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範教授的南書房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分上下兩篇。《道經》在前,計三十七章,《德經》在後,計四十四章。

    《道德經》以之“道德”為綱,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釋出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老子又名李耳,出生在公元前570年左右,去世於公元前大約500年左右。楚華人,曾在東周國都洛邑任守藏史,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向老子問禮。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老子決定歸隱並離開周朝的國都,在路過函谷關的時候,守關關令尹喜早就得聞老子的名聲和學問,留下他,懇請老子將自己的學問留存下來。老子遂留下歷史上著名的五千言——《道德經》。

    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傳》中記載了這段歷史。

    《道德經》論述了“道”與“德”。

    “道”是指宇宙存在的道理,自然天地執行的道理。這裡的“道”也是生存於天地間的人修身養性所需要遵循的道理。

    “德”是指生存於世間的人,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

  • 2 # 山海仁愛

    要說起千古以來,影響最大且又最為奇怪的一本書,非《道德經》莫屬。

    世上的奇書怪文倒是有不少,可要論影響力,《道德經》無疑是世界第一!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釋出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可是眾所周知,《聖經》的普及是被宗教強推出來的,而《道德經》的普及,純憑其自身的神奇。

    這本書奇在什麼地方呢?奇在這是一本無法被讀懂的書。

    可以說,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種對道德經的解釋,包括那些對道德經各種恍然大悟的人,也只是自己覺得明白了,難以獲取學界和公眾的普遍認可,別的不說,光是頭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在北宋之前主流觀點就多達三種,如今又從古墓中挖出來了“非恆道”,那說法就更多了。

    有人會問,這麼難懂的一本書,為什麼會廣泛地傳播呢,這就是道德經的第二個神奇之處,從這本書中隨意摘取隻言片語,似乎都大有深意,越琢磨越不簡單,妙在似悟非悟、若明若晦間那一刻意動,勝在恍然豁然、慰然超然間那一絲玄通,可離俗也,可安志,可達心也,可自成……

    這真怪了,這些經文字句難道是什麼咒語嗎?

    那絕不是什麼咒語,反而是非常樸拙的字句,可經文為什麼如此難懂呢?略一分析,發現其中很多話說的似非而是,似是而非,以及種種正話反說,反話正說,打破常識、超出常規,違背常理,難怪叫做“非常道”,簡直和量子物理有一拼,儘管如此,它卻和量子物理一樣,都有著很大的實用性,奇也怪也!

    那麼,這本奇書就永遠無解了嗎?非也!

    別忘了有這麼一句話:“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我們之所以不識奇書真面目,或許是因為思維迷失在了經句之中?如果跳出經句本身,能不能來個“外其書”而“書明”呢?

    用“外其書”的視角重讀道德經,結果還沒等“明書”呢,道德經卻表現出了更為不可思異之處!說出來可能都沒人相信:全篇五千多個字中——

    沒有提到任何時間!

    沒有提到任何地點!

    沒有提到任何人名!

    沒有提到任何事件!

    此外,全篇之中沒有任何地方明確引用過任何人的任何一句話!

    不信嗎?可以逐字逐句去查,那些字兒就明擺著呢,甭管古本今本、甲本乙本道德經,看看就知道了。

    怎麼會這樣呢?遠自蘇美爾、古埃及、古希臘乃至中國甲骨文之殘篇,後至儒、釋、耶、回、馬列哲學之經典,直至今天的各種書刊報紙、論文作文之諸篇,哪有這麼寫文章的?

    大家知道這代表著什麼嗎?意思就是,這本書不帶有任何時代印跡!

    也就是說,如果這本書首次面世是出土於宋墓,那我們就以為書是宋朝人寫的,若首次面世出土於明墓,我們就以為書是明朝人寫的,反過來說,若不是《道德經》中還有些器物名詞、稱呼用詞,這本書有可能比八卦還要早呢,因為書中連易經八卦的事都沒提。

    是的,不但沒提易經八卦,連道家的太極、四象、五行、九宮、天干、地支、丹鼎、仙人等等這些經典概念,統統沒提!等於說,道德經中除了提到了代表二儀的天地陰陽之外,和道教就不怎麼挨邊兒了!

    人們通常認為道教與道德經是一脈相傳的,可實際不然,早期的道教如天師道、太平道剛出現的時候,與道德經的關係……怎麼說呢?有點像洪秀全的拜上帝教與西方聖經的關係,屬於借殼上市,正如洪秀全沒有受過正規教會教育一樣,張陵、張角這些創教人士,也不是老子的正統弟子,為啥?因為先秦時期如老子、莊子這些與道德經有關係的人,都沒有讓人們熟知親傳弟子。

    這也很好理解,人家喜歡無為和“不言之教”,怎麼能熱心搞教育呢?(就衝這點,真不明白道德經是怎麼傳下來的)所以,早期道教只是掛靠了一下道德經,並不是一脈師傳下來的,而且那些人創教之後從事的事業和拜上帝教也差不多,不是造反就是割據,這和《道德經》中講的為人處世原則就更挨不上了。

    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太平道的張角造反和天師道的張魯割據都失敗了,除了一部分人繼續琢磨造反之外,眾多道士開始了潛心修行的生活,鑽研道的應用,這才促進了道術的大發展。

    關於這些,相關文字和史實都非常清楚,咱想不信都不行啊。

    大家想啊,道德經和後來的道教都沒什麼關係了,它還能和其他學說有交集嗎?更不可能,道德經除了在寫法上超離時代之外,還有更為離奇的地方:“道”這種思想,似乎是非常突兀地出現在人間的!

    傳統上,我們都認為道德經是從周易思想中引申出來的,其實不然。周易分為《易經》和《易傳》兩部分,《易傳》(即彖傳、象傳、繫辭傳等)成書於戰國時代,比道德經出現的年代晚,這就不考慮了,那麼《易經》……不知道大家讀過單純的《易經》沒有,在這裡先引用一段,比如這個:

    乾卦 (乾為天)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大家看到了吧?單純的《易經》只寫了各種卦,每卦一篇,都是乾巴巴的卦辭和爻辭,再回頭看一下道德經,很容易發現這兩者之間沒有什麼緊密聯絡,因為《易經》之中從來沒提過道德經中的“道”!甚至連陰陽的概念也沒有。

    哦,也別說,《易經》中還真用過“道”這個字,比如《小畜》卦中的“初九,復自道,何其咎?吉”,《履》卦中的“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可是這些“道”字指的是道路,與道德經中說的“道”,完全是兩個概念。

    道德經中說了兩種道,一種是“先天地生”,然後又生了一二三的那個道,此道相當於“造物道”和“管理道”,包含各種根本規律,叫做天之道,簡稱天道;另一種是“大道廢”那句中的道,此道指的是人間的行事原則、道法道義等,叫做人間之道,因為負責“造物與管理”的天道是不可能廢的。

    但不論是哪種道,都與易經中說的“道”不是一個意思,或者說,易經中的“道”、卦辭、爻辭,僅能與道德經中的人間之道靠點邊吧。

    關於天道思想的來歷,道德經中是明明白白地交了底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從“不知其名”、“強字”、“強為”等用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天道思想並不是從以前傳承中來的,否則直接用原來的概念和名稱就行了,還需要用強嗎?之所以要用強,正因為從前根本沒有,又不知如何表達才合適,很勉強地現給起了個名:就叫“道”(天道)吧,由此可見,天道這種事物從命名到概念定義,是原創首發於道德經的,別無分號。

    就憑這一條,說什麼道德經的思想來自於古文《金人銘》,顯然是不對的,因為《金人銘》中的一句話讓它現了原形:“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這句話道德經中也有,那麼,誰引用了誰的?關鍵在於搞清楚“天道”這個詞!

    我們可以想象在道德經之前有天帝、天神這類概念,還有盤古開天,伏羲女媧創世等神話,哪來的天道一說?天之大道,是道德經中給“混成之物、天地之母” 現起的一個名啊,而且費了那麼大的勁都沒把天道給說明白,若在更早的時候冒出來天道這個詞,麻煩給解釋一下,這是個啥?

    如果《金人銘》中的天道不用道德經的解釋,那又是什麼意思?還能是為雪域高原送來安康的青藏鐵路(天路)?

    這應是一個判斷標準了,也就是說,凡是在文中提過天道這個詞或是相關概念的,必然晚於道德經。《尚書·湯誥》中有“天道福善禍淫,降災於夏”一句,以商湯的名義說了“天道”,後來被證明這是偽古文《尚書》,真古文存於《史記卷三·殷本紀第三》中,那裡面說的是“不道”,而不是“天道”。

    所以說,“道”這種思想,出現的非常突然,並不是從《易經》等典籍中發源或引申而來的。

    另外,《易經》一書是有明顯時代痕跡的,比如在《歸妹》卦提到的“帝乙歸妹”,指的是周文王姬昌迎娶了商王乙的妹妹,此事史稱“帝乙歸妹”,還有在《既濟》卦中提到的“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說的是商帝武丁征伐鬼方的事,人名地名都有,史學家還考證出了戰爭發生於武丁二十九年(公元前 1296 年)二月,連時間都搞定了,因此對《易經》的斷代是很容易的,它不會早於周文王時代,不然怎麼能寫出文王娶媳婦的事呢?

    相較而言,道德經這本“十三不靠”的書就更顯得另類了,我們只能說道德經出現於春秋末期,而不能證實它創作於春秋末期。這樣一來,老子是不是道德經的作者,就可存疑了,但老子肯定是知道這部經的。

    如果非要說起道德經與易經的關係,那就在於道德經很好地詮釋了易經的“易”字。《易經》裡“易”的含義有三個:變易、簡易、不易。

    對於“不易”,一句“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足以概括,可是對“變易”的說明,就有些繞腦子了,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不學點辯證法,還不太好理解這些從參照中來的變易,道德經可能想說:道的存在是絕對的,而道的表現是卻相對的。由於總在變化,這才有了經中那些似非而是、正話反說的現象,什麼大音希聲啦,什麼上德不德啦,照這意思,越是上德就越像流氓?(看來咱也有希望成為上德啊)

    “變易”繞點腦子也就罷了,可對“簡易”的說法就讓人莫明其妙了,怎麼個簡易法呢?按道德經裡說的,個人最好簡易到嬰兒狀態(無知無慾,致柔如嬰兒),社會應該簡易到原始共產主義狀態(絕聖棄智、小國寡民,回到“結繩以用之”時代),難道為了追求簡易,就要反文明、反進步?我們個人都最好別成長了?

    更為奇怪的是,其中聖人之治竟然是“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莫非這位聖人是個飼養員?也別說,凡是養在圈裡的,個個都是“少思寡慾,絕學無憂”的模範。如此說來,我們大力提倡普及義務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還不對了?

    由於道德經中時不時冒出這些莫名其妙的話,可愁壞了後世的學者們,為了從這些話裡解釋出正能量來,真是絞盡腦汁,比如把“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中的“愚”字,給解釋成了淳厚朴實——總不能說成是愚民吧?

    可淳厚朴實也不對頭啊?道德經中有好幾處用到了愚字呢,在別處都當愚昧講,怎麼到這兒就淳厚朴實了?再者說了,經文裡有專門表達淳厚朴實的詞啊,“我無慾,而民自樸”嘛,難道是不小心把“樸”寫成“愚”了?那也不對呀,“愚”和前面的“明”是相對的,樸和明就對不上了。

    這可咋整?乾脆把“明”字也用春秋筆法解釋一下吧,什麼是春秋筆法呢?就是寓含褒貶的寫法,比方說……哦,不用比方了,就用現成的例項吧,學者們把貶義的“愚”給寫成了褒義的“淳厚朴實”,那麼相應的,還要把褒義的“明”給寫成貶義的“智巧偽詐”,這就是典型的春秋筆法,經過這麼一春秋,這句話就解釋成了“古代善於為道的人,不是教導人民知曉智巧偽詐,而是教導人民淳厚朴實”。

    暈,這還用得著“善為道者”嗎?不善為道的也不會沒事兒閒的,把人民都教成狡猾狡猾地吧?先不說能不能教導成功,問題是這麼幹,有什麼好處?

    此外,道德經中的某些思想還有前後矛盾之處,著實讓人困惑。比如“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這句好不容易有點兒慈航普渡的正能量了,可在別處又說“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得,剛有了點善,又讓您給斯成不善了,那我們還能不能有點好兒了?就說百善孝為先這條,算是天下皆知了吧?那請問孝敬老人這事兒到底有何不善之處?如果這都是不善,那天道還能“常與”什麼樣的善人?

    所以,各位大學者們,你們累不累啊?越費勁去解釋,越違反了簡易!對於這類話,最簡單的解釋就是,要麼是反動思想,要麼是亂語怪言。

    當然了,道德經是如此高深,咱們可不能輕易說它是反動思想,那會砸了很多人的飯碗,還會砸了更多人的信仰,實在不行,只好當成是亂語怪言了,不亂不怪不足以顯其高深。

    面對道德經中的各種奇奇怪怪,別說咱們了,就連當年世界頂級的學神、學霸孔老夫子也是相當蒙圈的,《史記》上說,孔子曾向老子問道,之後發了這樣一些感慨:“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這些話,從百度上查一下白話文翻譯,表面上像是在誇老子的神妙,實際上是孔子“不明覺厲”了,也就是說,不明白咋回事,只覺得好厲害的樣子。

    孔子先列舉了鳥、魚、獸這些已知概念,表明他不明白老子的理論歸屬,那些理論與自己所瞭解的知識體系不接軌!然後孔子又承認他對老子的理論無法把握,既不能罔,也不能綸,又不能矰,想學都摸不著門路,所以呢,孔子簡直不知該怎麼形容好了,只能說是像龍一樣玄乎。

    這件事,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道德經的思想觀念是特立獨行的,簡直特立到孤立了,連這本書自己也常在字句中發一些不被人理解的感嘆。我們的學習本領當然趕不上孔子了,所以至今不明白道德經表達的到底是什麼,儘管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對道德經恍然大悟。

    說到這裡,我們要再次懷疑一下,道德經是老子寫的嗎?一個正常的人類,寫出來的思想為什麼這麼奇怪?

    神奇的天道思想,難道來自作者頭腦中的靈光一閃嗎?不太像,因為在道德經中,天道從起源到表現,從規律到運用,已經是一個較為完整的思想體系了,這很難用靈感來解釋,沒聽說過靈感還能閃成連續劇的!

    難道天道思想的出現,純憑作者想象嗎?也不可能,大家都清楚,想象必須是建立在已知資訊上的,一個新生兒不可能想象出股票行情的變化,若沒有大量已知資訊,連科幻小說都編不下去啊!可是道德經中明明說了,關於天道的事兒,即使是最基本的名稱和定義,在從前是也是不存在的!

    如果是人類寫出來的,為什麼作者對從來不為人知的天道大書特書,卻對人間的資訊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等隻字不提呢?這可真邪門。

    誰都知道,只要是寫文章,多多少少都要涉及到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這些是文章的要素啊,寫記敘文章,要記人記事吧?寫議論文章,論據論證能不提到人和事嗎?寫應用文章,如果離開人和事,文章有什麼用?所以說,各種文章都……嗯?等會兒,說到這兒還真想起來一種文體,也許世上只有這種文體才不太注重文章要素,那就是:說明文!

    百度一下“說明文”這三個字,摘要如下:

    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體裁,它對客觀事物做出說明或對抽象事理進行闡釋,使人們對事物的形態、構造、性質、種類、成因、功能、關係或對事理的概念、特點、來源、演變、異同等能有科學的認識,透過揭示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徵、本質及其規律性,解釋事物的原理、含義、特點、演變等。

    看完對說明文的介紹,再想想道德經,咱是不是有些開始懷疑人生了?原來這部道德經,竟是一篇標準的說明文?!而且還不是普通的說明文,***就是一本關於天地人間的說明書!

    難怪道德經寫的如此古怪,那是為了掩蓋一些重要說明中的天機啊!

    隱藏一片樹葉,最好的地方是森林,隱藏幾顆寶石,最好的地方是玻璃堆!比如在道生一二三之後,馬上冒出來幾句帝王稱孤道寡的事,這完全風馬牛不相及嘛,顯得很彆扭,就好像正在說什麼事,不小心說漏了嘴,趕緊扯點別的事掩飾一下似的,再比如“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前面,加了“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這句很有嚼頭的話,也是同樣的目的。

    在整理長沙馬王堆帛書道德經時,幾句天機之言合在一起了,這是天意嗎?大道玄機到了揭曉的時候了?至於為什麼說這幾句是天機,後文中有詳解。

    道德經中的“爛玻璃”還是有不少的,甚至還加上了一些“反動”的話,用以亂擾亂人們的思維,以免過早識破天機。不過既然道德經來歷不凡,就算是爛玻璃也是有價值的,後世學者們各顯其能,從中研究出了一大堆學問。

    不過話說回來,也幸虧有了這些爛玻璃,若是文章中只有“道生一二三”那幾句天機密語,道德經早給扔一邊兒去了,鬼知道那幾句瘋話是什麼意思?

    如果道德經真是一本天地說明書,那就更不可能是老子寫的了,因為要想寫出這麼一份說明書,必須站在天地之上的客觀角度上才行,或者說,必須要有“上帝視角”才行,老子是生活在人間的,他怎麼可能跳出這片天地,從客觀角度上描述它呢?

    或許老子不知透過什麼途徑得到了這本奇書,之後就以老子著作的名義流傳了下來,文中有大量的第一人稱“吾”和“我”,也是為了讓這本書在人間有一個合法的身份?說不定……老子本身就是一外星特務。

    沒這個可能嗎?那還真說不準,我們去看老子的資料,發現關於老子的記載是不確定的,好像給打上了馬賽克!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關於老子是誰的問題,竟然有好幾個選項,司馬遷費了不少事才排除了一些,最終仍然無法確定老子是李耳還是老萊子,只好把這兩位都給寫上了,咱想啊,連誰是老子都不能確定,那麼相關的籍貫、職務、言論、宗譜等等還能有著落嗎?這就有些特務工作的隱秘性了吧?

    老子的身份問題,就當閒聊吧,這個不是重點,我們重點關注的還是道德經。假如這是一本關於天地機密的說明書,那頭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會出現這本說明書呢?雖然說宇宙天地是“道”的產品,可這個“道”還給咱們附贈一本產品說明嗎?為什麼啊?若是不送說明書……怕我們給差評?(咳咳,被這個想法給嗆著了)

    先緩緩神,然後再想接著琢磨,哪啥——我天!這個“道”還會寫文章?

    道能生一二三,我們就不說啥了,敢情您還能生中國字啊?而且還能把這幾千個中國字排列成有意義的字句和文章!這是怎麼回事?道是有智慧的?!

    哦不對,道不可能是智慧,因為道顯然是一種規律性的事物,它“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誰聽說過智慧還是有規律的?能用公式算一下咱啥時候開悟嗎?另外,如果一個智慧只能“獨立而不改”,那它不成二傻子了?再沒完沒了地“周行而不殆”,不會膩歪死啊?

    這麼說的話,道應該是某種智慧的產物,這個產物不但有規律地運轉,還能一步步往下發展出一二三來,從這些特徵上判斷,道似乎是……程式?

    是的,道很可能就是程式,自從計算機發展起來之後,人們的觀念不斷更新,特別是電腦遊戲的普及,讓人們想到了,道也許就像遊戲程式一樣,可是百度了一下相關文章,發現沒人說明白“程式設計師”是誰,又是為了什麼開發了這個程式,另外,我們是誰?從哪兒來的?為什麼會參與到這個“遊戲”當中?我們的最終目標是什麼?

    還有,“程式設計師” 和我們是什麼關係?為什麼一定要把這些天機留給我們?既然給了我們留下了說明,為什麼不把一切真相都說清楚,而是把天機說的雲山霧罩?

    種種跡象表明,“程式設計師”肯定與我們有著密切關係,不然不會向我們解釋和說明什麼,但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他們不能直接告知我們宇宙的深層秘密,而是希望我們終有一天能夠自行揭開這天地的終極真相,因此特意留下了很多線索,不過……他們比較偏愛中國嗎?為什麼把太極、八卦、道德經等一系列玄秘知識全放我們這兒了?

    想到這一層,咱可不能閒著了,人家對咱們抱這麼高的期許,不加把勁研究出來點啥,能對得起他們長久以來為我們的付出嗎?

    可怎麼研究呢?當然要用“非常論道”了,已經用這個法子看出來了道德經的不尋常之處,那就證明這法子相當管用!好,再去看這個世界吧!讓我們從非常的視角,從那些極為尋常的事物中,去發現大道之中的天地原秘!

    從哪裡開始呢?放眼世界萬物,最為常見的無非是生命和物質的運動,咱們本身就是生命,那先從“非常看生命”開始吧。這麼一看啊,立馬發現了生命中一樣很特殊的地方:所有生命都會死!這就有問題了:既然萬物都是道的產物,為什麼生命會死亡,而物質卻不會死呢?生命之中隱藏著“道”的什麼的秘密?請關注後面的內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丈夫意外去世,公婆執意留下已懷孕五個月的孩子,孕婦卻自己選擇把孩子打掉,算自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