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蘇克薩哈是一個異類。

    順治在多爾袞死後進行政治清算,公開吞併正白旗,正白旗因此成為上三旗。但上三旗也是分三六九等的,鑲黃旗地位最高,其次是正黃旗,最後才是正白旗。

    四大輔政大臣,首位是索尼,年高位重,又是康熙正妻祖父,但可惜年老,無力抗衡。遏必隆母親是公主,鑲黃旗大姓鈕鈷祿氏,但性格軟弱,不敢與鰲拜爭鋒。鰲拜是鑲黃旗大姓瓜爾佳氏,功勳卓著。只有蘇克薩哈是正白旗出身,母親雖然是公主。但他有一個最特殊的地方,之前是緊跟多爾袞混的,多爾袞一死立即告發多爾袞預備謀反,這深得順治喜歡,卻始終被其他大臣認為背主。

    四大輔政掌權之後,上三旗糾紛甚多。因為圈地運動,兩黃旗始終壓制正白旗,鑲黃旗更是直接奪取正白旗的土地,再讓正白旗別圈土地以補之。蘇克薩哈當然得佔出來硬頂。與鰲拜的關係越來越差。索尼在旁邊挑唆,遏必隆附和鰲拜,孝莊更是裝作不知道,其餘大臣也都是越來越不信任蘇克薩哈。

    所以,蘇克薩哈只能死。

  • 2 # 純鈞LHGR

    曾經說過,鰲拜的案子根本就是個冤案。不然的話,像他這種以“謀逆”被拘禁這麼大的罪名,怎麼可能平反?更何況是康熙親自為他平反?雍正、乾隆前赴後繼地加封?

    鰲拜是個一勇之夫,政治頭腦差勁得很。他參劾蘇克薩哈,並不是因為他看蘇克薩哈不順眼,而是康熙主要是孝莊看蘇克薩哈不順眼。

    當時的康熙,還是個年不滿14週歲的孩子,他能懂什麼呀?

    關鍵在孝莊的身上。誰不知道,正史上,康熙朝的前期根本全是孝莊在撐著,小皇帝是個傀儡。

    孝莊不止看蘇克薩哈不順眼,她看四位輔政大臣就沒一個順眼的,打定了主意早滅了他們。——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更何況輔政大臣“懷”的是軍國大權呢。

    四個輔政大臣裡,索尼當時已經病成了廢人,所以他沒事。並且,孝莊對輔政大臣的清剿尚未完全展開,索尼就掛了,他只比蘇克薩哈晚死了三個月而已。

    輔政大臣裡有一個聰明人,就是遏必隆。他原本“屢乞罷輔政,許之。”他可能比較清楚孝莊不是什麼好東西,所以上趕著辭職。——本來人家都辭職了,但鰲拜事件後,還是以“緘默不加阻,亦不劾奏”為罪名把遏必隆削職奪爵下了獄。這不叫雞蛋裡挑骨頭叫什麼?可見孝莊有多歹毒。

    孝莊用的辦法,叫“借刀殺人”,鰲拜的頭腦最簡單,所以“雀屏中選”,成了孝莊的刀。孝莊在鰲拜面前稍透露對蘇克薩哈的不滿,一根筋的鰲拜就以為這是他表忠心的時候到了,尤其鰲拜與蘇克薩哈又不和,於是鰲拜與班布林善等人構罪狀二十四款,以大逆論,做掉了蘇克薩哈。

    鰲拜夠努力的,“強日累奏”,這就是孝莊要的效果——看吧,不是皇帝要殺蘇克薩哈,是鰲拜強迫的。既宰了人,又沒髒了手。

    鰲拜落入這樣的圈套,直到被抓時才醒悟。

    所以,被抓後的鰲拜,一反常態沒去懇求孝莊——廢話,都知道了就是這歹毒婦人要害自己,躲她都躲不及——而是讓康熙看,看他為救康熙祖父皇太極而留下的傷疤,叨唸為康熙父皇順治登基不惜起兵助陣的事。

    累累傷痕和對上兩代皇帝的功績,終於勉強使他保住了性命。

    康熙也知道鰲拜是冤枉的,只是,這是孝莊的主意,這種事不能明說。

    不過,康熙52年,還洗還是親自給鰲拜平反,“追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從孫蘇赫襲。蘇赫卒,仍以鰲拜孫達福襲。”康熙死後,在雍正為康熙立的功德碑上,將他一生所做的大事全部收錄,其中也沒有提到“除鰲拜”,並給鰲拜追封。

    青竹蛇兒口,黃蜂尾後針。二者皆不毒……最後一句是什麼來著?

  • 3 # 茹叔敬

    鰲拜展開手中的摺子,瘋狗厲聲吼朗讀著:蘇克薩哈世受皇恩,身為國家重臣,但他不知報恩,卻貪戀權欲。對皇上親政面頗生怨恨,不願歸政。故以請辭輔臣要挾皇上。大放厥詞,欺主犯上!!。慢!康熙打斷他的話,康熙終於忍不住,厲聲喝道:蘇克薩哈只不過是自己請辭去輔臣職位,怎麼會有如此大逆不道之罪。不可妄議啊!鰲拜不看康熙臉色的變化,汪汪了嗓門:皇上!蘇克薩哈絕非只想辭職這麼簡單,他若沒有異志,絕不會如此狂妄!康熙望著地上的安親王道:蘇克薩哈犯了這麼大的罪,按律該如何處置?安親壬慌了神,他完全能聽出皇上的怪罪之意,但這事能怪我嗎?皇上,孝莊太后都拿他沒辦法,我又能對鰲拜如何?議政會上,只有他說了算,全是他們同黨發言,稍有人說話,鰲拜便厲聲呵斥,甚至捲袖揮拳,拳頭對準打對方,他人又能怎樣呢?。鰲拜吼道:回皇上,欺主犯上,應以謀反罪論處!應凌遲處死,全家抄斬……。話音未落,只聽(啪)的一聲,康熙一拳擊在御案上,他再也忍不住了,雙眼冒火,厲聲道:危言聳聽,蘇大人不過說句氣話,也不至於犯下如此重罪!!說罷,不顧一切地衝出大殿,氣洶洶地離開乾清官直徑地來到慈寧宮,一屁股坐在孝莊太后的旁邊,胸口仍一起一伏。孝莊有些吃驚,不禁問道:究竟發生什麼事?皇上為何氣的這麼狠?康熙憤怒道:這個鰲拜越來越放肆,竟敢私改御批,妄抓大臣,把持議政會,把蘇克薩哈全族男子無論老小,一律斬草除根,其心何等歹毒!孝莊聽了也感吃驚,沒想到鰲拜出手這麼快,這麼狠!!可眼下又能怎麼樣呢?只有等待時機,決不能君臣鬧翻。孝莊嘆了一口氣:皇上,此時此刻絕對不能與鰲拜鬧翻,只有好言相勸,盡力保蘇克薩哈,唉!如果鰲拜一意堅持,沒有辦法,也只能用蘇克薩哈的人頭來換幾年大清的平安。康熙憤怒說:太皇太后,上次鰲拜誅殺蘇納海三人時,就已使忠臣心寒,今日若蘇克薩哈再被誅族,必使朝臣再失信心,我大清還有什麼正義可言?孝莊又長嘆了一聲:皇上,大丈夫能屈能伸,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昔日多爾袞專橫時,先帝便是靠著裝成一副不學無術的樣子,才沒有使多爾袞有篡位之心。現在的鰲拜比多爾袞好多了,他的罪行還沒完全彰示。康熙一整夜沒有睡,他想不出有什麼辦法可救蘇克薩哈一族人不死。

  • 4 # 農民工歪說古今

    關於鰲拜要整死蘇克薩哈時,為什麼索尼、孝莊太后(昭聖皇太后、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不加阻攔的問題,原因比較多,說起來會比較冗長。下面就簡單說幾個主要方面吧。

    先說鰲拜為什麼要整死蘇克薩哈。眾所周知,順治(清世祖)死後(一說出家,但個人覺得可信度不高)給兒子康熙留下了四個輔政大臣,即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這四人當中,索尼年紀最長,而且城府很深,加上在多爾袞、豪格爭位以及清算多爾袞時的精準站隊,基本上屬於朝臣中的資深人物,有比較大的影響力。而且,索尼遇事不輕易表態,對於鰲拜和蘇克薩哈的衝突更是不摻和,儘量置身事外。也正是憑藉著自身的資深影響力和置身鰲拜和蘇克薩哈爭鬥之外這兩點,索尼成為了孝莊太后和康熙(清聖祖)拉攏的目標,並最終成為了皇后的祖父,被拉上了皇家的戰車。因此,鰲拜對於索尼基本上屬於敬而遠之,既不勾搭、也不主動招惹,關係尚能算作是和睦共處。

    遏必隆作為清王朝開國五大臣之一額亦都的小兒子。他的上位,多多少少有那麼點兒啃老本的味道。而且,四人當中,遏必隆的勢力相對較小,性格也相對軟弱。因此,面對鰲拜的強勢,遏必隆選擇了明哲保身,甚至有那麼點兒牆頭草的意思。鰲拜自然不會把他怎麼樣,畢竟裝點門面的泥菩薩還是要留幾尊的。

    簡單點說就是,四人當中只有蘇克薩哈與鰲拜不對付,而且還時不時還發生一些正面衝突。鰲拜想要攬權,蘇克薩哈是最大的障礙。正所謂槍打出頭鳥,蘇克薩哈自然成為了鰲拜的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

    那麼,為什麼鰲拜要整死蘇克薩哈時索尼和孝莊太后不加阻攔呢?關於索尼,前面已經說過了,索尼對於二人之間的爭鬥選擇了置身事外,自然不會加以阻攔。更何況,由鰲拜出頭,搞掉一個有資格、也一定會跟自己瓜分利益的人,何樂而不為?索尼坐收漁翁之利,也樂得鰲拜如此。

    那麼,孝莊太后呢?為什麼也不加阻攔呢?孝莊太后作為彼時名義上的最高領導人康熙的監護人,她巴不得四個輔政大臣相互勾心鬥角,輔政大臣們鬥得越厲害,她和康熙的地位就越穩當。同時,四個輔政大臣又是孝莊太后和康熙掌握絕對權力的最大障礙,而鰲拜和蘇克薩哈恰恰又是這最大障礙中的兩大主要部分。讓鰲拜和蘇克薩哈內鬥,搞掉其中任何一個,對於孝莊太后和康熙來說,都無異是一個借刀殺人的好機會,既可以除掉一塊巨大的絆腳石,又可以自己不背惡名,何樂不為?為什麼要阻攔呢?其實,孝莊太后和康熙內心甚至巴不得這老四位同歸於盡呢?不是嗎?

    再者,蘇克薩哈的名聲太差。多爾袞得勢之時,蘇克薩哈攀附多爾袞,極盡巴結之能事。多爾袞前腳剛死,他轉頭便投入了順治的懷抱,加入了清算多爾袞的洪流之中。這種賣主求榮之人,相信沒有哪個領導敢放心使用。鰲拜要整死蘇克薩哈正好為孝莊太后和康熙解除了一個將來終究要面對的大麻煩——如何處置蘇克薩哈的問題。

    與此同時,鰲拜為了攬權而整死了同受顧命的蘇克薩哈,短期內可能會對朝臣、甚至一些宗室王公產生強大的的震懾作用。但是,長期來說,其作用又是負面的。你今天能整死蘇克薩哈,明天難道就不會整死我?很多處於騎牆觀望狀態的實力派肯定會有此想法。如此一來,勢必會造成這部分實力派對鰲拜的離心。那麼,一旦康熙振臂一呼,或者如後來一樣,直接擒拿了鰲拜。還有多少人會願意幫鰲拜出頭或者求情?不落井下石就已然不錯了。這不正是孝莊太后和康熙樂於看到的嗎?

    當然,這裡面還存在一個除掉其他輔政大臣後鰲拜獨大,威脅皇位的問題。其實,很多人是受到了《鹿鼎記》的影響。鰲拜的勢力雖然大,但還沒有膨脹到不拿皇帝當回事的地步。首先,沒了蘇克薩哈,還有可以與鰲拜抗衡的索尼在。而且,索尼是綁在了康熙戰車之上的。即便索尼後來不久也去世了,鰲拜也只是在行政權力方面佔據了優勢,而他的手始終沒能伸到軍隊。即便依靠舊日在軍中的影響力和舊班底,鰲拜真正能控制的軍事力量也非常有限。而且,清初的宗室王公們可不是晚清的酒囊飯袋,雖然經歷了清太宗皇太極的限制和多爾袞的清洗,但是仍然有不少人是握有實權的,甚至不乏手握重兵者。這些人沒有站出來是因為鰲拜的攬權並沒有損害到他們的切身利益。如果鰲拜真想篡位謀逆,還真不太可能成功,首先愛新覺羅家族的這些宗室王公們不會坐視不管。這也是為什麼康熙憑藉幾個摔跤少年就敢擒拿鰲拜翻盤的原因之一。

    說到底,鰲拜等輔政大臣之間的爭鬥還是侷限在滿清政權這個平臺之上的,鰲拜的攬權同樣也是侷限在這個平臺之上。如果超出了這個平臺,另起爐灶,又將是另外一個局面了,各方勢力都不可能坐視不管、任其發展。同時,鰲拜本身也從來沒有另起爐灶的打算,從內心而言,鰲拜還是終於清王朝的,這一點連康熙的兒孫們、甚至康熙本人也都是認同的。這也就是孝莊太后和康熙敢於放任鰲拜整死蘇克薩哈的原因之一。

    個人能力有限,只能分析到這個層次了。如有謬誤、不足,敬請海涵、指正,拜謝!

  • 5 # 有得觀史

    先看看鰲拜和蘇克薩哈的矛盾起因。鑲黃旗和正黃旗是皇帝的直屬旗,在滿洲八旗中地位最高,順治朝多爾袞當政,多爾袞是正白旗人,清兵入關後他發動了圈地運動,並利用手中權力把好地分給了正白旗,把較差的土地分給了鑲黃旗和正黃旗,這引起了鑲黃旗和正黃旗的強烈不滿。但是多爾袞是攝政王,掌握著大清最高權力,不滿意也沒辦法。

    順治駕崩後,四位輔政大臣當政,索尼年齡大不怎麼管事,遏必隆沒主見,蘇克薩哈原先是多爾袞的親信,多爾袞死後反水揭發多爾袞罪狀受到順治青睞,但他的行為被多數人不恥,因此威信不高,鰲拜漸漸獨攬了朝廷大權。

    鰲拜是鑲黃旗人,對多爾袞當年分地極為不滿,他掌權後決定把當年多爾袞分的土地變過來,將鑲黃旗正黃旗的土地與正白旗對調。

    蘇克薩哈是正白旗人,而且是旗主,為了正白旗利益,他堅決反對鰲拜調地。以前兩人關係就不好,但畢竟是兒女親家,還算過得去,從這時起,兩人撕破了臉皮。蘇克薩哈處處和鰲拜對著幹。

    康熙親政後,鰲拜不想交權,蘇克薩哈要辭去輔政大臣一職,給順治守陵。索尼死了,蘇克薩哈去給先帝守陵,實際上就是解散輔政大臣隊伍,逼迫鰲拜交權。鰲拜不想交權,於是羅織罪狀,殺了蘇克薩哈。

    蘇克薩哈是個沒有政治信仰的人,他和鰲拜斗,其實是為了爭取自身利益。在處於下風的情況下,他採取自殺式襲擊策略,要與鰲拜同歸於盡。

    蘇克薩哈客觀上在幫康熙,但主觀上並不是要極力幫助康熙。孝莊對蘇克薩哈的人品和作為心知肚明,她救蘇克薩哈的想法並不迫切。

    再者,鰲拜專權,專橫跋扈,並沒有把康熙放在眼裡。孝莊要救蘇克薩哈,他需要藉助康熙,實際上康熙拒絕了鰲拜殺蘇克薩哈的請求,後來鰲拜強求,康熙知道自己和鰲拜正面對抗沒有勝算,沒辦法只好違心地同意殺蘇克薩哈。

    孝莊再出手,會引起鰲拜警覺,鰲拜耍橫的,她和康熙就會落於危險之地。精明的孝莊,怎麼可能為救一個大臣把自己和皇帝置於危險之中,況且蘇克薩哈對康熙並非死忠之人。她要等待時機成熟,一舉除掉鰲拜。

    順便說一句,鰲拜殺蘇克薩哈時索尼已經死了。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 6 # 使用者5754282860

    這個問題得從當時的清朝政局說起。

    當時的朝廷中一共有3股政治力量,第一是以皇室勢力為代表的皇權,第二是以宗室貴族勢力為代表的宗權,第三異性軍功貴族為代表的八旗勢力,叫旗權。

    康熙初年的四位輔政大臣都是皇權和旗權的代表,又都是八旗中的上三旗。索尼是正黃旗,該旗幟由皇室統領,是上三旗之首;遏必隆、鰲拜是鑲黃旗;蘇克薩哈是正白旗。

    之所以如此安排,是順治帝和孝莊皇太后吸取了不久之前多爾袞輔政致使皇權旁落以及歷史上單個權臣位高震主的教訓。並且正黃旗的索尼和鑲黃旗之前都和多爾袞及其統領的正白旗有著十分尖銳的矛盾,索尼當年是多爾袞的死敵豪格的手下,豪格死後就被多爾袞找了藉口貶到盛京給太祖太宗守陵去了,直到多爾袞死後才被順治帝召了回來。多爾袞輔政期間,正白旗仗著攝政王的權勢大肆圈佔屬於鑲黃旗的土地,招致了鑲黃旗的嚴重不滿。

    有著這些歷史矛盾,可想而知蘇克薩哈的日子得有多難過。所以,蘇克薩哈在康熙帝親政不久就上表去給順治帝守陵,以保全自己。但是作為鑲黃旗代表並且野心勃勃的鰲拜卻窮追不捨,趁機給蘇克薩哈羅織了24款大罪,要求將其判處死刑。

    索尼不必說,正黃旗和正白旗的歷史矛盾在那兒擺著,不會視而不見,況且康熙親政初期索尼已經是病入膏肓來日無多,所以既無心也無力去阻止。

    至於孝莊,作為太皇太后,畢竟沒有垂簾聽政,所以她既沒有權力也沒有先例去阻止。電視劇裡演的孝莊下旨處死蘇克薩哈實際上與史實並不相符。

  • 7 # 雍親王府

    在清朝初年,兩黃旗與兩白旗之間的矛盾根深蒂固,鰲拜和蘇克薩哈之間的衝突就是這一矛盾的集中體現。

    兩黃旗和兩白旗之間的矛盾是從皇太極繼位後金大汗就開始了。

    登基後金大汗之前的皇太極是正白旗旗主貝勒,之後又將鑲白旗奪到了自己這裡,進而控制了兩白旗。而兩黃旗本是努爾哈赤的親領的,但是努爾哈赤死後,遵照努爾哈赤的遺命,多鐸成為了正黃旗旗主,阿濟格成為了鑲黃旗旗主,多爾袞統領的15個牛錄掛在了阿濟格的鑲黃旗下。

    但是滿洲人以黃色位尊,在皇太極的要求下,兩黃旗和兩白旗進行了“黃白互換”,皇太極統領兩黃旗,多爾袞兄弟統領的也就變成了兩白旗,這樣一來,尊卑位置就發生了調轉。

    而在皇太極去世後,兩黃旗和兩白旗的高階將領本就因為豪格與多爾袞之間的皇位爭奪展開過一場激勵的交鋒,矛盾越發尖銳。到了在多爾袞專權時期,多爾袞拼命打壓兩黃旗,諸如索尼、鰲拜等當初擁立過豪格的兩黃旗高階官員及將領,或被殺,或被免職,或遭監禁;與此同時,他又不斷提升自己統領的兩白旗的地位,出身正白旗的蘇克薩哈就在這個時候成為多爾袞的絕對親信。

    但是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開始了多爾袞的清算,蘇克沙哈馬上背叛了多爾袞集團,成為清算多爾袞的先鋒,而鰲拜、索尼等人也重新得到了重用。

    儘管鰲拜所在的兩黃旗序列和蘇克沙哈所在的正白旗已經全部成為了皇帝親領的上三旗,但是他們之間矛盾是根深蒂固的,再加上多爾袞轉正時期的發酵和積累,兩人之間激烈的對抗和相互的碾壓成為了必然。

    康熙六年(1667年),鰲拜藉由兩黃旗與兩白旗的“換地之爭”,藉機除掉了蘇克薩哈。

    多爾袞專政時期,為了提高兩白旗的地位,打壓兩黃旗,多爾袞將原本賜予兩黃旗在京畿附近的土地給了兩白旗,將兩黃旗的圈地範圍驅趕到了遠離京畿的直隸南部。到了鰲拜專政時期,他又為了給兩黃旗爭回這口氣,同時為了打擊蘇克薩哈,便主動要求兩黃旗與兩白旗進行土地互換,以此引發了著名的“換地之爭”。

    這個“換地之爭”,鰲拜是得到了索尼和遏必隆的支援,畢竟他們三個都是兩黃旗的人,只有蘇克薩哈是正白旗的人,蘇克薩哈明顯處於劣勢,也只能同意這樣的安排,鰲拜便藉助此事沉重的打擊了蘇克薩哈的勢力。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索尼病逝,七月,康熙親政。此時的蘇克薩哈自認為康熙親政便可功成身退,同時也為了避開鰲拜的鋒芒準備請辭為順治皇帝守陵,但是鰲拜藉此機會彈劾蘇克薩哈,給蘇克薩哈定下了二十四大罪狀。儘管已經親政的康熙皇帝非常不願意,但是在鰲拜的脅迫下,還是同意處死了蘇克薩哈全家。

    這個時候的索尼和孝莊太后,確實對於鰲拜擅殺蘇克薩哈無能為力。

    鰲拜在殺掉蘇克薩哈的時候,索尼已經過世,況且索尼本來就很看不上蘇克薩哈。

    索尼作為兩黃旗的代表人物,本就與出身正白旗的蘇克薩哈有很深的芥蒂,再加上蘇克薩哈當年賣主求榮,背叛多爾袞和兩白旗,許多多爾袞的黨羽和官員就是因為蘇克薩哈的原因而受到了嚴厲的懲處,不管是從兩黃旗自身的利益角度出發,還是對於蘇克薩哈的人品的不滿,都讓索尼非常看不上蘇克薩哈。在索尼在世時,幾乎每一次鰲拜打擊兩白旗,打擊蘇克薩哈的行為,索尼都予以了贊同或者預設。

    況且鰲拜殺掉蘇克薩哈的時候,索尼已經過世一個多月了,根本無法進行阻止。

    對於孝莊太后來說,她是沒有權利來阻止的。

    多爾袞專政時期,確立了明確的後宮不得干政的制度,這一點清朝歷史上一直保持的非常好直至清末的慈禧太后開始,才出現了後宮干政的局面。

    所以這個時候的大權就是掌握在四大輔政大臣手中,首輔索尼本就年老多病不管事,遏必隆有勇無謀,在加上他們兩個與鰲拜都是兩黃旗的,自然與鰲拜站在一起,而蘇克薩哈正白旗的出身,很自然的站在了鰲拜等人的對立面,鰲拜的專權把持朝政,也就變得無法避免了。

    而此時的孝莊太后身居內宮,只能給康熙皇帝出謀劃策,但是沒有權力,更是受到了極大的政治限制,所以也沒有能力來阻止鰲拜。

  • 8 # 歷史茶坊

    蘇克薩哈出身滿洲正白旗,原是攝政王多爾袞的部屬。順治帝駕崩後,受遺詔與索尼、遏必隆、鰲拜等四人同為輔政大臣。鰲拜依仗戰功卓著,逐漸把持朝政,蘇克薩哈屢屢與之抗爭,遂結下仇怨。康熙六年(1667年),鰲拜羅織蘇克薩哈二十四款重罪,擬將蘇克薩哈及長子查克旦凌遲處死,餘下子孫處斬,籍沒家產。年僅14歲的康熙帝洞悉這是鰲拜排除異己的手段,並未准奏。可膽大妄為的鰲拜竟然“攘臂上前,強奏累日”,矯詔絞殺了蘇克薩哈一家老小。那麼當鰲拜要處死蘇克薩哈時,為何首輔索尼和孝莊太后不設法阻止呢?

    索尼是開國元勳,一等公爵,位列輔政四大臣之首,但已年過花甲,體弱多病,故不願與鰲拜一爭長短。遏必隆是後金開國大臣額亦都之子,性格軟弱,勢力弱小,根本無法與鰲拜抗衡,於是選擇明哲保身,附和鰲拜。這樣一來,蘇克薩哈就成為鰲拜唯一的眼中盯,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

    雙方矛盾爆發的焦點是“跑馬圈地”之事,清朝入關後,多爾袞掌管的正白旗圈佔了大量優質田地。多爾袞死後不久,做為近侍的蘇克薩哈聯合王府護衛詹岱、穆濟倫揭發多爾袞生前私備“八補黃袍、大東珠、素珠、黑狐褂,陰謀篡逆”,順治帝龍顏大怒,追奪一切封典,並掘墳戮屍,把正白旗收歸皇帝掌管。康熙五年(1666年),出身鑲黃旗的鰲拜大權在握,趁機強行與正白旗更換旗地。蘇克薩哈極力阻撓換地,大學士、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上疏支援蘇克薩哈。惱羞成怒的鰲拜利用職權將三人下獄問罪,奏請置以重典。康熙不允所請,鰲拜竟然矯詔誅殺蘇納海等三人於鬧市。

    康熙六年(1667)六月,首輔索尼病故,自此鰲拜更加肆無忌憚,目中無人。身負“叛主求榮”的罵名的蘇克薩哈感到勢單力孤,無法與鰲拜抗衡,於是奏請解除輔政之職,去替先帝守陵,以保全餘生。蘇克薩哈位列次輔,一旦康熙帝准予奏請,那麼位列第三、第四的遏必隆和鰲拜自然也應當奏請解職。為了防止出現這樣的情況,鰲拜羅織蘇克薩哈二十四款重罪,按律應滿門抄斬。儘管康熙年幼,卻依然能看出鰲拜排除異己,借刀殺人的險惡用心,因此並未准奏。羽翼已豐的鰲拜根本沒將康熙放在眼裡,用威逼恐嚇的手段迫使康熙下旨,絞殺蘇克薩哈及其一家老小。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就生動的演繹了鰲拜欺君悖逆,威逼康熙下旨誅殺蘇克薩哈的故事情節。

    事後,孝莊問鰲拜:“你是不是覺得,你自個的脖子比皇上的腰還粗啊?”事實情況還真是如此,當時鰲拜權傾朝野,爪牙遍佈,孝莊不可能為了蘇克薩哈的全家性命與鰲拜發生正面衝突,在尚未做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拿自己和孫兒的性命以及祖宗的江山社稷做為賭注。無論任何時候,對於統治者來說,朝局穩定肯定比臣子的性命重要百倍。康熙八年(1669年),鰲拜被擒,黨羽被盡數剷除。康熙帝下詔替蘇克薩哈平反,恢復其官職及世襲爵位。

    綜上所述,鰲拜擅權誅殺蘇克薩哈之時,首輔索尼已經病故,孝莊太后不可能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與鰲拜翻臉,因此只能選擇暫且犧牲蘇克薩哈的性命,藉此麻痺鰲拜,讓他放鬆警惕,以爭取更多時間來做準備。正所謂“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此乃欲擒故縱之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心目中的六代戰鬥機是什麼樣子的?它是如何作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