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視賞析

    陳凱歌,去年由於《道士下山》所受到的批評,也導致了相當一部分觀眾對於這部《妖貓傳》的質疑。《妖貓傳》會不會延續《道士下山》的弊病,成為陳凱歌的下一部爛片,這種擔心一度伴隨我度過了電影的前十到二十分鐘左右的時間,不過現在,擔心已經飛到九霄雲外了。可以負責任的在這裡說,《妖貓傳》,可能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它的亮點、它的素質,應該讓我們對它報以更多的肯定,而不是否定。

    首先說說劇情。一部以妖怪為主題的電影,傳統的敘事邏輯是,先讓怪物躲在陰暗角落,透過驚嚇、恐嚇,創造懸念,給觀眾帶來驚悚的體驗。妖怪片中的妖怪,本質上來說一個謎語集,而主角——在這部片子裡就是空海和白居易——扮演的則是解密人的角色,這種解密人透過剖析這個謎語集裡的一個個子謎語,從外圍線索,一步步接近謎語的核心,同時,每解開一個謎語,主人公就可能面臨新的人身威脅,到最後,謎語解開之時就是危機最大化之時,也是危機解除之時,這樣,就構成了妖怪+懸疑的故事片的整個敘事結構: 遇到謎語——解密——遇阻(危機)——破解謎語(化解危機)

    《妖貓傳》順利地完成了這個敘事結構,第一個謎語即是妖貓本身,透過陳雲樵家中的貓妖作祟和皇宮中的咒殺皇帝兩個事件表現出來。隨後,作為解密人的空海和白居易登場,他們面對的第一個謎語即是陳雲樵家中的怪事究竟來自何處,答案自然而然是“妖貓”。在查明瞭怪事來源是妖貓以後,第二個謎語也順勢浮現,即妖貓為什麼要作惡。在解答第二個謎語的時候,作為解密人本身的動機也逐步明朗,將解密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行為動機融合在一個故事中,不僅僅增加了故事的資訊量,更有助於塑造人物的形象,白居易孜孜不倦地尋求妖貓背後有關楊玉環的真相,是為了完成自己的詩作,這是一位瘋狂追求至高詩歌的藝術家,而空海,也是為了達成求佛求法的宏願。將人物行為的動機和故事情節緊密結合,達到兩者相互推動相互影響,這樣的故事,讓人看著才順暢,才有繼續往下看的慾望。

    說說人物。電影的來源——小說《沙門空海》中,主角是空海,很多筆墨都是聚焦於空海和尚的。導演在電影上映前也表示,為了顧及中國的觀眾,電影在改編後增加了中國角色白居易的戲份。我原本以為這種改編會嚴重傷害故事情節,但是看完電影后,電影本身自成一體的文字結構以及由此形成的一段獨立於小說的故事文字讓我欣然接受了這種改編。白居易的形象塑造的是能夠讓人接受的,不僅僅在於演員的演技——相反,我覺得黃軒的白居易還有幾分稚嫩和做作——更在於這個人物從前到後一系列行為動機具有能夠讓人接受的合理性,而這種合理性的背後,是對人物複雜精神氣質的全面描繪。

    本片中的白居易,是個恃才放曠的青年才俊,他的很多行為,在電影中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釋,比如,他為什麼要尋找楊貴妃死亡的真相,因為他是一個詩人,創作的是有關楊玉環和李隆基的愛情故事的詩作,對於一個創作欲旺盛的藝術家來說,沒有什麼比驅使他創作完美的作品更能激發一個詩人付出任何代價;同時,詩人又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他必須要對自己的作品富有豐富而深刻的愛,才會去不顧一切地創作,這種愛,在電影中,既表現在白居易對於《長恨歌》詩篇的愛,又表現在對於楊貴妃那種超越時空的柏拉圖式的愛,在白居易心中,楊貴妃不再是一個帝王妃子,而是一位寄託了白居易最高藝術理念的女神一般的存在,這種女神是至高無上至純至真的,甚至她的隕落,在詩人眼中都幻化成為一種永恆的美。其實,不僅僅是白居易,甚至如李白、阿倍仲麻呂、白龍、丹龍,他們其實都是追求楊玉環這位藝術女神的瘋癲藝術家,從這個角度來看,《妖貓傳》,其實是一部藝術家的群像。

    說說畫面。畫面是現在的電影能夠獲得觀眾關注的一個決定性因素,甚至在近來的大眾電影審美中已經佔據了一個絕對第一的位置。對於觀眾來說,只追求畫面而完全忽視故事劇情未免買櫝還珠,但是不能否定的是,精美的畫面配上精彩的故事對於一部電影來說毫無疑問是錦上添花。

    《妖貓傳》的特效,對我來說並不屬於那種讓人眼前一亮的品質,或者說,當前的特效電影對於我以及和我有著相同經歷的電影觀眾來說,其影響度已經並不明顯。作為一個從90年代末開始玩3D電腦遊戲的人來說,從2000年到2010年這十年間,電腦遊戲CG動畫的變化早就讓我驚歎,自然而然,我不會再對當今電影的特效表示出任何程度的震驚。不過我還是對《妖貓傳》的特效表示讚許,起碼相對於《無極》,前者的電影特效除了美化電影畫面以外,與電影的整體融合得也更佳。

    《無極》以及同時代的特效大片給我的感覺是,它們的特效顯得特別“乾淨”,彷彿是貼在電影畫面上部的一層獨立畫面,與電影整個格格不入,這種特效帶來的影響是,觀眾往往忽視了電影本身,而僅僅關注畫面的好壞。不過,《貓妖傳》中開始出現了特效和電影本身逐漸融合的趨勢,我在兩個小時的觀影過程中,很少注意特效如何如何,而是將大量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故事情節的推動上,但這並不意味著特效的作用不突出,恰恰相反,特效的價值就在於服務情節,使觀眾沉醉在經過特效美化的電影故事當中,我覺得,這才是成功的特效。

  • 2 # 安吉小人物

    謝邀!個人感覺還不錯!能過配合當前華人願景拍攝這樣一部盛世經典。不過我個人覺的人物角色切換的太快感覺有點應接不暇還有特效雖然不是科幻片當中最好的,但是確實很適合這步片子。當然有人覺得這片子太扯,和歷史不搭。這要看你是用什麼角度去看,如果你把它當歷史片看確實很爛!但你用科幻片的角度去看3D效果無疑是最合適的!謝謝!

  • 3 # 多想把你捧在手心裡

    貓妖傳,這部電影我看過,裡面講述的是一直貓,報仇的故事,報仇報三代,講述的是楊貴妃時候是皇上的妃子,愛上了不該愛的人,被活埋了,人人都有錯,貓化成妖復仇,應為它心中有恨,如果世間多一點寬容,就不會有貓妖作祟,更不會害死那麼多人,這一切因果關係複雜,容我細細道來,

  • 4 # 秘密不是秘密

    我覺得電影蠻棒的。下面說理由。

    這個電影的故事並不簡單,它真正想表達的東西藏在電影裡,需要有心人發現。。

    這電影到底想表達什麼呢?

    “幻術中也有真相”,這句話正是解開《妖貓傳》所有謎團的鑰匙。

    幻術是什麼?

    1,瓜翁的幻術

    不能憑空變出瓜,本來有一隻瓜是真相,魚頭是假象,爛瓜是真。幻術有真有假。

    2,妖貓的幻術,妖貓在陳家用幻術附了三個人的身,這三次幻術使用的時候也是“幻術中也有真相”。

    三次幻術都是妖貓控制,不是陳雲樵做的,但情緒是真。

    三,黃鶴的幻術,尸解大法能存活是假的。

  • 5 # 假冒者999

    遺憾地告訴你,我也沒有看懂,當時看完這部電影的第一個想法是:陳凱歌會不會也像張藝謀一樣江郎才盡了?或者是也為了金錢屈服了?

    不過又想了想,畢竟陳凱歌也是拍過《霸王別姬》的名導,這次應該只是失誤吧。

    《妖貓傳》這部電影我根本沒看懂在講什麼,歌頌白龍對楊貴妃的真愛?還是交代白居易寫《長恨歌》的思想源泉,這本來就是根據日本一部小說改編的,情節亂七八糟胡編亂造,既沒有講述真實的歷史,又不能體現導演的才華,所以說口碑相對差一些。這部電影的中心思想可能只有導演知道吧。

    而且我感覺黃軒此人的演技起伏比較大,《芳華》裡還不錯,但是《妖貓傳》裡有的表演有點尷尬,只能說好的演員演技真的好的話每一部電影的表現都是可圈可點的,但是黃軒很明顯他需要一位會指導演員的好導演教導。

    好像有點跑題了,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

  • 6 # 我愛吃糖蒜

    以下內容純屬個人看完以後的感受,沒有參考其他人的意見,不喜勿噴。

    陳凱歌導演的《妖貓傳》,已經可以在各大影片網站可以看了。妖貓傳核心講的故事就是尋找貴妃的死因,經過一系列離奇的事件,最後尋找到真相的一個奇幻的故事。

    先說故事,我並沒有認為妖貓傳的故事已經講好,我看妖貓傳的時候中間有好幾次想退出,不知道是因為什麼,可能故事講的對於我來說並沒有什麼吸引力,而且主角還是一個倭華人,並不是有什麼民族特點的問題,主要是把這個日本人講的太牛逼了,整體看上去的印象就是日本人非常牛逼,華人非常蠢,為什麼那麼牛逼還來中國?雖然說是根據日本的小說改編,但是這是在中國大陸上映呀,中國大陸是主場啊。一味的追求國際,而且最後的結局,中間有一些故事的線索都感覺並不是太好。

  • 7 # 婉媽說

    有人說妖貓傳撲街了,我不同意。

    首先,撲街這個詞我不喜歡,怎麼來判定他撲街呢?

    豆瓣評分嗎,目前6.9的評分也是處於一種上升態勢。

    票房嗎,上映一週3億票房貌似也不是很差啊……

    所以我不承認他撲街,更何況這部電影的評價是非常兩極化的,有人認為極好,有人認為極差,這反應了兩種審美標準的差異。

    回到《妖貓傳》本身,除去票房因素,作為一名觀眾,你從電影中還看到了什麼呢?

    作為我,從這部電影中看到了陳凱歌的用心。

    作為一名導演,尤其是影視圈裡的資深導演,陳凱歌為拍一部電影建造一座影視城的做法很令我驚訝,你說他這是為了日後的盈利也好,但你不可否認,這卻也是他對待電影極度認真極度尊敬態度的一種表現。就像《妖貓傳》的原書作者,來到中國參觀了陳凱歌建造的大唐影視城,1:1的比例呈現出大唐之美,原作者為此流淚了。作為一名普通觀眾,我為陳導這種對藝術的極致追求表示欽佩,正因為他對藝術的高標準高追求,才造就了《妖貓傳》裡那些美的無以復加的各種場景,所以,有人評價此電影,只說了一個字,美,三個字就是,太美了!能用電影鏡頭把如此華美的大唐盛世展現到當代人的眼前,除了陳凱歌,真的想不到還有誰。

    再者,從電影中,我也看到了陳凱歌作為一名出色導演的功力。

    好的導演絕對能造就好的演員。

    沒有李安的湯唯,再也沒有《色戒》中的王佳芝這樣讓人難忘了,沒有大導演調教的章子怡,即便有著完美的電影臉,卻也難塑造出讓人驚豔的角色,她自己執導的小妞電影《蘇菲的覺醒》就是車禍現場。

    而陳凱歌作為一名出色的導演,也找到了美人的正確開啟方式。

    他鏡頭裡的張榕容,就是那個絕代風華的楊玉環,《妖貓傳》裡一支舞曲,讓張天愛重新變得明豔動人,自從《美人魚》之後,張雨綺再度讓人get到了什麼叫做風姿撩人,欲罷不能……

    還有翩翩而至的白鶴少年,狂放不羈的李白……

    所有的人物經過陳凱歌的鏡頭,都讓人看到了這些演員讓人驚豔的一面,這就是導演的功力體現。

    在這裡,陳凱歌導演收穫了我對他導演能力的一萬個欽佩。

    我想說,一部電影,如果只看到了它的經濟上的收益(更何況票房收益並不能代表全部的經濟收入),而忽略了它的藝術價值,忽略了導演從這部電影中收穫到的大眾的認可和尊重的話,那就有點太狹隘了,你覺得呢?

  • 8 # 飄在水上的風

    我是昨天看過的妖貓傳。雖然很多人覺得不好看,但我認為不錯,至少沒有讓我看不下去,看完沒有覺得不過如此的感覺。

    一部電影是講一個故事,說一個道理。

    故事講的好,沒必要說不符合歷史,符合歷史是一個悖論。歷史是什麼?是人。是認知。是追求。不是某年某月某日發生了某事。

    道理說的通,人性的陰暗解釋挺到位。陰暗的人性崇尚光明,這就是白居易的追求。他自封無情無義無慾無求,只是時代不願意,不容納瞭解他的情義和欲求。空海最後求到了解脫之法,他在海難之時就已經觸控到了他的所求,妖貓則最終幫助他推開了他的答案之門。他把方法給了丹龍,難道不是在給觀眾嗎?

  • 9 # 星光邦

    看完妖貓傳,非常想去西安走一走。

    妖貓傳的小說原著者是日本作家夢枕貘,但是對於盛唐的描述,其實應該更為客觀。畢竟自己寫自己的歷史,多少主觀因素都是有的,但是日本很多作家都是非常喜歡盛唐,有盛唐情結的,為什麼呢?那個時候的日本只是眾多想要派人來大唐觀摩學習的國家之一,萬國來朝的大唐,到底是啥樣,妖貓傳真的給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之感。

    從詩人白樂天對盛唐的憧憬中,當他在藏書閣說,我多想回到玄宗的時代,是看看那場極樂之宴,黃軒的炙熱的眼神中,我看到他的渴望,感受到他的熱烈,讓我也想回到玄宗的時代,回到盛唐的時代,去看看滿大街的外華人和穿著古裝的華人如何融洽的生活在一起,去看看李白詩裡的胡姬酒肆到底是是個什麼樣子,那胡旋舞到底有多美!盛唐究竟多有美!

    影片中打動我的還有那場極樂之宴,太液池中注滿了酒,李白!大唐最榮耀的詩人!我們的詩仙!就在這池子邊喝醉了,竟然寫出來那樣驚豔后世的詩!雲想衣裳花想容,這樣的額詩句怎麼想得出來的呢。大唐遍地是詩人,而李白是他們當中最厲害的,叫人如何不去想象這樣的人究竟帶著什麼樣的光環?

    而如何,稍微能窺見盛唐氣象的地方,大概就是在西安了,當年的長安,想去西安看看大雁塔,看看大唐芙蓉園,看看大明宮,看看曾經注滿過美酒的太液池,只能去西安,稍稍慰藉一下,想要窺視大唐氣象的心了。

  • 10 # 影視小星星

    最近新出了一部電影《妖貓傳》。豆瓣評分也是很高的,值得一看。這部電影由黃軒主演,裡面黃軒飾演的是白居易,瀟灑不羈。由染谷將太飾演的空海大師也是與眾不同,兩個人形成鮮明對比,又氣味相投。

    妖貓傳的情節故事一環扣一環,越看到後面越感動越震驚。一代貴妃楊玉環的死因究竟如何我們也沒有明確的答案。這部電影勾勒出了人們內心的大唐盛世靠一個女人就能興盛和衰落嗎,楊玉環對愛情的勇敢我很佩服,不僅在當時是對傳統的一大突破,更是成為了後代的一段佳話。楊玉環的死很悲哀,很可憐,為她痛心惋惜。一代貴妃就這麼隕世。

    這部電影主要就是描述楊貴妃的死因,由貴妃身邊的一隻貓引出了後面楊貴妃的死,大唐的興盛不應該落在一個小女子身上。連一隻貓都知道貴妃是悲哀的,直到最後楊玉環決定成全唐玄宗,讓雙方對愛還留有尊嚴和期望。最後接下了唐玄宗給的離別酒,楊玉環並沒有飲下,她還在期望什麼呢?

    楊玉環看透人間世事,其實我最希望的是她最後能飲下那杯酒,起碼沒有痛苦,永遠不會再醒過來。

    面對楊貴妃的死已經成謎,最起碼楊貴妃的死是有尊嚴的。這部電影會帶領著你一步一步往下看,故事情節很好,值得一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貓對埃及來說象徵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