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成都地產逍遙君
-
2 #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這篇文章七千餘字,名字可以叫做《吐蕃王朝的婦女地位問題》。我將用兩個案例來揭示吐蕃王朝的女子們對政局的影響,並解釋吐蕃女子地位頗高的政治風俗原因。吐蕃王朝(松贊干布至朗達瑪)與唐王朝在時間上恰好相吻合,這兩個霸主之間存在很多頗有趣味的相似之處。
吐蕃有松贊干布承父祖之志勃勃而起,唐朝有李世民開貞觀之治稱雄天下;
唐有武則天臨朝稱制翻手為雲,吐蕃有王太后赤瑪倫撥亂反正掌控朝綱;
吐蕃有“桑耶佛諍”,唐朝有“義理之辯”;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滅佛,唐武宗則緊隨其後,大開“會昌法難”之門。
除此之外,唐朝的婦女地位大概是整個中國古代史中最高的,那吐蕃的女子地位又如何呢?
本文列舉的兩個案例分別是:
1、一首歌曲導致一國被滅的薩瑪噶;
2、堪比武則天的吐蕃王太后沒廬·赤瑪倫;
由於涉及吐蕃女子干政的案例多不為人熟知,且涉及很多吐蕃贊普年代考證的問題,有些至今仍是學界爭論的焦點。為了避免文章太過乾澀無趣,我儘量用比較輕鬆的方式來講述。
在講述以上四位王妃事蹟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吐蕃法律中對“女子干政”的記載。
對比漢藏兩地的史料可以發現,“女子不得干政”的律條屢見不鮮。
漢地史料《舊唐書》記載:“婦人無及政。”
《冊府元龜》記:“吐蕃國……女子無敢幹政。”
藏文史料《賢者喜宴》載,松贊干布所頒佈的“六決議大法”中,有一條規定:“女不參政。”
《西藏王統記》則記載,松贊干布仿十善法而制定的臧律二十條中,明確規定:“所有籌謀,應有主見,勿聽婦之言。”
五世達賴喇嘛所著《西藏王臣記》也記載,松贊干布所定十六清淨人法有“不聽婦言”之條。
近代格魯派甘丹頗章地方政權執政時,六品以上的官員隨身都攜帶一本手冊,手冊內所寫十六條法規中,第八條再次申明,“不要聽取婦人之言”。
但事務就是這麼充滿悖論,律條中反覆禁止的事情,恰恰說明經常發生,因為只有經常發生,才有被約束的必要。因此,西藏法律裡不停的約定“女子不得干政”,恰好反映出了吐蕃女子可以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並對政策的取捨造成影響。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涉及“女子干政”的案例。
1、一首歌曲導致一國被滅,影響了吐蕃政治取向的薩瑪噶。
松贊干布時期,吐蕃王朝統治了前後藏的大部分地區,但西部阿里地區還有一個強大政權存在這就是象雄國。
在吐蕃悉卜野家族崛起之前,象雄曾是雪域高原上最強大的幾個邦國之一,實力一度遠強於蝸居山南一隅的吐蕃。但隨著連續幾代吐蕃贊普勵精圖治,等到松贊干布接任贊普時,吐蕃已經吞併了雅魯藏布江北岸的另一個霸主蘇毗女國(孫波),一躍而成高原上最強大的政權。
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吐蕃和象雄是一種互不干涉的聯盟關係。
公元638年(唐貞觀十二年),吐蕃對吐谷渾用兵時,象雄還曾出兵相助,吐蕃和象雄的聯軍大敗吐谷渾軍,幾乎將其滅國。
為了拉住這個強大盟友,松贊干布娶了象雄王李迷夏的妹妹為妃,又把自己的妹妹薩瑪噶嫁給了李迷夏。
但這樁雙向的政治性婚姻,不但談不到美滿,反倒誘發了象雄國的滅亡。
據說,松讚的妹妹薩瑪噶嫁入象雄後生活並不如意,象雄王李迷夏寵愛別的妃子而冷落了她,心懷不滿的薩瑪噶“不理內務、不養子女,另居於別室”。
當吐蕃的使臣趕來問候她時,她已經不在象雄王城居住,而是遊蕩在神湖瑪旁雍錯岸邊。
薩瑪噶將一包用頭巾包裹的綠松石交給使臣,讓他帶給哥哥,並對使臣唱到:
我陪嫁之地啊,
是穹窿銀堡寨,
他人均謂地域寬廣。
從外觀看是險峻山崖,
從裡看是黃金寶石,
在我面前展現。
……
按照藏族的傳說,頭巾包裹綠松石的含義是,如果你是男人就佩戴者綠松石帶兵前來攻打象雄,如果不派兵前來,你就是女人包著頭巾來吧。
而她所唱的歌曲裡,則透露了象雄王都穹隆銀城的位置,最終松贊干布憑藉妹妹提供的情報,一舉滅亡了象雄國,生擒活捉的李迷夏。
疑似象雄穹隆銀城遺址之一。
當然了,傳說畢竟是傳說,不能當做歷史來看。
象雄國地廣兵多,遠不是松贊以前平滅的小邦可比。這場血腥的戰爭,一直持續了三年,直到公元644年,吐蕃軍隊才攻破了瓊窿銀城。
隨後,松贊干布將象雄土地分為十個東岱(千戶),派時任大相瓊保·邦色兼象雄總管,由此象雄成為了吐蕃的藩屬國。
可能有人會說,既然傳說不能作為歷史看,那松贊妹妹對吐蕃進攻象雄的影響力便存在疑問,況且她最多隻能算是加速了吐蕃擴張的程序,而不是參與了物件雄征伐的決策。
公允地說這確實是個問題,但不要緊,下一位女性可是實實在在的左右了吐蕃的國家政治,這位便是吐蕃王太后沒廬·赤瑪倫。
2、比肩武則天的吐蕃王太后沒廬·赤瑪倫。
吐蕃王太后沒廬·赤瑪倫壁畫
赤瑪倫出身於大豪門世家“沒廬氏”,作為吐蕃權臣“三尚四論”之一,估計從小耳聞目染練就了敏銳的政治嗅覺,這讓她在之後雲波詭譎的政治鬥爭中,一次又一次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當赤瑪倫嫁給贊普芒松芒贊時,恰逢吐蕃王朝政局最怪異的時期,權臣世家噶爾家族成了吐蕃王朝的實際控制者。
要說噶爾家族可能大家不熟悉,但要說祿東贊(噶爾·東贊域松)和他那幾個厲害兒子贊悉若(噶爾·贊悉若多布)、論欽陵(噶爾·欽陵),對西藏曆史稍有了解的都耳熟能詳。
作為松贊干布時期最重要的大相,祿東贊對吐蕃王朝的政治體制建設功不可沒。當松贊干布英年早逝後,其子先於松贊去世,年紀幼小的孫子芒松芒贊繼位。
主少國疑從來都是帝國之踵,吐蕃尤甚。每當贊普少年踐祚,吐蕃都要翻雲覆雨亂上一陣。
但在祿東贊把控朝政之下,松贊干布和芒松芒讚的政權繼承出奇的順利,這足見祿東贊不凡的能力。
可權臣太有能力,對君主未見得是件好事兒,之後五十年吐蕃政令均出於噶爾一門,甚至,每年最重要的,各地方勢力首領均需參加的盟誓大典都由噶爾家族主持。
這相當於集團公司召開中層以上領導大會,董事長在一邊看熱鬧,全程由CEO操辦。
祿東贊塑像
但形勢比人強,芒松芒贊和赤瑪倫只能在一邊默默忍著,無可奈何。加之,噶爾家族的爺幾個真不白給,個個都是人種龍鳳。尤其是贊悉若和欽陵,在祿東贊死後接過了老爸的槍,馱著吐蕃王朝風馳電掣,宛如一隻發怒的野犛牛,頂翻了一個又一個對手。
在欽陵的帶領下,吐蕃軍隊連續擊敗唐軍,“大非川、承鳳嶺、虎山”三戰,數十萬唐軍戰歿,史載:“(唐軍)屍骸高與天齊”,這讓他在吐蕃軍隊中聲望鼎沸。
面對噶爾家族連續開疆拓土的功業,吐蕃王室也沒轍了,雖然贊普已經年滿26歲,但噶爾家族一點也沒有交權的意思,芒松芒贊和赤瑪倫龜息大法還得接著練。
其實吐蕃王室也不是沒比劃過,祿東贊晚年,曾因“年老體衰”為由退居二線,但接任大相的俄瑪岱類贊不久便因謀逆之罪被殺,祿東贊二次上臺,一直幹到死。
這顯然是一次失敗的政治嘗試,吐蕃王室心儀的大相控制不住局面,被人用“心懷叛逆”的罪名搞倒,這幾乎和秦檜殺岳飛罪名“腹誹”如出一轍。
就在吐蕃王室開始心眼活泛,暗中聯絡各大貴族世家之時,第一次重創襲來。公元676年(高宗儀鳳元年),芒松芒贊35歲時英年早逝,赤瑪倫的兒子赤都松贊7日後方告出生,又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幼年贊普。
而在《資治通鑑》中,則記載了另一個驚人的內容。
如果大家仔細看會發現,漢藏史料關於赤都松讚的年齡是對不上的,不過這不是我們要說的主要內容。
《資治通鑑》這條記載驚人的地方在於,一個六歲的吐蕃王族居然會在欽陵軍中,莫非他成了欽陵的人質?
而這個孩子,還因為大家對欽陵的畏懼,差點被立為贊普,而最終是因為欽陵不同意,大家才擁立了赤都松贊。
換句話說,欽陵完全有能力,憑其手中的軍事實力,行使廢立贊普之事,只是他不願意而已。
即便被擁立為贊普,十年後(685年)他才被上了赤都松讚的尊號,算是得到了噶爾·贊悉若所控制朝廷的承認。由此可見這一時期,吐蕃王室的地位有多弱勢。
噶爾家族干預贊普王位的繼承,已觸動了吐蕃王室最敏感的神經。此時,已不再是權臣跋扈獨攬大權的問題了,而是到了關乎悉卜野家族生死存亡的層面。
正是從這時起,王太后沒廬·赤瑪倫成了吐蕃王室的主心骨,她必須要在狹縫中,尋找一條復興王室的道路。人類社會的政治鬥爭,有時不是憑藉個人努力就能達成的。如果噶爾家族保持團結,可能終赤瑪倫一生,也不會有什麼機會,但噶爾家族的內訌,給了她一個難得機會。
公元681年,噶爾家族內部的權鬥演進為了刺殺,大相贊悉若被族親噶爾·芒輾達乍在蘇毗殺死。
噶爾家族露出的破綻旋即便被赤瑪倫抓住,她馬上宣佈政變首腦噶爾·芒輾達乍為繼任大相,並表示願意與其合作。
噶爾·芒輾達乍登上大相之位後,將拉薩城內支援贊悉若的勢力屠戮一空。
但當欽陵領兵千里奔襲趕到拉薩為兄報仇,赤瑪倫立刻就把噶爾·芒輾達乍賣了,轉而表示支援擁兵而來的欽陵。
欽陵拉薩城內大開殺戒,將芒輾達乍和支援他的勢力盡數滅門。等到欽陵殺累了,赤瑪倫親自將大相之位雙手奉上,請其向父親一樣獨領吐蕃王朝的軍政大權。
拉薩在短短几個月時間裡,連續經過了兩次血腥的洗牌,城內的政治勢力幾乎被徹底清空。
這兩場仇殺,不但讓噶爾家族元氣大傷,也讓吐蕃貴族世家深受其害,只有吐蕃王室在赤瑪倫的操作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獨收其益。
而讓欽陵獨領吐蕃軍政大權則是條極為高明的妙計,深諳為政之道的赤瑪倫,深知噶爾家族雖然勢力受損,但依舊不能輕易撼動。這場和噶爾家族的遊戲,不過是又換了個對手而已,她和小贊普還得繼續忍著。
但噶爾家族之前的強盛,有賴於贊悉若和欽陵一內一外的無間配合,現在噶爾家族自斷一臂,如何不讓她見獵心喜?
欽陵雖然獨領吐蕃軍政大權,有乃父之盛,但他卻不具備祿東贊左右逢源的政治頭腦,對比拼腹黑的政治棋局來說,不過卻是一個新丁。
所能憑藉的不過是“吐蕃軍神”,縱橫沙場十數年,未嘗一敗的崇高威望。加之身為一個軍事統帥,欽陵不可能長時間坐鎮拉薩,這就給吐蕃王室留下了足夠的政治斡旋空間。
事態隨後發展,完全印證了赤瑪倫的設想,欽陵在邊境依舊強勢無匹,打得唐朝叫苦不迭。但在國內,沉重的戰爭負擔,卻讓越來越多的貴族逐漸站到了赤瑪倫一邊。一轉眼,十三年過去了,赤都松贊已漸漸長大,可噶爾家族絲毫沒有還政於王的意思。
就在這一年(694年,武周延載元年),噶爾·贊輾恭頓(漢史稱讚刃,欽陵的五弟)和西突厥可汗聯兵6萬人進攻西域。
唐將王孝傑率部在冷泉、大嶺一帶擊敗吐蕃聯軍,吐蕃軍潰逃,噶爾·達古日聳(漢史稱悉多於,欽陵的四弟,)在逃亡中被粟特人俘虜。由此可見,吐蕃此戰應是場慘敗。
逃回拉薩城的贊刃並沒有安全上岸,一場致命的陰謀正等待著他。
695年,赤都松贊招贊刃入宮覲見。也不知怎麼就對贊刃隨身佩戴的小刀發生了興趣,拿過來在手裡把玩。
不料想,小刀無意中將手指刺傷,太后赤瑪倫馬上以這個理由宣佈贊刃謀反,將其處死。
贊刃謀反事件完全是吐蕃王室對欽陵的一次試探,同時也說明,王室已經聚齊起一支隱隱可以和噶爾家族抗衡的力量。吐蕃武士壁畫
此時,欽陵和他的三弟贊婆均領兵駐紮在青海地區。訊息傳來,欽陵得知自己最小的弟弟被殺,心中十分痛苦。
對於贊普剪除噶爾家族勢力的做法他心知肚明,但贊普畢竟是吐蕃之主,除非噶爾家反叛,否則欽陵也只能默默接受。
面對王室的試探,欽陵並沒有做出明智的應對,他反而決定繼續以打擊大唐作為手段,來彰顯自己的重要性。
但這並沒有緩解噶爾家族的危機,伺服已久的吐蕃王室在第一次試探得逞後,終於亮出了利齒。公元698年(武周聖曆元年),赤都松贊帶著三千護衛外出行獵,這一反常的現象沒有引起噶爾家族的重視,等到赤都松讚的衛隊到達噶爾家族的封地蔚布·蔚達附近時,赤都松贊卻突然亮出了屠刀。
他命衛隊圍攻噶爾家族的莊園,噶爾家族毫無防備,全族兩千餘口全部被殺,噶爾家族除了跟隨欽陵和贊婆駐軍青海的成員以外,幾被滅門。
赤都松贊血洗嘎爾莊園後,立刻召欽陵回拉薩議事。欽陵已經得知此事,自然不能回拉薩送死。赤都松贊宣佈噶爾家族反叛,並親自帶兵向青海進發,圍剿欽陵的部隊。
此時,祿東讚的五個兒子中,曾為大相的長子贊悉若死於家族內訌,四子悉多於在西域兵敗沒於粟特人之手,五子贊刃因為傷了贊普的手指,以謀反罪被殺,只剩下欽陵和贊婆尚在,曾經盛極一時的噶爾家族已經凋落了。
欽陵見狀心知大勢已去,他拒絕了唐朝的招降,選擇了以自殺來保全對吐蕃的忠誠,吐蕃一代軍神就此隕落。
公元699年,贊婆和欽陵之子噶爾·莽布支迫於王室的軍事壓力,率部七千餘帳降唐,並改姓論,取名“論弓仁”,成為漢地“論”姓的始祖。
欽陵之死,意味著噶爾家族煙消雲散,吐蕃王室在五十年後終於重掌朝綱。正當盛年的赤都松贊領兵在外彈壓各地,朝中政令均出於王太后沒廬·赤瑪倫之手。噶爾家族給吐蕃王室留下陰影太強了,其後七年吐蕃居然沒有再次任命大相一職。
赤瑪倫沒有讓兒子失望,她坐鎮拉薩主持會盟、頒發詔諭、接見使節,所有的政事都處理的井井有條。
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赤瑪倫早就發現,吐蕃窮兵黷武的和大唐拼下去,早晚有撐不住的一天,所以早在噶爾家族掌權期間,便開始尋機和唐朝緩和關係。
公元689年,她借武則天修築明堂完工之機遣使朝賀。公元703年(武周,長安三年),吐蕃使者在她的授意下帶著千匹良馬、兩千兩黃金入長安為赤都松贊求婚。武則天也不想邊境天天都鬧得雞飛狗跳,權衡之後,答應了吐蕃使者的請求。
眼看著吐蕃走上了正軌,國內逐漸穩定,與唐朝的關係也在緩和,已54歲的赤瑪倫終於可以頤養天年了。
但命運顯然不願放過這位命運多舛的老婦人,公元704年(武周,長安四年),赤瑪倫的人生再遭重創。赤都松贊在平定雲南蠻地叛亂的過程中,死於軍中,年僅34歲。
赤都松贊猝然去世,留下兩個年幼的兒子,長子拉拔布和次子野祖茹。吐蕃國內再起狂瀾,叛亂之火迅速燃遍大地,各種政治勢力分別下注對自己有利的王子。
這種局面下,如果沒有一個強力人物出面,吐蕃馬上便會四分五裂。在此生死存亡之際,赤瑪倫再度挺身而出,挽狂瀾於即倒。她顧不上安葬自己的兒子,而是首先派兵鎮壓了吐蕃腹地的叛亂,隨後又將另一勢力扶持的新贊普拉拔布廢黜,將赤都松讚的小兒子野祖茹扶上王座。
當時野祖茹只有一歲,尚在襁褓之中,而其母后不諳政務,只能由赤瑪倫再次出馬,掌控大局。
這段吐蕃變亂的歲月,赤瑪倫顯示出不遜於男性雄主的霹靂手段,對內毫不猶豫的剷除異己,將上至大相,下至貴族的反對者一一根除。對外,指揮軍隊血火彈壓,即便泥婆羅(尼泊爾)這種親族王權也不留絲毫情面。
時任泥婆羅國王是先贊普之兄,當赤瑪倫發現他和國內叛軍存在聯絡,馬上就派大軍兵臨城下。刀鋒之下,泥婆羅國王無奈出降,被帶回吐蕃幽禁致死。
公元707年(唐神龍三年),赤瑪倫再次派大臣前往長安,將求親表章放在中宗(李顯)御案之上。
這樁婚事在武周時期(公元703年),武則天本就答應了,只是因為赤都松贊暴亡而擱置。
這次,再提和親雖然換了吐蕃贊普,但也算是對上次承諾的延續。李顯最終選定雍王李守禮的女兒出嫁,並冊立她為“金城公主”。
縱觀赤瑪倫一生,兩次挺身而出輔助幼主,掌控吐蕃政令二十餘年,憑一己之力將吐蕃王室悉卜野從懸崖邊拉回。如果說松贊干布的妹妹遠離政治決策核心,對朝政的取捨沒多少影響力的話,赤瑪倫可是在吐蕃王室最闇弱的時期,縱橫捭闔於各大政治勢力之間,算得上影響吐蕃政局的關鍵性人物了。
其實,我還蒐羅了另外兩個吐蕃時期王后干政的例子。但文章實在是太長了,全文一萬七千多字,實在不適合在手機端閱讀,我們另開一篇來細細講述。
下面,以我個人對西藏的理解,解釋一下吐蕃王朝女子地位高的原因:第一點,吐蕃王室太后地位普遍偏高,源於王室的政治需要;
縱觀吐蕃王朝,歷代贊普大多英年早逝,有的乾脆就是被刺殺的。
這導致新任贊普大多少年踐祚,無力獨自處理朝政,這時母后無疑是最穩妥的依靠。因此,母后參政的記載屢見不鮮。
另外,吐蕃王朝有一個痼疾始終未能解決,即地方豪門勢力過大的問題。
而王后本身就是政治性婚姻的產物,其家族自然是吐蕃王室可以依仗的勢力。所以,在赤瑪倫最危急的時刻,她也是藉助的其孃家沒廬氏的影響力,這也成了吐蕃外戚參政的發端。
第二點,從傳統上看,青藏高原地區女性的地位本就比較高;
在兩唐書所記載的東女國(今四川西北的大小金川地區),完全是母系氏族社會的特徵,以女子為王,子從母姓,男子只負責對外征戰,社會地位較低。
自古以來,人們把墨爾多神山周圍居住的部族稱為“嘉莫查瓦絨”,“嘉莫”是指女王,“查瓦絨”是指河谷,合起來即表示“女王的河谷”。
“女王谷”的嘉絨藏族
而今天從昌都到拉薩,雅魯藏布江以的蘇毗故地,同樣也是以女性為王,母系社會體制。
這些傳統的風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吐蕃王朝的社會結構,導致當時女性地位較高。
第三、苯教對生殖的崇拜,造成了女子地位比較高;
苯教長期以來都吐蕃信仰的主體,有著極其巨大的影響力,併成為了吐蕃人生活習俗的一部分。
作為一種自然崇拜的宗教,苯教有著許多崇尚生殖繁衍的儀式。而女性則是生產繁殖的象徵,因此在本教的信仰中,女性扮演著重要的地位。例如,藏族很多地方神祗都是女性形象。
這種長期以來形成的觀念,也有可能影響了吐蕃社會中的婦女地位。
第四,女性有可能掌控著家庭經濟的支配權;
在藏區,婦女負責了大部分的生產性工作。這種情況,不管是在農區還是牧區都廣泛存在,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協調和梳理也圍繞女性來完成。
同時,女性在家產的繼承方面也擁有和男子同樣的地位。若家庭中沒有生下男丁,則女兒可以用招婿的方式進行家族的傳續,並可以繼承相應的家產。而入贅的女婿則必須灌上女方的族姓落戶於女家,成為女家的一個家庭成員。
第五,藏族社會中舅舅的地位頗高;
在吐蕃政權的結構中,身為外戚的孃舅地位頗高。
在吐蕃的法律中,曾有一部列出了“傷人性命的賠償規則”,其中贊普舅氏位列賠償的第一等,由此可見,外戚的社會地位之高。
這似乎可以隱隱映射出吐蕃社會生活中,孃家人是一個頗為重要的組成單元,也可以看出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
綜上所述,雖然吐蕃屢見“禁止女性干政”的政令,但就像前文所述,越是反覆申明,越能證明女性地位之高。更何況,社會生活習俗是長期自然形成的,想憑藉一紙政令便輕易逆轉幾乎萬無可能。
赤瑪倫在王室危亡之際,挺身而出力挽狂瀾,算是一個特例。之後,吐蕃再也沒過湧現出,能與之相比的女性政治家。
但王后公然與贊普對抗,甚至刺殺贊普的事件卻能在吐蕃發生,足見吐蕃王朝時期,女性的社會地位根本不是一紙政令能夠化解的。
下一篇我們將會講述,另外兩位左右了吐蕃政壇的王妃:
“身陷兩代贊普謀殺陰謀的蔡邦妃”和“以宮心計的方式,導致吐蕃王朝崩潰的那囊妃”。
回覆列表
無論是哪個歷史時期,像王后干政這樣的事情都是不多的,賈南風算一個,但像司馬衷這樣的白痴皇帝太難遇到了,太后干政倒是不少,從西夏的大小梁後,遼朝蕭太后,張居正的“知己”李太后,再到慈禧,可以說是比比皆是了。而吐蕃歷史上同樣有一位強悍太后——赤瑪倫。
公元676年時,吐蕃贊普芒松芒贊死去,留下了懷孕的王后赤瑪倫。在芒松芒贊去世後的第七天,王后生下了老贊普的遺腹子赤都松贊。
這種情況下,孤兒寡母的,自然有權臣越界,比如噶爾·欽陵,在這個時候,赤瑪倫只有忍辱負重,暗中培養自己的勢力。等到赤都松贊長大成人後,赤瑪倫開始了行動,透過撤換禁軍將領等舉動蠶食噶氏的勢力。
公元698年,赤都松贊以出城狩獵為名,率領3000親兵直接端了噶氏家族的封地——蔚布·蔚達。在此之後,赤都松贊帶兵向唐王朝推進,而國內的大小事務自然是交給了自己的母后處置。
正當母子倆一個主外,一個主內,打得唐王朝焦頭爛額的時候,倒黴的事情來了,704年正值壯年的赤都松贊死了。
在千鈞一髮之刻,赤瑪倫不得不親自執掌贊普權柄,逼迫長孫拉撥布退位,加強對各地動亂勢力的監控,赤瑪倫同時還改革了吐蕃的軍事建制,徵收農業稅和黃金稅,並且多次為孫子赤德祖贊向唐王朝請婚,最終為孫子迎來了金城公主。
在局勢安定之後,赤瑪倫這位威名赫赫而又不失可憐的女人在712年冬天去世了,她可以說是吐蕃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女人了。
至於吐蕃婦女的地位,才疏學淺,我無法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