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獨行者Noodle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是盡人皆知的一句話。封建社會(又談封建澀會)的過去,華人特別講規矩,講到規矩林立,等級森嚴,直到現在也還有如此的痕跡。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小皇帝應運而生,這個名字的背後,必然多多少少缺乏規矩,因為“皇帝”往往理所當然地凌駕於規矩之上,我的意志就是規矩。

    回到題主這個問題,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對於孩子關鍵不是好不好的問題,而是如何建立的問題。

    規矩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又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在一歲多到三歲左右之間的嬰幼兒期,是孩子建立規矩的關鍵期,這時孩子的接受得最快,它幾乎可以決定人以後的性格和行為方式。一旦建立好它會滲透到人的骨子裡,成為一種人的本能。當然,規矩有好的也有壞的,就看我們大人如何操作了。

    如何去建立規矩呢?我用最簡單的語言描述一下,就是“劃一個規矩的圈,在圈裡給孩子最大的自由”。以我閨女為例,她雖然是譜系,年幼時脾氣無法自控,但許多細節已和別的同齡譜系孩子不同。很多孩子因為在家裡在地板上玩,到了康復中心也是如此,甚至撒潑打滾,但我閨女清楚地知道在家裡可以,在學校不行,撒潑打滾更是在哪兒也不成。這是我給她劃的線,底線,不能出圈。相反,她的許多外人看來的怪異行為我給予最大的寬容,比如不停地在眼前揮手,在我看來這對於她來說是種良性的自我刺激,對於譜系來說無法徹底地消除,即便你消除了揮手的行為也總會有別的行為出現,甚至是更怪異的行為。所以絕大多數人都無法理解,認為她怪不守規矩,作為家長的我也必須去承受異樣的眼光。就是因為如此,她以後的這種行為才會越來越少,我也完全可以在必要時控制一下她的這種行為,她也會聽從暫時停止,而且她的這種行為也只在大街上行走和在家裡跑著玩的時候出現。以上就是我的孩子規矩建立的例子。

    每個孩子都不同,但我想規矩的建立的大方向應該相同,所以我就不再具體詳述了,看各位家長如何自己理解。雖然我舉的例子是我的孩子,是一個自閉症孩子,但對於普通孩子也適用,應該說是更為適用,畢竟普通孩子因為理解力方面的原因要輕鬆容易的多。

    現在是凌晨寫了這麼多,其實腦海中還有關於華人規矩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這次就先不再闡述了。

    最後我想要為我們自閉症譜系家庭傳播一下,希望大家能寬容對待我們的孩子,很多時候他們不是不講規矩,而是不被理解而身不由己。

  • 2 # 神筆馬幼良

    謝謝邀請看過許多新聞報道都是因為沒有規矩導致的,比如說當街打媽媽要買玩具。不遵守紅綠燈規則被撞飛。找媽媽要錢給錢才給穿衣服給錢才吃飯等等。規矩是從小給孩子必須要立下的,比如說話必須說您,要看這別人的眼睛,遇到長輩要起立問好飯桌上長輩不動筷子不準吃飯,吃飯時不許說話,出門進家必須打招呼,這都是從小我爸爸給我立的規律包括現在我爸給我打電話我都習慣站著接。立規矩太重要了,這關係到孩子的成長未來。規矩應該是適應於各個年齡段的孩子的,也因人而言。和所有的父母一樣,我們總有犯錯誤的時候,在管理孩子的時候,常常不知怎麼辦。立規矩利於家風的傳承。是當今社會所推崇的社會行為。立了規矩就是家風,家風有利於整個家族的傳承。家風也好,家規也好,我覺得都是一個 家族、一個家庭生活經驗的總結,是 家族傳承下來的文化積澱,這裡面大多數都和 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相關 。悟空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家風、規矩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

    有更多人去關注傳統文化對人的成長、對社會的發展進步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了,這是個好事 。正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有了好的家風家規,孩子健康成長,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國家昌盛。

  • 3 # 珠鄉小女

    給孩子立規矩,要說立一些條條框框的規矩,我是沒有立過的,但日常生活中我是無聲無息地給他立規矩的。孟子曾說過: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一個人如果沒有一些要求和規矩,就不是個人,就好比一團泥,心中沒有要求是沒法做出一件物品的。對於孩子以後是否要成為人中龍鳳,我是沒有那麼高的要求的,只希望他能規矩做事、實在做人。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張白紙,他以後所走的路都需要各方面的指引,而父母對於孩子所走的路更為規劃。我的孩子從一歲開始,我就要求他早晚刷牙,雖然那時走路還不太穩,牙齒沒長全,牙刷也拿不好,但我每次刷牙都讓他在旁邊看,並手把手教他,現在孩子五歲了,每天都不用叫自己都記得刷牙。有些小朋友晚上睡得很晚,早上起來得也晚,我家的孩子是沒有這個毛病的。剛出生的時候,別人是抱著睡的,我從不抱著哄他睡,我不是不愛他,我是高齡媽媽,我比誰都愛他,但我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悄無聲息地給他立規矩。現在不管上不上學,每到晚上七點半就自己刷牙、洗臉、小便、上床,八點半準時關燈,孩子精力旺盛,是不可能一上床就睡著了的,但不用管他,讓他自說自的,翻來滾去都不管他,一般九點不到他就睡著的。孩子睡得早就會起床起得早,是不會睡懶覺的。愛吃零食愛玩都是孩子的天性,我不反對孩子吃零食,只要你吃飽飯了,零食隨你吃,久而久之,我的孩子根本就不愛吃零食,每天吃飽飯最愛的就是水果,糖果之類,嘗都不嘗。玩也一樣,做完作業,可以玩玩具,看平板(平板我也設定時間,時間一到就關機)。孩子的世界很單純,如果我們很強硬地立規矩他們肯定是不買賬的,只有在他做某件事的時候,在一旁稍做約束和指導,他就無意中形成了規矩。人所要走的路很長很寬廣,規矩好比風箏的線,有了線的牽絆,風箏才會越飛越平穩,越飛越遠。從小就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規教他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這對孩子的成長都有很大的幫助。當然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自己都沒法做好,孩子是很難聽從的,畢竟“你自己都沒做好,是沒辦法要求別人的”,這沒有說服力。(以上圖片來自網路。所說觀點歡迎各位大神賜教!)

  • 4 # 心燚

    你認為怎麼才算立規矩呢?其實我們從孩子一出生不就處處教育他這該做那不該做,這應該怎麼做,那又該怎麼做,這算不算是李規矩呢?

    孩子小時候,我們就教他一些基本待人之道。比如,見人要問好,要尊重長輩,要知道孔融讓梨,懂得禮讓,要和小朋友和平友好相處,不要打架……這些算不算立規矩呢?

    長大一點後,我們會教他更多的有關與他人與社會的東西。比如,待人要善良誠信,公共場合要有序,不大聲喧譁,要講究衛生等。

    再大一點後,我們要接受不光是道德層面的約束了,還有法律的制約,明文規定我們不能做哪些違法的事,否則將受到法律的懲罰。

    可見,我們一生都在受到規矩的制約。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每個人有約束的自由,才能實現個人真正的自由,社會和國家才能有序發展。

    一家之言,不知對否。

  • 5 # 書海文蟲

    謝邀,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小時候的智力發展是非常快速的,而此時的教育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從小給孩子裡規矩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在孩子小時候就告訴他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對待長輩應該如何等規矩,現在的家長對待孩子過份溺愛,從小嬌生慣養,也不給孩子立規矩,導致孩子缺乏教養,目無尊長,現在我們經常會看到小孩子打罵父母或者爺爺奶奶,這在古代是極少的,因為古人非常重視給孩子立規矩,告訴孩子對待父母或者爺爺奶奶該當如何尊敬孝敬,不遵守規矩該受何種處罰,要讓孩子保持敬畏之心,如果孩子沒有敬畏之心,那將是很可怕的。希望大家重視孩子的教育,從小就給孩子立規矩

  • 6 # 積木育兒

    立規矩是需要的,但要看孩子的年齡哦。在1歲半前,父母要與孩子培養安全感和依戀關係,可以不去立規矩,等1歲半後孩子開始發展自我意識後,就可以給孩子培養規則意識了,因為很多爸爸媽媽會發現孩子開始變得“倔強”、“不服管教”、“任性”、“不聽話”等等,這其實只是孩子想去建立邊界了,這時候父母來給孩子立規矩,可以幫他了解什麼是對什麼錯。那麼如何讓孩子來遵守規則呢?

    規則是彈性的

    各位爸媽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需要看孩子的年齡,不同的年齡要有不同的彈性。對於3歲前的孩子,年齡很小,彈性可以大一些,如果是3歲以上,需要將彈性收緊一些。因為孩子的自控力還沒有那麼好,需要時間去學習、成長,比如孩子對於探索周圍環境有很濃的興趣,但做家長的會擔心孩子玩的泥土或者沙子髒,您可以給孩子定一些規則,比如在媽媽的視線範圍內玩,或者只能玩乾淨的沙子等等,而不要完全限制孩子的活動。這樣做既保護了孩子探索的權利,而且還讓孩子學到了規則。

    規則制定要合理

    當然,不是每次爸爸媽媽制定了規則孩子都會遵守,有的是因為孩子剛開始建立規則意識,感到不適應,但有的是因為父母的規則可能並不適合孩子。所以需要各位家長注意的是,在制定規則的時候,一定要跟孩子商量,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當然,選擇的範圍控制可以在您這裡),舉幾個栗子,比如出去逛街,孩子看見哪個玩具都想買,但之前說好了只能買1個,那麼您問孩子的話就不能是“你想要哪個玩具?”,應該換成“你是想買這個玩具車還是那隻藍色的小馬?”。給孩子一個詳細的選項,既將結果控制在您的範圍內,又保護了孩子的自主權利。此外,規則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在電子產品方面,孩子可以選擇看1小時電視,或30分鐘電視,30分鐘ipad。

    面對孩子反覆要淡然

    在建立孩子規則意識的時候,孩子會因為不適應去抗議或是打破規則,這其實很正常。畢竟當一個成年人試圖培養一個好習慣的時候,也會經歷各種不適應並堅持下去之後才形成習慣,對於自控力發展不成熟的孩子們來說更是如此。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接納孩子的情緒,要理解孩子的反覆不聽話,等孩子情緒平復後再跟孩子耐心商量,給予鼓勵和肯定。

  • 7 # 讀書寫畫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就教育而言,規矩是做人的標準、行為的尺度、家庭的教養,是孩子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修正,決定著一個人最終的品質。

    不立規矩,難以成人。

    規矩自小養成,長大少走彎路。就像一棵樹,小時候不修枝剪葉,長大後剪起來就頗費功夫;能剪姑且還好,就怕想修時已無從下剪。

    規矩固然重要,但不能太多,適可而止。因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的認知都有一定侷限性,過多的限制等於把自己的無知強加於孩子,必定束縛孩子的手腳。

    好園丁能把普通花草育成雅緻盆景,也有不善栽培者把稀有花木養成了枯枝敗葉。

  • 8 # 辣媽育兒頻道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都不衝突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人是群居動物,在這個社會中,是沒有絕對地自由的,我們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行為規範和道德規範。

    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樣,成長需要一定的自由和空間,但同樣也需要一定的行為規範和約束。愛與規則並不衝突,很多時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一個孩子,當他來到這世上,需要父母引導和幫助他去適應這個社會,需要知道這個社會對人是有規範和約束的,如果不遵守行為規範就會產生某些不良的後果。

    規則讓孩子懂得,TA的行為界限。如果沒人告訴孩子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孩子就會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的行為是錯是對。

    一個不懂得遵守規則的人,長大成人後自然很難在社會上生存。

    懂得界限(規矩)的孩子會更有安全感,相反,沒有界限(規矩)的孩子缺少安全感,因為他不曾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裡。

    所以規則必須立,但要講究方法。

    制定規則三要素:足夠簡單,不斷重複,後續強化。

    立規矩要簡單

    給孩子樹立規則,一定要簡單易懂的。父母可以透過一些簡單,易於理解和記憶的小口令來立規矩,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指令太過複雜,孩子難免理解不了,也就更談不上去執行規則了。

    規則要不斷重複

    對於2-6歲的孩子,每天接受的資訊量對他們來說實在有點多,他們可能還不能分辨出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沒用的,哪些需要記憶,這時候就需要大人來幫助孩子篩選。不斷重複那些你認為重要的指令,強化孩子的記憶,從而形成條件反射。比如吃飯要坐在椅子上吃,不吃掉在地上的東西,過馬路要走人行道……

    後續強化行為

    規矩的執行,需要獎懲的配合。對一個行為進行獎懲措施,強化好的行為,懲罰不好的行為,讓孩子記憶更加深刻,從而形成規則意識,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行為規範。

    一旦定下的規則,就要說到做到。父母不要無緣無故去破壞制定好的規則,不能今天心情好了就放寬政策,明天心情不好了又是另外一套。

    父母首先得是規矩的實行者,以身作則地和孩子一起實踐規則,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合適地界限和規則意識,不僅不會限制孩子,反而會讓孩子擁有更多的安全感,真正成為一個獨立的,有責任感的社會人。

    制定規則應該作為父母教養中最關鍵的一環,有規則和原則的愛,才是真正、完整地愛。

  • 9 # 早教育兒唷

      教育小孩一定要有一定的方法,必須從小就培養他們規則的意識,並且給他們立下一些規矩,告誡他們規矩的重要,這樣才會對他們以後的成長有益處。

      那麼,在小孩多大時立規矩才有用呢?我們得在孩子心裡有了規則的意識時向他們闡述規矩是什麼,讓他們明白事情的是與非。

      

      對於一些年齡過於小的小孩,他們還聽不懂話,心裡沒有一個是非觀,也就無法判斷事情,自身也缺乏理解力和自制力,要是對他們說的太多,也根本沒用,等於白說。要是向一個已經有自己內心想法的大孩子說規矩,他們並不會聽從你,因為他們很久就有了一些不同的習慣,也就不會按照你的想法做了。

      大概在小孩兩歲時,他們就有自己的判斷力了,能夠靠著自己的意識和父母的教導一起做一些事情。因此,在這時父母給小孩立規矩是可以的,這就很容易讓他們形成規則意識。

      

      一、先懂得如何表揚小孩,再去給他們立規矩

      每個人都喜歡聽到他人表揚自己,小孩也是這樣。父母在要求孩子時,一定要給予他們更多的信心,讓他們自己感覺到滿足,才會按照你的要求做事情和守規矩,這樣才能讓他們更好的完成任務。

      二、不可以大聲地去呵斥小孩

      向小孩闡述規矩時,一定不可以朝他們指手畫腳,甚至嚴厲地去呵斥他們。如果大人在給小孩立規矩時,小孩不聽,大人就打他們或者是罵他們,就容易讓小孩更加的執拗和逆反,反而不容易形成立下規矩。

      

      三、哭的時候,不能繼續訓斥小孩

      當小孩哭了時,父母的斥責聲就必須停止了,因為此時,小孩只顧得哭了,根本聽不見大人的訓斥聲,所以父母最好選擇在小孩心情上佳時,向他們闡述各種道理,以至於能夠更好的培養他們規矩的意識。

      四、耐心說10次比大聲斥責1次還有用

      和孩子反覆說一件事情,如果孩子還是記不住的話,你千萬不要斥責他們,畢竟他們是小孩,一定要耐心的和他們講道理,和他們這樣說十次比大聲的去斥責他們一次還有用。因此,教育小孩要有手段,這樣才能更好的讓他們有規矩之感。

      

      五、除了對錯,還可以用其它來定義小孩的做法

      有些小孩做一些事情可能是有意思,他們並沒有考慮事情的對錯。所以父母在教育子女時,可以從另一個定位去看待問題所在,找到最合適的定位去定義事情,然後再和小孩講道理,說規矩。

      六、適當給小孩留白,選擇合宜的示弱

      每個人心裡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小孩更是和家長不一樣,他們心裡會有不同,家長在教育他們時,在自己的方法之下,也可以問一下小孩,這樣適宜的示弱就會使得雙方之間變得更加親密,也就會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家長千萬得仔細讀一下上面所說的,會從中獲得很多的好處。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透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尋【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

  • 10 # 梧桐雨媽媽

    【我的觀點】應該要給孩子從小立規矩,前提是孩子大點以後開始,儘量三歲左右。因為大家都知有句說法:三歲定八十。所謂的規矩,沒有一個特殊的定義但卻在無意中形成中。

    一,從小立的種種規矩

    1,身邊的種種規矩

    1)孩子在家庭生活中

    簡單的穿衣服過份依賴,不肯自己動手,家人不幫就扭計,放大聲哭。簡單的工作不肯去做,例如自己玩耍的玩具,總是玩完不會主動收拾回原來的位置;飯桌上不認真食飯,要邊玩玩具,或要邊看電視;不按時睡覺,到點睡覺總找籍口。

    鄰居家的二寶十歲了,從小不肯自己吃飯。每次讓他自己吃飯就哭或者要看電視才吃。他媽媽每次都敖不過孩子。每次玩具不主動收拾就一直由著他,說孩子還小,立不了那麼多規矩。到現在孩子十歲了,每天起床都要家人伺候著,鞋帶不會綁,衣服要家人幫穿,甚至每次放學回家還要餵飯。孩子媽媽很後悔當初任由孩子任性。

    孩子從小要注意語言方面的禮儀,比如有些小孩子甚至大人見面打招呼喜歡:喂,喂開頭,我們這兒老一輩的人如果聽到這樣的事情。肯定會說這個人沒規矩(也是沒禮物)。從小教育小孩子見人問好是一種基本上禮貌,但更是一種規矩。當然,也要提醒孩子面對的是陌生人勿近,這也是一種規矩吧。

    記得小時候,爸爸一直教育我們,見人要問好,別人問好要大聲迴應,如果舅舅來我們家,我們放學回家時,首先得問候一聲舅舅,然後要泡茶,再把我們那裡的大水煙筒遞給舅舅。最後我們可以去做作業或別的事情了。

    這也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這也是我們家長給我們立的一種規矩。

    2)孩子在公共場合中

    孩子在公共場合也要有規矩,見到好多家長帶小孩子出去玩耍,在商場不停串來串去,還有的在買衣服的地方捉迷藏。有的家長制止不了,任其亂跑,或者故意搞破壞。甚至帶小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把碗筷弄的乒乓響還大吵大鬧,惹的旁邊的人都用異樣的眼看過來

    有一句話:管教孩子的過程,也是孩子學習的過程

    曾經在網上看過一段新聞:說一個小孩在坐公交車時無聊就踢旁邊的一個男子,第一次男子不理小男孩以為他是不故意的。小男孩看到男子不理又踢第二次,男子還是不理,但是旁邊小男孩的媽媽不出來制止。小男孩看到男子不出聲,又來踢第三次,都說事不過三。男子終於有迴應了,一反手就把小男孩按倒在地上……你不教孩子,終會有人替你教育的。

    《孟子》裡說過,無規矩不成方圓,無五音難正六律。

    所以,家長們無論是從生活中還是學習中都要給孩子立立規矩。規矩是從小管教得來的。在書上看到一句話:管教得目的遠不止於制止和懲罰某種“壞”行為。

    二,無處不在的規矩

    1,出行中的規矩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有它的規矩,好像大家平時開車出去,你遇到了紅綠燈就得守規矩,不然就受到處罰。如果沒有規矩,不敢想那馬路上是什麼樣的情況。

    就算我們去旅遊,也得有它的規矩,進去排隊,去玩排隊,吃飯排隊,就連上廁所也要排隊,如果沒有規矩,你敢去嗎?

    大家去銀行或其它單位辦事,一樣要排隊,到點了就算你排隊了還是辦不成,這也是規矩。

    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

    ––萊蒙特

    2,特定的規矩

    大家都知道各種各樣的比賽,足球賽,排球賽,籃球賽等等,無論那種比賽,隊員必須遵守比賽的各種規則,任何一個隊員不遵守,你就出局了。試想每個人都按自己的意願參賽,那這種比賽就沒有任務的意義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挺好》火了,如何面對自己的原生家庭?給孩子一個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