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槑多多
-
2 # 權剛66
白色汙染
白色汙染是中國城市特有的環境汙染,在各種公共場所到處都能看見大量廢棄的塑膠製品,他們從自然界而來,由人類製造,最終歸結於大自然時卻不易被自然所消納,從而影響了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從節約資源的角度出發,由於塑膠製品主要來源是面臨枯竭的石油資源,應儘可能回收,但由於現階段再回收的生產成本遠高於直接生產成本,在現行市場經濟條件下難以做到。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汙染問題,人們希望尋找一種能替代現行塑膠效能,又不造成白色汙染的塑膠替代品,可降解塑膠應運而生,這種新型功能的塑膠,其特點是在達到一定使用壽命廢棄後,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由於其化學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引起某些效能損失及外觀變化而發生降解,對自然環境無害或少害。例如澱粉填充塑膠,首先其所含澱粉在短時間內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澱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導致薄膜力學效能下降,同時配方中新增的自氧劑與土壤中的金屬鹽反應生成過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鏈斷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環境所消納,同時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而這個家園正在被垃圾所包圍。作為21世紀的主人,我們不能只是擔憂與抱怨,而是要有行動,要有綠色行動。垃圾並非一無是處,廢品也不是廢不可用。垃圾資源化和再迴圈在技術上並不難,困難在於廢物隨手拋棄、混合堆積就成為垃圾;因此作為有教養的新世紀的文明人,我們應該參與“舉手之勞”的垃圾源頭分類活動,為淨化我們的生存空間做一點奉獻,獻一片愛心。
生活垃圾是人類生活的副產品,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生活垃圾的產量正在逐步增加。一般生活垃圾可分為廢紙、塑膠、玻璃、金屬和生物垃圾等五類。垃圾對人類生活和環境的主要危害是:
第一、佔地過多。堆放在城市郊區的垃圾,侵佔了大量農田。現在北京人每人平均年產垃圾440公斤,全市年產400萬噸左右,相當於兩個半景山。北京的垃圾堆放場地已有4500餘處,佔地超過1萬多畝。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時間也很長:菸頭、羊毛織物1—5年;橘子皮2年;經油漆的木板13年;尼龍織物30—40年;皮革50年;易拉罐80—100年;塑膠100—200年;玻璃1000年。為此,我們既要少製造垃圾,更要注重垃圾的分類,回收利用,變廢為寶。少用一次性筷子、水杯、飯盒等製品,多用可重複使用的製品,減少寶貴的森林資源消耗;少用塑膠袋,改用購物布袋,減少城市“白色汙染”的危害;購買無氟冰箱、空調等環保電器,保護大氣臭氧層;少用高濃度洗滌劑,使用無磷洗衣粉,減少水汙染。
第二、汙染空氣。垃圾是一種成份複雜的混合物。在運輸和露天堆放過程中,有機物分解產生惡臭,並向大氣釋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汙染物,其中含有機揮發氣體達100多種,這些釋放物中含有許多致癌、致畸物。塑膠膜、紙屑和粉塵則隨風飛揚形成“白色汙染”。
第三、汙染水體。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經雨水衝入地面水體,在垃圾堆放或填坑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酸性和鹼性有機汙染物,同時將垃圾中的重金屬溶解出來。垃圾汙染源產生的滲出液經土壤滲透會進入地下水體;垃圾直接棄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則會引起更嚴重的汙染。您看:頤和園、北海水面上漂著的塑膠瓶和飯盒,香山、八大處林間山路上散落著和樹枝上掛著的塑膠袋、麵包紙等,一些遊客只圖自己方便,造成旅遊環境汙染。如果動物誤食了白色垃圾不僅會傷及健康,甚至會導致死亡。
第四、土壤渣土化。垃圾直接施用於農田,或僅經簡易處理後用於農田會破壞土壤的團粒結構、理化性質和保水、保肥能力。特別是塑膠袋、塑膠布,如果埋在農田內,莊稼的根就不能生長,農田就會減產,可供人們食用的糧食就會減少。
第五、火災隱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過程中會產生甲烷等可燃氣,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災。隨著城市垃圾中有機質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變為集中堆存,而在長期堆存中只採用簡單覆蓋致使垃圾產生沼氣的危害日益突出,垃圾爆炸事故不斷髮生,造成重大損失。
第六、有害生物的巢穴。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能為老鼠、鳥類及蚊蠅提供食物、棲息和繁殖的場所,也是傳染疾病的根源。
綜上所述,對於城市垃圾問題的嚴重性和迫切性顯而易見。要讓這些垃圾變廢為寶,就要做好垃圾的回收和利用。您知道嗎?回收1噸廢紙可生產好紙800公斤,可以少砍17棵大樹,可節約一半以上的造紙能源,減少35%的水汙染;1噸廢塑膠至少能回煉600公斤汽油和柴油;用廢玻璃再造玻璃,不僅可以節約石英砂、純鹼等原料,還可節電;用廢金屬冶煉金屬可節約大量的能源消耗,還可減少空氣汙染;而一些果皮、蛋殼、菜葉、剩飯等廚房垃圾,可用堆肥發酵的方法處理,變成綠色肥料等。
因此,我們要透過電視、廣播、報紙和資訊網路等多種大眾媒體,大力進行垃圾源頭分類收集的宣傳教育;抓緊制定適合國情有關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的法規,並嚴格執行;可考慮在一些單位深入細緻地進行垃圾源頭分類收集的試點工作;並與大家進一步討論完善管理辦法,使垃圾源頭分類收集儘快普遍開展。讓我們共同努力,用舉手之勞,推動垃圾分類回收,清除垃圾汙染,變廢為寶,節約資源。使北京能以嶄新的面貌奪得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同時也給我們自己提供一個優美的健康的生存空間。
塑膠製品作為質輕,防水,防腐蝕的新型材料,在全世界被廣泛運用。
塑膠最早運用於農業地膜,給農業生產帶來了極大的發展,可使農作物在任何季節生長,促進了市場消費。據市場統計,自1990~1995年,塑膠的生產以每年8.9%的速度增長,已經席捲了整個地球。簡直可以稱作“白色革命”。但它在為人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場“白色災難”。
至今,“白色汙染”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一個新型名詞。它主要指各種發泡塑膠袋,農用地膜等給環境造成了汙染,並且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
中國臺灣省1994年頒佈了對“白色產品”的禁令,一年後,又取消了該令。
杭州市早在1995年頒佈通告,禁止本地使用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
廣州市於1997年6月頒佈政府令,規定自當年九月一日起,在市內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飯盒。
基於此,1999年1月,國家經貿委頒佈了【1999】第6號令,明確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作為落伍產品,要於2000年底以前全面淘汰,從2001年起,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
從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今天距最後期限已經過去一年多時間,但一次性發泡餐具依舊隨處可見,而政府也從當時的強令“禁白”,變的態度“曖昧”起來,常常敷衍了事,“禁白令”成了一紙空文。
鑑於上述情況,我們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研究,查閱各種資料,得出了至今為止的國家開發並投放市場的各種新型代替品的各方面情況,並進行分析總結。
艱難歷程
我們去了西固區環保局,在環保局裡,我們受到熱情的接待,在交談中我們認識到了“白色汙染”的真正組成,並初步瞭解了“白色汙染”危害的概念,對現今治理“白色汙染”的方案也有了一些瞭解(備有一份問答記錄)。
我們去了新華書店,省圖書館,還有學校的書庫,但關於“白色汙染”這方面的資料非常少,僅有的只是聚乙烯,聚丙烯及聚氯乙烯的成分,研究過程受阻。
為了擺脫困難,我們決定利用當今資訊科技——上網。在網上我們尋找到了一片廣闊的空間,使我們對“白色汙染”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並對我們撰寫論文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有了以上的基礎,我們決定對蘭州地區的“白色汙染”進行進一步的瞭解。我們先後採訪了華聯超市,電力超市,及一些零售商店,小攤小販。我們被深深震撼了,每日每年有如此多的塑膠帶和泡沫飯盒隨意丟棄,而人們對於這一切熟視無睹。我們感到如果不提高居民素質,要解決“白色汙染”問題,實在太難了。(備有一份調查表格)
“白色汙染物”,具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它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嚴重危害,我們會在以下內容中進行敘述。首先,讓我們瞭解一下塑膠的組成成分。
一、“白色汙染物”的組成成分
“白色汙染”主要指白色的發泡塑膠飯盒,各種塑膠袋,農用地膜等給環
境造成的汙染。但“白色汙染”並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塑膠製品。眾所周知,塑膠是一種具有優良綜合性能的新材料,也是一種消費品,總的來說,它也是一種物質。任何一種物質均有其生命週期,在達到其生命週期終了的全過程便是降解過程,因此,塑膠本身也是可降解的。只是由於透過穩定化技術,即加入光、熱穩定劑,抗氧劑等延緩或抑制其固有的可降解性。而且,塑膠有300多種,常用的有40餘種,而實際上能成為白色汙染的只佔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不能夠把“白色汙染”同塑膠等同起來。
“白色汙染”物的主要成分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
聚苯乙烯樹脂(PS)。以下我們一一做一個瞭解:
聚乙烯:
聚乙烯是乙烯經加成聚合反應製得的一種熱塑性樹脂。根據聚合條件不同,可得到相對分子量從一萬幾百萬不等的聚乙烯。聚乙烯是略帶白色的顆粒或粉末,半透明狀,無毒無味,化學穩定性好,能耐酸鹼腐蝕。商業上將聚乙烯分為低、中、高密度。一般用於包裝的主要是不加增塑劑的低密度(0.92g/cm3-0.93 g/cm3)
聚丙烯:
相對分子量在8萬—20萬之間。聚丙烯主鏈有一個甲基側鏈。如果甲基全部分佈在一側稱為等規聚丙烯;如果甲基有規則地分佈在主鏈兩側,稱為間規聚丙烯;如果甲基無規則地分佈在主鏈上,稱無規聚丙烯。聚丙烯通常是半透明固體,無味無毒,密度(0.90g/cm3—0.91g/cm3),機械強度比聚乙烯高,耐熱性好。三種聚丙烯中,以等規聚丙烯產量最大。採用三氯化鈦—氯二乙基鋁為催化劑,在加氫飽和的汽油中使丙烯聚合,得到等規聚丙烯。
聚氯乙烯:
相對分子質量5萬一12萬,聚氯乙烯透過遊離基加成聚合反應生成高聚物,屬熱塑性樹脂。無定型白色粉末,無固定熔點,密度為(1.35g/cm3—1.45g/cm3),具有較好的化學穩定性。熔於環乙酮,氯苯,二甲基甲醯胺,甲苯—丙酮混合溶劑等。
聚苯乙烯:
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約20萬。無色無味透明樹脂,透光性好。表面富有光澤,易燃,密度為(1.05g/cm3-1.07g/cm3)具有優良的防水性,耐腐蝕性、電絕緣性.
生產方法:本體聚合法,懸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這裡介紹本體聚合法。在苯乙烯單體中加入引發劑和少量新增劑,現在預聚釜中進行低溫聚合,製取預聚物,再轉入聚合塔中高溫加熱,分段維持一定溫度,反應結束即將熔融狀聚苯乙烯擠出成條,在水中冷卻硬化,切粒包裝。
以上是“白色汙染”的主要成份,另外,在這些汙染物中,還加入了增塑
劑,發泡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等。
二、造成白色汙染的主要原因極其危害:
1. 主要原因:
塑膠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
的不回收利用,垃圾最終的處置方式基本上停在裸露堆放或淺埋的水平,一些城鎮將江、河、湖岸作為天然垃圾場。
交通、旅遊業,除鐵路外,還沒建立起與生產經營相配套的垃圾收集勇
統,對經營過程中生產的垃圾放任自流。
管理薄弱•,對塑膠包裝廢棄物缺乏相關的法規,以及人們對環境意識比較淡薄;造成濫用和隨意亂倒現象相當普遍,這並非塑膠製品本身的責任。
2、主要危害:
“白色汙染”主要指對環境造成的“視覺汙染”和“潛在危害”兩個負面
效應。
“視覺汙染”是指散落在城市中,人們隨手丟棄的塑膠廢棄物對市容、景
觀的破壞.例如散落在鐵道兩旁、江河湖泊中大量聚苯乙烯發泡塑膠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掛在枝頭上的超薄塑膠袋,這些都給人們帶來不好的視覺刺激,人民對此反映強烈。
“潛在危機”是指塑膠廢棄物進入自然環境而難以降解帶來的環境問題,
其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不易回收,因為回收在利用的成本高,但利用率低,商家可以說是無利
可圖,而且由於它的回收價格很低很難吸引廣大市民進行“白色回收”工作。
所以,導致不易回收的現象發生。 -
難以降解。回收回來的白色廢棄物不易處理。現階段主要處理方法有焚
燒和填埋,若將其焚燒,則會產生大量的有毒煙霧,汙染大氣,並且促使酸雨
的形成,而至於填埋,則將其埋葬100年,則還是原狀,無法被自然所吸收,
且對土地有極大的危害,改變其酸鹼度,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
業減產,至於拋棄在水裡或陸地上的塑膠製品,不僅影響環境,而且若被動的
吞食,則會導致死亡。這樣就破壞了生態平衡。
高溫則分解出毒害物質,塑膠製品本無毒害物質,但因為它的回收再利
用的裝置不夠完善,工藝簡陋,而且許多廠家無合法營業執照,導致再生產的
塑膠製品在溫度達到65℃時,毒害物質就會析出並且滲入到食品中,則會對肝
髒、腎臟、生殖系統及中樞神經等人體重要部位造成危害。
三、“白色汙染”具有廣闊市場的原因極其在治理過程存在的相關問題
在前面,我們已經提到經貿委的檔案,檔案中明確指出:“於2000年底徹
底淘汰所有發泡塑膠”。可在今天,發泡塑膠仍舊存在,它為何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究其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可降解的材料製成品不成熟。因為其製作過程複雜,其價錢要比“白色
產品”高出1~2倍,人們當然不願意“舍糠取貴”。另一方面,可降解的材料
製成品的效能不如“白色產品”,因為“白色產品”的生產過程經過多年的歷練
總結,現已成熟,而新型材料才剛剛開發出來,且有的還需要大量木材,雖然
產品降解了,但對生態、水體造成汙染和破壞。
打擊力度不夠大。現在的飯館、餐廳進行“白色產品”銷售,使用相當
普遍、公開,明目張膽的進行市場交易,對國家規定視而不見,使這幾年的“禁
白”工作成了“白禁”。
國民素質有待提高,一個公民的素質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民族素質,但是
至今人們的環保意識還很淡薄,隨手亂扔廢棄物品的習慣還很普遍,這種現象將會給我們的自然環境帶來極大危害,並且此現象的出現,給“白色廢棄物品”再回收帶來巨大難題。
對於“白色汙染”回收再利用的設施不夠完備。前面已經提到:“白色
汙染”回收再利用的利用率較低,主要因為中國的技術落後以及資金投入不足,所以,中國一些已研究的新型產品,無法投入生產使用中去。
廠商由“公開”轉入“半公開”,隨著國家“禁白”政策的出臺,“白色
產品”生產廠家也由城市生產轉入農村、郊區,由公開生產轉入半公開生產,因為條件相對較差,導致製造出的商品不合格,並且此種現象給政府的“禁白”帶來了困難。 :
由以上幾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如今解決“白色汙染”的方法主要有二:廢舊塑膠資源化及生物降解塑膠。
A:廢棄塑膠資源化(就是回收廢舊塑膠,作為資源,加以開發和利用。)
(1)直接作為材料,有些可再生性塑膠製品,可回收,加工後,再製成新的塑膠製品。
(2)製取合成高分子單位。高分子是由單體聚合而成的,那麼在一定條件下可由廢舊塑膠製成單體。如聚酯塑膠透過醇解制成單體。
(3)製取燃料油。將高分子鏈在高溫下裂化。如聚乙烯,聚丙烯在高溫下能分解成低分子石油烴,再分餾即可得各種燃料油。
B:生物降解塑膠 .
(1)天然高分子改造法。就是以澱粉,纖維素,甲殼素,木質素,海藻等天然高分子為原料,透過化學修飾和共聚方法,對這些分子進行改造,合成易被生物降解的塑膠。
(2)化學合成法。模擬天然高分子結構,從簡單的水分子出發,在塑膠的高分子鏈上接有活性基團如醯胺基,肽基,酯基,含這些基的化合物類似於天然蛋白質,油脂的結構片段,易被生物降解。
(3)微生物發酵法,許多微生物能以某些有機物為碳源,透過代謝,分泌產 生聚酯類,聚糖類高分子,這些分子既易於降解,又可進一步再生利用。
但是,由於塑膠的結構不同和含有一些特殊的新增劑,有些塑膠不宜回收利用;還有些塑膠經加工初步講解後的碎片,再自然環境中降解的很慢,不能徹底解決對環境的“潛在危害”。因此,一方面在對“白色汙染”治理的同時,另一方面還應積極防止新的“白色汙染”源的產生。為此中國環保部門提出,防治白色汙染應實行“以宣傳教育為主導,以強化管理為核心,以回收利用為主要手段,以產品替代為補充的原則”。
當然,“白色汙染”是一個世界問題,由於它的發展有限,我們也無法深入的研究。我們如今能做的,也僅僅侷限於收集和整理編纂資料。但是透過研究這個問題,我們也可大體上了解“白色汙染”。
雖然我們已經明瞭了當今世界“白色汙染”的治理及解決方案,但仍無法做徹底的解決。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深刻感覺到人們素質的偏低對環境破壞是嚴重的,只有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才是解決“白色汙染”最可行的辦法。
-
3 # 新思界網
可降解塑膠袋前景廣闊 但高成本制約行業發展
可降解塑膠袋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新增劑(如澱粉、改性澱粉或其它纖維素、光敏劑、生物降解劑等),使其穩定性下降,後較容易在自然環境中降解的塑膠製品。根據降解原理的不同,可降解塑膠袋材質可以分為光降解塑膠、生物降解塑膠、光/生物雙降解塑膠、水降解塑膠等。 光降解塑膠是在塑膠中新增一定量的物質(如光增敏基團或光敏性物質)。在光照條件下,這些物質會在吸收紫外線後發生一系列光化學反應,進而使塑膠大分子發生分解、斷裂、老化。 生物降解塑膠是指在土壤、沙土等自然條件下,可與微生物作用降解成為二氧化碳、水等小分子物質。根據生物降解過程不同,生物降解塑膠分為完全生物降解性塑膠和生物崩壞性塑膠兩大類。完全生物降解塑膠包括細菌塑膠、合成高分子材料(PVA、聚乳酸等)、天然高分子材料(澱粉、纖維素等多糖類材料,主要來自小麥、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 2020年1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公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塑膠汙染治理的意見》,意見明確提出,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在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推廣使用環保布袋、紙袋等非塑製品和可降解購物袋。在政策的推動下,中國可降解塑膠袋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釋出的《2020-2024年中國可降解塑膠袋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可降解塑膠袋市場規模達到4億元。 新思界行業分析師表示,中國自2008年實行限塑令以來,可降解塑膠相關研究不斷增多。目前,可降解塑膠袋生產企業較多,但大部分規模較小。中國主要的可降解塑膠袋生產企業有東莞市鑫海環保材料有限公司、深圳王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天仁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浙江華髮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無錫純宇環保製品有限公司等,上述企業的生產規模相對較大,產品知名度相對較高。 儘管可降解塑膠袋發展前景良好,但目前降解材料的生產成本依然很高,是普通材料的5倍左右。另外,雖然國家已經出臺了相關的國家標準,但有些標準有重複之嫌,真正統一的、行之有效的、能與世界接軌的試驗評價方法仍有待提出。
回覆列表
是用可降解塑膠製成的塑膠袋:
一、可降解塑膠:
可降解塑膠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新增劑(如澱粉、改性澱粉或其它纖維素、光敏劑、生物降解劑等),使其穩定性下降,後較容易在自然環境中降解的塑膠。
二、分類:
可降解的塑膠一般分為四大類:
1、光降解塑膠
在塑膠中摻入光敏劑,在日照下使塑膠逐漸分解。它屬於較早的一代降解塑膠,其缺點是降解時間因日照和氣候變化難以預測,因而無法控制降解時間。
2、生物降解塑膠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完全分解為低分子化合物的塑膠。其特點是貯存運輸方便,只要保持乾燥,不需避光,應用範圍廣,不但可以用於農用地膜、包裝袋,而且廣泛用於醫藥領域。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生物降解塑膠越來越受到重視,已經成為研究開發的新一代熱點。
3、光/生物降解塑膠
光降解和微生物相結合的一類塑膠,它同時具有光和微生物降解塑膠的特點。
4、水降解塑膠
在塑膠中新增吸水性物質,用完後棄於水中即能溶解掉,主要用於醫藥衛生用具方面(如醫用手套),便於銷燬和消毒處理。
三、簡介:
試驗表明,大多數可降解塑膠在一般環境中暴露3個月後開始變薄、失重、強度下降,逐漸裂成碎片。如果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裡,則降解效果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