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
2 # 猛哥厲史
孔子是君本位思想,沒有什麼社會本位論。
在《詩經·小雅》裡他就宣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每一塊土地,每一個臣民都是隸屬於皇權的,那還有什麼東西皇帝不能支配的呢?還有什麼事是王權不敢幹的呢?還有什麼是社會本位呢?
蠕學的本質是“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奴隸”的學問。合格的奴隸,晉升為奴才,叫升官發財,做人上人。這就是蠕家思想幾千年的傳承和延續……
孔子的教學大綱只有一個:萬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學習內容只有如何當官。根本不是什麼格物至知,當樊遲想學稼時,孔老二就罵他小人,並說“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這就證明蠕家的教學內容只有“禮義信”等虛的東西,根本不會去研究實用的科學技術尤其深奧的自然科學。
孔老二如果真格物至知的話,在被二小兒辯日難住後,他就該研究天文學了。可他呢,屁後文沒有!
在此鄙視蠕蛆們對蠕教在自然科學方面的無恥吹捧。
孔子說話東一榔頭西一棒錘,好話說盡,好事不幹,甚至前後矛盾無法自圓其說。例如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全是假話。孔子能“死守善道”嗎,看《論語》記載兩件事: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
佛肸召,子欲往----
公山弗擾和佛肸都是叛亂啊,於禮不容。孔子為了權力,平常向學生大講特講的周禮也不顧了!
孔子“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於是周遊列國跑官要官,就是沒去秦國。結果秦國把列國滅了。到底哪是危邦?何為亂邦?如果孔子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妥妥的一個鐵桿漢奸!
他的後裔完美的證明了孔子的本性:金國皇帝來了,向金國稱臣;蒙古皇帝來了,尊為大宗師;滿清皇帝來了,剃髮又易服;八國聯軍來了,為列強服務;日本鬼子來了,和鬼子聯歡……
蠕家人士們只要自己能當官做人上人就好了,哪管什麼社會!
-
3 # 使用者1270676440488846
有關孔子思想主張言論及著作,與現實的社會本位主義思想。相差甚遠甚至於現實格格不入,但孔子著作主張代表了儒家道德思想。它的中心思想,代表一箇中庸之道。萬物以中庸之道,中庸以正中為核心。不偏不斜,以道為中。提倡三綱五常,三綱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伩。代表儒家文化道德思想。宣傳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思想,孔子說:遇到禍患時候不懼怕,迂到福祉的時候不露喜樂,身份顯赫時要一禮賢下士。做人時常謙虛,三人行必有我師。天外有天,人中有師。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的教導。孔子提倡仁者愛人,講求的是人凡是換位思考。體諒關愛他人在所不欲。儒家思想精華,提倡克已復禮凡事為仁不合禮的事,不要去做。孔子施教有教無類,就是說不管貴族平民受教一視仁。孔子因材施教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學習方法。
回覆列表
孔子認為如果每個社會成員都用仁義來處理各種人與人的關係,封建秩序的穩定和天下的統一就有了可靠保證。人是為社會服務的,而不是社會為人服務。
孔子創立了儒家學說,他一生不懈地教化民眾,要人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致知、誠意和正心。修身為第一要。孔子說: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國。而修身的先決條件是格物、致知、誠意和正心。 要努力觀察和研究事物,探究事物的發展規律,不斷獲取高深的知識和智慧。有了高深的學問和智慧,就能心誠意實,言行一致,即使無人在時,也照常遵守道德準則,保持情緒平穩,平常心,沒有憂患,很好地修身。 孔子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人都有喜怒哀樂的情緒,當這些情緒未發...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