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塵風簌簌伴雨泣

    深層次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即便有史載為證,但人的內心到底是怎樣想的,我們並不知道,所以不說也罷!

    表面上的原因,劉封還是要負主要責任的。因為離關羽最近的是上庸,而上庸的主官就是劉封(劉備的乾兒子),關羽圍攻樊城、襄陽,曾多次傳呼劉封孟達前往救助,但劉封卻以剛平定幾個群,還不穩定,拒絕了出兵增援。但是要注意的是,關羽的地位比劉封高,即便是以命令的語氣,劉封也該出兵相助,即便二者同級,同屬蜀軍,一方有難,另一方也該量力而行前往支援。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劉封無需為關羽之死負太多責任,但關羽之死卻導致劉封之死。

    劉備奪取漢中後,令宜都太守孟達從秭歸出發攻擊房陵郡,孟達攻下房陵後繼續後上庸進發,之後劉備又令劉封從漢水順江東下,與孟達一起攻上庸,之後申耽、申儀投降,劉封、孟達佔據上庸、房陵二郡。

    劉封和孟達接到的命令是奪取上庸和房陵,而不是協助關羽,劉封在面對關羽求兵時首先考慮的應是上庸和房陵的安全,而不是關羽。

    關羽在北伐及敗退過程中,向劉封求兵2次。

    第一次是在關羽圍樊城期間,關羽感覺自身兵力不足,於是向劉封借兵,劉封拒絕了。此時關羽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但一直沒把樊城攻下來,一是關羽兵力不足,二是曹仁抵抗頑強,劉封拒絕也情有可原,關羽打了勝仗在圍城,又不是失敗要救援,但劉封拒絕關羽,導致關羽把鎮守荊州的兵馬調往樊城,導致荊州空虛,為東吳所偷襲,這樣看來劉封要負一點點責任。

    關羽第2次借兵是在退守麥城時,派廖化突圍向劉封、孟達求援,劉封再次拒絕關羽,理由也很充分,東吳已佔荊州,曹魏己解襄樊之圍,而上庸在哪?在東吳、曹魏與蜀漢三國勢力的交界處,派兵救,很可能上庸不保,派兵少了,怕是救不了,派兵多了,上庸怕出事,那時侯東吳己佔領秭歸,上庸己處於三面包圍中,劉封還是沒有救關羽,因為沒有把握,估計還有孟達調撥離間的原因吧。

    根據當時的情況來看,東吳己形成對關羽的包圍圈,從理論上看,即使劉封願意救,實際上也很難救的出。

    之後劉備因此事責備劉封,但還有殺劉封的意思,是諸葛亮擔心劉封難控制,勸劉備殺了劉封,以保證劉禪皇位穩定。

    所以劉封無須為關羽之死負責。

  • 3 # 師明禮

    有責任,但是不必負責。

    (1)為什麼有責任?

    關羽進攻曹操,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逼的曹操都有了遷都之念,在司馬懿和蔣濟的勸阻之下,暗通孫權,兩家聯合,最後導致關羽被俘斬首。

    這便是三國曆史上影響深遠的樊城之戰,在關羽遭受孫曹兩家聯合襲擊的時候,被困樊城,曾讓劉封和孟達派兵救援,但是劉封和孟達不救,最後關羽敗走麥城。

    看看當時樊城之戰的地理形勢。

    由圖可見,劉封孟達的上庸離襄陽樊城最近,如果派兵援助關羽,關羽也不至於跑到極遠的麥城去,至少可以保住關羽不死。

    退一步說,友軍有難,劉封等卻不發兵去支援,無論什麼理由都是難以說的過去的。

    所以,劉封在關羽兵敗而死這一歷史大事件上,是有一定責任的。

    《三國志》裡記載關羽讓劉封發兵,劉封不來: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三國志·劉封傳》)

    關羽死後,《三國志》也明確記載了劉備對劉封的態度,認為他不救關羽是導致關羽死亡的一個原因:

    會羽覆敗,先主恨之。(《三國志·劉封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三國志·劉封傳》)

    (2)為什麼不必負責?

    關羽之死,真的分析的話,原因可就太多了,簡單地說,有如下幾個原因:

    ①盟友偷襲。

    無論孫權有多少理由,但是派呂蒙等偷襲關羽,背叛盟約,是非常可恥的行為,從表面上說,這是導致關羽兵敗而死的最大原因。

    關羽父子也是被孫權下令斬首的。

    ②曹操一方的強大的將士兵力。

    關羽攻曹,己方只有關羽一個名將,其餘的都是些二流將士,但是曹操一方呢,先後有曹仁,徐晃,龐德,于禁等諸多可以稱為一流名將的人物,曹操後續還派出張遼等預備加以支援,敵方名將如雲,源源不絕,己方孤掌難鳴,是以關羽被徐晃擊敗。

    關羽對將官傲慢,特別是對待糜芳等人,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政治頭腦的:

    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輕;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三國志·蜀書·關羽傳》)

    關羽對東吳也沒有抱著修好的態度去進行政治團結,孫權背叛盟約,偷襲關羽雖然可恥,但是也有關羽自身的因素:

    一是關羽辱罵孫權。

    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三國志·蜀書·關羽傳》)

    二是曾經派兵取孫權勢力範圍內的糧草。

    羽得於禁等人馬數萬,糧食乏絕,擅取權湘關米;權聞之,遂發兵襲羽。(《資治通鑑》)

    因此,關羽兵敗而死是諸多人和事,內力外力等合力而成的結果,劉封在這些因素裡只能說承擔一些責任,但是他的行為遠遠達不到需要為關羽之死負責的程度。

  • 4 # 南門太守

    劉封該不該對關羽的死以及荊州的丟失負責呢?這要從當時的具體形勢以及蜀漢內部的官職體系去分析。

    劉封部所處的位置

    在關羽危難之時,有一支人馬倒是離他挺近,可以過來支援一下,這就是在上庸、西陵、房陵三郡的劉封、孟達所部。

    這3個郡是劉備攻取漢中後新設的,處在陝南與鄂西北之間,陝南的商洛、安康以及湖北的十偃等地都在其中,大致處在襄陽的西北方向,距離襄陽只有數百里,如果劉封、孟達及時出兵,雖然未必能挽回敗局,但救出關羽的可能性是有可能的。

    事實上,關羽也關注過這支人馬,關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根據形勢判斷,劉封理由相助。

    劉封不出兵的理由

    但令人不解的是,劉封、孟達二人根本沒聽,他們還給關羽陳述了理由,說上庸等三郡剛剛歸附,還不夠穩定,所以不能接受命令。

    一般認為,這是劉封、孟達二人的藉口,他們出於自身安全的考慮不願意出手相救,還有人從“陰謀論”的角度去看,認為劉封是劉備的養子,而劉備有暗中除掉關羽的想法,所以劉封才不肯去救。

    其實,也可以看看當時的情況,上庸等三郡的確剛剛建立,這是實情,這3個郡被稱為“山郡”,秦嶺、巴山橫亙其間,長期控制該地區是一些地方大族,他們雖然臣服劉備,但難免沒有二心,讓他們出兵去跟曹魏打,他們未必肯幹。

    而且,關羽前面打得都很順手,大概沒想過要劉封、孟達增援,後來徐晃援軍開到,關羽這才要劉封來,這樣以來時間就有些來不及了,上庸距襄陽雖然只有數百里,但都是山路和水路,大軍事行動又有一個準備過程,部隊集結、糧草準備、行動路線規劃都需要時間。

    劉封和孟達即使願意出兵,等他們準備好,又在重山峻嶺間急行軍很多天,等趕到樊城,恐怕也找不著關羽了。

    關羽能否給劉封下命令

    不能怪劉封和孟達,只能怪關羽自己。如果關羽事先考慮到兵力不足的問題,在行動前就做好協調和溝通,與上庸三郡來個南北夾擊,那將是另一個局面。關羽太自信,原想一個人包打天下,結果遇到了問題,這時候再去催,誰能保證呼之即來、來之能戰呢?

    但是,不管怎麼說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關羽既然下達了命令,劉封和孟達就應該無條件執行,不執行就是抗命,劉封和孟達算不算抗命呢?

    仔細分析一下,還真不算,因為這裡有一個重要問題,劉封和孟達其實並不歸關羽直接指揮,他們不是關羽的部下,而是友軍,關羽要讓他們參戰,只能由劉備下命令。

    上庸等三郡是從漢中郡等地分出來的,傳統上屬於漢中郡,漢中郡歸益州刺史部管轄。劉備取漢中後對行政管轄問題也進行過調整,設立了漢中都督,相當於一個邊防區,與州刺史部平級,上庸等三郡歸這時應該歸漢中都督管轄。

    上述這項行政區劃調整的具體時間不詳,但上庸等三郡從未歸荊州方面管理是確定的,劉備讓關羽“董督荊州軍事”,負責荊州的軍事,上庸等三郡不在關羽的轄區裡,所以關羽不能以“董督荊州軍事”的身份直接給劉封下命令。

    那麼,關羽能不能以前將軍的身份指揮他們呢?也不能。前將軍不同於大將軍、車騎將軍,理論上只是某方面軍的總指揮或某大軍區司令,是不能以這個身份調動所有人馬的,關羽要調動劉封和孟達,只能按照正常的程式向成都方面提出請求,由劉備下達命令。

    劉備殺劉封的真正理由

    劉封、孟達按兵不動,後面緊接著又發生了很多事,除關羽父子被殺外,孟達投降了曹魏,劉封逃回到成都,劉備辛辛苦苦打下的上庸三郡繼荊州之後也丟了。

    劉備十分生氣,不僅怨恨劉封沒有出兵救關羽,更怨他與孟達沒有處理好關係,激起孟達反叛。

    對於前一條,上面說了,劉封實在冤枉;但後面一條劉封的確有責任,根據史書的記載,劉封因為年輕氣盛,又是劉備的養子,禮賢下士方面還沒有養成好習慣,平時不把孟達放在眼裡,才釀成了孟達的反叛。

    如何處置劉封、劉備就此徵求了諸葛亮的意見,一向做事謹慎的諸葛亮卻向劉備提出了一個激進的建議:把劉封殺掉。

    諸葛亮之所以這麼想,主要考慮是劉禪剛被立為王太子,劉備登基稱帝的準備工作已經展開,劉禪就是將來的皇太子,劉備駕崩之後劉禪將繼任,而劉封性格剛烈勇猛,這樣的人容易衝動,什麼事都會幹出來。

    諸葛亮考慮到劉禪繼位之後很難駕御劉封,故爾建議劉備把劉封殺掉,劉備接受了諸葛亮的建議,將劉封賜死,這才是劉封的真正死因。

  • 5 # 饞嘴肥貓鏟史官

    關羽敗亡,不是劉封需要承擔責任,而是大家需要劉封來承擔這個責任。

    說起政治這個東西,確實挺殘酷的。在政治這片詭異的土壤上,我們不止一次看到人性的喪失,有父子反目,有兄弟相爭,有朋友背叛,有眾人落井下石。

    而劉封,很不幸,他遇到了所有的這一切。

    咱們今天來聊聊劉封。

    劉封,他原姓寇,本來是土生土長的荊州人,家族在當地還是很有勢力的,曾經封為侯爵。

    劉備被曹操擊敗後,帶在殘兵敗將流落到荊州,暫附於劉表。在這期間,劉備與當地人廣泛交際,就認識了寇家人。

    在戰爭中,劉備的家人失散,膝下無子,經人介紹,他就把寇家的少年收為義子,改姓劉,取個名字叫劉封。

    劉備這個人,很有眼力,有識人之明。他相中這個小夥子很有出息,“有武藝,氣力過人”。在隨著劉備打江山的過程中,劉封立下了不少功勞。

    但劉備到荊州不久後,又生育了一個兒子,就是在趙雲的懷抱中從長坂坡殺出重圍的小阿斗,名叫劉禪。

    劉備有了親兒子,劉封這個乾兒子的地位就比較尷尬了。

    劉備西取益川,劉封隨軍出征,史書上記載,說劉封“所在戰克”,這四個字充分說明了劉封是一員猛將,有著很高的軍事才能。

    劉備收取益州後,繼續向外擴張。之前投附的孟達率兵攻取了秭歸、房陵,兵鋒直指上庸。孟達這個人打仗很狡猾,從不硬幹,靠的是嚇、騙、詐和暗殺,再拿下上庸根本不是什麼問題。

    劉備派劉封坐船順江而下,去接替孟達統率包圍上庸的部隊,理由是“陰恐達難獨任”,怕孟達一個人搞不定攻取上庸的任務。

    其實大家都明白,劉備這麼幹有幾個目的:

    1.把劉封從身邊支出去,為劉禪繼承事業鋪平道路;

    2.搶走孟達到手的功勞;

    3.奪兵權,監視和提防孟達。

    劉備和曹操在漢中地區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最終奪取了漢中,繼而又進位漢中王,並指定年僅十二歲的劉禪為合法繼承人。

    而留守荊州的關羽被封為前將軍,假節鉞。

    但我們要注意一個問題,自從劉備西征川蜀以來,直到奪取漢中,麾下將士們衝鋒陷陣、馳騁沙場,每個人都為蜀漢立下了赫赫戰功。張飛大破張郃,為全軍奪取漢中開啟通路;黃忠陣斬夏侯淵,奪下定軍山,為蜀漢江山奠定基業;趙雲劫燒曹軍米倉山囤糧,迫使曹軍後撤;劉封、孟達奪上庸,逼降申耽;連魏延都“數有戰功”,還被劉備賦以鎮守漢中之責。

    大家都是因功受封,而關羽呢?他地位最高,實權最重,封賞最厚,但他實際上是個看客,寸功未立。

    以關羽驕狂自矜的性格,能受得了?他這段時間變得特別敏感,一會兒要入川與馬超較量一把,一會兒又“誓不與老卒同列”,矛頭指向黃忠。

    關羽這是對馬超、黃忠有意見?其實並不是,他是擔心眾人的評價。他彷彿看到那些文武官員竊竊私語,質疑的目光向他悄悄瞥來。

    關羽的心情,劉備是很清楚的,“假節鉞”,將戰區的征伐之權賦予關羽,就是以這種告訴他:自取大功,以服眾心。

    所以說,關羽後來的結局怨不得別人,主要責任人是劉備和關羽自己。

    關羽在兵力不足,大本營防禦空虛的情況下強行北征襄樊。為了保障自己能獲全功,關羽數次發文給上庸的劉封和孟達,“令發兵自助”。

    但都被劉封和孟達拒絕了,理由是“山郡初附,未可動搖”。劉封和孟達有錯嗎?無論因公還是為私,劉封和孟達都不願意去援助關羽,道理很簡單,誰願意捨棄自己到手的功勞和權力,用自己掌握的兵力為別人做嫁衣,還要屈尊被別人指揮?

    但我們可以想到,這是劉封的內心,也肯定是小狐狸孟達出了主意。

    關羽兵敗身死,劉備深恨劉封。因為劉封把劉備逼到了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

    劉封是劉備的義子,在眾人眼中,他的所作所為在一定程度上會代表劉備的意志。他前不派兵支援,後又見死不救,在眾人口中,難道不懷疑是劉備的意思嗎?

    必須要有人為關羽敗亡和荊州丟失而負責。

    其實最好的辦法是讓孟達來當這個替罪羊,把所有的罪過都推到他身上。但孟達很狡猾,劉封“奪其鼓吹”,政治嗅覺靈敏的孟達立刻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而劉封又缺乏警惕性,孟達勾結申儀,反叛成功,投降曹魏了。房陵、上庸和西城盡失。

    劉封丟人失地,灰溜溜地跑回成都去見劉備,這孩子還未意識到自己已經身陷險境。

    孟達給劉封寫了一封勸降信,這封信直接將劉封推上了絕路。

    孟達知道,這封信劉封是不敢隱瞞的,肯定會上交劉備。所以,孟達這信實際就不是寫給劉封的,而是故意讓劉備看到。而在這封信中,孟達點破了劉備的擔憂:

    “今足下與漢中王,道路之人耳,親非骨血而據勢權,義非君臣而處上位,徵則有偏任之威,居則有副軍之號,遠近所聞也”。

    後面有句話則讓劉備殺心頓起,堵死了劉封最後一絲生機:

    “若足下翻然內向,非但與僕為倫,受三百戶封,繼統羅國而已,當更剖符大邦,為始封之君”

    荊州之失,關羽敗亡,誰來替劉備承擔這個失誤?

    劉封壯年,劉禪幼弱,兄弟如何相處?

    劉封剛烈武勇,又是君主的義子,群臣如何面對?

    朋友背叛,父子反目,兄弟之爭,眾人落井下石,劉封也就再沒有活路了。

    要說錯,誰也沒錯,劉封若活著,大家都知道對於蜀漢來說是個什麼樣的後果!

    也許錯就錯在,當年不該認乾爹啊。

  • 6 # 壹見

    關羽,字雲長,河東解良人,幼年熟讀《春秋》,曾在家鄉殺了仗勢欺人的豪強,於江湖上逃難五、六年之久,黃巾軍起義時,朝廷招募義兵,他與劉備、張飛結為異性兄弟,共同起兵響應,後因“溫酒斬華雄”而嶄露頭角,是劉備集團中的骨幹人物。

    中國有句十分有名的俗語,叫做“大意失荊州”。就是源自三國時期關羽失掉荊州,並敗走麥城被擒殺的真實事例。

    關羽失守荊州,敗走麥城,不是因為他的勇武或者智計不夠。相反,在失荊州敗走麥城之前的戰役中,他設伏圍樊城、水淹七軍,倒顯示出他的過人謀略,問題就出在他剛愎自用、不聽人言的性格上。關羽的性格缺陷就在於剛毅有餘而謹慎不足,其失敗與劉封沒有直接關係,劉封不需要承擔責任。

    當時,關羽北伐,水淹七軍之後,擒于禁,斬龐德,圍樊城,威震華夏。曹操一面準備遷都,以避其鋒芒;一面派出徐晃支援,同時,派使者到東吳,讓孫權襲荊州;孫權亦早有此意,得到曹操書信後,命令陸口守將呂蒙迅速消滅關羽部隊。

    呂蒙因為荊州沿江有烽火,而且關羽留守荊州的軍馬整肅,知道關羽早留有手,一時難圖,尋思無計,於是託病不出。陸遜奉孫權之命前往探病,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呂蒙的心病,並提出取荊州的計策。陸遜說:“雲長自以為英雄,料天下無敵,所憂慮的獨獨是將軍。將軍乘

    此機會,託疾辭職,把陸口的官職讓給別人,使他人用卑微的辭語讚美關公,以驕其心!他必然撤荊州守兵,用以到樊城對付曹操。到時,荊州無防備,我們只用一旅之師,用奇計襲擊荊州,荊州必然盡在掌握中了。”

    呂蒙依言,上書託病辭職,向孫權推薦了還不太有名氣的陸遜代替自己為陸口守將,陸遜到陸口,派使者致書關羽,說了一大通溢美之詞。言語中盡顯卑曲,親如一家。

    喜歡戴高帽子的關公看完書信,哈哈大笑,不再憂慮江東,於是撤荊州之兵大半,分赴樊城聽候調遣。

    此時,託病的呂蒙發起白衣渡江,輕取了荊州。後又透過各種攻心術,將關羽將士的戰心盡數瓦解,關羽回師再取荊州途中,將士紛紛逃亡,無法制止。

    關公只剩親近將士300餘人走麥城,成了甕中之鱉,陷於戰不能戰,逃又逃不了的絕境。終被名不見經傳的將領潘璋所擒拿,“萬人無敵”、威震華夏的關公就此送了性命。

    其間,關羽曾向劉封求助,劉封並未發兵,是以,很多人認為關羽敗走麥城的主因是因為劉封不施救。而個人認為,關羽之敗,與劉封並無太大關係,主要原因是他性格中潛伏著狂妄自大的一面,他是“義”中聖人,與劉備“桃園結義”,曹操對他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卻不忘本;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可謂天下無敵了,但碰到一個有力的對手,他的缺點就暴露無遺,而對手用他人性中的弱點攻克,四兩撥千斤,無往而不勝,即便劉封發兵急救,失敗也可能是必然的,只是時間早晚一點而已。

  • 7 # 老白的歷史課

    劉封真是慘!

    每個人都要讓他背關羽之死的鍋。

    夏侯淵之死,曹操還要甩個白地將軍出來,表示夏侯淵是自己沒用,不幹其他人事,張郃,郭淮這些近在咫尺的人也沒見有誰背鍋。

    怎麼關羽格外牛逼是吧,非要劉封來替他背鍋。

    劉封是實在冤

    當初上庸是劉備讓他來的,可沒給其他命令,屁股還沒坐熱呢,就飛來大鍋。

    關羽北伐請劉封相助,是意思意思,畢竟大侄子離得近,喊一下也應該,而且自己的確缺人,劉封說上庸未定不去,關羽也沒強行拉他。

    至於兵敗麥城,關羽是向益州突圍,說不定都沒去向劉封求救,畢竟關羽太傲,牛逼的時候叫劉封幫忙,兵敗之時估計不好向大侄子開口。

    再者,就算有使者,不一定能衝出孫權包圍,而且關羽敗亡速度太快,劉封估計反應不過來,剛聽說關羽回師江陵,突然就退守麥城了,想打聽下具體情況吧,關羽已經殺青了。

    論責任,是糜芳,傅士仁,樊友的鍋最大,劉封倒黴在他那尷尬的義子身份上。

  • 8 # 南方鵬

    關羽的敗亡,作為友軍,劉封孟達有一定責任,但罪不至死。在北攻襄樊前,關羽的官職已是襄陽太守、蕩寇將軍,董督荊州事。劉備當上漢中王之後,又加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假節鉞代表皇帝,凡持節的使臣,代表著皇帝親臨,象徵最高權力,有臨陣徵殺之權,所以,關羽在攻襄樊時,要求劉封孟達帶兵來助攻,從許可權來說,沒有問題。何況孟達還是以關羽轄下的宜都太守出兵奪取房陵上庸的。

    劉封孟達辭以山城未附,沒有出兵,本來也是一個理由,問題是關羽搞砸了,被孫曹前後夾攻,作為劉備政權駐在離荊州最近的東三郡的劉封孟達,竟然一點動靜都沒有,如果能裝模作樣的派出幾隊人馬前去援救,救是一定救不出來的,但符合程序正義,關羽之敗之死就怪不到二人頭上。可惜二人忙於內鬥,無暇思及此,劉封還侵奪孟達鼓吹,逼得他投敵,幾罪並下,又有諸葛亮在旁添油,變成死罪。

    從三國志記載來看,關羽失敗,劉備痛心之餘,“會羽覆敗,先主恨之”,還逼出孟達投敵的事,東三郡被孟達徐晃攻破,被曹丕新設西城郡,交給孟達管理,以示恩遇。劉封逃回成都,多罪並罰,並不止沒有出兵相助關羽之罪。就算多罪並罰,應該也是降職罰俸之類,這時,諸葛亮便走了過來,對劉備說,劉封勇猛難以約束,你在世還好,下一代人可就不好說了。暗點劉禪會控制不了劉封。這一關鍵點點破,劉備下了殺心,於是賜死劉封“先主為之流涕”。

    這是史書記載的劉封之死明面上的原因,仔細推敲,應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促使劉備殺死義子。劉封前去東三郡,是孟達受命從荊州出兵北攻房陵,殺死了太守諸葛亮的姐夫蒯祺後,劉備提防孟達,就派劉封從漢中沿江而下,攻打上庸,與孟達會師並接管他的兵權,這是陰制之的招數。關係到劉備集團進入益州後的勢力均衡。

    劉備入益州,是張松先開啟機會,再在法正孟達的主動投誠後成功取下來的,論功勞,這些人功勳特別大,包括後來墜城而降的蜀郡太守許靖黃權等人,這些人是原益州派系人馬,與劉備帶來的外來派人馬,天生就有區別,在關羽失敗時,法正也死了,益州力量失去中堅,劉封又逼反孟達,這在益州派看來,是過河拆橋和欺人太甚的行為,為了平衡內部,劉備不得不斬劉封以安眾心,與他後來託孤時讓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是一脈相承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去美國,該如何申請公費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