是唱低音、高音,頭腦的意識裡要非常的清晰,聲音的發向咬字永遠是象前的。鼻腔張開,時刻保持通暢無阻。通俗歌曲的演唱,切忌在口後半部咬字,聲音容易向後倒,聽起來象美聲似的,聽不清楚在唱什麼,聲音還不容易出來。聲音的流線性與音與音的相互滾動似的連線,到情緒不斷遞進,進入歌曲中的高潮部分。都要保持一不變的思維,即我的聲音是向前方的。

    練聲狀態

    氣息是任何一種演唱發法的原動力,正確的呼吸方法決定了發聲的對錯。通俗歌手氣息的訓練,我在教學中一般採用歌唱性強的練習曲進行練聲。

    把幾個簡單的母音,編成一首小曲,使學生在歌唱的狀態下練聲,或者選一首旋律很流暢的曲目,然後再選一首較輕快跳躍的曲目讓學生試唱,找出其中有代表性的樂句,使學生感覺它的歌唱性,在用這種感覺去練聲。

    這樣做很容易使學生保持全身心的投入,從而演唱狀態。也就是說,不要把發聲練習當做一個機械練習。否則將會給日後的歌唱造成一個聲音概念和狀態的錯覺。要用一種愉快的心情,一種感人的情緒去練習,才能有效地找到鬆弛自然的音色。

    ---------------------------------------------------------------------------------------------------------------------

    如何運用氣息

    學習歐美唱法,需要有紮實的基本功。基本功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是氣息。氣息的支點,一定先建立在後腰部分。然後再找小腹的力量。因為腰部需要你主動去做擴張或向下拉動,才會產生一個力。然而小腹與橫隔膜由於受到腰部支點向下拉的作用,自然會產生一種對抗。如果僅把支點放在前面,也就是小腹,那時腰部就很難起到控制氣息的作用。試想一下,是靠前後腰腹的力量控制氣息更有效呢?還是隻靠小腹區域性的力量更有效呢?它們之間主動與被動的關係,希望大家能清楚。

    現在通俗教學門類繁多。如果不能掌握一個正確的呼吸方法,反而奠定了錯誤的氣息基礎。聲音就會失去你本該有的輝煌色彩,自然也更難達到歐美歌手那種對聲音有極強的控制能力,沒音色變化,包括力度的強弱。

    還需贅述一點,氣息在腰腹控制下,當以最小的力量獲得最大的聲音。絕非諸多誤論所言,氣息的壓力越大越好。準確地講,真正意義上流動的氣息是一個巧勁,全然不只是力量。

    ---------------------------------------------------------------------------------------------------------------------

    美聲唱法的特點

    美聲區別於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點,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美聲唱法是混合聲區唱法。正如前面說過的,美聲唱法從聲音來說,是真聲假聲都用,是真假聲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著用的。從共鳴來說,是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鳴腔體都調動起來。這種唱法本身有他自己特有的“味道”,特有的音響特色。學習和掌握美聲唱法的過程,等於用我們的歌唱訓練來製造我們的嗓音樂器。美聲唱法所需要的歌唱樂器唱出來的歌聲是有他特有的“味道”的。

    有人問我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的界限是什麼?怎樣訓練?我想可以從唱法訓練和共鳴的不同這兩方面來區分。第一,唱法的訓練:如果全面地考慮世界藝術歌唱,這唱法上的區別,是指唱法本身嗓子的力量及其真假聲的比例是什麼狀態,要混合到什麼程度,是以真聲為主還是以假聲為主。第二,共鳴的不同:美聲唱法是全共鳴,有些唱法只用部分共鳴,有的不需要唱到那麼高,有的不需要唱到那麼低,共鳴腔體的運用,用上部、用下部、用中間,這是區別唱法的幾個方面。美聲唱法是混合聲區,混合共鳴,聲音真假混合,共鳴同時出現。有的唱法共鳴用得比較暗。

    美聲唱法唱歌劇時後邊咽腔和鼻咽腔用得多,唱音樂會的後邊用得少,到高音也不掩蓋。這些唱法雖然都叫美聲,但是唱不了歌劇,雖然都是專業的,唱法上的區別也很大。在國際比賽中,常遇見這種情況,有的參賽者的歌劇選段唱的非常好,到唱藝術歌劇時,就完全不對了;或者藝術歌曲唱得非常有味,很正,但歌劇選曲唱不好,這些情況都不能入眩唱不同的作品要在唱法上有細微的變化,才能適應作品的需要。另外,在世界上各種唱法就更多了,但不外乎嗓音的使用方法和共鳴的組合法的不同,這兩方面各種組合的可能性都有。藝術的歌唱包括很好的民歌,好的歌唱者都是根據所唱的作品選擇唱法。從另一個角度考慮歌唱中語言的位置,母音的位置不同所產生的共鳴也不同。有些唱法希望保持母音的位置不變,從低到高保持母音不改變,保持共鳴的統一,甚至唱華彩部分,咬住原有母音不改變,絕不允許到高音用A來代替原有的母音。 美聲唱法於戲曲唱法 老一輩歌唱家向外華人學習美聲唱法,學習了美聲的發音、共鳴和外國語言唱法,他們學的多是外文歌曲,因為外華人教聲樂不會中國語言,更不懂中國語言的講究。因此,有些老一輩學美聲的歌唱家唱中文歌曲往往咬字不夠好,吐字不清楚。解放後聲樂界探討土、洋唱法的過程中,有人提出美聲唱法吐字不清的問題,美聲唱法開始研究中國語言唱法。在這方面特別需要向民族傳統吐字學習,尤其需要向單絃、京韻大鼓這些說唱音樂學習。說唱藝術的吐字完全可以用於美聲唱法的語言中。北京的單絃不離開說話的基礎,怎麼唱,不論多高多低還在說話的範圍,這是牌子曲的審美。同樣是說唱音樂,京韻大鼓相對地比牌子曲共鳴多些,聲音在某種意義上脫離了說話。單絃牌子曲幾乎跟說話一樣,比說話誇張些,京劇就更誇張了。咱們習慣了這些個唱法,但其實你仔細聽各劇種的語言跟說話已不一樣了。京劇已經有一套共鳴的辦法,老生更接近語言,“a”更白些,“i”用腦後音,聲音那麼靠前那麼亮。“i”到高音就要用腦後共鳴了。咱們在發“i”音時喉器位置高,發“u”音時喉器位置低。大夫看嗓子時要求發“i”音,,因為發“i”音時喉器上來了,容易看到聲帶。京戲的“a”,一點多餘的音也沒有,一點沒有音包字,唱“i”母音時,跟說話不一樣,聲音從後邊出來。語言誇張到什麼程度,擴充套件到什麼程度,也決定於方法的不同。在美聲唱法中,男聲不存在像老生那樣的唱法,老生用真聲的比例多。女聲更接近青衣,指的是真聲假聲混合的程度,主要區別在共鳴腔體的運用上。儘量解放你可能用得上的共鳴,當然這裡有個審美的問題,用太多的共鳴就不自然了,既要用好共鳴,又要用得自然,這得有適當的尺度分寸,可是藝術很難用幾尺幾寸來衡量。各種類別、各個時代不一樣,各種風格、各種形式也不一樣。歌劇、藝術歌曲、清唱劇在美聲唱法中有各種不同的用法,這需要用歌唱的感覺和靈敏的聽覺去辨別。總之,美聲唱法是混合聲區,這種唱法在真聲的基礎上,隨著音高的上升,假聲的成分逐漸增多而變得以假聲為主。要利用更全的共鳴,男女、高低的唱法是統一的,這是美聲唱法的最大特點。 中國戲曲聲部的劃分不是按男高、女高、中音、低音;而是按行當,各個行當有各行當的唱法,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行當唱法是一樣的。在戲曲中,某一類人物是指正面人物、反面人物、丑角等,他們的唱法是不樣的。美聲唱法表現各種人物,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在唱法上是一樣的,但是唱出的人物性格是不一樣的。美聲唱法是高低聲部不同,戲曲唱法是行當不同,高低差不多,例如:老生與黑頭唱法不一樣,但音域差不多,黑頭稍低也低不了多少。老生張嘴就是A2,一個彎上去就是B2。行當不一樣,唱法就不一樣。在中國傳統的戲曲裡沒有真正的重唱,因為我們沒有和聲的基礎,後來樣板戲寫了和聲,那是嘗試,傳統戲曲不是這樣。關於唱法,可從各個角度來說,嗓子的用法可以有各式各樣的,共鳴狀態的選擇可以有所不同,從語言的形狀,加上帶共鳴的語言是什麼形態,就可以區別是什麼唱法。民歌也好,戲曲也好,都有唱法的區別。我們聲樂教學會涉及到不同聲部,不同唱法,如果美聲、民族什麼都教,我想這樣談這些問題也許會有些幫助。因為這裡唱法上的關係都是一樣,但共鳴的比例不一樣,唱出來的音響也不一樣。 美聲唱法的學派與風格 有學生問我怎樣區分美聲唱法的學派,我想世界上只有兩大學派,一個是好學派,一個是壞學派。我倒想講講風格問題。唱不同風格的作品,選擇曲目不一樣;風格不一樣嗓子的用法當然不一樣。但從技術本身來看,俄羅斯學派有好有壞,義大利學派也有好有壞。1988年在義大利那坡裡舉辦瑪利亞·卡拉斯國際聲樂比賽,請我當評委,比賽結果進入決賽的10個人中,唯一的男聲是一名日本的小嗓男高,還沒有高音,整個比賽中連一個像樣的男聲都沒有。義大利的聲樂學派也有好與不好之分。真可惜呀!雖然美聲唱法出自義大利,但有些老師完全不是傳統的義大利學派,去義大利學習的人想找個教美聲唱法的優秀的老師很難很難,歌唱的好與不好有唱法問題也有風格問題,譬如:俄羅斯有些唱法口腔用的比較多,尤其是男中音。這是他們語言的特點,也不絕對是方法好壞,不完全因為用他們的作品、他們的語言、訓練出來的就是這個味兒,其中有方法問題,如果方法不改,唱其他國家的作品也是這個味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細談亞馬遜選品運營模式、如何選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