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探微閣主

    周平王東遷絕不是為了恢復元氣,而是不得已而為之。

    周幽王寵幸褒姒,欲立其子伯服為太子,而打算廢掉申後與太子宜臼,連帶廢掉申侯。

    申侯聯合聯合犬戎、繒國破鎬京,殺幽王於驪山腳下。又和許立平王於申。

    周平王本身有弒父嫌疑,虢公翰主持正義,立王子餘臣於攜,週二王並立,諸侯分裂。

    當時支援周平王的有申、許、鄭、晉、秦。

    申侯為其外甥爭王位,聯犬戎殺幽王,實為主謀;

    許與申國同為姜姓之國;

    鄭桓公死於驪山之難,鄭武公娶申侯之女為夫人,即武姜,鄭隨平王東遷,趁機並虢自大,東遷之後,長期把持國政;

    晉文侯覬覦黃河西岸之地,起兵殺攜王。替周平王解決了一大難題,平王還需要晉國支援,索性東遷;

    周平王東遷,主要是依靠晉、鄭。

    而秦人也趁機侵佔西周岐西之地與晉連壤通好。

    以上諸國,或多或少,都從平王東遷中得到好處。

  • 2 # 一棵蘆葦vivi

    有一點可以確定,周平王東遷並不是為了恢復元氣。當時周朝的頹勢已經無法挽回,各諸侯國紛紛變得強大,而周王只是徒有虛名而已。

    而支援周平王的晉、鄭、秦必然會成為受益者

  • 3 # 識小錄

    其實也談不上是什麼受益者不受益者的。畢竟西周王朝在關中平原的統治秩序崩潰,尤其是戎狄攻入關中平原的核心地帶後,這裡就已然是戎狄雜處了。周平王是迫不得已而東遷,雖然東遷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但我覺得並不存在周王室東遷而給其他國家更大生存空間的問題。我們來分別談一談這三個國家。

    首先是鄭國。鄭國在西周時期並不在河南,而在陝西。鄭國的始封是在周宣王時期,而其始封地,據《漢書·地理志》說,在漢代的鄭縣,亦即今天的華縣,在關中平原的東端。但是據學者考證,鄭國始封地應當是在今天的鳳翔地區,地處關中平原的西端。在鄭桓公被封之前,這個地名亦稱為“鄭”,在金文中可見。鄭桓公被封於此地,就因其封地名而為氏號和國名了。在西周滅亡後,大量的王室宗族和貴族都隨著周王室一起東遷,其中就有鄭國。鄭國滅掉了鄶國,定都於新鄭。這就是春秋時期鄭國所在了。鄭國定都此地後,在春秋初年,憑藉了這一帶的優越地理,使得鄭國成為春秋初期周王室在東面的唯一屏障,(西面是虢國),政治地位很高,再加上鄭莊公的雄才大略,還能夠成為各國中較為突出的國家,儼然春秋一小霸,但其幅員較小,據童書業先生考證,春秋時的鄭國,西到虎牢(滎陽),東至於汴梁(開封),南包許昌,北越黃河,方圓不過一二百里。但隨著東方的齊國和南方的楚國的崛起,鄭國衰落也在必然之中。

    其次是秦國。在周幽王被殺後,秦襄公救周,並派兵護送平王東遷,因此被封為諸侯,將岐山以西封給他們。但實際上當時岐山以西、隴山以東的地方,當亦是戎狄雜處的,秦國花了很大的功夫,才努力向東開拓。到了公元前714年,在秦憲公時才將都城遷到了平陽,也就是岐山的西南,可見秦人花了半個世紀的時間,才從今天甘肅的清水越過隴山到了關中平原的西端。由此可見,當時周王把岐山以西封給秦國,不過是名義上封封而已,實際上仍是秦國自己努力向東拓展,才使得秦國的勢力終於向東越過隴山到達了關中平原。

    然後是晉國。周平王東遷給晉國造成的影響大概是最小的了吧。晉國主要活動範圍是在今天的汾河流域,與關中平原隔黃河而相望。如果說周王東遷給晉國有什麼影響的話,那麼就是給晉國向西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契機。但是事實上,當時晉國還未來得及向西發展,關中平原就已經被秦國勢力掌控了。因此春秋一世,秦晉兩國在黃河附近發生過幾次戰役,秦國不能向東越過黃河,晉國也無法向西打到河西。

    綜上所述,鄭、秦、晉三國受周王東遷的影響有大有小,各有不同。

  • 4 # 欲雲談史論今

    平王東遷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恢復”元氣,而是為了避免徹底被邊緣化。

    西申國聯合犬戎滅西周,殺死了周幽王,焚燬了鎬京。這樣的形勢之下,渭河平原上的周王國諸侯紛紛逃亡,向東逃至關外。隨後,周王國的大多數諸侯在東虢國擁立攜王姬餘臣為王。

    作為西申國支援下的平王政權,此時除了西申國、鄫國等等少數盟友外,基本得不到周王國諸侯的認同。關中之地已歸犬戎,關外諸侯大多擁立攜王,這就是西周覆滅之時平王政權所面臨的“邊緣化”窘境。

    犬戎力量強大,卻桀驁難制,西申國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徹底降服他們。因此,平王擺脫“邊緣化”困境的唯一機遇就是東遷,與攜王政權競爭,贏得周王國諸侯的認同。

    為能贏得與攜王政權的這場生死競爭,平王政權不得不與周王國之下的各個諸侯秘密勾結,並大幅讓利以贏得他們支援。

    平王政權首先聯合到的是鄭國。鄭國公元前769東遷之後,環繞洛陽平原一路擴張領土,土地從滎陽、新密、新鄭、長葛、鄢陵一直擴張到南陽盆地東北邊緣的漯河郾城區。

    平王政權爭取到的第二個盟友是晉國,晉文侯姬仇不但從西申國接回平王,還在公元前750年殺死了不得人心的攜王姬餘臣。為報答晉文侯,周平王將汾河流域的土地賞封給了晉國。(今本《竹書紀年》:二年,……賜秦、晉以汾、岐之田。)

    平王政權爭取到的第三個盟友是秦國,但秦國彼時還算不上是諸侯,遠離中原、力量薄弱,所以秦國在平王東遷過程中貢獻最小。但秦國不但被列為諸侯,還被分封了原來周王室所在的岐、豐之地。

    平王政權爭取到的其他盟友,可能還有一個重要卻沒能在平王東遷過程中展現力量的國家,就是西虢國。西虢國雖然在犬戎滅西周之前,先期滅焦國東遷至河南三門峽,但是在關中平原一帶還留有族人以守護宗廟,被稱為小虢。小虢直到春秋時期才被秦國所滅,足見西申國與犬戎在攻入渭河平原後,一直都刻意地儲存西虢國舊地——這就不排除西虢國與平王政權結成了盟友。

    ……

    因此,平王政權東遷,是為了自身生存而不得不為之的舉措。為戰勝中原業已存在的攜王政權,不得不大幅讓利而爭取願意與平王政權合作的諸侯國的支援。

    這也就是鄭國、晉國、秦國獲利最大的原因:因為這三國最早與平王政權合作,功勞也最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bim和裝配式工程師值得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