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秦鐵鷹劍士

    《史記.刺客列傳》中共記載了五名刺客,分別是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這五名刺客中聶政最符合武俠世界的套路,是一個真正的俠客,也是最厲害的一個。荊軻是名聲最大的一個,但是他的武功並不怎麼樣。

    曹沫用匕首威脅齊桓公退還魯國領土,可稱之為國士無雙,但遠遠不能稱之為俠客,事實上曹沫是魯國的一位將軍!他透過暗殺威脅逼迫強大的齊國退還魯國的領土,說起來有些令人不齒!專諸的故事則有一些過於神奇,他的武功可以說達到了飛花傷人的地步,能用內功摧動魚腸劍擊殺吳王姬僚,但是他自己也馬上被衛士砍成了肉醬,因此不能稱為大俠。豫讓是武功最差的一個,多次謀殺趙襄子不成功,最後自殘身體靠近趙襄子仍不可得,最終還是趙襄子把衣服脫下來代替他本人讓豫讓刺幾劍當作復仇。

    荊軻武功不差,膽識也過人,他因行刺秦王嬴政而名留青史,他的目的沒有達到,自己也被秦王反殺,可見他的武功應該不是最高的。秦王嬴政日理萬機,抽空才練練劍,一定有名師教導嬴政的劍術,因此嬴政也算一名劍術高手。荊軻作為一名專業刺客,應該除了吃飯睡覺外就在練劍,他的劍術中藏有一招必殺之技,名為十步一殺!荊軻採用圖窮匕現的方式與嬴政近距離接觸,但是他先後三次出招均沒有傷及嬴政,最終嬴政一劍斷其左腿,又復刺八劍使其重傷而死。

    相比較而言,屠狗者聶政就太厲害了,他殺南韓丞相是仗劍直入丞相府,衛士們被他砍瓜切菜般連殺數十人,然後一劍結果了俠累丞相。可見聶政大俠劍術超群,真正做到了十步一殺,如果由他出手刺殺秦王嬴政,則嬴政休矣!最終聶政大俠是自殺而死的,自殺的方式則是剖腹,他用劍橫切腹部,將腸子都掏了出來,還自己毀了容,目的是不讓人認出他,以免洩露僱主嚴仲子的行蹤。

  • 2 # 張律明

    一、荊軻刺秦王,幾乎家喻戶曉,因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將周朝留下來的六個講周禮的諸侯國給滅了,(秦國是西戎,儒家們認為秦始皇大逆不道。)所以,荊軻刺殺秦王是一個諸侯國最後的悲愴壯歌,千古流傳到至今!

    秦將王翦攻破了趙國,俘虜趙王,佔領了趙國大部分土地,繼而到達了燕國南部得邊界。燕國太子丹非常害怕,就請求荊軻說:秦軍早晚都會渡過易水,雖然我長久侍候您,您能否幫助我?荊軻準備去刺殺秦王,但是需要二件信物,一件是樊於期的頭顱;另一件是燕國督亢得地圖。(於是,荊軻自己去說服樊於期,樊於期自殺,荊軻拿到了樊於期的腦袋。)

    荊軻去刺殺秦王時,在易水邊太子丹和許多人為他送行,“風蕭蕭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荊軻帶著樊於期的首級和地圖,地圖裡面有一把浸透了毒藥得匕首,荊軻還帶了另外一個人,那就是殺死不眨眼的秦武陽。想不到,秦武陽進了宮到達殿下,就臉色都變了。於是,只能荊軻一個人帶著樊將軍得頭顱和地圖匕首去見秦王,想不到在柱子周圍轉了幾圈,沒有將暴秦刺死,結果也是燕國被滅了!

    三、聶政是戰國時的南韓人,以任俠著稱,為戰國時期四大俠客之一。聶政年輕時俠義,因除害殺人偕母親和姐避禍到達齊地,以屠夫謀生。韓大夫嚴仲子與韓相國俠累因為朝庭事情爭吵而結仇,被追殺而潛逃到濮陽,嚴仲子聽到聶政的俠名,就獻巨金為聶政母親祝壽,並且與聶政結為好友,請求聶政為他報仇雪恨。聶政待母親亡故守孝三年後,懷著對嚴仲子知遇之恩,獨自一人仗劍去了南韓首都陽翟(今禹州),以氣吞山河的之勢殺死了俠累,繼而格殺了俠累侍衛數十人。因怕連累與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瑩,持劍自破自己的面部、挖眼、剖腹。其姐在韓市尋找到其弟的屍體,伏屍大哭,後撞死在聶政屍體旁。(現在在河南禹州西北有紀念聶政臺)

    司馬遷從小啟蒙老師是孔子的後代孔安國,年輕時又經常去聽大儒董仲舒講課,根深蒂固的儒家學說,使整部《史記》充滿了儒家的“王功”與“聖道”的結合點,將古代的壯士的道德和品德功業提高到極頂,使現代人望塵莫及。設想一下,現代的特務、間諜、刺客都是鬼鬼祟祟,哪有象荊軻一樣光明正大的去刺殺秦王,並且司馬遷離開荊軻刺秦王一百多年前,將內容詳細地記錄下來;聶政刺殺俠累,還要將自己的眼睛挖掉,毀面部,真是文學史上的不朽的典範。

    總的來說,魯迅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確實沒有人能夠超越它。但是,《史記》只能當小說,不能當真正的歷史,原因是,《史記》中的儒家思想體系太重,儒家喜歡“術”,這個術,就是騙術,所以偽史就出現了!

  • 3 # 楊柳青青春之聲

    《史記—刺客列傳》中記載的刺客最厲害的一個應該是大義決勇者聶政。

    一、聶政者軹深井裡人氏,曾經殺過人,為了躲避仇家和母親、姐姐逃亡齊國,以屠宰牲畜為業,濮陽人嚴仲子與南韓國相俠累結下了仇怨,嚴仲子怕遭俠累殺害,四處遊歷並尋找能替他報仇的人,到了齊國打聽到聶政是勇敢之士,而後提百金為其聶母祝壽,聶政固辭不受,而嚴仲子言以報仇之意,並與聶政結交。

    其後,聶政母死,服孝期滿後聶政說:“唉呀,我就是一個平民百姓,拿刀殺豬宰狗,人家嚴仲子是諸侯的卿相,不遠千里,委屈身份和我結交,我母親已享盡天年,是時候為了解我的人出力了。”然後辭別嚴仲子,為了不引起注意,隻身入韓替嚴仲子報仇。

    二、聶政帶著寶劍到了南韓都城,南韓宰相俠累正好坐在堂上,持刀護衛者很多,聶政直入,上階直接刺殺俠累,左右大亂,聶政大呼,所擊殺者數十人,趁勢毀壞自己的面容,挖出眼睛,剖開肚皮,流出腸子,就這樣聶政死了。(因自皮而決眼,自屠出腸,遂以死)

    三、南韓把聶政的屍體陳列街市,出賞金查問兇手家人,賞給千金,很久沒人知道,聶政的姐姐聶熒聽說後說:“大概是我弟弟吧?”馬上動身,在南韓的街市果然是自己的弟弟聶政,趴在弟弟的屍體上痛哭哀傷說:“這就是軹深井裡的聶政啊,弟弟怕連累我才自決毀容,我怎麼能怕殺身之禍埋沒我弟弟的名聲呢!”街市上的人大為震驚,聶熒乃大呼三聲哀傷過度死在聶政身旁,諸侯各國的人聽到這個訊息都說:不但是聶政有能力,就是他的姐姐也是烈性女子啊!

  • 4 # 關東俠客

    司馬遷在《史記.刺客列傳》中共記載了曹沫,專諸,豫讓,聶政和荊軻五位刺客。"士為知已者死"五位俠士為了報主人知遇之恩′憤起一搏慷慨赴死,留下英名千古流芳。這五個俠士中聶政武功最歷害。一,曹沫是春秋時期魯華人,以勇力事俸魯莊公。魯莊公同齊國交戰,曹沫率軍同齊國交戰,打三仗敗三仗。魯莊公害怕了,獻塊地方給齊國求和。但仍用曹沫為將。魯莊公和齊桓公在柯地會盟。曹沫突然拿出匕首劫持齊桓公。齊桓公問他想要什麼。曹沫說,齊國大魯國小所以打不過你們割地求和,只希望你把魯國土地還回來。齊桓公答應了,曹沫把匕首扔到地上,面不改色,談笑自若。二,專諸刺王僚,專諸是春秋時期吳華人,屠夫出身英武有力。吳子胥知道公子光想要刺殺吳王僚,就把好友專諸引見給公子光。吳王僚喜歡吃“魚炙”(烤魚),專諸出個注意把利劍藏入魚腹中獻給王僚趁擊行刺。為此,專諸特意去太湖上去學魚炙這個手藝,三年時間才學精。公子光於是求見吳王僚"有庖人從太湖來,善灸魚味甚鮮美,請之辱臨下含嘗之"。吳王僚欣然允諾,答應第二天去品償。公子光連夜在地下室埋伏甲土,外邊留百個死士接迎。吳王僚害怕公子光刺殺從王府到公子光府上兩側密佈執刀,戟甲士。吳王僚穿三層盔甲。灑過三巡,公子光藉故退下,專諸端魚上場,甲士讓他蹌著進去。專諸行到吳王坐前突然躍起,用魚腹中的利劍刺破吳王僚三層盔甲,刺穿脊樑。吳王大叫一聲而亡,甲士上來把專諸剁成肉醬。三聶政刺俠累。春秋時期南韓大夫嚴仲子受丞相俠累破害逃到國外,他巡遊各地訪到武功蓋世的聶政去刺殺俠累。聶政於是來到南韓去為嚴仲子報仇。俠累坐在高堂上,兩邊甲土侍立護衛森嚴。聶政徑直進入堂中,諸多甲士應之不及。聶政把俠累當場殺死,眾甲土齊上,聶攻利劍擊殺數十人看不能逃脫,於是用劍劃破臉,挖掉眼珠剖腹自殺。四,豫讓,春秋時期晉華人。韓趙魏三家分晉殺死智瑤,智瑤家臣豫讓要為主子報仇。用漆塗身,吞炭把嗓子弄啞幾次刺殺趙襄子末果,最後一次手持利劍暗伏於橋下,趙襄子過橋時衝出被抓住。豫讓請求趙襄子把袍子脫下來讓他用利劍斬斷,以示為主子報了仇,然後橫劍自殺。五荊軻刺秦王。戰國末期,燕國太子円在秦國做人質受到不公證待遇-,他逃回燕國後立志報仇訪到當時著名的俠士荊軻。荊軻謀劃把燕國督抗地區的獻給秦國,趁擊把淬過毒藥的匕首藏到督亢地圖中。這個時侯,秦將樊無期逃到燕國,荊軻勸說他獻上人頭做為晉見秦王的禮物好藉機替他報滅族之仇。樊無期答應了。於是荊軻奉著裝著樊無期頭顱的木匣子還有督亢地區的地圖和燕國勇士秦武陽來到秦國。秦王政非常高興沐浴實九賓之禮歡迎荊軻一行。在秦國戒備森嚴的大殿上,秦武陽兩腿哆嗦面露懼色,引起秦人懷疑。荊軻回過頭笑著說:"北邊野人沒見過什麼世面,請大王原諒他的過失讓他完成自已的使命。於是荊軻接過秦武陽遞過來督亢地區的地圖在秦王面前一點點開啟,不時的指點著。最後地圖開啟露出匕首。荊軻一手抓住秦王衣袖,一手拿起匕首。秦王扯斷袖子撥劍,秦劍太長撥不出,御醫用藥袋子砸荊軻,秦王撓柱子跑,荊軻追。秦國法律規定,群臣上殿不得配帶武器,殿下武士沒有秦王的命令不得上殿,於是群臣徒手搏鬥。這個時侯有人提醒"王負劍"。秦王贏政把劍鋏推到背上抽出劍砍斷荊軻大腿。荊軻把匕首丟擲紮在柱子上。秦王上來又砍幾劍。荊軻說,我沒殺你的原因是想抓住你,逼你簽約把侵佔六國的土地還回來,這時殿下的武士上來把荊軻和秦武陽剁成肉泥。這裡曹沫,專諸,豫讓和荊軻刺殺行動都有共同特點,出其不意,攻其不被突然襲擊,個人武值不算太高。只有勇士聶政光天化日之下,在武士密佈大廳上將俠累殺死武功蓋世是五個刺客中最歷害的一個。

  • 5 # 君山話史

    《史記》所寫的五大刺客,曹沫並未真正刺客,可以排除;豫讓與荊軻名垂青史,只可惜功敗垂成;專諸刺吳王僚,並非一人之所為,是吳王闔閭政變之一環節,屬政治謀殺。聶政之刺韓傀,實際上也是也有政治鬥爭的背景,然而整個刺殺過程,全是聶政一人之所為,難度最大。下面我便說說聶政刺韓的整個過程。

    公元前400年,韓景侯韓虔去世,其子韓烈侯上臺。或許是韓烈侯還年幼,控制不了局面,造成兩大權臣紛爭的局面。這兩大權臣,一個是相國韓傀(《史記》稱為俠累),一個是嚴遂,兩人相互鬥法。兩個人爭來鬥去,最後從磨嘴皮子發展到了拔刀相向。

    有一次,嚴遂在朝上無所顧忌地攻擊韓傀,韓傀氣急壞敗,當著眾人的面叱罵他。這場鬧劇後來越鬧越烈,嚴遂一怒之下,拔出寶劍,就要朝著韓傀砍去,其他人趕緊上前將他抱住,這才避免一場火拼。韓傀乃是當朝相國,嚴遂這下子闖了禍,於是他便打點行李,捲鋪蓋走人。

    這場內鬥眼看就以韓傀的勝利而告終了,可是嚴遂卻不甘心,這就引出一段蕩氣迴腸的戰國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刺客之一:聶政。

    嚴遂落荒而逃後,一心想著報仇,他逃到齊國,打算花點錢,買個死士替他賣命,刺殺韓傀。有人跟他說:“有一個叫聶政的勇士,因為殺了人,為躲避仇家,埋沒在市井之中,以屠狗為業。你可以去找找他。“

    嚴遂找到了聶政,極力籠絡,沒事常請他喝酒。在聶政母親生日時,嚴遂又來聶政家中,以百鎰黃金為老人家賀壽。聶政拒絕道:“我家境貧寒,遊蕩他鄉,以屠狗為業,換取些美食來供養老母也綽綽有餘了。我不能接受您的饋贈。”

    嚴遂這才表明來意,悄悄地說:“我有仇要報,因此遊歷了許多國家,到了齊國後,聽說您很講義氣,特獻上百金,不過是做為老夫人粗茶淡飯之用。我就是想跟您交個朋友,哪敢有什麼要求呢?”

    聶政是聰明人,當然聽出來了:嚴遂就是想找我幫他報仇嘛,可是我不能去,因為我有老母親要供養。於是他便對嚴遂說:“您知道我為什麼躲在這種爛地方當一名屠夫嗎?不是我怕仇家來尋仇,而是因為老母還在世,我得奉養她才行。只要老母親還活著,我就不會把生命交給別人的。”說罷把錢塞還給嚴遂。

    嚴遂沒有辦法,只好向他行了大禮,然後就離去了。

    過了一段時間,聶政的母親去世了。他辦理了母親的葬禮後,此時已經了無牽掛,遂前往見嚴遂,答應刺殺南韓國相韓傀。

    嚴遂激動地說:“我的仇家是南韓的國相韓傀,他是南韓君主的叔父,權力大得很,而且出入起居都戒備森嚴。我曾經派人去刺殺他,可是沒能成功,如今您不嫌棄我的話,我便多備些車馬,挑幾名壯士當您的助手吧。”言辭謙恭,更讓聶政覺得他是一位賢者。

    “不必了,”聶政答道,“南韓距離衛國很近,仇家是相國,也是君王的至親,這樣更不能多帶人馬,人多必有所閃失,萬一洩露了機密,到時不僅殺不了韓傀,反倒會引來南韓舉國上下找您尋仇,那豈不危險。”

    於是他告別嚴遂,仗劍西行到南韓都城,住下來觀察韓傀的動向,耐心地等待刺殺良機的出現。

    一個良機出現了。正好韓烈侯與其他諸侯有一個會盟,地點設在東孟,相國韓傀也將參加。到了會盟這一天,郊外搭起一座高臺,韓烈侯與韓傀都坐在臺上,臺下有許多手持武器的護衛。聶政混在圍觀的人群中,懷中揣著一把利劍。

    只要他挾劍衝上臺,不論刺殺是否得手,必定難逃一死,因為他是單槍匹馬,而對方有成千上百的衛兵。這樣死值得嗎?說真的,他與嚴遂又不算是熟人,嚴遂送給他的百鎰黃金,他也沒有收,為這樣一個半陌生的人去送死值得嗎?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似乎不值,但不要忘了,那是一個充滿血性的時代。我敢說,迷信武士道的日本人,也從來沒有到達到春秋戰國時代中國武士的精神高度。這些中國武士,為義而生,為義而死,死根本是不值一提的事情,似乎他們有九條生命,可以隨隨便便地遺棄其中的一條。

    有人也許會說,聶政為嚴遂報私仇,這也算是義嗎?別人可能不覺得,但這不是關鍵,關鍵是聶政自己認為這就是“義”,是義,就不容辭。用死亡之血,澆養出一朵義之花,這就是他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會盟開始時,全場肅靜。但一聲大吼如雷貫耳,只見得聶政一邊吼叫著,一邊衝破衛兵圍成的人牆,發瘋般地衝向高臺。他從懷中掏出利劍,拔劍出鞘,劍鋒直刺向韓傀。韓傀被眼前這一幕給驚呆了,他下意識地想找個人當掩護,旁邊站的人便是韓烈侯,他一急之下,抱住韓烈侯。韓傀跑得快,可是沒有聶政的劍快。聶政的一劍如雷電般迅捷,從韓傀後背刺進,從前胸刺出,劍鋒慣性地又向前穿行,刺進韓烈侯的體內。這一劍,可謂是雷霆一擊,威不可擋,韓傀當場氣絕身亡,韓烈侯被刺傷。

    據說,在聶政刺殺韓傀的那刻,白虹貫日,莫非是上天要見證此驚天地、泣鬼神的一擊。

    此時早已嚇得目瞪口呆的衛兵這才緩過神來,操起兵戈圍了上來。聶政果然是英雄好漢,手持利劍,左右翻飛,一邊殺,一邊吼,竟然一口氣殺死了幾十名衛兵。這時聶政哈哈大笑,笑過之後,他輪起劍,朝自己臉上一劍、一劍、又一劍地劃下去,很快他面目全非。

    劃爛自己的臉後,聶政伸出兩根手指,伸進自己的眼睛裡,使勁地挖,兩顆圓圓的眼珠,竟然被他自己挖出來,掉在地上,留下兩個大血窟窿。他就象在完成一個神聖的宗教儀式似的,痛苦,但他在堅持,因為還剩下最後的祭禮。他把劍刺向腹部,用手把劍奮力一劃,切開腹部,腸子流出來,落在地上。在小日本玩切腹之前的數百年,聶政已經用這種殘酷的手段結果了自己的性命,沒有介錯(小日本玩切腹時,在肚子上象徵性切一刀,有個輔助的人叫介錯,幫他砍腦袋,以免切腹者遭受痛苦的折磨),他從頭到尾忍受巨大的肉體痛苦,直到肉體再無知覺。

    聶政就這樣死了。

    自殺並不是難事,可是為什麼用這種痛苦的毀容手段呢?很顯然,聶政不想因為自己刺死韓傀而使親人受到牽連。把自己劃得面目全非,目的是讓人認不出他。被刺傷的韓烈侯堅決要求查明事情的真相,他下令把聶政的屍體暴於野外,並懸賞千金,希望有人能認識他,並提供準確的姓名。但時間一天天地過去,始終沒有人知道刺客的真實身份。

    有一個人知道刺客的真實身份,她便是聶政的姐姐聶榮。

    聶榮怎麼得知聶政是刺客呢?原來當年嚴遂結交聶政時,聶榮還未出嫁,當時跟母親、弟弟住在一起,自然曉得嚴遂與弟弟的事情。當刺客毀容自盡的訊息傳到齊國後,聶榮一下就明白了,這個刺客就是她的弟弟,姐弟情深啊,如今弟弟遭遇橫禍,又暴屍野外,想到這裡,聶榮不禁潸然淚下。要不要去給弟弟收屍呢?如果去的話,南韓政府早就佈下天羅地網,就等著她鑽進來;如果不去的話,那麼天下就沒有人知道他是聶政,他的英勇事蹟就會被埋沒了。

    “必須去。”聶榮道,“我弟弟是極為義氣的人,我不能因為害怕自己受迫害,就讓我弟弟的名聲泯沒在塵土之中,雖然我這樣做,並不是我弟弟的本意。”她知道,弟弟以如此慘烈的方式死去,是為了保全姐姐,不致受到南韓政府的追殺或迫害。

    就這樣,聶榮從齊國到了南韓,聶政的屍體還被扔在市場上,散發著腐臭之味。畢竟是親姐姐,一眼就認出是自己的弟弟,她悲從心生,走近弟弟的屍體,沉痛地說:“真勇敢啊,浩氣長存,你如此壯烈的行為,超過了古代勇士孟賁、夏育與成荊。你死了,卻沒留下姓名,你已沒有父母,沒有兄弟,只有我一個姐姐,你都是為了我的緣故才這樣做的啊。我不忍心埋沒你的名聲啊。“

    說完後,聶榮緊緊抱著聶政的屍體,痛哭流泣地對著眾人說:“他就是我弟弟聶政。”這哭聲把圍觀的人群給感動了,人們紛紛對她說:“這個人刺殺了我們相國,主上懸賞千金購刺客姓名,夫人難道沒有聽說嗎?你怎麼敢來相認呢,你還是快走吧。”

    聶榮答道:“我當然聽說了。可是我弟弟聶政本來就是一名志士,為躲避仇家忍辱含垢隱居於市井之中,只是因為有個母親尚在,有個姐姐未嫁。後來母親辭世,姐姐也嫁人了,他為了報答嚴仲子(即嚴遂)的知遇之恩,不惜鋌而走險。士為知己者死,這是大義所在,只是他不想連累姐姐,用自毀的方式來掩藏自己的身份。可是我就算受牽連而死,也不能讓賢弟成為無名烈士。”

    “老天爺啊——”聶榮仰天而呼,喊了三聲。悲到極盡,她沒有想過要活著離開,她忽然拔出一把短劍,刺入自己的胸膛,鮮血湧出……

    聶政刺殺南韓相國韓傀,震動諸侯,而聶榮為弟而死,是這個暗殺事件的餘波盪漾。姐弟兩人的事蹟很快傳遍三晉、楚國、衛國、齊國等,大家聽後都長唏短嘆,紛紛稱頌道:“不光是聶政勇敢,他姐姐也是剛烈的女子啊。”正是由於聶榮的挺身而出,使得聶政成為千秋傳頌的人物,他是中國古代最有名的刺客之一。

    他與豫讓一樣,都是懷著“士為知己者死”的信念,為別人報仇而不惜犧牲自己。但兩人又有所不同。知瑤對豫讓是真的有“知遇”之恩,以國士對待豫讓,在心裡欣賞他;而嚴遂有意結交聶政,從一開始便是要利用他,從這點看,嚴遂絕非聶政的“知己”。聶政刺韓傀,為嚴遂報了私仇,可是他被暴屍時,嚴遂到哪去了呢?要真是“知己”的話,怎麼沒有挺身而出?聶政能為嚴遂死,嚴遂卻不能為聶政正名,兩人品格之高下,立馬可判。聶榮以一女流之輩,尚且不惜一己之身,嚴遂算什麼狗屁呢?

    梁啟超在評價聶政時說:“聶政之俠,舊史之所以稱道者至矣,吾無贊焉。”對於舊史稱讚聶政為報知遇之恩而不惜一死的說法,梁啟超不認同,因為聶政就是被利用來報私仇。但是梁任公又說:“學聶政者當學其性情之厚而已。夫其有母存不許友以死,猶普通之義也。用煢煢一姊,而猶顧戀之,不欲以相累,乃至抉眼屠腸以絕蹤仞。……天下豈有天性涼薄之人而能以俠聞者哉。”

    從某種意義上說,聶政是個幸運的人,儘管他只是被利用來報私仇的工具,但正是他的“性情之厚”使他超越了普通刺客的水平,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被頂禮膜拜的英雄豪傑,他的事蹟被寫入詩歌,戲劇,拍成電影,譜寫成曲。中國最著名的琴曲《廣陵散》脫胎於《聶政刺韓曲》,曲子慷慨激昂,“紛披燦爛,戈矛縱橫”,當年嵇康臨刑前,一曲《廣陵散》,“琴聲錚錚有鐵戈之聲,驚天地,泣鬼神,聽者無不動容。”

    雖然僅是一名刺客,但聶政遠遠超越同時代的許多人物,成為一個傳奇。聶政的故事,與豫讓的故事相得益彰,在我們今天看來,刺趙無恤也好,刺韓傀也罷,歷史俱往矣,然而此二者卻是那個時代血性與精神的縮影。

    吾愛戰國,吾愛戰國時代之血性。你可以批評他們的信念有偏差之處,但卻不能否定他們為信念而一往無前的精神。他們以一己之力敵一國,前無古人,後亦乏來者,什麼趙氏宗主,什麼南韓國相,即便是權傾天下,擁千軍萬馬,我只以一件武器無畏地迎戰,此件武器非他,精神耳。單槍匹馬、沒有援手、沒有退路、沒有生,“刺萬乘之君,若刺褐夫”,大哉是精神,勇哉壯哉。此精神之可貴,唯司馬遷知之,故留下《刺客列傳》的篇章。

    後世史書,刺客之事蹟幾乎絕跡,而華人之血性亦隨之衰也,苟且焉,世故焉,猥瑣焉。戰國雖為亂世,中原血戰連年,可是在此背景下,卻是華夏族最強盛之年代,蠻族之威脅,幾可忽略,與後世成鮮明對比。故而中國之最強盛,不在漢唐,而在戰國。明白斯理,則可知時代精神與個人之精神,實是相得益彰,有勇猛之時代,固有勇猛之個人,而個人之事蹟,亦影響世道人心。

  • 6 # 辰州觀海

    《史記》裡面有一篇《刺客列傳》,裡面的刺客裡面,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豫讓和聶政——當然,篇幅最大的是荊軻,不過我個人不大看好荊軻。

    當然我個人覺得荊軻之所以得以成為最有名的刺客,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刺殺的是秦王政——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

    在豫讓和聶政裡面,我印象最深的是豫讓。

    豫讓幾乎是忠誠的化身,明知道自己的事情不可為,還是堅持做了,這是一種勇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湖水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