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談到職業準備的時候,要談到職業生涯的階段性;我們談到職業目標、職業方向的時候,也要談到職業生涯的階段性;我們談到工作生活平衡的時候,還要談到職業生涯的階段性。
那麼,職業生涯發展一定有確定的階段特點嗎?每個人都一定會遵循一致的階段發展嗎?一定,又不一定。
一定的是,我們每個人在同樣的社會背景下,必然會遵循大機率的發展特點,也會遵循個體發展規律。不一定的是,「變革」本就是這個時代的底色,新技術的出現,創新思潮的作用,愈加民主的社會氛圍讓規律在個體身上呈現不一樣的表現。
那麼,對於個體,我們是否還需要了解規律,掌握規律呢?肯定需要,這是一個毫無懸念的答案。即便是處於變革,規律性也是駕馭變革的基礎。
當然,關於生涯發展階段,不同專家有不同的觀點。美國生涯發展專家舒伯曾提出,一個人的生涯發展分為五個時期: 0-14 歲是成長期; 15-24 歲是探索期; 25-44 歲是建立期; 45-64 歲是維持期; 65 歲以後是衰退期。而每個時期又有更為細緻的劃分。他是把人的一生都劃分進去了,在中國,也早就有類似的說法:「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在當下的社會背景,聚焦於職業發展,我們可以將職業生涯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探索積累期。這個時期一般發生在進入職場三五年之內。有人可能在讀書的時候就參與了很多的社會實踐與實習,這個階段開始的就早一些。有人非常努力,善於學習,這個階段就結束的早一些。
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職業能力不足,收入少,自我認知不清,經常迷茫。所以,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兩個任務也就是,探索自我,並積累資源和能力。探索自我,一定會出錯,一定會有失敗,把每次的失敗和犯錯都當做是一次探索的反饋,從反饋中加深對自己的認識,才能漸漸清晰屬於自己的方向。積累能力一定會面臨困難和挑戰,把每一次困難和挑戰當做是對自己的訓練,每次打怪成功之後,才會升級。
這個階段最不需要關注的就是收入,收入與能力成正比,也是職業能力提升和自我認知清晰的必然結果。
第二個階段是,發展成就期。從這個階段開始,每個人的情況就開始出現分化了。一般來說,在有明確生涯意識的情況,這個階段一般會發生在 30-35 歲左右,也就是工作 7 年以後大概會出現。但因為行業不同、地域不同、人們的意識不同,每個人發展成就的出現時間就會有不同,有人是青年才俊,三十歲左右就呈現很好的發展勢頭,有人可能終其職業生涯也不曾出現這樣的階段。
這一時期是建立在之前探索積累之上的,一個人的自我探索中包括對於自身優勢的探索與挖掘,也包括對於職業發展目標的探索。這些都探索出來之後,這個階段就像是在地基上蓋房子,發展非常迅速。
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不斷尋找符合自己發展方向的目標,有了目標,不斷實現,成就自然就獲得了。這個階段一定要把關注力放在做事情上,而不是職位和利益的爭鬥。如果不把握好時機,稍縱即逝。
第三個階段是,收穫平衡期。這個階段一般出現在四十歲左右的年齡。因為前期的探索和積累,因為前期做出好多成就,於是,人脈資源、成就機會、頂層資訊也自然會隨著做事而出現。這時候,沒有收穫也是不可能的。這個階段應該有做不完事,見不完的人,忽略不了的商機。與此同時,工作壓力與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壓力、健康需要調適的身體壓力同時出現, 做好平衡,也是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任務。
就像是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到了秋天,年富力強,有豐富的經驗和足夠的能力,有魄力,有體力,此時必須收穫了。但是,這個階段切忌貪婪,特別是需要關注健康和家人,這些部分在生涯中的價值會越來越重要了。
第四個階段是,開拓實現期。人們並不是在四十歲開始收穫之後,五十歲就準備退休的。恰恰相反,因為現在醫療條件改善,保險機制健全,時代發展迅速,機會增多,人們退休的年齡應該是大大延後的。延後的時間做什麼?是繼續原來的本行?還是開拓新的可能性呢?每種選擇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是無需討論的是,在收穫了成就與價值之後的這個階段,關注的更多是自我實現。只是這種自我實現可以表現為延續原來領域,成為資深匠人,也可能表現為開拓新的可能性,豐富人生。
這個階段最需要關注的是,在確認保障的情況下進行自我實現。進入這個階段,我們的角色要求和生活成本都不允許我們有太大的落差,否則,不僅遭遇現實困難,自我實現也一定會因此受到影響。
總結一下,我們的職業生涯一般分為四個時期:探索積累期,發展成就期,收穫平衡期,開拓實現期。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特點,對我們也有不同的要求。我們在掌握規律的前提下,更好運用規律,儘早達到自我實現。
我們談到職業準備的時候,要談到職業生涯的階段性;我們談到職業目標、職業方向的時候,也要談到職業生涯的階段性;我們談到工作生活平衡的時候,還要談到職業生涯的階段性。
那麼,職業生涯發展一定有確定的階段特點嗎?每個人都一定會遵循一致的階段發展嗎?一定,又不一定。
一定的是,我們每個人在同樣的社會背景下,必然會遵循大機率的發展特點,也會遵循個體發展規律。不一定的是,「變革」本就是這個時代的底色,新技術的出現,創新思潮的作用,愈加民主的社會氛圍讓規律在個體身上呈現不一樣的表現。
那麼,對於個體,我們是否還需要了解規律,掌握規律呢?肯定需要,這是一個毫無懸念的答案。即便是處於變革,規律性也是駕馭變革的基礎。
當然,關於生涯發展階段,不同專家有不同的觀點。美國生涯發展專家舒伯曾提出,一個人的生涯發展分為五個時期: 0-14 歲是成長期; 15-24 歲是探索期; 25-44 歲是建立期; 45-64 歲是維持期; 65 歲以後是衰退期。而每個時期又有更為細緻的劃分。他是把人的一生都劃分進去了,在中國,也早就有類似的說法:「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在當下的社會背景,聚焦於職業發展,我們可以將職業生涯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探索積累期。這個時期一般發生在進入職場三五年之內。有人可能在讀書的時候就參與了很多的社會實踐與實習,這個階段開始的就早一些。有人非常努力,善於學習,這個階段就結束的早一些。
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職業能力不足,收入少,自我認知不清,經常迷茫。所以,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兩個任務也就是,探索自我,並積累資源和能力。探索自我,一定會出錯,一定會有失敗,把每次的失敗和犯錯都當做是一次探索的反饋,從反饋中加深對自己的認識,才能漸漸清晰屬於自己的方向。積累能力一定會面臨困難和挑戰,把每一次困難和挑戰當做是對自己的訓練,每次打怪成功之後,才會升級。
這個階段最不需要關注的就是收入,收入與能力成正比,也是職業能力提升和自我認知清晰的必然結果。
第二個階段是,發展成就期。從這個階段開始,每個人的情況就開始出現分化了。一般來說,在有明確生涯意識的情況,這個階段一般會發生在 30-35 歲左右,也就是工作 7 年以後大概會出現。但因為行業不同、地域不同、人們的意識不同,每個人發展成就的出現時間就會有不同,有人是青年才俊,三十歲左右就呈現很好的發展勢頭,有人可能終其職業生涯也不曾出現這樣的階段。
這一時期是建立在之前探索積累之上的,一個人的自我探索中包括對於自身優勢的探索與挖掘,也包括對於職業發展目標的探索。這些都探索出來之後,這個階段就像是在地基上蓋房子,發展非常迅速。
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不斷尋找符合自己發展方向的目標,有了目標,不斷實現,成就自然就獲得了。這個階段一定要把關注力放在做事情上,而不是職位和利益的爭鬥。如果不把握好時機,稍縱即逝。
第三個階段是,收穫平衡期。這個階段一般出現在四十歲左右的年齡。因為前期的探索和積累,因為前期做出好多成就,於是,人脈資源、成就機會、頂層資訊也自然會隨著做事而出現。這時候,沒有收穫也是不可能的。這個階段應該有做不完事,見不完的人,忽略不了的商機。與此同時,工作壓力與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壓力、健康需要調適的身體壓力同時出現, 做好平衡,也是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任務。
就像是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到了秋天,年富力強,有豐富的經驗和足夠的能力,有魄力,有體力,此時必須收穫了。但是,這個階段切忌貪婪,特別是需要關注健康和家人,這些部分在生涯中的價值會越來越重要了。
第四個階段是,開拓實現期。人們並不是在四十歲開始收穫之後,五十歲就準備退休的。恰恰相反,因為現在醫療條件改善,保險機制健全,時代發展迅速,機會增多,人們退休的年齡應該是大大延後的。延後的時間做什麼?是繼續原來的本行?還是開拓新的可能性呢?每種選擇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是無需討論的是,在收穫了成就與價值之後的這個階段,關注的更多是自我實現。只是這種自我實現可以表現為延續原來領域,成為資深匠人,也可能表現為開拓新的可能性,豐富人生。
這個階段最需要關注的是,在確認保障的情況下進行自我實現。進入這個階段,我們的角色要求和生活成本都不允許我們有太大的落差,否則,不僅遭遇現實困難,自我實現也一定會因此受到影響。
總結一下,我們的職業生涯一般分為四個時期:探索積累期,發展成就期,收穫平衡期,開拓實現期。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特點,對我們也有不同的要求。我們在掌握規律的前提下,更好運用規律,儘早達到自我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