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網言軍事

    首先肯定地講——宋朝軍力不弱,在戰績方面也絲毫不輸漢唐。但由於歷史原因,宋軍更擅長防禦,在對遼、金、西夏和蒙元的防衛作戰中都取得過不俗戰果,特別是堅守36載、擊殺蒙古大汗的釣魚城保衛戰更是書寫了古代城池/要地防禦戰的精彩詩篇。

    而北宋末年之所以釀成“靖康恥”的悲劇,與宋徽宗執政時期高層腐敗內鬥、君昏臣奸的糟糕局面有直接關係,而並不意味著當時的宋朝軍事體系已喪失抵禦外侮的能力。

    金軍滅北宋的戰爭共有2次,第一次發生在1125年10月,當時金軍分東西2路南下。西路金軍遭到太原軍民頑強抵抗被擋在堅城之下。而東路金兵雖然在宋朝叛將帶領下很快渡過黃河直逼東京汴梁,但由於主戰派李綱等人不懈努力,汴梁城防固若金湯,各地勤王兵也陸續到來,形勢對北宋極為有利。

    只因剛即位不久的宋欽宗不顧李綱等人反對,遣使求和,最終以割讓中山(今河北定縣)、太原、河間(今河北河間)3座軍事重鎮等苛刻條件與金國簽訂了城下之盟。此舉不僅讓金軍獲得了再次南下攻宋的前出陣地(特別是將北宋苦心經營100多年的河北防線門戶洞開),而且使其進一步看清了北宋統治集團的虛弱怯懦,於是在第二年便撕破和約繼續發動新的進攻。

    第2次大戰發生在1126年秋天,面對再次圍困汴梁的金兵,宋欽宗消極抵抗、用人不當,結果導致京城失守,北宋到此壽終正寢。第2次京城保衛戰期間,名將宗澤曾響應宋欽宗號召帶兵勤王救駕,但遭到深受康王趙構(後來的宋高宗)信任的奸臣汪伯彥阻撓,後者一心想著擁立趙構以便邀寵擅權,結果導致勤王之事錯失良機。

    北宋末年高層腐敗已經到了“爛透”的地步,宋徽宗重用蔡京、童貫、梁師成、李彥、王黼、朱勔6個大奸臣,後者把持朝堂20餘載,結黨營私無惡不作,被時人罵做“六賊”。“六賊”長期掌權,極大地毒化了北宋官場風氣(宗澤、李綱等賢臣名將屢遭貶斥),也把社會搞得民不聊生,他們的惡行直接引發了江南方臘起義。雖然“六賊”在1125至1126年被剷除,但高層的腐化墮落已無藥可救,導致北宋很快被金兵所滅。

    另外,徽宗年間北宋因長期“積貧積弱”而爆發了嚴重財政危機——徽宗晚期每年軍費超過1400萬貫,興兵攻打青唐地區和向西夏境內築城拓邊又花掉上億貫錢,龐大官僚集團(約5萬官員)每年所耗俸祿、所得賞賜也高達數千萬貫,而徽宗本人喜歡“文藝”愛好花鳥魚蟲(花石綱),用於滿足宮廷靡費、皇室享受的鉅額開銷更是“以億鉅萬計”。

    為了撈到更多錢財,北宋統治者一味加強對民間搜刮,濫發紙鈔、增鑄劣質錢幣,終於引發了嚴重的經濟衰退和財源枯竭。史載,徽宗晚期北宋已陷入嚴重通貨膨脹,物價飛漲,社會動盪,而官府徵收的苛捐雜稅卻層出不窮,史載僅“六賊”當權時向全國百姓加收的一項新稅總額多達6200萬貫,稱其竭澤而漁並不過分。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在2次東京保衛戰生死存亡之際,以徽宗、欽宗父子為首的趙宋皇室內部還爆發了權力鬥爭,宋欽宗別看對於如何抵禦來犯金兵束手無策、軟弱無能,卻在剪除政敵(他的弟弟、徽宗三子鄆王趙楷)、軟禁太上皇(徽宗)的問題上殺伐果決、手段高超。更可笑的是,直到金兵第2次圍困汴梁城時,欽宗還在處心積慮地加強對父親的嚴密監控。後來這爺倆被押送金國,一個被封為昏德公(徽宗),一個被封為昏德侯(欽宗),絕對是名至實歸、自食其果。

  • 2 # 方士的知識樂園

    宋分北宋南宋,這兩個差異很大。

    一般印象裡的弱宋,主要是指北宋。

    北宋確實弱。最大的原因是軍隊的組織制度太傻逼。

    北宋的軍制,是以嚴格限制將領對軍隊掌控為第一要素。破壞軍隊獨立後勤能力為常態化。

    中層軍官數量嚴重不足。軍隊沒法直接管理後勤。軍隊的軍規層疊交叉,賞罰都是一團漿糊。並且朝堂有意,把讀書人進入軍中的渠道斷掉。讓軍隊基層指揮比起唐五代時,嚴重退化。

    導致了北宋軍沒當小部隊單獨應戰,經常頗有風骨,打的也堅韌頑強。但是隻要戰役規模一大,就必然出現呼應混亂,順利各部搶功,不順則坐視友軍敗亡。只能背城而戰,一脫離城池兵寨就成了廢物集團的狀況。

    岳飛在南宋中興將領中,不是打的最大功勞的,而是唯一一個,改良了軍制可以脫離城池,獨立組織後勤來進行戰役野戰進攻的軍隊。

    南宋因為金國不是契丹那種遼國那種對擴張很有野心的國家。戰爭壓力一直在,所以南宋的軍制,相比北宋是放寬了不少。軍隊拖後腿的制度少了很多。所以南宋宋軍戰力是明顯優於北宋的。但是面對蒙古,那確實是打不過。

  • 3 # 半壺老酒半支菸

    宋王朝的禁軍確實有八十萬之多,而宋朝的軍制,除了禁軍,還有地方衛戍部隊——廂軍。有統計資料說宋朝的軍隊一般保持在一百萬上下,高峰時期達到過一百二十萬。而宋軍的主要對手,金國遼國最鼎盛時期,軍隊數量也沒超過三十萬,西夏更少,就在十五萬到二十萬之間徘徊。

    再看宋軍的裝備,不但有精良的百鍊鋼技術和神臂弓、腳踏弩、床子弩(上述弓弩為避免敵人繳獲仿製,敗退之前是要嚴令銷燬的)等獨一無二的冷兵器,而且還有領先對手一個時代的熱兵器,比如大規模殺傷武器猛火油櫃(燃燒加爆炸)、火藥助推的遠端打擊手段火箭、蒺藜火毬、化學武器毒藥煙毬、霹靂火毬、鐵嘴火鷂,還有最早的制式步槍——突火槍,還有跟現在相差無幾的地雷。

    宋王朝也不缺少名將,更不缺少忠臣,大家耳熟能詳的岳飛、韓世忠、楊家將、文天祥,就是像宋朝這樣的“高富帥”,卻永遠打不過近乎原始(制度和軍備)的“窮屌絲”遼金西夏,只好花錢買和平。

    當年不像現在這樣,宋朝的敵人(金、遼、西夏)會阻止戰略物資輸送給宋朝,而且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宋金是盟友(一起對付遼),只要你宋肯出錢,好戰馬大宋要多少金國給多少。

    我們先來看看宋朝戰馬的品種:西北蕃馬,來自西藏青海,當時缺少金銀和手工製品的吐蕃、回紇、党項、藏牙族求爺爺告奶奶地想把自己的良馬賣給宋朝,就是想換點鍋碗瓢盆,要是能換到綾羅綢緞,那真是做夢都會笑醒。

    另外北宋還有來自陝甘寧乃至山西的好馬,宋人給它們取了一個名字,叫西馬,另外還有河北馬與契丹馬雜交出來的河北本群馬,還有來自山東和河南、江蘇的東馬,前面說的這四種馬身材高大、耐力持久,是當時一流的戰馬。

    而來自江淮地區的淮馬、四川貴州的川馬、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出產的蠻馬、雲南的大理馬(就是滇馬,看過《鹿鼎記》的人都知道,是以耐力著稱的),這些馬宋朝統治者都看不上眼,他們喜歡的是廣西的果下馬、兩浙(江蘇省長江以南及浙江省全境)的兔兒馬,這種馬身高不足三尺,正好給弱不禁風的宋朝皇帝妃嬪和達官貴人騎乘——掉下來都摔不痛。

    還有一種最差的馬,就是來自福建的本地土馬,因為身材不高、力量不大、耐力也不行,宋朝皇帝難得大方一回:給邊防軍(廂軍)用吧,你們不願意用?那就用來搞郵政(馬遞鋪)傳遞訊息吧!

    看明白了吧?在那個有錢能使磨推鬼的年代,全球第一大土豪宋朝,是根本不缺馬的,因為宋徽宗鬧花石綱的一塊石頭的運費,就足夠搞個騎兵營的。

    好馬朝廷不肯給,沒有騎兵又沒法跟金兵打——金兵打輸了騎馬開溜,宋軍兩條腿也攆不上金兵四條腿,所以即使打贏了,也是個擊潰戰,難易形成合圍殲滅。

    當時的宋朝最高統治者和將領之間,將領與士兵之間,總是離心離德。按照宋朝統治者的既定方針,是要“強幹弱枝”,精銳部隊編成禁軍,只負責保衛首都,這支部隊的數量要遠遠超過統稱廂軍的地方衛戍部隊和邊防軍——萬一廂軍造反,禁軍可以輕鬆鎮壓。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宋朝的皇帝和文官們享樂慣了,為了及時行樂,他們練出了“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本事,這樣的朝廷要是能打過周邊異族那才怪了呢……

  • 4 # 約定9521

    與漢唐兵威相比,宋朝太孱弱。這也是宋朝被我們所詬病的地方,不過宋朝也有點太冤枉了。如果換成漢朝,唐朝與契丹党項女真對峙,估計他們也只有三成的勝算,宋朝亡與遊牧民族,而且宋朝的領土也是中國曆代封建王朝中最小的,宋朝所遇到的事中國千年之所沒有的變局,所遇到的對手比漢朝唐朝強百倍加之幽雲十六州戰略要地的喪失是中原無險可守不過就是這樣宋朝還是硬挺了將近三百年,其中的辛酸又有誰知道。

    一宋朝的對手是已定封建化的契丹和党項女真而不是純遊牧化的突厥,匈奴突厥匈奴再厲害它也只是個部落居無定所沒有統一領導統一作戰能力容易被各個擊破,反觀契丹,党項,女真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權有一套完備的國家制度,形成了統一作戰能力。加之民風彪悍,所以宋朝的對手過於強大。二宋朝天生不足,遏制遊牧民族的幽雲十六州沒有在自己手裡,中原的屏障沒有了這個打擊對漢民族是巨大的失去防禦遊牧民族南遷大戰略重地,使中原的步兵不得不以血肉之軀對抗遊牧騎兵的衝擊戰略要地的喪失,也喪失了戰略物資,戰馬宋朝不得不大力發展重灌的步兵步兵的重灌成為克敵制勝的法寶。當時宋朝步兵的裝備是全世界最好的,弓弩的製作水錐也達到中國封建王朝的巔峰,由於騎兵的缺乏步兵就算能夠成功阻止敵人起兵的衝鋒,也無法積聚力量聚而殲之敵人一旦突破防線那麼等待宋朝步兵命運的就是被敵人屠殺,高粱河之戰就是例子所以宋朝只能採取被動以守為攻的戰略。

    宋朝缺乏戰略上的遠見,扭轉宋朝軍力的關鍵棋子就是幽雲十六州,只要拿下幽雲十六州,就拿下組建高素質騎兵的鑰匙拿宋朝的國力和軍力來說,這並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北伐的失敗,一方面是契丹過於強大一方面宋朝指揮不當特別是第二次北伐,如果三路大軍並頭前進就不由有楊業陳家谷的悲劇唐太宗漢武帝之所以並稱就是他們身上有一股為子孫後代造福的理想他們經理失敗忍辱偷生,百折不撓終於用戰爭換來和平,反觀宋朝用金錢購買和平,是埋下亡國的種子

  • 5 # 小吳論天下

    宋朝是個重文輕武的時代,文官比武官待遇好同樣的品秩文官比武官官階要高,武官處處受文官的節制,導致武官的才能得不到全面的發揮,以至於宋朝在對外戰爭中接連失敗,從而釀成了靖康恥,成為整個宋朝的恥辱。

    另外一個層面宋朝內部出現了通敵的奸臣。像秦檜,潘仁美。就是典型的例子,處處對朝廷掣肘。為了得到錢財,出賣國家的核心利益,軍事機密,導致對外戰爭的損失。

  • 6 # 傑說文史

    宋朝真的是那麼弱嗎?我感覺並不是如此,但其每次打仗好像都是宋朝吃虧,這是因為宋朝是一個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朝代,它的GDP達到了中國傳統社會的巔峰。就是明前朝代也達不到的水平,縱觀整個宋朝和周邊戰爭的失敗可以歸納為一下幾點:

    1.契丹、女真、党項、蒙古等少數民族都是馬背上的民族,從數量上來說,宋朝碰到的對手是最多的,在冷兵器時代,馬背上的民族空前強大的,農耕文明對戰遊牧民族本來就是劣勢,其軍事領袖的強弱也是不同。宋朝沒有產生真正強有力的軍事領袖,而後者則產生了非常傑出的軍事家,如耶律阿寶機、完顏阿骨打、成吉思汗等。

    2. 宋朝的皇帝沒有野心,除了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張匡義想著向外擴張外,剩下的皇帝都把興趣轉向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上了,在對外的戰爭中,每次打仗後不管是打勝還是打敗了,只要給對方點錢就能解決問題,再說國家也不差錢,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要動手了,所以皇帝更喜歡用賠款來解決。

    3. 宋朝立國時,北方的契丹已經先立國幾十年,它在後晉的石敬塘手裡搶去了幽雲十六州,使得中原的北大門洞開;同時產馬地在北宋建立之前即被西夏和遼國佔有,所以北宋一直少馬,難以和北方的少數民族騎兵對抗。所以宋朝的立國是相當捉襟見肘的,缺少了天然的地理屏障.

    4障體制問題,杯灑釋兵權。節度使強權導致唐代滅亡。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將主要將領,都封為節度使,但太祖的節度使是官位虛職,意思是隻拿錢不管事,而且薪俸很高,讓這些手握兵權、從戰爭中殺出來的優秀將領,徹底做富翁去了,設驅密院為軍事最高機關,管部隊調動;設三衙管部隊日常訓練;將領由皇帝臨時指定;徹底分權,兵不知將,將不識兵,自然戰鬥力就大為減弱;好處,將領們想造反是難上加難,重文抑武,讓文官指揮武將打仗,造成很多文官胡亂指揮,軍隊很難發揮出相應的戰力.

  • 7 # 端木建

    “積貧積弱”是後世史學家對北宋的重要評價,所謂的“積貧”指的是中央政府財政緊張,國家沒有多餘的錢財,而“積弱”指的是北宋那孱弱的軍事實力。在我們印象當中,北宋在對外戰爭當中總是勝少敗多,造成北宋戰敗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它那孱弱的軍事實力。那麼為何趙匡胤時期還能南征北戰的宋軍,自打趙光義後便不堪一擊呢?

    矯枉過正的經驗教訓“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這種軍事政變在唐末五代十國時期時常發生著。趙匡胤本人就是透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北宋。正因如此,在北宋建立之初,那些手握重兵的武將們成為了趙匡胤的心腹之患。 為了收回兵權,趙匡胤用了一招“杯酒釋兵權”成功地架空了那些開國猛將,而那些次一級的軍官則用一些資望較淺容易駕馭的人物充任。但是這些手段在趙匡胤看來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為了徹底斷絕武將們造反的可能,防止出現唐末藩鎮割據的重演,避免成為五代十國之後第六個短命的朝代,趙匡胤開始著手軍事制度的改革。 “更戍法”是宋朝特有的軍事制度,按照“更戍法”的規定將士需常加以易置和調換,如此一來便可以做到“將不知兵,兵不知將”,藉以防範士兵和將領之間發生深厚的關係。徹底了消除唐末五代軍事將領以武力稱雄一方,威脅到朝廷的隱患。但這樣一來也造成了將領們尤其是主將並不熟悉所率領各部隊的特性與戰鬥力,對下屬部隊亦無威嚴可信,勢必影響作戰效果。

    “崇文抑武”政策與尚武精神的衰弱趙匡胤除了進行軍事制度改革之外,還明確提出了“興文教,抑武事”的方針,廣開科舉文選,重用文人,以至於個人科舉的成功勝過任何軍功,成為踏上仕途的最重要的途徑。“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逐強虜於窮漠,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也”成為了當時的社會寫照。 除此之外,文武官員所受到的待遇也是天囊之別。北宋名將狄青因出身行伍而備受歧視,當時曾與其共事的韓琦儘管官階和他相等,但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無可奈何之下的狄青發出了“韓樞密功業官職與我一般,我少一進士及第耳”的感慨。 在這種社會風氣下,越來越多的人棄武從文,古代漢人身上的尚武精神日漸衰弱,北宋的軍事實力也逐漸被遼、西夏、金所超越,最終導致了北宋國土淪喪,老百姓家破人亡。

    消極防禦的對外政策宋太宗曾經提出“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唯奸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也”的觀點,在宋太宗看來“內患”遠比“外憂”更可怕、也更重要。所以有宋一朝實行的對外防禦政策都是“守內虛外”。這種防禦政策固然能夠避免國內發生重大的叛亂,但是卻造成了一旦對外防禦失敗,就只能是議和妥協,苟且偷安。 宋真宗時期的“澶淵之盟”拉開了宋王朝和議的歷史,在這之後的每一次議和當中,北宋喪失的不僅是大量的歲幣和絹,還有宋王朝的尊嚴。卑躬屈膝的稱臣稱侄,雖然換來了短暫的和平,但是卻也造成了宋軍將士的怯戰、怯敵心理。一支失去自信的軍隊,自然是難以在戰爭當中取勝。

    鬆弛的軍法以及腐敗的軍政北宋的俊發鬆弛,在歷朝歷代可是出來名的。雖然趙匡胤自稱軍法嚴格,但是這僅限於軍士和普通將校,宋初大將王全斌、崔彥進和王仁贍破後蜀時犯法,經百官集議定罪,一致認為應當處死,宋太祖卻特令赦免。自從趙匡胤開啟了這種以法殉情的先河後,後世皇帝在處理武將的問題上便都犯起了執法鬆弛的毛病,一支紀律鬆弛的軍隊,其戰鬥力可想而知。 除了鬆弛的軍法外,北宋時期軍隊腐敗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北宋中後期武將貪財黷貨、兼併土地成風已經成為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但是即便如此那些參與貪汙腐敗的將領依舊沒有受到朝廷的懲罰。 宋朝軍政腐敗還體現在私役軍事和刻剝軍士。據史書記載,當時上層將領私役軍士的勞作範圍極廣,如修造地宅,伐薪燒炭,種植蔬菜,織造緞子、坐褥,做木偶戲人,刺繡,奏樂等等,堪稱無所不有。公器私用,讓這支軍隊疏於訓練,軍不成軍,極大損傷了軍隊的戰鬥力。

  • 8 # 知行讀史

    位於南京紫金山的朱元璋墓前有一塊石碑,上寫“治隆唐宋”。這塊碑立於清代,康熙南下金陵,五次親往遏陵。對朱元璋治下的明朝發出了由衷的讚歎之詞,遂刻此碑與明孝陵。與其說碑文是對朱元璋的崇高評價,不如說是對唐宋盛世的嚮往。作為帝王,治隆唐宋是其一生的追求。

    弱宋是近代提出的偽概念。康熙親自遏陵和諭旨刻碑,說到底是為了籠絡廣大漢族地主階級和文人士子的人心。如果入關尚未久的清朝是用弱宋來形容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漢族的知識分子和那些已效忠清朝的文臣武將,是不會心悅誠服的。

    由此可見,宋朝勢必不會弱。當然,我們也不能僅憑一個碑文就能完整的闡述得了這個結論。我們還是來看一下對於宋朝,歷代史書裡是如何記錄,後人是如何評價的。

    高粱河之敗、澶淵之盟和靖康之變

    宋太宗在位時,順利平滅北漢,自信心大漲。未經休整,準備趁勝奪回時在契丹統制下的燕雲十六州。因趙光義指揮失誤,受到遼國兩側夾擊,宋軍大敗,趙光義屁股中箭,坐驢車而遁。此戰不但燕雲十六州未奪回,反而打擊了宋軍前期滅國無數積攢下的自信心。自此,宋朝對北方少數名族的不自信,多次南逃或者想南逃的傳統,就繼承自趙光義,起始於高粱河之戰。

    26年後的澶淵之戰,宋真宗因遼國再次進攻,竟然就想直接南逃,幸得寇準極力阻止,督戰澶淵城,才等來轉機,達成議和協議,宋以歲貢的方式得到了兩百年的和平,遼宋結為兄弟之邦。南宋的歷史差點提前了兩百了多年。

    1127年的靖康之變,二聖北狩,康王泥馬渡江。又南逃了。南宋由此建立。建立之初,在金國的威脅下,趙構更是一路南下閩浙,巡視大江湖海去了。

    其它的事件不再一一列舉,以上種種事變,足以給大家留下一個弱宋的,宋朝軍事實力弱雞的結論。那麼,康熙為什麼還要用大宋來致敬大明呢?

    宋朝的真實軍事實力

    宋初,自趙匡胤陳橋兵變,武將造反起家。周圍一水的武將,建國後滅南唐,後蜀,吳越,北漢等。一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便可滅國納土,搶別人的老婆(花蕊夫人,小周後等),幾何時曾皺過眉頭?宋朝初期滅國無數的戰績,何其的彪悍!

    仁宗年間,一部清平樂,蠶食西夏,宋詞無數。韓琦、范仲淹、夏竦、龐籍等文人墨客西征西夏,范仲淹戰略正確,步步為營,西夏被逐步蠶食。種家軍、折家軍、楊家將(文廣)等戰功彪炳。若不是後來的徽宗欽宗沉迷魚蟲花草書畫瘦馬,西夏已然被滅,金軍亦被拒之國門之外。

    高宗年間,已是南宋,宗澤,岳飛,韓世忠,劉琦,王德等大將,率背嵬軍、八字軍一路向北,箭陣無敵,斧劈重甲,刀砍馬足。雖鐵浮屠肆虐,亦覆沒於郾城。何其的蕩氣迴腸。

    二十年後,文人墨客虞允文在採石磯用兵,駕樓船而進,霹靂炮,重型床等怒迎頭痛擊,只殺得完顏亮倉皇而逃,被手下將領所殺,金軍退回北方。硝煙散盡,盡顯大宋男兒本色。

    此後,隆興北伐、開禧北伐,宋朝均為取得成就。但仍然顯示了南宋鐵血的一面。

    此後蒙古崛起,蒙宋滅金。蒙古南下,宋朝堅持了50年之久,終陷於忽必烈的鐵騎。但這已然是亞歐大陸上能夠抵抗蒙古大軍的唯一橋頭堡了。

    有如此的赫赫戰功,豈能簡單以一句宋朝軍事實力弱雞來形容?

    據統計,宋朝對外戰爭的勝率是超過唐朝的,雖然值得同情的地方是戰爭往往是發生在宋朝領土之上。

    宋朝的經濟繁華和軍事短板

    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宋朝沒有宦官專政,沒有軍閥割據,兵變民變的頻次在歷朝歷代中算是少的,且規模也不大。北宋的人口更是達到一個億,也是超過盛唐時期的八千萬。

    所以,宋代的隆盛是無可置疑的。

    依託發達的經濟,先進的科學創新和高超冶煉技術,宋朝鐵產量是唐朝的兩倍,社會的繁榮遠超盛唐。宋代依託鋼鐵產量,兵器紛雜,武庫充實,歷代宋朝君主皆重視武器裝備的研發和製造,定期巡視兵器部和武庫,關心軍事科技力量。火器、硬弓強弩、樓船巨炮,都是在宋朝發展並應用於戰場的。

    但軍事短板也很明顯,一是失去了燕雲十六州,北方無險可守;二是宋朝無馬,養馬地都被隔絕在外,宋軍步卒甲天下,但缺少成建制騎兵,以致要麼無法衝擊對手,要麼無法追殺敵軍有生力量。

    但宋朝只要軍民一心,指揮得當,宋朝不至於在軍事力量尚存,武庫充盈之際,屢次逃跑,背土棄城。只因為南宋一朝,議和之風甚囂塵上,奸臣當道,沒有強勢的朝廷支援,大宋軍民有心無力,僅能獨守各處,力抗金、蒙,已是大宋的極限。但已顯露出南宋的軍事實力不弱。抗,孤城可堅持36年,戰,可深入敵國,北伐成績斐然。唯獨南宋沒有一以貫之的復國戰略,缺少雄心霸略的帝王,也就不會留下弱宋的一絲風聲了。

    綜上,大宋軍事實力不弱。唯,心有餘,力亦足,沒有堅強的後盾而已。

  • 9 # 秦風漢月唐未央

    北宋、南宋有很些差異,北宋抗擊西夏強一些,南宋被金、蒙古蹂躪,要差一些。總體上,宋王朝為了防止武將擁兵自重,出現五代十國藩鎮割據和陳橋兵變的情況,抑武揚文,文官地位高,武將地位低,這樣格局下,軍事強不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多上班族感覺壓力大,失眠,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