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知

    首先,“隱私條款”不是來保護我們的隱私的,就拿Facebook來說吧,他的隱私條款比美國憲法還多一倍,他還有隨時改動條款的權力。你不同意你就意味著你不能使用,所以說,你的保護隱私的權利就是沒有權利。

    當然,我們在使用軟體時,不點“同意”就無法使用,所以我們只能相信我們的資訊不會被洩露出去。

  • 2 # Mario女陶

    我們透過這些資料分析你的個人愛好,給你智慧的推薦。谷歌在很久以前就利用大資料分析出來尿布和啤酒在一塊的關係。因為一般照看孩子的都是母親。父親出去買尿布的時候,順帶會買一些啤酒。還有一次流感爆發時候,谷歌透過大資料準確的分析的流感的發展趣事兒,疾控中心則需要7到10天的時間。

    如果你仔細,還是能夠受到你資訊的蛛絲馬跡的。沒有絕對的資訊保安。所以說一方面要看機構是否能夠對我們的資訊進行強化的保護。其實就是我們的上網記錄一定要有良好的行為。

    其實隱私洩露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利用你的隱私去幹壞事。真正的公司會用我們的這些隱私去幫助我們智慧的分析,智慧推薦。

  • 3 # Lscssh科技官

    現有的體系下我只能說很難安全防止,但日常中如果能謹慎對待還是有必要,所以一下一些你應該知道或者瞭解。

    1、使用者意識:大家對自己的個人資訊保安普遍是不關心,這方面的意識很弱,相信大家在安裝軟體時沒多少人會去看註冊協議,只要給點小恩小惠就把自己的資訊賣了。要想防止個人資訊洩漏,自我意識必須提高,不要為了幾塊錢的紅包就出賣自己。多看看註冊協議,使用者協議,看看是否有什麼坑等著我們。

    2、學會維權:去年網路安全法正式實施,對隱私的保障至少在法律層面有了說法。因此,遇上涉及侵犯隱私的行為,請拿起法律武器維權。當然,現實還是很殘酷,維權挺困難,但如果多數人的都能這樣做,那對廠商而言就是一種鞭策,會收斂自我整改。所以,凡是遇上有侵犯隱私嫌疑的都請直接舉報。12321、12377、工信部、消協等部門都是可以接受相關投訴的。

    3、具體細節:前面2點都是從大的方面來說,下面就具體細節來簡單聊聊!

    朋友圈不要隨便曬:有心人透過朋友圈收集的資訊,是可以分析出你個人很多相關資訊的。所以朋友圈的內容請謹慎對待,加人的時候儘量做下區分遮蔽,不要對所有人都開放檢視許可權。當然,有可能的話弄兩個號,工作、個人完全分開。這裡雖然說的朋友圈,但其實是可以通用,使用各種社交服務時都應該謹慎對待。

    APP許可權謹慎對待:現在的APP真是無敵,沒有相關功能的情況下也會要更種許可權,所以在安裝時請仔細看清後再放許可權,沒必要的許可權統統關閉。尤其是涉及讀取聯絡人、讀取通話記錄、讀取簡訊、定位、錄音、攝像頭等許可權可以全部關閉了,定位、錄音這些等真有需要時再開啟,用完再給關了。至於那些不給隱私許可權,還不給用的APP,那就直接說拜拜吧!

    不要隨便註冊帳號:可以不註冊就使用那就不要註冊,除非你確認這個網站服務或者APP的確有你需要的內容,需要長期使用再註冊吧,不要抱著試試看的心情隨意註冊。不常用的帳號你一定會忘記,一旦這個站點被拖庫,你這個不經意註冊的帳號就會被黑產所用,危機到你正常使用的其他服務的帳號。畢竟大家註冊帳號時,密碼都只會使用固定的幾個,沒多少人會採取一個帳號一個密碼的方式,因為你我都是普通人,記不住!

    銀行帳號請看緊:現在移動支付,線上支付實在是很發達,但這帶來的危害其實也很大,一旦出現相關資訊的洩漏,你的損失可能更大。所以和錢有關心的帳號資訊一定不要隨意輸入,微信支付、支付寶繫結的銀行卡別多綁,固定的一個兩個就可以了,繫結的儲蓄卡就別多放錢,信用卡儘量設限額,這樣即便有損失的話也有限。

  • 4 # 小草喔

    網際網路時代啊,資訊洩露可以說是防不住的,除非你不用這些點子產品。各種手機app,電腦網頁,家裡的各種智慧家居,時時刻刻都在蒐集著我們的資訊。如何能避免,除非不用。

    這些資訊的蒐集,大部分都是為了分析每個人的各種性格,給我們做一些精準的營銷,讓我們更容易買東西,一般情況下是沒有太大危害的。

    總結:除非我們不用網際網路,否則資訊洩露可以說是無法避免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認知,不貪小便宜等。當別人使用我們的資訊給我們進行營銷或者詐騙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認出來他們的目的,從而避免自己的損失。

  • 5 # 指引你我生命多彩

    最重要的,還是制定嚴謹的法律規定,在登記的一些資訊中,各個機構要保密,否則警告和處罰。

    曾經有訊息說,身份證的地址不能在明處,但是沒有看到具體實施。

    這就需要廣大各界人士共同呼籲,監管部門嚴肅管理。

    社會是複雜的,看起來似乎沒事時沒事,一旦有事就是大事。

    就是電話騷擾,也是很打擾人的正常生活秩序,很令人頭疼的事。

    您說,難道不是嗎?

  • 6 # 魏國現代

    資訊保安在我們這個時代非常重要,也會越來越重要。

    防止個人資訊洩露首先要推動國家立法,至少要懂得國家法律,懂得用國家法律來保護自己的資訊。在銀行存錢,你所有的資訊都在銀行掌握之中,在銀行面前你就是裸體,密碼也是形同虛設,你的錢隨時可被拿走,在銀行面前個人是沒有任何自我保障能力的。好在有國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你,保護你的資訊只能被一定層級的人看到,保證你的錢在一定程度上是安全的。這裡靠什麼保護你呢?是法律。為什麼總是說一定程度呢?因為有的時候法律也保護不了你,可能這機會很小。

    建立企業的誠信等級,至少在你心裡要建立一個等級觀念,還要看看這個企業有沒有保護你的能力。為什麼要對企業分級呢?因為每個人都會和企業打交道,而且需要把資訊提供給企業,一部分是企業的要求,還有一部分是國家要求。除非得不做,否則就要按要求把你資訊交給人家。比方你購買電話號碼,你買房子。然而有一些資訊你是可以不給的,發快遞就不用給信用卡。那在什麼情況下要對企業分級呢?舉個簡單例子,使用手機支付寶可用銀行卡支付,用支付寶填銀行卡的機率就會比使用其它App的機率大一些,這其中的差別,就是你對這個企業的誠信等級的判定。什麼樣的企業能給什麼資訊,心裡一定要有準備,提前做好評估。

    把自己能控制的資訊儘量不洩露,要學會有意識的保護自己。在和企業及個人的交往中,自己的資訊能不說就不說。不要礙於面子或是其它什麼原因輕易把自己資訊告訴別人,更不要把機密資訊甚至密碼告訴別人。在有些時候別人知道了如要及時修改,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密碼設定要講究點技巧,學會字母數字混編,更不能圖一時省事把密碼設定的過於簡單。銀行密碼不要寫在紙上。證件不能放在一起,特別是身份證和銀行卡最好不要放在一起。只要能有防備,資訊洩露也不是很容易。

    自己使用的電子裝置儘可能的做好防護機制。網聯網時代,網路是資訊洩露最薄弱的一環,也是別有用心的人最愛下手的地方。很多方法是個人根本無法避免的。比方在伺服器、閘道器這些地方拿到資訊,做為個人根本沒有還手能力。說說我們能做的。不要圖省錢,在免費公共Wi-Fi上做重要操作,比方轉錢。家裡的Wi-Fi定期更換密碼。如有可能定期檢查下自己機器上是否有木馬。重要資訊最好存在獨立的存貯介質上,例如隨身碟。多看一些介紹文章,看看有什麼新的竊密手段和防護方法,學習一下讓你的資訊更安全。

  • 7 # 風花雪月醉今朝

    在如今這個社會,尤其是在網路時代,幾乎人們每天都在接觸網際網路,雖然在網際網路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但是什麼事情都是有利必有弊,假如在網路上被人竊取了資訊,就會給自己或者家人帶來麻煩,輕點的被廣告騷擾,重一點的被騙取錢財,或者是喪失生命。如果我們的資訊一旦被洩露出去,就要找相關部門,或者是通過幾種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找網際網路管理部門、工商部門、消協部門、行業管理部門或者是相關機構進行投訴舉報。

    【2】找公安機關或者相關部門報案,如果是個人被騙就應該去公安機關報警,因為個人力量是薄弱的,只有依靠公安機關的幫助,才能減少或者挽回自己的損失。

    在網際網路時代,個人資訊洩露的原因很多,比如你經常玩手機,有時候在你不經意的時候,就會有垃圾簡訊、騷擾電話、垃圾郵件等等騷擾你。

    有些人透過手機,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冒名給你辦卡或者透支欠款,因為這些人透過別人買你的個人資訊,然後複製你的身份證,在網上騙取銀行信用,然後從銀行辦理各種各樣的信用卡,惡意透支消費,然後再把欠費的催款單寄過來給身份證的主人。

    還有突如其來的案件,也是不法分子利用了個人資訊來騙錢。

    以前聽到過有些人的賬戶餘額不翼而飛,就是一些不法分子辦了你的身份證,然後再掛失,最後重新補辦你的卡,再設定密碼,從而開始透支你的餘額。

    個人的名譽突然被受傷害,也是個人資訊被洩露後,不法分子冒用你的名義把壞事歸到你的名下,最後不管怎麼說,都是個人的名譽被破壞了。

    現在我們的個人資訊大部分都是在網上被洩露出去的,所以我們在使用網路的時候要保護好自己的資訊,不要被不法分子鑽了空子,最後受損的是自己。

  • 8 # 乘風隨意

    防止個人資訊洩露,這個問題本質上是 便利性和私密性的平衡。

    舉個例子,你想要申請現金貸產品,這個時候你必須要授權它能抓你的通訊錄,不然根本無法申請成功。這就是你自己的便利性(利益)和私密性的一個典型例子。

    或者再舉一個例子,你要拖獵頭找工作,不免要將簡歷給他,可是問題就來了,一旦你的簡歷給出去,你會發現後面無數個獵頭過來騷擾你,而且你的資訊還可能會在簡歷人才庫裡售賣。這確實很讓人頭疼。

    當然,回到問題本身,我們要在儘量獲取個人利益的同時降低個人資訊洩露的可能性。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點入手

    其一,具備資訊保安意識

    頭腦決定行動,要有這方面的意識,才會採取相應的行動

    其二,注意自己的手機,在安裝APP的時候

    多數APP會抓取你手機裡的很多資訊,安裝時候要注意授權書,如果不慎沒注意,可以在設定裡面一個個設定

    其三,不點一些不明連結

    不明連結裡面要麼是釣魚網站,要麼是竊取資訊的爬蟲等,要格外注意

  • 9 # HuHu204178712

    首先要加強對網路的管理,對洩露和買賣非法資訊者,必須嚴查嚴辦。增大犯罪成夲,讓犯罪者感到大的壓力而不敢輕易洩露!

  • 10 # 含羞草心師坊

    如何防範個人資訊被“套路”這個問題,其實就用一句話來解釋,就是不要貪心,為什麼說不要貪心了,因為往往在現實中被“套路”都是因為貪,比如某某網站有一個只要填份小資料,就會送幾元話費,你是不是覺得填個資料就送錢花,是不是很心動?

    而我們常常看到的是一些個保險公司,在網路上給你發郵箱,說只要你回覆電話就給你送價值一百萬的人身保單二個月,是不是覺得很賺?還有就是一些個送小禮物的,說只要關注掃碼就給送小氣球小玩具小禮物,孩子要,你關注不關注掃不掃?

    更有些個充值多少送多少的就更多了,這種更是赤裸裸的“用錢砸你”,你接受不接受?其實人往往容易去佔這個便宜,比如說雙十一打折,很多人就非要覺得那時候很便宜,事實了?並不會真正便宜什麼,而且那時買個東西還到貨費勁。

    之所以有這多人被“套路”,更多的時候還是因為自己太貪心了,總覺得一點點小便宜就要去佔,結果了?

    遇到這樣的事,能走遠就走遠點,能不受誘惑就不受誘惑,你非要想著這世上就是有這樣的大餐,那能怪誰?

    而如何防範個人資訊被“套路”?其實總結你如果自己不去上釣,是沒人能“套路”你的,如果你被套路,那還是先反思下自己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撿麥穗全文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