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鎂噠02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是中國的詩詞名句,“出自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原詩如下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一年初春時節,詩人王安石從揚州到了瓜州渡口,歸心似箭,想早日返回金陵鐘山的寓所——他因變法失敗而被罷相之後,一直住在這裡。他打算先坐船橫渡長江,到對岸的京口(今江蘇省鎮江)上岸,然後連夜趕路回鐘山。  漸進黃昏,船就要靠近南岸,馬上可以上岸趕路了,詩人不禁往西邊眺望著,只見峰巒重疊,綿延不斷,伸展到遠方,最後被雲霧所遮裹,看不到夕陽外的鐘山。但它並不遙遠,要知道,從京口到金陵,中間不過隔了幾座山峰而已!船一靠岸,王安石第一個跳上岸,忽然一陣春風吹來,夾帶著一陣使人心醉的花香。啊!詩人的腳步正好趕上了春天的腳步,雙腳踏上了江南綠色的地毯。回望江北岸,只有那蒼蒼的暮靄和滾滾的煙波……這時,一輪明月從東方升起,它將伴隨著詩人連夜趕回家中,與親人團聚。王安石一時興起,隨口吟出一首絕句:  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他一路上反覆吟誦著,思考著,總覺得第三句中的“到”字太平庸,也不夠貼切。後來改為“過”字,讀了幾遍,又嫌不好;又改為“入”字——“春風又入江南岸”,咦,這象什麼話?不好!他自言自語著,然後又改為“滿”字——“春風又滿江南岸”,唉,越改越不像話了,詩人又拋棄了“滿”字,跑了十多里路,想了又想,改了又改,卻總是找不到一個妥貼的字眼。最後,他忽然想到在船上望見的綠色的山、綠色的水、綠色的田野和草木……綠,不正是江南春天的象徵嗎?何不用一個“綠”字呢?於是詩人大聲吟誦道:“春風又綠江南岸”——好一個“綠”字!王安石到此才確定用“綠”字來取代“到”、“過”、“入”、“滿”等字眼。第二天,詩人回到鐘山的寓所,就立即把這首詩抄錄在自己的稿本上。詩人想用一個動詞來表現江南春天的景象,但他最終選擇了一個形容詞,將形容詞作動詞用,這就是“形容詞動用”。“綠”不僅表明“綠色”,還有“吹綠了”的意思,將春風擬人化,更增添了動態美。  本詩是“文字頻改,工夫自出”(《童蒙詩訓》)的著名例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考體育籃球運球多少時間算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