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804438940331244
-
2 # 三農顧問
生產環境不如從前。
70年代,老家住宅的一旁就是河流,清清的水流,常年不斷,時而魚兒露出水面,脫掉鞋子下水就能捉到;稻田裡的青蛙整夜在叫,池梗上的嫩草摘下就能嚐嚐,香香的、甜甜的——,今天呢?河流早已斷流,蛙兒早已逃跑,嫩草早已不見,生態環境發生了太大變化。高興的看到,國家相關部門已經發現和重視了問題地的出現,同時出臺了很多政策措施。真的希望,相關部門能下定決心,傾其全力,創新舉措,嚴厲追責,把好事抓好、抓實,扼制和改變這種趨勢的蔓延。謝謝。
-
3 # 農田耕者
歸根結底的原因是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嚴重。
農藥的大量使用,地下的微生物和軟體動物,比如蚯蚓等,數量大規模減少,土壤透氣性變弱,現在許多農田的土壤有機質含量不足1%,這是很嚴重的後果;複合肥的大量使用,導致微量元素只取不補,總體含量不足,自然會讓作物缺素,表現不良生長狀態。至於產量和品質就無從談起了。
國家現在出臺政策,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增加有機肥的使用,目的就是改良農田生態,修復土壤活力,有機肥可以補充植物所必需的全部微量元素,有機質含量的提升改善土壤透氣性,有機肥中大量的微生活能夠提高作物根系活力,這就是生態療法,雖然前期會響應到產量,但是能夠改善品質,隨著有機肥的大量應用,產量也會逐步提升,不過化學肥料還是要搭配使用的。
有機肥包括面很廣,比如發酵腐熟的牛羊糞,也可以是草木灰等等。
-
4 # 菜刀砍螞蟻
確實,當前確實出現了這種現象,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農藥、化肥、農業用各種生產調節劑、生物菌肥大量應用,農業生產設施、裝置持續改善,但農業生產產出並沒有明顯提高,有的農產品品質反而下降了,綜合效益不如從前。那其中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種:
一是,期望過高。
從意願上,對農業生產的投入與產出應該是成正相關的,也就是說投入多了,產出就應該多才對。但實際並沒有如此,甚至是相反。這並不矛盾,因為土地的產出是有極限的,並不是無限升高的溫度計那樣的,土地的供應量達到一定指標,就不會升高了,而我們良好的願望還在逐年攀升。
二是,多年的農業生產種植,農用生態的總體指標是不斷下降的。
舉個例子說,二十年多前在東北黑土地,玉米雜交種剛推廣使用那會兒,隨便一塊地,少量化肥(種肥磷酸二胺,追肥尿素,農肥也不多),每畝地2000斤產量多的是。但是現在呢,品種更新了,化肥加量了,微肥補充了,技術進步了,但產量仍然不行,甚至一年不如一年。歸根結底是土壤生態被破壞了。土壤板結、硬化,生物菌群失調,微生物減少。舉個例子說,那時春季土壤耕翻,蚯蚓遍地,鳥類紛飛,現在呢?
農土生態環境的破壞,影響是巨大的,不只是產量和品質那麼簡單,它會使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天平傾斜。好在全社會,特別是相關專業機構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並已經努力正扭轉解決。
三是,品種的研究與繁育方向影響
當前的農業發展方向,仍然是產量效益型農業,農業種植品種選育仍然是基於高肥水系件下,向著高產的方向研發,品質處於第二位。
以上這些,確實是現時問題,但我相信這不會是恆久問題,不可愈越的問題。這種狀況正在改善。
一是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的干預和管理
比如國家出臺了農藥特別是高殘留農藥、高毒、汙染農藥禁止生產和銷售的相關法律、法規細則;制定了農業生產的標準化體系;限定了化肥的使用數量;為部分農作物生產提供補貼等。推進了農業生產的規範化、科學化和安全水平的提高。
二是全社會的關注和影響,農產品的生產正由產量化農業走向質量化農業。
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農產品的品質正在提高,特別是新品種、高品質、賣相好的反季節蔬菜供不應求,只是價格很高;同時,有機蔬菜,合作社特供有機食品正在走進百姓餐桌。還有,新媒體平臺的運用,農村電商的迅速發展,使高品質農、牧、副、漁產品成為寵兒,直接或間接推動了高品質農業的發展走向。
綜上所述,問題是現實的,但正在被解決。我們也不必杞人憂天,一定會越來越好。
-
5 # 桑葉功效
雖然說【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但是化肥不是越多越好。因為化肥用多了以後不僅會使得莊稼減產,更嚴重的後果是對土壤也會造成破壞,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惡性迴圈。
咱們先說一下化肥過量使用的危害
1.過量使用化肥會破壞土壤結構,導致土壤板結,所以農作物不僅品質不會提高,產量都會下降的。
2.因為氮肥很容易揮發,磷肥容易形成難溶性磷肥。所以過量使用化肥不僅會浪費掉,增加成本投入;還會造成土壤中環境遭到破壞,使得土壤更加酸性化,或者是鹼性化,而不適合作物生長。
3.化肥一般都是補充氮磷鉀的,成分比較單一。但是還有許多微量元素也是莊稼作物所需要的,所以在營養失衡的狀態下,莊稼作物必然會品質下降。
4.化肥過量使用還會傷及無辜,會造成土壤中有益菌、蚯蚓死亡。而蚯蚓是可以鬆土的,一旦蚯蚓死亡了,莊稼作物的根系呼吸受到影響,自然會使得品質下降。
5.過量使用化肥還會使莊稼易倒伏,並且還會降低莊稼抗病害能力。
其實合理的使用化肥是很有必要的,長期大量的使用化肥會造成惡性迴圈。大量的使用化肥會造成土壤結構發生變化,導致作物品質提升不上去;而作物的品質提升不上去,就會再使用大量化肥,如此迴圈反覆,就形成惡性迴圈。
與此同時,大量的使用化肥會導致農民投入的成本增加,但是作物的產量卻不能提高,農民的收入就不能提高,情急之下農民就會盲目的使用化肥,以至於這又是一個惡性迴圈。並且過量的使用化肥會降低莊稼的的抗病害能力,這就需要大量的噴灑農藥解決蟲害問題。結果就是糧食受到汙染,對人體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威脅。
總結,一定要合理使用化肥,根據作物的不同,土壤酸鹼性不同來選擇化肥,這樣才能提升作物的品質。 -
6 # 蒲江珊珊
這個我來回答。我家種獼猴桃的時候原先用化肥有過這種情況。主要是化肥裡的元素長期在地裡的話會導致土壤板結,土壤不疏鬆,就不利於我家哪的果樹生長,進而果樹結出來的果子特別小,而且產量不高,還會造成果樹生病靠打藥來解除。第二年我家就用了一些動物的糞便,土壤特別疏鬆,而且果樹生病的特別少,果子沒著過蟲害。第二年我家獼猴桃的果子也特別大,產量隨即就上來了。自家地裡親自實驗
-
7 # 職業新農人
為什麼農藥化肥越用越多,產量不見提高品質在下降呢?根本原因在於:嚴重依賴化肥和農藥來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的做法,違反了報酬遞減規律、木桶效應的客觀規律。
農產品產量和質量是由優良品種、配套技術、植物必須養分供應、病蟲草害控制等等。最終農產品產量和質量的高低由以上因素中最欠缺、最短板的因素決定的。與“木桶的裝水數量取決於木桶最短木板的高度”是一樣的道理。
(圖三)
一、當前中國農業化肥、農藥已經出現超量使用問題,依靠化肥、農藥已經無法達到增產、提質目標。
上個世紀,化肥和農藥確實對中國農產品的增產、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化肥推廣使用之初,就像圖三所示,當時中國土壤氮磷鉀含量低是限制作物產量的主要因素,在實現由氨水→碳銨→尿素→複合肥的逐步使用推廣後,較快的實現了保障農產品產量大幅提高的目標。但是,由圖二可知,化肥使用量對產量的推動作用是有限度的,當化肥使用量超過增產邊界後,繼續依靠化肥的增量使用對產量和效益帶來的是負面影響,或直接減產、或增產不增收。
(圖四)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林業大學林偉倫教授指出:中國糧食產量佔世界的16%,化肥用量佔31%,每公頃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4倍。在全國如此高的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情況下,已經遠遠超過了化肥、農藥的增產邊界,繼續依靠化肥、農藥的超量使用,已經無法實現增產提質,併產生了土壤質量下降、有益生物減少、地下水汙染等問題。而土壤質量的下降、有益生物的減少自然形成了“土壤質量下降→作物減產→增施化肥→土壤質量進一步下降;有益生物減少→病蟲害發生嚴重→加大農藥用量”的怪圈,也就出現了題主所提的“為什麼農藥化肥越用越多,產量不見提高品質在下降呢?”問題。
這也是中國提出到2020年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任務的原因。“一控兩減三基本”是指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畜禽糞便秸稈地膜基本資源化利用。
(圖五)
二、當前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需要採取綜合性農業生產措施。當化肥和農藥(病蟲草害)已經是最長木板的時候,要實現產量和質量的提高,就需要補足土壤改良、優良品種選育、配套栽培技術的使用等短板。
尤其是在當前農產品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更需要轉變“以產量論英雄”的思想,加快樹立質量優先思想,建立以“質量”贏市場、以“產量”獲效益的經營觀念,來實現“產量”、“質量”的統籌發展。
如何提高產量和質量呢?我個人認為,無論哪種作物,一般的思路是:依據市場需求選擇優質品種,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質量,根據作物易發病害選擇栽培方式(起壟、避雨栽培等),注重選擇滅蟲燈(滅蟲板)等措施降低蟲害,作物秸稈等殘餘物採取堆肥、過腹還田等方式進行還田。在實現減肥、減藥的同時,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提高農產品種植的效益。
-
8 # 風塵釀酒4
土地實行聯產承包以後,為了追求產量,農戶包括農業集體,偏施大化肥,不注重有機營養的投入,多年的產出致使土壤有機質嚴重貧乏,加之化學肥料跟農藥的大量使用,致土壤酸化,鹽漬化,而土壤酸化直接導致作物產量低,品質下降。這是不爭的現實!另一方面,雖然現在有些作物產量很高,但內在品質跟以前的老品種不可同日而語。
-
9 # 逸風三農
問題就是出在農藥化肥在施用上不講科學,濫施和亂施,只知到使用,不知道養護上!土地也和人的身體一樣,只知道過度使用,出了問題就亂用藥,過度補充營養,以為是多多益善,確不知道再好的東西用多了,也是會造成危害的。過度使用化肥的危害
在肥料和藥物的使用上不講究科學施用,亂施和濫施,必然會造成土壤內部結構失衡,土壤營養不均衡,土壤普遍缺素、板結,土壤理化性狀惡化,土壤中有益菌減少,造成蔬菜糧食越來越難種植。不明其原因的種植戶,為了提高產量就,越來越多的往地裡施入化肥農藥,造成了高投入,低產出,低收入,重汙染的惡性迴圈。
健康土壤的標準健康的土壤,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和大量營養元素及微量元素含量的比例和有效性要符合作物對營養的需求。具體是: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要高,含量要在2%~3.5%之間,土壤團粒結構要良好,固、液、氣三樣比例要適宜,要有較高的保水量,土壤中鹽分的含量要在安全範圍之內。
不健康土壤的改善方法在改善土壤環境之前,可對土壤進行一下檢測,對土壤進行一下“診斷”確定一下土壤惡化的“病因”。根據病因,“對症下藥”改善土壤健康狀況。比如土壤過黏,就增施碳素有機肥,摻沙;土壤含沙多,就增施有機肥;酸性土壤就施石灰粉改善,土壤鹼性就施石膏粉,摻黏土;土傳病害嚴重的,就施用固體生物菌肥或液體生物菌肥,以活化土壤和平衡作物營養,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群落,減少土傳病害的發生。鹽鹼地塊,要加大有機肥(雞糞、牛糞和腐殖酸肥)的施用,以增加土壤碳素,平衡土壤營養。
總之,就是因為農藥化肥的過多使用,造成土壤環境惡化,營養失衡,才造成作物品質下降,產量不見提高。要想改變這種情況,必須根據土壤情況,進行科學的施肥,保證土壤理化效能良好,各種營養平衡,作物的品質和產量才能提高上去。 -
10 # 農家獼猴桃專售
中國是人口大國,也是農業大國糧食是中國的立業之本。以前由於農業不發達,糧食種植的產量和質量都很低,老爸老媽的年代都是為吃發愁呢?因為種的糧食不夠吃啊。現在國家發展迅速,農業基本實現現代化糧食產量年年翻翻,大家再也不為吃發愁了。
但是在農業種植中有些種植戶為了不斷的增加產量減少病蟲害,化肥和農藥越用越多。剛開始可能效果還是比較好的,但是慢慢的產量直線下降,病蟲害越防越多給自己造成很大的損失。為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了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把糧食產量看的太重,希望自家地裡的糧食翻倍的增加,土地也有它的極限不一定吃的多,吃的好它就能不停的給你產生效益,就像人一樣本來只能槓動一百斤你非萬讓他槓三百斤,可能幾天還可以如果幾個月,幾年都這樣那不累死才怪。土地也是一樣的他已經到達的他畝產的最好值,你還想產它多少?
二、產量高低適合肥料防治病蟲害有關係,但是你如果為了高產只注重氮肥而忽視了鉀肥,磷肥等微量元素和有機肥的施入量,最後土壤板結,土地退化嚴重到時候可能不僅僅是減產嚴重時可能要絕收。
三、病蟲害的防治不要不停的加大農藥的使用量,使用化學防治只能讓病蟲害越來越有耐藥性,時間久了你在用藥物已經無法殺死病害,我們要生物和化學防治相結合,運用低毒高效的防治辦法,減少農藥使用防止汙染土壤和水源造成糧食產量的不斷下降。
總之我們的土地是我們耐以生存的家園,土地給我們提供生存必須的食物,我們要善待它。給它足夠的營養和保護讓他能為我們產出更多的糧食,蔬菜,水果等,讓我們共同維護我們的家園。
回覆列表
正因為農藥化肥大量濫施,導致土壤嚴重汙染,土壤板結,各種微量原素的嚴重缺,微生物的絕跡!蚯蚓的日漸消失,就是最好的說明!改良土壤,多施有機肥(動物糞便,),少用農藥,換茬輪作,讓土壤得到一定的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