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戰略論
-
2 # 紫龍防務觀察
為什麼半履帶裝甲車會在二戰後迅速的失去地位,主要有兩點因素導致。
第一點,從實用性來看,二戰那時候為什麼會有半履帶車,究根到底就是工業能力有限,坦克需要步兵的伴隨,如果單獨製造全履帶車或者全輪式戰車肯定會影響產量,影響部隊的裝備程序,所以為了既能夠在複雜的陸地行駛也可以在大馬路上走,只能夠採用折中的方案,把兩種行走方式結合起來,但這種模式就會導致,機動性不入輪式車,越野又比不上純履帶,是一個不倫不類的過渡產品。但戰後,隨著各種底盤的水平不斷提高,造價也在不斷降低,再搞這種半吊子的武器就沒有意義了。可以看到,戰後主要的幾款戰車,俄華人搞出來了bmp1/2/3系列,美華人做出了M2“佈雷德利”,都是單一驅動,從資料看無論是跑的速度還是透過障礙能力都已經非常優秀,半履帶之前無法做到的比如涉水,無法攜帶重型火炮在戰後都可以做到。在作戰中,半履帶車有一半是汽車,在車體的強度方面就會差強人意,在今天反甲手段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如果車子不夠硬,那也是不合格的。
第二點,從價效比來看。如果今天的裝甲部隊依然要使用半履帶車,就會面臨一個問題,在今天底盤技術發展的如此好的情況下,製作兩套行走系統,非但不會降低費用,反而會把整個的工藝複雜化,這樣帶來的成本反而會變高。即使是裝備給了部隊,為了很好的維護,也需要購買兩套維修用的零配件和工具,這種也是變相的提高成本,在沒有實際提升效能的前提下,反而變貴了,所以半履帶這種模式肯定會被淘汰。
-
3 # 新銳觀察影片
德國SdKfz 251
半履帶車銷聲匿跡,首先是因為這種車在實際使用中,表現很差勁,和設想的完全不一樣。其次,這種車是當時傳動技術不成熟的產物,並沒有太大的優勢。被淘汰是肯定的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使用半履帶車輛的高峰時期,德國與美國都曾經生產過數量眾多的半履帶車輛,用它們來執行運輸或者是作戰任務(例如德國的SdKfz 250、SdKfz 251系列,美國的M2、M3半履帶車系列)。這些車輛的共同點是,前方採用車輪,後方則採用履帶。
M2半履帶車
半履帶車輛,主要是針對早期履帶式與輪式兩種傳動系統的缺點進行設計的。履帶式車輛,越野能力較好,但是乘載的重量受到限制,同時履帶的壽命,尤其是在越野的環境下也比較短。生產成本上,履帶式也要比輪式車輛要高。而輪式車輛的車輪,壽命普遍高於履帶,同時輪式車輛能夠搭載的更重的貨物。
但是輪式車輛,在搭載較重貨物時,所能夠透過的地形非常有限,並且在惡劣天候下的行走能力,遠不如履帶車輛。所以設計者就想出了將輪式和履帶式車輛拼湊到一起,從而抵消了各自缺點。
但是實際上,半履帶車輛在實際使用中,表現並沒有設計者預期的那樣完美。
M2半履帶車
相比於全履帶車輛,半履帶車輛並沒有大幅度降低造價。其機動能力,也沒有大幅度優於履帶式車輛。另外,由於結構比較複雜,因此這型別車輛維護起來比較麻煩。總體而言,半履帶車輛,與其說綜合履帶與輪式車輛的優點,不如說是綜合了雙方的缺點。所以銷聲匿跡是肯定的事。
-
4 # 古德里波
半履帶裝甲車二戰時使用主要是摩托化師和裝甲師運送人員、物質。雖然有一定的裝甲防護,但效果並不盡人意,且都為敞篷的,面對空中攻擊時,裡面的人就成了肉餡,而當敵方步兵時,容易遭到手雷手榴彈的攻擊。遇到敵方坦克時,又因為移動速度的原因,成為活靶子。戰後出現的輪式和履帶式裝甲車都為全封閉,前者移動速度快,後者防護能力強,以色列甚至出現了比梅卡瓦這樣的重型坦克更重的重型裝甲車。半履帶式裝甲車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了。
-
5 # 嘯鷹評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的半履帶車。維護難度比履帶式的還要麻煩點,油耗也是朝著履帶式看齊,速度還行越野能力還行但是瑜不掩瑕,終究被扔進了垃圾堆。
半履帶車輛為什麼在二戰大行其道主要是因為履帶車輛的茶几可靠性(摩托時間很短,而且履帶的壽命很糟糕)。但是履帶式的優點又很突出,載重越野能力槓槓的。不過速度不咋滴,而且造價什麼的,履帶車輛實在是貴啊。
而輪式車輛呢,用的是車輪,沒有那麼一大群懸掛,拖帶輪什麼的,簡單了很多,所以使用壽命比履帶車輛要好很多。
其次輪式車輛的載重能力很好,但是相對的,越野能力很糟糕,(半掛車動輒百噸,但是,要是怕個坡,呵呵)
另外在複雜路面和惡劣天氣的機動力遠不如履帶車輛。要是不信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轎車過農田,一趟下來估計就該報廢了。
然後設計師想到了一個很棒的注意,把輪式車輛的後半截換成履帶就好了,跑的比履帶的快,越野能力比輪式車輛好。
這方面倒是滿足要求了。但是實際上麼。
就和看起來很美好的滑躍彈射一樣,缺點異常明顯,首先是跑的比輪子的慢,越野能力比純履帶的差。而且兩套傳動系統和轉向系統(畢竟用輪子帶動履帶專向不太現實,所以履帶還得是差動轉向的。)而且各方面其實表現也就那樣。稍微好了點但是貴了不少,還維護特麻煩。結構越複雜越難維護啊。
想想天國的虎式坦克,這就是因為維護太複雜被罵的抬不起頭,而德國的半履帶車麼emmmmm,交錯負重輪。
戰後各國看了一下。得。還是掃進垃圾堆吧,這種發展初期的東西還是不可取啊,所以嘛現在的車輛要嘛是輪式輕裝甲,就是靠速度浪,裝甲不一定擋的住子彈。
要麼履帶,速度還行,但是裝甲也就那樣。
再或者是機動什麼的能看過去就行了,還是大炮和裝甲重要啊
-
6 # 冰雹藍天
半履帶裝甲車的銷聲匿跡,是因為其完成了歷史使命,它只屬於那個殘酷的二戰,也只屬於那個歲月,如今伴隨輪式裝甲車輛技術和履帶式裝甲技術的突飛猛進,半履帶式裝甲車輛也就就只剩餘它昔日的光輝和榮耀,當然也有冷酷和血腥。
其實,早在一戰的時候就曾經出現過半履帶式車輛,只是,真正它的發展壯大是在二戰,當時由於坦克等履帶式裝甲車輛顯示出了其作戰優越性,良好的透過性和對各種環境的適應性以及強大的防護能力都帶來了眾多的作戰效果。
而與此同時兵力的快去投送成為了一個參戰各方共同的難題,靠著輪式車輛的輸送對路面的要求較高,同時又難以應對各種火力威脅,此時,急需一種集適合多種路面環境,又能快速部署兵力,最主要的是還能立即投入生產並裝備的一種平臺來作為有效的補充,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說白了就是戰場形勢所逼,才有了半履帶式裝甲車輛的應運而生和大規模裝備。
很快,半履帶式裝甲車輛所表現出的一些優勢就展現出來,當年不可能專門為某種地形設計生產作戰平臺,既不具備那個條件,也不具備那個技術,所以半履帶式的裝甲車輛的各種演變型號也就發展而來。山地攻堅戰需要它衝鋒陷陣,泥濘沼澤地需要它馳騁,城市進攻也少不了它的身影,
但是到了今日,輪式車輛技術的突飛猛進,各種全地形越野輪式突擊車、裝甲車等輪式車輛更加的完美,更適合現代作戰;履帶式裝甲車輛的新型橡膠履帶的投入,能讓重五六十噸的主戰坦克也能在水泥路面上飛快馳騁,凸顯履帶戰車的優勢。
綜合以上,半履帶式裝甲車輛退出了歷史舞臺。
-
7 # 戰爭之王
因為半履帶車輛曾經大行其道是因為其要比當時的輪式車輛和全履帶車輛優秀,因此在軍用裝甲車上大量使用了半履帶設計,甚至一些坦克使用的也是輪履兩用設計,能夠應對大多數的環境。
當時的車輛發展水平不高,首先說履帶式,早期的全履帶式車輛效能其實不佳,在轉向系統、載重能力等方面並不好,操作起來也十分遲緩,不如輪式車輛靈活,而且其結構過於複雜,製造成本高昂,但是透過能力強,尤其是在一些惡劣地形上,要比輪式車輛好的多。而且履帶式的載重能力強,因此被用於坦克的設計。
而輪式車輛,雖然技術上成熟可靠,但是其越野效能太差,遠不如履帶式的越野能力強,而軍隊主要是在野戰條件下作戰的,此外,當時的輪式車輛行走系統抗損性也不是很好,很難有保障。
正是在這樣的局面下,二戰中出現了很多叱吒風雲的半履帶車輛,他們的做法就是以輪式車輛為基礎,前部依然是輪式設計,但是把後輪改為履帶式設計,這樣一來透過能力大大提高,而且操作效能也有改善。而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就是相對於全履帶成本大幅降低,十分有利於大批次生產。而在二戰中,像美軍M3,德軍sdkfz251/250等,都是半履帶車的代表,是一道二戰特有的風景線。
但是戰後,隨著技術進步,半履帶車的缺陷暴露出來,雖然其設計有兩種車輛的優點,但也同時繼承了兩種設計的缺陷,在公路上的行駛速度不如輪式車輛,而越野能力雖然優秀,但是遠不如坦克等,此外,結構也比較複雜,僅僅是維修就需要兩套不同的工具。
最終,輪式車輛和全履帶車輛成為了主角,半履帶車最終成為了歷史的過往。
-
8 # 前沿陣地
缺陷太大,不能滿足現代戰爭的需要。而其當年的流行,主要就是由於當時的技術限制,導致其成了很多國家軍隊的最佳選擇。
在一戰之後,提升步兵部隊的機械化水平已經成了一個當務之急,不過當時的機械技術中,履帶式車輛雖然承載力好,越野效能好,但是動力系統、轉向系統等等都不完善,而且複雜的結構不便於維護,成本也太大,不利於大量裝備。而輪式車輛,雖然成本低廉,利於維護保養,技術上也很成熟,但是其越野效能不佳,只適合公路機動,不適合野戰。
因此結合兩者優點的半履帶車輛就出現了,其越野能力要強於輪式車輛,而且由於前部一般是輪式設計,因此轉向性要比履帶車輛強。同時,其承載力比較大,往往可以運輸大量步兵,或者改裝上武器系統,成為武器運載車。
二戰後,隨著技術的進步,輪式車輛和履帶式車輛效能有了長足的進步,而此時半履帶車反而各方面都比不過,綜合性能也不夠優秀,因此便不再發展,最終消逝於現代武器裝備體系之中。
-
9 # 瘋狗的輕武
說半履帶的優點先,後輪採用履帶之後大大提高了車輛的越野能力,而前輪使用導向輪也一定程度降低了成本(主要是純履帶的轉向機構也是成本)。而且無論是半履帶卡車還是半履帶摩托,駕駛方式都和卡車/摩托車一樣。降低培訓成本。
但問題來了,半履帶也結合了輪式和履帶式的缺點。
履帶式成本貴啊~速度不行啊~不靈活啊~修起來麻煩啊~
輪式越野不行啊(半履帶的前面那個導向輪在泥地裡轉向很坑)
而且戰後吧,工業發展的快,履帶式貴這毛病解決了不少,所以,有越野需求的還不如全履帶。
而隨著獨立懸掛,越野輪胎條紋,中央充放氣技術(氣壓適合不同路面),動力分配技術這類發展。一堆的輪子怎麼了?跑泥地也沒毛病啊,要啥半履帶
-
10 # 辣椒是個好東西
謝邀,半履帶自走裝甲車已經不適合現在和未來的戰場了,所以淘汰。二戰時的各國的炮射擊跑動中的車輛普遍不精準,戰場上半履帶裝甲車顯得靈活,在快速增援、閃電戰、快速轉移等優勢明顯,而現在帶紅外線瞄準儀的狙擊炮,即使遠距離,半履帶裝甲車仍是活靶子,一炮擊中不死也殘,因此淘汰。
回覆列表
主要是二戰後履帶式和輪式車輛技術的兔飛猛進,使得輪式裝甲車的越野機動性大大提高(8×8驅動型式、輪胎中央充放氣系統等技術),它們的越野能力高於半履帶裝甲車,且沒有半履帶裝甲車那麼多固有的缺點:轉彎半徑大、結構複雜、可靠性較差、承載能力受到限制等。
現代裝甲車發展分向了兩極,在平原地區交通發達的情況,大部分採用輪式裝甲車。而在山地地區也採用履帶式裝甲車。半履帶裝甲車兩頭都不突出,所以最終遭到了各國的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