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薇的深度文藝之旅

    這個問題,至今為止依然屬於《詩經》的未解之謎,後世很多大家為此做過一些解釋,但就我個人來看,並沒有非常確切的根據,只能說對於我們研究《詩經》可以起到一定的幫助,畢竟真要得到什麼實錘,我們必須得穿越到千年以前,去問問編撰《詩》的孔子老先生,他究竟為何要這麼排序。

    這裡,就我自己的一些理解,再結合大眾們的一些思考,羅列了三點,其中有不少差強人意之處,還請多多包涵:

    1、五倫之始:關雎之鳥,終生不換

    從《關雎》這個名字來看,什麼是關雎?有人說就是一種鳥嘛,但關雎並不是一種普通的鳥,當它找到了自己的伴侶以後,就會終生不換,非常守節,彼此之間似乎有種冥冥之中的道義在牽扯這對方。在孔子看來,這很重要,五倫關係,找物件是開始,而《關雎》要說的,正是找物件的原則所在。

    不管找到的物件是美是醜,都要記住彼此之間要有道義,要遵守彼此的約定。所謂“終生不換”,所謂的“關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維持家庭穩定的同時,也是在維持社會的穩定。這是開始中的開始。

    2、追求之始: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關雎》作為《詩經》的第一篇,我們來看看它都寫了些什麼: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一個男人愛上了一個女人,這個男人自認為“君子”,女人在他眼裡是“窈窕淑女”(並非身材好之意,因為荇菜是氏族

    祭祀時使用,所以女子也應該有品德、地位的貴族之女),於是他日夜想著她,想要為她演奏各種樂器,想要逗她開心……

    這其實是一段很單純很美好的單相思(文中並沒有寫女性的迴應),如果詩中的女人迴應了這份愛戀,我們幾乎可以預見之後會發生什麼:由戀愛走向婚姻,由婚姻走向一個完整的家庭,之後是哺育後代,代代相傳,繁衍生息,綿綿不絕,而戀愛是這一切的開始。

    孔子評價《關雎》說:“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作為一切的開始,把握住那個度是極為重要的。而對於孔子而言,《關雎》把握住了這個度:男人愛這個女人,但是他並沒有立刻去表示自己的傾慕之情,沒有去“輕薄”她;男人愛這個女人,內心雖然因為還未得到她而感到煎

    熬痛苦,卻依然想要讓她快樂,以“琴瑟鐘鼓”的演奏來愉悅對方。也許,在孔子眼中,這是他所認定的戀愛標準,只有以這樣的標準開始下去,才能得到幸福的婚姻與規範的家庭,從而社會穩定,國家和諧。

    孔子以此作為開篇,恐怕是有如此的用意吧。

    3、君子之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最後,我們來給《關雎》摳一下字眼兒。《關雎》中有一句話,可謂是家喻戶曉,那句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話裡有一個詞很扎眼,就是“君子”這個詞。之所以是“君子”,背後有一個故事(真實度有待考證,也很難考證)。相傳春秋莒國國君莒子在公元前721年盛夏五月,前往春秋向國追尋新婚妻子向姜,在向國向城南的河邊,見到向姜而作《關雎》。

    在古代,“君子”中“君”代表國君,“子”則是一種爵位,“君子”一詞是一種地位與身份的象徵,直到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君子”才被普遍接受,成為對有修養的男子的敬稱。對於孔子而言,在那個禮崩樂壞的時代,要做一名君子是多麼困難,沒有人在乎所謂的“禮”,人們只在乎利益與價值,而《關雎》中男子不僅是自稱為君子,他的實際行動也反映出他是一名君子,這在《詩經》中的其他詩篇裡都未曾如此明顯的表露。孔子將《關雎》放在第一篇,也許也是希望做人要以“君子”為目標,努力做一個君子,有君子的禮數,進退有度,才不失風範。

  • 2 # 楊朱學派

    《詩經》中包含了生活、愛情、性愛、婚嫁、勞動、政治、戰爭、祭祀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其中涉及愛情之詩最多。其還與性愛、婚嫁密不可分。因為最適宜表達、謳歌愛情的文學文藝是詩與樂。而《詩經》正是詩與樂的結合。《詩經》涉及愛情之詩,主要集中在《國風》中。此外《雅》也有兩三篇。在孔子修訂的文化典籍中,可謂無鄭不《春秋》,無愛不成《詩經》。

      《關雎》是《詩經》開篇之詩: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第一章是表達了作者對窈窕淑女的愛戀。這是我的夢中情人,可以與我廝守一生的佳偶。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第二章的內容是作者打算追求自己的心上人。第三章言追求愛人,初戰失利。小夥兒輾轉難眠。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最後兩章,是君子演奏琴瑟和鐘鼓作為愛情告白,淑女則為知音。二人情緣已定。

      孔子以《關雎》作為首篇,似乎在暗示《詩經》將以愛情作為主基調。

      《蒹葭》可謂《關雎》的姊妹篇,是《詩經》中最富影響力的篇章之一: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歷代文人對此詩好評如潮:“宛轉數言,煙波萬里”,“意境空曠,竹影風聲,邈焉如仙”,“《國風》中第一飄渺文字。”

      由於提問的主題是《關雎》。故不再√《蒹葭》做詳盡解析。

  • 3 # 說好每一句話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們都是耳熟能詳,對於君子的稱謂,人們都懷有一種崇敬感。人們習慣於用“君子”自稱和稱讚對方,表達對對方的尊敬。“君子”一詞是如何形成與流行的呢?

    根據筆者對詩經《車舝》、《關雎》、《鼓鍾》的研究,“君子”君子一詞首先產生於詩經《關雎》,為春秋莒國國君莒子在公元前721年盛夏五月,前往春秋向國追尋新婚妻子向姜,在向國向城南的河邊,見到向姜而作《關雎》,第一次出現君子的詞彙,作為詩文自稱。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為什麼說“君子”是莒國國君莒子的自稱呢?“君”代表國君,“子”代表爵位,以“君子”自稱是非常合適與符合莒子的身份的。在以禮數為治國根本的周朝,任何詞彙的使用都必須符合禮數、禮儀,如有任何僭越、不周,都有可能招致其他諸侯國的討伐、滅國,給周邊諸侯國討伐以藉口,這在《左傳》記載中屢見不鮮。不周、不敬、不王,是很多小諸侯國被吞併的原因。

    隨著《關雎》詩詞的流行,君子一詞被人們普遍接受,形成對有修養男子的敬稱,並被廣泛應用於後來的《詩經》詩詞中。因《關雎》產生於春秋早期,正是華夏漢字形成、豐富的時期,《詩經》的創作即是文字豐富的結果,也促進了文字的豐富與新的詞賦的形成。“君子”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並被人們接受與流行。

    “君子”在詩經中大量的使用,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高尚的人,使得君子具有一種美好、公正、德才兼備的品德。左丘明在作《左傳》時,為表達自己的觀點,也以君子自稱,以“君子說”表達自己客觀公正的觀點,使得君子的美好、公正、客觀的印象,更加深入人心。

    在《關雎》與《左傳》中,“君子”都是作為一箇中性詞使用,為作者的自稱,就如現代作品中以“筆者”代指作者本人。

    正是《詩經》與《左傳》對君子一詞的大量使用,使得君子成為自稱、敬稱、尊敬的代名詞,儒家聖人孔子更是把君子的地位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地位,在《論語》中孔子對"君子"一詞作了具體說明,把君子的德與行作為個人修養與國家治理的基石。

    孔子言:"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君子以行仁、行義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須是仁義,是事業的正當性。君子處事要恰到 好處,要做到中庸。

    孔子對於君子的論述,不僅限於"君子"一詞,"士""仁者""賢者""大人""成人""聖人"等,都與"君子"相關。如果將這些論述都包括進來,《論語》一書,所論最多的,無疑是關於君子的論述。

    正是孔子倡導的“君子之德”“君子之樂”“君子之行”為所有人行為的規範,使得孔子在收集編撰《詩經》時,刪減三千多篇詩經,保留三百零五篇,將重點體現君子行為的《關雎》作為詩經的開篇。

    孔子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社會秩序處於混亂狀態。這些根源正是各諸侯國國君,不周、不王、不禮周王室的結果,孔子倡導的恢復禮教,正是主要針對各諸侯國國君的,希望他們能遵守君子之禮尊周、敬周,公、侯、伯、子、爵、大夫、士人各守本份。這正是孔子以禮治天下的根本,提倡的君子之道。

  • 4 # 國寶會說話

    大家都熟知的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 而在《詩經》裡面,河南-中華文化古老發源地之一的河洛地區,就佔據了很大的篇幅!

    《詩經》你或多或少肯定都知道一些,但是最有名的戀愛詩句那是寫入教科書的,大家都學過!回想一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它就是出自於《國風·周南·關雎》而這個千古名句,寫的就是現在的河南洛陽地區!

    國風:就是周王室採集周南、邵南、唐、衛、陳、豳等十五國地區採集而來的土風歌謠,因為這些地方都屬於當時周朝封建制度下的分封國家,所以“風詩“也被稱為“國風”。就是諸侯國之間的民歌!區別於宗廟祭祀和王室專用的“雅”,“頌”。

    2.周南:周南地區 《周南》當是周公統治下的南方地區的民歌,範圍包括洛陽(其北限在黃河)以南,直到江漢一帶地區,具體地方包括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由於採集地域廣闊,又不便國自為編,故統稱“南”以示南國之詩!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在古文中,尤其是先秦時期“河”獨指黃河,譬如說“河洛地區”指的就是黃河和洛水地區。

    “河:水。出焞煌塞外昆侖山,發原注海。從水可聲!”黃河在中國具有唯一性!而這首詩的最簡單原始的詩意講述就是一首青年男女戀愛的故事: 在黃河邊的小島上,雎鳩在關關(呱呱)鳴叫著,有一位妙齡芳華的女子,讓男子怦然心動! 然後呢?就是青年人心情的表達,求之不得就晚上輾轉反側睡不著覺,這就是愛情,相思的一種表達方式。

    類似以70/80後寫情書。到了後來呢,年輕人想啊,白天想,晚上想就開始想招了“奏起琴瑟來親近她;敲起鐘鼓來取悅她”就如同雄孔雀靠開屏來吸引雌性注意一樣!

  • 5 # 水墨丹青工坊

    《關雎》成為《詩經》總三百篇的開篇之作,以下幾個重要原因:

    一、《關雎》是人類情感倫理的開端

    《關雎》之義,四始詩風;人倫之德,中庸之範。

    “《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關雎》能力壓其餘三詩,位居第一,首先是它自身的倫理意義,其次是它的藝術意義,包括詩歌內部的意義旨歸,以及深刻的文學意義、文化意義和社會意義。四詩統領著國風、小雅、大雅和頌詩四個方面,分別代表著《詩經》三百篇的編詩目的,就是儒家推崇的社會教化功能。《關雎》寫愛情,男女之愛是社會最原始的情感,也是封建社會人倫教化“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最初的出發點;《鹿鳴》寫友情,提倡和諧的相處之道,構建友好互信的和諧社會,這是人類社會進一步擴充套件的教化產物;《文王》寫統治者,有了家自然有國,指社會發展的最高理想是國家在明君賢臣的共同治理下能夠繁榮昌盛,代表著封建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以及開始追求個人價值的體現;《清廟》是商周時期最為發達的禮樂制度的產物,靠著封建人倫綱常和封建禮樂制度來維護封建社會的穩定發展。所以,以上四始,實際上為人倫之四宗的開始。這就從根本上說明了《詩經》並不是一部簡單的反映愛情和生活的詩集。它的創作目的,或者可以說,後來統治者及其文人的編纂目的是將它編成一部“教科書”,教會人們關注生活、學會生活、熱愛生活,並用儒家思想中關注現實、積極入世的人生觀念來關照自身。

    二、《關雎》是人類美好情感的歌頌

    《關雎》之情,求之思之;琴瑟友之,鐘鼓樂之。

    《關雎》首先打動我們的,是主人公直率坦誠地表達對愛情的嚮往和對美人的傾慕,這種情感真實、熱情、純樸而強烈。詩言志,歌詠言,放在首位合情合理,聖人也無疑義,孔子對《詩經》做過審定,也沒有改動《詩經》開宗明義的要旨。《關雎》語言樸素而流麗,在短短五個章節中,主人公的情感幾經轉折,先是欣喜地“好逑”之,互美的異性,相當的年齡,就是意中稱心也不能就有求必應,還要深入地瞭解,是對“德”的衡量;然而“求之不得”,因此終日流連河洲,晚上還難以入睡。“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勾勒出一個單純而深情的主人公形象。但即使遭此挫折,他也不放棄,主人公想盡方法,希望博得美人歡心。每個人都向往真摯而美好的感情,古代人也不例外,甚至富可傾國、權可覆國的人也不例外。因此,這首表達了人類心中最基本的求愛之情的《關雎》得以廣泛流傳,並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為了獲得更寬泛的群眾基礎,使得儒家倫理思想深入人心,孔子等人將《關雎》收入國風其一收入《詩經》,並作為開篇之手,奠定《詩經》的感情基調――熱情地關注現實,傳達教化之作用,表達真誠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關雎》是美人之志,英雄之謀

    美人之志,英雄之謀;以禮相求,求之有道。

    “美人”與“英雄”的塑造一直是中國文學的題中之義。《關雎》透過對男女兩性戀愛的讚頌,表達了對合乎社會秩序的禮教的肯定和維護;《離騷》歌詠“香草美人”,表達了對個人追求人生理想、實現社會價值現象的反映與肯定。中國古典文化的“美人”自然不只是經典中虛構的、理想化的女性形象,文人們更願意從歷史的長河中掘出極具風姿的女性,再用細膩的工筆地為她們畫眉染脂,利用豐厚而深沉的文學歷史底蘊對她們進行重新塑造,為她們補上時代的新妝。最為人熟知的莫過於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玉環這“四大美人”。歷史上的四大美人也許不失於美貌的名聲,但無疑,西施、王昭君、貂蟬的捨生取義的愛國情懷、國家為重的民族情感是中國文人濃墨重彩的添筆,文人們將“美人”的“忠義”與“英雄”的“情懷”放在同一個民族遭遇危機的大時代背景中,更能體現自古以來中國文人對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始終不懈的追求,反映了他們沉鬱的愛國情懷和大一統的民族思想。

    王國維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3],意思是每一時代的文學因社會形態的不同而呈現出獨特的時代色彩和地方特色。縱觀古今,最優秀的文學作品能夠流傳和為人們所喜愛,最關鍵的都是因為有了與《關雎》、與《詩經》,乃至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著作的共同之處,那就是反映社會現實,發出時代人民的心聲。

    註釋:

    [1]文天譯註,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版,第140-148頁。

    [2][美]M.H.艾布拉姆斯:《鏡與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303-320頁。

    [3]王國維:《宋元戲曲史》,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版,第3-15頁。

    (古雪玲 廣東廣州 廣州大學人文學院 510006)

  • 6 # 西映長庚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集,它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305篇詩歌,年代跨度大約500多年。早起叫《詩》,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才開始稱《詩經》。

    既然稱為"經",肯定是有順序的。《詩經》的內容大致分為四部分:風,小雅,大雅,頌。其中“風”部十五節,“小雅”部七節,“大雅”部三節,“頌”部五節。具體內容在這裡就暫不細表了。

    這麼多的內容需要排序,那麼排序的邏輯又是什麼呢?

    詩經學裡面有一種“四始”的說法,漢代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中有說到:“《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而且《毛詩小序》中也有說到“《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這些都是儒家“以上風化下”的文學觀念對《關雎》的強行定義。但是在中國儒家作為正統思想畢竟影響了幾千年了,所以《關雎》也就成了《國風》的首篇,這也算是沒有邏輯的邏輯。而《國風》又是整部《詩經》的首部,所以才有了《關雎》是《詩經》的開篇之作這種說法。

  • 7 # 赤誠子

    因為《關雎》這首詩最符合上古文風,最具君子真意,也最和大道,所以老夫子才以此詩做首。

    【原文】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完全定性了,儒家思想是入世的,而不是道教佛教等避世思想。也說明了君子與凡人一樣,也是有自己喜歡的東西,並非是高高在上不解風情。

    而男女之道,就是互相吸引,君子喜淑女,淑女愛君子。天地大道也是陰與陽,君子與淑女正和與此。

  • 8 # 曹宗國

    巜關雎》是一首歌領男女愛情婚姻的民歌,這首詩之所以編排在巜詩經》之首,一是體現了“詩言志歌緣情”的宗旨,詩是表達人的思想感情的,而愛情是人性的基夲慾望和情愫,婚姻是人安身立命的基礎,這些都是社會人生的基夲旋律,是詩歌的永恆主題。

    二`作為《詩經》的開篇,就描繪出君子淑女河邊採荇求愛的生動圖景,表現了民族生機蓬勃生生不息的繁衍興旺景象,是對民族的歌頌和祝願,體現了整部巜詩經》的宏大敘事的主旋。

    三,巜關睢》擺在《詩經》之首,也被儒家保守者曲解。他們把夲為愛情詩歌的主題為表現封建說教的所謂“后妃之德”,這是有意的歪曲,並不是編排巜詩經》的真實指導思想。

  • 9 # 竹林深處風清揚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零五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作為中國文化源頭的《詩經》,其地位是大家公認的,為什麼把《關雎》放在《詩經》的第一首?”問題在於它所表現的是什麼樣的婚姻。這關係到我們對《風》的理解。

    朱熹《詩集傳》“序”說:“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於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說:“《詩》在於聲,不在於義,猶今都邑有新聲,巷陌競歌之,豈為其辭義之美哉?直為其聲新耳。”朱熹是從詩義方面論述的,鄭樵則從聲調方面進行解釋。我們把二者結合起來,可以認為《風》是一種用地方聲調歌唱的表達男女愛情的歌謠。

    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此後,人們評《關雎》,皆“折中於夫子”(《史記·孔子世家》)。但《關雎》究竟如何呢?

    《關雎》這首敘事抒情詩,主要描寫了一個青年小夥子,偷偷地愛上了一位姑娘那種單相思的動人情景。實際上,《關雎》表現的是古代先民的社會生活狀況。在古代先哲們的心中,家的觀念是社會的細胞,國家一詞,從順序看是國在前家在後,但是,古人的觀念是家在前國在後。孔子論《詩》,一般都是以《關雎》為始。……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以及孟子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佐證。一個家庭是否幸福,其起點就是男女婚姻的美滿與否。有德有才的君子和溫柔賢淑的女子結合。從這些方面思考,我們古代的先哲在對社會、國家的發展上,把男女組合成美好社會細胞的追求看做最重要的,是令人欽佩的。

      另外,我們從歷史興衰的角度再看,殷紂之亡由妲己,周幽之亂起褒姒。其釁每起自閫闈。歷史的教訓,先賢不能不思考。因此《關雎》最為《詩經》第一首,是隱含著先賢治國以及民族優秀髮展的期望,其用意值得玩味。

      

      《關睢》原文及今譯

      關關睢鳩, 水鳥睢鳩叫關關,

      在河之洲。 成雙成對在沙洲。

      窈窕淑女, 溫柔優雅的美女,

      君子好逑。 是我追求的伴侶。

      參差荇菜, 長短不齊水荇菜,

      左右流之。 左邊右邊忙摘採。

      窈窕淑女, 溫柔優雅的美女,

      寤寐求之。 做夢也在追求她。

      求之不得, 追求她卻不可得,

      寤寐思服。 日日夜夜思念她。

      悠哉悠哉, 想啊想啊心憂傷,

      輾轉反側。 翻來覆去難成眠。

      參差荇菜, 參差不齊水荇菜,

      左右采之。 左邊右邊忙摘採。

      窈窕淑女, 溫柔優雅的美女,

      琴瑟友之。 彈琴鼓瑟善待她。

      參差荇菜, 長短不一水荇菜,

      左右芼之, 左邊右邊忙拔採。

      窈窕淑女, 溫柔優雅的美女,

      鐘鼓樂之。 鳴鐘擊鼓取悅她。

     小結:從《關雎》的具體表現看,它確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愛情的追求。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慈禧太后為何要向各國列強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