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師兄玩車
-
2 # 龍海泵業
其實已經來了,只是我們沒感覺到而已。很多汽車廠商已經發布了無人駕駛,比如特斯拉、比亞迪等,現在手動駕駛還佔有絕對的份額,無人駕駛可以自動控制,可人為駕駛是不可控了,即使有自動駕駛也不能長時間執行。
-
3 # 愚公自樂
“三到五年無人駕駛可以完全替代司機”。當然這不是我說的,是百度創始人董事長李彥宏說的。李彥宏在採訪通道上說,“三到五年在完全開放的道路上,完全替代司機的無人駕駛汽車將出現。”
李彥宏都這麼說了,還不說明無人駕駛時代來臨了嗎!我覺得無人駕駛時代已經來臨。
百度公司今年將會與金龍客車合作推出阿波龍的無人駕駛汽車,明年推出個人乘坐的自動駕駛小汽車。李彥宏曾直播乘坐無人汽車。
華為推出無人駕駛公交車,華為將在深圳開通首條無人駕駛公交車線路,使用的是5G網路技術和人工智慧處理技術。華為曾在保時捷上安裝無人駕駛技術進行無人駕駛實驗。
美國谷歌、Uber、戴姆勒、特斯拉都有無人駕駛技術。可以說現在所有的汽車廠商都在研究無人駕駛。無人駕駛必將成為趨勢,到時候就不用學車了。
-
4 # 連不凡
這兩天百度李彥宏回答記者問題時提到:無人駕駛將在未來3-5年完全實現。雖然近年來各大科技公司包括谷歌、蘋果、華為等公司都大力發展無人駕駛技術,但仍有不少人質疑無人駕駛是否會真的實現,畢竟實際情況比預想的要複雜,新開發的自動駕駛技術能否解決這個問題?
看到資本的力量之後,你就不會有疑問,無人駕駛的時代真的要到來了!
各路大量資本正在極大推動無人駕駛時代來臨。超百家企業、國內外的IT巨頭投資額累計超千億美元都在研發無人駕駛技術。1900年,紐約的路上還沒有一輛車,而20年之後路上已看不到一架馬車。在巨量資本的推動下,無人駕駛時代有望快速到來,也許正如李彥宏所說的未來3-5年即可實現,並革掉多個行業的命。
無人駕駛的市場規模或將達到上萬億美金,在無人駕駛技術發展過程中,各大巨頭之間的交易,兼併,聯盟,甚至法律訴訟(如Google和Uber)都在推動無人駕駛快速發展。美國矽谷最大的兩個無人駕駛汽車巨頭Lyft和Waymo聯手,兩家公司將合作發展出主流無人駕駛技術。
在中國,百度已於上百家車企合作,應用自主開發的阿波羅自動駕駛平臺,並計劃在2020年前逐步開放至高速公路和普通城市道路上的全自動駕駛。
因為無人駕駛汽車時代的到來,到了2030年,至少有 128個工種將不復存在(或者人數大量減少)。無人駕駛汽車將會顛覆的所有領域。計程車司機,重型工業車輛司機和操作員等。此外,還包括一些相關的職業,比如駕駛教練、交通分析師、汽車牌照和登記工作人員,與停車相關的工人等等。
無人駕駛的時代不但很快將會帶來而且其必將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
-
5 # 長沙明哥
首先這個是肯定的,時間不會太久,未來是一個全新的時代,你要做好一切思想準備,不為別的,就為自己以後能好好享受無人駕駛帶來的樂趣,多學習多瞭解。
-
6 # 袍袖一抖
先說無人駕駛的好處,如果全世界是無人駕駛汽車,它可以減少交通擁堵,還可以解放雙手你在出上可以看書,可以玩遊戲,可以睡覺,汽車將變成可以移動的房屋或者休息室,最重要的是能減少交通事故。
既然可以減少交通事故,那為什麼還是會有無人駕駛車發生事故的新聞頻繁傳出。
無人駕駛最大的敵人是有人駕駛,無人駕駛最大的困難是如何立刻實行全球化無人駕駛。
無人駕駛確實非常安全,因為他不會犯錯,永遠交通規則。但人不一樣,人是變幻無常的,人不一定遵守規則。現在無人駕駛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應對行車途中隨時變化的人。如果無人駕駛直接跳過推廣的過程,直接全球化無人駕駛,世界所的車都遵守一個規則,像螞群一樣有嚴格的規章制度。世界交通就會像電腦程式一樣,所有的駕駛都是計算好的。哪會大大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肯實行無人駕駛,就現在的技術而言已經夠了。就和設計一個比較複雜的電腦程式一樣。全世界的車都由這個程式控制,那會非常簡單。
而現在無人駕駛為了每一臺車能應對突發狀況,不得不人讓每一臺車有自己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每一臺車各自裝上一個程式,反而把無人駕駛搞得非常複雜。所以才遲遲不成功。
想無人駕駛技術實行的是人,但阻止無人駕駛技術前進的也是人。
你問無人駕駛是否即將到來,我想說 到來是一定會到來的,之於什麼時候到來,等您身邊的人都認為無人駕駛技術安全可靠時,那它就已經到來了。
-
7 # 汽車天涯
很多人都對自動駕駛特別期待,畢竟這種對過去上百年汽車工業顛覆式的改變吸引力實在太過巨大,特別是在特斯拉問世時候,自動駕駛似乎已經觸手可及了,更加深了公眾對於這種嶄新的駕駛模式的期盼。
但實際上,自動駕駛可能離我們並沒有那麼近,目前在量產車中僅僅奧迪A8L達到了L3級,而由於政策法規等等各種原因在國內並不能使用。技術層面的原因是主要的,感測器的靈敏度、處理的處理速度、地圖的精準度、如何避免電瓶車等突發情況,這些問題在中國國情下如何解決都還沒有答案。事實上,不論是L4還是L5級別自動駕駛在理論上目前都是可以實現的,只不過自動駕駛其中一個核心層面——軟體層面還遠遠未達到實際應用的水準。
奧迪A8L也只能在時速60km以下的情況才能完全由車輛本身接管控制,即便是這樣在國內還沒有開放,如果在降一個級別的車型上,那麼可能就是40km/h限速,甚至更低了,那麼自動駕駛的意思就大打折扣了,實際的實用意義也幾乎不存在。
目前市面上很多宣稱實現L2、L3級別自動駕駛的家用車型,只不過以自適應巡航、車道偏離,最多又車道保持這樣的配置作為噱頭,在實際的應用場景中很難真正實現自動駕駛,甚至有很多新勢力宣稱要在未來幾年實現L5級自動駕駛,碰到這樣的問題,你只需點頭微笑就好了。
所以,雖然自動駕駛聽上去很科幻,但是畢竟技術實現上還存在難點,期待可以,但別輕易相信。
-
8 # 36氪
人工智慧時代來臨後,自動駕駛開始成為各界共同看好的“AI技術突破口”,而乘用車行業作為整個汽車產業最大的市場,也承載著自動駕駛從業者們的夢想。
什麼是無人駕駛?目前,行業以自動/無人駕駛的自動化程度,將這項技術技術分為了五個等級:
L1級——以人工駕控為主,加入ABS防鎖死剎車、TRC系統等提供安全性的技術。
L2級——部分自動化駕駛,如特斯拉AutoPilot,系統可自動控制油門、剎車和跟車行駛。
L3級——有條件的自動化駕駛,如奧迪新款A8搭載的自動駕駛系統,駕駛員可在一定條件下“解放雙手”,車輛完全由計算機控制。
L4:高度自動化的自動駕駛,車輛將在目的地設定後自主行駛,駕駛員只需在特定區域進行人工干預。
L5:完全自動駕駛,即無人駕駛,車內可不配備駕駛座及駕駛機構,任何環境下都無需人工介入操控。
事實上,從2016年起,自動/無人駕駛開始成為資本和科技界追逐的風口,而隨著越來越多智慧汽車產品的落地,以及自動駕駛公司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落地難題,使消費者對無人駕駛的終極幻想逐漸破滅。
當然,技術還是要發展的,基礎科學的進步和交通基建的改造都需要時間,而無人駕駛也終有一天能夠實現——而在此之前,整個行業首先要攻克的是中低階自動駕駛技術,以及相關基建的發展。
就自動駕駛本身來看,包含著車輛控制、車輛工程、感測器、人工智慧演算法、大資料、雲計算等多個領域的技術,同時還需生產方在安全方面有足夠的認知,僅靠其中一部分都是無法實現自動駕駛的。
現階段,能夠將這些技術整合並快速落地的企業,則是以整車廠為主。例如前文我們提到的特斯拉、奧迪等國際大廠,都開始逐步推出前裝了不同級別自動駕駛系統的車型。
另一方面,國內各大整車廠也紛紛開始佈局智慧駕駛或自動駕駛技術。政策方面,根據羅蘭貝格對中國自動駕駛發展的研報,到2020年,中國有望在城市特定區域開放道路進行自動駕駛車輛測試,並在部分高速公路允許L3自動駕駛,這對於整車廠來講絕對是好訊息。
目前,各大廠商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快速前行,且聚焦點則不盡相同,但自動駕駛作為“取代人操控車”的技術,消費者最關注的還是安全問題。而關於汽車安全與智慧駕駛、自動駕駛的結合,國內車企吉利則已進行多項佈局。
從收購主打安全的國際汽車品牌沃爾沃,到在量產車輛上加入多項輔助安全的智慧駕駛技術,吉利早已“悄悄”在為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進行先期佈局。
吉利在自動駕駛方面的佈局並非“拍腦袋”的決定,這與其品牌目標和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不無關聯。繼在成為杭州亞運會官方汽車服務合作伙伴之後,吉利宣佈將於2022年實現區域範圍內完全自動駕駛等智慧出行體驗,為杭州亞運會提供全方位服務。
與杭州亞運會的合作,能夠看出吉利對自動駕駛技術創新的決心以及相關部門對企業的認可,期待吉利能夠安全和穩定作為自動駕駛發展的基礎,為消費者帶來技術過關、安全效能過硬的產品。
-
9 # 維卅0530
偏個題,其實自動駕駛裡面有一個科技倫理的問題。我就舉個栗子,谷歌和特斯拉做路測,出一次車禍,網友就炸一次,好像是這些大長們幹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一樣。但其實呢,每天全世界有多少車禍誰知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世界因為車禍每2秒有1人受傷,每50秒有1人致死,這是什麼概念,誰能比較一下?
所以問題就來了,如果,我是說如果,自動駕駛以前每年因為車禍死100萬人,自動駕駛以後每年因為車禍死50萬人,“活命”的那50萬人不會說是因為自動駕駛救了他們,但是死去的50萬人,一定會說,是科技害死了他們。。。
好吧,其實我覺得技術的發展,這些都不是問題,如何克服倫理和道德上的瓶頸,才是大問題。當然,如果讓我選,我肯定會支援自動駕駛
-
10 # longxiao222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的最後高潮階段,蝙蝠俠開著蝙蝠戰機一人拖著能夠毀滅城市的炸彈,向海邊飛去。
當炸彈爆炸的那一刻,城市得救了。目睹這一場景的人們都認為蝙蝠俠沒能倖免於難,因為當時蝙蝠戰機並不具備自動駕駛功能。
電影中曾有所交代,需要有更聰明的人才能解決這一問題。
當然這只是導演有意塑造的懸念,結尾中蝙蝠俠的隱退,證明了後者已經解決了自動駕駛的難關,從而在最後的爆炸中早已率先脫身。
足見自動駕駛的好處,也足見自動駕駛的難度,畢竟全靠主角光環。
當然電影是超現實的,目前人們更關注於將自動駕駛應用到汽車上,市場上主流的廠商也都紛紛發力其中。
不過距離真正自動駕駛時代,也還有很多突破才行。
一個原因是,自動駕駛的場景太多太複雜,演算法達不到要求。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演算法大牛認為他們可以透過正確的演算法提高泛化能力,但是,當我們將影象的幾個畫素改變時,演算法輸出的結果就大不同,甚至能將北極熊標記為狒狒、貓鼬或黃鼠狼。網路越深,我們就越能看到這些失敗的泛化。
且行人也是自動駕駛汽車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汽車的行駛方式通常是可預測的,然而行人的不穩定性更高,他們可能隨時在毫無預警地情況下,向任何方向移動。
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安全問題。
自動駕駛時代,汽車安全問題會從原來的被動安全升級到主動安全,從原來的碰撞安全升級到行駛安全、功能安全和資訊保安。在網際網路大面積使用時,汽車可以造福人類,一旦有漏洞被攻擊劫持,也可以成為危害社會的武器。
吉利汽車智慧駕駛開發中心總工程師劉衛國此前曾表示:“L3級別之所以做不到四級,很大的原因是安全性達不到。”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對自動駕駛的安全方面也相當重視。據相關報道,李書福在Uber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發生自動駕駛路測致命事故後就公開表示:“事故提醒我們,無論我們開發多快,安全是首要任務,如果安全得不到保證,那麼就不應該有自動駕駛汽車。”
回覆列表
自動駕駛,續航640公里,29個揚聲器,矽谷超豪華電動車36萬起
作為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國內外的車企都已經陸續開始了電動車的研發。目前在世界上走在前列的毫無疑問是特斯拉,然而在國外科技最為發達的矽谷的一家汽車製造商也進入到了電動車領域,它就是Lucid Motors。很多人並沒有聽說過這個品牌。Lucid Motors是一家矽谷汽車製造廠商,前身是我們所熟知的電池技術界大佬之一Atieva。在改行以後預計設計的第一款電動車將於2018年投入量產,下面師兄就帶你來看看這款豪華電動車的亮眼之處。
時下,無論國內外,提到汽車的關鍵詞就是“電動”“能源”“自動駕駛”這幾個詞彙,而就目前而言,國外在電動車領域仍是處於領先地位,Lucid Motors同樣是其中的佼佼者,由該公司即將推出的LucidAir作為第一款推出的電動車,承擔了LucidMotors的心血。師兄不知道各位小夥伴看到LucidAir的第一印象,但是給師兄的感覺只有驚豔兩個字,充滿了濃濃的科技感與未來感,而入門級的6萬美元的售價除了大部分人都能接受以外,還表明它所對標的車型就是——特斯拉Model-S。
眾所周知,電動車由於動力特殊是沒有前臉中網的,所以各家車企都在前臉上上了大功夫,畢竟代表著自家車企的門面。Lucid的車頭設計很有特點,車燈與車標共同鑲嵌在“一條線”上,讓師兄想到了鐳射戰士戴的一體式眼鏡。這其中的最大亮點就是前車燈,全LED頭燈按粒狀排列,與眾不同得是,每一道光都是從“微鏡頭”發射的,兩側各有6000個微鏡頭。組成的矩陣可以精密調整,從而形成很好的光域,加上大嘴一樣的下包圍,順滑而飽滿。
車身側面同樣與眾不同,仿超跑的切面設計具有很強的辨識度,車尾較短,配合誇張的大腳很有運動感。
作為一款電動車,LucidAir內飾方面也極具特色。電動車的內飾都以簡潔為主,採用觸控控制,Lucid也不例外,中控標配三塊大屏,下方的螢幕具有收回功能,為了在駕駛過程中不產生過多幹擾,一些選項會隱藏起來,只顯示關鍵資訊,縱向中控屏支援蘋果CarPlay和AndroidAuto,同時顯示車輛前行路線。
中央扶手以及四個座位的扶手部分使用了木質材料,科技感+豪華感的感受讓人想到這款車會不會有與賓士寶馬等車企爭奪市場的野心。
LucidAir一共可以乘坐4人,儘管在車身長度上Model-S更長,但是內部空間LucidAir非常讓人滿意,除了寬敞的空間以外,後排座椅可以斜躺55度,這些設定都用中間的一塊小型觸控式螢幕來控制,十分方便,還配備了帶有29個揚聲器的音響系統。
車窗方面Lucidair真正做到了全景天窗,在車內可以感受到整片天空可不容易。而對於光源問題從特斯拉跳槽到Lucid Motors的Zak Edsong表示會進行上色,不會因為Sunny的原因而過熱或者晃眼。
值得一提的是,LucidAir支援自動駕駛和OTA,自動駕駛同樣是電動車型的重點研發專案,並且為了降低成本,這家公司正在開發鐳射雷達系統從而壓低成本,軟體方面正在開發中。
與Model-S相比,師兄更喜歡LucidAri的外觀設計。車尾45度角的視角看來沒有任何電動車能與它叫板,一體式尾燈貫穿尾部,誇張的大腳也不顯得突兀,除此之外,電尾門是標配。
LucidAir配備的是100kWh電池,續航里程達到了640km,算得上十分不錯的資料,在快充的速度上面目前並沒有具體資料說明,但是作為一家前身是做電池的企業想必不會讓人失望。
從總體上來說,LucidAir無論是在動力、舒適度、效能方面都做得非常令人滿意,表面資料看到相比Model-S更有競爭力,6萬美元的售價也步入了豪華車的範疇。但是師兄認為了它的最大問題在於時間上的問題,作為一家新興車企在時下競爭激烈的時代如果樹立自己的品牌標杆並不簡單,對於LucidMotors 而言,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