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網易卡搭

    1. Hasty Generalization

    沒有足夠證據就匆忙下結論,以偏概全

    把一個事物的區域性特性當作總體特徵,或者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匆忙下結論,或者用個人經驗和孤立的例子取代嚴謹的論證,都是犯這類邏輯錯誤的表現。比如:

    我的蘋果電腦很卡,所以蘋果電腦質量不好同桌總欺負我,小男孩怎麼都這麼討厭

    2. False Cause

    把“關聯關係” 當作 “因果關係”

    兩件事先後或同時發生,並不說明這兩件事情之間有因果關係,可能這兩件事有共同的起因,或者只是湊巧一起發生。比如:

    每次老爸洗完車,天就下雨,所以下雨是我爸洗車造成的我奶奶每天吃十顆生大蒜,她活到102歲,看來吃生蒜有助於健康長壽

    3. Black or White

    不是黑就是白

    把“白”和“黑”作為僅有的可能,忽略其它可能性的存在;極端片面,忽略事物的多面性和複雜性,比如:

    不愛運動的人都是書呆子那些提早交考卷的人,要麼非常聰明,要麼很笨很傻

    4. Slippery Slope Fallacy

    滑坡謬誤

    誇大一個行為可能帶來的結果,說事情A發生了,就會導致事情Z的發生,其實,Z僅僅是一種對極端情況的臆測。不去仔細分辨A本身,而是用Z引發人的恐懼心理,從而不能客觀地決定是不是應該去做A。

    比如,

    如果我質疑老師,老師和學校就可能顏面掃地,學生們就會亂作一團如果降低油價,石油消費就會大幅增加,石油資源就會很快枯竭,人類就會加速滅亡

    5. Bandwagon Fallacy

    從眾的謬誤

    因為很多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或者相信同一件事,所以這件事就是對的。事實上,一個事物或觀點的流行程度和它本身是否合理並沒有必然關係。這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在孩子身上體現的,比如,

    我們班大多數同學都有手機了,所以我也應該用手機我們同學都瘋狂喜歡TFBOYS,所以我也喜歡

    而這種邏輯觀點其實是會阻礙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

    6. Sentimental Appeal

    訴諸情感的謬誤

    避開基於事實和真相的嚴謹論述,透過操縱他人情感獲得認同。這種謬誤在成人世界也大行其道,雖然有時候我們會為情感妥協,但不應讓情感影響我們的判斷。比如,

    我支援Jack當班長,因為他媽媽一直在生病,很可憐媽媽對我說,我知道你不喜歡這件毛衣,但這是你奶奶親手織的,所以你必須穿著這件毛衣去參加家庭聚會一家醫療機構大量濫用小白鼠做實驗,遭到動物保護協會的職責,卻道貌岸然地打出了“小白鼠VS孩子,你想救誰?”的廣告牌

    7. Appeal to Authority

    訴諸權威的謬誤

    用權威人士的觀點來取代嚴謹的論證。權威人士有可能對,也有可能錯,也可能受利益關係支配;不能因為這是來自權威人士的論述,就認為這是完全正確的。比如,

    我們班成績最好的同學說這個牌子的筆好用,那這種筆肯定是最好用的百度百科說,小孩子近視和玩手機關係不大

    當孩子有了這種辨別是非的邏輯觀後,他們往往還需要質疑權威的勇氣。

    8. Ad Hominem - To the Man

    論人不論事的謬誤

    比如:

    你知道什麼啊?你只是個小屁孩而已這次作文又被扣了好多分,語文老師一直不喜歡我,肯定是故意的

    9. Straw Man Fallacy

    歪曲別人觀點的“稻草人”謬誤

    對別人的言論、觀點進行誇張、歪曲、捏造,使得自己能夠輕鬆地攻擊別人,在聽眾心目中造成對自己有利的印象。

    用“稻草人”來比喻這種情況,是因為稻草人本身是薄弱的,所謂打擊稻草人,就是專門撿出來別人論述裡的一些薄弱細節,加以歪曲和攻擊。比如,

    媽媽說,我們不應該讓小孩在街上亂跑;孩子回答說,難道要把小孩關起來不讓他們運動和呼吸新鮮空氣麼?一位小朋友說,學校應該花更多錢給我們買點好的足球和籃球,另一個孩子說,錢都拿去買球的話學校哪還有錢給我們買飯菜,天天喝西北風得了

    10. Tu Quoque - Appeal to Hypocrisy

    用批評別人的失誤來轉移別人對自己的批評

    用批評回覆批評。別人批評了你,你不正面回覆他批評的是否正確,而是反過來又去批評他。

    媽媽說,你動作太慢,上學又該遲到了,孩子回,你昨天上班不也遲到了嗎?同桌告訴小明,你這道題做得太麻煩了。小明回,你考試每次都沒我分高,有什麼資格說我沒做好。

    11. Personal Incredulity

    自己不懂,就認為別人是錯的

    因為自己不明白或者知識水平不夠,不理解一件事,就認為這件事不是真的,或對它持反對的態度。

    比如,

    義大利科學家布魯諾為捍衛哥白尼的日心說被教庭燒死。之後,伽利略因為出版了《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並在書中以極為含蓄的方式宣傳了哥白尼的日心說,身患重病的伽利略被押往羅馬接受教廷嚴苛的審查。同桌竟然說一千克的棉花和一千克的鐵塊一樣重,怎麼可能呢?他也太笨了

    12. The Texas Sharp Shooter Fallacy

    專找對自己有利證據的謬誤

    一大堆資料和資訊中,你專門挑出對自己有利的證據,用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像一個神槍手一樣,你預先決定了自己的立場(靶心),只採用對證明這個立場有利的資訊,而對其它資訊做選擇性忽略。比如,

    孩子非要吃糖,看了成分表後說這糖裡添加了維生素C,很健康,但是卻忽略了糖裡還有各種多吃無益的食品新增劑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說了一大堆好的方面,無視了所有的建議和批評

    所以,在家裡培養小孩講邏輯的習慣也不難,只要記住上面這些最常見的邏輯陷阱,教孩子在日常生活裡積極辨認自己和別人的邏輯錯誤,時間長了,好的思維習慣就會慢慢養成。

  • 2 # 認知框架

    如果把所有的思維誤區都窮舉出來,其實意義不是很大,在思維誤區的背後是什麼?導致產生林林總總的錯誤思維。是思維的結構,思維的結構存在著一些缺陷。導致我們思考時,用著的缺陷的思維結構雲思考【事】【物】。

    思維的結構背後是什麼,是心智以及心智中持有的看法、觀念,這些看法觀念是有結構的,我們有時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當然我們很難意識到看法、觀念是有結構的。心智中持有的觀念其實是一種秩序,之所以會有一種秩序顯示出來,是因為藏在秩序背後是結構,結構通向秩序,秩序當然可以有正確,也可以有錯。在秩序裡會表述著一種運作原理,運作原理也是有正確的和錯誤的,運作原理引導著人們按照觀念所設定的結構,結構體現著一種秩序,而秩序表述著事物的運作原理,而原理的運作是可以預期的。

    當我們把思維的誤區,溯推到思維結構,再溯推到心智裡觀念的結構時,肯定會有很多疑問,心智中持有的觀念及其所對應的結構來自何方。

    它不致於是從石頭裡蹦出的孫猴子,上面之所談,注意到了沒有,我們談的都是【輸出】,卻沒有輸入。

    在輸入是錯誤時,你不能期待,正確的輸出。這句話即對又不對。為何這麼說呢?

    最初父母貫輸各種觀念,這個是正確的,那個是錯誤的,就是不斷的作出判斷,YES OR NO.沒有其它選項。

    不斷的輸入判斷式的信念,它會在觀念中持有一個結構

    這個結構,很有問題,遺漏掉,除了【是、對、正確、不是、不對、不正確】之外的一些可能【除了是和不是,還有一種就是可能】。對應的信念結構可能是如下:

    看到了虛線的紅圈了嗎,【可能、也許、不一定】,父母在輸入信念時,結構就有問題,而這個問題,直接就轉移到了小孩的心智裡。一旦在心智中形成刻板,要改變它比搬動大山還難。這個信念裡的結構有問題,導致了思維的結構有問題,思維的結構有問題,就會衍生出林林總總的思維錯誤。從這個層面說在輸入是錯誤時,你不能期待,正確的輸出。這句話即對的。但如何說又是不對的呢?垃圾進入垃圾箱,垃圾箱輸出還是垃圾。但垃圾進入垃圾處理器,輸出的就不是垃圾而是有用的資源。但這對思維、心智來說其實很難,但也是有方法的。是什麼方法呢?不知道!還是不知道!

    今天主題談的是思維誤區,而如何糾正思維誤區,不適合在這裡往下講,但可以繼續思考!

  • 3 # 標準的70後

    1.痞痞的男人受女生喜歡,正經的男人不受女生喜歡。

    實際上,蘿蔔青菜,各人所愛。世間男女,擇偶標準各有不同。

    2.網路媒體發展起來了,紙質書籍將走向沒落,消亡。

    實際上,無論網路媒體如何發展,紙質書籍都不會沒落,消亡。今後,網路媒體將和紙質書籍深度融合。

    3.勤勞致富。

    能夠致富,是多方面因素疊加的結果。勤勞的人不一定會致富,致富的人一定是勤勞的。

    4.窮人都有好心腸,富人都是鐵心腸。

    實際上,人心隔肚皮,人心難測。有的時候,貧窮使人有蛇蠍心腸,富貴使人有慈悲之心。

    5.有錢的人都不幸福。

    實際上,有錢就有幸福,沒錢使人痛苦。只要錢是自己掙的,勞動得來的錢使人有幸福感。

  • 4 # 十個稻草人

    其實有挺多的,只是看怎麼去看,誰去看這個問題,凡事都有特例,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不過有些可以探討一下。

  • 5 # 一葉優菩提

    思了,於是我就開始有了不同以往的作為,有意地脫身離開。正因為我的反差,我確確實實的把關係搞砸了。這正是巫師使用一個強力工具,他們把一個想法植入你的腦海裡,結果你就真的讓人發生了,因為你認為它會發生。

    有趣的例子:經濟衰退就是一個自驗預言。因為經濟衰退是指兩個季度的GDP的下降,只有在衰退中度過六個月之後你才會知道你正處在一個衰退之中。不幸的是,GDP下降的苗頭一出現,媒體就報道可能會有一個經濟衰退,然後人們開始恐慌,開始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並最終導致了大衰退。

    5、暈輪效應(halo effect)

    暈輪效應是指個體或積極或消極的特徵會彌散到他個人其他部分的感知的一種趨勢。這種思考偏差在僱員的表現評估中常有發生。比如說:我有一個員工,Biff,過去三天中都遲到了,我注意到這個現象,並推斷Biff這個傢伙有點懶惰並且對他的工作不太關心。Biff的遲到是有許多的原因,有可能他的車壞了,可能是他的保姆當天沒來,或是天氣實在糟糕。問題是,正是由於這個Biff不能控制的消極因素,我就推斷Biff是個壞員工。

    有趣的例子:體態吸引力模板(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Stereotype)就是指人們認為有吸引力的個體擁有一些社會生活想要尋求的特質,比如幸福、成功、智慧。於是乎,當一個有吸引力的人被賦予了優先的待遇如好工作好收入時,這種想法就成了一個自驗預言。

    6、群集心態(Herd Mentality)

    群集心態是指人們趨向於採納多數人選擇,跟隨多數人的行動,可以感覺更加安穩,避免衝突。這種心態也稱為暴徒心態,也就是它最常見的一種形式--壓力均分。群集心態揭示了衛生時尚就是如此流行。服飾、汽車、愛好、風格,所有這些都該有一夥人認為這些事很瀟灑,並且身體力行。

    7、對抗(reactance)

    對抗是指人們趨向於做出別人所要求的反面,為了抵抗一種內心察覺出的,要限制你的選擇自由的嘗試。這在叛逆的青少年中最為常見,但是任何出於擔心自由和選擇權受到威脅而抵制權威的嘗試都可以稱作對抗。事實上,個體沒有必要做出特定的舉動,即便有時“他們無法完成”這個事實在潛意識裡催促著他們。

    有趣的例子:“抵抗心理”是人們試圖透過抵抗來影響人們的一個嘗試。試著讓一些人(特別是小孩)去做你要求所做的反方向,這樣他們就會出於牴觸做出你真正要求的事情!

    8、雙曲貼現(Hyperbolic Dis維盲區:因慣性思維或固有認知本能的避開了一些思考問題的角度,造成對問題認識不全面很大的因素。簡單的說,絕大多數的人都願意今天拿20美元,而不願意在明年的今天收到100美元。正常情況應該是在當下選擇更大的一筆錢,因為美元每天都在貶值。可以假設利率是9%,在這種利率條件下,一個理性的人會很淡定地選擇現在的91.74美元,或者一年後的100美元。然而,有趣的是在現在就可以到手和等待明天收穫之間,我們究竟願意少拿多少?你是想現在得到50美元,還是一年後的今天獲得100美元呢?現在只能拿40美元呢?你的底限是多少呢?

    9、承諾升級(Escalation of Commitment)

    承諾升級是指人們趨向於繼續支援他們先前並不成功的嘗試,在人們所做的所有決定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失敗的。很明顯,在這種情況下,邏輯的做法就是改變決定嘗試逆轉這一切。但是,許多時候有些人總是強迫著自己不僅要恪守最初的決定,還要繼續在這個決定上做更大的投資,只因為他們已經打了水漂的花費。比如說,你用了半生的積蓄做一門生意。6個月後,這樁生意明顯已經很不成功了,理智的做法就是長痛不如短痛,放棄這樁生意。但是,這時由於已經損失了的積蓄,你決定放手一搏為你的專案投入更多的錢,企圖這些富餘的資金能扭轉你的生意。

    10、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

    安慰劑效應是指一個原本沒有效用的但是被認為有治癒功能的物質最後卻產生了所要達到的結果。這在醫療領域中最為常見。讓患小疾的人們服用糖片,在療效報告中我們就可以觀察到安慰劑效應。安慰劑到現在仍然是個科學謎題。有個理論化的說法指出安慰劑會引起“期望效應”(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中,所期望的就是最有可能發生的),患者希望這些小“藥片”能治癒他們的

  • 6 # 絮語舞文

    關於這個問題,最好的回答者是巴菲特的搭檔查理·芒格。他曾經將經常導致人類犯錯的心理盲區總結為一篇長文。

    人類誤判的24個標準成因(24 Standard Causes of Human Misjudgment)

    1. 低估心理學家稱之為“強化”或經濟學家稱之為“激勵”的威力。

    2.第二個因素是簡單心理否定。

    3. 由激勵導致的偏見,既存在於自己和其所信賴的顧問的腦海中,它創造了經濟學家所謂的“代理成本”(agency costs)。

    4. 由錯誤導致的心理傾向所具備的超級力量:偏見來自於人們對前後一致和堅守承諾的傾向,包括對避免或迅速解決認知不和諧的傾向,以及對所有結論——尤其是對已公開表達或者來之不易的結論——自我確認的傾向。

    5. 來自於“巴甫洛夫聯想”(Pavlovian association)的偏見,曲解跨越了相關性,成為決策的的依據。

    6. 從互換傾向中產生的偏見。包括一個人會按照其他人對他的期望來行動的傾向。

    7. 由社會證據(Social poof,即他人的結論,尤其是在天生的不確定性和重壓條件之下產生的結論)的過度影響所產生的偏見。

    8. 讓這些經濟學家愛上有效市場理論的是優雅的數學。

    10. 權威人物的過度影響所造成的偏見。

    11.來自於“剝奪超級反應綜合症”(deprival super-reaction syndrome)的偏見。包括由當下的或潛在的匱乏造成的偏見,包括可能發生的對幾乎已經擁有或從未曾擁有的東西的去除。

    12. 源於羨慕/嫉妒的偏見

    13. 源於化學傾向的偏見

    15. 源於喜歡的扭曲的偏見。包括特別喜歡自己、喜歡自己的種類、自己的主意和結構,還有當被自己喜歡的人誤導時,變得極為敏感的傾向。不喜歡的扭曲,偏見即源自那裡。喜愛的扭曲的互換和不能恰當地向你不喜歡的人學習的傾向。

    16. 來自於人類頭腦中非數學性質的偏見

    18. 由資訊帶來的精神錯亂沒有排列在頭腦和理論架構中,它創造了健全的普遍性以迴應關於“為什麼”的問題。同樣,由資訊導致的錯誤影響表面上(並沒有真正地)回答“為什麼”的問題。同樣,由於沒有適當地解釋“為什麼”而導致失去應得的影響。

    19. 由壓力導致的精神變化,小的和大的,暫時的和永遠的。

    20. “表態綜合症”(say-something syndrome)的發展和組織混亂。

  • 7 # 郝實用

    參考自書籍《清醒思考的藝術》,豆瓣評分7.8分

    1.能被大眾所看到的,都是在某一個領域已經有所成就的人,例如明星,自媒體大v。在生活中,我們更容易看到他人的成功,而看不到絕大多數人的失敗,因此,我們往往會我們高估了成功的可能性,這種思維叫倖存偏誤。

    2.糾結於沉沒成本。人們在決定要不要堅持或者放棄一件事的時候,往往會因為自己已經投入了許多的成本而不願意放棄。然而,理性的決策要求我們忽視已經投入的成本,而僅僅關注於這件事究竟值不值得再做下去。如果一件事情不值得做,那麼它就不值得被做好。

    3. 要警惕確認偏誤。當接受新資訊的時候,我們傾向於過濾掉和我們的觀念相矛盾的資訊,而接收和我們觀點一致的資訊。比如你在吃一款減肥藥,你覺得它很有用,你瘦了你就覺得是它的功勞,你胖了你覺得是自己吃多了,這個思維的根源是,你沒有真正考慮過,你的觀點是不是錯誤的。

    關於確認偏誤,絕大多數人很想想過自己根深蒂固的觀念或許是錯誤的。加上確認偏誤,我們只會一次加強我們的觀念。因此人要時時保持一顆謙虛內省的心,不怕自己的觀念被推翻,我們才能不斷成長。

    4.小心對比效應。比如,你要買20塊錢的東西,突然你聽說,在離你10分鐘遠的路程只要賣10塊錢,那麼你這時,可能就會為了這10塊錢而選擇走過去。

    但如果,你要買的東西價值999而,同樣有一家店它也便宜了10塊錢,這時絕大多數人都不會選擇換一家店。這就是對比效應的一種。而打折等促銷手段。也是利用了這個原理。從經濟學的角度考慮,你只需要知道你的總帳戶上多了或者少了多少,考慮一個物品的真正價值,而不是對比性的消費。

  • 8 # 品信微語

    思維是人類所具有的高階認識活動。人用頭腦進行邏輯推導的屬性、能力和過程。因為我是學哲學的,讀過大量有關哲學思維的書籍,生活時時處處都是哲學。學會用哲學思維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是非常重要的,哲學內容苦澀深奧,很多人沒有耐心是品讀,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覺地違背了哲學思維。下面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說明我們生活有哪些常見的思維誤區。

    1、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思維誤區。如一對男女青年在熱戀中,只見到對方的優點,在優點光環照耀下,覺得他或他什麼什麼都好,戀暈了,不全面的瞭解一個人,為以後的不和諧埋下伏筆。要了解一個既要看優點也要看缺點,是優點大於缺點,還是缺點大於優點。鞋子合適不合適,只有當事人最清楚。再就是別把文學裡愛情故事當成現實版的愛情故事。海誓山盟,痴情絕戀。不合適何必吊死在一棵歪脖樹上。

    2、經驗主義的思維誤區。經驗主義害死人,我們經常聽過一些有資歷或年齡大的人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我吃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你一個小年輕懂啥。要知道有些生活經驗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但是條件、環境等因素髮生變化,有的經驗就不一定是正確適用的。尤其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認為棍子底下出孝子出英才。不符合今天社會發展實際情況,常常粗暴的打罵,體罰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

    3、眉毛鬍子一把抓的思維誤區。生活有矛盾,生活有挫折。在解決家庭矛盾,夫妻矛盾,家長與子女矛盾時,分不清中心和重點,分不清主流和支流。要學會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帶動次要矛盾和矛盾次要方面的解決。

    4、把矛盾特殊性當作矛盾普遍性對待。就是特別案例當作普遍案例對待的思維誤區。例如在教育子女成才的問題上,別人小孩能考取211、985高校,自然希望自己小孩能比別人小孩更優秀,千人一面,就是抹殺孩子自身長處。幾千年前,就有因材施教的理念。因此我要根據孩子自身長處,去引導教育孩子成長。用自己長處比別人的短處。發揮長處去彌補自己短處。因此解決問題要一分為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5、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的思維誤區。個性時代有這個氣場是好事,說明自信,自信過度了就是自負,高傲的自負就是自取滅亡。辯證的觀點是,走自己的路,同時也聽聽別人說些什麼?透過他人的評價,來證明是否自己路是正確的,是否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自己的路是否符合公序良俗的要求、社會發展的要求。

    6、對生活中的人和事喜歡蓋棺論定的思維誤區。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跌是英雄,兒好漢。賊的兒子一定是賊。缺乏用發展的思維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7、胡亂聯絡,瞎聯絡的思維誤區,左眼跳財、右眼跳禍。貓頭鷹進寨要死人。夫妻之間家庭生活最大忌諱就是猜疑和嚇聯絡,最後導致不信任。見到老婆或老公,多和異性多說幾句話,多通了幾次電話,就猜疑和對方有一腿。

    8、喜歡用成年人的思維要求小孩的思維達到一樣高度的思維誤區。人的認識是由低階到高階,由簡單到複雜。孩子在未成年時,處於學習積累經驗過程中,不可能達到和成年人思維一樣高度。尤其我們的老師要認識這一點。只能引導和教育,去不斷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生活中常見的思維誤區還有很多,消除生活中思維誤區,就要讀點哲學書籍,哲學是愛的智慧。學好哲學,讓你更聰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網站可以看w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