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葉微觀
-
2 # 天啟量投
首先,我們要先知道28定律。
所謂的28定律,又被稱為:80/20定律、帕累托法則(Pareto‘s principle)也叫巴萊特定律。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學及企業管理學等。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這是他經過了大量的調查取樣後發現的:社會上20%的人佔有80%的社會財富,即: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在期貨交易領域中,也逃脫不了這個定律。
期貨市場,理論上來說,是一個零和遊戲,財富在其中轉移,而參與期貨交易的人中,素質參差不齊,賺錢的人賺的是虧損的人的錢。所以,賺錢的人是少數的,預估佔20%左右的。
但是,真實的期貨市場在資金上,並不是一個純粹的零和市場。因為有手續費的存在。
手續費是維持這個市場執行的交易所和期貨公司收取的費用,因此,這個市場在資金上,是負和的。
如果人數不變,那麼總體的規模是越來越少的。
沒有手續費,可能是28定律,但是有了手續費,這讓其中那20%中有一部分人也難以賺錢,所以,真實能夠盈利的人,絕對是不到20%的。
而且,這個市場的難度很大,不確定性極高,根本就不存在一種可以“穩定”盈利的方法。因為盈利靠的是行情的配合。有些人水平很高,但是在行情不好的時候也得賠錢,所以,這讓盈利人數的統計難度重重。本來一個連續2年的都賺錢的人,可能第三年收益就是負的,他是盈利的還是虧損的?
難以確定。
所以,這個市場給人的感覺就是,真正能夠持續盈利的人是非常非常少的。
主要就是因為手續費和不確定性的原因。
各位覺得呢?
-
3 # 期貨大舅哥
◆你總是能聽到有人在這麼說,但卻也總是聽到有某某人在期貨市場盈利、暴富之類云云,其實究其原因在於期貨市場本身的槓桿屬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以小博大。
◆不能不說,槓桿這個屬性,使得“期貨賺錢”這件事,讓人們誤以為很簡單,而忽略了期貨本身,是對投資者有著高要求的投資工具。很多投資者僅僅關注到期貨這個能夠以小博大的優點,卻往往忽視了期貨市場複雜多變的各種因素,單純的投錢進來賭漲跌,結果就不言而喻了。
◆這就好比你揣著一袋子錢,進賭場押大小一樣,或許可能會因為偶爾一兩次的運氣,賺點小錢,從而導致你誤以為自己真的挺會賭博,結果卻輸的傾家蕩產。
◆而期貨市場上,真正懂得品種屬性、研究行業規矩、總結投資經驗、並且能夠嚴格自律的投資者,實在是少之又少,況且就算是做到了以上這些,也不能保證自己能夠在瞬息萬變的經濟環境和市場中,保持長期穩定盈利。
◆所以人們大概估算一下,不難得知,抱著賭一把的心態,和那些自認為很懂期貨市場的初級散戶,佔據了期貨市場的絕大部分,而正真能夠保持盈利的,也就只有那一小部分的專業的投資機構和職業投資人了。
◆希望這樣解釋能夠解開你的疑問,如果對期貨感興趣,可以看我的【零基礎 學期貨】系列文章。
-
4 # 交易匠人
這是現實,因為這個市場的參與者將近90%的始終都是新手。
交易是可以學的,但是從新手走到老手的程度需要幾年的時間來學習,但是大部分的交易者等不到走到行業頂端的時候就已經被市場淘汰了。
比如市場上來了十個人,裡面有九個人被慢慢的淘汰了,剩下的一個變成了老手,後面又來了10個人,在這總共的十一個人裡面已經是老手的那個自然可以做的遊刃有餘,新來的那是個剛開始自然都是虧錢的,錢都被那個老手賺走了,當然這10個新人裡面,也許會在出現一兩個足夠努力的人成長為老手,整個市場就是這樣在迴圈更替。
理論上來說任何人都可以走到行業頂端,這個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在經歷過入市之初的虧損後,這些交易者或者喪失信心了,或者有信心沒資金了,都沒有機會留在場內了,還談什麼成長?
所以,對入市之初的交易者來說,想的怎麼樣儘可能長時間的生存,而不是一上來就可以賺多少錢。
-
5 # 清晨新徵程
其實在大部分的類似期貨的投資中,比如股票,現貨,外匯則換了你投資中,大部分人都是虧損的,比如股市,現在90%的人虧損,期貨業同樣,因為在投資市場,人性的貪婪,恐懼被放大,賺錢的時候大家更瘋狂,虧錢的時候抱有幻想,沒有學會休息和止盈,缺乏紀律,就拿股市來說,好多人會說股市只要拿著就能回本,那是對自己的安慰,虧損到一定比例止損出來,還有好多人的投資是盲目跟風的,別人已經在市場賺到錢了,它進去接盤了,難道能不虧損嗎?
期貨本來有槓桿,資金放大的同時,收益也同時放大,但是風險也是放大的,不是放大了收益縮小了風險的。尤其是在賺錢的時候加倉,好多人都是賺錢的時候加倉,最後虧損了。
在期貨投資中只需要專業的知識,和鐵一般的紀律和執行力的。每個市場不是別人能賺錢,我們進去也能賺錢,因為每個人的認知不一樣,能承受的風險不一樣。
-
6 # 方法論哲學
聽誰說的?我也沒看過市場所有交易資料,不過看到身邊朋友部分樣本資料,虧得多,不過不是90%,而是97%的虧損。
-
7 # 電影愛好分享者
金融投資虧損很正常,關鍵是你每次交易過後有沒有總結,能不能在交易中把好的操作習慣繼續保持,改掉不好的交易陋習,虧損過後還有沒有東山再起的本錢,這至關重要。
一、貪得無厭、高頻交易
很多交易者進入市場對交易風險沒有任何概念,只是聽說只需要點點滑鼠就可以賺錢,特別是交易了一兩單賺錢了就自我膨脹以為自己天下無敵了,頻繁的進出場、開倉、平倉。對於那些交易不順的來說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就是趕快回本,默唸著回本就休息,其實都是在騙自己而已,這就是金融市場的魔力,不管虧賺,只要還有點錢開啟盤面就興奮不已,毫無目標,每天最少交易幾個小時,不管勝負,圖個痛快。
二、賺了就跑、虧了死扛
不知道大家總結過自己做單的勝率沒有,相信你隨便做也是50%的勝率,有些甚至可以達到70%、80%的勝率但賬戶裡卻還是虧損的。為什麼?因為你的投資風報比不對稱,簡單的說就是“賺小虧大”,你賺了就跑,每次賺100美金,十次也才1000美金。而虧的時候死不認輸,一次虧1000美金。更有甚者明知道方向都錯了還要加倉,妄圖拉平成本,直至爆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沒辦法,我們都是人,不是神,都克服不了內心的恐懼和僥倖。賺的時候害怕行情回撥趕緊跑,虧的時候以為行情會回撥少虧點再跑,等回調了以為還會回來堅決持有坐等盈利。
三、盲目蠻幹、摸高抄底
市場中不乏有些運氣較好的交易者在行情的轉折是及時的進出場賺到了可觀的利潤,但這不代表他們就擁有了辨識行情轉折點的能力。真實的交易中很多人由於自身的恐懼和害怕錯過行情的心理而被動的做出一些類似於摸高抄底的交易舉動,比如行情一直處於上漲(下跌)過程中,因為恐懼不敢跟隨趨勢,由於害怕錯過機會,看到行情稍有回撥便介入市場。還有一部分人看到行情大漲(大跌)就以為機會來了,為了一點點回調利潤冒險交易。這屬於典型的左側交易手法,是比較激進的。
我們不能否認市場中真的有高人有精確定點的能力,他們能夠大概找出一波行情的頂底大概位置,但如果你不是這種人的話還是順應市場,跟隨行情。
四、道聽途說、毫無主見
從剛接觸這個市場毫無經驗的做了幾單,賺賺虧虧後發現自己要學習,而後開始在網上找了一堆資料學習後感覺這種方法太慢了,又進了一堆喊單群進去聽建議、作對比,最後你發現建議都不一樣,進場點位也差別大的很,咋辦?聽誰的?你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這是通病,因為你自己做賺不到錢就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最後你自己也迷茫了,已經無從下手了。進入了越聽越怕、越做越虧的尷尬境地!
五、犯錯不覺、知錯不改
交易者都會在虧損後懊惱,在這裡該怎麼做,該怎麼彌補做錯的單子,突破哪裡就該平倉反手,早點止損就不會有這麼大的損失了。說來說去已經無法挽回失去的行情和資金了,都屬於馬後炮。而我在這裡要說的是你應該用正確的心態來看待交易中的失誤,認真總結每次交易的得失,為以後的交易中不犯同樣的錯誤。然而事實上,大多數交易者一直在重複以前犯的錯誤,重倉、高頻、扛單等等。人性的弱點決定了你不能控制自己,明知道那可能是陷阱,是假象,可就是還往裡面跳並且不去改正。
-
8 # 期貨實戰者
1.因為市場靠這百分之九十的人在供養,沒有這部分人的存在,市場就不存在。
2.期貨市場是對手,資金的成功率是百分之五十,因為有盈利100塊就有虧損100塊,但人數是不一樣的。
3.期貨市場和別的市場是一樣的,都是末位淘汰賽,所以不要站在末位。
-
9 # 一用書生2
這是規矩啊!不需要原因,就像地球為啥會轉一樣,是客觀規律。雖然事出必有因,你若是想探究真像建議你研究下大乘佛法!
-
10 # 期貨航燈
有人說在做期貨交易的人中,90%都是虧損的,這是怎麼回事?
交易是可以學的,但是從新手走到老手的程度需要幾年的時間來學習,但是大部分的交易者等不到走到行業頂端的時候就已經被市場淘汰了。
期貨市場,理論上來說,是一個零和遊戲,財富在其中轉移,而參與期貨交易的人中,素質參差不齊,賺錢的人賺的是虧損的人的錢。所以,賺錢的人是少數的,預估佔20%左右的。
如果人數不變,那麼總體的規模是越來越少的。
理論上來說任何人都可以走到行業頂端,這個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在經歷過入市之初的虧損後,這些交易者或者喪失信心了,或者有信心沒資金了,都沒有機會留在場內了,還談什麼成長?
所以,對入市之初的交易者來說,想的怎麼樣儘可能長時間的生存,而不是一上來就可以賺多少錢。
希望回答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回覆列表
在期貨市場中有90%的人都在虧損這個說法已經流傳了很久,包括做股票也有人說是二八現象,即盈利的人只佔了20%,其餘大部分人都是虧損的,至於資料有沒有那麼精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中做交易並不是那麼容易成功,這是一個共識了。在期貨市場中,造成這樣的原因我覺得是多方面的。
期貨市場的走勢隨機性太強,大部分時間的行情缺少明顯的規律性。而即使有規律性的行情出現,也只是在機率上大一些而矣,這種情況決定了做交易必須先要對行情具有篩選和處理能力。這其中對行情走勢的解讀,就包括了對期貨交易的認知層次、交易理念、交易邏輯這些無法量化的思維加工上東西,而進入期貨市場的朋友,淺嘗即止的人很多,用功用不到地方,眼界和對盈利邏輯的理解很容易發生偏差。
期貨交易注重實踐,需要在正確的交易認知上面建立交易規則,並且需要反覆實踐與個性融合。這個過程大部分人都只能自己摸索,很多人只停留在區域性的技術指標的迷戀上,停留在期貨交易中比較區域性的一部分裡,無法突破。
期貨市場的槓桿特性,放大了人們逐利的慾望,人性的弱點會更加膨脹,影響交易。期貨交易的槓桿的存在,給暴利提供了基礎,而對暴利的追逐又很容易會讓帳戶承受過度的風險,處理不好當然容易虧損。
期貨交易需要很強的自律性。期貨交易太自由,隨手就可以做單,即使有了自己的規則,在很長的時期依然需要強化自己的紀律,把操作行為用規則限制起來,做不到這一點的人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