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地靜宜

    去火星難度大,第一火星距離地球比月球遠,所耗費的時間太長,相互之間的通訊也會有延遲,第二火星上的環境比月球上要惡劣,第三人類對火星的瞭解程度選比不上對月球的瞭解程度。

  • 2 # 科學探秘頻道

    飛往月球背面著陸,技術難度還是要稍微低於登陸火星的。從前蘇聯發射第一枚火星探測器開始,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往火星發射了幾十枚探測器了,但2/3的探測器都沒能夠完成登陸火星的任務,直接報廢在飛往火星的路上或者登陸火星的過程中。相對於登陸月球,火星登陸成功的機率實在是太低了。美國在上世紀60年代連載人月球都登陸了,但是對於登陸火星來說,他們連70%的成功率都不敢保證。火星因此被稱為航天器的墳墓。

    火星登陸的難度不是一點半點,主要提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距離遠,航行路線和通訊是個大問題。

    火星和地球最遠距離有4億公里,最近也有5500萬公里。所以每次登陸火星都要提前計算好火星位置,選擇一個最近的距離登陸。而即便是最近的距離,也需要航天器飛行大半年才能夠到達火星,這期間還要避免星際空間中各位危險因素才行。所以,能否安全到達火星真的不好說。

    再有就是通訊的問題,5500萬公里的距離,光都要走3分鐘,所以每次通訊一來一回就得6分鐘時間。千萬別小看這6分鐘,在登陸過程中,那麼差一秒中都可能會造成重大事故導致做過最佳登陸時機,甚至會報銷掉登陸器。

    另外,距離遠訊號也衰減的厲害,火星到地球的訊號衰減倍數至少是月球到地球的100萬倍。如此弱的訊號,極其考驗我們的訊號處理分析能力。

    二.火星有大氣層,登陸器登陸時會經歷高。

    雖然火星的大氣只有地球的1%,但即便如此稀薄的大氣也會帶給登陸器巨大的摩擦力,從而導致高熱。火星登入器在登陸火星時,由於重力作用下降速度極快,產熱極大,很多探測器都直接報銷在了這個過程中。而月球表面沒有大氣,所以不存在熱量問題,相對好著陸的多。

  • 3 # 莊劍勇

    你講這麼多,有些道理,但我在想,是100米比賽難度大,還是1000米比賽難度大?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從專業角度解釋一下。

  • 4 # 種植恆星

    自然是去火星更難一些,嫦娥四號的成功當然值得我們驕傲,但月球畢竟離我們比較近,操作的難度也確實存在。

    特別是登陸月球的背面,要比登陸月球的正面要難的多,但這個難度起碼還在可控的範圍之內,而登陸火星難度,起碼要比登陸月球高上幾個檔次。

    火星最大的問題,就是離我們太遠了,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當中,人類也發射過多顆火星探測器,結果有70%的探測器都失敗了,

    包括中國在2011年發射的螢火一號,螢火一號是中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但這個探測器還沒離開地球大氣層就失敗了。

    另外資訊的傳輸是依靠電磁波訊號來完成的,而火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最少也有5千萬公里那麼遠,這就表示地球發出的指令,至少需要3分鐘以上才能抵達火星,

    這就等於增加了登陸火星的難度,讓失敗的機率變得更大,所以才有那麼多的火星探測器都失敗了。

    不過登陸火星雖然難,但人類還是要去的,但這個世界上能夠真正登陸火星的,其實沒有幾個國家,美國當然就不用說了,他們的好奇號和機遇號已經登陸火星很久了。

    而中國目前初步具備了登陸火星的技術,下一步就是2020年要發射的螢火二號,屆時如果成功的話,恐怕又要引起一波國際老鐵的熱議.....

  • 5 # 科學船塢

    相對來說,去往火星難度更大一些,但是,這兩個各有各的難點,不然的話,這麼多年來,也沒探測器著陸在月球背面,搞太空探測,就是要做別人未曾做過的事,如果把沒做過的事都做成了,那你就具備了相應的技術高度。

    火星距離地球遠,即便是火星最靠近地球時,也得有5500萬公里,這是地月距離的145倍,通訊延遲較大,很大程度上依靠事先編好的程式在操控,地面上的人們也只是在等待著成功的訊息而已。

    火星有大氣,探測器在著陸時與火星大氣的摩擦甚至可以達到1500攝氏度的高溫,所以,隔熱罩的傾斜角度要剛好阻擋掉所有的熱量,因為,如果傾斜的不對,導致隔熱罩後邊的探測器主體遭到了熱量的侵襲,那就是任務失敗。之後是開啟降落傘,拋掉隔熱罩,開啟著陸架,反衝火箭啟動,探測器平穩著陸。這一系列的操作都是在5500萬公里之外進行。

    嫦娥四號降落的月背,環形山撞擊坑佈滿了背面,到處是坑坑窪窪的地方,以及一些較高的峭壁,探測器需要自主尋找合適的地方降落,在一定高度上懸停一會兒,探測下方地形,找準地點,然後垂直降落。曾有外國專家說,想要建立地球-月背的聯絡需要多顆衛星,可是我們就一顆“鵲橋”就辦到了。

    火星,我們也是會去的。2020年左右,中國將派遣一顆火星探測器,其中包含一輛火星車,同時展開對於火星的天地探測。

    別人沒做的,我們做了,別人正在做的,我們也在做,雖有差距,但是這種差距會不斷縮小,甚至在之後會有所超越。

  • 6 # 天狼星73316

    中國計劃將在2020年實現火星的著陸巡視,在2030年實現火星的取樣返回。

    看看中國的太空探測計劃,就知道那個難了。

  • 7 # 章彥博

    去火星的難度還是要比去月球難很多的。原因在於兩點:一、火星更遠;二、火星有大氣層。

    更遠的航程,意味著需要更多的燃料、需要更精密的控制。在去火星的過程中,加速、減速的過程都會消耗燃料,這些消耗會比去月球大很多。而由於距離遙遠,其中變軌、調姿都需要非常精密的控制。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由於距離極遠,一開始的微小誤差,都會在足夠長的時間後,變成巨大的偏差。所以飛行器需要在路上就不斷的修正自己的位置。

    更長的距離也為控制帶來了難度。長距離遙控首先是訊號會衰減。訊號會隨著距離的平方反比衰減,地月距離是38萬千米,而地球到火星的最短距離則是地月距離的五百多倍,訊號會衰減二十五萬倍。這樣就對通訊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即便訊號問題解決了,距離的變化仍然會引起控制難度的增加。最直接的,就是時差問題。地月控制的時差在秒的數量級,而地球到火星的時差則是分鐘量級的。在地球傳送一個訊號,要幾分鐘後才能得到反饋。

    其次是因為火星存在大氣,這樣著陸的時候就需要防止燒蝕,從而需要攜帶降落傘,這也是非常消耗體積與載荷的。火星質量更大,落地需要的緩衝也更多。凡此種種,都給降落火星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 8 # 時空通訊
    這兩個難度不是一個數量級,去火星與去月球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大家想想,人類載人登月都50年了,現在派出一個探測器去月球對於美俄這樣的航天超級大國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問題是不管弄個什麼探測器去月球,都要花大把的鈔票,因此去哪裡不去哪裡就要仔細斟酌。

    過去怎麼沒有人去月背登陸呢?這是因為月球自轉已經被地球潮汐鎖定,只有一面一直向著地球(正面),而另一面(背面)地球一直看不到。這樣地球發射的電波就會被月球本體所遮蔽,探測器到了那邊就接收不到任何指令和訊息,無法聯絡。

    中國為了發射嫦娥4號在月背登陸,在今年5月就發射了一個叫“鵲橋號”的中繼星在月球背面上空等候,當嫦娥4號登陸後就能夠成為它與地球指揮中心聯絡的橋樑。現在嫦娥4號已經成功在月背登陸,執行和聯絡都正常。

    那麼美俄是沒有這個技術和能力在月球上空發射一箇中繼星嗎?不是,這只是每個國家太空探測的程序和起點不一樣,計劃也就不一樣而已。

    上世紀美蘇太空爭霸,發射了上百艘探測器到月球、金星、火星,月球、金星美蘇的都很成功,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資料。

    實際上,美蘇已經透過對月球發射的數十艘探測器千百次繞月探測,月前月背的情況摸得都很透了。儘管沒有登陸月背,但繞月飛行拍照、探測多次,已經對那裡的地形地貌瞭如指掌,就不願再花巨資啟動這種計劃而已。他們的目標轉移到了更遠的深空和軌道空間站建設。

    深空探測既是技術活也是燒錢的祖宗,沒有實力是玩不起的。

    幾十年來,發射到火星的探測器基本上是NASA(美國航天局)為主導,發射了20餘艘探測器,除開始有幾艘失敗,絕大部分都成功了,而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也發射了20餘艘探測器前往火星,卻沒有一艘到達目標,均以失敗告終。就在2011年還發射了一艘,中國還搭載了一個叫“螢火蟲”的小不點探測器,結果也是不知所蹤。

    發射火星探測器成功或部分成功的還有歐洲航天局和印度。NASA隨著探測器還送去了5輛火星車,機遇號和好奇號在上面分別十多年和七八年了,還在正常工作。前不久洞察號探測器又成功登陸火星,將對火星地下結構進行探測,為今後的載人登月做準備。

    NASA派出最遠探測太陽系任務的是新地平線號,現在已經完成冥王星的探測任務,前往柯伊伯帶探索小行星,距離我們已經60多億公里。

    還有4艘探測器已經完成太陽系探測任務,往太陽系外飛去,最遠的旅行者1號已經距離我們216億公里。

    NASA已經啟動了重返月球載人月背登陸和載人登陸火星計劃,還要在月球軌道建造深空之門空間站,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他們就不會再簡單的發射個無人探測器去月球背面了。

    而俄羅斯現在有錢有精力弄這些玩意嗎?

    現在歐洲和日本等國航天探索發展也很快,都派出了自己的探測器飛行若干億公里捕捉小行星,都成功達到目標,並且在上面取樣,還要運送回來研究。

    月球才距離我們38萬公里,而這些遙遠星球的探測距離都比月球遠幾百、幾千、乃至上萬倍。就像打槍瞄準,你還在瞄準500米,人家已經瞄準幾十公里幾百公里甚至幾千公里了,這在一個檔次上嗎?這種導航能力和精準控制絕不是探月可比的,既需要強大的深空網路支援,也要頂尖的科學儀器裝置和技術力量支援,還需要大量的經驗和管理積累。

    我們一定要實事求是,正視和承認這些差距,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趕,才有可能在可預見的時間裡,躋身頂尖前列。

    不管怎樣,嫦娥4號是世界第一艘在月背登陸的人類探測器,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又前進了一大步,中國在月背探測取得的成果,是中國也是世界航天事業的寶貴財富。

  • 9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發射探測器去月球背面與去火星,哪個難度更大一些?

    去火星的探測器大概需要走1.5億到2億千米,為什麼那麼大是因為火星相對於地球的距離隨時都變化的!但去月球的路程大致一定的(因為月球圍繞地球公轉,距離變化不大),儘管會大於38.4萬千米,因為會根據火箭的推力選擇一圈圈繞上去呢還是直接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當然後者火箭要求推力更大,但到達月球時間比較快!

    嫦娥奔月之路大概就是這樣,從技術上來操作與每次登月的探測器沒有任何差別,但月球背面有一個通訊中繼要求,因為受到月面遮擋,因此必須要在L2點上設定一箇中繼衛星!而鵲橋就是因此而生!當然到現在為止這些裝置工作都非常正常,而且還在繼續中繼服務!

    因此兩者具備之後就可以展開月背任務了哈,當然並非說這樣的任務很簡單,即使如此咱地球上也沒幾個國家能完成,相信美帝應該是可以的,歐空局似乎也能操作,但天時地利人和則唯有天朝!

    但去火星就不一樣了,由於火星和地球都圍繞太陽公轉,而兩者的角速度並不一致,因此火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是隨時變化的!上圖標出了地火之間最近距離的時,基本上兩次最接近的間隔約為779天,也就是2年多,因此理論上隨時可以去火星,但由於咱地球人的發動機不給力,燃料也不是那麼充足,因此必須要選好時機再出發!

    如上圖,飛船到達火星軌道時候火星也剛好到了那裡,計算可得非常精確,要不然提早到了或者遲到了那就完蛋了,您不要以為探測器仍然會回到地球,因為地球也在不斷運動中,探測器的軌道只是和地球軌道相切而已,至於能不能遇到,總有一天,但卻不是你希望的那天!

    另外到達時火星距離地球已達到上億千米,甚至更遠,那通訊延遲下根本就不可能遙控操作,因此降落火星都是自主操作的,從下降開始到著陸火星,只需短短的7分鐘,但卻被形容成“恐怖7分鐘”因為太多的探測器在這個時候掛了!當然沒有與火星會合的也有,但相對比較少!

    人類向火星發射的探測器中,成功率50%都不到,即使NASA成功率也不到70%,因此火星探測的難度可想而知!

    各位可以看看火星任務失敗與成功比例,當然NASA仍然是成功率最高的機構,從這點來看,也不得不服這個成立最久的航天機構之一的NASA,薑還是老的辣一點!幾個成功登陸火星的探測器,當然最新的是黃色字元的洞察號!

    洞察號登陸火星的過程!

    這個氣動結構是月球登陸所沒有的,因為火星有一個稀薄的大氣層,因此穿過火星大氣層將十分危險,必須要有一個防燒大底,但也由於火星大氣的稀薄,因此全程高超音速氣動下防燒還能湊合,但超音速下開減速傘實在比較困難,不過NASA解決了,多次在地球高空測試後玩出來的!看來想要玩得溜就要玩得多,否則就摔給你看!!

  • 10 # 來看世界呀

    發射探測器登陸火星比登陸月球難多了,目前可探測器登陸的只有美國,月球背面和正面登陸差別或許只是訊號中轉,是要更麻煩一些,但難度未必會高多少。

    發射探測器到火星主要有兩個難點,一是火星距離地球更遠,對火箭運載能力的要求自然更高,中國目前的火箭是或許都難以承擔,長征五號是有能力發射火星探測器的,但是還需要飛行試驗;二是訊號延時時間太長,操控精度要求非常高,還是由於遠,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也有5500萬公里,訊號延遲至少有3分鐘時間,3分鐘對於探測器的軟著陸過程來說是相當漫長的,洞察號軟著陸經歷了恐怖七分鐘,七分鐘內只能等待,如果程式出錯,那就代表失敗。

    人類目前發射火星在軌探測器的成功率很低,洞察號登陸火星的時候,NASA認為成功率不足50%。而以往人類發射到火星的探測器大多數都失敗了,包括中國2011年和俄羅斯合作的螢火一號,目前只有美國實施過並且數次成功軟著陸月球。相比而言月球距離地球只有38萬公里,就算在遠地點也不到40萬公里,訊號延遲只有2秒多,登陸月球背面需要經過中繼衛星的訊號中轉,那訊號延遲總共算下來也還是不到半分鐘,還是比較有利於操控的,目前可以探測月球的國家有中美俄日印歐洲,因為相對容易辦到,所以就扎堆了。

    月球登陸的時候,探測器著陸時著陸相機可以準確地測距並且將資訊及時地返回地球,使操控中心獲知探測器的飛行姿態等資料,而火星登陸沒辦法用這種方式,靠的是提前設定後的程式,那就需要再提前一些進行大量的測試試驗、再實驗室或者電腦上經過大量的模擬,或許還得掌握火星的氣象變化等資料。

    兩者相比還是火星登陸更難,但現在擁有自主航天的國家才幾個啊,不斷地試驗總有一天技術會有趕上去的時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滑動軸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