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湯可能在開玩笑

    列舉袁紹收下八個比較出名的謀士

    審配,田豐,沮受,逢紀, 辛毗, 郭圖,許攸,荀諶

    郭圖

    從演義來看,絕對是一位狗頭軍師,出的都是拙計,正確的計策他都要反對,許攸沮受等人建議迎天子,他反對,田豐沮受等人建議廣積糧再開戰,他反對,援救烏巢,他反對,最後還陷害張郃高覽二將投曹,袁紹真的是死在他手裡了,不過他絕對是袁紹最喜愛的謀士,因為袁紹就愛聽他的。

    荀諶

    荀彧的胞弟,可能力比荀彧差的太多了!荀彧力主曹操開戰袁紹,荀諶力主袁紹開戰曹操,然而開戰後不知所蹤,一計不發,最後貌似投曹了吧。

    逢紀

    逢紀唯一的亮點是勸袁紹脅取冀州,袁紹成功後,以田豐、沮授、許攸、逢紀分掌州事。平定河北後,又以審配、逢紀為統軍,興兵討曹。袁紹病死後,逢紀等立袁尚為嗣,袁譚爭位,郭圖定謀,計賺逢紀同赴袁譚軍。後袁譚與曹軍在黎陽交戰,大敗。遣人求救於袁尚。袁尚與審配計議,只發兵五千餘人相助。被曹操派兵於半路盡殺之。袁譚令逢紀作書,遣人到冀州請袁尚再次發兵,但袁尚卻不同意,袁譚大怒,立斬逢紀。

    辛毗

    辛毗,辛評之弟。初為平原令,輔袁譚。為使赴曹營求和。歸降曹操。辛毗在城外,用槍挑袁尚印綬衣服,招安城內之人。審配大怒,將辛毗家屋老小八十餘口,就於城上斬之,將頭擲下。後為衛尉,送旨赴五丈原與蜀軍對峙之魏軍,看破了司馬懿的心思,止住欲出征的將士。司馬懿稱辛毗為知其心者。

    許攸

    許攸這個人吶,剛而犯上支援袁紹開戰,並且說曹操垃圾!開戰後勸袁紹偷襲曹操的大本營許昌,袁紹不聽,審配又告狀許攸家人受賄,許攸憤而投曹,獻計奇襲烏巢,此計決定了官渡之戰的勝敗!後來獻計破了曹操久攻不下的鄴城,最後被許褚告知不配姓許,然後被許褚殺了。

    田豐

    東漢末年袁紹部下謀臣,官至冀州別駕。其為人剛直,曾多次向袁紹進言而不被採納,曹操部下謀臣荀彧曾評價他“剛而犯上”。後因諫阻袁紹征伐曹操而被袁紹下令監禁。官渡之戰後,田豐被袁紹殺害。

    袁紹用田豐謀略,消滅公孫瓚,平定河北,虎據四州。田豐曾勸袁紹早日圖許,奉迎天子,佔據政治上的主動,袁紹不能從。建安四年,曹袁爭霸,田豐亦提出穩打穩紮的持久戰略,袁紹執意南征而不納,但在曹操東擊劉備時,卻以兒子生病為由,拒絕田豐的奇襲許都之計,錯失良機。官渡之戰,田豐再議據險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敵策略,乃至強諫,被袁紹以為沮眾,械繫牢獄。建安五年,袁紹官渡戰敗,因羞見田豐而將其殺害。

    審配

    審配是個很有氣節的謀士,忠心袁氏,一句“我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不禁讓人潸然淚下!力主袁紹決戰曹操,最出彩的是鄴城據守戰,以一人之力戰曹營眾謀士,最後鄴城被許攸所破,審配引頸就戮!

    這個人如果說他是靠拍馬屁上去的我想說這句話的人一定是個三國盲了!!!官渡之戰審配屢屢獻計多次挫敗曹操雖然後來被曹操破解,但也能讓人覺得審配決不是個只會紙上談兵的人了,他的軍事才能是很強的!後來官渡之敗也不能怪到他的頭上,因為當時他還身在鄴城呢!後來人們說他輔佐袁尚,這屬於違反道德觀念,支使袁家敗落的主要原因,可我不這麼認為,仔細看看書體味一下審配這個人就會發現這個人十分忠誠,其忠義程度不比關羽低多少,要知道當時是袁紹指名道姓的指定讓袁尚繼承王位的呀,這個時候做為一個忠臣你所要做的就是盡最大的努力輔佐他,難到要像郭圖一樣去輔佐一個沒有繼承權的人嗎?

    這樣就該叫做謀反,這樣和董卓廢除少帝有什麼兩樣呢?像諸葛亮明知劉蟬無能不也一樣輔佐的津津有味嗎?還有在曹操圍攻鄴城的時候他可是以少敵多呀,而且就連袁尚,袁熙都放棄了鄴城,可是他沒有放棄呀,因為這座鄴城可是袁家的大本營呀,這座城一丟就得註定袁家的滅亡啦,從守城來看更可以看出他的軍事才能了,如果不是他的侄子背叛的話,鄴城會不會丟還是個未知之數呢!最後他成了階下囚的時候依然保持著忠義品質,大罵辛毗,就連到了最後斬首的時候他依然要求面北而死,像這樣的人怎麼能不被重用呢?重用他的人也有什麼錯呢?失敗又和他有什麼關係呢?古詩云“河北多名士,誰如審正南!命因昏主喪,心與古人參。忠直言無隱,廉能志不貪。臨亡猶北面,降者盡羞慚。”

    沮授

    東漢末年袁紹帳下謀士。史載他“少有大志,擅於謀略”。曾為冀州別駕,舉茂才,並當過兩次縣令。後來又當韓馥別駕,被韓馥表為騎都尉。袁紹佔據冀州後任用沮授為從事。經常對袁紹提出良策,但很多時候袁紹並不聽從。官渡之戰時袁紹大敗,沮授未及逃走,被曹操所獲,因拒降被曹操處死。

    歷史上,沮授是一個殉難者,一個現代人無法理解的偉大的殉難者。 觀其一生,最大的悲劇根源無疑是明珠暗投,未逢其主。 即使到了官渡前線臨陣決機時,在袁紹邁向失敗的每一步之前,沮授也總是及時地給予提醒並提供正確的建議,但袁紹卻似乎是執意要走向覆滅,一樣都不予採納。沮授只得對著黃河嘆息:“悠悠黃河,吾其不反(返)乎!” 袁紹戰敗後帶著親信隨從八百人倉皇逃亡,把沮授棄置一邊,遂使沮授被曹操俘虜。總體上極為愛才的曹操,可說是給足了沮授面子,不僅上前親自為他鬆綁,延之上座,還當著眾人的面這樣評價道:“袁本初無謀,不用沮授的計策,要不然,我們哪有今天的勝利。”然而沮授見到曹操的第一句話和最後一句話竟然都是:“授不降也,為軍所執耳!” 曹操將沮授留于軍中,希望有朝一日能為已用,但沮授又于軍營中盜馬,想逃歸袁紹。曹操這才被迫殺了他,並感嘆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 沮授當初投奔袁紹,必定也曾意氣風發,想著建立功業彪柄千秋,不料想卻換得個煙消雲散身死人手的結果。

    武將也多達千員,在赤壁之戰前,有幾位名氣比較大的,說五位名字:張郃,顏良,文丑,淳于瓊,麴義。

  • 2 # 好嗨喲讀歷史

    三國演義中,袁紹的主要謀士是這幾位:沮授、田豐、審配、逢紀、郭圖、辛評、許攸、辛毗。武將有這幾位:顏良、文丑、張郃、高覽、淳于瓊、韓猛、蔣義渠、麴義、呂曠、呂翔。

    先說謀士:沮授、田豐應該是袁紹那裡最好的謀士,可是袁紹老是不聽他兩的。荀彧曾說過“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知,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無用”。田豐這個人過於剛強,總是冒犯其主上袁紹。許攸這個人太過貪財,做事不夠明智。審配這個人過於專橫,沒有什麼謀略。逢紀這個人雖然果斷,但沒什麼大用。而且審配、逄紀和郭圖、辛評是兩個陣營的死對頭,他們分別支援袁尚和袁譚。袁紹手下的謀士早就分成幾個陣營內鬥了,再加上一個神坑郭圖老出餿主意,先是阻攔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成全了曹老闆,然後力主官渡決戰,把袁老闆帶到了坑邊。袁老闆都在坑邊了,你還補上一腳踢進去,郭圖在曹操偷襲烏巢時,一力主張攻打曹營不救烏巢,就是他在那一攪和,袁老闆本來就好謀無斷,耽擱了黃金救援時間,導致烏巢沒救到,曹營沒打下來,順帶後面還把最後兩員猛將連坑帶蒙送給了曹老闆。

    袁紹手下武將最有名的就是河北四庭柱:顏良、文丑、高覽、張郃。卻因為官渡一戰死的死,降的降。最後成全了曹老闆。

  • 3 # 歷史遨遊

    作為三國早期的諸侯,袁紹在三國的名氣很大,這不單單因為他“四世三公”的名號,而是因為他的才華以及接人待物。

    當初,袁紹只帶了逢紀、許攸等謀士赴渤海,然而智取冀州、力戰公孫,短短8年內一掃河北,成為天下第一諸侯,毫無疑問是一個有水準的主公。

    要知道,袁氏本身的力量可沒有支援袁紹,而是支援袁術去了。

    畢竟袁術才是嫡子,袁紹雖是長子,卻是庶出,袁術可謂從心裡看不起這個大哥。

    官渡一戰,曹操以少勝多,大敗袁紹,為曹操控制北方,掃除了大患。袁紹雖不及曹操,但是比起其他割據勢力,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而袁紹也不是因為一場官渡之戰就被滅了。

    要成就大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來看一下,袁紹勢力的謀臣、武將都有何人。

    審配

    審配,袁紹的心腹之一,也是主戰派。與逢紀關係甚好,與郭圖、辛評等人不和。

    在官渡之戰時,抓了許攸的家人,而後許攸投奔曹操,導致官渡之戰局勢扭轉。

    袁紹死後,審配擁袁尚繼位。之後被曹操所俘,被殺。

    田豐

    曾獻策讓袁紹奪取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未被袁紹採納。

    而後在田豐的幫助之下,袁紹滅公孫瓚。

    在官渡之戰前夕,劉備背叛曹操,曹操起兵攻劉,田豐獻計此時襲擊曹操後方,未被採納。

    袁紹準備起兵討伐曹操時,田豐因諫阻而入獄(田豐此人過於剛直,說話太過直白,也就是所謂的忠言逆耳)。

    官渡之戰後,袁紹聽信逢紀讒言,田豐卒。

    沮授

    沮授也是牛人一個,擅長謀略,曹操曾說過“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

    沮授也曾建議袁紹迎獻帝,挾天子令諸侯,同樣沒被採納。

    官渡之戰時,沮授建議袁紹對曹操實行持久戰,未被採納。此時郭圖順帶向袁紹打了沮授的小報告。

    官渡之戰後,沮授被俘,不降曹,而後在準備逃回袁紹一方時被殺。

    還有,逢紀、郭圖、辛評、許攸等……可謂謀士眾多。

    袁紹帳下的猛將不得不提顏良、文丑了。

    顏良武力值不在許褚之下,曾二十回合打敗徐晃。在官渡之戰初期,白馬之圍中,中計,被關羽斬殺。

    文丑武力值也是奇高,與趙雲大戰60回合不分勝負,射退張遼,與徐晃戰30回合不分勝負。

    在《三國演義》,延津之戰中,文丑為替好基友顏良報仇被關羽斬殺。

    張郃

    官渡之戰候投降曹操,後成為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

    屢建奇功,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曾與張飛交手,後在諸葛亮四出祁山時中箭而亡。

    高覽和張郃一樣,在官渡之戰後投降曹操。此人曾與許褚、徐晃大戰不分勝負,看來武力值還是相當之高的。

    顏良、文丑、張郃、高覽這四人被稱為“河北四庭柱”,是袁紹的得力干將。

  • 4 # 豹眼看歷史

    用“戰將如雲、謀士如雨”來形容袁紹的勢力,毫不為過。

    在謀士方面,沮授、田豐、郭圖、審配、荀諶、辛評、辛毗、逢紀、許攸等等。他們在袁紹平定河北以及官渡之戰中,都有很高明的謀略,放在整個漢末三國時期,都毫不遜色。其中,曹操就對沮授、田豐、辛毗等非常欣賞。

    在戰將方面,麴義、顏良、文丑、淳于瓊、高覽、張郃、韓荀、蔣奇、呂曠、呂翔等等,都是難得的將才,為袁紹平定河北,立下了汗馬功勞。特別是張郃在歸順曹操之後,更是立下了無數戰功,深得曹魏集團的信任和器重。

    但這一切,都因為官渡一戰,袁紹集團的勢力被瓦解、分化。

    初平元年(190年),袁紹被推舉為盟主討伐董卓,但不久聯軍潰敗,袁紹帶領逢紀、許攸、淳于瓊等人回到了冀州。但由於依附冀州牧韓馥接濟糧草,生存困難。

    逢紀建議袁紹反客為主,取代韓馥。荀諶作為主要說客同高乾等人一起勸說韓馥讓出冀州給袁紹,袁紹輕而易舉得到了冀州,立足了腳跟,開始了平定河北四州的基業。

    期間,作為韓馥的部將麴義,最早跟韓馥鬧翻,與袁紹聯盟,為袁紹平定四州,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由於為人狂妄高傲,不把袁紹放在眼裡,最後被袁紹除掉。

    在袁紹面對韓馥、公孫瓚這等對手時,袁紹謀士們的建議還比較能夠被採納,整體而言,袁紹平定河北也算比較順利。但面對曹操這樣的對手時,袁紹的格局和境界就出現了偏差,在決策上就存在很大問題。

    官渡之戰,袁紹無論在戰略上還是在戰術上,都沒有根據謀士們的建議,做出正確的決策,致使一把好牌打得稀巴爛。特別是威震河北的名將顏良、文丑,一戰就被曹操斬殺。

    由此看出,袁紹團隊在進入更高層次的決戰中,缺乏充足的思想準備,沒有做好面對困難的準備,從上到下,幾乎都是驕傲輕敵,認為可以一蹴而就。沮授、田豐等人的正確意見反而成了敗壞軍心,滅自己士氣的不當言論。

    不得不說,沮授、田豐作為謀士,顏良、文丑作為大將,都死的很憋屈。

    反觀辛毗、高覽、張郃等投降曹操之後,混的是風生水起。

    這的確值得後世仔細去品味。

  • 5 # 使用者江豚

    其實袁紹的謀士們個個了得,都真心為主,只是袁紹防人心太強,影響了謀士們之間不和,"亂用"謀士,後來″髒用"。

    知識分孑亂用後跳槽者俱多,″髒用"就有辱知識分子了,不叛變才怪!

  • 6 # 京華新媒體

    《三國演義》中,官渡之戰前,在所有初期的諸侯中,袁紹的勢力最強大,曹操都比不過袁紹。手下得力的謀士和有名的武將眾多。

    很可惜,袁紹在發揮和使用這些謀士和武將的能力比曹操差的太多。曹操這樣評價袁紹:志大才疏、剛愎自用、刻薄寡恩,還膽略不足

    袁紹早期跟公孫瓚等人爭奪冀青幽並四郡時,由於對手比袁紹更差勁,所以感覺上似乎袁紹很厲害。但是袁紹跟曹操相比,在用人方面相去甚遠。再加上袁紹的謀士和謀士之間、謀士和武將之間還有武將跟武將之間都有矛盾,派系紛雜,內部鬥爭激烈,特別是在袁紹立儲的問題上,更是各佔各的隊,內耗不斷,讓袁紹輸掉了官渡之戰,而且在袁紹死後,由於是廢長立幼,袁氏兄弟三人更是內部征戰不止,最後全部被曹操挨個收拾,冀青幽並四郡也歸了曹操。

    那麼,官渡之戰前,袁紹手下都有哪些得力的謀士和武將呢?我分成謀士篇和武將篇,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下:

    謀士篇:

    1、田豐

    早期的袁紹由於家世顯赫,四世三公的頭銜給他沒少加分,再加上一開始袁紹也懂得禮賢下士,在聽聞田豐很有名氣時,態度謙卑,而且是很恭敬的將田豐招致麾下。田豐也確實很有謀略,在袁紹奪取冀青幽並四郡,特別是在與公孫瓚的戰役中,屢屢獻計,幫助袁紹消滅了公孫瓚,佔據了河北的冀青幽並等四郡。

    不過田豐有幾次特別好的計謀和建議,袁紹卻沒有采納。一是建議讓袁紹奪取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袁紹錯過良機。二是劉備和曹操在徐州交戰時,田豐出謀去襲擊曹操的大後方,袁紹因為小孩子有病,沒有同意。三是建議跟曹操實施持久戰,也沒被採納。田豐性格剛烈耿直,說話太直白,惹毛了袁紹,在袁紹準備起兵征討曹操前,被關進了監獄。官渡之戰袁紹大敗而回,袁紹羞於見田豐,逢紀又趁機進讒言誣陷田豐,袁紹殺了田豐。(謀士逢紀和田豐有私恨,藉機報復。)

    2、沮授

    沮授的謀略就連曹操都很佩服。沮授被曹操活捉後,曹操不捨得殺沮授,想要勸降他。結果沮授偷跑,還想回到袁紹那裡。沮授再次被捉住後,曹操很是心痛、也很無奈的殺了沮授。既然不能為我所用,那就只把你殺死。曹操對待陳宮等人也是如此。

    曹操說過如果能得到沮授幫助,平定天下不足為慮。

    沮授的計謀和田豐如出一轍,也是建議袁紹偷襲曹操的大後方,還有就是搶先一步去迎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惜袁紹都沒能聽進去。

    郭圖跟沮授不和,就到袁紹那裡打小報告,袁紹解除了沮授的兵權,相當於把沮授束之高閣。

    袁紹這樣對他,沮授還想著跑回去跟著袁紹,這等忠心不僅曹操看了感嘆,我讀三國演義時也是感概萬千,一是感嘆沮授的忠心不二,二是替袁紹惋惜。這麼好的謀士不好好用,也活該你官渡之戰打敗仗。

    3、許攸

    許攸跟曹操和袁紹是老相識,他一開始是在袁紹那裡聽差。他的計謀不輸給田豐和沮授。比如官渡之戰時他截獲了曹操的情報,知道曹營缺糧,就拿個信件去找袁紹,建議派一支奇兵偷襲許都,這樣的話,官渡的曹操就會首尾難顧,疲於奔命,打敗曹操就會輕而易舉。袁紹沒同意,非要在官渡打敗曹操不可。正好這時候留守鄴城的審配給袁紹送信,說許攸的家人犯法,已經抓了起來。許攸知道後大怒,連夜跑到曹營。見了曹操後,許攸把袁紹這邊的情況說了個底掉,還建議曹操趁夜奇襲袁紹的糧倉—烏巢。

    曹操依計而行,燒了烏巢袁紹的糧倉,袁紹潰敗,官渡之戰曹操勝出。許攸立了大功。其後的許攸居功自傲,輕慢曹操,被許褚殺死。

    4、審配

    審配算是袁紹的心腹謀士,與逢紀關係好。跟許攸、郭圖、辛評等人不和。官渡之戰時就是他抓了許攸的家人,導致許攸投奔曹操,一把火把袁紹的糧倉給燒了,官渡之戰袁紹戰敗。

    袁紹死後,他擁立袁尚繼承袁紹的基業,搞得袁氏兄弟三人互相爭鬥,內亂不止。後來被曹操俘獲而亡。

    5、郭圖

    郭圖貌似有點假謀士的感覺。他主要是喜歡拍馬屁,哄的袁紹很開心。袁紹基本走哪裡都帶著這個馬屁精。

    官渡之戰的最關鍵時刻,他建議袁紹去攻打曹操的大營,想用“圍魏救趙”的計策來解烏巢被襲的圍,這跟張郃和高覽的計策相左。結果曹操大營沒拿下,烏巢卻被燒了個一乾二淨。他一看自己的計謀失敗,怕袁紹怪罪,就在袁紹面前誣陷張郃和高覽打仗不賣力,似乎有通曹嫌疑,嚇得張郃、高覽真的投降了曹操。張郃和高覽的投降,成了壓倒袁紹大軍的最後一根稻草,袁紹大軍無心戀戰,一潰千里,袁紹只帶著幾百騎兵倉皇逃竄。

    郭圖後來也被曹操殺死。

    6、逢紀

    逢紀早期曾獻計幫助袁紹奪取了冀州,從此袁紹有了立足之地。袁紹死後,他和審配一起輔保袁尚,被袁譚所殺。

    7、辛毗、辛評

    辛評和辛毗是兄弟倆,一起投奔的袁紹。袁紹死後,他們支援袁紹的大公子袁譚,跟支援袁尚的逢紀、審配不和。辛毗後來投降了曹操,導致審配殺了辛評全家。辛毗在曹營算是善終。

    武將篇

    (河北四庭柱:顏良、文丑、張郃、高覽)

    1、顏良

    顏良位列“河北四庭柱”之首,與文丑齊名。顏良武藝高強,在官渡之戰前,為袁紹佔領冀青幽並四郡立下了汗馬功勞。

    官渡之戰初期的白馬之戰中,顏良連斬曹操軍中的宋憲、魏續二將,這兩個人在顏良的馬前都沒有挺的過三個回合。徐晃上去和顏良單挑,二十個回合也敗下陣來。這樣看來,顏良的武力值不亞於許褚。許褚曾跟徐晃有過交手,五十個回合許褚都沒能打敗徐晃。

    曹操派關羽出戰,關羽馬快,襲殺了措手不及的顏良。顏良死的很憋屈。

    2、文丑

    文丑武力值不比顏良差。他跟趙雲有過交手,二人大戰60個回合沒分勝負。他在替顏良報仇出戰時,在延津射退了張遼,二十個回合戰敗了徐晃,被關羽斬殺。(正史中應該不是關羽所殺,似乎是被張遼和徐晃擊敗,群毆致死)我們現在說的《三國演義》,文丑與關羽交手,在撤退時被關羽追上,腦後一刀,斬於馬下的。

    3、張郃

    張郃武藝不低,官渡之戰中他和高覽與張遼、許褚等人交手,不落下風。投降曹操後立了不少軍功。到了三國中期,他一個人就把諸葛亮的數次北伐打敗,最後被諸葛亮設伏,射死在了祁山木門。

    4、高覽

    高覽與張郃一樣,官渡之戰時投降了曹操。武力值跟張郃差不多。三國演義中他是在追擊敗走荊州的劉備時,被趙雲一槍挑死。高覽很早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5、淳于瓊

    淳于瓊是袁紹的心腹大將。官渡之戰時,他被袁紹派去看守糧倉烏巢。他被曹操俘獲後,割鼻去耳放回袁紹大營,被袁紹殺死。

    6、躹義

    躹義是袁紹早期的部將。他能征慣戰,屢立戰功,特別是與公孫瓚在界橋大戰中,躹義以八百兵大破公孫瓚的兩萬步兵和騎兵,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趙雲保護公孫瓚,碰上躹義,幾個照面,就把躹義刺於馬下。(正史中他是因為居功自傲和驕縱不軌,被袁紹殺死的)

    總結:袁紹剛創業時,跟曹操是盟友,雙方各自在各自的勢力範圍內攻城掠地,互不打擾,相安無事。官渡之戰前,袁紹佔據著冀青幽並四郡,曹操佔據著中原幾個郡,雙方為了爭奪北方的控制權在官渡決戰。這時候的曹操明顯要弱於袁紹,無論是謀士、武將,還是兵力和糧草等方面,袁紹都勝過曹操。只可惜袁紹用人不當,猜忌多疑,再加上袁紹手下的謀士和武將之間分成好幾個派系,彼此不和,內耗不斷,導致了官渡之戰的大敗。後來袁紹在立嗣問題上又出現很大問題,廢長立幼,更加導致了內部的混亂。袁紹死後,袁紹的三個兒子圍繞著誰是繼承人的地位,互相攻伐,這才讓曹操能各個擊破,袁氏三兄弟也相繼死掉。

    謀士中除了辛毗得以善終外,其他人都先後被殺。

    武將裡張郃一枝獨秀,到了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才中埋伏死去。其他武將都在官渡之戰前後死去。

    三國故事,故事三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3年農曆七月份出生的寶寶取什麼名字好呢?爸爸姓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