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臣燕英語

    首先,要看老師是否有足夠的耐心,因為有愛才會有這樣的表現;也因為愛教學,他才會認真地為你的孩子負責。

    其次,教學是否是配合學校教育,如果不是,儘量不選,因為學習要“精”而不要“範”,忌諱蜻蜓點水似教學,需要踏踏實實學習才是最好的捷徑。

    再者,教學過程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可以選,如果培養讓孩子離不開這個老師,沒有這個老師孩子就無法學的不要選,因為最好的老師都是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為標準的,正如最好的家長也是培養孩子獨立性一樣。

    至於教學過程:先國際音標,再二十六個字母,然後再教其它。注意國際音標和二十六個字母,前者必須要學,而且還需要長期實踐直到孩子能獨立拼讀才行;後者可以忽略,因為類似的東西多了容易混淆。孩子記憶單詞的方式也很重要,不要用二十六個字母的方式記憶,因為那沒有感覺。但是用漢語拼音的方式就有感覺並且也好記憶了。比如pen,如果你用[pi:i: en]的方式是沒有感覺的,但是你用漢語拼音的方式就跟記憶漢語拼音一樣,會讀就會寫。但是,經驗不足的老師往往會用二十六個字母的方式,那難度就增加了很多倍。

    最後提示:如果你更在意教室的環境而忽略了老師的素質,那對孩子的將來很不好。另外,迷信外教也是要付出代價的。理性選擇很重要。

  • 2 # 車釐子親子時光

    現在大大小小的英文機構很多,價格也不菲!我覺得老師還是蠻重要的,主要看她是否花心思在學生身上,能否按各個學生的進度來相應輔導或指出學習要求,另還需足夠的耐性!不需要刻意一定要指定外教,很多外教未必有本地老師教得好!老師的作用是引導,我經常聽說很多孩子去了培訓機構,學確實學了些單詞句子,但在日常中卻不會用!

    另看一下培訓機構的教學大綱,最好能結合學校的教學,還有看下情景對話或表演多不多(一門語言,覺得最重要一點是要會用來交流)。情景對話這些,有純正口語的外教會更好!

    還可以看下一些線上學英語。我家小孩,我是自己教,對於哪些機構比較好,暫時給不了建議!

    最後:貴在堅持!

  • 3 # 關於教育不得不說的事

    【有名無實,掛著羊頭賣狗肉】

    我本身就從事英語工作,所以對英語輔導機構也有所瞭解。對於中國市場上比較有知名的輔導機構,教學模式無非是為兩種口語和筆試。

    口語:就是透過和外教交流,提高自己的口語能力。現在有很多新聞報道,這些所謂的外教大多來路不明。他們說的是不是純正的外語,無法得到保證。中國造假證的技術是一流的,那些證件也沒有多大意義。關鍵是很多輔導機構打著外教的旗號,牟取更多的暴利。外教授課比中國老師授課,價格更高。

    筆試:應付學校內的筆試考試。既然是應付學校的考試,家長看的當然是分數,只有分數才能夠證明老師的教學能力。大型輔導機構在這方面沒有小型輔導機構更具優勢。

    【大型輔導機構學習效果真的很高嗎?】

    1學生人數過多:大型輔導機構通常一個班要招收40人至50人,當然人數少的有,但是費用會更高。2無法做到因材施教:既然人數多,老師當然就無法顧及到每個學生的個體情況。對於那些基礎比較弱,接受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就是白白浪費時間。

    3缺乏與家長的溝通,不能及時向家長反映孩子的學習情況。畢竟大型輔導機構,他們是求量不求質的。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就是為了利益。有哪個大型輔導機構的老師會特意給家長打電話,反饋孩子的學習情況呢?然後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呢?(除非你是一對一,價格不是一般家庭能夠承受)

    甚至還有一些輔導機構,把應屆畢業生,向家長宣傳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的英語老師!

    教育局明令禁止,在校老師不得在外參加任何有償輔導,而輔導機構要培養一個有經驗的講師,是需要花費很多的人力物力,他們怎麼可能願意付出如此大的成本?商人一切都以謀取利益為目的。

    如果您的孩子接受能力強,有一定的英語基礎,可以參加一些大型輔導機構,我一向對大型輔導機構不感冒,也就不予推薦了,其實您自己隨便打聽一下就知道。

    如果您的孩子接受能力比較弱,建議向周圍親朋好友打聽,具有一定經驗的英語老師給孩子輔導。不要聽信廣告或者宣傳。

    以上是我個人的拙見,如有不妥,還請指正。

  • 4 # 康媽學堂

    中國孩子的雙語之路

    2016年4月22日

    喜在大家對雙語教育的深入思考與廣泛參與實踐,思想啟蒙已經破冰,必將推動即將到來甚至是已經啟動的體制變革;憂在常識的欠缺會導致更多的人在這個領域被誤導,進而給已經不堪“教育”重負的家庭與孩子帶來更大的困擾和折騰。不禁起筆,特撰此文,以正視聽。

    憑心而論,這篇文章的觀點不論對錯,適用的物件都是極小眾的,對普通華人並沒有多大現實意義。其廣為轉載的原因在於其傳達了華人普遍缺乏認知的兩個概念:深度思維和強勢母語;一個道理:強勢母語決定深度思維。自然衍伸結論:我們孩子漢語沒學好,都怪英語,真不該在英語上花那麼多工夫,結果把漢語耽誤了。

    具體來說,此文會導致以下潛在誤讀: 1、以二元論的偏見,人為地把英語和漢語的關係簡單化、對立化。2、主觀認定生活學習中一直使用的語言就是強勢母語,就會自然帶來深度思維。3、中國孩子缺失深度思維和強勢母語,錯在英語的過度重視。4、中國孩子的強勢母語一定且只有漢語。

    實際上,絕大多數華人,包括高等教育程度的成人,只是掌握了嫻熟的語言技能,根本談不上支援深度思維的強勢母語。語言技能只是語言學習與應用的初級層次,聽說讀寫的技能再紮實也不一定能夠確立深度思維。漢語學不好,錯不在英語,而在於教育體制和主流傳統價值觀,在於我們固化的“學習”成見。中國孩子在基礎教育階段,完全有能力而且有必要掌握漢語和英語兩門 “強勢母語”。兩者不但不相排斥,反而彼此借力,互相促進。

    英語與漢語儘管屬於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符號,卻都是語言大家庭的重要成員。語言的本質都是相通的,大量科研成果已經無可置疑地表明:已經掌握一門能夠支援深度思考的強勢母語的學習者,學習第二門第三門語言的難度、所需時間精力均呈級數遞減。具體到中國孩子來說,深厚的漢語根基為英語學習提供了三方面的重要助力:1、視野和上進心;2、知識面和思維能力;3、語言內在機制的推動力。國際化視野使孩子切身理解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激發孩子的上進心與積極性;知識面和思維能力使孩子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不必為知識面和思維能力欠缺所累,使初中級階段的英語學習成為純技能學習,大大降低了英語學習的難度,帶來更快的進步和更大的成就感,積極的正向迴圈;語言內在機制指即使是截然不同的語言,也共享一種共同的語言內在機制。比如每種語言都有一種語法規則、文字元號。嫻熟而深刻地掌握一種語言,無形中就已經培養出了理解和應用這種語言的語法規則,破解文字元號的能力。掌握這種能力的學習者在學習其他語言時,就會自然地把這種能力應用於其他新語言的學習過程之中,因此比學第一門語言要輕鬆許多。

    簡而言之,漢語是學好英語的必要前提條件。兩種語言都掌握到高階應用層次時,彼此間會自然發生“正向遷移”現象。相對強勢的那種語言(漢語)積累的知識和閱歷會自然流向相對弱勢的那一種語言(英語),迅速地把英語提高到準母語的水平,形成雙母語機制。從而極大地拓展視野,提升個體成長的速度。

    我的兒子康康就走過了這樣一條路。現年16歲的康康已經在美留學兩年,就讀10年級。和我一樣,目前已經進入“雙語正向遷移”的平臺。他在出國前就已經奠定了比較紮實的漢語基礎,激發了對漢語文化的欣賞與喜愛。當時託福103分的成績也表證了英語應用的能力,但尚不足以支援他對英語文化達到與漢語文化同等程度的理解與欣賞。兩年過去,在優質國際教育平臺的推舉下,而今的康康,漢語和英語背後的文化與精神正在跨越“母語”層次語言互通的技術性障礙,實現彼此的融會與增強。

    當年的康康沒有經過任何英語培訓,憑藉強大的自學能力,13歲考出了託福103分、SSAT2169的高分,被美國6所知名私立寄宿高中錄取,憑藉的就是這樣一條雙語成長之路。康康在所有其他學科學習上花費的時間精力加起來也沒有漢語和英語多,但從來都有四兩拔千斤之效。這同樣要歸功於強大母語帶來的智力開發、上進心和知識面。他為爭取美國優質教育平臺付出的忘我努力,更是源於母語閱讀賦予他的高遠視野與目標。

    我在已出版的新書中提及的毛毛,比康康起步更早,走過的彎路更少。學齡前就透過大量閱讀突破了閱讀的技術性障礙。上一年級時就醉心於《高爾基人生三部曲》這樣級別的文學著作,閱讀範圍十分廣泛,讀書效率非常高,因此閱讀量特別大。兒時的英語啟蒙沒有依賴任何培訓機構,都是在家裡堅持視聽,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能力都非常強。只是因為男孩子比較活躍,才有意推遲了英語系統化學習。由於語言帶動了智力的發展與知識面的擴充套件,他在校學習很少不是滿分,輕鬆得如同玩耍,為閱讀、英語系統學習和發展其他愛好提供了大量的時間。今年剛上三年級的毛毛,已經透過《新概念》開始了英語系統學習,進步驚人。假以時日,一定會比康康更早地攀上“雙語正向遷移”的平臺。

    因此,中國孩子在語言學習與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應遵循 “語言先行”、“漢語為英語開路”、“漢語為主,英語為輔”的原則。

    “語言先行”,是因為語言學習的過程相對漫長,語言學習的方式與其他學科有明顯差別。而且語言與思維互為一體,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心智基礎,是基礎中的基礎,當然應該先行。在現行教育體制的擠壓下,要想不被應試拖入泥潭,就必須未雨綢繆,走在現行教育體制硬性要求的前面。唯一的應對策略就是語言先行,推動心智發展,擴充套件知識面,提高學習能力,在義務教育體制中佔據先機,籍此贏得“素質教育”的自由空間。

    “漢語為英語開路”、“漢語為主,英語為輔”,是因為我們身處漢語絕對主導環境,漢語有先天的優勢成為開發智力、培養綜合能力的語言。漢語音形分離、識認難度大、言簡意深、文化精準度和邏輯性相對較差,但語法相對簡單,這些特點使得漢語適合孩子做母語浸潤性的長期學習,難以速成。英語儘管語法比漢語複雜一些,但音形關聯緊密,文化精準度和邏輯性相對較強,一旦掌握了規律性的基礎知識,比較容易在相對短的時間內迅速拔高。因此在經過學齡前少量但持續性的英語啟蒙後,英語比較適合速成,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拔高到高階應用和應試的程度。

    因此,對中國孩子來說,最可行最有效的雙語學習路徑應該是這樣的:1、第一階段:學齡前。抓好習得方式的啟蒙,把漢語當綜合能力學,把英語當技能學。漢語為主,英語為輔。用漢語來培養孩子的情感、審美、社交、邏輯、品格、智力。加在一起就是整體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以及健全的心理情感和三觀基礎。2、第二階段:小學低年級。漢語突破聽說讀寫的基礎技能層次,漸次進入深度閱讀,進一步為在校學習提供強大的知識面與能力支撐。英語進入系統化學習前期的準備階段。這一階段,漢語仍然是提高綜合能力,英語仍然是技能。3、第三階段:小學高年級至初二(10-14歲)。漢語進入兼顧深度與廣度的閱讀與思辨階段。英語逐漸提高“學得”比例,進入拔高階段,開始全面系統學習,對接“應試”階段和高階應用階段,即透過劍橋等級考試、托福考試等國際知名考試全面提高英語綜合能力。以優異的成績爭取在校免修英語課,用於讀原版書,視聽原版音訊影片。4、第四階段:初三到高中階段。漢語與英語進入全面深層應用階段,開始互融與遷移,共同成長為雙“強勢母語”。

    為了走通這條路,需要澄清幾個存在傳統理解誤區的幾個概念。

    首先來談“學習”的概念。我們對“學習”範圍的傳統理解極其狹隘,不僅侷限於有限的書面知識,甚至專囿於課本知識。重視可量化的短期技能指標,忽視具有人生奠基意義的智識開發。注重教室中傳統的“教學”,忽視孩子個體的主觀意願與積極性。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對個體生命的成長規律缺乏常識性的認知。更在於我們潛意識中“集體”期望孩子成為“不加分辨地被動傳承者”、“應試教育的優秀適應者”。

    為了學好語言,我們必須拓展“學習”的思路。語言對習得最為倚重,甚至在某些認知階段100%依賴習得。語言的“習得”指所有感官的浸潤學習,主要包括視、聽、讀。對於普通中國孩子來說,因為缺少英語語言環境,而且應試教育對學生的時間精力壓榨過甚,需要階段性“速成拔高”,所以“學得”的比重要相對英語母語國家孩子大一些,但也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系統學習階段和應試階段,即使在這兩個階段,“學得”的成果也要依靠大量“習得”得以消化與鞏固,實現與應用能力的對接。

    漢語更是如此。英語因為缺乏語言環境,基礎階段一直當作技能學習。而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對“習得”的依賴程度較英語更大。除了深度閱讀前期所需的“拔高”性選材與引導,完全可以依賴“習得”來自學。而且這種自學是一種精神的癮,完全不需要強迫。家長扮演的就是陪讀、提供資源、塑造環境、積極引導的角色。同時由於廣義“閱讀”的範圍廣,形式豐富多樣,孩子主動性強,見效最快,成果最明顯。

    再來拓展一下“閱讀”的定義,順便講一講閱讀與閱歷的關係,以及這兩者於個體成長的意義。

    傳統的閱讀僅指紙質文字閱讀。我認為“閱讀”的範圍遠遠不限於此。我在書中反覆申明,閱讀至少應包括無字繪本、音訊故事、影片資料,即電影、紀錄片或教育類影片音訊資料。這樣就大大降低了閱讀的門檻,提高了閱讀的趣味性,進而把閱讀體驗提前到了零歲。

    更廣義的閱讀還應該包括“讀生活”,這是真正的閱歷。閱歷並非一定要走遍全世界,再豐富的履歷也要經過心靈的詮釋,融入你的生命,否則就無法構成有利於成長的閱歷。狹義的書面閱讀與廣義的“讀生活”(對生活現象的詮釋)共同構成了人生閱歷,兩者相輔相承,交替上升,才能夠成就一個大寫的人,一個世俗意義上更容易成功的人。

    決定一個人精神、智識與視野的不是生長的環境,而是主觀認知對生長環境的詮釋與理解。所以看好書會提升你的視野與眼界,進而使你對生活的詮釋更加積極,更加樂觀。看好書更能夠提高你的學習能力與技能水平,從而使你任何付出的回報更高,成功比率更大。從這個角度講,好書讀得越早越好,只要你能夠理解,並能夠影響到你對世界的看法,影響到你的生存能力,進而影響到你的價值觀與判斷力,決定你對生存環境的理解與詮釋。你的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的閱歷越廣越高越積極,對自我和世界的認知就越準確,因而成功與幸福的可能性就越大。

    那麼,一門語言要達到什麼程度才可稱為支撐深度思維的“強勢母語”呢?康媽認為,“強勢母語”一般應具備以下幾個特徵:1、辯證思維能力,以及提出開放性問題和達到全域性性理解的能力;2、健康而豐沛的情感,高於普通大眾的道德追求;3、足以支撐思維的書面與口頭表達能力;4、廣博的知識面;5、對流俗的自然免疫力;6、強大的自學能力。7、對母語所代表文化的理解和認同,以及由此產生的與文化和生活的連線。

    總而言之,語言才是人成其為人的根本,才是孩子們在任何教育體制中制勝的法寶。以科學的方式即使只學好一門母語,也足可以讓孩子輕鬆勝任其他在校學科的學習。應試教育是最低層次的學習要求,卻錯誤地成為眾多家長的最高要求。捨本逐末,讓人痛惜。

    具體到語言學習,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學習方式。但不論哪種語言,“習得”都是最主要的學習方式,而不是我們習慣採用的“學得”。

    學齡前的啟蒙階段至關重要,能夠在相當程度上決定孩子的最終語言學習成效。而最適合學齡前孩子認知能力的學習方法就是浸潤性學習,也即以視聽輸入為主的“習得”。原則是讓孩子在生活和人為塑造的“學習環境”中自然快樂地“習得”語言。對漢語來說,大多表現為親子閱讀、聽故事、看影片、符合語言規範的高質量的語言交流等形式。對英語來說,大多表現在聽兒歌、看動畫、網站互動遊戲,有條件的可以做一些繪本閱讀。共同的學習特點就是快樂、持續、大量、高質、適合,能夠滿足這些條件的只有家庭。因此無論對於漢語還是英語學習,學齡前孩子最適合的“教室”都是家庭,最適合的“老師”都是家長。家長的作用只是陪伴、閱讀、提供資源、創造環境。任何培訓機構都無法完全滿足質與量的要求,只能階段性地做一些補充。過度依賴培訓機構會擠壓孩子有限的時間與精力,甚至會扼殺孩子學習語言的興趣。

    但學齡前雙語啟蒙還是應該避免“並重”,漢語因其對思維、情感、邏輯等關鍵智識因素的開發作用,更因其要為馬上開始的應試教育打下佔據先機的基礎,所以應占絕對主要地位。英語平均每天只要10-30分鐘,適合孩子認知方式就可以了,關鍵是要有持續性。

    學齡前的大齡孩子(5-7歲)在漢語方面應加大文字繪本的比重,在圖片的配合下,有意識引導孩子對文字的關注,在可理解輸入的前提下認識和理解文字,不做書寫要求,除非孩子主動要求。這是為小學兩年之內攻克小學6年的2500生字做準備。英語方面可加入自然拼讀和視聽性教學影片。

    小學1-2年級(可集中利用寒假和暑假):集中攻克小學6年級全部漢語生字生詞的認讀,掃清下一步深度閱讀的技術性障礙;拼音和漢字讀寫是學校唯一能做也是最擅長做的,就留給學校去做。英語開始做系統化學習的準備工作:夯實自然拼讀;逐漸提高聽力和閱讀難度,積累聽力詞彙量與英語思維;開始加入簡單的拼寫。

    小學高年級到初二,漢語進入大量深度閱讀時期,家長在選書和導讀方面發揮作用,引導孩子發展思辨能力與國際化視野,樹立品格與道德追求,樹立上進心,豐富情感。同時擴充套件知識面,為滯後於漢語水平的英語攻堅戰奠定基礎。英語則進入系統學習階段,以一套教材(學校的主流教材不在考慮之列)為主線,全面打好聽說讀寫的底子;大量聽讀,夯實英語語法與思維;應試階段,先超越中考高考,學校英語免修。然後直指託福與成人水平的原版書原版影視,進入高階應用階段前期。

    初二至高中:雙語互融遷移階段,英語進入高階應用階段,漢語繼續推進深度閱讀。透過大量閱讀,強勢漢語積累的所有知識與能力平行遷移至英語。借力於漢語的推力和大量的英語應用,英語逐漸成長為準母語。

    一路走來,漢語閱讀始終遠遠超前於其他學科,唯有如此才能夠保證在義務教育體制內的遊刃有餘,為我們的“雙語行動計劃”擠出時間和精力。漢語水平始終遠遠高於英語水平,但英語啟蒙按部就班,從未間斷。漢語英語如此這般的長期佈局,就使英語進入系統學習階段後的“速成”成為現實。雙語並軌,互融遷移以後,就為孩子在國際舞臺上選擇教育機會提供了語言技能和學習能力的雙重保障。

    講了這麼多,可以想見家長已經被這樣“高遠”的目標和漫長的戰線嚇倒,十分擔心可實施性和操作難度了。為我們的孩子提出的任何解決方案,首要考慮因素就是降低操作難度,提高成功率。這個“雙語方案”同樣如此,來源於長期的實踐,奠基於科學的理論,同時契合中國的國情,也就是學校的作用、孩子與家庭的具體情況。

    整個“雙語方案”因為側重於“習得”,把對培訓機構和學校的依賴隆到了最低,使孩子與家長掌握了雙語學習的主動權,從而極大地提高了最終成效與成功機率。即使是在有限的幾個需要“外援”的階段,如漢語的“深度閱讀”引領階段,英語的系統學習階段和應試階段,如果父母的素質與勤勉度足夠,僅需專業人士在旁指點,也完全可透過家庭教育獨立實施。

    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要糾正傳統的“教學”觀念。語言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學出來的。一個優秀的語言老師,傳達更多的是熱愛、方法和資源,而絕不僅僅是技能。例如,以我介紹的方法和資源認真學完《新概念》第一冊的學生,即使英語啟蒙基礎為零,在校英語成績一團糟,都無一例外地掌握了自然拼讀、國際音標、詞根詞綴、所有時態語態的熟練應用。

    這些方法,配合所有相關音訊檔案,加上由此而來的巨大成就感,足以支撐孩子的自學。事實上,我的教學實踐表明,只要學生擁有了自學的能力與資源,是不願意再讓老師教的。老師的作用只是監督、測評、答疑解惑、提供所需資源而已。課外輔助的聽讀任務,只要符合孩子的認知程度,老師引入門以後,一般也不需要太多講解。

    一篇短文,實在無以窮盡我多年積累的雙語學習理論、實踐與資源,略達拋磚引玉之效,足慰此心。

    康媽簡介:

  • 5 # 王麗萍8785

    每年暑假在很多機構都報過班,相比之下凱頓兒童美語算是最負責的機構了,上課是小班制,人少,學的東西多,最牛的是外教能夠經常透過簡單對話來讓寶寶開口說話,結合拼讀、手工、繪畫、音樂,說故事等不同場景來調動寶寶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之外的老師也讓我們感受到很多異國風情,小孩子的英文能力都有顯著提升,還是挺好的!

  • 6 # 歡迎你來120

    不同的學習機構,教學形式不同。我報的E PLUS北外壹佳英語,就是原來的北外青少英語,透過此階段的學習,現在英語水平已經完全可以適應出國留學的語言要求。這裡的教學規劃注重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同時適應在英語國家生活、學習及從事研究等活動,

  • 7 # 阿土u

    現在英語教育機構魚龍混雜,所以記得找靠譜的,名氣比較大的。由於本人經驗有限,目前所知道的也不多,不過倒是有那麼一個網站裡面有詳細介紹各個機構的套路、優缺點等,一個叫【巧媽選課】的網站,裡面有很多選課攻略,包括各家的課程介紹,收費標準,口碑等,巧媽還給出了很多專業的建議和學習資料,感興趣的可以百度下看看,個人覺得給分析的還是很有道理的,可以幫助大家理清思路避免盲目報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地暖回水熱,給水不熱是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