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玉心宗1492541848
-
2 # 歲月易學堂
易經從發明到現在已經傳承了幾千年,不但華人對它非常痴迷,就連南韓日本新加坡英美等國,都在不斷的學習研究易經。縱觀易經的發展史,它從伏羲氏發明創造一來,不光是用它來卜噬,它還廣泛的被應用於中醫軍事學,就連我們現在用的電腦也是和易經中的二進位制原理相同。
自從易經被秦朝劃入醫卜種植類書籍,雖然逃過了一劫,卻因為它其中含有卜筮成分沒有從根本引起人們對它足夠的重視,使它差點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古代易經一直是在帝王將相士大夫,及卜噬官員等上流社會極少數人群中流傳。由於歷史種種原因,直到現在一提起易經二字,人們就會不假思索的從嘴巴中蹦出來迷信的話語和嘲諷的眼神,而他們卻忽視了易經中的易醫本是一體,就連易經中獨有的哲學思想也一起被埋沒。
直到上世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又重新引起人們的重視,但是也僅僅是科研人員和學者等少數。
易經從古至今流傳了幾千年,經歷了由戰亂到人為的影響已經不是最初的易經,連山易和歸藏易的失傳就是很好的證明。
可喜可賀的是1973年12月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帛書周易。它的出土使我們得以窺見漢朝時候的易經面目,而夏朝的連山易和商朝的歸藏易,與現在我們看到的易經到底有什麼不同。還有待於學者和易學愛好者共同研究與探討,如果考古工作者能從古墓中找回,那將是易學界的一大盛世,我真誠的期待這一天儘快到來。
-
3 # 趙日金141
《易經》即《周易》。託名孔子《易傳》稱《易》,《史記太史公自序》也稱《易》。之所以稱《周易》,據說周文王所作。之所以稱《易經》,是因為儒家奉為經典,四書五經之一。
現通行的《易經》,託名孔子《易傳》與《易經》合為一體,後儒都當作《周易》或《易經》念。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子傳《易》,代代相傳,傳到西漢楊何。而司馬遷自序,受《易》於楊何。
《史記周本紀》說,西伯(周文王)“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 即,先有伏羲《易》八卦,然後周文王在伏羲八卦基礎上作六十四卦
然而,現通行的《周易》,其《易傳》部分說,先於周文王的包犧氏(即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等五位聖人已經使用了六十四卦之離,益,噬嗑,渙,小過,睽,豫,大壯,大過,夬等卦。
所以,《易傳》之說與《史記》相沖突。
《史記太史公自序》有:故《易》曰“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故曰“臣弒君,子弒父,非一旦一夕之故,其漸久矣。”
其中,故曰“臣弒君,子弒父,,”之句,見之通行《易傳》,但文字有出入。而《易》曰“失之毫釐,差以千里”,這句家喻戶曉的成語,現今任何一本《易經》或《周易》裡都不見影蹤。即使《易傳》裡也沒有。
由此推論,西漢以後,《易經》或《周易》已經失傳,失之亳釐,差以千里。
通行本《易經》六十四卦卦序,第一卦乾,分二卦坤,,,第六十四卦末濟。據《易傳序卦》,卦序是一個有前因後果的序列。後世的易學,都按照這個排列順序講解《易經》。
然而,七十年代出土西漢馬王堆帛書周易,卻大不一樣。其一,卦符不同,為“一”形爻與類“八”字形爻組成。其二,卦名多有不同,卦辭爻辭多有異體字,但內容基本相同。其三,六十四卦卦序完全不同,第一卦鍵(乾),務二卦婦(否),,第三十二卦川(坤),,第六十四卦益。
卦序不同,因果不同。帛書周易,顛覆了兩千年易學乾坤!
回覆列表
說易經已經失傳,僅僅只是過時了的連山易和歸藏易,即使能從古墓中找出來,也無濟於事,怎麼會改變歷史呢,這兩本易經本就是過時之書,淘汰是必然,它已經不適合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了,即使找到也僅此是文物了,還能怎樣???
只要易經的來源還在,其實那兩部易經也不會失傳,更不會影響世界。只要河圖,洛書還在,有這來源,知什麼叫歸藏,什麼叫連山那這兩部過時之易一樣可用易理把它演化或叫把它復原出來。只是今人不明白古人之變卦之法。如真明天玉經文中內容,這也不是難事。
那什麼叫連山易呢?這是一部對應大洪水時代,天通了,地下幾乎都是水,只有山連山的山頂上可以住人,才有山頂洞人之傳說,那時年青人能上山,下海,所以那時是年青人的天下,對應的就是伏羲女禍媧時代,才有女媧煉五彩石補天,而伏義則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根據河圖演化先天易,再由先天易濱演化出連山歸藏卦,這是適合當時天象的,現在天象繼續向向前演進,那過了時的易經已是擺設,根本影響不了世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