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明天想要的生

    吳下阿蒙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鑑》中的一段。講述三國東吳名將呂蒙聽從其主孫權的勸告而讀書學習的歷史故事。被選入語文教材。

    目錄

    原文

    解釋

    朗讀節奏

    文言知識詞語翻譯

    通假字

    一詞多義

    古今異義詞

    古今異義字

    作者簡介

    文章道理

    本文成語

    解釋爭議

    人教版教學參考整體把握

    問題研究

    練習說明

    相關資料《資治通鑑》

    關於孫權

    關於呂蒙

    關於魯肅

    原文

    解釋

    朗讀節奏

    文言知識 詞語翻譯

    通假字

    一詞多義

    古今異義詞

    古今異義字

    作者簡介

    文章道理

    本文成語

    解釋爭議

    人教版教學參考

    整體把握 問題研究 練習說明相關資料

    《資治通鑑》 關於孫權 關於呂蒙 關於魯肅展開 編輯本段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

    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yé)!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編輯本段解釋

    當初,吳王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而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經書當學官嗎! 只應當粗略的略讀,瞭解歷史罷了。你說你事務繁忙,怎麼比得上我的事務多呢?我常常讀書,認為讀書非常有益。”於是呂蒙開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論議,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後非常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幹和謀略,已不再是當年吳縣的那個少學識才乾的呂蒙了!”呂蒙說:“與有抱負的人分別幾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來看待,兄長怎麼了解事物這麼晚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後就告別了。

    編輯本段朗讀節奏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編輯本段文言知識

    詞語翻譯

    1、初:當初,這裡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 2、權:指孫權,字仲謀,黃龍元年(公元229年)稱帝於武昌(今湖北鄂城),國號吳,不久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3、謂:告訴,對……說,常與“曰”連用。 4、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 5、今:現在。 6、塗:同“途”。當塗掌事:當塗,當道,即當權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異議:當塗:地名)。 7、辭:推託。 8、多務:事務多,雜事多。 9、孤:古時候王侯的自稱。 10、治經:研究儒家經典。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等書。 11、博士:古代學官名 12、涉獵:粗略地閱讀。獵,本意獵取,本文為閱讀。 13、見往事:瞭解歷史。見,瞭解;往事,指歷史。 14、乃:於是,就。 15、及:到了…的時候。 16、過:到。 17、尋陽:縣名,現在湖北黃梅西南。 18、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幹和謀略。 19、非復:不再是。 20、更:更新。 22、大兄:長兄,這裡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 23、見事:認清事情。 24、但:只,僅。 25、孰若:哪裡比得上。孰:誰,若:比得上。 26、就:從事。 27、遂:於是,就。 28、士別三日:有抱負的人分別幾天。三:幾天,這裡指“少”(與常見的“多”的解釋不同)。 29、何:為什麼。 30、呂蒙:東吳名將,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陽)人 31、耳:表示限制,語氣詞,相當於“而已”、“罷了”。 32、吳下:指吳縣,現在江蘇蘇州 。 33、始:開始。 34、與:和。 35、論:討論。 36、議:評議。 37、大:非常,十分。 38、驚:驚奇。 39、今:現在。 40、者:用在時間詞後面,無翻譯。 41、復:再。 42、即:就。 43、拜:拜見。 44、待:等待。 45、吳下阿蒙: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後泛指缺少學識才乾的人。 46、當:掌管。 47、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 48、更:重新。 49、阿蒙:名字前加“阿”,有親暱的意味。 50、邪:嗎。表反問語氣。 51、乎:啊。表感嘆語氣。 52、當塗:當權,當道,即當權的意思。

    通假字

    邪(yé)通“耶”,語氣詞,表反問;“塗”同“途”

    一詞多義

    當:但當涉獵(助動詞,應當) 當塗掌事(動詞:正) 見:見往事耳(瞭解)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認清) 就:蒙乃始就學(從事) 指物作詩立就(完成)

    古今異義詞

    博士:古,當時古代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今,一種學位。 往事:古:指歷史。今:過去的事。 以:用

    古今異義字

    更 古:重新。 今:更加,越發 及 等到......時候。 大 很,非常。 豈 難道。 就 本意靠進,此為去做。 士 人物的通稱。 過 到,經過。 但 【但當涉獵】 古:只 今:錶轉折關係的連詞 耳 古:語氣詞,譯為“罷了” 今:耳朵 治 古:研究 今:治理 博士 古:當時專管傳授經學的學官 今:求學的高學位。 見 古:知道 今:看見 【見往事耳】:瞭解。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認清事物。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文學家,史學家。陝州夏縣(現在屬山西省夏縣人)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寶元進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諫院。他立志編撰《通志》,作為封建統治的借鑑。治平三年(1066)撰成戰國迄秦的八卷。英宗命設局續修。神宗時賜書名《資治通鑑》。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對,與王安石在帝前爭論,強調祖宗之法不可變。被命為樞密副使,堅辭不就,於熙寧三年 司馬光

    (1070)出知永興軍(現在陝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陽,以書局自隨,繼續編撰《資治通鑑》,至元豐七年(1084)成書。他從發凡起例至刪削定稿,都親自動筆。元豐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聽政,召他入京主國政,次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數月間盡廢新法,罷黜新黨。為相八個月病死,追封溫國公。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年方20,中進士甲科。宋英宗(趙曙,1032~1067)繼位前任諫議大夫,宋神宗(趙頊,1048年~1085年)熙寧(1068~1077)初拜翰林學士、御史中丞。 熙寧三年(1070年),司馬光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次年,判西京御史臺,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鑑》的編撰。哲宗即位,還朝任職。元豐八年(1085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數月後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著作收在《司馬文正公集》中。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上。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主持編寫《李國亮》。《資治通鑑》是中國最大的一部編年史,全書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貫古今,上起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末年趙匡胤(宋太祖)滅後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實,依時代先後,以年月為經,以史實為緯,順序記寫;對於重大的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與各方面的關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讀者對史實的發展能夠一目瞭然。 司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編撰《資治通鑑》,共費時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年),至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他在《進資治通鑑表》中說:“日力不足,繼之以夜”,“精力盡於此書”。書名的意思是:“鑑於往事,資於治道。” 司馬光著述頗多。除了《資治通鑑》,還有《通鑑舉要歷》八十卷、《稽古錄》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學、經學、哲學乃至醫學方面都進行過鑽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詩草》、《注古文學經》、《易說》、《注太玄經》、《注揚子》、《書儀》、《遊山行記》、《續詩治》、《醫問》、《涑水紀聞》、《類篇》、《司馬文正公集》等。在歷史上,司馬光曾被奉為儒家三聖之一(其餘兩人是孔子和孟子)。 在政治觀點方面,司馬光主張法制永遠不變,其政治思想比較保守。他曾說:“先王之法,不可變也”;他認為,象周威烈王命晉大夫魏斯等為諸侯,是棄“先王之禮”,廢“祖宗之法”。與宰相王安石是政敵。

    編輯本段文章道理

    1)透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2)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4)要善於聽取他人的建議或意見 5)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廣泛涉獵就會學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學好,還要催動附近的人也要學習,讓社會也一起進步。 7) 做人不能太驕傲,要謙虛。 8)勸人要講究策略。 9)不能找藉口輕言放棄。 10)只要發奮學習,就能積學修業,學有所成。 11)與方仲永相比,突出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編輯本段本文成語

    吳下阿蒙、刮目相待、士別三日. 士別三日,及更刮目相待:比喻去掉舊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或事物。

    編輯本段解釋爭議

    課本把“當塗掌事”聯在一起解釋為“掌權管事”,有些人認為不妥,“當塗”與下文的“尋陽”一樣,是個地名,位於安徽省東沿,至於“掌事”,跟我們熟悉的“知縣”“知府”“知事”一樣,是個官職。 根據:三國時代的淮南袁術自立為帝的時候,理由之一就是一句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話有四種解釋。 1.是孫堅為了慫恿袁術自立為帝,解釋成了公路。“塗假途也,乃‘路’之意!”塗,即途。途,即路。 這個解釋用在這裡顯然不符。 2.塗高:本來解釋是魏。《三國志》:“魏,闕名也,當塗而高,聖人取類而言耳”。呂蒙乃東吳官吏顯然不會跑到魏國謀職,所以也不符。 3.即是課文中所說的掌權謀事,粗看之下好想像有道理,其實不然。我們研究一下,如果袁術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字和當塗高有著牽強的聯絡就稱帝,顯然過於草率,畢竟他也是一路諸侯,不至於這麼蠢。肯定還有其他原因。當時袁術控制著當塗縣,如果是因為此,就說得過去了。如果解釋為掌權管事,顯然袁術當時還沒有那麼高的權利。 結論:因為孫權和袁術都是南方人,而且兩人所處時代相同,所以字詞用法也應該相同。所以推斷孫權所書的當塗高,可能是指當塗縣令的意思。

    編輯本段人教版教學參考

    整體把握

    本文是根據先前的史書改寫的。因先前的史書已有較詳細的記載,而又無新的史料可以補充,所以本文是根據從略的原則對先前史書的有關記載進行改寫的。與《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的文字相比,本文僅區區119字,雖極簡略但剪裁精當,不僅保留了原文的精華,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練的文筆突出了人物的風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寫之作。 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可分兩層:先寫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後寫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 本文記事簡練,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有成,而是透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生動

    問題研究

    1.本文是怎樣以對話表現人物的? 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趣。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塗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讚歎,可見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以他眼中呂蒙變化之大竟然判若兩人,表現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長進。需要指出的是,魯肅不僅地位高於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確實非同一般。“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是呂蒙對魯肅讚歎的巧妙接應。“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並且,他還很愛才。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態,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肅、呂蒙的話則有調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調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寫魯肅、呂蒙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係,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 2.魯肅為什麼與呂蒙“結友”? 文章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結尾。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這最後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餘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從另一方面,我們有不難看出一點——為什麼在呂蒙“非復吳下阿蒙”的時候,魯肅才和呂蒙“結友”,這裡面難道沒有一層社會原因嗎?當呂蒙有了才華,有了見識,魯肅看出來,這人,以後肯定有大作為,現在何不早早交友,以後大家相互之間有個照應。看來,一個人有沒有很多朋友,你有沒有“利用價值”還是很重要的!

    練習說明

    一、仔細閱讀課文,想想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啟示。 設題目的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並從中受到啟發。 二、朗讀課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所表示的語氣。 設題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課文中的幾個語氣詞所表示的語氣。文言文中的語氣詞有重要的表情達意作用,並且數量多,用法靈活,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要注意隨時積累。文言語氣詞的用法,要透過朗讀來體會。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問語氣,相當於“嗎”。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乎: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 4.“大驚”一詞從側面反映了什麼? “大驚”一詞側面反映了“怎樣學”的問題。.

    編輯本段相關資料

    《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撰。294卷,有考異、目錄各30卷,約300多萬字。編年體通史。司馬光初成戰國至秦二世八卷,名為《通志》,進於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設書局繼續編撰,至神宗元豐七年(1084)完成,歷時19年。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給君王,先輩的錯誤為借鑑,不再犯相同的錯誤,所以命名為《資治通鑑》。全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傳狀、文集、譜錄等222種。幫助編撰者有劉攽、劉恕、範祖禹、司馬康等,各就所長,分段負責,先排比材料為“叢目”,再編成“長編”,然後由司馬光總其成,刪訂定稿。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略於經濟、文化。記載了從戰國時期到五代十國時期共1362年間的史事。 有“考異”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錄”以備查閱之用,為歷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較系統而完備的資料。註釋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資治通鑑音注》。清初嚴衍著《資治通鑑補正》,為《通鑑》拾遺補缺,刊正錯誤,也做了一些工作。 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詩事。

    關於孫權

    吳大帝孫權(182-252)字仲謀,漢族,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傳說是中國兵法家孫武后裔。長沙太守孫堅次子,幼年跟隨兄長吳侯孫策平定江東,200年孫策早逝,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208年,孫權與劉備聯盟,並於赤壁擊敗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19年孫權自劉備手中奪得荊州,使吳國的領土面積大大增加。222年孫權稱吳王,229年稱帝,正式建立吳國。

    關於呂蒙

    呂蒙(178—219),三國汝南富陂(現在安徽省阜南縣東南)人,字子明。少依孫策部將鄧當,當死,代領其部屬。從孫權攻戰各地,任橫野中郎將。後隨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於赤壁。初不習文,後聽從孫權勸告,多讀史書、兵書,魯肅稱其“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蜀將關羽,佔領荊州。不久病死。 孫權與陸遜論周瑜、魯肅及蒙曰:“……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劇,艱難、困苦)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 (摘自《三國志·吳志·呂蒙傳》)

    關於魯肅

    魯肅(172~217年),字子敬,身高約合現今1.8米,臨淮東城(今江蘇泗洪臨淮鎮)人漢族,三國時期東吳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和軍事家。他不但治軍有方,聞名遐邇,而且慮深思遠,見解超人。《三國演義》將其塑造成一個忠厚老實之人,忽略了他的才能,這是錯誤的。 魯肅出生時其父就去世了,和祖母共同生活。魯肅家中異常富有,但由於祖輩無人出仕為官,魯肅的家庭雖然資財豐足,但並不屬於士族階層,只是那種在地方上有些勢力的豪族。據考,魯肅體魁貌奇,少時就胸有壯志,好出奇計,且愛擊劍騎射。魯肅性格好施捨別人。由於家道殷富,他常招聚少年,一起講兵習武。晴天,偕眾往南山(今江蘇盱眙山的古稱)射獵,陰雨,則聚眾講習兵法,以此練習武藝。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及裴松之注引《江表傳》的有關文字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虎熊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劃五策。肅於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魏晉南北朝以《史記》《漢書》《東觀漢記》為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勗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後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論,何一稱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難為繼,且與關羽為鄰。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與為對,當有單復(單復,猶奇正,古代戰術之一),以卿(卿,當為“鄉”。從盧弼說)待之。’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秘而不宣。權常嘆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並作國士,不亦休乎?” 吳下阿蒙 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日:‘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唯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稻》、《左傳》、《國語》及三史。’……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後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說解:吳下,指東吳。阿蒙指呂蒙,東吳大將。他學識不足,孫權勸他和蔣欽,要多讀兵書、史書。呂蒙勤奮學習,大有長益。魯肅和他交談,常彼呂蒙駁倒。魯肅讚許地說:你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阿蒙了。後以“吳下阿蒙”稱譽別人變化很大,長進明顯;或反其意而用之,謙指自己毫無長進,也作“阿蒙吳下”。金元敏之《讀裕之弟詩稿》:“吳下阿蒙非向日,新篇爭遣九泉知。”清黃景仁《聞稚存丁母優》:“阿蒙吳下還依舊,他日登堂欲拜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淒涼湖人!今日訓練,只有詹姆斯和庫茲馬兩人,網友調侃已經全員到齊了。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