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也無風雨40
-
2 # 趣舍隋
對所有歷史人物的評價,都沒有什麼蓋棺定論的說法!如果有,一定是片面的!
對歷史的追溯都是管中窺豹!不可能還原。
我們自己都很難想起上一週自己乾的所有事,說的所有話。又怎麼可能還原歷史!
李鴻章對當時的清朝,應該是功大於過!有人說他貪汙受賄,可沒有任何的鐵證!從法律層面講,沒有證據,就代表沒有違法。
-
3 # 散人000
從廣電總局和安徽省委宣委合拍攝了《淮軍》和《淮 敞開了大門》兩部紀錄片所體現的主調,肯定了李鴻章對中國近代工業的發韌和勵精圖治海防禦敵的貢獻!
-
4 # 趕超未來
蓋棺定論功過參半,功客觀為維護清王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內平太平軍與捻軍的農民起義,有利於社會穩定則社會發展人民安居生產。外求和辦洋務,主觀求強著實發展了民族資本使華人略有安慰。過殺伐過重,不知民不畏死又何以死懼之之理,徹頭徹尾愚忠於滿清不能另求他路取而代之另闢新路,是一好奴才。不利於社會變更,人民進步!僅個人看法而已,不知諸君有何高見?
-
5 # 70老男
我給你們蓋上棺吧李鴻章是晚清不多的幾個睜眼看世界的人,不過維護的是滿清統治者的利益,所做的一切不過是拖延這個殭屍般的政權毀滅,不惜出賣民族利益,對於老佛爺來說他是能臣,忠臣,對現代中國來說,他就是個國賊
-
6 # 小Fxf
歷史是不會改變的,寫歷史的人是會變的,閱讀歷史的社會環境是會變的,一言以蔽之,有定論的歷史是不會被翻起來的
-
7 # 清淡滋味坊
李鴻章是能臣,是幹吏,胸懷報國志,未能遇明君,在一個小氣的娘們底下,憋屈!有才能並不能盡情施展,有抱負並不能放手去幹,想著國家民族的重任,看著老孃們兒的臉色,不容易啊!李鴻章還為我們貢獻了一個張愛玲呢……才氣未能全舒,餘波盪漾。
-
8 # MrYang951
李鴻章一直都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咱們先說好的一方面,李鴻章是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李鴻章所處的那個年代,是清政府風雨飄搖的年代,但是他積極維新,領導洋務運動,主持參與修建了中國的第一條鐵路,第一座鋼廠,第一座機器製造廠,還有最關鍵的第一支新時代海軍。這支海軍雖然在甲午海戰中失敗了,但是這是清政府當時唯一的一塊遮羞布,也是清政府最後的掙扎,只不過弱國無外交,根本的實力比拼上清政府落後於列強,李鴻章盡力了,他也是中國近代歷史“醒悟”較早的華人,也是在黑暗中積極探索的華人,做了很多事實實在在的事,對於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起了很積極的引導作用,加快了中國近代化的歷史程序。
再說他不好的一面,李鴻章在職期間不乏斂財的事件,對於清政府也過於愚忠,面對《馬關條約》 等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面前,他竟然站在了最前面,主持簽訂了這些讓他遺臭萬年,讓中華民族陷入水生火熱的不平等條約,被稱國賊,一點也不怨。
綜合來看,李鴻章個人能力很突出,在很多歷史的關鍵時刻站在了歷史舞臺上,無關功過,確是大才。但面對不平等條約他積極簽署,也難逃罪人之名,若是我等,一死而已,絕不會落此罵名。
歷史早已如滾滾長河一去不返了,是非功過早已任人評說,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歷史情節,李鴻章近代史上的人傑,也是歷史的罪人,算是蓋棺定論了。
當然,還有另一種設想 :李鴻章在當時是清政府的政治一把手,中國幾千年的教育告訴他忠君之道,那種條約他不籤,也肯定有人要籤, 這是歷史程序中的必然步驟,他處在那樣一個位置上,或許只有自己去背這個罵名才可能給中華民族帶來一點點的利益,李鴻章也曾與東洋鬼子周旋,在很多問題上給祖國爭取權益,若真是如此想法簽下了讓自己遺臭萬年的條約,亦不失為大智大勇,畢竟在那樣時代洪流中,在他所處的位置上,死比生容易。
-
9 # 文治武功1270
我認為,沒有。
也就是說李鴻章是功是過,本來就不是純粹的判斷。功過參半而已。
看到一些朋友已經做了論證,我就不贅述了
-
10 # 弓目
早已經蓋棺定論,賣國吃回扣,中國第一賣國者,空前絕後。沒有第二。李鴻章一死,再沒人賣國了。汪精衛是他的徒弟,但危害遠不及李鴻章!
回覆列表
老李最後一首詩: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 大家看了應該有數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努力做事的人雖然難免會犯錯,但總比翁同龢之流強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