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時看了書,今天剛剛看完電影。寫點感想,收拾一下情緒。由於對書的記憶已經久遠,以下大多感想由電影而發。------ 仔細想想,故事中何止直子和綠子經歷了痛失摯愛的悲劇。渡邊失去了摯愛的直子。玲子離開丈夫和孩子7年(書中還有那段更加悲痛的故事)。初美得不到永澤的愛而割腕自殺。可以說幾乎故事中的每個人都是受過深痛傷害的人。直子的父親失去了摯愛的妻子(而一病不起)。可每個人的命運又不一樣,所以每一個人對生命的選擇,都值得我們去思考。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渡邊、木月、直子是很好的玩伴,木月和直子更是青梅竹馬,是“在六年級時接吻,直子第一次來月經,是跑到木月面前哇哇大哭“的親密關係。三人時常結伴出行,在渡邊和直子之間,木月是維繫二人的橋樑。三個人的個性都非常孤僻,交際圈很小。當木月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對二人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打擊。渡邊選擇了離開傷心之地,到新的學校生活。整日看書,獨來獨往,從綠子和渡邊的初遇時的場景就能看出,每個桌子上都有2、3人結伴看書,而只有渡邊是獨自一人。反觀直子,在失去木月後,更是連如何與人交往都不能了,患上了抑鬱症。說到這裡,恐怕必須要提到故事的時代背景。上世紀60年代,全世界都在經歷青年人的反叛、抵抗的思潮,日本學生紛紛走上街頭抵抗政府。可是總有幾個人與眾人的方向背道而馳,他們就是渡邊、直子、綠子等人。借用電影中教師的一段話:“你所愛的人不愛你,一段段的單戀,釀成安德洛瑪克悲劇……世上不存在比希臘悲劇更嚴峻的問題”。他們是時代中獨行的人,這加劇了他們的孤獨,甚至是寂寞。他們同時是感情上受到傷害的人,“愛的人不愛自己,或者離開了自己”,這樣的事情給他們人生帶來的震動,讓這些脆弱的年輕人幾乎無法承受。綠子失去了自己母親,父親也病重住院,自己的姐姐不在身邊,她一個人承擔著整個家庭的壓力。可是她極力掩飾這一切,她永遠身著鮮麗的外衣,她喜歡戴墨鏡,從而能遮住自己疲憊的雙眼。她甚至謊稱自己的父親去了國外。我甚至懷疑,那個從未露面的男朋友,是否真的存在。她點燃一支支香菸,把自己脆弱的一面藏起來,直到喜歡上、愛上渡邊。直子和木月保持著極親密的關係,幾乎可以說在她17、18歲的年紀之前,她的世界只有自己和木月。她的生活就像在泳池裡從背後抱著木月一樣,她不管周圍是怎樣的,只心心念念著懷抱中的人。可是突然有一天,她的懷抱空了,她的世界缺失了一半,甚至好像是自己的身體缺失了一半。她突然看到一個陌生的世界,陌生的人,她不知道如何與其中任何一個人接觸。她想起一個人,渡邊。她找到他,可是他們之間幾乎沒有交流,永遠是穿梭城市之間的快速行走,她在前,他在後。直到有一天,直子過生日,渡邊為她準備了蛋糕和禮物。這一夜她溼了,和渡邊完成了她的第一次。但是,這幾乎是另一個毀滅的開始。她和木月試了很多次都不行,下面溼不了,可和渡邊的一次卻溼的厲害。這讓她開始質疑和木月那十幾年的感情到底是什麼:如果是愛情,為什麼他們連做愛都不能,為什麼她沒有生理反應;如果不是愛情,那自己豈不是荒誕可笑,因為否定這段感情幾乎就是在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生命的意義。這也就是直子的苦惱:“失去木月之後,我連怎麼與一個人交往也不懂,甚至搞不清楚……愛上一個人是怎麼回事。”這是一種世界觀的崩塌,以至於直子住進了療養院。所以我們應該可以說,表面明媚的綠子,內心其實很脆弱。但綠子還是一個樂天派的人(這和後來的渡邊一樣)。綠子是在渴求愛,渴求一個人能真正的關心她,無微不至,一旦愛上就全心全意,不離不棄。可是直子受到更大的傷害,她對自己近20年的人生產生懷疑,她的人生觀世界觀搖搖欲墜。她不是得不到愛,而是不知道如何愛,甚至不知道什麼是愛。她內心不接受自己,無法允許自己主動去愛,也就無法接受別人的愛了,最後她只好選擇離開這個世界。我想這時候已經回答了題主的問題,不知道這個答案可不可以接受。接下來我想說說故事中的其他人物。永澤:他看起來並不是一個令人喜歡的人物,他冷血,玩弄女人,與各種各樣的女人上床,而不考慮初美的感受。但他這樣做,也有一個很可憐的原因,他害怕受到傷害。所以他選擇不付出真心,“不同情自己”,最終,他逃離了這個令他失望、害怕的國家。綠子的父親:失去妻子後一病不起,最終離開人世。木月:由於不知名的原因,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初美:面對愛人的離開,她用剃刀放盡了自己的鮮血,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說到這裡大家發現,這些受到傷害的人,幾乎都選擇了逃避,甚者選擇了逃避這個世界,結束生命。與之相對的,綠子和渡邊,他們同樣受到巨大的傷害、悲痛,但是他們足夠堅強,樂觀,他們從悲痛中走了出來,並且仍然有愛的能力。還有一個人:玲子。從書中我們可以知道,她在七年前在自己家中,被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傷害,以至於脆弱的精神終於崩潰。七年之後,她離開醫院,重新進入真實的社會。進入社會的第一步,她與渡邊做愛。這是她對自己的檢驗與證明,檢驗自己能接受一個男人的身體,能接受愛,更敢於試著去愛別人。故事的最後,就只剩這三個鮮活的人。也許,這三個人,就是村上春樹對60年代動亂的未來、對迷茫青年的情感、對生命孤獨的終點的樂天派設想。
高中時看了書,今天剛剛看完電影。寫點感想,收拾一下情緒。由於對書的記憶已經久遠,以下大多感想由電影而發。------ 仔細想想,故事中何止直子和綠子經歷了痛失摯愛的悲劇。渡邊失去了摯愛的直子。玲子離開丈夫和孩子7年(書中還有那段更加悲痛的故事)。初美得不到永澤的愛而割腕自殺。可以說幾乎故事中的每個人都是受過深痛傷害的人。直子的父親失去了摯愛的妻子(而一病不起)。可每個人的命運又不一樣,所以每一個人對生命的選擇,都值得我們去思考。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渡邊、木月、直子是很好的玩伴,木月和直子更是青梅竹馬,是“在六年級時接吻,直子第一次來月經,是跑到木月面前哇哇大哭“的親密關係。三人時常結伴出行,在渡邊和直子之間,木月是維繫二人的橋樑。三個人的個性都非常孤僻,交際圈很小。當木月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對二人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打擊。渡邊選擇了離開傷心之地,到新的學校生活。整日看書,獨來獨往,從綠子和渡邊的初遇時的場景就能看出,每個桌子上都有2、3人結伴看書,而只有渡邊是獨自一人。反觀直子,在失去木月後,更是連如何與人交往都不能了,患上了抑鬱症。說到這裡,恐怕必須要提到故事的時代背景。上世紀60年代,全世界都在經歷青年人的反叛、抵抗的思潮,日本學生紛紛走上街頭抵抗政府。可是總有幾個人與眾人的方向背道而馳,他們就是渡邊、直子、綠子等人。借用電影中教師的一段話:“你所愛的人不愛你,一段段的單戀,釀成安德洛瑪克悲劇……世上不存在比希臘悲劇更嚴峻的問題”。他們是時代中獨行的人,這加劇了他們的孤獨,甚至是寂寞。他們同時是感情上受到傷害的人,“愛的人不愛自己,或者離開了自己”,這樣的事情給他們人生帶來的震動,讓這些脆弱的年輕人幾乎無法承受。綠子失去了自己母親,父親也病重住院,自己的姐姐不在身邊,她一個人承擔著整個家庭的壓力。可是她極力掩飾這一切,她永遠身著鮮麗的外衣,她喜歡戴墨鏡,從而能遮住自己疲憊的雙眼。她甚至謊稱自己的父親去了國外。我甚至懷疑,那個從未露面的男朋友,是否真的存在。她點燃一支支香菸,把自己脆弱的一面藏起來,直到喜歡上、愛上渡邊。直子和木月保持著極親密的關係,幾乎可以說在她17、18歲的年紀之前,她的世界只有自己和木月。她的生活就像在泳池裡從背後抱著木月一樣,她不管周圍是怎樣的,只心心念念著懷抱中的人。可是突然有一天,她的懷抱空了,她的世界缺失了一半,甚至好像是自己的身體缺失了一半。她突然看到一個陌生的世界,陌生的人,她不知道如何與其中任何一個人接觸。她想起一個人,渡邊。她找到他,可是他們之間幾乎沒有交流,永遠是穿梭城市之間的快速行走,她在前,他在後。直到有一天,直子過生日,渡邊為她準備了蛋糕和禮物。這一夜她溼了,和渡邊完成了她的第一次。但是,這幾乎是另一個毀滅的開始。她和木月試了很多次都不行,下面溼不了,可和渡邊的一次卻溼的厲害。這讓她開始質疑和木月那十幾年的感情到底是什麼:如果是愛情,為什麼他們連做愛都不能,為什麼她沒有生理反應;如果不是愛情,那自己豈不是荒誕可笑,因為否定這段感情幾乎就是在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生命的意義。這也就是直子的苦惱:“失去木月之後,我連怎麼與一個人交往也不懂,甚至搞不清楚……愛上一個人是怎麼回事。”這是一種世界觀的崩塌,以至於直子住進了療養院。所以我們應該可以說,表面明媚的綠子,內心其實很脆弱。但綠子還是一個樂天派的人(這和後來的渡邊一樣)。綠子是在渴求愛,渴求一個人能真正的關心她,無微不至,一旦愛上就全心全意,不離不棄。可是直子受到更大的傷害,她對自己近20年的人生產生懷疑,她的人生觀世界觀搖搖欲墜。她不是得不到愛,而是不知道如何愛,甚至不知道什麼是愛。她內心不接受自己,無法允許自己主動去愛,也就無法接受別人的愛了,最後她只好選擇離開這個世界。我想這時候已經回答了題主的問題,不知道這個答案可不可以接受。接下來我想說說故事中的其他人物。永澤:他看起來並不是一個令人喜歡的人物,他冷血,玩弄女人,與各種各樣的女人上床,而不考慮初美的感受。但他這樣做,也有一個很可憐的原因,他害怕受到傷害。所以他選擇不付出真心,“不同情自己”,最終,他逃離了這個令他失望、害怕的國家。綠子的父親:失去妻子後一病不起,最終離開人世。木月:由於不知名的原因,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初美:面對愛人的離開,她用剃刀放盡了自己的鮮血,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說到這裡大家發現,這些受到傷害的人,幾乎都選擇了逃避,甚者選擇了逃避這個世界,結束生命。與之相對的,綠子和渡邊,他們同樣受到巨大的傷害、悲痛,但是他們足夠堅強,樂觀,他們從悲痛中走了出來,並且仍然有愛的能力。還有一個人:玲子。從書中我們可以知道,她在七年前在自己家中,被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傷害,以至於脆弱的精神終於崩潰。七年之後,她離開醫院,重新進入真實的社會。進入社會的第一步,她與渡邊做愛。這是她對自己的檢驗與證明,檢驗自己能接受一個男人的身體,能接受愛,更敢於試著去愛別人。故事的最後,就只剩這三個鮮活的人。也許,這三個人,就是村上春樹對60年代動亂的未來、對迷茫青年的情感、對生命孤獨的終點的樂天派設想。