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別控制
-
2 # 心靈枸杞
流行音樂的和聲概念使用方式,基本就是套招.就像是流行衣服一樣,大家會穿一樣的衣服或是類似的打扮。但是不懂編曲不懂和聲概念的人,都會說是看這小節的音符是什麼,然後就去配套和聲。這種說法絕對是不可取滴。如果真的要說音符是什麼就配什麼和絃,一小節就會出現好多和絃。因為的旋律不太可能都是同一個音符在一個小節,因為最多人用的和絃進行是1645,難道你的旋律是|1111|6666|4444|5555|這不是太瞎了嗎?
其實旋律配和聲說簡單很簡單,說難還真的要懂很多的事情你才真的會了解。和絃大家都知道有很多種,多到都不知道要何年何月才能學習完。其實學習和聲要知道一個調就等於十二個調。一個調基本就是七個和絃,在不同調裡也是一樣的。而每一個調裡的七個和絃,都是有階級之分的。一級和絃是老大到七級和絃是老七,他們都有各自都扮演不同的角色(功能的意思),不是可以隨便亂接的,往往旋律配和聲好聽的時候,就是表示你用對了。不好聽的時候就表示是你用錯了。那要怎麼才能用對和絃呢?你得多學習很多相關的知識。
下面我們準備的第一個認識是四度圈(也就是五度圈)但是方向不一樣,學習思考也不一樣。
四度圈F Bb Eb Ab Db F# B E A D G C
而在這個圈圈裡以順時針方向七點到一點鐘方向剛好是在一個自然音階上面的七個音(去掉升降級號)留下的剛好也是是C大調或是A自然小調的七個音符。F B E A D G C 排列數字 4736251
第二個認識是 :順階和絃表格。
這個表格是要讓大家學習不是隻有自然大小調音階,在音樂上還有很多其它的音階。而每一個音階都有其自己所排列的順階音階概念,不是都是像自然大調一樣,更重要的是它們之間都有個調中心概念,以下舉例的表格就是以C為主的調中心概念去寫的表格。而它們相互中的和絃都是彼此可以互換代理的。第三個個,除了上面兩個概念,當然你要懂得和絃的構造。基本要學會(大,小,增,減和絃)這是最基本的要求,跟重要它們也是要學會複雜和絃的基礎要件。
第四個就是要學會流行音樂的和絃套招(就像是功夫的招式一樣)。
1. 1645 2.4321 3.17654325 4.4736251 以下以C大調做例子做舉例:
1.1645 = C Am F G
2. 4321 = F Em Dm C
3. 17654325 = C G/B Am G F Em Dm G
4. 4736251 = F Bdim Em Am Dm G C
上面這是音樂裡最常見的招式。不要小看它,如果你真的能夠融會貫通。這四個招式就可以千變萬化。
-
3 # 豫見美好時光
首先要譜曲,如果你懂樂理知識的話,可以把你自己感覺滿意的節奏音調記錄下來,創作。如果你不懂樂理知識,可以找別人(懂音樂的人)幫你,根據你的歌詞的內容定音樂節奏和旋律。祝你成功
-
4 # 大冉
首先,你自己唱的歌曲的話,需要透過樂理知識為你的歌曲譜曲,電子琴最好,先把譜曲寫出來,每一句怎麼唱,應該根據旋律和感覺來調整,自我感覺唱著協調,上下句連貫,然後把譜曲寫出來,然後在去找專業的人幫你完善,修正,這樣一首歌就出來了,當然只是簡單的譜曲,至於中間前奏,插曲,伴奏怎麼去修飾,要根據大體音樂的基調來完善。最主要是你要唱出什麼樣的感覺,頹廢,愉快,歡快,悠閒的感覺等決定了你歌曲的主旋律感覺!
-
5 # 六級和絃
這個問題牽扯到配樂的基本概念
首先你要有一定的樂理基礎,然後把旋律記譜,首先按照首尾音符來確定一下大小調,然後確定調式,比如1=C 1=F等等
確定好大小調和調式後就可以按照譜子來遍配主和聲了
拿C調來說,比如大調,首個和聲大致在C調的的1級和絃,也就是C,如果聽覺上很和諧的話,大致沒有什麼問題了,然後就是下一小節了,首先看這一小節中出現最多的音符和時值最長的音符以及重音上的音符,這樣大致能確定和絃的組成部分,然後按照和聲排列試一下是否和諧......所有的和聲出來以後,再按照歌曲的特點修改和聲的組成部分,這樣就會更貼切你編配的歌曲了
-
6 # 風中雲笛
大家好,我是一位音樂愛好者。我喜歡音樂,喜歡聽各種版本的音樂,歷史流行歌曲、鄉村歌曲、草原歌曲、、、新潮歌曲等,以下是我的觀點和分享
1、先將歌曲最初和結束的末節配上和絃。大調為C ,小調為Am。
2、結束前一末節一相配以屬和絃或屬七和絃。大調為G 或G7,小調為Em或 E7。
3、屬七和絃前如適宜的話,最好配部屬和絃。大調為F ,小調為Dm。
4、一般來說,和絃的根音按逆行的三五七度進行時為傑出進行,而順行三五七為不良進行。
在初配好的和絃根底上有必要使用音階上各級和絃的功用尋覓署理和絃再度美化和絃
-
7 # 千枝萬葉74080886
“給歌曲配旋律”?
題主是“音盲”,還是智商有問題?!
地球人都知道,所謂的“歌曲”,由歌“詞”與“曲”譜兩部分構成。
其中的“曲譜”,又稱為“旋律”。
作為創作完成的一首歌曲,是以曲作者確定最後一個音符為標誌的。
一首完整的歌曲,本身就有曲作者譜寫的“旋律”,為什麼還要再“給歌曲配旋律”?
提問的本身就存在明顯的邏輯錯誤!
估計題主很可能是把“和絃”或者是“配器(編曲)”與“旋律”混為一談了?
這句話的正確表達,應該是“怎麼給歌曲配置和絃(或者配器(編曲))?”
或者是“怎麼給歌詞配旋律?”
在一首歌曲創作完成之後,確實需要根據歌曲“旋律”的走向,為其配置“和絃”伴奏,並確定和絃的走向。
同時,還要給旋律編配演奏樂器的種類及其相互之間的配合(配器或編曲)。
不知樓上的諸位大神們是如何理解,對這種帶有明顯邏輯錯誤的提問視而不見,並且高談闊論?!
-
8 # 歲月歌聲
我上譜例吧,用大家都很熟悉的《小星星》。
第一步,你需要唱出這段旋律:
唱過以後,你會發現有幾個地方有點一句結束的感覺,那個地方往往就是Cadence的落點,用比喻的話就是音樂的標點位置。有可能是半終止式V級,有可能是終止式V-I。
所以第二步你要斷句:
如上面所說的,一句的終點往往是Cadence的落點,我們就可以根據和聲知識,先把終結的和絃填上。半終止製造緊張,解決在一首作品的屬音上,使用的是主調中的第V級和絃,如例子主調為C大調,因此V級是G。終止式製造音樂結束的感覺,解決在主音上,使用V級和I級的連線,所以在最末尾分別用G和C:
好了基本的標點已經有了,那我們開始觀察這段旋律,它是4/4拍,一個小節的第一個音為重拍,為了律動與和絃的頻率相合,我們先為重拍加上一個和絃。而這個和絃需要與旋律的其中一個音相符。在和聲學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有三個和絃,分別是I級,IV級和V級。我們先考慮用它們。
第一小節是開始,有Do、Sol兩個音,於是我們考慮C大調的I級C,它正好有這兩個音,而且作為開始用最穩定的I級在音樂中非常普遍。第二小節有兩個La,我們先考慮最主要的三個和絃,於是採用IV級F,因為只有它用La這個音。其餘小節如此類推,可以得到:
填入以後我們還發現小節中有的音不存在已有的和絃中,比如說第二小節的Sol,而且它時值兩拍,落在小節的次重拍上,於是我們可以判斷還缺了一個和絃,也就是說和聲的頻率是每小節兩次。於是我們按照上個步驟的推理,填入和絃:
唔,和絃齊了,可以說是配好了,但聽起來好像有點呆板而單調,問題出在低音線上(bass line)。因為音樂是有它的一套和聲規則,如果聲部之間出現衝突,會破壞聽感,而這些“衝突”就是指如平行八度、五度這些和聲學上的“錯誤”。於是我們開始修改低音線,讓它更流暢。因為低音的變化,和絃也跟著變化,而開始使用轉位:
靈活使用和絃的轉位,可以使低音走向更加的符合邏輯:就是讓它儘量接近圓滑的、由點組成的線段,各個音之間儘量呈現級進(不動或者半音、2度),避免頻繁的大跳(三度以上的大跳);讓它儘量避開與旋律的平行移動,製造它與旋律線的反向進行,比如第五小節,旋律從Sol到Fa下行,那低音就從Mi到Fa上行。 以上就是古典和聲學的規則,配和絃到這裡就算大功告成了。
當然,這樣聽起來還是有點大路貨,規矩是規矩了,也算好聽,但好像還缺了點什麼。對,在黑人流行音樂中,他們把這些基本的三和絃叫作“Slim chord”,而把加入了眾多和絃外音、色彩音的豐富和絃叫作“Fat chord”,於是就有了爵士和聲的重新改編,以下是我改的版本:
在爵士和聲中不需要遵守一些古典和聲的規則,比如說和絃的平行移動。其實古典和聲也可以把和絃配得很豐富,莫扎特一樣把三和絃玩得出神入化,僅僅是幾個和絃外音就使音樂變得奇妙無窮。
從倒數第二步到最後一步的爵士和聲改編,思路如下:
首先我們來看看原來的低音線是怎麼樣的:
這條低音線比較圓滑,從第一小節到第四小節,Do-Mi-Fa-Mi-Fa-Do-Mi-Sol-Do,沒有多少大跳,最大限度只三度的小跳和最後終止式的四度。 再看看第三小節,第一音Fa,我們是可以考慮讓它下行變為Re的,這個小節的第一個和絃就成了Dm(II級)。但在原來的三和絃基礎上,會出現平行五度的錯誤,於是在原有版本中我們還是留在F。
這是經過修改的爵士和聲版本的低音線。可以發現我們在第三小節採用了II級。為什麼可以呢,因為爵士和聲是以七和絃為每個音級的基礎和絃的,每個和絃基本上都是構築在七和絃之上。七度音給和絃帶來了開放的感覺,本來七度音是有強烈的被解決傾向的,它很想回到主音上。如果你哼一句旋律,唱到Si(7)的時候,就很自然的唱下Do(1),這就是自然解決傾向。現在七度音帶來了開放的感覺,就把平行五度的聽感弱化了。在非裔美洲人的音樂和爵士中,把這叫作是“平行主義”,它強調的是和絃平向移動的色彩,而不會管古典和聲學的“錯誤”,它的聽感相對於古典和聲是“非理性”的。 同樣的例子大家可以從《粉紅豹》的主題或者《So What》中見到。《So what》曲例分析和絃相關問題? - 音樂於是,我把C/E、F變為Em7和Fmaj7就有解釋了:爵士和聲的基礎是七和絃,將所有的和絃都加入七度音。
繼續分析我新的低音線。在作品中,決定一個和絃的基礎是它的最低音,最低音、根音及其他音共同構成了和絃。因此,我們配和絃,首先以實際的最低音為基準。 低音線圓滑的意義在於使它富有歌唱性,把它寫得像旋律一樣。同時又要保證它與旋律線不衝突,有更多有趣的對比和邏輯關係: 對比:旋律線上行,低音線下行。 邏輯關係:旋律—Do,Re,Mi;低音—La,Si,Do;Do—La之間呈三度的關係。 所以會有第一到第四小節的旋律線和低音線的同向移動,他們符合邏輯關係;第七小節的反向進行,他們符合對比。
現在我們再看上圖的第四小節,那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首先,爵士音樂中是不喜歡規矩、習慣的聽感,它會盡一切努力打破這種思維,然後利用聽眾的慣性給你製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驚喜。第四小節,我們本來是期待一個終止式V-I(G-C),如第一個版本那樣的。但這裡爵士和聲卻把C換成了Am7,而Am7恰好是C大調的VI級和絃,讓Am代替C,句子的行進就變成了V-VI行進阻礙(G-Am),這在音樂中是很常用的,例子有久石讓的幽靈公主《もののけ姫》最後兩句相同樂句的反覆。這也是所謂“VI級是I級的代理和絃”的由來之一。 而在爵士中,為了給Am7的色彩預備,我們不採用C大調的V-VI,而是從A和聲小調中給Am7做預備,所以採用的是A和聲小調的V-I進行。於是就有E7,A和聲小調的V級。這就是離調原理。 同理,第七小節,我們用同樣的方法,為了得到Dm7的色彩,從D和聲小調的角度考慮,得到A7這個V級;第八小節,從G大調的角度考慮,得到F#這個V級的轉位。 當然,這種和絃的改動,儘量要讓旋律線的音都包含進和絃裡,至於中間的音,就由你個人發揮了。
這樣低音線就變得豐富,適當地進行一些跳進,並出現半音的上下行,變得更有趣了。但能不能再有趣一點呢,可以的:
我們來看第四小節,如果低音線太過沒有起伏了,會讓音樂太過平緩而無趣。於是我們把低音調整一下,給它在E7這個和絃內進行一些運動。原來的低音可以換成E7中的任何一個音,即:Mi,Sol#,Si,Re。這裡為了向第三拍的La靠攏,我選擇在它前面用一個Si,這樣兩者就很靠近。 在第十小節,我為了得到Dm7,我就運用上面提到的離調原理,先來一個A7,同時也把這個持續兩拍的音加入一個新的和絃,讓它顯得不那麼“空”。
最後看看最後一個小節。首先G7(9)到G7(b9),我選擇讓La作一個小小的運動,從La向降La運動,讓低音在靜止的時候,和聲上也有一點變化。 最後的Abmaj7是什麼回事?編曲的老師們應該很熟悉了,那就是所謂的降VI級,但在爵士中,我們是把它解釋為C和聲小調的V-VI進行,借用了另一個調的色彩。
好了,大家現在可以知道當初為什麼我不把最後一步的詳細過程寫出來,你會發現原來需要有這麼多的思考過程,太複雜了。
給大家一個彩蛋,《自新大陸》主題的小改編,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用它來做點練習,體會一下爵士和聲是怎麼改編的。
低音線做好了,按照我的思路,思考一下其中的邏輯。
最終的版本:
-
9 # 4歲半樂
1.確定歌曲的調式。以1、3、5其中一個音開始並結束在1音或5音上的是大調,以3或6開頭並結束在6音上的是小調。大調歌曲主要配大調和絃;小調歌曲主要配小調和絃。
2.歌曲的開頭和結尾應配主和絃。大調為C,小調為Am。
3.終止前的一個小節配屬七和絃或屬和絃。大調為G7,或G,小調為E7或Em。
4.屬七和絃前應配下屬和絃。C → F → G7 → C。
5.然後再為每小節配和絃。小節中的音明顯傾向於某一和絃就配上該和絃。
6.如果小節中的音對任何和絃的傾向性都不明顯的,就應以重拍上的音或時值較長的音為準。
7.考慮和絃進行是否合理。三度、四度、五度、六度連線是良好進行,二度、七度為不良進行。
8.用代理和絃美化和聲。
流行音樂的特點:
一、和絃進行程式化
1.C → F → G → C
2.C → Am → F → G → C
3.C → Am → Dm → G → C
4.C → Dm → G → C
5.C → G/B → Am → G → F → Em → Dm → G → C
6.C → Em → Am → Dm → G → C
二、和聲配置圍繞旋律為中心,允許反常的和聲序進和聲部進行。
三、大量使用爵士味和聲。
使用七和絃、六和絃、增和絃、減七和絃以及各種高疊置的九和絃、十一和絃、十三和絃,這些和絃的運用使和音變得富有刺激性。象在C → Dm → G → C中出了開始和終止用主和絃外,其他和絃完全可以全部變成七和絃。
還有一些象低聲部的半音下行和高音聲部下行來編配和絃。
四、重視和絃色彩的變化
如用F/G代替G,以bB或G/F代替G。運用掛四和絃、九和絃、七減五和絃、大七和絃。
-
10 # 林音悠揚
一、確定調式調性,把握歌曲基本情緒看看歌曲是什麼調,是不是在你的音域範圍之內,如果不是,將它調整到適合你自己的調,從而確定歌曲的調性。然後,看看歌曲是大調式的還是小調式的,全曲的情緒是溫柔委婉的,還是高亢激烈的。
二、配好曲子和樂句的開始和中止處接著來看歌曲的開始和終止,開始和終止處一般應配上主和絃,因為主和絃最穩定,可以起到明確的開始、結束作用。然後來看每個樂句的起始和終止處。一個樂句可以是完整的一句歌詞,也可以是情緒的一個小段。
可以將其看成是一段微型面完整的歌曲,因此在它的開始和結束處要有較為明確的表示,但因其只是整首歌曲的一部分,這種表示應比整首歌曲的起、止處稍弱,所以可以配一些半終止式的和絃,即前面講過的副和絃,當然配主和絃也是可以的。這樣,歌曲的基本骨架就搭好了。三、確定每小節主要音,配上相應和絃從歌曲的第一小節開始,看看該小節裡面哪幾個音最多,哪幾個音的時值最長,找出含有這幾音最多的和絃作為該小節的和絃。比如對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第一小節,該小節1和6就佔了音數的一半,且加起來的時值最長,那麼1和6是主要音,如果是C調的話,則可以配上Am和絃,即A小調的主和絃。
要說明的一點是,確定和絃時,時值的長度要優先於音數的多少,這個道理是顯面易見的。比如這樣一個小節1--75,7和5佔了兩個音,是否該配G和絃:呢?不是的,因為從時值上看仍然是1佔得時間長,所以應配以含1的和絃,如C和絃:1、3、5等。按照這個基本原則可以初步為所有小節確定和絃。四、用和絃的傾向性最佳化和絃進行透過上面兩步,歌曲和絃的大致面貌已經出來了。但還不夠,我們還要用和絃的傾向性來最佳化和絃的進行。首先,可以在全曲和樂句的終止的前使用屬七和絃,以達到更加明確的終止效果。
在歌曲的其它部位的主和絃前也可以用上屬和絃和屬七和絃。以C大調為例,在C前用上G或G7,可以達到完美的終止效果。五、用副屬和絃和離調和絃做修飾以上幾步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根據歌曲的具體情況,進一步用副副屬和絃和離調和絃進一步美化和聲。比如在A弦前可以嘗試使用E或E7和絃,很可能會有非常美妙的音響效果。但並不是所有歌曲都可以用副屬和絃和離調和絃來修飾的,要慎用。
回覆列表
首先要譜曲,如果你懂樂理知識的話,可以把你自己感覺滿意的節奏音調記錄下來,創作。如果你不懂樂理知識,可以找別人(懂音樂的人)幫你,根據你的歌詞的內容定音樂節奏和旋律。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