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都付笑談中
-
2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引言:先解釋下“兄弟鬩於牆”的含義,這句話出自語出《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於牆,外御其務(侮)",意思是兄弟間在內部有分歧和爭吵,但能一致對外。還有一句話“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東漢末年的有這樣的一對兄弟,祖上位列三公,家族號稱四世三公,是當時的士族大家,他們就是袁紹袁術兄弟。這兩兄弟是東漢末年割據一方非常有實力的軍閥,但兩兄弟互相瞧不上眼,還互相攻伐,最後的結局都是被曹操所滅。袁紹與袁術不對等的身份與地位
袁紹是司空袁逢的庶子,袁術是袁逢的嫡次子,袁紹與袁術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但因為袁紹是庶出,所以地位不如袁術,袁術在骨子裡是瞧不起袁紹的。
兩人都喜歡結交英雄豪傑,是非常有豪氣的人傑,憑藉自己的家世在朝廷受到重用。後來兩人被何進招進京城洛陽出仕,袁術被表為虎賁中郎將,袁紹與何進關係不錯,是西園校尉之一的司隸校尉。何進被殺,董卓進京後,袁術為後將軍,袁紹不同意董卓擅自行廢立之事,拔刀與董卓相向,袁紹逃回冀州,袁術逃回南陽。
當時的天下舉薦賢才靠的是孝廉和舉薦,袁氏家族是四世三公,名望日盛,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所以兩人能在亂世中迅速崛起,身邊能人武將眾多,拉起了隊伍,有了自己的武裝力量。相比其他的地方軍閥,這兄弟倆的實力可以前三。
袁紹與袁術的不和針對董卓的暴行,天下諸侯進行了一次討董的聯盟,由於袁紹的威望高,袁紹成為了聯盟盟主,袁紹與袁術相應伐董暫時與眾諸侯聚義在一起。在討伐董卓的義舉失敗後,各自為了擴大地盤,互相爭鬥了起來。袁紹想立漢宗室劉虞為帝,派人通知袁術,希望得到袁術支援。但是袁術觀漢室衰微,早已心懷異志,不願擁立成年的漢朝皇帝,於是託辭公義不贊同袁紹的提議,兄弟兩人因此積怨翻臉。隨後,袁術拉攏孫堅、公孫瓚和陶謙,袁紹拉攏曹操,兩者之間的爭鬥不休,其實就是為了爭奪更多的地盤來增強自己的實力,而在當中的曹操趁機積蓄實力,徐圖發展。兩兄弟從此漸行漸遠,已不是兄弟,而是戰場上的仇敵。
袁術在佔據淮南後,淮南是富庶之地,兵馬錢糧眾多,袁術幹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那就是僭越稱帝,可以說在東漢朝廷還存在的情況下,袁術稱帝為自己滅亡埋下了種子。袁術是得到傳國玉璽,以為天命在已,公然稱帝,其實是名不正則言不順。果然稱帝不久,袁術成為了眾矢之的,天下眾諸侯都要討伐他,孫策公開出面脫離袁術,同時袁術遭到呂布叛盟和曹操的討伐。
袁紹倒是沒啥大動靜,但袁術稱帝,袁紹是不會認可和支援的。在袁術走投無路之際,向袁紹求援,並把傳國玉璽送給袁紹,求袁紹接納,在去往投靠袁紹的路上,被劉備所阻,隨後袁術在壽春病死,至此袁術退出歷史的舞臺。
而袁紹在奪得冀州以後,與公孫瓚爭奪地盤,並打敗公孫瓚,一舉佔據幽、青、冀、並四州之地,成為當時黃河以北實力最強的諸侯,只是後來在官渡之戰中敗於曹操,從此袁紹一蹶不振,隨後病死在鄴城。
-
3 # 浪兄筆記
因為兩個都是有野心的傢伙,都是外強中乾的型別,另外家族內本就有競爭關係,想想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就會理解親情在政治面前很遠。。。
回覆列表
漢末群雄中,袁紹、袁術算是兩個很核心的勢力,像曹操、孫堅這些後來的強者,前期都依附過他們。如果這兩人能兄弟齊心,估計也就沒有其他諸侯什麼事情了。但是袁紹、袁術卻一直不和,甚至是刀兵相見。
兄弟二人的分歧,始於袁紹想要擁立劉虞為帝。
袁紹的想法是,他不想承認董卓廢立的皇帝,而劉虞素有賢名,所以,擁劉虞為帝,就名正言順地和朝廷分庭抗禮。但是袁術早就心懷不軌之心,他認為大漢氣數已盡,自己想要當皇帝,所以極力阻攔袁紹,兄弟二人從這裡就埋下了嫌隙。事實上,袁術後來也果真自己稱帝了。
另外,就是二人特殊的身份了。
我們平時看電視劇時,常常能看到皇室的權力鬥爭,親兄弟為了爭奪皇位,拼個你死我活,而敗者臨死前會感嘆:“願來生不在帝王家。”充分表明了權力鬥爭的殘酷。
其實世家大族也和這個類似,人情涼薄。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是漢末數一數二的世家大族,所以,掌握家族權力,這個誘惑是很大的,這種情況下,同為野心之輩,袁紹、袁術肯定要爭個你死我活。
所以,一般來講,只能在草根底層看到那種兄弟真情,而在世家大族層面,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權力鬥爭的冷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